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描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说明一、教学分析(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内容。
是解决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环节,不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就不能正确的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机械加工一年级学生,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灵活,学习主动性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运动的描述,但是对运动这一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不规范的,依据上述分析,结合中职物理的大纲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理解和认识物理模型,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选取,质点的概念及判断2.位移与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策略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一)说教法考虑到我校机械加工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两大特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
2.微课演示法有效的突破难点,更好的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3.课件演示法:利用视频和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合集5篇]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合集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八上物理1.2《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为了辅助教学,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物理实验器材:如滑轮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车等,用于直观展示运动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描述。
2.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和分析实验数据,方便学生实时观察和理解运动状态的变化。
3.动画和视频素材:如运动物体的轨迹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他们在运动描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描述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作业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如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运动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此外,我会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最后,我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运动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运动,运动的特点和分类。
2.参照物的选择:解释参照物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坐标系的使用:介绍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在描述运动中的应用。
4.运动状态的描述:通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说课内容。
本节课是物理学中运动学的基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认识,理解运动是相对的,以及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开篇章节,它不仅为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打下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关键一环。
本节课主要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展开,探讨物体位置的变化,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并学习如何选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运动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理解。
他们可能知道物体在移动,但不一定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 物理观念机械运动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参照物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作用,并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科学思维实例体验: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4.科学态度与责任运动观念的树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师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概念;然后通过演示法展示不同参照物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差异;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方式和量度•运动的描述其中,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而运动的方式和量度则包含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最后,运动的描述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到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教材难点•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2.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描述运动状态•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运动实验的规律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准备3.1 教学环境教室中央放有一块大黑板,周围有30张桌椅,每张桌上放有一份课程表、一个笔袋和一支笔。
3.2 教学工具•大黑板•物理模型(飞行器、重物球等)•视频资源(《物理实验视频集锦》等)3.3 师生准备•老师准备课程讲解PPT,教学案例等•学生带好笔袋、纸张、教材、笔四、教学过程4.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在开始新课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例如,可以问:物体的运动止于哪里?或者,匀变速运动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问题结束后,可以结合物理模型,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实际发生的运动现象,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4.2 呈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后,经过一些学习活动,如演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运动的描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3 深入实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探究运动描述方法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调整学生对运动的描述方法,进一步深入实践,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2.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掌握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学习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
4.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运动描述和分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选择一个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为学生后续学习动力学、力学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位置的相对性、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图像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如何通过运动的图像分析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文字描述、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所见到的运动,并进行简单的讨论,从而切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2.1 运动的描述教师通过讲解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运动的本质、三要素: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并引导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文字描述,了解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2 文字描述的运动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板书的形式呈现物体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再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文字描述的局限性,探讨运动状态、运动轨迹、速度等需要使用什么形式来描述。
2.3 位置-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学习位置-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位置-时间图像的解释和分析,分析出位置-时间图像所能表示的内容,掌握如何将图像转换为文字和运动轨迹。
2.4 速度-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时间图像所表示的是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速度,由此掌握如何使用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实践与应用(2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答,例如:一辆汽车从某处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经过20秒钟后停下来,求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
《运动》说课稿《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概述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
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
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
想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
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
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有三个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校地处农村的环境因素,还有物质条件的限制,故对第三个活动“小雕塑”进行省略,而着重于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绘制描述。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A、让学生了解运动美的本质特点。
B、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有关动态线的知识。
C、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能运用简炼的线条,勾勒运动中的人物形象。
D、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运动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性,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分析运动的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它对学生接下来的表现运动美的过程有重要意义,知所以然而然。
根据运动的本质特点,确定“动态线的分析”为本课的难点,这关系到课程能否接下去展开,以及学生能否了解运动的表现方法、角度的关键。
课本抽象部分(28面——29面)只作简介。
(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导法”。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选取“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实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说学情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如何准确、客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步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运动描述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实物模型或模拟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日常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运动的描述。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置、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相对运动、参考系等。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五)板书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一、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检测: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2、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 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 都有可能 5、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 是( ) A、竹排、青山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7、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 照物是( )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运动的描述”这节课的认识和对这: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 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 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 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 抽象思维能力。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说课稿固城中学刘彦云一.说教材1.教材的主要内容a.参照物 b 动与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教材的地位本节课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对物体运动、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本节课也是第三节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举生活中实例,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学法这节课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1.引导同学思考:自己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看路边人的感觉和自己在路边看骑车人和乘车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自动手探究(把橡皮放在书本上,然后把书本放在桌子上,慢慢移动书本,让同学仔细观察三者的运动与静止)。
3.老师在讲台上也做同样的实验,并确定不同的参照物,引导同学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法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研究运动还是第一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参照物的选取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再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很强的逻辑性。
所以我把参照物和动与静作为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快与慢以及速度的公式、速度的计算练习作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采用启发教学、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考有难度的可以小组交流,教师参与点评和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向窗外望去,发现两旁的房屋、树木都快速地向后退去。
1.1《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1.1《运动的描述》说课稿1000字《运动的描述》是著名的体育文学作品,同样也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篇章。
本文将就如何对《运动的描述》进行说课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主要是针对一些体育运动的英语术语,并通过阅读体育文学名著《运动的描述》来深入理解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舒适与运动的美感。
通过本文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全身投入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运动中的英语术语以及相关知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4.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切实感受运动带来的身体舒适与运动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体育运动中的英语术语以及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2.课前学生预习和讨论3.教师讲解+学生合作学习4.小组讨论和展示五、教学内容1.导入:介绍一系列体育运动中的英语术语:jogging, football, basketball, volleyball, tennis, swimming等。
2.阅读:学生在课前阅读《运动的描述》一文,体会作者对运动的描写。
3.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文中的描写,深入讨论游泳、跑步、打篮球等项目中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舒适与运动的美感。
4.展示:学生代表可以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和独特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不同的运动体验。
六、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介绍一系列体育运动中的英语术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阅读:学生在课前阅读《运动的描述》一文,体会作者对运动的描写,同时记录下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3.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文中的描写,深入讨论游泳、跑步、打篮球等项目中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舒适与运动的美感,并举例说明。
《运动的描述》教案1
《运动的描述》教案1课题:《运动的描述》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2. 学习如何描述运动,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要素。
教学重点: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放映一个运动比赛的视频,并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二:示范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2. 师生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要点。
步骤三:运动描述的要素(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示范,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给出一个运动项目的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是哪种运动。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轮流进行运动描述练习,其他学生进行听和猜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步骤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选择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撰写一篇关于该运动项目的报道。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报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复习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运动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让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还能够改善心情,缓解压力,带来身心的愉悦感。
因此,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一份《运动的描述》的说课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运动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运动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2.了解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3.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2.运动的分类4.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2. 学生对于科学合理的运动的掌握。
本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探究、讨论、表演等。
讲解:通过讲解授课,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探究: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获得运动的相关知识。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的观点,以加深彼此的认识和理解。
表演:通过舞蹈、健身操等展示自己对于科学合理运动的理解。
第一步:引入1.运动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我们都会运动,但运动的种类有哪些?第二步: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运动健身指南》等相关资料,发现不同种类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于小组内交流。
2.为方便学生对不同种类运动的分类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整合并归纳各种运动类型来完成这一环节。
学生在整合过程中可以将互相间的意见交流,并针对归纳出的类别进行合理化的讨论和修改,以让分类更加合理和精准。
第三步:讲解1.通过PPT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和作用。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进行不同种类运动的时候注意保护身体。
第四步:达成1.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的策划。
2.从小组中选拔出较优秀的项目,进行在班级中的表演和展示。
七、课后作业:2.分享你的日常运动习惯,给出自己的科学合理化运动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说课稿
固城中学刘彦云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主要内容
a.参照物 b 动与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对物体运动、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本节课也是第三节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举生活中实例,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学法
这节课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1.引导同学思考:自己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看路边人的感觉和自己在路边看骑车人和乘车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自动手探究(把橡皮放在书本上,然后把书本放在桌子上,慢慢移动书本,让同学仔细观察三者的运动与静止)。
3.老师在讲台上也做同样的实验,并确定
不同的参照物,引导同学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法
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研究运动还是第一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参照物的选取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再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很强的逻辑性。
所以我把参照物和动与静作为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快与慢以及速度的公式、速度的计算练习作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采用启发教学、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考有难度的可以小组交流,教师参与点评和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向窗外望去,发现两旁的房屋、树木都快速地向后退去。
而路上的行人却感觉房屋、树木都是静止不动的;我们看车里的乘客是静止,可路上的行人却看见我们随汽车向前运动。
明明是运动的物体,我们有时会感觉它是静止的;明明是静止的物体,我们有时感觉它是运动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2.新授课
a.举生活中实例提出问题: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
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窗外走过的老师是运动的,课桌是静止的)我们都有坐车或骑车的经历,放学后你骑车走在路上,看路边的人,你觉得他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向后退,是运动的。
)如果换做是你站在路边,你会说站在你身边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骑车人是运动着的(----我会认为站在我身边的人是静止的,而骑车的人是运动的)。
b.提问学生:运动和静止是如何判断的
同样是站在路边的人,你骑在车上时认为他是运动的,而站在路边时你认为他是静止的,为什么呢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最后老师总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并板书。
让学生相互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分析,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点评。
c.让学生动手探究,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首先,让学生把橡皮放在课本上,然后把书放在桌子上,慢慢移动课本,体会三种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其次,老师引导并提问:选橡皮为参照物时,课本与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以课本为参照物时,桌子与橡皮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桌子为参照物,课本与橡皮是运动还是静止
最后总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物体作为参照物,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方便来确定;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被认为是静止的;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用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参照物,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课件出示)
讨论p24图2-2-5中航空航天中的相对静止现象。
d.内化提高、实际运用
通过演一演活动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检测
(课件展示)
3. 课堂小结
请同学谈谈对物体运动有那些认识,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4. 布置作业,
①阅读课文
②《百分百》当堂达标(1、5题);导学测评(1、2、5、)
③预习《快与慢》填写预习导学的1~8题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
一、参照物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上是我对“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敬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