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三四五教学模式解读
三四五教学模式解读“三四五”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初中物理的五种基本课型是指: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训练课、检测讲评课、实验探究课。
教学过程要总体体现: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的教学要求;新授课一、教学流程:新授课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二、环节解读(一)课前延伸(课前预习)1、对教师的要求:(1)提前编制并印刷好预习学案,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学案,并于新课教学的前一天上交预案。
设计好课内探究学案及课后练习学案(先不印刷)。
(2)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学案进行批阅,根据学生在预案中暴露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教案,修改完善后再印刷课内探究学案及课后练习学案。
(3)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及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准备。
2.对学生的要求:(1)根据预习学案认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学案中相关内容。
将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预习学案中。
(2)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并上交预习学案。
【说明】考虑到初中学生在校时间短、认知能力弱、以自主预习为主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
课内预习学案具体应体现如下环节:①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学案的设计应体现预习的内容、关于预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②完成预习问题。
预习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应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
要杜绝教材知识简单、机械地重复再现,突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系统掌握。
③巩固预习效果。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预习成果,同时,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④发现预习疑惑。
在预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预习反思的习惯。
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等。
3、注意事项: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及课后练习学案,其中预习学案可分以下几部分内容:(1)预习目标:体现预习内容以及达成的目标;(2)知识回顾:对本节课用到的旧知识通过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呈现,供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前复习用。
“三线五环法”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方案
“三线五环法”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部分内容)六、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包括课前备课和上课两部分,课前备课遵循“三线”原则,即知识是明线、学生活动是主线、教师活动做引线。
上课包括五个环节,即引(课堂引入)、学(学生自学)、议(小组议论)、展(学生课堂展示)、练(课堂达标练习)。
1.备课备课时,知识是明线。
备课首先要研究课本,对照课程标准,看看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要求、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是如何呈现的,作为最重要的学材,学生在看书自学时需要注意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导学提纲。
要使得提纲和课本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看书中思考、思考中领悟、领悟中提高。
自学提纲要完全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便于学生自学阅读,其制定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
既要有认知领域目标,使学生切实掌握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物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有情感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适应性原则。
依据课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数学物理基础、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等,制定切合实际、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自学的提纲。
(3)针对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过程的弊端,强化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强化物理知识的产生、进展背景和方法机制,强化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实验原理的阐释等。
(4)循序渐进原则。
一般来说,导学提纲问题顺序和课本内容顺序相同,个别情况下可以做一定的调整。
课本内容跨度较大的,提纲要做一定的铺垫,做必要的过渡。
要使各问题内容连贯,环环相扣,便于学生概念形成和思维能力提高。
备课中,学生活动是主线。
要以学生活动来贯穿课堂的全过程。
课堂引入后,学生看书及提纲自学、自学后的学生交流、生生及师生间的展示交流、课堂反馈练习,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应预见到学生活动大致可能的情况,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到底!在准备的课堂剧情中,教师要甘当配角、当主持人、当学生们的第N+1个同学,即教师活动当引线。
初中物理教学授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学授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科知识)。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语、问题、情景等)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步骤1:介绍(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定义。
步骤2:解释(学科知识)的内涵、原理。
步骤3:通过实例、案例分析,展示(学科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步骤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步骤3: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步骤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教学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初中物理不可能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可至少要让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点有个清晰了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了。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原理原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方法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好感,产生好奇心和乐观主义。
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医学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擅长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盯住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所,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职员的讲述中,从而抑制抑制与听课十分相似的活动,而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师生的情况、授课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修正,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绝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需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发生用融会贯通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在绝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表述进行解释,这对学员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培养人才精神和判断力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关键步骤,如何以这些模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初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但这只是单调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
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我通过实践,我有几点体会: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亲自去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
力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激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
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广大物理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这些方案,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高效、生动、有趣的物理学习环境。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 按照知识结构建构: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
思维能力。
3.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
的能力。
4. 模型演示法:用模型、图表等有形的物体或图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教材、演示软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6.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
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7. 项目学习法:通过设计和完成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8. 情景教学法:将物理知识和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
物理原理和规律。
9. 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验观察、调研调查、科学展览、科技竞赛等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科修养。
10.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可以传授知识,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五步教学法”初探
初中物理“五步教学法”初探一、五步教学法概述五步教学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导入、讲授、练习、检查和作业五个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五步教学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 导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
通过问题、图表、实验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机械运动时,可以提出有关速度、加速度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进入新课程内容。
2. 讲授在讲授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
采用简明扼要的授课方法,注重突出物理学科的联系、发展和应用,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教师还需要对一些难点或重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练习练习环节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光学时,可以设置折射、反射等实验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4. 检查在检查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习策略和方法。
检查环节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测验、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5. 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也需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五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点,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新授课中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新授课中实验教学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而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小实验。
以往的教学中,多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演示实验,再分课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觉得新授课实验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
同时,新授课实验教学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下面来具体的谈谈我对新授课实验教学的想法。
一、新授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新授课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3、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
而新授课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教案八年级上期)八年级物理教学一、学情分析1. 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1. 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 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谈初中物理微课教学
谈初中物理微课教学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而是通过视频、PPT、动画等形式将知识点进行解
析和演示,以达到吸收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
过视频演示、实验展示等形式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微课教学课程内容灵活,形式多样,
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态度来调整课程内容。
微课教学的口碑良好,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课堂目标明确:通过明确课堂目标,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可以
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和课堂进展情况。
2. 通过意境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意境导入,增强学生对
本节课的兴趣度。
3. 视频演示:微课教学的核心在于视频演示,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来呈现生动、可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4. 互动探讨:通过交流学生的思考和发表探讨,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探讨,提高
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5. 课后反思:在课堂结束之后,让学生进行课程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个
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
更加生动、具体地了解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
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
环境。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_初中阶段物理实验类教学的思路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_初中阶段物理实验类教学的思路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质世界更加直观、理性地认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法初二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课,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一段时间后,就有许多学生开始落后了。
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方法不对,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
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经过教学思索,我认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存在如此问题的可能因素1、与学科特点有关: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时要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发生的物理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
然而,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平时的知识点的落实上也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上海市初中物理新教材介绍
上海市初中物理新教材介绍一、教材的结构、体例说明教材结构:二期课改的初中物理教材直接采用目前国际初中理科教学中较普遍的“教科书”十“学习活动卡片”相结合的教材结构。
教科书主要供学生阅读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辅导讲解。
学习活动卡片主要供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采用这种教材结构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1)适应上海初中教学小班化发展的趋势,与国际初中理科教学模式逐步接轨。
(2)较大力度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实验和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有利于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3)提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4)使教学具有一定弹性和选择性。
教科书体例: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基础与拓展要求合在一套教材中,不分成二套,即某一知识点分基础、拓展二部分,适应知识的递进关系和学习的选择性,方便实际教学需要。
学生在拓展课时中若选修物理可继续使用同一教材。
教科书以图文并茂的行文作为广而浅知识的载体,强调可读性,培养学生读、写科学文字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每章前的章导图精心构思,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吸引,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章导图的作用。
通过教师围绕阅读章导图的适当的扩展性介绍引入该章的主题。
每节课的正文都与活动卡有相应的关系。
教师可根据活动卡要求在进行某项活动的前或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许多节中穿插“你知道吗?”的知识专栏供学生作拓展性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进展要求学生在课内或课后阅读,从而起到调节学习节奏和扩展学生知识、思维视野的作用。
每节后安排少量阅读理解和练习题作为课内和课后作业。
每章后的概念通过图片形象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本章内容的归纳小结,每章后的文学与科学栏目从文学的侧面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让学生感悟科学之美。
每章后的指路牌栏目则集中向学生介绍若干信息源,将课内知识向课外扩展。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通过不同信息渠道获取信息。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山东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省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下承小学科学课程、上接高中物理课程,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于物理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为促进我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自觉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中心任务贯穿到整个-1-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之中,特制定山东省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或教学实施擘画的蓝图,是单元或课时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课程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
物理学科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方法、学科实践活动教学、学习评价、课后作业、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水平标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基础共同决定的。
教师要整体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每个学习主题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及价值,结合学习主题内容制定可行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P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P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徐婷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 PPBL(Physics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凝练物理学溯源问题、现象问题或前言问题,以问题为教与学的切入点,贯穿教学全过程。
物理教学中以问题引领为基础,通过兴趣驱动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发散思维中拓展思考问题的维度,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合作探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师指导下设定目标、制定方案、展开研讨。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
【关键词】; PPBL教学模式;问题引领;物理教学一、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问题与教学任务巧妙结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成为驱动问题。
学生在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并应用物理学思想,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二、PPBL教学模式PPBL是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
通过问题引领、兴趣驱动、合作探究,将物理学的“知识形态”转化为“问题形态”,再将“问题形态”转化为“方法形态”,最后将“方法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物理思维,掌握基本理论,提升创新能力。
三、P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力,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场,以教师为导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新授课《变阻器》及专题课《利用浮力测量物体的密度》两种课型为例谈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案例一】; 《变阻器》的教学难点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学生掌握变阻器原理依托于对其结构认识和理解。
初中物理新授课的导学案设计策略
活” 这 一特 点 , 多从 自然 、 生 活 中的物 理应 用创 设
多样 化 的教学 情 境 ; 设 计 有 趣 的 物理 问题 ; 开 展
有效 的探 究活 动 。 并借 助多 媒体 等现代 化 的教学 工具 , 使 物 理课 堂 真 正成 为 教 师 乐教 、 学 生乐 学
要 注 意 以下 儿 点
1 目标 展 示 要 明 确
“ 课程标准” 代替 “ 教 学 大纲 ” 不 是简 单 的词
语替代 , 而是 时代 发 展 的切 实需 要 , 它 真 正体 现
了现代 物 理课 堂 的“ 新、 实、 活” , 真正 把学 生从 死 记硬 背 、 书 山题 海 中解 放 出来 。 根 据新 课程标 准 。
程 为主 了。由此 一 份 高效 的 导 学 案 设 计 对 “ 走 进 以 学生 发 展 为 本 的 现 代 教 育 ” 来说 是 及 其 重 要 的 , 本 文 主要 论 述 的就 是 怎
样 写 出一份 高质 量 的 以 问 题 引 领 、 探 究 为主 的 新 授课 导 学 案 。 关键词 : 教 学 改革 ; 目标 明 确 ; 反思 ; 总结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1 4 8 ( 2 0 1 3 ) 4 ( S ) 一 0 0 5 2 - 2
行 的过 程 中一定 要 相信 学生 的能 力 ,敢 于放 手 ,
有“ 舍” 才会 “ 得” , 只有 教 师 先 牺 牲 自己 完 整 的 “ 教” , 才能成 全学 生完 整 的“ 学” 。
2 . 2 教 学 内容 的 组 织 、 呈 现 方 式
夯实 基础 ” 、 “ 合 作探 究 ,交 流 展示 ” 、 “ 精讲 点 拨 , 拓 展提 高 ” 、 “ 知 识建 构 ,巩 固检 测 ” 、 “ 延伸 训 练 , 提升 能力 ” 等 部分 。 教 师 在编 写 导学 案 时 。 一 般
三四五教学模式解读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同时找出疑难问题。课内探究学案中设计的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与WAT接轨,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教师应准确把握学情,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
B.教师:教师巡回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提醒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记录在导学案中,或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或在课本上用特殊的符号进行标注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着重了解学生的自学障碍,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重点对差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并调整后续教学的目标和进程。
有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做到:
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②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
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疑点、难点和易错点。
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
(三)课后延伸
(1)对教师的要求:
反思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对课内探究学案加以修改、补充、完善;检查学生对课内探究学案的整理情况,批阅学生的课后练习学案,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2)对学生的要求:
复习新课内容,整理好学案。完成课后练习学案。
复习课
一、教学流程
复习课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课后延伸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1.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编制学案;依据学习目标和编制的学案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2.对学生的要求;
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自主探究、尝试、体验相关学习活动;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①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学案的设计应体现预习的内容、关于预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将学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课堂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
新的理念要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导入方法种类繁多,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一些方法:一、生活实例导入法物理教学源于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既生动,又具体。
笔者利用多媒体将物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实际化。
如:《热现象》的复习课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冰箱打开后看到白气、窗户上的冰花、樟脑球变小、下雪、灯泡用久钨丝变细灯泡变黑、湿衣服变干、舞台上的雾气效果等现象。
让学生通过分类,把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现象归为一类,之后问学生这样分类的依据以及共同特点等类似的问题,从而复习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同理,《光现象》的复习也可用这一导入方法,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成像实例,将大量生活实例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各自的特点。
二、悬念式导入法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使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
如:《大气压强》一课中,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而迅速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在这一实验中,“有孔的瓶子也能装水”这一现象,大大出乎了学生的意料,使学生在惊奇中感受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瓶子周围也有小孔,这一现象为体验大气压强存在于各个方向做了铺垫。
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能包含整节课的精髓,从而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三、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三五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五五”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三五五”的含义:“三五五”是指“三步五环节五课型”,“三步”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温故知新、导学释疑、巩固提升三个步骤。
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五个环节。
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
如新授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训练课、知识梳理课、测试讲评课等。
基本课型及教学流程:一.新授课1.课前预习教师:编写学习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编制出“预习学案”;提前1天以上把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课前1天教师通过批阅“预习学案”或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认真预习,及时完成“预习学案”,记录疑点。
2.课堂探究环节1:出示学习目标环节2:自主学习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进行导入,而后指导自学。
学生:相互指导检查“预习学案”的改错情况。
根据学习目标和预习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再认真读书,纠正错误,对存在的疑问再思考。
环节3:合作交流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后提供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时间;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深入组内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交流展示”及“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1)组内交流: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方法,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2)班内交流:在小组交流共享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解说小组的观点和看法,解说小组得出的方法、结论和规律,引发全班思考讨论,优秀的成果共享,问题成果纠正。
环节4:精讲点拨教师: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对策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对策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和社会的需要。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
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工夫。
一、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第一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
其次,寻找疑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作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接着,在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
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
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
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指导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是崭新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
搞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贯穿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观念必须发生变化,要有学生本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
)、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学生个性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有个性的人);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解放,教材、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
“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
这就需要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启动、导入、展开、调整、结课等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心设计。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下面是新授课四种课型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案例,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节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很多物理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因此往往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带来付迁移影响。
而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依托,是形成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而加强物理现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现象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展、议、点、练、延”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
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学流程:展示现象----讨论交流----归纳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等。
2.“感、想、析、评”模式
模式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真实的物理现象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的“间接”物理现象,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或以模型、挂图等为素材进行展现)
教学流程:感知素材----发挥想象----分析归纳----评价反馈
如:热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等。
3.“感、检、展、点、延”模式
模式特点:有些物理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又限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与联想,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并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教学流程: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展示交流----点拨评价----拓展延伸
如:分子热运动、重力、宇宙和微观世界、浮力的应用等。
第二节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是人类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的。
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综合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概念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疑、感、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活素材的收集,从中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并学会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将概念的特征抽象出来,得到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凸显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演示观察----合作交流----点拨归纳----拓展练习
如:力、升华与凝华、串联与并联、电阻、电压、透镜
2.“疑、探、展、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身的体验,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突显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评价----练习反馈
如:压强、比热容、动能和势能、密度等。
3.“疑、感、测、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以及根据生活中观察获取的现象和研究物理现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其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获得对新问题的认识,得到新概念。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
如:功率、机械效率、功、质量、电流的强弱、内能等。
第三节规律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联系物理概念的桥梁,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
可见,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物理规律的教学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一般来说要经过认识----理解----巩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物理规律,要使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内容、表达形式、物理意义以及适用条件;第二阶段应该使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要理解物理规律的简单应用,会用物理规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第三阶段是要
熟练地掌握物理规律,即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规律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疑、感、议、点、测”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演示和测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将测量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进而得出物理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演示观察----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检测评价
如:电和热、光的折射、机械能及其转化等
2.“疑、探、议、点、测”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寻找其共同的结论,从而概括出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检测评价
如:杠杆、二力平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等。
3.“疑、探、议、推、测”模式
模式特点: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并进行理想化的推理,推理物理现象的本质,建立新的物理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理想推理----检测评价
如:牛顿第一定律。
4.“疑、感(探)、议、验、测”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学生探究或教师演示,观察实验现象,经过分析归纳,概括出规律,而这些规律往往只是定性的,但可以引导定量的猜想,再经过理论推导,即可解决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
因素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感知----合作交流----推导验证----检测评价
如:液体的压强等。
第四节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物理教学离开实验就成为“无源之水”。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和课外实验四个类型,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
1.“问题----探究”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实验结果的预测,提出问题,再经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的共同点,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出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检测评价
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
2.“应用----操作”模式
模式特点:根据实验要求,应用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由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再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应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学到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测量操作.
教学流程:出示目标----应用原理、技能----测量操作----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拓展延伸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物质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