基础课时1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动图像的解析。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图像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讲解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运动信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运动图像解析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图像,直观地解释运动的特点。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运动图像的解析,练习题的讲解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型:授课时间:课时序号
1.若坐在车上的人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路边的树,因为以树为标准,人的位置是变化的。
2.若坐在车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车上的座椅,因为以车上座椅为标准,坐在车上的人位置没变。
3.坐在车上的人看到树是后退的,他是以车为参照物。
4.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车里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活动四: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学生实验,右手握住一支笔使它在竖直位置不动,左手把一本书或练习本放在笔的前面,把书或本子向下缓慢移动,观察笔的运动状态。
分析:以书或本子为参照物,笔在向上移动,以墙参照物,笔是静止的。
2.分析:警察跳车抓匪徒
3.分析: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机、同步卫星的静止的相对性。
4.小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课堂检测:
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下左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2.如下右图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
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3.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1)甲、乙两车向运动(2)甲相对于乙两车向运动
作业布置1.课后体验:400m接力赛时,何时传棒最可靠?
2.动手动脑学物理 P18 1题、2题、3题
教学反思。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 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并不是实际 存在的. (2)物体能视为质点的判断依据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 的尺度远远大于物体本身尺度,或者该问题着重研究 物体的平动而不是物体的转动.
例与练
4、在下列各物体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 A.研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 C.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 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的弧旋球 5、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 B.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飞行 C.研究地球昼夜交替 D.研究月球圆缺 B )
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参考系、坐标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 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也就是假设静止的物体. 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观察结果 可能不同.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 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较为方便. (3)坐标系:一般说来,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 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定义 5.速度和速率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速度 比值,称为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位置变 化的快慢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 平均 粗略地描述物体 叫这段位移(或这段时间)内的平 速度 运动的快慢 均速度 瞬时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 速度 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标 速率 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标量,简称速率. 精确地描述物体 在某时刻或某位 置的运动快慢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观点;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探究运动的基本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观点及其之间的干系;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复杂的运动现象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理解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计时器等;2. 准备实验器械:计时器、尺子等;3. 准备教学视频:展示各种运动现象;4. 预习教材,准备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出课题:运动的描述(二)新课教学1. 讲解位移与路程:(1)位移和路程的观点;(2)位移和路程的异同;(3)位移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参考系:(1)参考系的观点;(2)选择参考系的原则;(3)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3. 讲解时间间隔和时刻:(1)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观点;(2)如何正确区分时间间隔和时刻。
4. 实验探究: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应用打点计时器,观察纸带上的数据,了解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5. 讲解速度的观点: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缓的物理量。
6.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观点: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缓的物理量,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快缓的物理量。
7. 讲解加速度的观点: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缓的物理量。
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的干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9. 教室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位移、路程、参考系、时间间隔、时刻、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观点。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
3.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所进行的运动。
二、教学重点1.运动分类和基本运动素质。
2.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2.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简要描述为什么喜欢这种运动。
2.阐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例如在线下和休闲时进行的运动,如游泳,登山等。
3.介绍基本运动素质(10分钟)给学生介绍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4.描述运动的方法(10分钟)给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描述运动,例如描绘运动夹角的改变,每个关键步骤,以及呼吸方法。
5.练习描述运动(20分钟)让学生划分成小组,互相进行运动描述以强化技能。
6.准备制作教案(5分钟)要求学生提交一个运动描述的文件,最好用照片或视频进行支持。
五、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在课后进行家庭作业,以本课程所讲内容为主,描述一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运动,并提交相关文件。
该文件应该包含描述运动所必备的要素,比如运动起点,关键步骤等。
此外,家庭作业还应该包括学生对其他小组成员所提交的文件进行的评价。
每份作业应在文件结尾标注所得分数。
六、教学资源1.讲师2.学生3.教学物品:PPT演示文稿,照片,视频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七、评价方法本课程将以提交的运动描述文件为主要衡量标准。
学生将从每个文件中扣除一些分数,这些扣分都是基于他们未提到的或没有恰当提到的要素来计算的。
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其他测试,以测试学生对课程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知道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熟悉基本运动素质。
此外,他们应该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并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在课程后,学生还应该继续进行相关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描述运动的技能水平。
课时1 运动的描述
课时1 运动的描述编写:王振营审核:【说明】请同学先认真研读物理课本必修1第1章内容,完成课本例题和课后练习,在此基础上,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作业。
一. 基础回顾1. ⑴在研究某些问题时,物体的和对问题的研究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个物体看作一个有的,称为。
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成对的描述。
⑵有人说:大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只有小物体才能看作质点?你是怎样认为的?2.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表示,用线段表示。
时刻与物体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3.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的物理量。
位移与物体的有关,而与质点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关。
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到做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4. 速度是怎样定义的?方向又是如何规定的?怎样区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5. ⑴加速度的定义是:定义式是:,物理意义是:⑵加速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方向怎样确定?⑶如何根据图线判断加速度大小与方向?二. 精题训练1. 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0.5m/s2的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A.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B. 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0.5m/sC.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0.5m/sD.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初速度大0.5m/s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加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减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减小3.关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B. 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C. 瞬时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也是矢量D.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做平均速率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运动的描述》课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围绕《运动的描述》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概念理解:学生需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并能准确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计算题:设计一系列计算题,包括但不限于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情境下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
3. 情景分析:设定日常生活中与运动相关的场景,要求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报告:结合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准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 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规范书写:作业书写应规范、整洁,物理量和单位的使用应准确无误。
4.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等部分,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计算题的正确率、情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批改、同学互评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 学生互评反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业,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运动的描述课题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平动和转动①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完全相同。
例如:木块沿光滑斜面下滑②转动:物体的各部分绕某一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例如:地球的自转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物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才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
(3)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3.参考系(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看的其他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①任意性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时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②方便性原则: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察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研究地面上的问题时,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③统一性原则,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4.坐标系(1)定义: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分类莫以“大小”论质点: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例:研究地球公转的时候,地球和太阳均可视为质点。
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例:研究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时,原子不能视为质点(1)理想模型时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突出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所建立的一中理想化的模型,它时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不能选择自身课时二、时间和位移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 时间间隔物理意义 某一瞬间 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 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对应运动量 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位移、位移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平均速度联系 若用1t 和2t 分别表示先后连个时刻,用△t 表示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则△t=2t -1t常见说法示意图2. 位移和路程位移 路程定义 表示物体空间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矢性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其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其运算遵从算术运算原则画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单元直线运动的概念与规律第1课时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要点一参考系与质点1.观察右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没有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谁说的对?为什么?答案司机以车为参考系,所以他说乘车人没有运动,而小女孩以地面为参考系,他看到乘车人在飞快地运动着.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说法都是正确的.2.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 )A.分析原子核内核子间相互作用时的原子核B.研究绕太阳运转时的地球C.分析运动时的乒乓球D.转动着的沙轮答案B要点二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3.(2009·银川模拟)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πR、πRB.2R、2RC.2R、πRD.πR、R答案C要点三速度与加速度4.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答案AD5. 2008年4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答案 A题型1 参考系的选取【例1】一船夫划船逆流而上驾船沿河道逆水航行,经过一桥时,不慎将心爱的葫芦落于水中,被水冲走,但一直划行至上游某处时才发现,便立即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葫芦时,发现葫芦离桥5 400 m 远,若此船向上游和向下游航行时相对静水的速率是相等的,试求河水的速度. 答案 0.75 m/s题型2 加速度和速度的矢量性【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 ,经过1 s 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 ,那么在这1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 6 m/s 2或14 m/s2题型3 情景建模【例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 km 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 =6.0 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31km/s . 答案 2.0×103m1.在下列各运动的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有( )A .做高低杠表演的体操运动员B.沿斜槽下滑的小钢球,研究它沿斜槽下滑的速度C.人造卫星,研究它绕地球的转动D.水平面上的木箱,研究它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先滑动还是先滚动答案BC2.火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km/h.T14次列车时刻表答案 103.663.某同学从学校的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1)此人散步的总路程和位移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这人散步过程中的各个位置,应采用什么数学手段较妥,分别应如何表示?(3)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散步的位置变化,应用位移还是路程?答案 (1)300 m 1002m(2)直角坐标系A(0,0),B(0,-50),C(100,-50),D(100,100)(3)位移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因故需要在中途停车,如果停留的时间是1 min,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0 cm/s2,启动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50 cm/s2,求火车因临时停车所延误的时间?答案 100 s要点二匀变速运动的重要推论2.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 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 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答案 98 m 28 m/s题型1 匀变速运动公式的灵活选用【例1】小明是学校的升旗手,他每次升旗都做到了在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恰好庄严的五星红旗升到了高高的旗杆顶端.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旗杆高度是19 m,红旗从离地面1.4 m处开始升起.若设小明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 s,然后使红旗做匀速运动,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与开始升起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试计算小明升旗时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答案 0.1 m/s2 0.4 m/s题型2 刹车问题【例2】汽车刹车前速度5 m/s,刹车获得大小为0.4 m/s2的加速度,求:(1)刹车后20 s汽车滑行的距离.(2)刹车后滑行30 m经历的时间.答案 (1)31.25 m (2)10 s题型3 生活物理【例3】一位旅客可用三种方法从青岛去济南,第一种是乘普通客车经一般公路到达;第二种是乘快客由济青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时刻表及里程表.已知普通客车平均时速为60 km/h,快客平均时速为80 km/h,两车中途均不停车,火车在中途停靠潍坊和淄博两站,每站均停车10分钟时间,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都是2 400 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 km/h,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整,这位旅客想早点到达济南,他应选乘什么车?答案火车1.一人从雪坡上匀加速下滑,他依次通过a 、b 、c 三个标志旗,已知ab =6 m ,bc =10 m ,这人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都等于2 s ,则这人过a 、b 、c 三个标志旗的速度分别是( )A .v a =2 m/s ,v b =3 m/s ,v c =4 m/sB .v a =2 m/s ,v b =4 m/s ,v c =6 m/sC .v a =3 m/s ,v b =4 m/s ,v c =5 m/sD .v a =3 m/s ,v b =5 m/s ,v c =7 m/s答案 B2.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固定在地板上,一初速度为v 0的子弹水平射穿第三块木板后速度恰好为零.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不随子弹的速度而变化,求 子弹分别通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 答案 1∶1)-2(∶23)(-3.有若干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每隔0.1 s 无初速度地释放一颗,在连续释放若干钢球后,对准斜面上正在滚动的若干小球拍摄到如图所示 的照片,测得AB =15 cm ,BC =20 cm .求: (1)拍摄照片时B 球的速度. (2)A 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滚动的钢球? 答案 (1)1.75 m/s (2)2颗4.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l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他从钢管 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加速和减速运动的 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下滑过程的最大速度和总时间分别为多少?答案21212a a la a +2121)(2a a l a a +1.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D .以上说法均不对答案 AB2.一人看到闪电12.3 s 后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 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为零B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C .2 m/s 2的加速度比-4 m/s 2的加速度大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答案 D4.(2009·日照一中月考)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运动,第1 s 内位移为1 m ,第2 s 内位移为2 m ,第 3 s 内位移为3 m ,第4 s 内位移为4 m .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自行车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自行车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是45m/s 2C .自行车1 s 末的速度是2 m/sD .自行车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1.5 m/s 答案 D5. 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 A .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D .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加速度也不为零 答案 BD6.如图所示,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 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 )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 .平均速度大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答案 C7.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 8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11 m/s 2B .5.0 m/s2C .1.4 m/s2D .0.6 m/s 2答案 C8.(2009·常德模拟)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着的公共汽车,用固定于路旁的照相机连续两次拍摄,得到清晰的照片如图所示,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如下结果.(1)对间隔2 s 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可知公共汽车在2 s 的时间里前进了12 m .(2)在两张照片中,悬挂在公共汽车顶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倾斜着.根据这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求出拍摄的2 s 末公共汽车的瞬时速度B .公共汽车在加速运动C .可知在拍第一张照片时公共汽车的速度D .公共汽车做匀速运动 答案 B9.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ss 0v v -,其中v 0和v s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tt 0v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A >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v v +sD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220sv v +答案 BC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时间t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若再经时间t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1∶a2应为( )A.1∶1B.1∶2C.1∶3D.1∶4答案C11.(2009·武汉模拟)上海磁悬浮列车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运营.据报道,列车从上海龙阳路车站到浦东机场车站,全程30 km.列车开出后先加速,直到最高速度432 km/h,然后保持最大速度行驶50 s,立即开始减速直到停止,恰好到达车站.假设列车启动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恒定,列车做直线运动.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是120 km,若以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方式行驶,最高时速和加速度都相同,由北京到天津要用多长时间?答案 66.7 m/s 20 min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答案 (1)是不相等(2)11 s (3)96 m13.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 s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和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 m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取10 m/s2)(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答案 (1)5 m/s2(2)25 m/s (3)2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第3课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1.水滴从屋顶自由下落,经过高为1.8 m的窗户,用时0.2 s.求屋顶到窗户上沿的高度?答案 3.2 m要点二竖直上抛运动2.气球以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高100 m处,物体A从气球上落下,求物体A经过多长时间落地?(下落过程不计小球重力)答案 5 s题型1 竖直上抛运动的多解问题【例1】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处,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经过距抛出点15 m 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答案有三个:1 s、3 s、(2+7)s题型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物体的相遇问题【例2】在距地20 m高处有一物体A自由下落,同时在物体A正下方的地面上有另一物体B以速度v0竖直上抛,要让A、B在B下降时相遇,则v0应满足怎样的条件?答案 10 m/s≤v0<102m/s题型3 运动建模【例3】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答案 1.75 s1.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10 m/s2) ( )A.2 m/sB.4 m/sC.6 m/sD.8 m/s答案B2.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持续地滴落到挡板上,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 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s ,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 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 ”,一直数到“n ”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写 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计算重力加速度g 的表达式:g = .答案 22ts 21)-(n 3.请你根据图漫画“洞有多深”提供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依据什么规律估算洞的深度?(2)写出他们估算洞的深度的方法.(写出主要方程式、计算过程) (3)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写出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答案 (1)采用的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通过测量石头下落的时间求位移的方法测量洞深. (2)∵s =221gt ,g ≈10 m/s 2,t =2 s ∴s =20 m(3)该方法的优点: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②测量方法方便;③运算简便 该方法的不足:①测量方法粗略,误差较大;②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会造成一定的误差;③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间. 4.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 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 点的正上方与A 相距H =1.5 m 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 点时,立即按动快 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是6 cm .请从上述信息和照片上选取估算相机曝光时间必要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如H 等,试推导计算曝光时间的关系式,并估算出这个“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该相机在曝光时间内形成径迹CD ,从A 至C 的时间为按快门的反应时间,设释放处为O 点,则可先求从O 至C 的时间t 1.再求从O 至D 的时间t 2,所以曝光时间Δt=t 2-t 1. H 1=AC =0.30 m ,H 2=AD =0.42 m从O 至C 用时t 1,则H+H 1=21gt 12① 从O 至D 用时t 2,则H+H 2=21gt 22② 曝光时间:Δt=t 2-t 1③解①②③得Δt =gH H g H H )(2)(212+-+代入数据解得:Δt =0.02 s 第4课时 专题:运动的图象要点一 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象)1.甲、乙、丙三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t 1时间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 .由高空下落的雨滴的运动可能与丙物体的运动类似C .自由落体的运动可能与甲物体的运动类似D .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ACD要点二 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位置关系是( )A .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B .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 mC .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乙在甲之前4 mD .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 BD3.一质点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图象是( )答案 A题型1 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例1】某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位移图象如图 所示.试根据图象( )(1)描述质点运动情况.(2)求出质点在0~8 s 时间内的位移和路程. (3)求出质点在0~4 s 、4~8 s 内的速度.答案 (1)0~4 s 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向东;4~6 s 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向西;6秒末回到出发点;6~ 8 s 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向西. (2)-8 m 24 m(3)v 1=sm4811=t s =2 m/s ,向东 v 2=s m 41622-=t s =-4 m/s ,向西题型2 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例2】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的表面垂直升空,宇宙空间探测器升空到某一高度时,发动机突然关闭,如图表示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求探测器在该行星表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已知t A =9 s ,t B =25 s , t C =45 s ) 答案 800 m题型3 生活物理【例3】 如图所示为汽车刹车痕迹长度s (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v (汽车刹车前匀速行驶)的关系图象.例如,当刹车痕迹长度为40 m 时,刹车前车速为80 km/h .(1)假设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转动,尝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定量推 导并说明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2)在处理一次交通事故时,交警根据汽车损坏程度估计出碰撞时的车速为40 km/h ,并且已测出 刹车痕迹长度为20 m ,请你根据图象帮助交警确定出该汽车刹车前的车速,并在图象中的纵轴上 用字母A 标出这一速度,由图象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多少?答案 (1)设汽车的质量为m ,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刹车时有μmg =ma 对汽车的刹车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2as =-v 2由以上两式得s =g22v即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2)如右图所示 68 km/h1.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 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 .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 .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 .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答案 BC2.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B .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C .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是沿着折线跑的D .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答案 BD3.(2007·上海·14)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AC 段和DE 段的运动分别为 ( ) A .AC 段是匀加速运动;DE 段是匀速运动 B .AC 段是加速运动;DE 段是匀加速运动 C .AC 段是加速运动;DE 段是匀速运动 D .AC 段是匀加速运动;DE 段是匀加速运动(2)在与AB 、AC 、AD 对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车在A 点瞬时速度的是 段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1)C (2)AB4.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 m/s 2,飞机速度达到85 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0 m/s 2.如果要求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 答案 1 626 m第5课时 专题:追及和相遇问题要点一 追及问题1.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0 m/s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40 m 处有一货车正以20 m/s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于是客车立即刹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此后的过程中客车能否会撞到货车上? 答案 不会相撞要点二 相遇问题2.由于某种错误致使两列车相向行驶在同一轨道上,两车司机同时发现了对方,同时刹车,设两车的行驶速度分别为54 km/h 和36 km/h ,刹车加速度分别为1.5 m/s 2和0.5 m/s 2,司机需在多远处同时发现对方才不会相碰? 答案 175 m题型1 巧选参照系解追及问题【例1】升降机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在升降机底板上方高5米的顶部有一螺丝脱落,螺丝经多长时间落到升降机的底板上?如果升降机以2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脱离的螺丝经过多长的时间落到升降机的底板上?(g = 10 m/s 2).答案 1 s25 s 题型2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在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乙车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同向而行.开始时两车在运动方向上相距s,求使两车可相遇二次v、a、s所满足的关系式.2答案v>as题型3 图象法解追及相遇问题【例3】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时一辆载重汽车从后面超过公共汽车,载重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问: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载重汽车?在追上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相距最远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0 s 5 s 25 m题型4 运动建模【例4】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 s,刹车时汽车加速度为4 m/s2.则该段高速公路上汽车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是多少?答案 156 m1.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D2.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s末两物体的速度相等B.4 s末两物体在途中相遇C.5s末两物体的速率相等D.5 s末两物体相遇答案B3.如图所示,A、B物体相距s=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说课稿固城中学刘彦云一.说教材1.教材的主要内容a.参照物 b 动与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教材的地位本节课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对物体运动、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本节课也是第三节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举生活中实例,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学法这节课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1.引导同学思考:自己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看路边人的感觉和自己在路边看骑车人和乘车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自动手探究(把橡皮放在书本上,然后把书本放在桌子上,慢慢移动书本,让同学仔细观察三者的运动与静止)。
3.老师在讲台上也做同样的实验,并确定不同的参照物,引导同学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法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研究运动还是第一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参照物的选取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再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很强的逻辑性。
所以我把参照物和动与静作为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快与慢以及速度的公式、速度的计算练习作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采用启发教学、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考有难度的可以小组交流,教师参与点评和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向窗外望去,发现两旁的房屋、树木都快速地向后退去。
1.2《运动的描述》
1.2 运动的描述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二、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投影]·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投影](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生]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投影][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生]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电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三、小结[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1.机械运动.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怎样选择参照物?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若以乘客为参照物,要看乘客是坐在椅子上静止还是在运动.如果以坐在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若以正在车厢内走动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电可以认为是运动的.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3.如果以电视为参照物,运动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不动的.但看电视时人们根据经验自然会选择运动员周围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因此能看到运动员是运动的.五、板书设计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参照物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双基落实课]
(1)研究该轿车通过嘉绍大桥所用的时间时,可以将该轿车视为质点。
(2)以该轿车为参考系,嘉绍大桥是运动的。
(
(
√
√
)
)
(3)“17:30”和“17:40”指的是时刻。
(
√
)
(4)该轿车经过嘉绍大桥的位移是10.137 km。
(
× )
(5)该轿车通过嘉绍大桥的平均速率约为60.8 km/h。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
解析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
=
−
m/s2=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
− −−
方向相反,加速度a=
=
m/s2=-14 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
B.8.0 m/s2,竖直向上
C.10.0 m/s2,竖直向下
D.18 m/s2,竖直向上
解析:D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1方向与正方向相同,v2
−−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 a=
m/s2=-
.
18 m/s2,负号表示与正方向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竖直向
上。故选D。
目录
聚焦“素养”·提能力
B.13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4.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A正确;13分
钟表示的是时间间隔,4.8公里表示此次行程的路程,而根据这两个数据可以算
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而不能算出平均速度,B、C、D错误。
《运动的描述》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是普遍现象。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三、【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四、【教学方法】引导归纳、补充讲解、巩固提高。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关于各种运动的图片。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情景都是在运动的状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们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呢二、新课学习(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过渡】大家看课本图—1,不管快慢,图中的景象都是在运动的。
游乐园里的过山车,诗人笔下的意境,都是可以说在运动的。
(1)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提问】那么静止在地面上的房屋、桥梁、树木也是在运动吗(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知识巩固】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D)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过渡】我们来看下面两张图片,汽车上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呢火车站的这张图片图—3,请大家思考一下,相对于站台地面来说,另一列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相对于列车来说,站台上的人与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对车上的人来说,站台上的人是运动的。
在这里,不同的标准得到的就是不同的答案,这里的标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参照物。
2.参照物相对于旁边的列车,为什么你会有一种自己的列车已经开动的错觉呢?汽车上站着的是小华,为什么司机和路边的人对他的判断不一样(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并能对机械运动进行简单分类
2.能恰当的选择参照物并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体会因参照物不同而引起的动静不同
2.理解运动静止具有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形成正确的运动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
1.给出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
2.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3.当参照物是运动的物体时确定物体的运动
教学设计:
自主预习,完成预习案
引入:以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故事引入课题
新知探究:1.学生讨论交流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分类
2.学生实验(书上活动:动与静),形成矛盾冲突
老师讲解:要描述物体的动与静,就必须选择一个标准物即参照物。
并通过例子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参照物并进行描述。
3.提出问题,给出运动状态能判断出所选择的参照物吗?小组思考提炼交流自己的方法。
老师讲解:判断参照物,关键看动词!动词后面的对象一般为参照物
4.参照物不同时,运动状态的描述结果就会不同,因此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
5.知识回顾。
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为ms,其它单位:kmh,1ms=3.6kmh。
5、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方向: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位移)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1h=60min,1min=60s
④时间的测量:实验室中用停表和打点计时器来测量
3、时刻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的表述: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4、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
二、位置和位移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4、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课时:
1.2时间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的某一瞬间。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①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②时间的计算:末时刻减初时刻,△t=t2-t1
③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为秒(s),还有分钟(min)、小时(h)
方向:这一时刻物体运动(位移)的方向。
10、怎么求瞬时速度的大小?
①由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②读速度表。
11、匀速直线运动:
①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②是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12、方向:无论什么速度,方向都是物体运动(位移)的方向。
第四课时:
1.4速度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
《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填空题:请学生填写关于时间和位置的相关概念,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
2. 选择题:给出一些常见的运动情景,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描述方式。
3. 简答题:请学生解释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如为什么汽车启动时乘客会感到晃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它的加速度方向如何变化?4. 思考题: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或使用其他方式获取答案。
2. 认真思考:在解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理解题意,正确使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3. 书写规范:作业的书写应规范,答案要准确、简明扼要。
4. 按时提交: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分数和评语。
2.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3. 反馈方式:教师将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包括分数、评语和建议,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 鼓励创新:对于有创意的回答和实验设计,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作业反馈1. 自我反思: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交流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寻求帮助:如果学生对某些问题仍有疑问,可以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4.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作业反馈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物理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一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运动的描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运动的描述》课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运动的基本类型、运动学中的基本公式和物理量的理解。
通过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物理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题:设计一系列选择题和填空题,涵盖本课时的基本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等,旨在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运动学公式应用题:设置几个实际应用场景,如通过位移和时间计算平均速度,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
3. 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让学生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4. 综合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运动问题,如行人走路、汽车行驶等,并写出分析过程。
三、作业要求1. 认真审题:学生需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确保理解题意后再进行作答。
2. 规范作答:答案需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计算过程需有明确的公式和单位。
3. 独立思考:作业应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直接抄袭他人答案或教材内容。
4. 及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以保证教师及时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评分时需综合考虑学生的答案正确性、解题步骤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 评价方式:教师需对每一份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分数。
对于优秀作业,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作业,需及时与学生沟通,指出问题并要求其改正。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教师需将作业反馈以书面形式发放给学生,同时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口头反馈。
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作业的总体情况、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等。
2. 针对性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3. 持续跟踪:教师需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运动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知识点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Δt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知识点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 =ΔvΔt ,单位:m/s 2。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诊断自测]1.第六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四川开幕,此次是首次将残运会和特奥会合并举办,运动会包括田径、体操、柔道等比赛,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杆跳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动作时C.柔道比赛中确定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 2.(多选)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5 s 末这一时刻B.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D.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3.(多选)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4.(多选)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2 m/s2考点一对质点的理解【例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关于地球能否看做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做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做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规律总结物体看做质点的两个关键点(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真正的质点并不存在。
(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即可将其视为质点。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B.很长的火车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C.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陈一冰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陈一冰看做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vB.23v C.43v D.56v【拓展延伸】在【例2】中,若物体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特别提醒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v -=Δx Δ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3)v -=12(v +v 0)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2.[平均速度的计算]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 内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12 m/s ,39 m/sB.8 m/s ,38 m/sC.12 m/s ,19.5 m/sD.8 m/s ,12 m/s3.[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已知固定在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0.10 m/sB.100 m/sC.4.0 m/sD.0.40 m/s考点三 对加速度的理解及计算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例3】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易错提醒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变式训练】4.如图3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一墙壁碰撞经Δ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图3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1.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该届青奥会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了26个项目比赛,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青奥会。
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8点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B.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平均速度为零的运动,其平均速率也为零D.加速度a甲=2 m/s2大于加速度a乙=-3 m/s23.(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4.(多选)一个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大小为4 m/s,经过1 s后速度大小为3 m/s,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A.7 m/s2B.-7 m/s2C.1 m/s2D.-1 m/s2小结巧记5个概念——质点、参考系、位移、速度、加速度4个区别——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1个关系——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1种思想方法——极限思维法1个理想模型——质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等于路程B.计算火车过桥时所用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C.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D.参考系可以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2.下列涉及研究位移的是()A.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中山20公里”B.汽车行程计量表C.雨滴在3 s内下降10 mD.登山运动员攀登一座高为500 m的高山3.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开始减小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5.一物体以10 m/s 的速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20 m/s 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
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2所示,则该物体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图2A.12 m/sB.15 m/sC.403 m/sD.18 m/s6.如图3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3A.5π2R ,A 指向C ;10R B.5π2R ,A 指向C ;5π2R C.10R ,A 指向C ;5π2R D.10R ,C 指向A ;5π2R7.一质点从t =0时刻开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x =2t 3-8t +1(x 和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一直向x 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质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 m/sD.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为零8.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二、多项选择题9.“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作质点10.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A.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小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的小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11.下列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D.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在增大12.如图4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 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