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_王卫华

合集下载

论述教育评价的价值观

论述教育评价的价值观

论述教育评价的价值观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家与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教育评价主张,教育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

科学的评价能对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我们西北民族大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学”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评价什么以及怎样评价,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现行的评价制度造成的不良的现状,导致教育评价的价值观的偏离,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

转变课堂产生的效能,将即时利益发展为长远利益,坚持以学生为本,展开多元化评价。

科学的评价能对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必将促使教师关注教学对学生情意领域发展的影响,井积极主动去寻找有效的策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情意的发展。

由此可见,评价内容的变革,对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变强制动力为内化动力,这无疑要求我们的教育改变评价的价值观,真正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动力,让教育芳香水存。

在高层次上,教育评价应反映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元性价值取向;在具体层次上,教育评价应反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的价值取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发展性教育评价既要注重人的发展的需要,即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 在评价方向上,面向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和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在评价方向上,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制度。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新)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新)

在西方教育测验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学 者做了大量的教育测量研究和实践工作。 1918年俞子夷编制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 表,这是我国最早的标准测验;1920年, 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 了测验课程,并用心理测验对报考该校的 学生进行考查,后来出版了两人的合著《 智力测验法》;1924年,陆志伟发表了修 订的《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等。
3.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1)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主要学习原苏 联。 (2)“文化大革命”中停止研究工作。
(3)1977年以后,教育评价发展恢复和兴起。
目标游离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克里芬主张,不能把他们预定的活动目 的告诉评价者,以利于评价者搜集关于方案和 计划实施的全部成果信息。就是说,作出评价 结论的依据,不是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目标,而 是活动参与者的意图。
目标游离模式弥补了泰勒模式的一
个不足: 注重对教育活动非预期性效果的 评价。
应答模式的主要内容
这种评价模式采用强调非正式观察、访谈和描 述性分析的自然主义方法,通过评价者与同教育活 动有关的各种人员的接触,如学生、教师、家长和 评价方案的制定者等,了解他们的愿望,从中发现 并选择出人们所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把它同 实际活动进行比较,对教育方案和计划作出修改, 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应答,以使教育能满足各种 人的需要。
2.你觉得这个主题介绍最大的缺点是什 么?


第一讲 教育评价的理论 第二讲 教育评价的方法 第三讲 教育评价的应用
第一讲 教育评价的理论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四、教育评价的模式 五、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R.M.Wolf)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作者:王卫华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2期教育评价作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三大课题之一,对教育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开展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将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运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期望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将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因此,本文试总结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是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发展是评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1、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提出在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上,泰勒模式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波及美国的各行各业。

为此,进步教育协会(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开展了著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泰勒(R.W.Tayler)受委托负责其中的评价研究。

泰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负责评价培养的进步学校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普遍比非进步学校的学生优秀。

因此,“泰勒等人创造设计的教育评价,使新教育获得实效,证明教育评价能够毫无遗憾地促进新教育效果。

”一股来说,泰勒模式的评价理念在哲学上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具体方法上,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要求,同时,还带有实证主义的痕迹。

这种评价模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但它却是以漠视人的本体性,牺牲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哲学逐渐确立主导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_王卫华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_王卫华

《教学与管理》2008年2月20日教育评价作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三大课题之一,对教育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开展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将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运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期望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将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因此,本文试总结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是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发展是评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1.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提出在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上,泰勒模式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波及美国的各行各业。

为此,进步教育协会(ProgressiveEducationAssociation)开展了著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Study),泰勒(R.W.Tayler)受委托负责其中的评价研究。

泰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负责评价培养的进步学校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普遍比非进步学校的学生优秀。

因此,“泰勒等人创造设计的教育评价,使新教育获得实效,证明教育评价能够毫无遗憾地促进新教育效果。

”[1]一般来说,泰勒模式的评价理念在哲学上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具体方法上,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要求,同时,还带有实证主义的痕迹。

这种评价模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但它却是以漠视人的本体性,牺牲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哲学逐渐确立主导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现代教育评价观

现代教育评价观

现代教育评价观为了使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就必须在完全把握教育评价的真正内涵的同时,还要赋予其现实意义,即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评价观。

树立现代教育评价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化、全球化和人本化的特点应运而生的,它可以在现代教育的实施、运作过程中对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进行恰当的督导和监督,以便提高和增强我们的教育质量意识和教育的效益观念,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尽快的发展和进步。

一、教育评价概述1.教育评价的概念评价是指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或客观的尺度,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被评价的事物的价值高低的判断,包括对事物的质与量做出的描述和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

它是各行各业普遍运用的一种管理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是被评价事物的外部形象、内涵、容量以及功效在评价者的头脑中形成的主观价值判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的价值判断并进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评价基本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2、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主要有五个功能:(1)诊断功能。

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通常是在教育过程开始前表现出来的。

为了保证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或其他评价者往往在教育过程开始之前就对教育过程进行诊断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或修改教育计划、方案、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和技术等。

(2)反馈调节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活动取得预定结果。

正如泰勒所指出的,教育目标与教育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育的评价过程是不断循环着的,教育评价会使教育者不断修改其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而教育目标的修改又会反过来使教育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互为循环,互相促进。

(3)鉴定总结功能。

在某一教育过程结束之际,通常要对这一教育过程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和教育结果作出总结,进行价值判断。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新课改是指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评价: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个性化评价:新课改鼓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评价应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多元化评价:新课改倡导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项目、口头表达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情况。

•过程评价:新课改强调评价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反思。

•目标评价:新课改要求评价与教育目标相一致,评价应当服务于教学和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并促进教育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旨在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应试评价转向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这种评价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就是什么?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阐释与理解:⑴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⑵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⑶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⑷在评价结果上,不只就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就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与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⑸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⑹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⑺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60、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就是什么?“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

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与《资本论》深层本质

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与《资本论》深层本质

对马克思《资本论》究竟如何读解?它的问题域是什么?它的深层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资本论》时重点关注的课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资本论》,其理论成果丰硕。

但是我们发现,很少有学者从现代性这个维度去直接分析和研究《资本论》,好似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没有直面重大的社会现实,即西方的现代性。

恰恰相反,马克思《资本论》所要回答的主要是现代性的问题,只有把《资本论》摆放在现代性宏大的视域当中,去洞悉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批判与扬弃,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资本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否则只能导致《资本论》的深层本质被遮蔽。

而我们要把握《资本论》所直面的现代性问题,必须将其放入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中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资本论》的重大关联性。

基于此,我们立足于从现代性维度来探究《资本论》,分析康德、黑格尔对现代性的解剖与批判,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资本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经济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学价值研究”(19ZX05)、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应用研究”(20YB19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唯物史观视阈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ZX181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卫华,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

摘要:现代性主要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的宣战,现代性凭借于工业革命的推进一路凯歌。

但是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这里,对现代性进行深度反思,把现代性的本质把握为二律背反,他们都力图解决思有同一的问题,也即现代性的分裂与和解问题。

马克思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深化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批判与扬弃,而《资本论》就是一本浓缩版的现代性的读本,通过对劳资关系对立与冲突的揭示以及资本自身内在否定性辩证运动的解剖,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二律背反。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2. 强调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认为教育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品德、思维、情感、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3. 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践性教育,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4. 强调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成绩方面,还包括品德、心理、社会等方面。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品德、思维、情感、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

5.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面试、实验、问卷、观察等多种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也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发展。

评价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全面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评价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的知识观

教学实践中的知识观

经过教育学视 角的审视和转化 。文章批判 了这种 简单思维 的种种表 现 ,提 出了教 学实践 中应确 立的知识观。
[ 键 词] 知 识 观 关 后现 代 哲 学 知 识观 教 学 实 践 [ 图分 类 号 ] G4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 0 - 5 4 (0 6 5 O 0— 0 中 2 文 文 0 5 8 3 2 0 )0 一 0 4 3 [ 作者 简 介 ] 王 卫 华 ,华 中 师 范 大 学教 育 学 院博 士 生 ( 北武 汉 湖 407) 30 9
生活 ,从 而导 致 了很 多教 师 思想 混乱 ,对教 学材 料
维普资讯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高 教 研 究
M0 E N E U A 1N S IN E D R D C T0 CE C
20 06年 第 5 期
教 学 实 践 中 的 知 识 观
王 卫 华
[ 摘
要] 当前 ,教 学 实 践 中的 很 多 困惑 和 混 乱是 人 们 将 后 现代 哲 学 知 识 观 直 接 运 用 到 了教 学 中 ,而 没 有


后 现代 哲 学知识 观对 教 学实 践 的影响 及批
回归胡 塞 尔等 人提 出 的生 活世 界 ,才 可 以走 出现 代 科学 时代 的危 机 ,避免 成 为被 事 实化 的人 。 这种 提法 有其 哲 学上 的合 理 性 ,但 现在 有很 多 新课 程资 料 和舆论 在 没有 厘 清 “ 回归生 活 ”于教 学 的真 正含 义 的情况 下 ,就 大肆 渲 染宣 传 教学 要 回归
我们生活 在一 个后 现代 的语境 中 ,各 种反理 性
的使 命感 , 呼吁新 课程 教学 中应 处理 好 几个关 系 : 也 即应 处理 好预 设性 与生 成性 、 学世界 与 生活世 界 、 科 接受 学 习与探 究学 习 的关系 ,不 能 因强调后 者而 偏 废前 者 。为什 么会 出现这 些 问题 ?我们 认 为 ,除 了

我的教育智慧-----

我的教育智慧-----

我的教育智慧----体育课中表扬的作用东营区第一中学王卫华内容提要:(真实场景)下课铃响了,有几个学生在打完报告后,聊着天悠闲的走进了我们的办公室,有个孩子放声大笑,引起了老师的反感,学生走后我们老师们热烈的讨论起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挨老师的揍,现在的学生一点也不怕老师。

”我们感慨不已,“原来的老师简直就是“神”一样的人,我们经过老师的办公室,都不敢往里边看。

”“现在不允许碰学生一根手指头,学生该如何管理呀!”我想,除了打骂,除了威严,我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其实办法也很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包涵、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表扬、多用几句表扬的语言也许我们会发现里一片教育的新天地。

从事了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2010年,我来到区一中小学部,教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感觉很不适应,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办法,我这有16年教龄的老教师感到有些迷茫。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体育课的队伍非常乱,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都无济于事,而我在一次体育课中,偶然发现这次纪律比较好,我就抓住这次有利的时机说“今天,咱们班的同学真棒,走路整齐,没有吵闹的。

”学生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静下来了,大声的喊着“121”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学生也不例外,这让我大吃一惊,是啊,他们也希望被认可,也很要面子,不好意思在吵闹了。

原来表扬有时比批评更有用啊。

通过这次启发,虽然学生的路队纪律,一直是我头疼的事情解决了,但是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没有几分钟就忘了老师的要求,开始自己玩起来了,这个问题,我也有意识地采用了表扬法,上课时,学生有的玩地上的石子。

有的相互打闹,有的自己发愣,有的吵闹起来没完。

体育课的正常秩序,不容易维持,更别说正常的教学秩序了,我就先表扬几个做得好的学生,比如说:哎呀!这节课***同学真安静呀!***同学听讲真认真来!被表扬的同学一下子认真起来,而其他的同学,也受到了影响,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让学生在“创新的自留地”里展翅飞翔

让学生在“创新的自留地”里展翅飞翔

让学生在“创新的自留地”里展翅飞翔发表时间:2011-12-26T15:57:06.55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韦[导读] 有效的教学必须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王韦徐州市铜山区三堡镇中心中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决定》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定为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5节课。

温家宝听课后的讲话10月11日公布,称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树立先进理念,冲破传统束缚,改革办学体制。

可见创造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还要不懈的摸索。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一、转变师生观念,让学生对“自留地”充满渴望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师道尊严” “教师权威”使学生形成了惟师是从惟书是从的思维定势,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观对师生关系做了新的审视,提出了全新的师生观。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权利的拥有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做到以人为本。

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主动地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习的引路人,不应以权威者自居,而要通过自身修养的人格魅力亲切的话语自然的动作生动的表情,传递尊重信任学生的信息,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如下: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全面发展的理念。

3、素质教育的理念。

4、创造性理念。

5、主体性理念。

6、个性化理念。

7、开放性理念。

8、多样化理念。

现代教育的特性:
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教育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和文字来进行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使人社会化。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

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基础,处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因而,与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新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

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实践性评价和写实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追求课程“变轨”、课堂“变样”、评价“变式”、考试“变脸”,改变凭试卷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写字达标、社团展示、坚持不懈学子奖评选等儿童化的小测试、小演讲、小展示,考查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素质。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助推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访滕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金山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助推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访滕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金山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助推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访滕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金山王华伟【摘要】滕州市教育局秉承“一切教育行为都是课程”的理念,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以培育精品社团为载体,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适合学校,满足学生”为目标,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在课程理念系统化、课程开设标准化、课程实施优质化、课程资源全面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等方面作了深层研究与实践,构建起具有滕州特色的课程体系,提炼出独特的办学经验,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让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城乡所有学生.【期刊名称】《现代教育》【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学校课程特色建设;素质教育;质量提升【作者】王华伟【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山东枣庄277500【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近年来,滕州市教育局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创新激活力,确保平安促和谐,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市、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市、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人民满意示范单位等。

本期,就学校课程特色建设,专访滕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金山。

记者:滕州市是基于怎样的思考进行学校课程特色建设的?刘金山:滕州市进行学校课程特色建设,我认为还是为了教育的初心而进行的,即立德树人和教育公平。

2008年以来,山东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而且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课程,我市的课程特色建设也就从此迈入快车道。

目前,滕州教育投入、学校建设基本实现了均衡化、标准化,但学校间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大,择校现象进一步突出。

新课程的评价观

新课程的评价观

新课程的评价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评价观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评价观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和潜力的综合评判。

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

二、评价观的核心要素新课程的评价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多元化评价方法: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以笔试为主,而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能力导向评价:新课程的评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评价应该以学生的能力表现为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思考和运用能力。

3.个性化评价:新课程的评价观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标准。

4.过程性评价:新课程的评价观将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强调评价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判定,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反馈。

三、评价观的实施策略为了贯彻新课程的评价观,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2.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注重个性化评价: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发展建议。

4.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学生应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四性”等

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四性”等

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四性”等作者:王卫华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6年第04期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四性”王卫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向我们的教育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我们学校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学校、质量优等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我们在致力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探索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教育性”,紧密有机结合,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丰富学识、富于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自主性,就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参与,教师只以平等的身份给予建议性的启发引导;实践性,就是让学生积极充分地动眼、动脑、动手,亲自去做,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综合性,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综合运用已学到的各科知识,去完成活动任务。

因为日常社会生活生产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都是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有意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性,就是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在选择确定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时,都考虑有利于发挥这四性,在设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时。

都努力体现这四性。

环保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大主题,我们在设计组织活动时,首先让学生用自身的体验和实例畅谈环保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讨论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时刻不忘环保。

学生们讨论热烈,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说开展广播宣传,有的说出黑板报宣传,有的说写文章,有的说做宣传牌。

我肯定了大家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但提出哪种办法便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又能通过一次努力就起到长时间提醒教育的作用呢?大家一致认为制作宣传牌最好。

紧接着,学生们就自然地讨论起哪些地方需要宣传牌,大家一致认为,在花坛里、树木、花草上、水池旁、车棚旁、垃圾箱处、路旁等地设置效果最佳。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作者: 王卫华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页码: 3-5页
主题词: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基础理论;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改革运动
摘要:教育评价作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三大课题之一,对教育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开展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将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运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王卫华
【期刊名称】《才智.才情斋版》
【年(卷),期】2009()S2
【摘要】随着美术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美术教学亟待改革,基于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对高校美术教学提出几点个人认识:(1)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3)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王卫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学院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
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培养学生创造力要“导”“放”结合——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
5.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与管理》2008年2月20日教育评价作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三大课题之一,对教育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开展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将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运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期望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将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因此,本文试总结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是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发展是评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1.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提出在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上,泰勒模式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波及美国的各行各业。

为此,进步教育协会(ProgressiveEducationAssociation)开展了著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Study),泰勒(R.W.Tayler)受委托负责其中的评价研究。

泰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负责评价培养的进步学校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普遍比非进步学校的学生优秀。

因此,“泰勒等人创造设计的教育评价,使新教育获得实效,证明教育评价能够毫无遗憾地促进新教育效果。

”[1]一般来说,泰勒模式的评价理念在哲学上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具体方法上,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要求,同时,还带有实证主义的痕迹。

这种评价模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但它却是以漠视人的本体性,牺牲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哲学逐渐确立主导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者绝对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理念,认为行为主义是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了,导致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降低;过分注重外显的行为,忽视了人的内在潜能;不研究价值,对人行为的动机缺乏了解。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着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这一倾向在第四代教育评价那里显得尤为突出。

第四代教育评价坚持以人为评价的中心,反对人的物化;重视人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拓宽了评价范围;改变以往评价者监督、控制的传统地位,使评价者既是刺激物,也是反应者,从而能充分听取被评价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重视价值多元化,认为由于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的不同,人的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反对以往不讨论价值或认为价值同一的观点。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以人为本成了教育评价者的共识,成为指导教育评价活动的理念之一。

2.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具体涵义(1)评价活动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共同活动。

从评价者这一方面来说,评价要注重发挥评价者的主体作用。

评价并不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内容按部就班地执行评价程序,评价过程中有很多主观选择、主观判断,要真正达到高质量的评价,就必须发挥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使评价者能够引导评价的正确方向,达到预定的评价目的。

再从评价对象来看,评价对象可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卫华论3・・能是单个人,如单个学生、教师、校长等,也可能是集体人,如一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一所学校的教师集体等,还可能是物,如学校设施、课程等。

但无论是单个人还是集体人,在评价中,我们始终是要评价人,因此,人应该在评价中占据主体地位。

如果评价对象是学校设施、课程等真正意义上的物,也不应该忽视人作为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

因为这些所谓“物”的评价对象,它们都是通过人在起作用,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人创造的。

我们评价这些物的目的,也是为了和人发生联系,试图通过物的改变来换取人的发展。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评价氛围评价者应成为评价对象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最终使评价对象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应为评价对象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评价环境,不能高高在上,做评价对象最终命运的裁决者。

(3)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之一就是相信人的自由选择,并有为这种选择承担责任的勇气,从而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评价者应该相信,评价对象是通过自己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和理解来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评价并不是用一个评价结果来限制评价对象的发展,而是要为评价对象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使评价对象以此为平台,充分发挥个人的巨大潜能。

二、注重发展的评价理念1.注重发展评价理念的提出教育评价中注重发展的思想与教育评价学科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

在八年研究中,泰勒认为,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测验。

评价过程不仅要报告学生的成绩,更要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从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案。

泰勒的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评价中发展性思想的初露端倪[2]。

1967年,斯克瑞文(M.Scriven)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目的是形成适合于评价对象的“形成性评价”。

后来经过布卢姆等人在“为掌握而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形成性评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至此,在教育评价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发展的思想逐渐明晰起来。

1981年,布卢姆在《为改善学习而评价》(1986年翻译到我国后译为《教育评价》)中,从分析教育的功能入手,论述了评价的目的。

他说:“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

”[3]教育评价的目的基本上是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和前途作出决定,对改进教学没起到什么作用。

因此,布卢姆认为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系统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3]布卢姆等人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使评价中注重发展的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注重对人才的选拔,而对被试对象的发展性问题则较少考虑。

进入教育评价的系统发展时期后,特别是80年代受国外第四代评价和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潮的影响,我国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也在教育评价中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性理念。

例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的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进一步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由此,评价中注重发展的思想从理论到政策,在我国被正式确立下来。

2.注重发展评价理念的具体涵义(1)发展性的评价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

评价中,它关注评价对象的实际需要,让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帮助评价对象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发展规划,激发评价对象的内部发展动机。

无数事实证明,评价对象的内部发展动机比外部的奖惩压力更具有激励作用,内部动机能使评价对象在了解自身不足的情况下,辅之以必要的客观条件的满足而发挥出发展的巨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2)未来化的评价方向发展性教育评价是面向未来的,它不仅兼顾评价对象过去和当前的工作学习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的发展。

针对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把评价与指导、培训、评价对象的自我教育活4・・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重发展的理念并不排除运用奖惩的手段评价运用奖惩等方式作为手段和目的是不同的。

当作为目的时,这种评价就是所谓的奖惩性评价;作为手段时,它只是教育管理的一个环节。

考察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为的原因,评价中不仅将奖惩看作是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大多数情况下,还将奖惩作为评价的目的,出现评价即意味着奖惩的“条件反射”,这正是我们应该审慎的地方。

三、重视过程的评价理念1.重视过程评价理念的提出评价中重视过程的理念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性质和功能的认识逐步加深而提出的,它是相对于评价中只注重教育结果而言的。

20世纪30年代,泰勒提出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该模式认为,评价就是确定目标与表现的吻合程度。

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并加以科学分类,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教学达到的水平,成为这一时期评价的焦点。

“但是,由于泰勒的目标概念与结果概念紧密相关,这就使人们更易于把注意力集中到对结果的评价上。

因此,人们更多地把泰勒的评价看成是一种对结果的总结性评价。

”[4]20世纪60年代,克龙巴赫(L.Cronbach)和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等人在对泰勒教育评价理论方法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评价观。

斯塔弗尔比姆等人认为,“泰勒模式”使教育人员很难确定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并且每项方案实施结束后,在年底提交报告时,已来不及帮助教育人员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了。

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反馈信息、并指导教学改进的评价模式,即CIPP模式。

CIPP模式非常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强调通过信息反馈以改进教育过程。

因此,这种评价模式非常关注教育过程的变化,并及时寻找变化的原因,结果,这种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评价对象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育评价的学者们从另一个方面对30年代以来的评价模式进行了反思。

他们认为,以往的评价只是注重学习的量的方面而忽视了学习的质的方面,进而要求从质的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到了80年代以后,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获得的学习效果是三位一体的。

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采用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或传统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都很难加以测量和评价,而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了解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资料并加以评价,即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它注重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