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全国红军的编制

合集下载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新四军八路军编制

新四军八路军编制

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战斗序列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洛川会议时改组)书记(俗称主席):毛泽东副书记(俗称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叶剑英、张浩、徐向前军委参谋长:肖劲光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中共北方局军事部部长:朱瑞中共南方局军事部部长:叶剑英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尹林平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聂鸿钧中共闽粤边特区委军事部部长:谭震林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张爱萍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军委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第一局局长:何长工第二局局长:曾希林、罗舜初(不久)第三局局长:王诤(副局长朱道松)第四局局长:宋裕和、陈奇涵(不久)卫生部部长:姬鹏飞副官处处长:徐曰文供给部部长:张元寿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叶季壮副部长:张令彬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副部长:苏井观军委供给部部长:易秀湘二、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后,1938年8月底)总政副主任:邓小平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1938年8月底)总部秘书长:舒同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总供给部部长:张元寿总卫生部部长:姜齐贤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校长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校长:罗瑞卿教育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张际春训练部部长:陈伯钧第一大队大队长:苏振华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第二大队大队长:冯达飞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方正平第三大队大队长:王赤军第三大队政治委员:何长工第四大队大队长:韦国清第四大队政治委员:徐德操四、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分会(1937年8月29日成立)书记:朱德副书记:彭德怀常委兼秘书长:任弼时委员: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张浩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七十四师改编)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侦察科科长:苏静管理科科长:石新安师政训处宣传部部长:肖向荣锄奸部部长:朱涤新民运部部长:潘振武师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师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副部长:谷广善第三四三旅(由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四师改编)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孙毅、陈士榘(不久)政训处主任:六八五团团长:黄永胜副团长:邓华政训处主任: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第三四四旅(由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七十八师改编)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卢绍武(不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政训处主任: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田守尧政训处主任:刘震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师教导队炮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骑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辎重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六、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由红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一、二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属队等改编)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唐健伯第二科科长:郭辉勉第三科科长:刘忠第四科科长:杜世兴军法处处长:黄新远师政训处总务处处长:金如柏组织部部长:朱明宣传部部长:张平化敌工部部长:吴西民运部部长:罗贵波师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副处长:赵熔师军医处处长:刘运生副处长:蒋耀德第三五八旅(由红二方面军四师、六师及红二十八军改编)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副旅长:张宗逊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参谋长:喻楚杰政训处主任:黄延卿七一六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晋南第三五九旅(由红二方面军六军、三十二军及前总特务团改编)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刘子奇政训处主任: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道生七一八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帅荣(不久)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师教导团(由红二十七军大部改编)团长:彭绍辉副团长:苏启胜师炮兵营(由红二十七军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红军赤水警卫营改编)师特务营(由红独立一师改编)师工兵营(由红独立二师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一团改编)师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副主任:王兆相七、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红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和陕甘宁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改编)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师参谋处处长:李达师供给处处长:周玉成副处长:徐林主任:赖勤师卫生处处长:钱信忠主任:陆加汉师军法处处长:丁武选师锄奸部部长:邱积成师留守处主任:阎红彦副主任:甘渭汉师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组成)团长:张贤约政治处主任:袁鸿化第三八五旅(由红四方面军四军改编)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政训处主任:苏精诚第七六九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改编)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训处主任:丁先国第七七零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改编)团长:张才千副团长:曾广泰、胡奇才(不久)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第三八六旅(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改编)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第七七一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改编)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刘金轩、黄新友(不久)政训处主任:黄振堂第七七二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改编)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师炮兵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一、二团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三、四团一部改编)师特务营(由红二十九军改编)师工兵营(由红三十军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三团改编)八、八路军后方留守处(1937年9月组建)主任兼政治委员:肖劲光参谋处处长:毕占云副处长:曹里怀政训处主任:莫文骅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陈奇涵政训处主任:郭洪涛(兼)九、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高岗副司令员:周兴参谋长:谭希林政训处主任:吕振球十、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驻西安办事处代表:林伯渠,主任伍云甫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兼)驻第二战区联络处主任:王世英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克农驻南京办事处主任:李涛、李克农(不久,兼)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兼)驻重庆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兼),处长周怡驻成都办事处主任:罗世文(兼)驻广州办事处代表:张云逸,主任广云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驻湘办事处代表兼主任:徐特立驻湘通信处主任:王凌波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轩(不久叛变)驻兰州办事处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家伦驻乌鲁木齐办事处主任:邓发一、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1938年12月成立)书记:项英副书记:陈毅(一说未担任此职务)委员:项英、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陈毅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奉中共中央及国民党政府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红军历史简介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

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

后被夏曦杀害.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

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

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

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

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2.红军由来2.1.红一方面军由来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长征各队伍

长征各队伍

长征各队伍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万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

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

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

1934年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13日至15日,在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

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2015-03-03 14:05中国档案孙伟王柳芳我要评论0扫描到手持设备字号:核心提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没有统一全国红军的部队编制,后来中央进行了多次改编,加上各根据地改编的步调不完全一致,导致部队番号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特别是重复现象比较常见。

本文主要介绍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及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没有统一全国红军的部队编制,后来中央进行了多次改编,加上各根据地改编的步调不完全一致,导致部队番号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特别是重复现象比较常见。

据统计,全国先后建立了不同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共计三十五支,却出现过三支红三军、红四军、红八军、红九军、红十一军、红十五军、红十九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的番号。

本文主要介绍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及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于中共中央对红军没有统一的序列安排,根据地之间又缺乏交流,各地起义军的名称很不一致,而且各个部队的番号出现了不少重复。

中共中央于1928年5月25日颁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要求“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这个大纲的颁布,对于各地的红军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后,全国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

各地红军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发展苏区,部队不断发展。

到1930年春夏,全国红军已有10多个军约7万人,另有地方武装约3万人。

此时,红军的作战和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由过去的以游击军、游击战为主向以正规兵团、运动战为主转变。

随着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的军事战略与部署也相应发生转变,特别是开始对红军的体制编制进行统一的规范。

193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军事工作大纲》,规定了全国红军第一军至第十四军的番号和活动地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长征前30万人长征后保留下来的兵力3万多人。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

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

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军委第1野战纵队、第2野战纵队和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红军过湘江后,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的兵力总数约为3.7万余人。

翻越雪山夹金山后,于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减少至2万余人。

1935年9月,张国焘分列中央,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3军编为陕甘支队北上。

据《彭德怀自述》回忆,这批陕甘支队计1.4万余人。

他们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兵力只剩7000余人。

二、红25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1934年11月,红25军出发长征时,撤销师建制,军直辖3个步兵团(第223、第224、第225团)和手枪团,共2980人。

12月,红25军进入陕西南部,红25军主力发展到3700多人。

1935年7月,红25军出发继续长征时,全军4000余人。

到达延川永坪镇时,全军共有3400余人。

三、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长征胜利时保存了多少兵力?最后到达陕西时有多少兵力?1934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长征开始时,人数庞大,总计约10万人,是当时红军的主力,也是张国焘的王牌。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据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给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电报中统计:红四方面军加上伤病员,总计共有3.81万人,还不包括其它附属党校、卫生、通信等专门机构。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

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

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

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

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

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及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

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

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

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

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

八月八日,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洛川会议时改组)书记(俗称主席):毛泽东副书记(俗称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叶剑英、张浩、徐向前军委参谋长:肖劲光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中共北方局军事部部长:朱瑞中共南方局军事部部长:叶剑英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尹林平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聂鸿钧中共闽粤边特区委军事部部长:谭震林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张爱萍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军委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二、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后,1938年8月底)总政副主任:邓小平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1938年8月底)总部秘书长:舒同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总供给部部长:张元寿总卫生部部长:姜齐贤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校长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校长:罗瑞卿教育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张际春训练部部长:陈伯钧第一大队大队长:苏振华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第二大队大队长:冯达飞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方正平第三大队大队长:王赤军第三大队政治委员:何长工第四大队大队长:韦国清第四大队政治委员:徐德操四、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分会(1937年8月29日成立)书记:朱德副书记:彭德怀常委兼秘书长:任弼时委员: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张浩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七十四师改编)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侦察科科长:苏静管理科科长:石新安师政训处宣传部部长:肖向荣锄奸部部长:朱涤新民运部部长:潘振武师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师卫生部部长:叶青山副部长:谷广善第三四三旅(由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四师改编)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孙毅、陈士榘(不久)六八五团团长:黄永胜副团长:邓华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第三四四旅(由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七十八师改编)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卢绍武(不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田守尧政训处主任:刘震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师教导队炮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骑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辎重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六、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由红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一、二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属队等改编)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唐健伯第二科科长:郭辉勉第三科科长:刘忠第四科科长:杜世兴军法处处长:黄新远师政训处总务处处长:金如柏组织部部长:朱明宣传部部长:张平化敌工部部长:吴西民运部部长:罗贵波师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副处长:赵熔师军医处处长:刘运生副处长:蒋耀德第三五八旅(由红二方面军四师、六师及红二十八军改编)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副旅长:张宗逊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参谋长:喻楚杰政训处主任:黄延卿七一六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晋南第三五九旅(由红二方面军六军、三十二军及前总特务团改编)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刘子奇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道生七一八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帅荣(不久)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师教导团(由红二十七军大部改编)团长:彭绍辉副团长:苏启胜师炮兵营(由红二十七军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红军赤水警卫营改编)师特务营(由红独立一师改编)师工兵营(由红独立二师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一团改编)师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副主任:王兆相七、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红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和陕甘宁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改编)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师参谋处处长:李达师供给处处长:周玉成副处长:徐林主任:赖勤师卫生处处长:钱信忠主任:陆加汉师军法处处长:丁武选师锄奸部部长:邱积成师留守处主任:阎红彦副主任:甘渭汉师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组成)团长:张贤约政治处主任:袁鸿化第三八五旅(由红四方面军四军改编)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政训处主任:苏精诚第七六九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改编)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训处主任:丁先国第七七零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改编)团长:张才千副团长:曾广泰、胡奇才(不久)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第三八六旅(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改编)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第七七一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改编)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刘金轩、黄新友(不久)政训处主任:黄振堂第七七二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改编)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师炮兵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一、二团一部改编)师辎重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三、四团一部改编)师特务营(由红二十九军改编)师工兵营(由红三十军改编)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三团改编)回答:2007-06-03 19:40共0条评论...评论┆举报8341dlts[先知] 第一二九师(8月由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一部改编)直属:特务营(红二十九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炮兵营(红三十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骑兵营(陕北骑三团改编)辎重营(独立三团、警卫营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工兵营(独立一、二、四团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及西路军归队干部组建)三八五旅(红四军第十、十二师改编,旅部归后方留守处建制)七六九团(第十师改编)七七○团(第十二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三八六旅(红三十一军九十一、九十三师改编)七七一团(第九十一师改编)七七二团(第九十三师改编)东进纵队(12月由七六九团四个步兵连及师机枪连、骑兵连编成)独立游击支队(11月由教导团五连与太谷、榆次游击队组成)太行支队(12月由七六九团一个连及地方游击队组成)太行第四游击支队(11月由峰峰、元河沟煤矿工人抗日队伍组成)第一二○师(8月由红二方面军及陕北红军一部改编)直属:特务营(陕北独一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工兵营(陕北独二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炮兵营(赤水警卫营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辎重营(二十七军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通信营(总部特务团二营改编)骑兵营(军委骑兵团改编)教导团(红三十二军九十六师改编)学兵团(10月由师随营学校组建)绥蒙支队(12月由绥远蒙旗地方武装改编而成)宋支队(9月由七一六团二营组成,亦称雁北支队)三五八旅(红二军团、红二十八军一部改编)七一五团(红二军团红四师及二十八军一部改编)七一六团(红二军团红六师及二十八军一部改编)忻崞独立团(12月由忻县游击队为主组建)三五九旅(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一部改编)七一七团(红六军团改编)七一八团(红三十二军九十四师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平山独立团(12月由平山游击队为主组建)崞县独立团(12月由崞县游击队为主组建)第一一五师(8月由红一方面军及陕北红七十四师改编)独立团(红一师改编,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直属:炮兵营(七十四师一部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辎重营(七十四师一部改编,归后方留守处建制)教导大队(新组建,归后方留守处建制)骑兵营(陕北骑二团改编)第三四三旅(红一军团改编)第六八五团(红二师改编)第六八六团(红四师改编)补充团(12月以六八六团六连为基础组建)第三四四旅(红十五军团改编,11月暂划归总部直接指挥)第六八七团(红七十三师改编)第六八八团(红七十五师改编)第六八九团(12月组建)第五支队(11月以六八五团二营与平山游击队合编亦称永兴支队)。

工农红军编制

工农红军编制

工农红军编制1、初创时期:初创时期红军编制很乱。

因为红军有八一、秋收、平江起义这些原正规部队转变而来的,相对还比较正规,也有红四方面军这样,源头几乎全是农民暴动产生的部队。

再加之中央也没个整体考量,所以编制非常混乱,有个几十人就敢叫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并不罕见。

2、大发展时期:29年底到中原大战结束,是红军大发展时期,这时中央开始往较大股的红军部队派遣干部,开始了红军正规化过程。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小军小师小团和有意识的按地域划分番号。

这个时候一个团大约几百人,千把人就是一个师。

军的番号更多的是按照地理划分的,比如:粤北就是红十一军,浙南就是红十四军,陕甘边就是红二十四军(其实都没多少人)后来,随着部队逐步的扩大,中央开始想把临近的几个军合并,形成“军团”。

最初设想,是成立四个军团,赣南闽西的红一军团,湘鄂的红二军团,湘赣的红三军团,鄂豫皖的红四军团。

其中,鄂豫皖的红四军团,由于战事紧急,没有正式编成,但那个时期的“红色报纸”,一提起鄂豫皖红军,都是“我英勇的红四军团”,可见确实有这个编制计划。

所以,后来张国焘他们在川陕根据地升格,就跳过“红四军团”,直接升“红四方面军”。

宁都起义后,编成红五军团,至此,称为红军主力的五支部队全部诞生。

3、正规化时期:随着留学苏联学习军事人员陆续归国,红军开始全面正规化改革。

这时确立了红军基本战役单位“师”。

红军师是稳定的常设单位(大部分是由原军一级整编而成),人数五千人左右,以下实行三三制。

军团是师的上一级单位(四方面军是军),编制并不固定,一般按照战役任务,临时配属所指挥的师。

所以,这时以后,红军的各个师长、师政委,就都比较货真价实了,而且绝大部分是固定任职,比较重要。

4、长征开始前:中央开始组织新的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七军团,并让其担任长征先遣队。

但实际上,这两个军团编制非常仓促,根本不算编完。

红六军团,原计划下辖红十六师、红十七师、红十八师。

但实际上红十六师没能和红十七师汇合,而新组建红十八师也极其不顺利。

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简介(文)

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简介(文)

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简介一、红一军团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红军中建立最早的军团。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红一路军在福建长汀成立,不久改称红一军团。

原红四军军部和政治部改为红一军团指挥部和政治部。

总指挥朱德,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副官主任陈叶珍。

统辖红四军、红三军和红十二军,共两万余人。

十月,根据方面军命令,各军下辖之纵队、支队、大队,统一改称为师、团、连,实行“三三制”编制。

同年十二月底至1931年9月,军团各军由方面军直接指挥,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

同年8月末统计,三军、四军、十二军共约一万七千余人。

1932年3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重新组成红一军团。

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供给部主任赵尔陆,卫生部主任姜齐贤。

下辖红四军和红十五军。

5月1日统计,军团共九千六百九十六人。

此后,红十五军调出,红三军归还红一军团建制。

1933年1月,根据军委命令决定,取消了红三军、红四军番号与军的机关,红一军团直接统辖红七师、红九师、红十师、红十一师。

徐彦刚继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任保卫局局长。

3月,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获重大胜利。

5月,军团共一万六千人。

1933年6月根据军委命令实行红军新编制,红一军团实行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

将原红七师、红九师和红二十二军合并为缩编为红一师;将原红十师、红十一师合并缩编为红二师;另由中央政府警卫团、军团教导队和瑞金模范师合编成为新的红三师(实际并未编入红一军团编制,后划入红九军团编制)。

李卓然继任军团政治部主任,赵尔陆担任供给部部长,姜齐贤担任卫生部部长。

全军团约一万一千余人。

10月,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

左权继任军团参谋长。

1934年5月,军团辖红一师、红二师,共约一万七千余人。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一、红一方面军【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前身主要是参加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农民军。

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

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并于8月23日在浏阳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参谋长朱云卿,全军共计3万多人。

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

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同年底进行整编,方面军辖红1、红3、红5军团,共有兵力7万。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

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甘孜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称号,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全军共一万余人。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一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

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0万之多。

尽管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导致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且湘江一战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人;但遵义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此后,红一方面军又先后进行了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甘宁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苏区,使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的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司令部成员1、中共中央领导成员:①政治局委员:博古:(临时中央负责人)张闻天、毛泽东(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原红军总政委)、朱德、周恩来、陈云、项英(中华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中央分局书记)。

②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

2、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①遵义会议前:军委主席朱德,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军委常委项英(未参加长征)、张闻天、博古、叶剑英。

实际军权掌握在博古、周恩来、李德(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军事顾问)三人团手中。

②遵义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不变,但是实际军权掌握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新三人团手中。

3、红军总部即中央红军总部成员:朱德: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政委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兼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红军副总政委(1934年9月长征前赴苏联学习)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后降职到红五军团任参谋长)叶剑英:红军副总参谋长,后继任总参谋长。

张云逸:红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红军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红军总供给部部长杨至诚红军总卫生部部长贺诚红军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红军少先总队队长张爱萍红军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彭雪枫,第二局局长曾希圣,第三局局长王诤,第四局局长宋裕和,第五局局长唐浚,第六局局长滕代远。

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肖向荣,组织部部长李弼庭,宣传部部长徐梦秋/陆定一,敌工部部长李翔梧,青年部部长肖华。

军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王首道。

由红军总部直属队、干部团、各学校编成,下辖四个梯队4693人。

①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②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罗彬③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朝鲜籍,抗战后回朝鲜担任人民军东线司令官)④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

红军

红军

1、红军:国共合作以前,红军是毛主席他们最早领导的队伍叫红军(1921-1937年)备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联合抗日,红军改编。

2、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毛主席的主要作战力量。

3、新四军:把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形成大的军队叫新四军,新四军和八路军是同一时期的军队叫法,都在红军之后。

4、解放军:1945年,抗日胜利打蒋介石,八路军、新四军还有地方投降军队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意思就是解放全中国人民,所以叫解放军。

还有个更好的理解方式:最早都叫红军,然后抗日就叫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只是作战的地方不一样),最后就是打蒋介石的时候就叫解放军。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来历与区别1、红军,1927年南昌起义以后,我党领导的军队称“红军”,这是效仿“苏联红军”的称呼,表示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军队。

2、八路军,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这个时候,陕北红军接受“国家改编”,改编以后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又改编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3、新四军,也是西安事变以后,在长征时期,坚持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的红军游击队也被整编,整编为正规军以后,改称“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4、解放军,这是在1946-1949年内战时期,我党对我军的称呼“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以区别国民党的“国军”,也是用来号召人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解放”自己。

后来建国以后,我国国防军一直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称号至今。

红军我军初创时期,中央没有规定人民武装的统一称号,各地起义部队的名称都不一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沿用“国民革命军”称号,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等认为不能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应当公开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动和领导起义。

长征前的红军序列

长征前的红军序列

长征前的红军序列
1929年,中共中央军事部向各省委通报了各地红军概况,随后在1930年4月15日的《中央军委军事工作大纲》中规定了全国红军军级建制的番号和活动区,这时红军共有军级建制十四个,编为红(军第)一军至红十四军。

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统一了红军的编制,并对军以下建制的番号和序列作出了统一规定。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已有主力红军改编为七个军,但这一决定未得到各部队执行,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

并再次命令将全国红军改编为七个军,但只有预定改编为红三军的红二军团与预定改编为红四军的红一军、红九军、红十五军中的红一军、红十五军执行了决定,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

其余各部仍未进行改编。

红军历史简介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

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

后被夏曦杀害.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

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

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

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

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2.红军由来2.1.红一方面军由来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简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战斗序列

简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战斗序列

简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战斗序列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战斗序列(1935年9月)司令员:彭德怀(开国元帅)
(彭德怀同志/来自网络)
政委:毛泽东
副司令员:林彪(开国元帅)
(林彪同志/来自网络)
参谋长:叶剑英(开国元帅)
(叶剑英同志/来自网络)
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副参谋长:张云逸(开国大将)
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油画/来自网络)
后勤部部长:杨志诚(开国上将)
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开国大将)下辖第1、第2、第3三个纵队。

【第1纵队】
司令员:林彪(兼)
政委:聂荣臻(开国元帅)
(聂荣臻同志/来自网络)
参谋长:左权(牺牲)
(左权烈士/来自网络)【第2纵队】
司令员:彭雪枫(牺牲)
(彭雪枫烈士/来自网络)
政委:李富春
参谋长:肖劲光(开国大将)【第3纵队】
司令员:叶剑英(兼)
政委:邓发(飞机失事遇难)
(邓发烈士/来自网络)
参谋长:张经武(开国中将)。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

长征开始时各地红军编制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的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司令部成员1、中共中央领导成员:①政治局委员:博古:(临时中央负责人)张闻天、毛泽东(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原红军总政委)、朱德、周恩来、陈云、项英(中华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中央分局书记)。

②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

2、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①遵义会议前:军委主席朱德,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军委常委项英(未参加长征)、张闻天、博古、叶剑英。

实际军权掌握在博古、周恩来、李德(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军事顾问)三人团手中。

②遵义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不变,但是实际军权掌握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新三人团手中。

3、红军总部即中央红军总部成员:朱德: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政委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兼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红军副总政委(1934年9月长征前赴苏联学习)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后降职到红五军团任参谋长)叶剑英:红军副总参谋长,后继任总参谋长。

张云逸:红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红军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红军总供给部部长杨至诚红军总卫生部部长贺诚红军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红军少先总队队长张爱萍红军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彭雪枫,第二局局长曾希圣,第三局局长王诤,第四局局长宋裕和,第五局局长唐浚,第六局局长滕代远。

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肖向荣,组织部部长李弼庭,宣传部部长徐梦秋/陆定一,敌工部部长李翔梧,青年部部长肖华。

军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王首道。

由红军总部直属队、干部团、各学校编成,下辖四个梯队4693人。

①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②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罗彬③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朝鲜籍,抗战后回朝鲜担任人民军东线司令官)④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前全国红军的编制: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下辖军委纵队及红一、叁、五、八、九军团)1、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34岁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41岁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朱德48岁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周恩来36岁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29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36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28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28岁红军总参谋长刘伯乘42岁2、军委纵队(下辖4个梯队)司令员叶剑英37岁政委陈云29岁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罗彬(后为何长工)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后为李维汉)(武亭是朝鲜人延安派领袖)第四梯队司令员陈庚31岁政委宋任穷25岁3、红一军团(下辖第1、2、15师) 军团长林彪28岁政委聂荣臻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参谋长左权29岁政治部宣传部长邓小平30岁保卫局局长罗瑞卿28岁第一师(下辖第1、2、3团)师长李聚奎30岁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第1团团长杨得志24岁第2团政委邓发24岁第二师(下辖第4、5、6团)政委刘亚楼23岁第4团团长耿飙24岁政委杨成武20岁第5团政委赖传珠24岁第十五师(原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28岁政委肖华18岁4、红三军团(下辖第4、5、6师。

扎西整编后缩编为第10、11、12、13团)军团长彭德怀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李富春34岁参谋长邓萍26岁第四师师长张宗逊26岁政委黄克诚32岁第五师师长李天佑20岁政委钟赤兵20岁第10团政委杨勇22岁第11团政委张爱萍24岁政治处主任王平27岁第12团政委苏振华22岁5。

红五军团(下辖第13、34师)军团长董振堂39岁政委李卓然35岁参谋长陈伯钧24岁第十叁师政委朱良才34岁6、红八军团(下辖第21、23师,过湘江时严重受损,后并入五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军团长周昆政委黄苏参谋长张云逸42岁7、红九军团(下辖第3、14、22师)军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29岁注: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中央苏区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1年,行程2万5千里,经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省。

出发时人数为8万6千人,到达陕北只剩约7千人,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

(注:由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和由红九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一部改编的红三十二军随左路军编入红四方面军,大部损失在西路军的宁夏战役上,少部约1000多人到达陕北。

)二、红二方面军(下辖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38岁副总指挥肖克26岁总政委任弼时30岁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参谋长李达29岁1、红二军团(下辖第4、5、6师)军团长贺龙(兼)政委任弼时(兼)副政委关向应(兼)参谋长李达(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岁第四师(下辖第10、11、12团)第五师(下辖第13、14、15团)师长贺炳炎21岁第六师(下辖第16、17、18团)政委廖汉生23岁第18团政委余秋里20岁2、红六军团(下辖第16、17、18师)军团长肖克26岁政委王震26岁参谋长谭家述25岁政治部主任夏曦第十六师(下辖第46、47、48团)第十七师(下辖第49、50、51团)第十八师(下辖第53团)注: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湘西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22日至宁夏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1个月,行16000里,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宁、陕共10省。

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

出发时共2 1000人,剩13300余人。

三、红四方面军(下辖第4、9、30、31、33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37岁总指挥徐向前33岁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政委陈昌浩28岁政治部副主任傅钟34岁1、红四军(下辖第11、12、13师)军长王宏坤25岁副军长许世友29岁政委周纯全29岁第11师师长陈再道25岁第12师师长张才千23岁2、红三十军(下辖第88、89、90师)军长程世才22岁政委李先念25岁政治部主任李天焕22岁3、红31军(下辖第91、92、93师)军长王树声(兼)4、红九军(下辖第25、27师)政委詹才芳27岁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6岁5、红叁十叁军(下辖第97、98、99师)军长王维舟47岁注:1935年5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向西策应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8日同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会师。

历时近1年半,曾叁过草地,转战川、康、甘3省。

出发时为8万余人,剩33000人。

四、红二十五军(下辖第223、224、225团、手枪团)军长程子华29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政委吴焕先27岁一、红一方面军:1、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

辖三个师。

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赖传珠(后为黄苏),参谋长聂鹤亭(后为耿飚),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政治委员肖华。

2、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辖三个师。

第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后为彭雪枫、张宗逊),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

3、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中央代表陈云,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曾日三。

辖两个师。

第十二师:师长陈伯钧(兼),政治委员谢良;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

4、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中央代表刘少奇,参谋长唐浚,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辖第二十一师、二十三师。

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三师:师长孙超群、政治委员李干辉。

第九军闭: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涛。

下辖第三师、第十四师。

第三师第十四师:师长因子昆,政治委员王开湘。

5、军委直属队: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红军总部直属队、干部团、各学校。

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党中央、中央政府、供给部、红大、军委二局等。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维汉,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邓发,参谋长张宗逊(后为张经武),政治部主任邵式平。

6、三四年十月二日决定组建红七军团(抗日先遣队,失利)。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

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三十四师和第十军南下的独立团;红七军团与新红十军会师后编为红十军团,军团首长:寻淮洲、方志敏。

后作战失利,少数部队由粟裕、刘英等率领,经历了漫长的南方游击战争,抗战时期编入新四军。

二、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1、红二军团开始长征时编制为第七师、第九师和一个教导团。

第七师:师长汤福林(后为叶光吉),政治委员盛联均;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宋盘铭;教导团(由独立一师一部编成):团长卢冬生、政治委员关向应(兼)。

2、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

辖第十七师:师长肖克兼(后为吴正卿),政治委员王震兼(后为苏杰),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兼;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因病,后改邝朱权代理),政治委员甘泗淇,副师长彭辉盟,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方礼明。

三、四方面军的编制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周纯全。

辖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共五个军。

1、第4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2、第9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下辖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3、第30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师;4、第31军王树声兼军长,下辖:第九十一师、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5、第33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下辖第九十七师、第九十八师、第九十九师,全方面军总计正规部队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连同妇女独立团,红军学校、机关、兵工厂等,共十万余人。

四、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下辖第223、224、225团、手枪团五、陕北红军:(刘志丹、谢子长)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六、长征后留下的地方部队:1、红军长征后留下的中央苏区各省军区独立师、独立团。

成立苏区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和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地区坚持斗争。

闽西红军第8、第9团和游击队(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2、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军政委,下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

3、琼崖红军游击队(冯白驹)4、湘赣苏区地方武装5个独立团;5、闽浙赣苏区的红军第30师及地方武装1000余人;6、红10军团转至浙南的余部组成的挺进师(粟裕、刘英);7、湘鄂赣苏区红军第16师和游击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