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实录观潮是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作者和爷爷一起去看潮汐,观看潮汐的变化,以及人类需要控制潮汐的原因。
下面是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的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观潮》。
这篇文章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爷爷一起去看潮汐的经历,他们看到了潮汐的变化和原因,并且发现人类需要控制潮汐。
(老师开始逐句讲解文章,同学们认真听讲)老师:文章一开始就说到了小男孩和他爷爷去看潮汐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潮汐呢?(同学们纷纷举手)举个例子,哪一个同学看过潮汐呢?A同学:我之前去海边玩的时候就看过潮汐,潮水会上涨和退潮。
老师:非常好,潮水上涨和退潮是潮汐的变化之一。
而文章中还说到了大潮和小潮,这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皱起眉头,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么我们再看一下文章,有没有提到什么提示呢?B同学:文章里面说到了天文台和日历,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呢?老师:对呀,天文台是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设备来研究宇宙太阳系中的各种现象,其中就包括潮汐。
而日历则是我们熟悉的24节气,也是基于潮汐的变化来规定的。
(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一起探讨控制潮汐的原因)老师:文章中提到了人类需要控制潮汐,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C同学:我们可以用潮汐发电啊!D同学:还有海堤和码头防护呢!老师:很好,潮汐发电和防护是两个很好的原因。
插一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海堤和码头吗?E同学:码头就是船只停泊的地方,海堤就是把海水围起来的墙啊。
老师:恩恩,海堤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波堤,是为了使船只安全入港而修建的工程,而码头则是供船只停泊、装卸货物等用途而建造的。
同学们很聪明哦!(接下来,老师再次阅读文章并进行总结)老师:同学们,本课的课文讲述了小男孩和他爷爷去看潮汐的经历,了解了潮汐的变化和原因,以及人类需要控制潮汐的原因。
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懂得了自然和科技之间的联系,发现人类和自然是和谐共生的。
我们都要珍惜大自然,也要学会运用科技来保护自然,让自然环境更加美好。
观潮课堂实录(优秀6篇)
观潮课堂实录(优秀6篇)《观潮》课堂实录篇一一、教材分析《观潮》任教版小学第七册22课。
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
景象。
自立行家按流露出喜爱之情。
是一片培养学生预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是东风东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水平的分析与确定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接受反映能力: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四、媒体的运用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使用时间媒体的作用媒体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网络潮的气氛10分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能力应用网络潮的样子特点等壹五分提供观察资源制作简报浏览、制作情感接受、反应课件潮的壮观2分提供资源、情感渲染演示。
《观潮》教学实录篇二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3、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现任清华⼤学附属⼩学党总⽀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导师。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调动感官,激趣导⼊ 师:⼀⾛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
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
为了奖励你们,⽼师请你们欣赏⼀种声⾳。
(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师就和⼤家⼀起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你的想法不错。
> ⽣:我想听涨潮的声⾳。
也⾏。
> ⽣:我想观察,⾯对⼤潮⼈的活动。
你对当时热闹的场景感兴趣。
>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请打开书,⾃由朗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我觉得钱塘江⼤潮太神奇了。
(看来你⽤⼼感受了) ⽣:我觉得钱塘江⼤潮太壮观了。
(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我觉得钱塘江⼤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师:(你很懂得⽤词,这个词⽤的⾮常贴切。
)你和作者的感受⼀样。
(板书:天下奇观 这⼉也有⼀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
奇观呢!我们可以⽤组词的⽅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它究竟奇在哪?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想⼀想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你的概括能⼒真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本(⼀)体会潮来前的⼈⼭⼈海师:现在,让我们⾛进⼀年⼀度的观潮⽇--农历⼋⽉⼗⼋,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群,登上海塘⼤堤吧!(播放⼈⼭⼈海的画⾯)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次来这⼉观潮吗?就要见到⼤潮了,你的⼼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堤上早已⼈⼭⼈海。
《观潮》教学实录(7篇)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7篇)《观潮》教学实录1老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
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老师:回想一下潮来前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情景?(师板书:潮来前)学生:潮来前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观潮当日江边和江面的情景,还写了人们盼着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老师: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究竟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的等待呢?同学们赶快读读潮来时这一部分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又是抓住哪一些特点把潮来时这部分内容写精彩的?板书:潮来时(学生自读感悟)老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学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老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老师:怎么样读最合适?学生:午后一点左右……学生:我还想读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是描写大潮形态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
老师:把白色战马去掉行不行?学生:不行,因为去掉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大潮很壮观了。
老师:这么重要的词该怎么样读?学生:声音响亮、有气势。
老师:试着读一读。
(学学生朗读)老师:还有哪句是描写大潮声音或形态的?最经典的词语是……学生:(边读边回答)老师:无论是声音的描写,还是形态的勾画,作者都运用了合理的观察顺序。
再细心读读课文,把这些词语按顺序重新说出来。
学生:描写声音的有,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描写形态的顺序是,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师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老师:让我们观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看大家排列得对不对?(播放图片)老师:看来大家排对了,从这些词语排列的顺序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吗?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 (教师板书:从远到近)老师: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那么我们再读这一部分时,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语调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
观潮》教学实录全面版
观潮》教学实录全面版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都坐得整整齐齐,精神抖擞,书本摆放整齐。
老师夸奖了学生们的好惯,并播放了潮声。
老师问学生们能否听出这是什么声音,然后告诉他们这节课将带领大家去钱塘江观潮。
老师问学生们想看什么,然后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领略钱塘江的盛景。
最后,老师让学生们用一句话表达他们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老师让学生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概括作者的写作顺序。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人山人海的景象,并模拟记者采访学生们的心情。
然后,老师让学生们朗读屏幕上的句子,表达他们急于观潮的心情。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老师让学生们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朗读水平。
最后,老师让学生们选择喜欢的句子,朗读给全班听。
师:请问还有哪位同学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吗?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描绘出了浪潮的气势。
(出示句子) 师:不仅描绘了浪潮的气势,还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声音。
请举手喜欢这句话的同学。
(生举手)师:我也喜欢这句话,它真的很精彩!但要读好它确实不容易。
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最好地把它的气势读出来。
(指名读)师:为什么你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没错,这句话描绘出了浪潮的气势和声音,非常生动。
还有哪位同学想读一下吗?(指名读)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全体齐读)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景象,听见了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
(播放声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师:你和作者想到了一样的场景。
这里有两句话,想一想哪句更好?(出示句子)生:第二句更形象地描绘了大潮的气势和声音,真的很雄伟壮观!2、领悟中思考师:刚才大家品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
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文言文中的朗读教学探究一例宜昌秭归归州中学王松一、学生朗读,检查预习老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八(3)班的学生们一起学习《观潮》这一课。
首先请允许我做个介绍,我姓王,单名一个松字,现代人(有意强调并停顿)。
《观潮》作者姓周,名密,古代人。
(学生笑)老师:作者周密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杂然:宋——代。
(有一人说是南宋)老师:对,就是南宋时代的人。
好,现在老师的介绍就结束了。
接下来的四十几分钟时间,同学们的大胆表现就是你们向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做的最好的介绍。
首先,让我先来对大家进行一个集体的认识。
大家齐声朗读《观潮》,听听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准确,断句是否合理,大家早上的预习到不到位。
学生齐读《观潮》,老师倾听。
学生声音比较洪亮,但整体朗读太拖沓,全没有文言文的味道。
老师:声音洪亮,读音正确,集体印象一百分。
但——读的有些拖泥带水,减去一分,最后得分九十九分。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注意的几个多音字和几个特殊句子。
(出示多音字:系、塞、干、间等字,并指出它们在文中应读什么音,并提醒学生平时要多查工具书,也许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接着,老师再出示了三个较难断句的句子)老师:刚才大家的断句读的比较合理,但就是读的有些拖泥带水,字词句一般速度,毫无生气。
老师示范读了一个句子,并指导学生将例句读了两遍。
学生朗读稍有改变才重新进入下一个环节。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但如何将朗读教学落到实处,这才是最关键的。
首先,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最基本的。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现行状况,才可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朗读教学。
这堂课一开始,老师就发觉该班的朗读还只是停留在无心的唱读层面。
所以老师当适时给以朗读指导,读要读的干脆而果断,不能毫无意义的拖长声音。
老师此时应该示范朗读或教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便为课堂的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二、以“观”入文,听读感知老师:本文题目“观潮”,很显然作者的立足点在一个“观”字上,本文最后一段也有一个字和“观”意思相近,但立足地稍有不同。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精选6篇)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教学实录(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6篇观潮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
《观潮》教学实录篇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
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生:潮来了!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生:想!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
**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较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生:是我看到的!师:能看到气势吗?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师:她真会动脑筋!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观潮》教学实录(优秀5篇)
《观潮》教学实录(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观潮》教学实录(优秀5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这次帅气的本店铺为您整理了《观潮》教学实录(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观潮》名师课堂实录
《观潮》名师课堂实录
(实用版)
目录
1.课堂实录的背景和目的
2.课堂实录的内容和方法
3.课堂实录的效果和启示
正文
一、课堂实录的背景和目的
《观潮》是一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科普文章,通过详细描绘潮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读者对这一自然奇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名师课堂实录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实录的内容和方法
在课堂实录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潮来时”这一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让学生更加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和美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解释潮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潮水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总结。
这样,学生在课堂实录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的锻炼。
三、课堂实录的效果和启示
通过课堂实录,学生对《观潮》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潮水
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在课堂实录中锻炼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实录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借助资料袋,理解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四年级第一单元的语文学习。
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诗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意思是说江水流长,山色迷朦,诗句赞美了江河山川的雄奇壮丽。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习作是学着向别人推荐一个好地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课,板书(1.观潮),跟着老师一起读课题;一观潮师:课题中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就是指观看钱塘江大潮。
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所以这天看到的潮水又称为钱塘江秋潮。
课后的资料袋向我们做了相关介绍,请你自己读读文字,看看图示,然后来交流一下从中了解了什么?学生:(看资料袋)师:谁来交流?生:读了资料袋里的内容,我知道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更为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湾就像一个喇叭,潮水会受到挤压而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在海宁市的盐官镇横卧在人们眼前的便是这宽阔的钱塘江。
再看图,江面越往东越宽,最宽的东面有一百千米,最窄的盐官镇只有三千米,这一段的江面感觉就像一个喇叭口,涨潮时,潮水会由湾口从东往西涌入,想象一下,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帆情景?生:潮水涌过来时会特别急,波涛汹涌澎湃。
师:难怪,课文开门见山写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师:这里也有一个“观”字,他的意思和题目中的“观”的意思一样吗?请你借助下面注释想一想。
(学生思考)生:我认为这两个“观”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天下奇观的“观”应该是适合第二个解释条,景象或样子,“天下”指世界,“奇”是奇特。
“天下奇观”就是指世界上奇特的景象。
师:说的对,天下奇观就是指世界上奇特又罕见的景象。
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上的解释条理解了天下奇观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学习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几个多音字你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观潮》课堂教学实录篇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3、指导朗读该段(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观潮》名师课堂实录
《观潮》名师课堂实录1.课堂概述本节课以鲁迅的短篇小说《观潮》为教学内容,通过名师的精彩讲解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
2.教学目标-理解《观潮》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意义。
-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课堂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以一个问题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海洋和大自然的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对海洋有什么感受?”通过学生回答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海洋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2)阅读与分析老师提供《观潮》的全文,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意义,并做好标记。
(3)文学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观潮》进行文学分析,包括以下内容:-情节分析:学生回顾作品的情节,分析人物的行为和冲突,推测作者的用意。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讨论并描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手法。
-主题分析: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文本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4)互动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观潮》中涉及的主题和思想。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观点,促进深入讨论。
(5)总结与延伸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同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和思考,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主题。
4.学生反馈与评价在课堂结束时,老师进行学生反馈和评价。
学生可以发表对课堂的感受、对《观潮》的理解和收获,以及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老师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5.总结通过这堂名师课堂实录,《观潮》的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引导。
学生在名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更深入地理解了《观潮》中的主题和思想。
他们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样的教学实录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生:(部分同学)见过。
师:那你们见到大海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今天啊,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观潮》,作者就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那汹涌澎湃的潮景。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问问同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课文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生字词?(出示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生 1:(朗读生字词)师: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字音也很准确。
那大家知道“人声鼎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 2:就是形容人很多,声音很嘈杂。
师:解释得很准确。
那“山崩地裂”呢?生 3:形容声音很大,像山崩塌、地裂开一样。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好。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巩固一下。
(学生齐读生字词)三、精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默读课文)生 4: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师:回答得很正确。
那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的?生 5: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 5:“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师:说得很好。
那潮来时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读一读描写潮来时的段落。
(学生朗读潮来时的段落)师:谁能说一说潮来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6:潮来时声音很大,气势很雄伟。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生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对,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潮来时声音的巨大。
还有吗?生 7:“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
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
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
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
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
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
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
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
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
惊讶、赞叹。
)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生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
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