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3页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析
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县已试行五年,通过全员培训与广大-教师亲身实践,新课程基本理念得到了积极推广与落实,教师课堂教学思想,方法手段等有了明显变化,学生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了继续深入推进课改工作,规范与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通过研究、剖析与借鉴,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新授课“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运用。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在“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理解;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数学思考与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剖析解决方案――解释与建构――应用与反思”为框架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它将会有力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剖析与合作交流主要场所,并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健康发展宽松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体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它要求在教与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应用反思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理解,在问题剖析与解决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数学思考与交流,培养初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焕发数学课堂应有活力,提升课堂教学价值,师生获得共同发展。
二、“问题解决”模式基本结构及操作流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基本结构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剖析解决方案――解释与建构――应用与反思”
1 创设问题情境。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新课开始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课堂环境,有利于提出数学问题具体问题情境。该环节旨在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为新数学学习做好知识上、方法上与情感上准备,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提出数学问题”做好情境上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所教内容,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从学生所熟悉事物中提炼出问题,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充分激起学生问题解决欲望。创设情境,课堂上大约需要三分钟左右时间。
2 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借助新课开始时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以待进一步剖析与解决。这是一个从生活到数学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具体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问题解决必须经历重要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抽象概括能力。该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与理解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捕捉时机,加以引导,抽象概括出相关数学问题,构建起简单数学模型,为后面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明确目标与科学导向。这一环节大概需要5-8分钟时间。
3 剖析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指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基础上,创设平等化与自主化学习空间,让问题解决方案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与最优化。该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剖析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经验,体验问题解决乐趣,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同时,在剖析解决方案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剖析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剖析与讨论,并协助解决剖析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困难。当学生剖析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信心。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与技能。这个阶段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心环节,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要保证学生做、说、讲时间。不要
越疽代疱,也不要急于求成,教师不能直接说出问题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而要耐心引导,细心指导,逐步让学生去体会与体验,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领会与理解。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20
分钟时间。
4 解释与建构。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学生剖析出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数学思考、交流与归纳,在问题解决方案解释中不断建构知识。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交流平台,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充分阐述(或解释)他们解决问题具体方案,并适时引导归纳,促进数学知识逻辑化与数学方法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理解,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多元知识体系,这个环节需要5分钟左右时间。
5 应用与反思。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合理解释问题解决方案与建构多元数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在新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必要反思。这里“反思”,在主体上不仅包括学生“学”反思,而且包括教师“教”反思;在时空上不仅包括“课中”反思,而且也包括“课后”反思;在内容上不仅应该包括“知识与方法”反思,而且包括“策略与效果”反思。该环节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反思后所得,可能是经验,可能是教训,也可能是其他一些有价值资源,它们都是下一节课或者今后学习宝贵财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或准备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在新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与方法;应该对学生剖析成果与问题解决情况作出积极评价,这里不仅包括学生问题解决方案优劣评价,而且还包括学生再现数学能力评价。一般以积极评价为主,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括动进行合理评价与有效反思,教师自身也应该对教学活动整体效果与课堂运行状况进行理性评价与科学反思,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目标。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时间。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遵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应遵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在课程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问题,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上,在课堂时间掌握与安排上,不搞“一刀切”,要保证统一基本要求落实,又要允许学生个别需求。
2、实践性原则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储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必须充分利用教具、学具与课件等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剖析、交流、解释、应用与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对知识感知、感受与体验。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数学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心理因素。而数学学科知识最主要特点是它抽象性,要使抽象数学知识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我们在具体教学中,除了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基本规律以外,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强教学趣味性,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以及其他能为我所用一切有利课程资源,将学生所熟知事例,生动活泼叙述、激趣逗乐游戏、动手动脑操作实验,既竞争又合作学习比赛以及其它趣题、趣事等,恰当地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将会获得愉快感受与成功喜悦。
4、成功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这里不仅包括数学知识获得与数学技能训练,包括问题解决剖析过程经历与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积累,还包括问题解决后愉悦感受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