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合集下载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Q波:
• 主波向上的导联:q波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 • 时间:小于0.04S 心梗的典型体征 • 坏死性Q波(异常Q波、病理性Q波)
宽而深的异常Q波(Q>0.04s>1/4R)
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 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 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 经停止了.
右手腕
+
左腋前线V4 水平处 左脚踝 左腋中线V4 水平处 胸前导联探查 电极的位臵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U波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走纸速度:25mm/s 定准电压:1mv 横线每小格0.04s 纵线每小格0.1mv
正常:位于基线上,可有轻度偏移 S-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 0.05mv S-T段抬高:不应超过0.1mv(除胸导联可抬高不超过0.3mv外)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U 波
继T波后的 正向波
多认为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U波:
a.V2~V4较清楚,尤其V3导联。 b.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为窦性
心率:心脏跳动的频率,频率范围:
60—100次/分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命名及特点
P 波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
• 7.局限性:不能诊断心脏结构畸形以及做为心脏疾病的病
• 因诊断
正常心电图
急诊科常见心电图识别
急诊科中常见心电图异常的处理原则
快速识别:准 确识别心电图 异常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紧急处理:根 据病情严重程 度采取相应的 紧急处理措施
及时通知:及 时通知相关科 室进行多学科
协作
持续监测:对 患者进行持续 监测观察病情
变化
制定方案:根 据病情变化制 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患者教育:对 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提高其自
心律失常等
异常心电图的 特点:ST段抬 高、ST段压低、 QRS波群异常、
T波异常等
异常心电图的 诊断:根据心 电图的特点和 临床症状进行
诊断
异常心电图的治 疗:根据诊断结 果进行相应的治 疗如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手术
治疗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识别与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ST段抬 高超过0.1mV持续时间超过20 分钟
心肌梗死的治疗:溶栓、抗 凝、抗血小板聚集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ST 段抬高T波倒置
心肌梗死的预后:早期诊断和 治疗可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诊断
添加标题
心律失常类型:包括 窦性心律失常、房性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
失常等
添加标题
心电图特征:不同心律 失常类型的心电图特征 不同如窦性心律失常表 现为P波消失房性心律 失常表现为P波异常室 性心律失常表现为QRS
我管理能力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指导作用
快速诊断:心电图可以快速诊断出心脏疾病为急救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心电图可以指导急救人员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评估病情:心电图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急救提供参考 监测病情:心电图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急救提供实时信息
心电图在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
近2小格
正常的QRS波群时间为: 0.06 ~ 0.1s
(1格半--2格半)
QRS波群:补充说明
• 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
• 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 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 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 经停止了。
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相同大小相等的F波(锯 齿状或者波浪状); R-R间期相等; QRS波一般不增宽
房扑治疗: ➢ 电复律 ➢ 药物复律:胺典酮 ➢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 (纤颤波);R-R间期绝对不等;QRS波一般不增宽
房颤的治疗:
➢ 减慢快速的心室率:洋地黄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 剂
P-R间期
Ⅱ房室传导阻滞:P-P 间期规则,但每个P波后面不一定都有QRS波出现
P波 P波
P波
P波
P波
QRS脱落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各不相等;P-P与R-R间期各有其固定的频率
处理:对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特 别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心电图
钉样信号
室性早搏: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大于0.12s 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
QRS波群
T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Q-T间期: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去 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 在T波之后0.02 ~ 0.04s出现,方向与T波一致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
➢新月型 ➢弓背型 ➢斜直型 ➢墓碑型 ➢巨大R型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 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 开通至少2路静脉通路(避开右侧上肢打留置针) ➢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 溶栓或介入治疗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利多卡因静脉 注射,也可使用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无效时用胺碘酮或心脏电复 律;对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心脏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引起的 室速,不宜用电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二、预防复发: • 防治病因、祛除诱因:如纠正心肌缺血。 • 药物预防: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用于预防。 • 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术:对折返引起的室速有效。
. 阵发5性室上阵性发心动性过室速上心性电心图特动征过: 速
• QRS形态多与窦性相同。
• 心率在16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 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 通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的处理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 1.1 刺激咽部诱发呕吐。 • 1.2 Valsalva动作: • 1.3 颈动脉窦按摩: • 1.4 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
处理
•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 药物治疗:心率较慢者,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舒喘灵治疗
。 •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心室率太慢者,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应安装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8.其他:①高血钾
高血钾
9.急性心肌梗死
• 特急征性:心坏肌死型梗Q塞波+损伤型ST段上抬+缺血型T波
左心室肥大
• 总结:
• 阅读心电图,要想知道是否存在某侧心腔肥厚。怎么办??
• 首先,要检查V1中P波是否是双向; • 第二,检查V1中的R波及S波,再检查
V5中的R波。
•
这非常重要,请紧记!
2.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 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 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二、预防复发: • 防治病因、祛除诱因:如纠正心肌缺血。 • 药物预防: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用于预防。 • 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术:对折返引起的室速有效。
. 阵发5性室上阵性发心动性过室速上心性电心图特动征过: 速
• QRS形态多与窦性相同。
• 心率在16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 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 通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的处理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 1.1 刺激咽部诱发呕吐。 • 1.2 Valsalva动作: • 1.3 颈动脉窦按摩: • 1.4 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
处理
•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 药物治疗:心率较慢者,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舒喘灵治疗
。 •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心室率太慢者,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应安装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8.其他:①高血钾
高血钾
9.急性心肌梗死
• 特急征性:心坏肌死型梗Q塞波+损伤型ST段上抬+缺血型T波
左心室肥大
• 总结:
• 阅读心电图,要想知道是否存在某侧心腔肥厚。怎么办??
• 首先,要检查V1中P波是否是双向; • 第二,检查V1中的R波及S波,再检查
V5中的R波。
•
这非常重要,请紧记!
2.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 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 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常见心电图识别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又称莫氏Ⅰ型 •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有P波,但
其后无QRS波),脱 落后的P-R间期缩短,然后
周而复始出现上述现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又称莫氏Ⅱ型 • P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不变、突然出 现P波后QRS波群脱漏 • 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3:2,4:3,5:4
④同一导联P-P间隔之差小于0.12s
凡具备①、②条可确定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 常见于:
• 生理:运动员、老人或睡眠情况下 • 病理: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 合症、青光眼、低温麻醉、垂体或甲 状腺功能低下、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
-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 QRS波 2.节律整齐,频率约为150-220次∕分 3.有时可见正常节律的窦性P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 完全性: 传导
正极 负极
Ⅰ
Ⅱ Ⅲ
左手腕
左脚踝 左脚踝
右手腕
右手腕 左手腕
Ⅰ
标准双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常用心电图导联
加压单极导联
正极 负极
aVR
aVL
右手腕
左手腕
左手腕+左脚踝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又称莫氏Ⅰ型 •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有P波,但
其后无QRS波),脱 落后的P-R间期缩短,然后
周而复始出现上述现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又称莫氏Ⅱ型 • P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不变、突然出 现P波后QRS波群脱漏 • 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3:2,4:3,5:4
④同一导联P-P间隔之差小于0.12s
凡具备①、②条可确定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 常见于:
• 生理:运动员、老人或睡眠情况下 • 病理: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 合症、青光眼、低温麻醉、垂体或甲 状腺功能低下、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
-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 QRS波 2.节律整齐,频率约为150-220次∕分 3.有时可见正常节律的窦性P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 完全性: 传导
正极 负极
Ⅰ
Ⅱ Ⅲ
左手腕
左脚踝 左脚踝
右手腕
右手腕 左手腕
Ⅰ
标准双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常用心电图导联
加压单极导联
正极 负极
aVR
aVL
右手腕
左手腕
左手腕+左脚踝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界性早搏
•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 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 • 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 、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s) ,QRS波群形 态正常
室性早搏
•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大 于0.12s、其前无P波;配对间期恒定; 完全代偿间期
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大小相等、形态一致的 锯齿状扑动波(F波),在II,III,aVF或V1导 联最为明显,心房率通常为250-350次/分钟; •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 否恒定; • 大多QRS波群形态正常
房扑伴室早
心室扑动与颤动
• 室扑为正弦波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 150-300 次/分 • 室颤的波形、振幅、频率均极不规则, 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T波
冠 心 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 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 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 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 型),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
心肌缺血
左心房肥大
• “二尖瓣型”P波:P波宽高具有切迹,双 峰间距常达0.04秒以上(I、avL、avR明显 )
右心房肥大
• “肺型”P波:P波高尖,振幅超过 0.25mv(标准导联、加压肢导联)或超过 0.3mv
心室肥大
左室 肥 大 • RV5>2.5mv ;RI>1.5mv • RV5+ SV1 >3.5mv(女)\4.0mv(男) • 电轴左偏、QRS时间延长达0.10—0.11秒 • 伴ST—T改变(Ⅰ、Ⅱ、avL、V5、V6):肥大 伴劳损
被动性心律失常
• 包括逸搏和逸搏性心律 • 逸搏:当窦房结长时间不能发出激动(窦 缓或窦停)或窦性激动下传受阻,异位节 律点被迫发出冲动来维持心脏搏动,偶尔 的1—2次称“逸搏”,如连续3次或以上则 称“逸搏性心律” • 逸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保护机制 • 根据异位节律点位置,分:房性、结性( 交界性)、室性。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 • • V1:QRS波呈rS型, S波粗顿且增宽 V5、V6:R波粗顿,前无Q波 QRS间期≥0.12秒 继发性ST-T改变:V5、V6压低伴T波 倒置 • 肢体导联可有相应改变:I、avL导联类 似V5,Ⅲ导联有S波 •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仅QRS间期 <0.12秒
常见心电图的识读
心内二 郭娟
心电图简介
• 心脏在发生机械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 激动,其激动电流经身体组织传到体表 ,在体表不同部位显示电位差,用特制 的精密仪器(心电图机)将其用曲线方 式连续描记出来的图形称为心电图
临床价值
• • • • • • 诊断心律失常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判定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发现心肌损害的独特方法 对心房、心室肥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对心包炎、肺梗塞诊断有辅助意义 帮助了解某些药物的作用及电解质紊乱 与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 在心脏介入治疗及心脏手术中心电监护
结性逸搏性心律
• 连续3次或以上的结性逸搏,称逸搏性 心律 • 心率40—50次/分,节律缓慢而规则
室性逸搏
• 较长间歇(大于最长的PP间距)后,延 迟出现一宽大畸形之QRS-T波 • QRS波形态往往因节律点位置而不同 • QRS波之前无P波,偶有无关P波 • 可发生室性融合波或房性融合波
室性逸搏性心律
• ST段异常:三个以上导联水平下降超过 0.05mv或1-2个导联压低大于0.1mv • T波异常:3个以上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低平(小于1/10R)、双相、倒置 • 伪改善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金标准 ”
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型)
• 超急性损伤期:ST斜型升高;T波高耸 • 急性期:ST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成单相曲 线;T波逐渐倒置成冠状T;R波降低;病 理Q波(>0.04秒、Q>1/4R) • 亚急性期:ST逐渐回落;T波逐渐恢复正常 或恒定倒置 • 慢性稳定期(陈旧期):病理性Q波(有的 能消失);ST正常;T波正常或倒置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ST段的判断
近似缺血型
水平型
下垂型
下斜型
快速目测法
• 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朝右偏
正常心电图
• • • • • • •
P波 形态:多为圆拱形,有时可轻度切迹 方向: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电压:肢导<0.25mv , 胸导<0.2mv 时间: <0.11秒,双峰型者切迹间距 <0.04秒 频率:60—100次/分 PR间期: 0.12—0.20秒(选择P波最明显的导联测量)
急 性 非 ST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心 电 图 演 变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 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 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心脏冲动形成与传导系统解 剖及动作电位特征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二.冲动传导异常
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型)
•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 ST段压低≥0.1mV,但aVR 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 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 倒置(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 致) • 无病理性Q波,也无 ST段 变化,仅有T波倒置 • 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查血 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或影象 学(冠状动脉造影)才可以 确诊
正常心电图
• QRS波群:时间(0.06—0.10秒)、振幅、
病理性Q波 • 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 何导联不应压低≥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 V6抬高不应≥0.1mv;V1—V3不应≥ 0.3mv • T波: 应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 倒置;直立T波应大于同导联R波1/10 • U波:为在T波后0.02—0.04秒的低平波,方 向一般与T波一致,任何导联U波不能超过同 导联T波的1/2
右室肥大 • V1 R/S >1 • RV1+ SV5 >1.2mv;顺钟向转位 • 电轴右偏 • 伴ST—T改变
双室肥大
• V1、V2示右室肥大 • V4、V5示左室肥大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
•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 性四种生理特性,前三种统称为电生理特性, 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 细胞内外电解质的不均匀分布及其跨膜运动决 定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这就是电解质与 心律失常有关的原因 • 电解质中又以钾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最密切和最 重要 • 血钾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 • 血钾高于5.5mmol/L为高血钾
主动性心律失常
• • • • 包括 过早搏动 并行心律 异位节律(阵发性心动过性逸搏
• 在一个较窦性PP间距为长的间歇后,可 见延迟出现的P’-QRS-T波群 • P’形态异于窦性P波 • P’R间期均≥0.12秒 • QRS-T波群形态同窦性心律(即:室上 性形态)
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 传导阻滞 、折返
折返是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房性早搏(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不 完全性代偿间歇居多;QRS波群形态通 常正常,有时也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早二联律
描述早搏的几个概念
• • • •
• • • •
偶发:每分钟少于3—5次 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 二联律:一个窦性搏动继一个早搏 三联律:真性(一个窦性继两个早搏)、假 性(两个窦性继一个早搏) 偶合时间:早搏与前一个P或QRS波之间距 代偿间期:早搏与后一个P或QRS波之间距 代偿间期完全:偶合时间+代偿间期=正常两 个RR或PP间距 插入性:早搏插在正常RR之间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f 波,350-600次/分钟 • 心室率极不规则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发生室内差异 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律变的规则, 应考虑以下可能性
①恢复窦性心律
②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
③转变为房扑,以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
④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高血钾
• T波高尖成“帐幕状”(Ⅱ、Ⅲ、avF、V3、 V5显著) • 血钾高于6.5mmol/L时,QRS波出现改变(增 宽) • 血钾高于7.0mmol/L时,P波振幅减小,P波增 宽,PR间期延长(心房传导减慢) • 血钾高于8.0mmol/L时,P波消失,QRS宽大 畸形与高尖T波连成双相曲线——窦室传导 • 血钾高于10mmol/L时,心室节律不规整 • 血钾高于12—14mmol/L时,心室停搏或室颤
• 类型:二联律、三联律、多形多源、成对 、室速
• 室性并行心律:配对间期不等;长间距与 最短间距之间成倍数关系;室性融合波
插入性室早
室早良恶性的判断
•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无器质性心脏病 同时无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早或非持续 性室速 •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指有器质 性心脏病但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衰及 急性心肌缺血的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液动力学障 碍或临床存在心衰及急性心肌缺血的室 早、持续室速或室颤
人工起搏心电图
• 脉冲信号波:垂直型、占时短(2 毫秒)的所谓钉样标记
窦性心动过缓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 窦性节律频率减慢:成人<60次/分
窦性停搏
•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 产生冲动,而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 为停搏或窦性静止 •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 现显著的长间歇;长间歇中无P、QRS 、T波群的存在;长间歇与基本PP间期 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往往出现房室交 接性或室性逸搏
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