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一、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娱、购这六方面及其他方面所作的花费。

学者们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消费者行为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界定,认为消费者行为可以看成是由两部分构成:(1)消费者的行为(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愉悦等体验的需要,选择并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

旅游消费的特点:1)旅游消费的综合性2)旅游消费的体验性3)旅游消费的时效性4)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5)旅游消费的弹性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旅游消费者行为具有复杂性2)旅游消费者行为受到旅游动机驱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一)经济学(二)心理学(三)消费者行为学(四)社会学(五)人类学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模式:最有代表性研究模式:以格尔伯特为代表的“需要—动机—行为”模式;以米德莱顿为代表的“刺激—反应”模式。

“需要—动机—行为”模式:该模式以旅游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构成旅游消费行为的周期。

“刺激—反应”模式:该理论认为,行为是刺激的反应。

当某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在这样的刺激下,行为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向于消退。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两种范式: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两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1. 是营销决策和制订营销策略的基础2. 为旅游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政策制订提供依据3. 有助于旅游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 提供关于旅游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二、旅游消费者感知旅游消费者感觉的含义:是指旅游者的身体感受器在旅游消费全过程中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旅游消费者感觉的类别:根据感觉产生的刺激来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按照刺激作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外部感觉分为视、听、嗅、味和触觉五类,其中,视觉是主导“视觉捕捉”(Visual Capture)。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娱、购这六方面及其他方面所作的花费。

学者们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消费者行为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界定,认为消费者行为可以看成是由两部分构成:(1)消费者的行为(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愉悦等体验的需要,选择并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

旅游消费的特点:1)旅游消费的综合性2)旅游消费的体验性3)旅游消费的时效性4)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5)旅游消费的弹性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旅游消费者行为具有复杂性2)旅游消费者行为受到旅游动机驱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一)经济学(二)心理学(三)消费者行为学(四)社会学(五)人类学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模式:最有代表性研究模式:以格尔伯特为代表的“需要—动机—行为”模式;以米德莱顿为代表的“刺激—反应”模式。

“需要—动机—行为”模式:该模式以旅游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构成旅游消费行为的周期。

“刺激—反应”模式:该理论认为,行为是刺激的反应。

当某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在这样的刺激下,行为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向于消退。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两种范式: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两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1. 是营销决策和制订营销策略的基础2. 为旅游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政策制订提供依据3. 有助于旅游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 提供关于旅游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二、旅游消费者感知旅游消费者感觉的含义:是指旅游者的身体感受器在旅游消费全过程中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旅游消费者感觉的类别:根据感觉产生的刺激来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按照刺激作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外部感觉分为视、听、嗅、味和触觉五类,其中,视觉是主导“视觉捕捉”(Visual Capture)。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行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旅游消费行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消费行为要素第二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框架与核心内容第四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动机的形成机理和功能第二节旅游消费行为的动机类型第三节不同旅游细分市场需求的特点第四节旅游消费行为动机的激发第三章感知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感知过程和作用第二节知觉的一般规律第三节旅游感知与旅游购买决策第四章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学习的本质和作用第二节认知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三节实践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四节旅游消费者学习的内容第五章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态度的本质和功能第二节情感的特性和作用第三节态度与旅游消费决策第六章个性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个性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第二节旅游消费者的个性与行为表现第三节旅游消费者个性差异比较第四节旅游消费者个性测定和研究意义第七章参照群体和信息传播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一节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二节信息传播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八章家庭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家庭形态及生命周期第二节家庭群体旅游购买决策第三节家庭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第九章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社会阶层的概念与决定因素第二节社会阶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三节不同社会阶层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第十章旅游消费行为中的文化因素第一节文化、亚文化的概念和特性第二节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三节跨文化旅游消费行为中的文化冲击第十一章营销刺激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一节新时代下的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二节广告刺激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影响第三节情感服务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四节价格策略与旅游消费决策第十二章旅游消费行为过程第一节旅游需要识别阶段第二节旅游信息搜寻阶段第三节旅游购买方案选择阶段第四节旅游经历和旅游后阶段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部分1、旅游消费行为的主体是()A.旅游消费者B.旅游产品C.旅游消费过程D.旅游环境★考核知识点: 旅游消费行为要素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旅游消费行为要素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主体、客体、过程和环境四大要素。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二章 基本理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二章 基本理论)
“需要—动机—行为”模式(the "need-motivation-behavior" model) 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Lee' Theory of Tourist Dualistic Behavior --TDB)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recreational behavior around the city)
■第四节 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第十四页,共24页。
第三节 有限理性理论
第十五页,共24页。
第二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第三节 有限理性理论
■第四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第十六页,共24页。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一、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第七页,共24页。
第一节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旅游者常用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有六种: 第一,尽可能多地收集产品的相关信息; 第二,尽量购买自己熟悉的或使用效果好的产品,避免购买不熟悉的产 品; 第三,通过购买名牌产品来减少风险; 第四,通过有信誉的销售渠道购买产品; 第五,购买高价格的产品; 第六,寻求安全保证。(3)追求高品质的情感验(4)寻求经济便捷的心理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一些基本理论: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有限理性理论
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核心关键词
有限理性理论(the theory of finiteness)
四、悠闲舒适休闲度假方式是高体验价值的体现 五、环城游憩行为发展存在五个影响因素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继续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学习的必备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是研究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旅游学、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basic course for them to continue their study of tourism marketing.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laws of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ourism consumers in tourism activities, involving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consumer psychology, market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2.设计思路:本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问题与理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以及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感知、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个性人格、态度、学习等这些心理要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外- 1 -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群体因素、文化因素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旅游决策过程和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决策过程,分析相关旅游决策模型的优劣并利用实践考察引导学生探究旅游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规律性;旅游消费者体验与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服务质量构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并分析旅游体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旅游消费者行为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大纲
2旅游消费决策的过程
恩格尔1968年提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型。该模型以决策过程为主干,把消费者的行为描述为一种连续的过程。旅游消费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和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①需要,欲求和问题的确认。旅游消费决策通常始于需要、欲求和问题的识别。旅游消费者对期望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差异的认识,可能是被广告等外界刺激因素的唤醒,也可能是他们自发意识到的。当需要迫切到一定程度时,旅游消费就会产生动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阶段比较隐蔽。②搜集信息,拟定备选方案。旅游消费者可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也可能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互联网、新闻报道、广告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旅游消费者总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注意、理解、接受和保持,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③评估和比较备选方案。消费者会罗列他所重视的属性,确定各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然后以这些属性为评价标准,衡量各个备选方案在每一个标准上的绩效值。④将选择意向转移为购买行为。第一类他人的态度。第二类感觉中的风险。第三类意外情况。⑤购后的评价。假设消费者做出了一种选择,并按照这样选择去购买了,那么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感知阶段,即实际购买之后的现实感知阶段。如果期望与现实感知不匹配,消费者可能会产生不满,甚至会投诉或向他人做负面的口头宣传。
9,玛蒂森和沃尔德旅游者决策过程模型
旅游者决策主要阶段:(1)旅游者产生出游的愿望(2)旅游者搜集信息,评估对目的地的印象(3)旅游者比较各种可选择的旅游方案,做出旅游决策(4)旅游者准备出游,并形成旅游体验(5)对旅游的结果和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1)旅游者特征(2)旅游意识(3)旅途的特征(4)目的地旅游资源和特征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及试题[1]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及试题[1]

消费者⾏为学复习提纲及试题[1]⼀、选择题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理学家( C )提出的。

A.波登 B.赫杰特齐 C.马斯洛 D.温得尔?斯密2、⾷品的营养与卫⽣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品是否会对⼈体健康产⽣⽆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理风险3、你在购买⽛膏、⽛刷等⽣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氛、他⼈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4、根据美国⼈本主义⼼理学家马斯洛将⼈类需要按低级到⾼级的顺序分,属于⼈类最⾼级需要的是( D )A.⾃尊的需要 B、他⼈实现的需要 C、⾃我表达的需要 D、⾃我实现的需要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但另⼀⽅⾯⼜嫌商品的价格过⾼,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 D.单趋冲突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C )。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收⼊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收⼊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8、⼈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B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我调节或者⾃我控制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我掌控或者⾃我驾驭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我调节或者⾃我驾驭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我掌控或者⾃我驾驭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 B )A.完形填空 B.选词填空 C.联想技术 D.构造技术10、度假、孩⼦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般是由什么⽅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D )。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大纲(5篇)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大纲(5篇)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大纲(5篇)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复习大纲1.名词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名义型决策冲动性购买消费者行为学问题认知评价标准联合分析法编纂式规则问题认知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形底原则完形原则知觉韦伯定律学习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泛化刺激辨别认知学习映像式机械学习推理/类推态度动机个性投影技术品牌个性生活方式自我概念文化亚文化2.简答题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试述消费心理过程。

简述由消费者需求决定的购买行为的特点。

扩展性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有何区别?企业如何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如何测量问题认知?简述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什么是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你怎样去测量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动机冲突”是什么意思?它对于营销经理有什么启示?影响购买动机的因素有哪些?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简述影响注意的因素。

试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结合实际说明其在营销中的作用。

试述影响学习强度的因素试述影响记忆的因素强化学习原理为企业的哪些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态度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简述态度的测量方法。

试述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简述对消费者问题的衡量怎样测量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怎样运用关于个性的知识来制定营销策略?怎样提高展露的水平呢试述影响学习强度的因素在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中,激活域、惰性域和排除域各起何作用?在制定市场营销决策时如何应用消费者关于评价标准和标准重要程度的知识?怎样才能形成一种强烈和持久的习得性反应呢?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下的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下的学习。

什么是“映像式机械学习”?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呢?“刺激泛化”是什么意思?营销者什么时候运用它?找出你认为成功和不成功的的品牌延伸事例各2则,解释你的选择。

消费者如何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下的消费者学习如何运用自我概念为品牌定位?三论述题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替代指示器?在消费者的评价过程中它们是如何应用的?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如何应用消费者关于评价标准和标准重要程度的知识?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旅游消费性行为学旅游心理学期末个人知识点总结,考点总结

旅游消费性行为学旅游心理学期末个人知识点总结,考点总结

旅游消费性行为学旅游心理学期末个人知识点总结,考点总结旅游者的人格任务一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含义:指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二.人格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独特性③共同性④稳定性⑤可变性三.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①遗传生理因素②自然环境因素③社会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2.学校教育的影响3.社会生活实践的影响④自我控制影响任务二旅游者的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人的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二.气质的类型:①多血质②粘液质③胆汁质④抑郁质三.旅游者的气质与旅游活动(见笔记本)任务三旅游者的性格一.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性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生理因素:遗传,体格与体型,性别②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三.性格的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四.性格的类型:①按心理机能划分,1.理智型2.意志型3.情绪型②按心理倾向划分,1.外向型2.内向型3.中间型③按社会文化划分,1.经济型2.理论型3.审美型4.社会型5.权力型6.宗教型五.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区别:气质更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性格则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性格比气质更有可塑性,因此,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性格有好坏之分联系:人的气质特征直接影响了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能掩盖甚至改变气质的某些特征。

任务四旅游者的能力一.能力的含义:指能够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本领二.旅游者的类型①按倾向性划分,1.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②按功能划分,1.认知能力2.活动能力3.特殊能力③按创造性划分,1.再造能力,2.创造能力三.旅游者的能力与旅游活动①感知能力②分析评价能力③选择决策能力④鉴赏力⑤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旅游者的态度任务一态度概述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及试题[1]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及试题[1]

一、选择题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提出的。

A.波登 B.赫杰特齐 C.马斯洛 D.温得尔•斯密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4、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A.自尊的需要 B、他人实现的需要 C、自我表达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 D.单趋冲突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C )。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8、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B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B )A.完形填空 B.选词填空 C.联想技术 D.构造技术10、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D )。

A.自主型 B.丈夫主导型 C.妻子主导型 D.联合型第一章单项选择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A.自尊的需要 B、他人实现的需要 C、自我表达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单选题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A生理需求 B爱与归属需求C自尊需求D自我防御需求2.卷入度不包括(C)A情境性卷入度B持续性卷入度C认识性卷入度 D反应性卷入度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 B )A意识 B下意识 C潜意识 D前意识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A观察法 B问询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第三章1.注意的的特点不包括( B )A.指向性 B.可诱导性 C.集中性 D.转移性2.当在百货商店里与人谈话时,大家就可能注意到自己的谈话内容而无视其他刺激,说明( A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不变性第四章单选:1.在消费者记忆机制里,影响消费者信息提取有哪些因素(B):A刺激提取的线索B刺激的连续性C刺激的代表性D刺激的熟悉性2. 如果同学提起要买手机,很多人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就买个诺基亚吧,用着爽!那么,用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解释,这属于什么现象(B)A消费者专业性 B消费者情绪 C刺激的代表性 D 刺激的突出性3.首位效果属于消费者记忆机制的哪部分(A) A.复述 B.编码 C储存 D提取14.利用音乐.幽默,引起快感的视觉刺激等营销方法,这是根据(D)A刺激的突出性 B刺激的熟悉感 C消费者专业性 D消费者情绪第五章1.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3.下列选项中不是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的是(A )A.是有榜样或其示范行为出现的过程B.是学习者的注意过程C.是消费者的保持过程D.是行为的再现过程4.下列不属于强化作用的是(B )A正强化作用B惩罚作用C负强化作用D二次性强化作用第六章1.情感的两极性或强弱差异性叫做( A )A情感的诱惑性 B情感的可控性 C情感的不稳定性 D情感的客观性2.狂喜、暴怒、绝望等情绪状态属于情感基本状态中的(D )A心境 B心情 C应激 D激情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可把它分为(B)A心情、激情、心境 B 心境、激情、应激 C 应激、心境、心情 D 激情、心情、应激4.( D )的情感理论认为个体根据经验和情景线索对生理唤起加以解释,由此产生特定情绪。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意识: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

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潜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消费者心理现象构成: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价格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学科基础: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各种规律的科学和学问。

消费者行为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标志有:1889年社会学家凡伯伦出版《有闲阶级论》;1901年心理学家斯科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原理可运用在销售和广告中,并发表了12篇论文, 1903年汇集成《广告论》;1908年心理学家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1905年梅森*海尔主持的速溶咖啡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对消费者购买研究的典型代表。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总结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总结

【研究对象】旅游者消费行为得产生、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组成消费行为得几个阶段】1.购买前得欲望产生(一定得经济收入,一定得余暇时间)2.购买消费过程(旅游者把实际产品与感知比较。

内部推销)3.消费活动结束(建立客户资源管理)消费行为研究得主要内容有哪些?1.研究各个时期旅游消费者心理变化及行为特点与规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2.研究旅游者带有普遍性得消费心理与个性心理特征(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3.研究影响旅游者消费前与消费过程中得心理与行为活动(新型媒体得出现,感知产品)4.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与行为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得关系(旅游与心理)消费行为学研究具有哪些重要意义?1.它有助于实现旅游者得旅游消费需求,有助于旅游事业得发展与服务质量得提高。

2.旅游消费行为学得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心理依据。

3.旅游心理学得研究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心理依据。

4.旅游消费行为学得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得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消费行为学研究得基本原则与方法就是什么?1.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在事物产生、延续与变动得连续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个性研究中得分析—综合原则;联系性原则2.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注意:对象有代表性,规定得时间内)(优点:直观,材料真实可靠,切合实际)(不足:观察对象选择得制约,有一定得被动性、片面性与局限性)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③问卷调查法(最普遍)(面谈调查;留置调查)(优点:灵活)(注意:取样问题与样本大小问题3000-5000)-----------------------------------------------第一章搞定!----------------------------------------------------- 【感觉】就是人脑中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得反映,就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得主观映像。

旅游者行为学复习要点1-11章

旅游者行为学复习要点1-11章

旅游者行为学复习题第一章Chapter 11.What is consumer behavior? 什么是消费者行为?2.List and briefly describe applications of consumer behavior. 请简要列举说明消费者行为学的运用领域.第二章chapter 21. List and explain the four step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的四个步骤(exposure, at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memory.)2. noun explanation (名词解释)Exposure 展露sensory threshold 感觉阈限attention 注意perception 知觉Web’ law 韦伯定律3.List th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the attention.列举影响注意的主要因素。

4.True or false(判断对错)(1)“perceived” reality, not the objective realit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ir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2)Imagination is a distortion of the senses, generally shared by most people.6. Explain what “halo effect” (sterotype) is , and give us an example. 解释什么是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并举例说明。

7. what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ourists perception ? 旅游者知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Chapter 3 第三章学习1.noun explanation 名词解释learning 学习reinforcement 强化memory 记忆Forgetting curve ( Ebbinghaus curve ) 遗忘曲线2.Explain the main point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nd list the marketing strategybased on it.阐释经典的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并列列举其营销运用。

自学考试旅游消费行为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旅游消费行为考试大纲

高纲126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130旅游消费行为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与设计目的的要求旅游消费行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必考课程,是培养、检验和强化应考者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旅游消费行为课程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各个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他们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及其基本规律,是我们旅游行为如何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如何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如何引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据和最可靠的信息。

因此,对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应考者比较深入系统的理解旅游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用旅游消费行为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分析旅游活动中的主要规律,尤其是对旅游者“求”的方面分析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旅游企业和市场的管理和开拓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和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的构成要素、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框架和核心内容、研究意义和方法。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旅游消费行为要素识记:旅游消费行为的主体、旅游消费行为的客体领会:旅游消费行为的构成要素、旅游消费的复杂性应用:旅游消费过程第二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理论基础识记:心理动力系统、社会认知、社会学领会:消费行为学研究的三种范式第三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框架与核心内容识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两个基本模式领会: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第四节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识记: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课程内容本章将首先介绍一般的动机理论,主要包括动机的含义,动机的特点以及动机形成的机理,接着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动机的类型和特点,进而阐述不同旅游动机驱动下的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最后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提出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总结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总结

【研究对象】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产生、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组成消费行为的几个阶段】1.购买前的欲望产生(一定的经济收入,一定的余暇时间)2.购买消费过程(旅游者把实际产品和感知比较。

部推销)3.消费活动结束(建立客户资源管理)消费行为研究的主要容有哪些?1.研究各个时期旅游消费者心理变化及行为特点和规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2.研究旅游者带有普遍性的消费心理和个性心理特征(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3.研究影响旅游者消费前和消费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新型媒体的出现,感知产品)4.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与行为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关系(旅游和心理)消费行为学研究具有哪些重要意义?1.它有助于实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心理依据。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心理依据。

4.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消费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1.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在事物产生、延续和变动的连续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个性研究中的分析—综合原则;联系性原则2.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注意:对象有代表性,规定的时间)(优点:直观,材料真实可靠,切合实际)(不足:观察对象选择的制约,有一定的被动性、片面性和局限性)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③问卷调查法(最普遍)(面谈调查;留置调查)(优点:灵活)(注意:取样问题和样本大小问题3000-5000)-----------------------------------------------第一章搞定!-----------------------------------------------------【感觉】是人脑中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最低级的心理过程,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对外界刺激最原始的、客观的反映。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学概述1.1 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定义1.2 旅游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旅游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旅游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2.1 旅游消费者的需要2.2 旅游消费者的动机2.3 旅游消费者需要与动机的的关系2.4 旅游消费者需要与动机的应用第三章:旅游消费者的知觉与态度3.1 旅游消费者的知觉3.2 旅游消费者的态度3.3 旅游消费者知觉与态度的关系3.4 旅游消费者知觉与态度的应用第四章:旅游消费者的情感与情绪4.1 旅游消费者的情感4.2 旅游消费者的情绪4.3 旅游消费者情感与情绪的关系4.4 旅游消费者情感与情绪的应用第五章:旅游消费者的个性与行为5.1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5.2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5.3 旅游消费者个性与行为的关系5.4 旅游消费者个性与行为的应用第六章:旅游消费心理决策过程6.1 旅游消费决策的阶段6.2 旅游消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6.3 旅游消费决策的心理影响因素6.4 旅游消费决策的心理策略第七章:旅游消费者心理影响因素7.1 文化因素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7.2 社会因素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7.3 个人因素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7.4 情境因素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第八章:旅游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学8.1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8.2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心理学8.3 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心理战术8.4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第九章: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9.1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类型与特点9.2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动机9.3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预测与引导9.4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优化策略第十章:旅游消费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0.1 旅游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学10.2 旅游服务与消费心理学10.3 旅游价格与消费心理学10.4 旅游营销推广与消费心理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如何识别和分析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以及如何将这些心理因素应用于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中。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PDF.pdf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PDF.pdf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3、游客的心理趋势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3、访问法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一、心理过程(一)认识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4、思维:分析和综合(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兴奋型胆汁质快活泼型多血质慢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张三旅游黄山第二节行为一、关于行为的理论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

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依复习PPT整理外加其他课件补充翔实内容之崇生熬夜制作版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依复习PPT整理外加其他课件补充翔实内容之崇生熬夜制作版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消费者行为的相关概念 旅游: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参与休闲娱乐的活动。

由一些行业如接待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之提供服务的活动。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就是研究人们为什么要购买某种产品以及他们是怎样做出决策的。

(Horner&Swarbrooke ,1996) 消费者行为就是直接与获取、消费和使用产品及享受服务有关的活动,它包括这些活动之前和之后的决策过程。

(Engel 、Blackwell & Miniard )消费者行为就是个人或团体通过选择、购买、使用或处理产品、服务、想法或经历来满足其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Solomon ,1996) 营销:组织或个人通过创造和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来获得其所需所欲的一个社会和管理过程。

(科特勒和Armstrong )真正具有营销理念的公司总是试图通过生产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这些价值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

(Levitt )识别、预测和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英国特许营销机构) 市场细分:识别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彼此类似的消费者群,然后制定吸引一个或多个群体的营销策略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是市场细分的原因,寻找彼此相异的消费者行为的共性是市场细分的目的。

第二章 全球消费趋势与中国特色消费行为(一)影响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三)中国消费行为分析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差异点: 1、中国消费者行为的过程差异对未来的防范与保守花钱;购买决策(信息及时间跨度)比西方人慎重得多;产品的象征意义不同; 价格敏感度高; 购买者与使用者更大分离;四、中国的特色消费行为:1、面子消费面子消费基本特征:中国人的社会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关系消费、公关消费及公款消费都是消费领域中不可忽略的赠礼行为,在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礼品反映并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而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往往超能力送礼)3、“根”消费:维系血缘家族民族的动因等根文化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理底层,影响着人们消费的方方面面,产生中国人独特的根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消费(对下一代)、仪式消费、节庆消费、崇拜消费4、时尚消费:从奉献到自我的转变等时尚是驱动消费的重大商业元素,创造出大市场的商业价值,所以,开发创造时尚之源是国际大公司和大都市的追求目标第三章旅游动机和旅游者行为决定因素一、旅游动机人们出于什么目的外出度假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消费者行为学考点提纲

消费者行为学考点提纲
动机一般有三种机能:①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动。②选择机能:使行动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③强化机能:行为的结果对动机有巨大影响,动机会因良好的结果而加强,从而使该行为重复出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或消失,从而使该行为不再出现。
P142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有何启示(价值和意义)?
P248简述AIO问卷的构成
P239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P247生活方式的概念
P***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P243自我概念有哪几种类型?营销者如何运用关于自我概念的知识?
P244消费者如何运用象征品传递自我概念?对营销者有什么启示?
WHEN:在什么时候购买和使用?
WHERE:在什么地方购买和使用?
HOW MUCH:购买和使用的数量是多少?
HOW:如何购买和使用的?
WHERE:从哪里获得产品/品牌的信息?
P12炫耀性商品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两个炫耀性商品及其消费情景的例子
P11消费者行为研究经过哪几个阶段(历史)?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P4识别购买商品中的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决策者与使用者。这些购买角色会随哪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章
P31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彼此有何区别?
P37哪些因素促使消费者去解决意识到的问题?5个
P40一般性问题认识与选择型问题认识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企业试图激发一般性问题认知?为什么?
P144隐性动机的概念
P147趋避冲突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容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3、游客的心理趋势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一、心理过程(一)认识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4、思维:分析和综合(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兴奋型胆汁质快活泼型多血质慢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三旅游第二节行为一、关于行为的理论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

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

研究错觉规律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定向趋势。

心理定势是导致知觉歪曲的影响因素。

一、首次效应(时间上延续)近因效应(时间上延续)二、晕轮效应(空间上泛化)三、经验效应四、投射效应五、刻板印象英国人高傲、保守、绅士风度、淑女风采;法国人浪漫、热情、乐观;德国人严谨、勤勉、遵纪守法、爱音乐;美国人自由、开朗、重实例;俄国人民族自尊心强、粗犷、日本人讲礼节、争强好胜;第三节旅游消费中的社会知觉一、对个人的知觉1、对情绪的认知(1)表情例:愁眉苦脸、目瞪口呆、(2)声音例:大吵大闹、窃窃私语(3)动作例:手舞足蹈、捶胸顿足、成人搓手、小孩挫脚2、对性格的认知3、对角色的认知:个人围绕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身份叫做角色。

角色规、角色行为、角色特征、角色期待旅游角色:旅游者的行为同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截然不同,常常有较大的冲动性、随意性和知觉围的广泛性,常常表现出一些“放纵”的行为,有些旅游者甚至可能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情。

二、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是复杂的,既有认知成分,也有情绪和行为成分。

1、空间因素2、交往频率3、相似因素注意:需要的互补也是一个因素三、自我知觉1、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2、人的自我知觉经历的三个阶段:(1)生理阶段:注重身体、衣着、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等(30岁前)(2)社会阶段:注重名誉、地位、社会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的财产等(60岁前)(3)心理阶段:注重智慧、才干、道德水平等(60岁后)3、自我评价的两个参照(1)与理想的我做比较,产生满足与不满足感(2)与他人做比较,产生自豪与自卑感第四节旅游条件知觉一、旅游时间:旅途快、游览慢、要准时二、旅游距离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阻止或激励作用旅游距离越远,意味着文化的异质性越鲜明,激励作用越大。

三、旅游交通:有飞机、火车、游轮、汽车等等游客考虑的因素依次为:1、安全2、经济3、准时4、方便5、舒适五、旅游设施:1、视觉方面:2、听觉方面:3、嗅觉方面:第四章旅游消费动因第一节旅游需要一、需要的概念(一)需要:人在生理和心理或者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意向和愿望。

(二)需要的特征:1、社会性2、差异性3、周期性4、发展性二、需要的层次1、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观点:低级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高级需要通过部心理得到满足。

2、需要的三梯度:依次为生存、享受和发展3、需要的两维体力和智力三、需要的两个类别(一)单一性需要:复杂性生活产生单一性需要。

(二)复杂性需要:单一性生活产生复杂性需要。

(三)旅游是单一性生活和复杂性生活取得平衡的最佳手段。

第二节旅游目标一、旅游目标是重要的旅游诱因二、旅游目标的诱发因素:旅游目标的价值、旅游目标的魅力、旅游目标的适宜性第三节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推动人们旅游的动力。

动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旅游需要(部条件)旅游刺激(外在条件)动机的种类:心理类目标类推力拉力二、动机的分类(一)外国学者的分类(见下一页)第五章旅游消费学习第一节学习一、学习的概念狭义:人以语言为媒介,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的活动。

广义:个体为了适应环境,经由练习,获得生活经验,逐渐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

这个过程由三个基本环节:S ——————O ———————R刺激—————定向——————行动二、学习理论(一)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二)认知学习理论:第一、意识到问题第二、观察学习第二节风险1、功能风险: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方面2、心理风险: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价值方面三、旅游广告的心理定位:强势定位、独特定位、市场细分定位四、旅游广告诉求方法1、比较2、幽默广告3、性诉求4、恐惧诉求5、重复诉求第二节人格类型与旅游二、外国学者的分类英国卡伦·霍尼的分类1温顺型2进攻型3孤独型4平和型四、斯坦利·帕洛格的人格分类安乐小康型近安乐小康型中间型近追新猎奇型追新猎奇型(图略)安乐小康型1选择熟悉的旅游目的地2喜欢旅游目的地的一般活动选择日光浴和游乐场所,包括相当程度无拘无束的休息3活动量小4喜欢正规的旅游设备,例如设备齐全的旅馆、家庭式的饭店以及旅游商店6喜欢家庭的气氛、熟悉的娱乐活动,不喜欢外国的气氛7要准备齐全的旅行行装,全部日程都要事前安排妥当8对旅行社有较大依赖追新猎奇型1选择非旅游地2喜欢在别人来到该地区前享受新鲜经验和发现的喜悦3喜欢新奇的、不寻常的旅游场所4活动量大5旅游设备只要一般或较好旅馆和伙食,不一定要现代化的大型旅馆,不喜欢专门吸引旅游者的商店6愿意会见和接触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文化或外国文化的居民7旅游的安排只包括最基本的项目,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8对旅行社基本没有依赖第二节、个性结构与旅游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论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指引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指引自我:受理智原则支配指引二、托马斯的自我形态论儿童自我形态: 任性服从父母自我形态: 慈爱威严成人自我形态: 理智客观三、个性结构与旅游旅游动机来源于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本我部分和儿童自我形态部分。

第七章群体与旅游一、群体影响个体的原因:从众心理、风险转移二、参考群体影响个体的原因:西方:偶像中国:模家庭形态:核心式家庭、延续式家庭一、社会阶层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权力(职业)财富(收入)声望(教育)二、社会阶层的划分(从经济财富角度)1、富有阶层2、富裕阶层3、小康阶层4、温饱阶层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消费的差异1、同一阶层消费心理的相似性2、不同阶层消费心理的差异性3、不同阶层消费心理的相似性4、同一阶层消费心理的差异性第四节文化与旅游一、文化与文化的特征(一)文化是:人类创造、传承、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物质文化: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产品等精神文化:宗教信仰、道德规等社会文化:民俗、时尚、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等(二)文化的特征:1.无形性与习得性2.稳定性与动态性3.共有性与独特性三、亚文化:地域亚文化、民族亚文化、宗教亚文化四、消费文化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两大特征:循例从众、克己节欲例:敛扬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理论一、奥地利弗洛伊德的审美理论二、德国格式塔学派的审美理论同质同构与异质同构三、瑞士布洛的审美理论心理距离,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第二节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一、审美中的感知二、审美中的想象(一)激发审美想象的策略:1、利用原型2、增加涵:历史传说和神秘感(二)审美想象的形式:1、相似想象:外形相似想象、性质相似想象2、对比想象3、拟人想象三、审美中的情感1、移情说2、客观性质说四、审美中的理解理解审美对象涵第二节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发展趋势一、向综合性旅游资源的需求发展;二、向特色旅游项目的需求发展三、向自然与本色旅游资源的需求发展;四、向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需求发展旅游服务总论第一章旅游服务的概念第一节旅游服务的性质第二节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一、客我交往(一)客我交往的类型呼应型和交叉型说服、提示和诱导是常见的三种影响。

(二)旅游服务中的客我交往的特点1、不稳定性2、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3、主观性4、交往时间短暂5、不对等6、容的限制第二章旅游整体化服务心理第一节服务态度一、良好的服务态度1、服务态度的心理功能感召(感化)与逐客(激化)功能2、良好服务态度的确立(1)自我尊重(2)自我提高(3)完善服务行为(4)改善服务环境二、对旅客行为的积极诱导1、诱导要适应旅客需要2、在创造环境的基础上提供活动3、诱导是发挥服务员个性的活动旅游服务管理第十章职工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职工个体差异与管理一、认知差异与管理(一)知觉差异主动型知觉、精细型知觉、解释型知觉被动型知觉、粗略型知觉、描述型知觉(二)记忆差异1、记忆类型差异: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慢、记得快忘得慢、记得慢忘得快2、记忆品质差异: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三)想象差异丰富、贫乏(四)思维差异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三、能力差异与管理四、(一)能力差异:类型差异:形象的、文字的和抽象的、数字的(二)能力管理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一)确立部门的能力标准,能力与工作的匹配(二)同一个人不可能适应所有部门的每一项工作,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三)同样聪明的人,不一定适应同一工作(四)接受同等教育程度者,能力水平并不相等(五)针对员工的能力发展水平,实施不同的职业教育和训练(六)完善人力资源组织机构,确立人才“金字塔”三、气质差异与管理(一)气质差异(二)气质管理工作安排教育方法胆汁质保安、驾驶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多血质前台、餐厅多批评公关、销售黏液质客房、文秘加大刺激倾听声音会计抑郁质档案、记帐理解、尊重、体贴第三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良好的作用:1、工作效率提高2、心理健康(二)人际关系的类型:1、合作和竞争2 包容、控制和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