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全诗翻译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全诗翻译赏析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赏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准备晚上歌舞的宫女晚妆已毕,明艳照人,预示了歌舞的美妙精彩。
「鱼贯列」三字说明宫女人数之众,舞队整齐。
由此可以想见舞蹈场面的花团锦簇、婆娑妖娆。
「笙箫吹断水云间」,笙与箫都是管乐器,所以说「吹断」。
「吹断」即「吹尽」,乐工们尽自己所能,吹到极致,乐声上扬,飘荡于水云之间;于是天上人间到处充溢萦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
而「重按霓裳歌遍彻」,则进一步表现出恣意欢乐的浓郁情兴。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它本是盛唐时代玄宗改制、贵妃善舞的大曲,到南唐时已经亡失,只遗留下残句。
而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昭惠皇后(即大周后)都精通乐理,「妙于音律」,在得到残留的乐谱后重新整理了这一名曲。
此时正当春殿歌舞欢畅之际,所以下令「重按霓裳」,反复演唱这首盛唐时代的名曲,欢娱之情尽寄曲中。
下阕词抒写宴游情致。
后主宫中原本「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此时主香宫女用精美的香器焚烧起名贵的香屑,氤氲香气随风飘来,闻香而不见焚香之人,于是明知故问:「临风谁更飘香屑?」此句无理有情,更显得意兴飞扬,飘然欲仙。
「谁更」上承「重按」,表明了欢乐的进一步升级。
「醉拍栏杆情味切」,既是酣饮醉人,又是欢乐中的陶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神采俊逸。
前六句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而歌阑酒散,情满欢极之后,这位情思婉转、风流倜傥的南唐国主却妙笔一转,写到了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清凉世界。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清明的月色,宁静的夜,清脆的蹄声,朦胧的花树,习习的春风,这个清新淡雅的境界却在极欢极乐后更令人回味无穷。
玉楼春李煜的译文及原文

玉楼春李煜的译文及原文
摘要:
1.李煜的《玉楼春》及其背景
2.《玉楼春》的译文
3.《玉楼春》的原文
4.对《玉楼春》的赏析
正文:
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他是一位才子,更是一位皇帝,然而他的命运却注定不平凡。
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悲伤,这也反映在他的诗词中。
《玉楼春》就是他在失去自由,被囚禁于宋国时的作品。
《玉楼春》的译文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表达了李煜对失去的自由和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愁思。
《玉楼春》的原文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原文采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月明等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李煜内心的深重愁苦。
对于《玉楼春》,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它的文字美,更应该深入理解李煜的悲惨经历和他内心的无尽愁思。
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原文+赏析

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原文+赏析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赏析】
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觉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
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拚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玉楼春》的翻译及赏析

《玉楼春》的翻译及赏析玉楼春宋朝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翻译:在满含春光的窗前孤独坐,都不依靠着栏杆观赏梅花的学道之人啊,太多的苦闷会损伤你的身体的。
如果你想要来我们跟前饮酒赏花的话,就赶快来吧,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起风,将我们吹了去。
字词解释:⑴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
⑵红酥:这里指色泽滋润的红梅。
琼苞:像玉一般温润欲放的鲜嫩梅蕊。
⑶酝藉:《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意谓传主宽和有涵容。
而在此词中则与下句的“包藏”意思相近。
⑷道人:《汉书·京房传》:“道人始去。
”颜师古注:“道人,谓有道术之人也。
”此词中系作者自称。
一说“人”为李清照自指,“道人”,意谓别人这样说我、议论我。
憔悴:困顿委靡的样子。
⑸小酌:随便的饮宴。
休:语助词,含有“呵”的意思。
便来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此犹云快来呵。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
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态。
作者出手便不俗。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欲放”的巧妙说法。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
“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
初唐时李峤《梅》诗云:“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张方注:“大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
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用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
而“几多香”、“无限意”,又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精神饱满,亦可见词人的灵心慧思。
古代诗词赏析李煜《玉楼春》《眼儿媚》阅读练习及答案

9.(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原名李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后为宋所俘,这是南唐全盛时期所写的作品。
②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清雅大曲。
③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估与其子宋钦宗赵桓,史称“靖康之难”,这首词写于被虏之后。
④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与下阕的“花城”意思相同。
(1)从体裁来看,《玉楼春》属于;就内容而言,《眼儿媚》的“,”两句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者耽于享乐、骄奢淫逸的生活。
(2)这两首帝王之作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差异较大,请从手法和情感方面试作赏析。
9.(1)词;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2)李煜词:运用细节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意兴盎然;运用夸张手法,以明肌胜雪表现姬妾宫女们的美貌与气质,以笙箫吹断水云极写当时歌舞场面的热闹。
作品通过一个个宏大、热闹、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宫廷宴饮的愉悦与畅意。
赵佶词:今昔对比。
当年的汴京城十分繁华,如今已萧索不堪;当年自己坐拥天下,江山万里,歌舞升平,如今沦为了阶下之囚,身处异域,对景伤怀。
虚实结合;虚景:想象中的汴京已萧索不堪,归梦也被胡沙阻隔。
实景:梦醒后家山无觅,耳畔听到边塞笛音,倍添乡愁。
本词抚今追昔,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对国家破亡的伤感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情感复杂而深切,读来令人动容。
《玉楼春》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意思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的意思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译文及注释】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注释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最美宋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最美宋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最美宋词:《玉楼春》来自温暖读书会00:0015:02我们今天分享李煜的《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我们品读这首词有两个目的:第一,想纠正一种说法,说词是“长短句”。
古人对词是一种独立文体了解不深的时候,曾经将词说成是长短句,似乎词的特点就是形式上句子有长有短。
于是呢,有人把诗改成长短句,并且说这就是词,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
词在形式上大多是长短句,但是不是所有的词都是长短句,长短句也绝不都是词。
晚唐杜牧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把词看成长短句的人,把它改写成下面一种长短相间的形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改,一首七绝就成为一首长短句,但是这是词吗?不是。
“长短句”只是大多数词的一种外在形式。
我们今天品读的这首词,恰恰就是一首七言八句的词,貌似七律,实际是词,这是一点。
再一点呢,我们讲过李煜后期的许多词,听众非常同情李煜,降宋被俘后的生活。
今天我们品读一首李煜前期的词,以便大家对李煜的生活和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这是写什么呢?这是写晚场歌舞开场前的盛况。
“晚妆初了”,是写画完晚妆参加演出的宫女们,个个白皙如雪,“晚妆初了明肌雪”,写画完晚妆参加晚上演出的宫女们个个白皙如雪、光彩照人。
晚妆是相对于晨妆而说的,晚上的光线不如白天,宫中只能点蜡烛,所以晚妆化得比晨妆要浓、要艳。
“初了”是刚刚画完,“明肌雪”是说肌肤白皙如雪。
这个“明”是明亮的意思,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春殿嫔娥鱼贯列”,“春殿”就是宫殿,这是写宫殿里等候上场的众多的美女,列队整齐、鱼贯而入,说明训练有素。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相礼和热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往事又晓得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曾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回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粉饰的故国之思,听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故原由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尽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经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迂回回旋、流走自若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一直,构成沁民气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大概其实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作者却殷切瞻仰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惹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逼真而又深入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委婉地表现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量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有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减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以是能惹起广泛的共叫,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笼统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白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外延——怀念昔日灯红酒绿的吃苦生活,而仅仅展现了它的内部形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表达自已类似的情感.由于人们的愁思虽然外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内部形状.由于“笼统每每大于头脑”,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叫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猛烈的故国之思,获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妙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开端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堪猎奇.但只需我们设身处地往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妙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妙生活的有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妙生活,但是统统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往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往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惹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云云吧.让我们来想象:更深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看,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耐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法、哀思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本人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有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绝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世事的一往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云云对比和回环,笼统传神地传达出词民气灵上的波涛崎岖和忧思难平.末了,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操纵,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有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民气,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笼统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注;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方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崎岖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吞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清爽;词虽短小,余味无量.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世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了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本人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本人人生的无法和痛楚.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成宋朝的犯人,不但仅失往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利,更残暴的是也失往了最最少的人身自在.残暴的理想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注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本来是令人赏心顺眼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本来令人向往和渴看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复古情结和缅怀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往都“不堪”又怎能乐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后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方,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笼统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无形的、永无尽头的一江春水,制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次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回旋,迂回动荡,如泣如诉,动民气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深沉.虽然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量,能使读者发生猛烈的共叫.可谓为婉约派作品之尽.学习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一、作者引见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奢华朴素,所写词多表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凄惨,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以是也就成了他的尽命词.“作个秀士真尽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回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伎俩,表达了李煜在奢华富丽的宫廷里享用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晚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味道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践上仍是表达本人亡国往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春花秋月”是美妙的事物,为何盼看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曾经尽看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讨厌,以是,“问”在道理之中.2、叨教,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白: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伎俩来写“愁情”?真假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如今—过往、物—人)比方(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方、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落千丈,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断,长流不息,无量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尝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征:1、比方: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2、对比:身份变更导致情感变更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以下成绩:看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苍凉有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践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有限苍凉.(2分)(2)请从艺术伎俩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伎俩.作者通篇分歧错误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经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无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繁华,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厚;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苍凉. (艺术伎俩: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尼采谓:“统统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尽看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考虑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量. 今年花胜往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味道,爱下层楼,爱下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必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承继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良好传统,经过许多长辈艺人的辛劳劳动,以及成功吸取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当地区的官方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当前,遭到四川地方言语及官方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化过程,这才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外延、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厚四川地方颜色的地方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方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当前,各大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紧张的根底,由于有了固定的上演场合---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文娱场合,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合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但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专业的扮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紧张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根底.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示本领,以写意为主,真假结合的扮演艺术,它打破工夫与空间的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厚生活气味,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悲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本人非常吸收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自创,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看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良好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出名中外的蜀绣制造,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鬼斧神工,光芒耀眼.头饰精致复杂,美不堪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征、民俗风情特征和文明传统特征.其扮演艺术精致,技术要求严厉,言语幽默风趣,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好.任何一种传统文明艺术要保存、生活、进展,都必需要遵照承继中创新的规律.从戏剧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明;而从剧目形状及其分歧期间特征看,川剧不但承继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示本身生命活力和表现先进文明行进方向的当代制造与进展.川剧作为一个以扮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味等审美认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征光显的地域文明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明的标记的东西,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消费和生活中构成的,与当地居民的一样平常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熬外界影响而蓦地变更或消散的力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译文、注释、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五代〕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临春一作:临风)译文:妃嫔宫女们画好了晚妆,一个肌肤似雪,明媚动人,她们鱼贯而入,准备在春殿之上一展自己的美丽和才华。
凤箫声悠扬动听,不断演奏着《霓裳羽衣曲》,乐声一直传到水云之间。
临风当前,香料的气味随风飘散,醉拍阑干,其情味深切。
归去时不要燃亮烛花焰火,且待骑马踏着清夜月归去。
注释: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晚妆:一作“晓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
韦庄《菩萨蛮》:”皓腕凝霜雪。
”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
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
凤箫:凤凰箫。
泛指管乐器。
水云:水和云。
此指水云相接之处。
重按:一再按奏。
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
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
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
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
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彻者,如破之末一遍也。
”香屑:香粉,香的粉末。
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
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
”阑干: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情味:犹情趣。
赏析: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
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一斛珠-晓妆初过》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①向人微露丁香颗。
②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③罗袖裛残殷色可。
④杯深旋被香醪涴。
⑤绣床斜凭娇无那。
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⑦【注释】①沈:鲜润的深色。
檀:浅绛色。
轻注:轻点。
些儿个:一些,一点点。
②丁香颗:女人舌头的代称。
③樱桃破:张开樱桃般的小嘴。
樱桃,美人的小口,白居易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句(见孟棨《本事诗·事感》);韩偓《袅娜》亦云:“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
④裛(yi义)残殷(yan烟)色:沾濡残红。
裛,沾濡。
殷,深红色。
可:可可,间可,不在乎之意。
⑤香醪(lao劳):香醇美酒。
涴(wo卧):污,弄脏。
⑥斜凭:斜靠。
娇无那(ne讷〔上声〕):娇柔无限,身不自主的样子。
⑦茸:绒线。
檀郎:古代女子称所爱的男子为檀郎。
【译文】早晨起来刚刚梳妆过,嘴唇轻轻点上些些深红色。
向人微微露出丁香舌。
唱一曲悠扬的清歌,暂且让樱桃小嘴启豁。
罗袖沾濡残红不算什么。
贪杯旋被香醇美酒倒污。
斜靠在绣床上显得格外娇娜。
嚼烂红色绒线,笑着向郎君吐唾。
【集评】明·沈际飞:“描画精细,似一篇小题绝好文字。
”又:“后主、炀帝辈,除却天子不为,使之作文士荡子,前无古,后无今。
”(《草堂诗余别集》卷二)清·李渔:“后主〔一斛珠〕之结句云:‘绣床斜倚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此词亦为人所竞赏。
予曰:此倡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
嚼红绒以唾郎,与倚市门而大嚼,唾枣核瓜子,以调路人者,其间不能以寸。
优人演剧,每作此状,以发笑端,是深知其丑,而故意为之者也。
不料填词之家,竟以此事谤美人,而后之读词者又止重情趣,不问妍媸,复相传为韵事,谬乎不谬乎?”(《窥词管见》)清·陈廷焯:“风流秀曼,失人君之度矣。
”(《词则·闲情集》卷一)近代·俞陛云:“虽绮靡之音,而上阕‘破’字韵颇新颖。
【宋词精选】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赏析

【宋词精选】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宋词精选】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晓妆初皮尔凯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于。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盛开屑?醉酒拍摄阑干情味乌。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品酒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
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
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
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
(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
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就是描绘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
“临春”一句清就是写下香,暗是写下风,暗香飘落贫,词人胃口昼,由“谁更”二字而出来,更变得开朗存有并致。
“醉酒拍摄”二字贴切而出来,写下醉态,写下尽兴弗勒利歇尔精整至极。
至这里,作者存有目见的观赏,存有耳听到的享用,存有闻香的难以忘怀,加之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乌”,乡野其中无以自拔。
结尾二句,写下酒阑歌辞却写下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一向为人所称誉。
《?州山人词评者》中盛赞其为“致语也”。
李清照《玉楼春》原文及赏析

玉楼春[宋] 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分类标签: 描写梅花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
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娇娇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赏梅的矛盾心态。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征,用语准确,“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未放”的巧妙说法。
用词新巧,显示了词人独出心裁的创造性。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
“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
初唐时李峤《梅》诗云:“大庚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张方注:“大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
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是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
而“几多香”、“无限意”,写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精神饱满,慧思独运。
词上片主要写之情态,下片写转赏梅之人。
“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
“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在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
这是一幅名门闺妇的春愁图。
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
反映了她自己“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的心态。
此词盖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
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在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
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虞美人赏析李煜(优质3篇)

虞美人赏析李煜(优质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虞美人赏析李煜(优质3篇)虞美人赏析李煜(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词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怎样翻译与赏析古诗?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那么应当怎样翻译呢? 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参考一下。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在夕阳中手持美酒劝说你。
人生苦短,欢乐即逝,让我们暂且在花丛中留住那西斜的太阳吧。
[出自] 北宋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棹:船桨,代指船。
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肯爱:怎肯吝啬。
晚照:晚日的余辉。
译文1:城东的景色越来越美,微风吹皱了整个湖面,那漾动的碧波,是欢迎游客的浅笑。
清晨略带些寒意,轻烟薄雾笼罩着翠柳,枝头的红杏争鲜斗艳,蜂飞鸟鸣,莺歌燕舞,春意盎然。
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挽留斜阳,请他把美丽的余晖在花丛间多停留会儿,让欢乐在人间常驻吧!译文2:城之东郊景色越来越好,丝绸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人的船棹。
嫩黄轻拂的春柳如烟笼罩,天际远处的轻云变化莫测虚幻缥缈。
枝头盛开的杏花也如游人的兴致,热热闹闹。
平生只恨欢娱太少,怎能只为金钱而轻忽了人生中欢乐的粲然一笑?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慢些归去,且让花间快乐的游人们多享受分分秒秒。
译文3: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了,春风吹来,湖面上皱起棉纱一样的波浪,就像是欢迎客船的到来。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只有拂晓时分,还有轻微的寒意,红杏枝头早已是蜂喧蝶舞,春意盎然,十分热闹。
常常悔恨人的一生欢乐的时光太少,何不花重金换取欢乐的生活呢。
端起斟满的酒杯,当着夕阳,喝一杯吧,希望那西斜的太阳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时期安陆人。
幼年同兄宋庠随父在外地读书,稍长离父还乡。
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 李煜《木兰花 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素材不分版本

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素材不分版本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李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荣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注释】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原文与翻译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南唐后主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释:
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
《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
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
彻,《宋元戏曲史》中云:“彻者,入破之末一遍也”,六一词《玉楼春》有“重头歌韵响铮,入破舞腰红乱旋”之句,可见曲至入破以后则高亢而急促。
⑥临春:《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风”。
郑骞《词选》中云:“临春,南唐宫中阁名,然作…临风‟则与…飘‟字有呼应,似可并存。
”香屑:香粉。
飘香屑:相传后主宫中的主香宫女,拿着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处。
⑦醉:心醉、陶醉。
拍:拍打,这里兼有为乐曲击出拍节之意。
阑干:即栏杆。
情味:《花草粹编》、《词谱》、《全唐诗》、《词林纪事》等本中均作“情未”。
切:恳切,真挚而迫切的心情。
⑧归:回。
休放:《词综》、《词谱》、《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同此。
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词林纪事》、《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休照”。
烛光:晨本二主词中同此;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词
谱》、《全唐诗》等本中均作“烛花”。
烛光红,指明亮的烛光。
⑨待踏:《词综》、《历代诗余》、《词谱》、《全唐诗》等本中同此。
吕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待放”。
踏马蹄:策马缓慢而行,有踏月之意。
有本作“放马蹄”,意为让马随意而行。
赏析:
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
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
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
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
(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
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
“临春”一句明是写
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
“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
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
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
《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
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
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
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
”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
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赏析二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准备晚上歌舞的宫女晚妆
已毕,明艳照人,预示了歌舞的美妙精彩。
“鱼贯列”三字说明宫女人数之众,舞队整齐。
由此可以想见舞蹈场面的花团锦簇、婆娑妖娆。
“笙箫吹断水云间”,笙与箫都是管乐器,所以说“吹断”。
“吹断”即“吹尽”,乐工们尽自己所能,吹到极致,乐声上扬,飘荡于水云之间;于是天上人间到处充溢萦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
而“重按霓裳歌遍彻”,则进一步表现出恣意欢乐的浓郁情兴。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它本是盛唐时代玄宗改制、贵妃善舞的大曲,到南唐时已经亡失,只遗留下残句。
而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昭惠皇后(即大周后)都精通乐理,“妙于音律”,在得到残留的乐谱后重新整理了这一名曲。
此时正当春殿歌舞欢畅之际,所以下令“重按霓裳”,反复演唱这首盛唐时代的名曲,欢娱之情尽寄曲中。
下阕词抒写宴游情致。
后主宫中原本“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此时主香宫女用精美的香器焚烧起名贵的香屑,氤氲香气随风飘来,闻香而不见焚香之人,于是明知故问:“临风谁更飘香屑?”此句无理有情,更显得意兴飞扬,飘然欲仙。
“谁更”上承“重按”,表明了欢乐的进一步升级。
“醉拍栏杆情味切”,既是酣饮醉人,又是欢乐中的陶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神采俊逸。
前六句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而歌阑酒散,情满欢极之后,这位情思婉转、风流倜傥的南唐国主却妙笔一转,写到了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清凉世界。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清明的月色,宁静的夜,
清脆的蹄声,朦胧的花树,习习的春风,这个清新淡雅的境界却在极欢极乐后更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
”后主此词则打破了这一传统看法。
词中形象丰美,情趣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中以真动人,以美感人,趣味高雅,纵情而不淫荡,风流而不艳薄,结尾二句宕开一层,从豪华热闹转向清静淡泊,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