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合集下载

观潮教学实录(5篇)完美版

观潮教学实录(5篇)完美版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一):说明:《观潮》教学实录(名师)可借鉴性强,本文仅供大家教学参考。

师:这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师:昨日,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必须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述潮水的语句你个性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生:我个性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情绪越来越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生:我个性喜欢这个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构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生:(分组比赛读)生:(齐读)生:我个性喜欢这个句子。

《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通用11篇)

《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通用11篇)

《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通用11篇)《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篇1一、教案背景1.学科:语文(第七册)2课题:《观潮》3.课时:二课时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不仅运用多种手法直接描绘了潮水铺天盖地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和热情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观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见闻。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但是由于远离沿海,对海潮没有直观感受的经验,对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很难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据小学生对直观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师要教会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表现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 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潮》教学实录(7篇)

《观潮》教学实录(7篇)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7篇)《观潮》教学实录1老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

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老师:回想一下潮来前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情景?(师板书:潮来前)学生:潮来前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观潮当日江边和江面的情景,还写了人们盼着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老师: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究竟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的等待呢?同学们赶快读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又是抓住哪一些特点把潮来时这部分内容写精彩的?板书:潮来时(学生自读感悟)老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学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老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老师:怎么样读最合适?学生:午后一点左右……学生:我还想读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是描写大潮形态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

老师:把白色战马去掉行不行?学生:不行,因为去掉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大潮很壮观了。

老师:这么重要的词该怎么样读?学生:声音响亮、有气势。

老师:试着读一读。

(学学生朗读)老师:还有哪句是描写大潮声音或形态的?最经典的词语是……学生:(边读边回答)老师:无论是声音的描写,还是形态的勾画,作者都运用了合理的观察顺序。

再细心读读课文,把这些词语按顺序重新说出来。

学生:描写声音的有,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描写形态的顺序是,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师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老师:让我们观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看大家排列得对不对?(播放图片)老师:看来大家排对了,从这些词语排列的顺序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吗?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 (教师板书:从远到近)老师: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那么我们再读这一部分时,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语调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观潮”这个词组写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2)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2. 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2. 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观潮”这个词;(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朗读体会:(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5. 总结拓展:(1)学生谈对本课的收获;(2)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投入。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语运用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发音准确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实用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实用文本)《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授课教师:阜新市细河区解放街小学姚佳妤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

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师:回想一下潮来前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情景?(师板书:潮来前)生:潮来前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观潮当日江边和江面的情景,还写了人们盼着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师: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究竟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的等待呢?同学们赶快读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又是抓住哪些特点把潮来时这部分内容写精彩的?板书:潮来时(学生自读感悟)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观潮》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引言《观潮》是一部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情节展现了一个小镇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通过记录我在教授《观潮》时的教学实录,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部作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教学实录第一课:导入与概述在第一课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将《观潮》的书籍封面展示在课堂的大屏幕上。

我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本书的封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个书名有何意义?这种引导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了他们对这本书的兴趣。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了《观潮》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并引用了一段精彩的片段。

我鼓励学生在阅读全文之前,先思考一下他们对这个故事的预期和设想。

第二课:情节分析在第二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观潮》的情节进行分析。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段情节,并汇报给全班。

在汇报过程中,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段情节揭示了哪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次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此外,我通过学生的发言补充讲解了一些与情节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悬念的设置和角色的发展。

第三课:人物塑造在第三课中,我重点讲解《观潮》中的人物塑造。

我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解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角色。

我还提供了一些例子,让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在讲解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第四课:主题讨论在第四课中,我与学生展开了关于《观潮》主题的讨论。

我鼓励学生针对不同主题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我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让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主题,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展示书籍封面和引导问题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学生在开展讨论时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通过观察、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增长见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2)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观察、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 课件: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图片等;2. 课文:《观潮》;3. 生字词卡片;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3)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观潮》;(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用相机或者画笔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鼓励孩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描述自然景色;(2)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与教师沟通。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精选6篇)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精选6篇)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6篇观潮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

《观潮》教学实录篇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

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生:潮来了!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生:想!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

**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较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生:是我看到的!师:能看到气势吗?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师:她真会动脑筋!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1、学习三、四、五自然段,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潮来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的细致。

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的气势。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思路】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整堂课以学生的朗读、默读为主要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结构疏密相间、有张有弛:大声自读──静心默读、勾画──同桌互读──感情朗读──激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建立形象,在朗读中激发感情,在朗读中产生联想,在熟读中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语揭题,激起情绪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作者一起登上海塘大堤,领略了潮来前的景色,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风平浪静。

)可是我们的心情却是不平静,我们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昂首东望。

)我们昂首东望,等着、望着,这一年一度的江潮怎么还不来?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左右,江面上的情况又怎样呢?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到去──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和学生一道复习上课时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语文阅读要求,凭借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观潮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大声自读、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把听到的潮水的声音和看到的潮水的样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再把标出的语句读给同桌听一听。

4、汇报:教师:请用上先然后最后把你听到的读一读。

学生回答:我先听到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然后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评析:教师出示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旨在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大潮声音的变化是由小到大。

《观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观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观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观潮》一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揣摩作者写作手法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自己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2.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观潮》是一篇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观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潮汐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 学生合作学习,分析课文结构,揣摩作者写作手法。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活哲理,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了解潮汐的变化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观潮》的阅读与理解。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讲解。

3. 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掌握。

(3)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潮汐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潮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并进行示例分析。

5. 练习与巩固:(1)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选择等练习题。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练习与巩固评价:对学生的练习和写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内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语文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年级语文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年级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1:我看过大海,大海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生 2:大海的波浪很大,声音很响。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钱塘江大潮。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观潮》。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三)精读课文,感受潮来前的景象1、默读课文第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是怎样的?生 1:江面上很平静。

生 2: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师:“若隐若现”这个词用得真好,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在云雾中的样子。

2、指导朗读,读出平静的感觉。

(四)学习潮来时的景象1、自由朗读第 3、4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交流描写声音的句子。

生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生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这里把潮声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声音的低沉、宏大。

3、交流描写样子的句子。

生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生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观潮》的理解与欣赏。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钱塘江大潮成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2)提问:学生分享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引出课文《观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2)小组分享:学生分组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加以注音。

2. 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小练笔,可以描述大潮的景象,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该景象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壮丽景象,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教案:《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

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

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

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

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

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

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

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
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
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