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评高级教师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是:A. 句尾加“也”表示疑问B. “以……为”结构C. 语气词“者”“之”的运用D. 量词“个、只”的广泛使用2、在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鲁迅早期白话小说创作的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呐喊》D. 《彷徨》3、在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正确标点符号的是:()A. “今天,我们要去公园玩。

”老师笑着说。

B. “你喜欢什么颜色?”小明问。

C.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小华说。

D. “这本书很有意思,你看过吗?”老师好奇地问。

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B.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C.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D.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5、题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A. 以教材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B. 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脱离教材内容C. 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 忽视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自由发挥6、题干: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A.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B.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C. 抒情叙事、情景交融D. 抒情叙事、动静结合7、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A. 采用教师主导式教学,详细讲解课文内容B.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C. 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D.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做辅导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鉴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具有多面性,但总体上是一个悲剧人物B. 《呐喊》中的短篇小说都体现了鲁迅的“批判现实,追求光明”的文学主张C. 《围城》通过描绘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D.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典型性9、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列不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 语言建构与运用B. 思维发展与提升C. 文化传承与理解D. 生命意识 1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鉴赏的方法?A. 文学背景分析B. 文学结构分析C. 文学风格分析D. 文学主题分析11、在下列句子中,下列哪个词的使用是错误的?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D. 磬竹难书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一筹莫展,让人放心不下。

B. 她对这个问题的见解真是一语中的。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D. 他对这个计划的执行,真是不遗余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追求。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她的声音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C. 他的演讲如同泉水般清澈。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演讲真是惊天动地,感人肺腑。

B. 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C. 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强,无所不能。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夸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那么努力,怎么可能不成功呢?C.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吗?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反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B. 他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设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拂面,花儿笑开了脸。

B.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中的“羲和”指的是:A、太阳神B、月亮神C、风神D、雨神答案:A解析:《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诗中的“羲和”是指太阳神,这里用来形容屈原希望时间能够放慢脚步,以便他能更好地思考人生哲理。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以下哪位古代作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答案:B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豪放、奔放,充满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被誉为“诗魔”,王之涣则以《登鹳雀楼》等诗作闻名。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表述,错误的是:A、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才华横溢,性情真率B、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贾宝玉成婚的女子,端庄贤淑C、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精明强干,心狠手辣D、贾元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身份尊贵,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书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集合,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人均位列正册,而王熙凤实际上并非副册中的人物,而是正册中的第九位,以她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而著称。

因此,选项C中的“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表述错误。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重视道德教育B、提倡独立思考C、强调实践应用D、追求知识广博答案:C解析:孔子在《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习”字,不仅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还包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

因此,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强调实践应用,选项C正确。

选项A“重视道德教育”虽然也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但与此句话无直接关联;选项B“提倡独立思考”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但并非此句话的重点;选项D“追求知识广博”则与这句话无关。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以下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有可能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 题目引导法B. 问题解决法C. 指令性提问法D. 评价性提问法2、题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合适的策略是()。

A. 逐段解析法B. 概括归纳法C. 主题探究法D. 情境创设法3、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C. 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案例分析法D. 教学大纲5、下列关于高中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要避免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C、教师可根据需要,从课外阅读指导书目中推荐阅读书目,也可从各类优秀读物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读物,但不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D、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合作阅读,创设多样化、有层次、有实效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6、下列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A、应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应注重古代文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如文体、流派、风格、修辞等方面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引导发现法”的是: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C.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总结出中心思想D.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让学生按照字义推断词义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其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B.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悲壮(bēi zhuàng)、振兴(zhēng xīng)、琢磨(zhuó mó)B. 稳健(wěn jiàn)、纷扰(fēn rǎo)、翱翔(áo xiáng)C. 贞观(zhēn guān)、绮丽(qǐ lì)、翱翔(áo xiáng)D. 坚韧(jiān rèn)、琢磨(zhuó mó)、颤栗(zhàn l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等。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题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A. 直接讲解,详细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 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查找实词的释义D.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实词的用法和语境6、题干: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诗歌的哪些方面?A.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C.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D. 以上都是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汉高祖刘邦8、在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是?A. 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B. 表示动词后接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上述所有选项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1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下哪种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预测策略B. 理解策略C. 推理策略D. 筛选策略11、在《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这一诗句暗示了哪位人物的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妙玉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先生所著?A. 《呐喊》B. 《狂人日记》C. 《茶馆》D. 《阿Q正传》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 林黛玉是首次进入荣国府,心中充满了好奇与不安B. 她在此情节中见到了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关键人物C. 她的外貌被描述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D. 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值贾府家道兴盛,一片繁荣景象答案:D解析: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开篇的重要情节,描述了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的情景。

A项描述的是林黛玉初到陌生环境时的心理状态,符合原著描述;B项列出了她在此情节中见到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在后续情节中均有重要作用;C项引用了原著中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准确无误;D项错误,因为《红楼梦》开篇即暗示了贾府的衰败趋势,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府已显露出衰败的端倪,而非“家道兴盛,一片繁荣景象”。

2.下列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不准确的是: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B.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C. 使学生掌握所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D.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答案:C解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涉及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A 项提到的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B项关于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D项强调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是阅读教学的高级目标。

然而,C项中的“使学生掌握所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过于绝对,因为文学作品种类繁多,鉴赏方法也因人而异,不可能有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文学作品。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李白所作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识别能力。

高级教师评聘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评聘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评聘考试试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高级教师评聘考试是选拔和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试题旨在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水平以及对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份高级教师评聘考试的样题。

一、教育理论及政策理解(共30分)1. 请简述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0分)2. 论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10分)3. 描述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0分)二、学科知识测试(共40分)1. 请列举你所教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并解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分)2. 描述你所教学科中一个复杂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0分)三、教育教学实践(共30分)1. 请描述一次你成功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经历,并分析成功的原因。

(15分)2. 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15分)四、教育研究能力(共30分)1. 描述你参与或主导的一项教育研究项目,并说明其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15分)2.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并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15分)五、教育案例分析(共30分)1. 阅读以下教育案例,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5分)案例描述: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普遍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入,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效果仍不理想。

2. 根据你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个你认为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并给出你的解决策略。

(15分)六、教育创新与反思(共30分)1. 描述你在过去一年中实施的一项教学创新,并评价其效果。

(15分)2. 反思你的教学实践,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措施。

(15分)请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试题,每题的答案应详细、准确,并且有条理。

考试结束后,试卷将由专家组进行评审,以确保评聘过程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2023上半年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真题

2023上半年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真题

2023上半年教资高中语文学科真题附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1.实施“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教师向学生推荐研习作品,下列合适的是()。

A.《边城》B.《东方》C.《雪国》D.《红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边城》是我国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是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与题干不符;《东方》是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长篇小说。

作品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一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代表作;《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故本题只有B选项与题干相符。

2.学习“外国诗歌"开展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外国诗人的其他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A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B.艾略特《荒原》C.普希金《致恰达耶夫》D.雪莱《西风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选项A《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小说,并不是诗歌。

B、C、D均为外国诗人及其诗歌作品,故本题选A。

3教学戏剧单元,老师让学生根据台词摆写人物内心活动并设计人物动作、表情,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流。

对上述做法的分析,不合适的是()A可以打破对文本的唯一解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B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C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戏剧冲突并深刻理解作品主题D.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来训练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学生自己撰写人物内心活动,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且深入人物内心活动,切身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旨思想,选项A、B、C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D的说法不对,写人物内心活动并不是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4.实施“语言积累、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梳理虚词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以”用作连词的是()。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先进》)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C农人告余以春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选项D中的"以“用作连词,表结果,”以便、用来“的意思。

语文高级教师考试试题

语文高级教师考试试题

语文高级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黝黑(yǒu)恣意(zì)绯红(fēi)觊觎(jì)B. 剽窃(piāo)筵席(yán)蹊跷(qī)缫丝(sāo)C. 踯躅(zhú)蹂躏(lìn)缱绻(quǎn)饕餮(tāo)D. 氤氲(yīn)踟蹰(chí)龃龉(jǔ)缥缈(miǎo)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为人谦逊,从不恃才傲物。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C. 他做事总是拖泥带水,不够果断。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见到了“________”,这是对贾宝玉性格的一种象征。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4.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

5.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下列句子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病句类型?A. 词语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造成语义不通或逻辑混乱。

B. 句式杂糅:句子结构混乱,表达不清晰。

C. 语义重复:句子中有不必要的词语重复,造成语义累赘。

D.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2、题干: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荷塘的美丽景色?A. 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荷塘的美。

B. 比喻: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荷塘景色。

C.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D. 拟人:赋予荷塘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3、题干:在下列教学策略中,不属于语文教学策略的是()A. 朗读教学B. 合作学习C. 情境教学D. 实验探究4、题干: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评价学生的正确方式?()A.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B.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C. 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D. 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5、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

B. 《红楼梦》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完全取材于作者曹雪芹的个人经历。

C. 《红楼梦》不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还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矛盾。

D.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忽视了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

6、在古文教学中,对于“言不尽意”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 “言不尽意”意味着语言表达总是有限的,无法完整传达思想感情。

B. “言不尽意”表明语言可以完全表达人的情感与思想,不需要借助其他形式。

C. “言不尽意”是指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不存在任何障碍。

D. “言不尽意”指的是只要言辞足够丰富,就能完全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7、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以下哪种做法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A. 提前给出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准备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C.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D.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8、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重复讲解经典名篇,强化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记忆B.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C.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D.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作品与作者的对应是错误的?A. 《红楼梦》- 曹雪芹B. 《狂人日记》- 鲁迅C. 《围城》- 老舍D. 《骆驼祥子》- 老舍11、在以下哪个教学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 老师讲解课文B.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D.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现代教学方法的范畴?A. 案例教学法B. 任务驱动法C. 读书指导法D. 讲授法17、下列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A. 薛宝钗B. 史湘云C. 妙玉D. 小红19、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启蒙老师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贾母D. 贾政21、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并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A.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江畔何人初见月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古典小说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聊斋志异》3、题干: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A.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B.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题干: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风格?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杜甫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A. 贾元春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妙玉E. 史湘云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被称为: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提问启发式教学D. 案例分析法E. 角色扮演法7、在下列教学案例中,教师最有可能运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A. 教师讲解,学生听课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C.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D.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8、下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B.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C. 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D.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C、《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D、《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完成,这部分与前八十回风格完全一致。

晋升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3份(含答案)

晋升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3份(含答案)

中学语文高级职称考试试题(一)第一部分公共题(5分)1、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全国免除(D ),这是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A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B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C农村高中段免除学杂费D 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3、《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教学中的什么原则(C)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孩子学钢琴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自己不会进步了。

这在认知上叫什么(B)A高原反应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5、一教师与一专家合作,采用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中。

这个研究方法称为什么(C)A观察法B文献法C行为研究法第二部分专业题(95分)一、填空题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自得情趣;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自得的情趣;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位伟人历经苦难坎坷的一生。

二、阅读题(20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词语解释不知何许人(地方)造饮辄尽(就)期在必醉(希望)衔觞赋诗(杯子)2、翻译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深究。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功名利禄。

高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考试模拟测试卷内含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考试模拟测试卷内含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考试模拟测试卷内含参考答案一、课程标准内容部分(总分 40 分)(一)选择题。

(10 题)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A. 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B. 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C. 语文知识储备、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C.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

A. 基础性和选择性B. 基础性和均衡性C. 基础性和综合性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过程。

A. 对话B. 交流C. 沟通5.语文课程评价应注重()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A.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B.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6.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不属于这五个系列的是()。

A. 诗歌与散文B. 小说与戏剧C. 语文基础知识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资源。

A. 课外学习B. 校外学习C. 社会生活8.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能力的培养。

A. 探究B. 创新C. 思维9.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A. 组织者和引导者B. 指导者和参与者C. 设计者和实施者10.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的语文课程体系。

A. 开放、有序B. 开放、多元C. 有序、多元(二)、填空题。

(5 题)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________和探究能力。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__课程。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________。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________过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策略中,不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中的“理解”层次的是:A. 解释概念的形成过程B. 列举文学作品的作者和时代背景C. 识别诗歌的韵律类型D. 分析人物性格发展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式教学D. 演示法3、题干:以下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C.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章回体小说D.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4、题干: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原名吴承宇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施复恩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原名罗贯仁5、以下哪项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A. 知识性原则B. 思想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6、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A. 传授知识法B. 案例分析法C. 审美体验法D. 传授技能法7、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展开B. 诗歌以抒情为主,讲究节奏和韵律C. 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D. 散文以自然流畅的文字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8、教师在讲授《离骚》时,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A. 直接向学生传授《离骚》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生平B. 提供多份不同版本的《离骚》文本,让学生自行分析比较C. 全部讲解《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D. 要求学生背诵《离骚》全文,并每周进行一次默写9、下列对《红楼梦》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翱翔(áo xiáng)崇尚(chóng shàng)恣意(zì yì)B. 妩媚(wǔ mèi)洒脱(sǎ tuō)炽热(chì rè)C. 沉默(chén mò)拘泥(jū nì)拙劣(zhuō liè)D. 憔悴(qiáo cuì)洒脱(sǎ tuó)炽热(chì rè)2、在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让观众如痴如醉,赢得了阵阵掌声。

B.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 这个方案经过多次讨论,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可以说是一致通过。

D. 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这个复杂的概念,使得我们恍然大悟。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问答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案例分析法4、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采取以下哪种策A. 让学生自主阅读,不做任何讲解B. 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C. 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来理解课文D. 仅提供课文内容,不进行任何解释和讨论5、题干:在文学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表现手法?A. 比喻B. 排比C. 意象D. 象征6、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阅读与鉴赏”目标?A.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B.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C.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D. 强调背诵和记忆7、在《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忧国忧民B. 对英雄人物的怀念C. 对自身命运的感慨D. 对战争结局的无奈8、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朱自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他对父亲怎样的A. 感激B. 赞美C. 怀念D. 谴责9、以下哪一项不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学生的思考能力D、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0、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增加课堂趣味性B、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C、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在以下哪个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将农村与城市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照?A.《骆驼祥子》B.《围城》C.《家》D.《平凡的世界》12、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A.鲁迅B.茅盾C.巴金D.沈从文1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A. 朗读能力B. 写作能力C. 阅读理解能力D. 思维能力14、在组织《红楼梦》的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A. 直接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B. 鼓励学生背诵主要人物对话C.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性格D.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红楼梦》续集1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A. 语文知识B. 语文技能C. 语文素养D. 语文兴趣16、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A. 精讲多练B. 课堂提问C. 小组合作学习D. 多媒体教学17、【题目】在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修辞手法的是:A. 长河落日圆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8、【题目】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 《楚辞》以抒情为主,代表诗人有屈原、宋玉等C.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D.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19、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学体裁?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数学21、在文学作品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 比喻B. 拟人C. 象征D. 事实陈述2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新课改理念?A.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B.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C. 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D. 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2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资治通鉴》24、以下哪项不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A. 启发式教学B. 情境教学C. 竞赛式教学D. 精讲多练25、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荷塘的美景。

高级教师评审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评审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评审考试试题在本次高级教师评审考试中,我们特别设计了一系列试题,旨在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

以下是本次考试的试题内容:1. 教学理念阐述请结合您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您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请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内详细阐述。

2. 专业知识测试请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回答:a. 描述您所教授学科的核心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概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b. 阐述您如何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3. 教学技能展示请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复杂的概念或技能。

请详细描述该活动的目标、步骤、所需材料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

4. 教育创新案例分析请分享一个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育创新案例。

请包括创新的背景、实施过程、遇到的挑战、取得的成效以及您从中获得的启示。

5. 学生评价与反馈请回顾您在过去一年中收到的学生评价和反馈,选择一个具体的例子,分析学生的评价内容,并讨论您是如何根据这些反馈调整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

6. 教育政策与实践请结合当前的教育政策,讨论您认为教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并提出您的建议或策略。

7. 教学反思请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报告,总结您在过去一年中的教学实践,包括您认为成功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您对未来教学的规划和展望。

8. 教育技术应用描述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等)来支持您的教学活动,并讨论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9. 教师职业发展请谈谈您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看法,包括您认为教师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10. 教育伦理与道德请讨论在您的教学实践中,您是如何理解和实践教育伦理和道德的,包括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冲突、维护学生的权益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注意,所有答案应基于您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横财(héng cái)纤悉(xiān xì)倾颓(qīng tuí)稠密(chóu mì)B. 颠簸(diān bǒ)残喘(cán chuǎn)呕哑(ǒu yǎ)横亘(héng gèn)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鹏程万里(péng chéng wàn lǐ)粗犷豪放(cū guǎng háo fàng)D.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一暴十寒(yī pù shí hán)长篇累牍(cháng piān lěi dú)答案:B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

B.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排除所有安全隐患。

C. 这个社区多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旨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D. 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激励无数失意者坚强地面对生活。

答案:D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B.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楚国的忠诚和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C.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李逵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反抗腐败统治的故事。

D.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虚伪。

答案:B4. 下列诗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高中语文教师评高级教师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

高中语文教师评高级教师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

高中教师职称考试试卷(附答案)应考教师须知: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区)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3.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加*号的试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

第一部分(30分)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请你就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简述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15分)b5E2RGbCAP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它包含哪些具体要求?这条教学目标有什么深刻的教育意义?(15分)p1EanqFDPw第二部分(30分)3•以下是学生们对《项链》主题的不同理解,如果你在上课,你将作怎样的处置?为什么?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之上的丑恶面目。

②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③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④揭示了经受挫折能使人变得坚强的道理⑤告诉人们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己把握。

4.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请你简述自己作文讲评教学过程,并分析其教学功能。

DXDiTa9E3d*5. (此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语文教材配备《语文读本》,是为了扩大阅读视野。

你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读本》学习的?请举一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RTCrpUDGiT第三部分(40 分)6.阅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

500—600 字,题目自拟。

(40 分)5PCzVD7HxA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檞叶落山路,枳花明②驿墙。

因思杜陵③梦,凫雁满回塘④。

(选自《语文读本》第三册)[注]①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

②明:照亮。

③杜陵:古县名,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④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jLBHrnAlLg评分标准第一部分(30 分)1. (15 分)参考答案(要点):认识:①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良好的精神品格、人生态度、美好情感、审美情趣、良好个性等等。

高级教师语文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语文考试试题

高级教师语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博古通今汗流夹背一愁莫展B. 栩栩如生阴谋诡计一诺千金C. 金榜提名出类拔萃别出心裁D. 风声鹤唳偃旗息鼓心旷神怡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没有骄傲。

B.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语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展现了法国社会的风貌。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被誉为“楚辞”的创始人。

B.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C.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豪放派著称。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B.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C. 现代汉语的句式有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

D. 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教师职称考试试卷(附答案)
应考教师须知:
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区)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加*号的试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

第一部分(30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请你就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简述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15分)b5E2RGbCAP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它包含哪些具体要求?这条教学目标有什么深刻的教育意义?(15分)p1EanqFDPw
第二部分(30分)
3•以下是学生们对《项链》主题的不同理解,如果你在上课,你将作怎样的处置?为什么?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之上的丑恶面目。

②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③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④揭示了经受挫折能使人变得坚强的道理
⑤告诉人们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己把握。

4.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请你简述自己作文讲评教学过程,并分析其教学功能。

DXDiTa9E3d
*5. (此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语文教材配备《语文读本》,是为了扩大阅读视野。

你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读本》学习的?请举一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RTCrpUDGiT
第三部分(40 分)
6.阅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

500—600 字,题目自拟。

(40 分)5PCzVD7HxA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②驿墙。

因思杜陵③梦,凫雁满回塘④。

(选自《语文读本》第三册)[注]①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

②明:照亮。

③杜陵:古县名,在现在陕西
省西安市东南。

④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jLBHrnAlLg
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30 分)
1. (15 分)
参考答案(要点):认识:①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良好的精神品格、人生态度、美好情感、审美情趣、良好个性等等。

②认识到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灵沟通,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实践: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作相应的阐述即可。

xHAQX74J0X
评分办法:意思符合,较全面、正确,13—15分;意思基本符合,10—12分;有明显欠缺, 7—9分;严重欠缺,6分及以下。

LDAYtRyK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