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学提纲
《鲁滨逊漂流记》的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的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背景介绍:18世纪英国社会的殖民扩张与个人奋斗精神1.2 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与他的创作动机1.3 鲁滨逊漂流记的出版历史及影响第二章:主要人物分析2.1 鲁滨逊·克鲁索:独立、冒险、创造力的代表2.2 星期五:从原始人到文明人的转变2.3 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友谊与信任的体现第三章:情节概括与分析3.1 鲁滨逊离家出海,遭遇风暴3.2 孤岛生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初步实践3.3 与星期五的相遇:跨文化交流的困难与可能性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个人主义:鲁滨逊在孤岛上的自我实现4.2 殖民主义:对星期五及岛上土著的态度分析4.3 宗教信仰: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精神寄托第五章:教育意义与应用5.1 勇敢面对困难,勇于追求自由5.2 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3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第六章:文学手法与风格分析6.1 现实主义与虚构的结合:笛福的写作技巧6.2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的优势与局限6.3 语言风格:简练、直接、生动第七章:章节解析与讨论7.1 第一岛:鲁滨逊的生存挑战与自我管理7.2 遇见星期五:从敌对到友谊的发展过程7.3 救出落难船员:道德选择与社会责任第八章:社会文化背景分析8.1 18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个人主义8.2 鲁滨逊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8.3 性别角色: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女性观第九章:比较研究9.1 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流浪异乡的异同9.2 与《荒岛余生》的比较:孤独生存的不同体验9.3 与现代生存真人秀的比较:真实与虚构的界限第十章:教学活动设计10.1 讨论活动:学生对鲁滨逊行为的评价与反思10.2 写作活动:学生创作自己的荒岛生存故事10.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鲁滨逊与星期五的交流场景第十一章:电影与文学作品对比11.1 电影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变动11.2 分析电影中的视觉表现与原著的差异11.3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鲁滨逊形象第十二章:课外阅读与拓展12.1 推荐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读物12.2 学生对其他荒岛生存故事的看法与评价12.3 组织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间的交流第十三章:课程评价与反馈13.1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与收获13.2 同伴评价: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成效13.3 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改进方向第十四章:教案总结与展望14.1 回顾教学过程的亮点与不足14.2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调整14.3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第十五章:附录15.1 教学资源:推荐的教辅材料与网络资源15.2 教学计划:详细的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15.3 学生作业示例:分析与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理解18世纪英国社会的殖民扩张与个人奋斗精神。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鲁滨逊漂流记》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坚韧、自立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了解鲁滨逊的经历。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勇敢、坚韧、自立等品质。
4.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students further analyze RobinsonCrusoe's character, emphasizing his bravery,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面对困境,要勇敢面对,自强不息。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勇敢、坚韧、自立的文学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该书的背景知识。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题:冒险与生存,勇气与智慧。
1.3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程期间完成指定章节的阅读。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独立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鲁滨逊的代表性特质,并进行讨论。
2.3 教师提供相关的人物分析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重要人物。
第三章:情节解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重要情节,如鲁滨逊的航海经历、被困荒岛的经历等。
3.2 学生通过阅读,记录下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并与同学分享。
3.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情节对鲁滨逊成长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如冒险与生存、勇气与智慧等。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师提供相关的讨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本书的主题。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书的主要情节、人物和主题。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5.3 教师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本书的相关话题。
第六章:文学元素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文学元素,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6.2 学生通过阅读,识别书中的文学元素,并与同学分享。
6.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文学元素对故事表达和理解的作用。
第七章:作者写作风格7.1 教师分析丹尼尔·笛福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方式、语言特点等。
7.2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与同学分享。
7.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作者写作风格对故事的影响。
第八章:电影与小说对比8.1 教师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版本,让学生在课后观看。
8.2 学生在观看电影后,比较电影与小说的差异,如情节、人物、主题等。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坚毅和自学精神。
(2)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追求自由和幸福。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笛福及其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2. 故事情节梳理:鲁滨逊的航海经历、荒岛生活、救星期五等。
3. 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星期五、大自然等。
4. 主题思想探讨:冒险精神、生存挑战、人性弱点等。
5. 现实意义阐述:面对困境,如何勇敢求生、自我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难点: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深入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小说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小说背景,阅读第一章。
2. 第2课时:阅读第二章,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第3课时:阅读第三章,讨论小说主题思想。
4. 第4课时:阅读第四章,分析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5. 第5课时:阅读第五章,总结小说现实意义。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步骤:a.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b.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说相关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c.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及其基本情节,了解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与适应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理解其中的深刻意义;2.探究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和艺术效果;3.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的深层次意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对于小说的作者及其背景进行介绍;2.对于小说的主题和背景进行简要说明;3.提交学生进行阅读,加强其对于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堂讲解1.对于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与讲解;2.对于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的塑造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及其深层次意义。
(三)学生讨论1.让学生对于小说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2.让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极端环境中的应对思路。
(四)课堂小结1.对于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进行总结;2.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欣赏;3.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价1.对于学生的阅读提出指导意见;2.对于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提出评价意见;3.通过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对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总结教学经验;2.改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3.补充和完善教案及其他教学材料。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教案1一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和几堆人骨头。
经过仔细考察,他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人的土人。
他非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心防备。
有一天,他听见一阵_声,接着发现一群吃人的土人驾着独木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岛的沙滩上,看样子要把这两个人活活吃掉。
他们燃起火炬,敲锣打鼓,呐喊跳舞。
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一个人,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滨孙可怜这个人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几枪,就把那群土人吓跑了。
那逃来的人也是土人,不过是另一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
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人也渐渐可以谈话了。
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何等的快活啊!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又从吃人的土人那里救出两个人,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一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人。
星期五父子团聚,非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到了第28年,一天早晨,突然有一只英国大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高兴又惊奇。
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水手企图伤害船长,夺取大船。
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一些坏人留在岛上,以示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生活,告别了无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只大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
回到家乡一看,他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人世了。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
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独立、创新精神的欣赏和敬佩。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表现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阅读第一、二章,了解鲁滨逊离家出海的原因。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三、四章,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状况,讨论鲁滨逊的勇敢和独立精神。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五、六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创新举措,如建造房屋、制作船只等。
4. 第四课时:阅读第七、八章,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友谊,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
5. 第五课时:阅读第九、十章,讨论鲁滨逊回到文明社会的喜悦与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创新精神。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图书或电子书。
2. 与小说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阅读第十一、十二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与绝望,以及他如何克服心理困境。
2. 第七课时:阅读第十三、十四章,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文化交流,思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 第八课时:阅读第十五、十六章,讨论鲁滨逊与星期五在文明社会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如何应对。
4. 第九课时:阅读第十七、十八章,分析小说结局的意义,以及鲁滨逊的人生经历对读者的启示。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课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蓝本,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2、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在充份体悟语言文字的同时,鼓励学生必须擅于抓取文章的细节描绘。
3、让学生在书海中陶冶情操,积淀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工作相关课件、学生摘录本、名著推荐目录。
教学过程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泛读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班掀起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潮。
只要有空,就会看见同学们埋头读书的身影。
老师悄悄捕捉到了你们看电视的镜头,想要不敢看看?(出具镜头)评测:兴趣就是最出色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给同学们呈现他们课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鲜活画面,既巧妙地引出了本课课题,又为本节阅读指导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2、学生民主自由了解作者。
师:你了解作家笛福吗?请你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笛福。
师:《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小,被指出就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笛福也因此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
3、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评测:运用问题探究法,和学生一起走进作家笛福,重温小说主要内容,不仅检查了同学们课前的写作情况,还为阐明“泛读”这一写作方法提供更多了范例。
4、介绍读书方法——泛读师:同学们是不是辨认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其实书中已经了解了,有的在书的前言部分,有的在编者按部分。
我们第一次阅读一本书,浏览了作者简介、导读(有的书叫序、前言)、目录、后记等,便可大体上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这种读书方法叫泛读。
把握住人物形象——四书1、介绍读书方法——精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泛读,已经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那么,必须记住一本书,光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比较,必须念出水平,把握住人物的形象,就必须四书。
2、介绍精读方法——做摘录师:如何去四书呢?古人云:“不颤抖笔墨不读书”、“不好记性不如番茄笔头”。
我们在写作《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时候,都节录了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节录的不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师:比较长的片段,我们可以采用概括主要内容、摘录段首语句、截取片段精华等方法摘录。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3. 通过对鲁滨逊精神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为例,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心得,分享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鲁滨逊的精神品质。
5. 心得分享: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鲁滨逊在不同场景的角色,体会其心理和行为。
2. 举办一个关于勇敢和自力更生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分享其他类似的人物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2)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知识;2. 对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小说封面、作者简介、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2. 学生提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鲁滨逊漂流记》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2)简要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概括小说情节;(2)教师引导总结小说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4. 深入解读(1)学生分析小说中其他重要人物,如星期五、慧骃等;(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对鲁滨逊的影响。
5. 总结提升(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强调勇于面对困难、自我成长等价值观。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以及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 鲁滨逊教案
初中鲁滨逊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勇于拼搏。
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及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得,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小说情节,总结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探讨他在困境中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的原因。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章节,谈谈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鲁滨逊身上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呼应教师总结,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鲁滨逊精神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分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对主题的揭示作用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学会了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归纳和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提高速读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学习他的顽强拼搏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顽强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需提前阅读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同时,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简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故事,请几位同学简述故事情节。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情况。
1.略读全文(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多长时间?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1.精读重点段落(15分钟)•教师指定一些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精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1.拓展阅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阅读心得和启发。
1.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鲁滨逊的顽强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拓宽视野。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感知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的叙事线索,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冒险、勇敢、坚韧、智慧等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叙事线索。
2.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冒险、勇敢、坚韧、智慧等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鲁滨逊吗?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小说,找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片段,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三、梳理故事情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复习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小说的叙事线索。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成功生存的原因有哪些?二、分析小说主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具有类似鲁滨逊精神品质的人物。
四、课堂小结2.强调鲁滨逊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五、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小说中的细节。
2.写一篇关于鲁滨逊精神品质的感悟文章。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评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鲁滨逊漂流记》文本。
2.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等。
九、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分析小说主题(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刚回顾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鲁滨逊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回答:“鲁滨逊勇敢、坚韧、智慧、独立、自信……”(3)教师追问:“那么,这些品质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提纲
艺术特色: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 白串通起来,连贯而又真实感,并在小说中穿插日记。 2、文章用日常语言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明白晓畅,朴素生 动,给文章增添了魅力。
3、细节、心理描写细腻,能传神的体现人物的性格。 4、本书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塑造了第一个资
产阶级正面形象,他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 冒险、乐观进取。
荒岛生活
甲壳虫启示 列举好处与坏处 搭建帐篷筑“城堡” 拓荒地,种粮食 圈养野山羊、凿制独木舟 营救星期五 及其父亲 夺船回国
营救星期五
鲁滨逊在巡视小岛时,发现 有一群野人在举行残忍的食人 宴会,突然,一个即将被杀的 俘虏挣脱绳子,向鲁滨逊所在 的方向跑来,其他两个野人随 即追了过来,鲁滨逊开枪打死 了追来的两个野人,救下了那 个俘虏。取名为“星期五”。 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 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作家介绍
1719年4月发表《鲁滨逊漂流 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 世之作,它让笛福博得了“欧洲 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 等称号。
其他小说有 《辛格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等
02/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 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 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 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 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 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 一 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 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 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 返回故乡。
2、“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 是没有用的。”在荒岛生活的28年里,鲁滨逊无不实践着这 句格言的内涵,请你举出体现鲁滨逊通过具体的行动来改变 自己生存状况的两个例子。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可以按照章节和主题来划分:第一章:离家出走
1. 描述鲁滨逊对航海的热爱。
2. 第一次出走伦敦,被贩卖到巴西。
3. 再次出走巴西,遭遇海难。
第二章:流落荒岛
1. 船只失事,鲁滨逊漂流到荒岛。
2. 发现荒岛上的生存条件和资源。
3. 建立生存系统,开始在荒岛上生活。
第三章:与自然的斗争
1. 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如风暴、疾病、野兽等。
2. 驯养动物,种植庄稼,制造工具。
3. 逐渐适应荒岛生活,提高生存技能。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情感
1. 与鹦鹉波尔的互动。
2. 与星期五的交流与成长。
3. 回忆过去,对父母的思念。
第五章:回归与结局
1. 救援船的到来,鲁滨逊返回文明世界。
2. 分享荒岛经历,成为传奇人物。
3. 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
以上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内容提纲,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版本和读者的需要加以调整和补充。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2.基本技能和一般水平培养目标: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水平和情感的体验水平;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德育目标: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创新素质和创新水平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好书能够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能够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能够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持续超越自我,持续成长,持续进步!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不过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
二、想一想: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以前发生过什么故事吗?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吗?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
(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鲁滨逊漂流记》简介1.1 教师引导:向学生介绍《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所著的一部冒险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1.2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1.3 课堂讨论:讨论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看法。
第二章:鲁滨逊的荒岛生活2.1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思考他如何应对困境。
2.2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日常生活。
2.3 课堂讨论:讨论鲁滨逊的生存技巧和他如何克服困难。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场景,并简要描述其生活状况。
第三章:星期五的的出现3.1 教师引导:向学生介绍星期五这个角色,讨论他在故事中的作用。
3.2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三章,了解星期五的出现对鲁滨逊的影响。
3.3 课堂讨论:讨论星期五对鲁滨逊的帮助以及他们之间建立的关系。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星期五的角色分析,包括他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以及与鲁滨逊的关系。
第四章:荒岛生活的转折4.1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转折点,思考这些转折对他产生的影响。
4.2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四章,了解鲁滨逊的生活如何发生改变。
4.3 课堂讨论:讨论鲁滨逊面临的困境和他是如何克服的。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反映鲁滨逊荒岛生活转折点的画作,并简要描述其意义。
第五章:回归文明社会5.1 教师引导:向学生介绍鲁滨逊最终如何离开荒岛,回归文明社会。
5.2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五章,了解鲁滨逊离开荒岛的过程。
5.3 课堂讨论:讨论鲁滨逊离开荒岛对他个人成长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通过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
3.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九章至第十二章,讨论鲁滨逊与星期五的故事。
4. 第四课时: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总结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5. 第五课时:阅读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及《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给定章节,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水平。
五、教学资源2. 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丰富阅读体验。
3. 人物分析资料:为学生提供鲁滨逊人物分析的参考资料。
4. 主题思想探讨文章:为学生提供关于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文章,帮助深入理解作品。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阅读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四章,分析鲁滨逊回到文明社会后的改变。
2. 第七课时:阅读第二十五章至第二十八章,探讨小说中的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3. 第八课时:阅读第二十九章至第三十二章,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的人际关系。
4. 第九课时:阅读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总结小说对人性的探讨。
5. 第十课时:阅读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章,进行课程总结和拓展。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给定章节,教师巡回指导。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doc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背景。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为后续阅读活动做铺垫。
1.2 教学内容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和创作《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丹尼尔·笛福及其创作《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介绍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教案章节二: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做准备。
2.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包括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
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的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和人物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案章节三:故事情节概述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做准备。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3.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注意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概括出主要情节。
教案章节四: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如生存、自由、勇气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题元素,如生存、自由、勇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主题元素在故事中的表现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题元素。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引言《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入思考的主题而享有盛誉。
这部小说不仅能带给读者刺激和惊险的冒险故事,还能通过探讨人性的脆弱和适应力,引发读者对人类存在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鲁滨逊漂流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 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思考和讨论其中呈现的人性问题;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简要介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和总结小说的一个主要情节,并设计简短的展示;3.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思考其中呈现的人性问题,例如鲁滨逊的孤独、求生欲望和冒险精神等;4.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多维度的审视;5.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鲁滨逊漂流记》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探讨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和感悟;6. 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7. 结束课堂,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1. 课本:包含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课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故事;2. 幻灯片: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提供重要情节的概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 分组展示材料:为每个小组提供展示所需的材料和指导,促进他们对小说情节的深入理解;4.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引导学生写作的提示和思考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估1. 分组展示:根据小组展示的质量和内容来评价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不同观点的理解;3. 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和自我表达能力;4. 互评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十二册
执教:杨泽华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难点:第二自然段与第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
课前准备:
1、老师:熟读教材、准备原著,拟定自学要求
2、学生:预习要求
1)阅读故事梗概及精彩片段,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概括《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那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1. 谈话:之前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分别是丹
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凡卡》,两位主人翁的悲惨命运激起了我们深深地同情。
但是,面对恶劣处境和困难时,我们肯定不能一味的屈服和认命,我们也要学会抗争,学会生存。
今天,我们会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鲁宾孙。
(板书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简要板书)这节课我们在书上看到的这篇课文,是由该书的内容缩写(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今天我把原著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果大家能表现出色,我会考虑把它送给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检查预习:(3分钟)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一定了解了很多。
那么第一关,我给
孩子们准备了有趣的抢答题: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哪国的作家叫什么?2)、故事主人公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3)故事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取名叫什么?4、主人翁最后结局怎
样了?5)鲁滨孙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生活了多少年?(鼓励)这只是课前的热身知识,接下来还有一些问题等待大家去解决!比如课前的阅读提示。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16分钟)
1.指名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按阅读提示自行阅
读梗概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10分钟)
1)、请大家小组学习词语、交流理解自己画出的难理解语句。
2)、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小黑板出示小组合作目标)。
完成表格
3)、说说这部小说的的简要内容。
4、交流汇报(6分钟)
1)提出小组没解决的问题。
考一考:蓄养圈养处境穗子
2)指导完成表格。
3)小说讲了17世纪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海上遇难,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生存,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四、浏览片段,体会精彩(13分钟)
1、过渡: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更加
精彩、刺激。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请大家快速浏览“精彩片段”,你喜欢精彩片段的哪个地方?(划一划、批一批、读一读)
2、交流:读一读、试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他的经验教训:“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找到鲁滨孙列出“好处”
和“坏处”,分角色读一读。
想想这个表格对鲁宾孙有什么作用?(带来勇气、自己还是幸运的、
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接受现实、顽强活下去、知安命)
2)鲁宾孙的精彩语言:“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
3、那现在鲁宾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怕困难、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3个学生)
4、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
师:对啊!鲁滨孙在那个不知名的、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遇到了种种困难,更克服了种种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
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困难,那么,假如某一天当我们遇到身处困境时,我们又会以怎样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呢?
(如:面对厄运要有生存的勇气,面对困难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
)
五、激发阅读整书兴趣(5分钟)
1、师: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你猜在故事中还有那些部分会很精彩?或者说你还想了解什么?
2、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看来我们还是需要到原著中去了解,我想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精彩、刺激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3、小结拓展
师:的确,很多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的一些语言更能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当我们读课外书读到好词、好句、好段应该把它们(抄下来、背一背),甚至心中有想法的时候可以(写下来)?
引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用于记录好词、好句、精彩句段等,概括故事大意、写写感受或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