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试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f47c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4.png)
唯物辩证法习题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3f949acc1755270622085a.png)
C.现象和本质没有关联
D.现十讲
难度:3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队范畴分别都是一组矛盾,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3.“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
D.形而上学
第十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有些本质可以自己直接表现出来
B.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C.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D.任何假象都表现本质
答案:A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3
解析:参考本质与现象的概念
2.我们必须通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这是因为()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答案:B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4
解析:守株待兔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必然发生的事情
多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B.水涨船高
C.一寸光阴,一寸金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BD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3
解析:因为水涨所以船高,因为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其他两个备选项不存在因果关系
2.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总是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AD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5
解析:参见因果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7ea3687c24028915fc30b.png)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7dcd90e53a580216fcfe77.png)
13、右图漫画《绊脚石与踏脚石》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某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①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说明只要抓关键,问题和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启示我们应坚持矛盾分析法,正确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2015年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它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1c5614ff00bed5b9f31dd0.png)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 )A.变化发展的B.静止的C.联系的D.孤立的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3.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 )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C.力量强大的事物战胜力量弱小的事物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4.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A.苏联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代替B.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C.科技电脑算命D.生物的退化5.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6.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7.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防微杜渐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培养要以提高质量为主,不要单纯追求数量。
这是因为( )A.只有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B.量变只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C.量变的意义不大D.并非任何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9.李大钊在被北洋军阀杀害前,大义凛然地宣告:“试看明日之环球,将是赤旗的世界。
”可见李大钊( )A.坚信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B.预料到新事物的发展进程是曲折的C.认识到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D.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当年温州人闯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9f1c2add36a32d73758129.png)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因为①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④2.下列违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是A .牵一发而动全身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3.右边漫画启迪我们A .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 .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4镇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不能只搞一个模式。
这一观点体现了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5、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氨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十周年纪念日。
入世以来,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这体现的哲理是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7.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 .对立统一的关系B .质量互变的关系C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8、“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 、相互依存B 、相反相成C 、相互渗透D 、相互转化9.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a8957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9.png)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根本原因D. 必然性答案:C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直线下降的C. 螺旋上升的D. 循环往复的答案:C3.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
A. 简单重复B. 绝对否定C. 辩证否定D. 相对否定答案:C4.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D. 内因和外因答案:B5. 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渐进性B. 飞跃性C. 连续性D. 阶段性答案:B6.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
A. 偶然的B. 必然的C. 机械的D. 人为的答案:B7. 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
A. 一切事物中B. 部分事物中C. 所有事物的外部D. 所有事物的内部答案:A8. 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原理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
A. 绝对性B. 相对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D9.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无序的B. 有序的C. 随机的D. 混沌的答案:B10. 辩证法中的“事物的全面性”原理要求我们看待问题要()。
A. 片面地看B. 孤立地看C. 联系地看D. 静止地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1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有序的D. 无序的答案:AC13. 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
A. 抓住主要矛盾B.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忽视次要矛盾D. 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答案:AB14.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考试知识点及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考试知识点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27990b9cf84b9d529ea7a56.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考试知识点及练习一、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1、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2、整体与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
(二)发展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地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两者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对立统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即既要看到矛盾的同一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重点论”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哄而起”等错误的做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消长、转化,推动事物量变、质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59deada38376bae1fae1e.png)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份,共80分)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1eff52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7f.png)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2.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4.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那些内容?5.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13.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14.什么是质、量、度?15.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16.什么是肯定与否定?17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8.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19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20.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21.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22.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23.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24.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25.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6.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27.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28.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29.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简答题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主要范畴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形态,其本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很多,其中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与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最具代表性。
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3--多选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3--多选](https://img.taocdn.com/s3/m/e83a71f5f61fb7360b4c65f8.png)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D.主张矛盾时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4. 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D.联系具有条件性5. 联系的普遍性是: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6.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D.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A.B.C.D.7.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D.规定事物相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8.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9.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10.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A.个性中包含着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1.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2.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3.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14.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06397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8.png)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 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儿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8.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D.②④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4.在人生的路上, D.②③④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 不碰个头破血流, 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②③④D.②③6.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 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7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启示我们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8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 句话告诉我们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②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发展一定是质变 ②质变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 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9.据专家介绍:“毒品能使人产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依赖性,第一次吸毒是终身吸毒的开始,保护自己不受毒害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永远不尝试第一次。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ef71d5ad51f01dc281f193.png)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练习(发展观点)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真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继承才能发展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58ed9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2.png)
《生活与哲学》专题二题组1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
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
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图3《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21.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b6dd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f.png)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
A. 对立统一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D. 量变质变答案:A2.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3.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
A. 直线上升B. 螺旋上升C. 循环往复D. 无序发展答案:B4. 辩证法中“矛盾”的含义是()。
A. 冲突和斗争B.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C. 事物之间的对立D. 事物内部的统一答案:B5.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的自我肯定C. 事物的自我发展D. 事物的自我毁灭答案:C6.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刺激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A. 单一方向B. 多方向发展C. 随机方向D. 无方向答案:B8.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
A. 静止不变B. 绝对运动C. 相对静止D. 无规律运动答案:B9. 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是指()。
A. 事物数量的变化B. 事物性质的变化C. 事物数量的逐渐积累导致性质的变化D. 事物性质的突然变化答案:C10.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
A. 单一阶段B. 多个阶段C. 无阶段D. 随机阶段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量变质变规律答案:ACD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A. 内在性B. 外在性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AC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
A. 发芽B. 生长C. 成熟D. 衰退答案:BCD4.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
A. 外部环境B. 内部矛盾C. 外部刺激D. 内部需求答案:BD5.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包括()。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f809c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2.png)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 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 C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B )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D )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 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 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新生事物是指( C )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 A )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B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 A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A .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 .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C .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 .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A . 主要矛盾B .普遍矛盾C .次要矛盾D .内部矛盾A .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 .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C .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C)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D )A. 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D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 D )A.右倾机会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28.辩证的否定是( D )A.绝对的否定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D.事物的自我否定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循环B.继承C.扬弃D.抛弃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 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B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片面追求升学率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B.是否尽善尽美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A.相互转化的关系B.相互联结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BDE)A.守株待兔B.对症下药C.削足适履D.因材施教E .量体裁衣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B.会导致经验主义C.会导致唯心主义D.会导致形而上学E.会导致绝对主义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A.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B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C.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A.激变论B.改良主义C.冒险主义D.诡辩论E .庸俗进化论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盲目乐观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直线论E.循环论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CDE ) (ADE)。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8103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c.png)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 )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⑴)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⑻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居乐业。
澳门的经济社会制度没变,生活方式没变,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澳门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同祖国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A)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重视量的积累C .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5、《淮南子说山训》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bcbd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e.png)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5fbfb28ea81c758f5784a.png)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禾云中学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份,共80分)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老子的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9.澳门被外国人占领,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
这主要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10.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
这启示我们A.要重视事物的积累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解决问题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1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的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②客观事物与人的意识之间是彼此孤立的③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连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12.动物和植物都有吸收和排泄的过程。
植物是通过叶和根,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和光能,然后把它们合成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和能量;而动物则是利用消化、循环系统,从食物中获取自身所需求的营养物质,以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中虽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其排出的途径有所不同。
这表明A.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B.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不存在矛盾的特殊性C.任何事物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D.研究事物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研究事物的共同点是不必要的13.从哲学上讲,“怨天尤人”错在A.强调客观,否认主观,是唯心论 B.承认对立,否认统一,否认矛盾观点C.割裂内外因关系,忽视内因 D.否认联系,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14.“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
”这个看法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首提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15.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事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这表明A.矛盾的主次方面必定会相互转化B.腐败与廉政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事物的性质会随着矛盾主次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反腐败应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B.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C.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时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l7.“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扈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这两个不同结果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18.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每11年为一循环,2000年夏天到2001年夏天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一段时期。
太阳风暴以每小时300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扑来,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产生地磁冲击波,不仅对卫星通信、地面通信、供电设备等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容易被强烈紫外线辐射灼伤,使心血管系统病人病情加重,还能影响胎儿生长和孩子智商。
科学家对太阳活动规律的把握说明A.人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l9.上述材料表明,天气、气候变化是引发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C.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抓重点、抓关键20.“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1.甲鞋厂推销员到某小国推销鞋子,发现这个国家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
而乙鞋厂的推销员在此地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回国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向该国出口。
结果,乙厂大获成功。
从哲学角度看A.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保证做任何事物都可以成功B.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有差异C.辩证地看待客观实际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22.查·约翰逊在《通产省和日本的奇迹》一书中指出:“日本和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日本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利用市插,而美国政府的功能着眼于调节市场规则,以法规维持市场经济。
”这说明①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根据事国的条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社会经济②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③日本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多地运用了市场调节的手段④美国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强于日本政府A.①③ D.③④ c.①② D.②④23.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超越国际法允许的“飞越自由”,的范围,对我国进行电子侦察.撞毁我方飞机,导致我一名飞行员罹难。
后又未经我方许可,闯人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我方机场,构成了对我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政府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对美国的霸道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强硬、蛮横态度,向中国人民致歉。
对上述事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国际法对主权国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插④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24.上题材料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是A.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B.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A.抓住一点不及其余B.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6.“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27.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2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比较突出。
这说明A.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矛盾越来越激化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D.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了29.宋代有个管理建材和官员,苦于库存木材长短不齐,上书宋太祖,请求将木材锯齐。
宋太祖批复道:你的手指、脚趾不是也有长短吗?你怎么不把它们锯齐呢?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都是正确的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0.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其中,“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