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培优 专题27 以形助数_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培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培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同步实验班培优题型变式训练(北师大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培优训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共23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21·贵州安顺·中考真题)下列几何体中,圆柱体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圆柱体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即可.【详解】解:A. 是圆锥,不符合题意;B. 是圆台,不符合题意;C. 是圆柱,符合题意;D. 是棱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认识,掌握圆锥、圆柱、圆台、棱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D【分析】根据三棱柱的截面形状判断即可.【详解】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不可能是六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熟练掌握三棱柱的截面形状是解题的关键.3.(2022·河北·中考真题)①~④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的几何体,若组合其中的两个,恰是由6个小正方体构成的长方体,则应选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应用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4.(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与“话”字相对的字是( )A.跟B.党C.走D.听【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由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话”与“走”是对面,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掌握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D 是AC的中点,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A.4B.3C.2D.1【答案】C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68AOB ∠=︒,OC 平分AOD ∠且15COD ∠=︒,则BOD ∠的度数为( ).A .28︒B .38︒C .48︒D .53︒【答案】B 【分析】根据OC 平分AOD ∠且15COD ∠=︒可得30AOD ∠=︒,再结合68AOB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OC 平分AOD ∠且15COD ∠=︒,∴230AOD COD ∠=∠=︒,又∵68AOB ∠=︒,∴38BOD AOB AO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________.【答案】圆锥【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判定即可.【详解】∵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圆锥,故答案为:圆锥.【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记住常见平面图形旋转的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8.(2022·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一个几何体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_____.【答案】4【分析】根据左面看与上面看的图形,得到俯视图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左视图和俯视图,这个几何体的底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有3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熟练掌握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2019·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 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o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答案】14【分析】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证明△A′M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120∠=oCMDQ,\∠+∠=o,60AMC DMB\''60∠+∠=o,CMA DMB\∠=o,''60A MBQ,=''MA MB\D为等边三角形A MB''Q,£++=++=''''14CD CA A B B D CA AM BD\的最大值为14,CD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10.(2021·山东·滕州市张汪镇张汪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如果记6的对面数字为a,2的对面数字为b,那么a+b的值为_____.【答案】7【分析】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得到对面的数字,即可求得结果.【详解】一个正方体已知1,4,6,第二个正方体已知1,2,3,第三个正方体已知2,5,6,且不同的面上写的数字各不相同,可求得1的对面数字为5,6的对面数字为3,2的对面数字为4∴a+b=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的数字,根据相邻的面确定出对面上的数字是解题的关键.11.(2022·山东烟台·期中)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12.(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容积为_____cm3.【答案】60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该长方体的高为:42﹣32=10(cm),宽为:32﹣10=20(cm),长为:(70﹣10)÷2=30(cm),故其容积为:30×20×10=6000(cm3),故答案为:6000.【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如果长方体相对面上的两个数字之和相等,求2x y -的值.【答案】16【分析】分别找到x 与y 相对的数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这是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所以“4”与“10”相对,“x ”与“2”相对,“6”与“y ”相对,所以26410x y +=+=+,所以12x =,8y =,所以2212816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正确找出相对面是解题的关键.14.(2021·江西·南昌知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AB =18c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MC :CB =2:1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完成下列解答: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8cm ,∴AM =MB = AB = cm .∵MC :CB =2:1,∴MC = MB = cm .∴AC =AM + = + = cm .15.(2021·广西玉林·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3AC AB =,D 是AC 的中点,若15AB =,求BD 的长.16.(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EB 上一点,AC =12,(1)若EC :CB =1:4,求AB 的长;(2)若F 为CB 的中点,求EF 长,17.(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四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画直线AB;②连接AC、BD,相交于点O;③画射线AD、射线BC,相交于点P.【答案】见详解【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画图即可.【详解】解: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作图,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认真作图解答即可.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AD=cm,18.(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9BC=cm.2(1)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2)求AC的长;EA=cm,求BE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3【答案】(1)6;(2)5cm;(3)4cm或10cm.【分析】(1)固定A为端点,数线段,依次类推,最后求和即可;(2)根据AC=AD-CD=AC-2BC,计算即可;(3)分点E在点A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形求解.【详解】(1)以A为端点的线段为:AC,AB,AD;以C为端点的线段为:CB,CD;以B为端点的线段为:BD;共有3+2+1=6(条);故答案为:6.(2)解:∵B 为CD 中点,2BC =cm∴24CD BC ==cm∵9AD =cm∴945AC AD CD =-=-=cm(3)7AB AC BC =+=cm ,3AE =cm第一种情况:点E 在线段AD 上(点E 在点A 右侧).734BE AB AE =-=-=cm第二种情况:点E 在线段DA 延长线上(点E 在点A 左侧).7310BE AB AE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线段,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19.(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 =2∠BCD ,请求出∠ACD 的度数.【答案】(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 =∠2=18°;(2)∵∠ACE+∠BCE =90°,∠BCD+∠BCE =60°,∴∠ACE ﹣∠BCD =30°,又∠ACE =2∠BCD ,∴2∠BCD ﹣∠BCD =30°,∠BCD =30°,∴∠ACD =∠ACB+∠BCD =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2022·全国·七年级)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D ∠为锐角,OE CD ⊥,OF 平分BOD ∠(1)图中与AOE ∠互余的角为__________;(2)若EOB DOB ∠=∠,求AOE ∠的度数;(3)图中与锐角AOE ∠互补角的个数随AOE ∠的度数变化而变化,直接写出与AOE ∠互补的角的个数及对应的AOE ∠的度数【答案】(1)AOD ∠、BOC ∠;(2)45︒;(3)见解析.【分析】(1)根据余角的定义可解答;(2)根据补角的定义列方程可解答;(3)设出∠AOE 的度数,依次表达图中的补角,可解.【详解】(1)由题意可得于∠AOE 互余的角为:AOD ∠、BOC∠(2)设AOD x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2022·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一,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8,动点P 从A 出发,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射线AB 的方向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0t >(1)线段AB=__________.(2)当点P运动到AB的延长线时BP=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时,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BP的中点,求此时MN的长度.(3)如图二,当3(4)当点P从A出发时,另一个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射线向右运动,①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存在这样的t值,使B、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请直接写出t 值.______________.2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已知∠AOB和∠COD均为锐角,∠AOB>∠COD,OP平分∠AOC,OQ平分∠BOD,将∠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使∠BOC=α(0≤α<180°)(1)若∠AOB=60°,∠COD=40°,①当α=0°时,如图1,则∠POQ= ;②当α=80°时,如图2,求∠POQ的度数;③当α=130°时,如图3,请先补全图形,然后求出∠POQ的度数;(2)若∠AOB=m°,∠COD=n°,m>n,则∠POQ= ,(请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OC= m°+ a°,∵OP平分∠AOC,(m°+ a°),∴∠POC=12(n°+ a°),同理可求∠DOQ=12六、(本大题共12分)2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直线l 上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 =m ,CD =n ,且m ,n 满足()2480m n -+-=,点M ,N 分别为AB ,CD 中点.(1)求线段AB ,CD 的长;(2)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 =4,求此时线段BC 的长;(3)若BC =24,将线段CD 固定不动,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在线段AB 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 内,始终有MN +AD 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 在哪一个时间段内.的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初一培优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一培优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一培优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是36,这个数可能是:A. 6B. -6C. 6或-6D. 以上都不对2.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1) 3x + 4y = 14,当x = 2时,y的值是多少?A. 1B. 2C. 3D. 4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5cm,其周长为:A. 16cmB. 17cmC. 18cmD. 19cm4.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平行四边形B. 梯形C. 等腰三角形D. 不规则多边形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这个数是:B. -5C. 0D. 无法确定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这个数可能是:A. 4B. -4C. 4或-4D. 07.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2) 5x - 3y = 2,当y = 1时,x的值是多少?A. 1B. 2C. 3D. 48.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不等式?A. 3 > 2B. 2 < 3C. 3 = 2D. 2 > 39. 一个数的立方是-8,这个数是:A. 2B. -2C. 8D. -810.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这个数是:B. -4C. 2D. -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一个数的平方是25,这个数是______。

12. 一个数的立方是27,这个数是______。

1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是______。

14.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这个数是______。

15.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这个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6.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是49,求这个数的值。

17.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3) 2x + 5y = 10,当x = 1时,y的值是多少?18.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7cm,求其周长。

19.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7,求这个数的值。

2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求这个数的值。

四、证明题(每题5分,共10分)21. 证明: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的。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1.括号的使用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例1 计算: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 计算下式的值: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3 计算:S=1-2+3-4+…+(-1)n+1·n.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解S=(1-2)+(3-4)+…+(-1)n+1·n.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例4 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有这种竞赛讲义一整套小学初中的含答案最新的需要的可以联系我46~8453~607 微信13699~77~10742.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100+2)×(100-2)=100×100-2×100+2×100-4=1002-22.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a+b)(a-b)=a2-ab+ab-b2=a2-b2.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a+b)(a-b)=a2-b2,①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例5 计算3001×2999的值.解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6 计算103×97×10 009的值.解原式=(100+3)(100-3)(10000+9)=(1002-9)(1002+9)=1004-92=99 999 919.例7 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n2-(n2-12)=n2-n2+1=1,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例8 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22-1)(22+1)(24+1)(28+1)(216+1)×(232+1)=(24-1)(24+1)(28+1)(216+1)(232+1)=……=(232-1)(232+1)=264-1.例9 计算: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a+b)(a-b)=a2-b2.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a2-b2=(a+b)(a-b).本题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例10 计算: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3.观察算式找规律例11 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1800-1=1799,平均分为90+(-1)÷20=89.95.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S=500 000.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例13 计算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4S=5101-1,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例14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练习一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5+7-9+11-…-1997+1999;(2)11+12-13-14+15+16-17-18+…+99+100;(3)1991×1999-1990×2000;(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635-472 634×472 636;(6)1+4+7+ (244)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摘要: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将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被学生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解题中。

本文围绕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解题中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同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成功解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题目屡见不鲜,而且有逐年加强的趋势,可见其重要性。

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很多都可以用直观的图像来表示,所有图形当中也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数量关系,“数”与“形”都是组成数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将“数”“形”结合起来更能全面直观的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主要方法是将“数”与“形”联系在一起,以数解形,以形助数。

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数形结合思想等.”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利用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而且解法简便易懂。

数与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数学表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相互转化,即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 应用代数、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讨论, 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 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 使学生看到“形”能想到“数”, 而看到“数”则能想到“形”,最终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一、以形助数,化难为易。

“形”具有直观、形象等优点,同时能简便的表达复杂的思维,能将枯燥的数学理论趣味化,能将算理变清晰,能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但数学图形在平面几何中,要画出想要的图形则必须借助数值的变化和计算,因而要真正的认识形的变化,必须联系到数中来认识形,借助数理,找出图形中所包含的相应的数量关系,即用数学的方法放在图形上去解决几何问题,特别是对于题型比较复杂的“形”,我们不仅要能正确的把图形进行数字化,同时还必须要仔细的观察图形的结构特点,找出所给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利用好题目中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把“形的问题”正确的转化为“数的问题”,具体的把图形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再对所得的数进行分析和计算,达到解决图形问题的目的。

以形助数_以数辅形——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_以数辅形——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OB = 22 + 32 = 13 , 13是一个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正说明了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初中数学 数),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想象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 无理数可以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而借助数轴
法,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数形互变,可以将抽象 和圆,学生可以精确地找到无理数的位置,借助
初中代数教学中的部分公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 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直观简化代数教学。如在 教学整式乘法中的代数恒等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 过面积的相关内容来搭建“数”与“形”的桥梁。 北京师范大学的曹才翰、章建跃教授在《数学教育 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代数所讨论的是数系的结 构和各种公式,它们在本质上是逐步归纳、复合, 通过构造而获得的,其直观性当然要比几何弱得 多,这样,数量关系获得几何解释,可以使问题变 得直观易懂,使人易于洞察问题的本质。”[2] 2.3 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几何教学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数形结合思 想,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有助于学生 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抽象能力的 培养。上文通过具体案例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 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进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3)12-0094-03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国著名
C.3和4之间 D.4和5之间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培优50题含详细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培优50题含详细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培优50题一.填空题(共5小题)1.=2.若|a|+|b|=2,则满足条件的整数a、b的值有组.3.已知a,b,c,d分别是一个四位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且低位上的数字不小于高位上的数字,当|a﹣b|+|b﹣c|+|c﹣d|+|d﹣a|取得最大值时,这个四位数的最小值是.4.如图,若数轴上a的绝对值是b的绝对值的3倍,则数轴的原点在点或点.(填“A”、“B”“C”或“D”)5.|x+1|+|x﹣2|+|x﹣3|的值为.二.解答题(共45小题)6.在一个3×3的方格中填写了9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得到的3×3的方格称为一个三阶幻方.(1)在图1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构成一个三阶幻方;(2)如图2的方格中填写了一些数和字母,当x+y的值为多少时,它能构成一个三阶幻方.7.阅读下面解题过程:计算:解:原式=(第一步)=(﹣15)÷(﹣25)(第二步)=(第三步)回答:(1)上面解题过程中有两个错误,第一处是第步,错误的原因是,第二处是第步,错误的原因是;(2)正确的结果是.8.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x >0).(1)当x=秒时,点P到达点A.(2)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当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x的值.9.观察下列两个等式:3+2=3×2﹣1,4+﹣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b=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b为“椒江有理数对”,记为(a,b),如:数对(3,2),(4,)都是“椒江有理数对”.(1)数对(﹣2,1),(5,)中是“椒江有理数对”的是;(2)若(a,3)是“椒江有理数对”,求a的值;(3)若(m,n)是“椒江有理数对”,则(﹣n,﹣m)“椒江有理数对”(填“是”、“不是”或“不确定”).(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椒江有理数对”(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椒江有理数对”重复)10.计算:(﹣+1﹣)÷(﹣)×|﹣110﹣(﹣3)2|11.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并且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x2﹣(a+b+cd)+2(a+b)的值.12.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13.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点B表示的数是;(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则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14.若“三角”表示运算:a﹣b+c,若“方框”,表示运算:x ﹣y+z+w ,求的值,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15.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b|+|a﹣b|.(1)计算2⊙(﹣4)的值;(2)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16.乐乐的爸爸投资股票,有一次乐乐发现爸爸持有股票的情况如表格所示:请你帮助分析:乐乐爸爸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赚或赔了多少元?17.阅读下列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小明说:“我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叫❈(加乘)运算.”然后他写出了一些按照❈(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的算式:(+4)❈(+2)=+6;(﹣4)❈(﹣3)=+7;(﹣5)❈(+3)=﹣8;(+6)❈(﹣7)=﹣13;(+8)❈0=8;0❈(﹣9)=9.小亮看了这些算式后说:“我知道你定义的❈(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了.”聪明的你也明白了吗?(1)归纳❈(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两数进行❈(加乘)运算时,.特别地,0和任何数进行❈(加乘)运算,或任何数和0进行❈(加乘)运算,.(2)计算:[(﹣2)❈(+3)]❈[(﹣12)❈0](括号的作用与它在有理数运算中的作用一致)(3)我们知道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种运算律在有理数的❈(加乘)运算中还适用吗?请你任选一个运算律,判断它在❈(加乘)运算中是否适用,并举例验证.(举一个例子即可)”18.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例如:若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4表示的点重合,根据你对例题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根据此情境解决下列问题)①则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B点表示的数是.③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如果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则M点表示的数是.则N点表示的数是.19.现定义新运算“※”,对任意有理数a、b,规定a※b=ab+a﹣b,例如:1※2=1×2+1﹣2=1,(1)求3※(﹣5)的值;(2)若(﹣3)※b与b互为相反数,求b的值.20.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表示有理数d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求a﹣b﹣c+d的值.21.阅读下列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两个数a、b,A、B两点间的距离记为|AB|,O表示原点.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为原点,如图1,则|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若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时,|AB|=|OB|﹣|OA|=|b|﹣|a|=b﹣a=|a﹣b|;②如图3,若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时,|AB|=|OB|﹣|OA|=|b|﹣|a|=﹣b﹣(﹣a)=|a﹣b|;③如图4,若点A、B在原点的两边时,|AB|=|OB|+|OA|=|b|+|a|=﹣b+a=|a﹣b|.回答下列问题:(1)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2)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4,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3)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2,则|AB|=,若|AB|=3,则x的值为.22.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5,P为数轴上一点,对应数为x.(1)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相等的三部分的两个点),求P 点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点到A点,B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A,点B和点P(P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6,3个长度单位/分,则第几分钟时,A,B,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成的线段的中点?23.已知|x|=5,|y|=3.(1)若x﹣y>0,求x+y的值;(2)若xy<0,求|x﹣y|的值;(3)求x﹣y的值.24.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6÷(﹣+)方方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原式=6÷(﹣)+6÷=﹣12+18=6.请你判断方方同学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你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2)请你参考黑板中老师的讲解,用运算律简便计算(请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①999×(﹣15);②999×118+333×(﹣)﹣999×18.25.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例:当a=5,则|a|=|5|=5,故此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当a=0时,|a|=0,故此时a 的绝对值是0;当a<0时,如a=﹣5,则|a|=|5|=﹣(5)=5,故此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综上所述,一个数的绝对值要分三种情况,即|a|=这种分析方法涌透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请仿照图例中的分类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1)|﹣4+5|=;|﹣﹣3|=;(2)如果|x+1|=2,求x的值;(3)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3与5之间,求|a+3|+|a﹣5|的值;(4)当a=时,|a﹣1|+|a+5|+|a﹣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26.为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向的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3,﹣4,+7,﹣5,+8,+3,﹣8.(1)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2)若汽车耗油量为0.3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27.定义一种新运算:a⊕b=a﹣b+ab.(1)求(﹣2)⊕(﹣3)的值;(2)求5⊕[1⊕(﹣2)]的值.28.在学习绝对值后,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而|5|=|5﹣0|,即|5﹣0|表示5、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有:|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请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表示的数是2,则点Q表示的数是.(2)点A、B、C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x、﹣3、1,那么A到B的距离与A到C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满足|x﹣3|+|x+2|=7的x的值为.(3)试求|x﹣1|+|x﹣2|+|x﹣3|+…+|x﹣100|的最小值.29.夫子庙派出所巡警骑摩托车在东西大道上巡逻,某天他从岗亭出发,晚上停留在A处,规定向东方向为正,当天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1,﹣9,7,﹣14,+8,﹣13,+4.①该巡警巡逻时离岗亭最远是千米.②在岗亭东面6千米处有个加油站,该巡警巡逻时经过加油站次.③A在岗亭何方?距岗亭多远?④若摩托车每行1千米耗油0.06升,那么该摩托车这天巡逻共耗油多少升?30.邮递员骑车从邮局出发,先向南骑行3km到达A村,继续向南骑行2km到达B村,然后向北骑行8km到达C村,最后回到邮局,以邮局为原点,以向南方向为正方向,用1cm 表示1km,画出数轴如图.(1)在该数轴上表示出A、B、C三个村庄的位置;(2)C村离A村有km;(3)邮递员一共骑行了km;(4)如果邮递员骑行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在每个村庄停留10分钟,那么邮递员从出发到回到邮局一共用了多少小时?3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到点A、C的距离,P A=;PC=.(2)当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A 点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①当t=,点P、Q相遇,此时点Q运动了秒.②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在P、Q同时运动的过程中PQ的长.32.如图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1)点B在点A右边距A点4个单位长度,求点B所对应的数;(2)在(1)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运动到﹣6所在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距离.(3)在(2)的条件下,现A点静止不动,B点沿数轴向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33.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一种聊天软件)的兴起,许多人抓住这种机会,做起了“微商”,很多农产品也改变了原来的销售模式,实行了网上销售,这不刚大学毕业的小明把自家的冬枣产品也放到了网上,他原计划每天卖100斤冬枣,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的销售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销售情况(超额记为正,不足记为负.单位:斤);(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前三天共卖出斤;(2)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销售量最多的一天比销售量最少的一天多销售斤;(3)本周实际销售总量达到了计划数量没有?(4)若冬季每斤按8元出售,每斤冬枣的运费平均3元,那么小明本周一共收入多少元?34.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A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AB是圆片的直径.(注:结果保留π)(1)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点C表示的数是数(填“无理”或“有理”),这个数是;(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点D表示的数是;(3)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3,﹣4,﹣3.①第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②当圆片结束运动时,A点运动的路程共有,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35.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均为正,向下向左走均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到A记为:B→A(﹣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1)图中A→C(,),B→C(,),C→(+1,﹣2);(2)若这只甲虫从A处去甲虫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的位置;(3)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4)若图中另有两个格点M、N,且M→A(3﹣a,b﹣4),M→N(5﹣a,b﹣2),则N →A应记为什么?36.某公路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的路程(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1,+7,+5.(1)问收工时相对A地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距A地多远?(2)若检修组最后回到了A地且每千米耗油0.2升,问共耗油多少升?37.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a△b=a﹣b+ab.(1)求2△(﹣3)的值;(2)求(﹣5)△[1△(﹣2)]的值.38.学校图书馆平均每天借出图书50册,如果某天借出53册,就记作+3;如果某天借出40册,就记作﹣10.上星期图书馆借出图书记录如表:(1)上期五借出图书多少册?(2)上星期二比上星期五多借出图书多少册?(3)上星期平均每天借出图书多少册?39.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70(1)请写出AB的中点M对应的数(2)现在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请你求出C点对应的数(3)若当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并写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40.一辆交通巡逻车在南北公路上巡视,某天早上从A地出发,中午到达B地,行驶记录如下(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单位:千米):+15,﹣8,+6,+12,﹣8,+5,﹣10.回答下列问题:(1)B地在A地的什么方向?与A地相距多远?(2)巡逻车在巡逻中,离开A地最远多少千米?(3)巡逻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升,这半天共耗油多少升?41.【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记作aⓝ,读作“a的圈n次方”.【初步探究】(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⑤=;(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B.对于任何正整数n,1ⓝ=1;C.3④=4③;D.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1)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3)④=;5⑥=;(﹣)⑩=.(2)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圈n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3)算一算:122÷(﹣)④×(﹣2)⑤﹣(﹣)⑥÷33.42.若|a|=5,|b|=2,且a<b,求a﹣b的值.43.观察下列等式:=1﹣,=﹣,=﹣,把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1)猜想并写出:=.(2)规律应用:计算:+++++(3)拓展提高:计算:+++…+.44.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操作一:(1)折叠纸面,使表示的1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2)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5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11,(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45.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B|+|OA|=|a|+|b|=a+(﹣b)=|a﹣b|;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 为;(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46.某淘宝商家计划平均每天销售某品牌儿童滑板车100辆,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的销售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销售情况(超额记为正、不足记为负):(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店前三天共销售该品牌儿童滑板车辆;(2)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销售量最多的一天比销售量最少的一天多销售辆;(3)本周实际销售总量达到了计划数量没有?(4)该店实行每日计件工资制,每销售一辆车可得40元,若超额完成任务,则超过部分每辆另奖15元;少销售一辆扣20元,那么该店铺的销售人员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元?47.求若干个相同的不为零的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记作,读作“a的圈n次方”.(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3)④=,(﹣)⑤=;(2)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请尝试把有理数的除方运算转化为乘方运算,归纳如下: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圈n次方等于;(3)计算24÷23+(﹣8)×2③.48.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且a≠0,那么3a+3b+﹣cd的值是多少?49.已知(|x+1|+|x﹣2|)(|y﹣2)|+|y+1|)(|z﹣3|+|z+1|)=36,求2016x+2017y+2018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0.已知a2=9,|b|=5,且a<b,求a﹣b的值.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培优5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5小题)1.=【解答】解:====,故答案为:.2.若|a|+|b|=2,则满足条件的整数a、b的值有8组.【解答】解:∵|a|+|b|=2,∴|a|=0,|b|=2或|a|=1|b|=1,或|a|=2,|b|=0,∴a=0,b=2;a=0,b=﹣2;a=1,b=1;a=1,b=﹣1;a=﹣1,b=1;a=﹣1,b =﹣1;a=﹣2,b=0;a=2,b=0,故答案为:8.3.已知a,b,c,d分别是一个四位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且低位上的数字不小于高位上的数字,当|a﹣b|+|b﹣c|+|c﹣d|+|d﹣a|取得最大值时,这个四位数的最小值是1119.【解答】解:若使|a﹣b|+|b﹣c|+|c﹣d|+|d﹣a|的值最大,则最低位数字最大d=9,最高位数字最小a=1即可,同时为使|c﹣d|最大,则c应最小,且使低位上的数字不小于高位上的数字,故c为1,此时b只能为1.所以此数为1119.故答案为1119.4.如图,若数轴上a的绝对值是b的绝对值的3倍,则数轴的原点在点C或点D.(填“A”、“B”“C”或“D”)【解答】解:由图示知,b﹣a=4,①当a>0,b>0时,由题意可得|a|=3|b|,即a=3b,解得a=﹣6,b=﹣2,舍去;②当a<0,b<0时,由题意可得|a|=3|b|,即a=3b,解得a=﹣6,b=﹣2,故数轴的原点在D点;③当a<0,b>0时,由题意可得|a|=3|b|,即﹣a=3b,解得a=﹣3,b=1,故数轴的原点在C点;综上可得,数轴的原点在C点或D点.故填C、D.5.|x+1|+|x﹣2|+|x﹣3|的值为.【解答】解:当x≤﹣1时,|x+1|+|x﹣2|+|x﹣3|=﹣x﹣1﹣x+2﹣x+3=﹣3x+4;当﹣1<x≤2时,|x+1|+|x﹣2|+|x﹣3|=x+1﹣x+2﹣x+3=﹣x+6;当2<x≤3时,|x+1|+|x﹣2|+|x﹣3|=x+1+x﹣2﹣x+3=x+2;当x>3时,|x+1|+|x﹣2|+|x﹣3|=x+1+x﹣2+x﹣3=3x﹣4.综上所述,|x+1|+|x﹣2|+|x﹣3|的值为.故答案为:.二.解答题(共45小题)6.在一个3×3的方格中填写了9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得到的3×3的方格称为一个三阶幻方.(1)在图1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构成一个三阶幻方;(2)如图2的方格中填写了一些数和字母,当x+y的值为多少时,它能构成一个三阶幻方.【解答】解:(1)2+3+4=9,9﹣6﹣4=﹣1,9﹣6﹣2=1,9﹣2﹣7=0,9﹣4﹣0=5,如图所示:(2)﹣3+1﹣4=﹣6,﹣6+1﹣(﹣3)=﹣2,﹣2+1+4=3,如图所示:x=3﹣4﹣(﹣6)=5,y=3﹣1﹣(﹣6)=8,x+y=5+8=13.7.阅读下面解题过程:计算:解:原式=(第一步)=(﹣15)÷(﹣25)(第二步)=(第三步)回答:(1)上面解题过程中有两个错误,第一处是第一步,错误的原因是在同级运算中,没有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第二处是第三步,错误的原因是同号两数相除,结果为正(事实上结果应为正数);(2)正确的结果是.【解答】解:正确做法:原式=(第一步)=15××6(第二步)=(第三步).故答案为:(1)一,在同级运算中,没有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二,同号两数相除,结果为正(事实上结果应为正数);(2).8.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x >0).(1)当x=5秒时,点P到达点A.(2)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是2x﹣4(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当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x的值.【解答】解:(1)∵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4,∴AB=10,∵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10÷2=5(秒),故答案为:5;(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点P表示的数是:2x﹣4;故答案为:2x﹣4;(3)点C表示的数为:[6+(﹣4)]÷2=1,当点P运动到点C左侧2个单位长度时,2x﹣4=1﹣2解得:x=1.5,当点P运动到点C右侧2个单位长度时,2x﹣4=1+2解得:x=3.5综上所述,x=1.5或3.5.9.观察下列两个等式:3+2=3×2﹣1,4+﹣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b=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b为“椒江有理数对”,记为(a,b),如:数对(3,2),(4,)都是“椒江有理数对”.(1)数对(﹣2,1),(5,)中是“椒江有理数对”的是(5,);(2)若(a,3)是“椒江有理数对”,求a的值;(3)若(m,n)是“椒江有理数对”,则(﹣n,﹣m)不是“椒江有理数对”(填“是”、“不是”或“不确定”).(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椒江有理数对”(6,1.4)(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椒江有理数对”重复)【解答】解:(1)﹣2+1=﹣1,﹣2×1﹣1=﹣3,∴﹣2+1≠﹣2×1﹣1,∴(﹣2,1)不是“共生有理数对”,∵5+=,5×﹣1=,∴5+=5×﹣1,∴(5,)中是“椒江有理数对”;(2)由题意得:a+3=3a﹣1,解得a=2.(3)不是.理由:﹣n+(﹣m)=﹣n﹣m,﹣n•(﹣m)﹣1=mn﹣1∵(m,n)是“椒江有理数对”∴m+n=mn﹣1∴﹣n﹣m=﹣(mn﹣1)=﹣(﹣n)×(﹣m)+1=﹣[(﹣n)×(﹣m)﹣1],∴(﹣n,﹣m)不是“椒江有理数对”,(4)(6,1.4)等.故答案为:(5,);不是;(6,1.4).10.计算:(﹣+1﹣)÷(﹣)×|﹣110﹣(﹣3)2|【解答】解:原式=(﹣+﹣)×(﹣42)+×|﹣1﹣9|=27﹣54+10+×10=﹣17+15=﹣2.11.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并且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x2﹣(a+b+cd)+2(a+b)的值.【解答】解:∵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a+b=0,cd=1,x=±2,∴原式=4﹣(0+1)+2×0=4﹣1+0=3.12.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解答】解:(1)M点对应的数是(﹣20+100)÷2=40;(2)它们的相遇时间是120÷(6+4)=12(秒),即相同时间Q点运动路程为:12×4=48(个单位),即从数﹣20向右运动48个单位到数28;(3)相遇前:(100+20﹣20)÷(6﹣4)=50(秒),相遇后:(100+20+20)÷(6﹣4)=70(秒).故当它们运动50秒或70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13.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点B表示的数是﹣4;(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则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0;(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4;(2)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4+2×2=0;(3)①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解得t=0.5;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OA=2OB,2+t=2(3t﹣4),解得t=2;③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OB=2 OA,3t﹣4=2(2+t),解得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故答案为:﹣4;0.14.若“三角”表示运算:a﹣b+c,若“方框”,表示运算:x﹣y+z+w ,求的值,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原式=(﹣+)×(﹣2﹣1.5+1.5﹣6)=(﹣)×(﹣8)=.15.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b|+|a﹣b|.(1)计算2⊙(﹣4)的值;(2)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解答】解:(1)2⊙(﹣4)=|2﹣4|+|2+4|=2+6=8;(2)由数轴知a<0<b,且|a|>|b|,则a+b<0、a﹣b<0,所以原式=﹣(a+b)﹣(a﹣b)=﹣a﹣b﹣a+b=﹣2a.16.乐乐的爸爸投资股票,有一次乐乐发现爸爸持有股票的情况如表格所示:请你帮助分析:乐乐爸爸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赚或赔了多少元?【解答】解:﹣22×500+1.5×1000﹣4×1000﹣(﹣2)×500=﹣2000+1500﹣4000+1000=﹣3500,答:乐乐的爸爸赔了,赔了3500元.17.阅读下列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小明说:“我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叫❈(加乘)运算.”然后他写出了一些按照❈(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的算式:(+4)❈(+2)=+6;(﹣4)❈(﹣3)=+7;(﹣5)❈(+3)=﹣8;(+6)❈(﹣7)=﹣13;(+8)❈0=8;0❈(﹣9)=9.小亮看了这些算式后说:“我知道你定义的❈(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了.”聪明的你也明白了吗?(1)归纳❈(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两数进行❈(加乘)运算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特别地,0和任何数进行❈(加乘)运算,或任何数和0进行❈(加乘)运算,都得这个数的绝对值.(2)计算:[(﹣2)❈(+3)]❈[(﹣12)❈0](括号的作用与它在有理数运算中的作用一致)(3)我们知道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种运算律在有理数的❈(加乘)运算中还适用吗?请你任选一个运算律,判断它在❈(加乘)运算中是否适用,并举例验证.(举一个例子即可)”【解答】解:(1)归纳❈(加乘)运算的运算法则:两数进行❈(加乘)运算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特别地,0和任何数进行❈(加乘)运算,或任何数和0进行❈(加乘)运算,都得这个数的绝对值,故答案为: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都得这个数的绝对值.(2)原式=(﹣5)❈12=﹣17;(3)加法的交换律仍然适用,例如:(﹣3)❈(﹣5)=8,(﹣5)❈(﹣3)=8,所以(﹣3)❈(﹣5)=(﹣5)❈(﹣3),故加法的交换律仍然适用.18.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例如:若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4表示的点重合,根据你对例题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根据此情境解决下列问题)①则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5表示的点重合.②若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B点表示的数是﹣7或3.③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如果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则M点表示的数是1008.则N点表示的数是﹣1010.【解答】解:①∵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关于点﹣1对称,1﹣(﹣3)=4,而﹣1﹣4=﹣5,所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5;②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则点A表示的数为5或﹣5,∵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当点A表示﹣5时,﹣1﹣(﹣5)=4,﹣1+4=﹣3,当点A表示5时,5﹣(﹣1)=6,﹣1﹣6=﹣7,∴B点表示的数是﹣7或3;故答案为:﹣7或3;③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1+×2018=1008,﹣1﹣×2018=﹣1010,又∵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M点表示的数是1008,N点表示的数是﹣1010,故答案为:1008,﹣1010.19.现定义新运算“※”,对任意有理数a、b,规定a※b=ab+a﹣b,例如:1※2=1×2+1﹣2=1,。

以“形”助“数”促理解,以“数”解“形”促深化-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促理解,以“数”解“形”促深化-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促理解,以“数”解“形”促深化 -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与“形”两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成为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以数解形”,第二种情况是“以形助数”。

数形结合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把数学中的“数”和数学中的“形”结合起来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它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数学解题;应用一种好的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胜过于百道千道甚至上万道数学题目,这将会告别传统的“题海战术”,学生就能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中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益。

总的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数学知识是单一的,亘古不变的,相反的,数学的思想方法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它是灵活的,多样的。

如果不及时的对数学知识加以记忆,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所以说,人们对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永久性的,能够受用一生的。

教材中的主要体现教材体系梗概以小学为例,小学生大多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中,小学生基本已经从表象思维中脱离出来,逐渐地形成抽象性思维,也能够进行适当的逻辑推理,但是他们的抽象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不足,仍需要具体事物图像的辅佐,把抽象的事物图像直观化,然后根据直观化的图像,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因此,在小学教科书上必然有着数形结合思想,用图片的方式来表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必定占据很大的比重,这样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例如,利用三角板工具来理解和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利用线段表示法来找出数学问题中变量的关系,再画出相应线段来写出方程;用分割实物月饼来认识几分之几;利用日历表来熟悉了解大月、小月等。

在《古人计数》这节课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会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试卷(含答案)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试卷(含答案)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试卷(含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用两个面积为2200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则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若沿着大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裁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4:3,且面积为2360cm?2.如图,用两个面积为28cm的小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cm;(2)请你探究是否能将此大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面积为214cm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2:1,若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纸板是由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板拼接而成的,已知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为162平方厘米,求正方形纸板的边长.4.如图,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体积为64.(1)求出这个魔方的棱长;(2)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CD,求出阴影部分的边长.5.如图,用两个边长为3.(1)求大正方形的边长?(2)若沿此大正方形边的方向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裁出的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3:2,且面积为480cm2?二、解答题6.已知直线AB//CD,点P、Q分别在AB、CD上,如图所示,射线PB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2°的速度旋转至PA便立即回转,并不断往返旋转;射线QC按逆时针方向每秒3°旋转至QD停止,此时射线PB也停止旋转.(1)若射线PB、QC同时开始旋转,当旋转时间10秒时,PB'与QC'的位置关系为;(2)若射线QC先转15秒,射线PB才开始转动,当射线PB旋转的时间为多少秒时,PB′//QC′.7.如图1,已知直线CD∥EF,点A,B分别在直线CD与EF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1)若∠DAP=40°,∠FBP=70°,则∠APB=(2)猜想∠DAP,∠FBP,∠APB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3)利用(2)的结论解答:①如图2,AP1,BP1分别平分∠DAP,∠FBP,请你写出∠P与∠P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AP2,BP2分别平分∠CAP,∠EBP,若∠APB=β,求∠AP2B.(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8.如图1,AB//CD,点E、F分别在AB、CD上,点O在直线AB、CD之间,且∠=︒.100EOF(1)求BEO OFD ∠+∠的值;(2)如图2,直线MN 分别交BEO ∠、OFC ∠的角平分线于点M 、N ,直接写出EMN FNM ∠-∠的值;(3)如图3,EG 在AEO ∠内,AEG m OEG ∠=∠;FH 在DFO ∠内,DFH m OFH ∠=∠,直线MN 分别交EG 、FH 分别于点M 、N ,且50FMN ENM ∠-∠=︒,直接写出m 的值.9.如图1,把一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ABC 的BC 边放置于长方形直尺DEFG 的EF 边上. (1)根据图1填空:∠1= °,∠2= °; (2)现把三角板绕B 点逆时针旋转n °.①如图2,当n =25°,且点C 恰好落在DG 边上时,求∠1、∠2的度数;②当0°<n <180°时,是否会存在三角板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与直尺(有四条边)某一边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n 的值和对应的那两条垂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点A ,C ,E 在直线l 上,点B 不在直线l 上,把线段AB 沿直线l 向右平移得到线段CD .(1)如图1,若点E 在线段AC 上,求证:∠B +∠D =∠BED ;(2)若点E 不在线段AC 上,试猜想并证明∠B ,∠D ,∠BED 之间的等量关系; (3)在(1)的条件下,如图2所示,过点B 作PB //ED ,在直线BP ,ED 之间有点M ,使得∠ABE =∠EBM ,∠CDE =∠EDM ,同时点F 使得∠ABE =n ∠EBF ,∠CDE =n ∠EDF ,其中n ≥1,设∠BMD =m ,利用(1)中的结论求∠BFD 的度数(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1.问题情境(1)如图1,已知//, 125155AB CD PBA PCD ︒︒∠=∠=,,求BPC ∠的度数.佩佩同学的思路:过点P 作//PN AB ,进而//PN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来求BPC ∠,求得BPC ∠︒;问题迁移(2)图2,图3均是由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拼成的图形,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直尺的两边重合90,//,ACB DF CG AB ︒∠=与FD 相交于点E ,有一动点P 在边BC 上运动,连接, PE PA ,记,PED PAC αβ∠=∠∠=∠.①如图2,当点P 在,C D 两点之间运动时,请直接写出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如图3,当点P 在,B D 两点之间运动时,APE ∠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 ∥CD ,点M 在直线AB 上,点N 、Q 在直线CD 上,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AMP =∠PQN =α,PQ 平分∠MPN .(1)如图①,求∠MPQ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②,过点Q 作QE ∥PN 交PM 的延长线于点E ,过E 作EF 平分∠PEQ 交PQ 于点F .请你判断EF 与PQ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连接EN ,若NE 平分∠PNQ ,请你判断∠NEF 与∠AMP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30OC AOC ︒∠=,将一直角三角板(30M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N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M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1)几秒后ON 与OC 重合?(2)如图2,经过t 秒后,//MN AB ,求此时t 的值.(3)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与OM 重合?请画图并说明理由.(4)在(3)的条件下,求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MOB ∠?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14.如图所示,已知//AM BN ,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分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且60CBD ∠=︒ (1)求A ∠的度数.(2)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3)当点P 运动到使ACB ABD =∠∠时,求ABC ∠的度数.15.如图1,D 是△ABC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AB . (1)求证:∠ACD =∠A+∠B ;(2)如图2,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CF 平分∠ECD ,FA 平分∠HAD ,若∠BAD =70°,求∠F 的度数.(3)如图3,AH //BD ,G 为CD 上一点,Q 为AC 上一点,GR 平分∠QGD 交AH 于R ,QN 平分∠AQG 交AH 于N ,QM //GR ,猜想∠MQN 与∠ACB 的关系,说明理由.四、解答题16.如图,直线//AB CD ,E 、F 是AB 、CD 上的两点,直线l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G 、H ,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G 、H 重合),连接PE 、PF .(1)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GEP EGP ∠=∠,60FHP ∠=︒,则PFD ∠=_____.(2)若点P 与点E 、F 不在一直线上,试探索AEP ∠、EPF ∠、CFP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7.己知:如图①,直线MN ⊥直线PQ ,垂足为O ,点A 在射线OP 上,点B 在射线OQ 上(A 、B 不与O 点重合),点C 在射线ON 上且2OC =,过点C 作直线//l PQ .点D 在点C 的左边且3CD =(1)直接写出的BCD ∆面积 ;(2)如图②,若AC BC ⊥,作CBA ∠的平分线交OC 于E ,交AC 于F ,试说明CEF CFE ∠=∠;(3)如图③,若ADC DAC ∠=∠,点B 在射线OQ 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H ,在点B 运动过程中HABC∠∠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 18.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90αβ+=︒,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2)关于“准互余三角形”,有下列说法:①在ABC 中,若100A ∠=︒,70B ∠=︒,10C ∠=︒,则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 ②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90C ∠>︒,60A ∠=︒,则20B ∠=︒; ③“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3)如图2,B ,C 为直线l 上两点,点A 在直线l 外,且50ABC ∠=︒.若P 是直线l 上一点,且ABP △是“准互余三角形”,请直接写出APB ∠的度数.19.如图,//MN GH ,点A 、B 分别在直线MN 、GH 上,点O 在直线MN 、GH 之间,若116NAO ∠=︒,144OBH ∠=︒.(1)AOB ∠= ︒;(2)如图2,点C 、D 是NAO ∠、GBO ∠角平分线上的两点,且35CDB ∠=︒,求ACD ∠ 的度数;(3)如图3,点F 是平面上的一点,连结FA 、FB ,E 是射线FA 上的一点,若MAE ∠=n OAE ∠,HBF n OBF ∠=∠,且60AFB ∠=︒,求n 的值.20.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写出EAF ∠、AED ∠、ED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求证:EAF AED EDG ∠=∠+∠;(3)如图3,AI 平分BAE ∠,DI 交AI 于点I ,交AE 于点K ,且EDI ∠:2:1CDI ∠=,20AED ∠=︒,30I ∠=︒,求EKD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2)无法裁出这样的长方形. 【分析】(1)先计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 (2)设长方形长为cm ,宽为cm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比较4x 与20的大小 解析:(1)20;(2)无法裁出这样的长方形. 【分析】(1)先计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2)设长方形长为4x cm ,宽为3x cm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比较4x 与20的大小即可. 【详解】解:(1)由题意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00+200=400cm 2, ∴400=20cm ;()2根据题意设长方形长为4x cm ,宽为3x cm ,由题:43360x x ⋅= 则230x =0x30x ∴=∴长为>43020∴无法裁出这样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1)4;(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即可;(2)先设未知数根据面积=14(cm2)列方程,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将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再解析:(1)4;(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即可;(2)先设未知数根据面积=14(cm2)列方程,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将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再判断即可.【详解】解:(1)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2×8=16(cm2),∴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16(cm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故答案为:4;(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xcm,宽为xcm,则2x•x=14,解得:x=2x,∴不存在长宽之比为2:1且面积为214cm的长方形纸片.【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能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解此题的关键.3.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18厘米【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详解】解:设小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则小长方形的长为厘米,即得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厘米,根据题意得:,∴,取正值,可得,解析: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18厘米【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小长方形的宽为x 厘米,则小长方形的长为2x 厘米,即得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2x 厘米,根据题意得:2162x x ⋅=,∴281x =,取正值9x =,可得218x =, ∴答: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18厘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正方形的面积公式.4.(1)棱长为4;(2)边长为:(或) 【分析】(1)由立方体的体积为棱长的立方可以得到答案;(2)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所以,即正方体的棱长为4.解析:(1)棱长为4;(2 【分析】(1)由立方体的体积为棱长的立方可以得到答案;(2)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则364x =,所以4x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4.(2)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4,所以A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与计算,由实际的情境去理解问题本身就是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关键.5.(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不能 【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边长; (2)先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再判断即可. 【详解】(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2)设长方形纸解析:(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不能 【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边长; (2)先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再判断即可.【详解】(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6(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cm,宽为2xcm,则3x•2x=480,解得:x=80因为380106,所以沿此大正方形边的方向剪出一个长方形,不能使剪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2:3,且面积为480cm2.【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二、解答题6.(1)PB′⊥QC′;(2)当射线PB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QC′【分析】(1)求出旋转10秒时,∠BPB′和∠CQC′的度数,设PB′与QC′交于O,过O作OE∥AB,根解析:(1)PB′⊥QC′;(2)当射线PB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QC′【分析】(1)求出旋转10秒时,∠BPB′和∠CQC′的度数,设PB′与QC′交于O,过O作OE∥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POE和∠QOE的度数,进而得结论;(2)分三种情况:①当0<t≤15时,②当15<t≤30时,③当30<t<45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角的关系,列出t的方程便可求得旋转时间.【详解】解:(1)如图1,当旋转时间30秒时,由已知得∠BPB′=10°×12=120°,∠CQC′=3°×10=30°,过O作OE∥AB,∵AB∥CD,∴AB∥OE∥CD,∴∠POE=180°﹣∠BPB′=60°,∠QOE=∠CQC′=30°,∴∠POQ=90°,∴PB′⊥QC′,故答案为:PB′⊥QC′;(2)①当0<t≤15时,如图,则∠BPB′=12t°,∠CQC′=45°+3t°,∵AB∥CD,PB′∥QC′,∴∠BPB′=∠PEC=∠CQC′,即12t=45+3t,解得,t=5;②当15<t≤30时,如图,则∠APB′=12t﹣180°,∠CQC'=3t+45°,∵AB∥CD,PB′∥QC′,∴∠BPB′=∠BEQ=∠CQC′,即12t﹣180=45+3t,解得,t=25;③当30<t≤45时,如图,则∠BPB′=12t﹣360°,∠CQC′=3t+45°,∵AB∥CD,PB′∥QC′,∴∠BPB′=∠BEQ=∠CQC′,即12t﹣360=45+3t,解得,t=45;综上,当射线PB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Q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第(1)题关键是作平行线,第(2)题关键是分情况讨论,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7.(1)110°;(2)猜想:∠APB=∠DAP+∠FBP,理由见解析;(3)①∠P=2∠P1,理由见解析;②∠AP2B=.【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PM=解析:(1)110°;(2)猜想:∠APB=∠DAP+∠FBP,理由见解析;(3)①∠P=2∠P1,理由见解析;②∠AP2B=1 1802β︒-.【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PM=∠DAP,再根据平行公理求出CD∥EF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PB=∠FBP,最后根据∠APM+∠MPB=∠DAP+∠FBP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结论:∠APB=∠DAP+∠FBP.(3)①根据(2)的规律和角平分线定义解答;②根据①的规律可得∠APB=∠DAP+∠FBP,∠AP2B=∠CAP2+∠EBP2,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过P作PM∥CD,∴∠APM=∠DA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EF(已知),∴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B=∠FB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PM+∠MPB=∠DAP+∠FBP.(等式性质)即∠APB=∠DAP+∠FBP=40°+70°=110°.(2)结论:∠APB=∠DAP+∠FBP.理由:见(1)中证明.(3)①结论:∠P=2∠P1;理由:由(2)可知:∠P=∠DAP+∠FBP,∠P1=∠DAP1+∠FBP1,∵∠DAP=2∠DAP1,∠FBP=2∠FBP1,∴∠P=2∠P1.②由①得∠APB =∠DAP +∠FBP ,∠AP 2B =∠CAP 2+∠EBP 2,∵AP 2、BP 2分别平分∠CAP 、∠EBP ,∴∠CAP 2=12∠CAP ,∠EBP 2=12∠EBP ,∴∠AP 2B =12∠CAP +12∠EBP , = 12(180°-∠DAP )+ 12(180°-∠FBP ),=180°- 12(∠DAP +∠FBP ),=180°- 12∠APB ,=180°- 12β.【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目,难点在于过拐点作平行线. 8.(1) ;(2)的值为40°;(3).【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解析:(1)260BEO DFO ∠+∠=︒ ;(2)EMN FNM ∠-∠的值为40°;(3)53. 【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M 作MK ∥A 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OEM =x ,∠CFN =∠OFN =y ,由∠BEO +∠DFO =260°可求x -y =40°,进而求解;(3)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50FMN ENM ∠-∠=︒,可得50KFD AEG ∠-∠=︒,结合260AEG n OEG DFK n OFK BEO DFO ∠=∠=∠∠+∠=︒,,,可得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可得关于n 的方程,计算可求解n 值.【详解】证明:过点O 作OG ∥AB ,∵AB ∥CD ,∴AB ∥OG ∥CD ,∴180180BEO EOG DFO FOG ∠+∠=︒∠+∠=︒,,∴360BEO EOG DFO FOG ∠+∠+∠+∠=︒,即360BEO EOF DFO ∠+∠+∠=︒,∵∠EOF =100°,∴∠260BEO DFO +∠=︒;(2)解: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EM 平分∠BEO ,FN 平分∠CFO ,设BEM OEM x CFN OFN y ∠=∠=∠=∠=,,∵260BEO DFO ∠+∠=︒∴21802260BEO DFO x y ∠+∠=+︒-=︒,∴x -y =40°,∵MK ∥AB ,NH ∥CD ,AB ∥CD ,∴AB ∥MK ∥NH ∥CD ,∴EMK BEM x HNF CFN y KMN HNM ∠=∠=∠=∠=∠=∠,,,∴EMN FNM EMK KMN HNM HNF ∠+∠=∠+∠-∠+∠()x KMN HNM y =+∠-∠-=x -y=40°,故EMN FNM ∠-∠的值为40°;(3)如图,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AB ∥CD ,∴AKF KFD ∠=∠,∵AKF EHK HEK EHK AEG ∠=∠+∠=∠+∠,∴KFD EHK AEG ∠=∠+∠,∵50EHK NMF ENM ∠=∠-∠=︒,∴50KFD AEG ∠=︒+∠,即50KFD AEG ∠-∠=︒,∵AEG n OEG ∠=∠,FK 在∠DFO 内,DFK n OFK ∠=∠. ∴1180180CFO DFK OFK KFD KFD n∠=︒-∠-∠=︒-∠-∠ , 1AEO AEG OEG AEG AEG n∠=∠+∠=∠+∠, ∵260BEO DFO ∠+∠=︒,∴100AEO CFO ∠+∠=︒, ∴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180)1KFD AEG n ⎛⎫ ⎪⎝∠⎭+-∠︒=, ∴115080n ⎛⎫ ⎪⨯⎭︒︒⎝+=, 解得53n = .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5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1)120,90;(2)①∠1=120°-n°,∠2=90°+n°;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解析:(1)120,90;(2)①∠1=120°-n°,∠2=90°+n°;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ABE,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CG,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计算即可得到∠2;②结合图形,分A B、B C、AC三条边与直尺垂直讨论求解.【详解】解:(1)∠1=180°-60°=120°,∠2=90°;故答案为:120,90;(2)①如图2,∵∠ABC=60°,∴∠ABE=180°-60°-n°=120°-n°,∵DG∥EF,∴∠1=∠ABE=120°-n°,∠BCG=180°-∠CBF=180°-n°,∵∠ACB+∠BCG+∠2=360°,∴∠2=360°-∠ACB-∠BCG=360°-90°-(180°-n°)=90°+n°;②当n=30°时,∵∠ABC=60°,∴∠ABF=30°+60°=90°,AB⊥DG(EF);当n=90°时,∠C=∠CBF=90°,∴BC⊥DG(EF),AC⊥DE(GF);当n=120°时,∴AB⊥DE(GF).【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角的计算,垂线的定义,主要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时,∠BED=∠D-∠B;当点E 在AC的延长线上时,∠BED=∠BET-∠DET=∠B-∠D;(3)【分析】(1)如图1中,过点E作ET∥AB.利用平行解析:(1)见解析;(2)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时,∠BED=∠D-∠B;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BED=∠BET-∠DET=∠B-∠D;(3)()12m nn-【分析】(1)如图1中,过点E作ET∥A 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如图2-1中,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2中,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3)利用(1)中结论,可得∠BMD=∠ABM+∠CDM,∠BFD=∠ABF+∠CDF,由此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证明:如图1中,过点E作ET∥A B.由平移可得AB∥CD,∵AB∥ET,AB∥CD,∴ET∥CD∥AB,∴∠B=∠BET,∠TED=∠D,∴∠BED=∠BET+∠DET=∠B+∠D.(2)如图2-1中,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时,过点E作ET∥A B.∵AB∥ET,AB∥CD,∴ET∥CD∥AB,∴∠B=∠BET,∠TED=∠D,∴∠BED=∠DET-∠BET=∠D-∠B.如图2-2中,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过点E作ET∥A B.∵AB∥ET,AB∥CD,∴ET∥CD∥AB,∴∠B=∠BET,∠TED=∠D,∴∠BED=∠BET-∠DET=∠B-∠D.(3)如图,设∠ABE=∠EBM=x,∠CDE=∠EDM=y,∵AB ∥CD ,∴∠BMD =∠ABM +∠CDM ,∴m =2x +2y ,∴x +y =12m ,∵∠BFD =∠ABF +∠CDF ,∠ABE =n ∠EBF ,∠CDE =n ∠EDF ,∴∠BFD =()111n n n x y x y n n n ---+=+=112n m n -⨯=()12m n n -.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条件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三、解答题11.(1)80;(2)①;②【分析】(1)过点P 作PG ∥AB ,则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C 的度数; (2)①过点P 作FD 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80;(2)①APE αβ∠=∠+∠;②APE βα∠=∠-∠【分析】(1)过点P 作PG ∥AB ,则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C 的度数;(2)①过点P 作FD 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PE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②过P 作PQ ∥DF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β=∠QPA ,∠α=∠QPE ,即可得到∠APE =∠APQ -∠EPQ =∠β-∠α.【详解】解:(1)过点P 作PG ∥AB ,则PG ∥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 +∠BPG =180°,∠C +∠CPG =180°,又∵∠PBA =125°,∠PCD =155°,∴∠BPC =360°-125°-155°=80°,故答案为:80;(2)①如图2,过点P 作FD 的平行线PQ ,则DF∥PQ∥AC,∴∠α=∠EPQ,∠β=∠APQ,∴∠APE=∠EPQ+∠APQ=∠α+∠β,∠APE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α+∠β;②如图3,∠APE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β-∠α;理由:过P作PQ∥DF,∵DF∥CG,∴PQ∥CG,∴∠β=∠QPA,∠α=∠QPE,∴∠APE=∠APQ-∠EPQ=∠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12.(1)2α;(2)EF⊥PQ,见解析;(3)∠NEF=∠AMP,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AMP,见解析解析:(1)2α;(2)EF⊥PQ,见解析;(3)∠NEF=12【分析】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180°,进而可得EF与PQ的位置关系;(3)结合(2)和已知条件可得∠QNE=∠QEN,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QNE=12(180°﹣3α),可得∠NEF=180°﹣∠QEF﹣∠NQE﹣∠QNE,进而可(180°﹣∠NQE)=12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①,过点P作PR∥AB,∵AB∥CD,∴AB∥CD∥PR,∴∠AMP=∠MPR=α,∠PQN=∠RPQ=α,∴∠MPQ=∠MPR+∠RPQ=2α;(2)如图②,EF⊥PQ,理由如下:∵PQ平分∠MPN.∴∠MPQ=∠NPQ=2α,∵QE∥PN,∴∠EQP=∠NPQ=2α,∴∠EPQ=∠EQP=2α,∵EF平分∠PEQ,∴∠PEQ=2∠PEF=2∠QEF,∵∠EPQ+∠EQP+∠PEQ=180°,∴2∠EPQ+2∠PEF=180°,∴∠EPQ+∠PEF=90°,∴∠PFE=180°﹣90°=90°,∴EF⊥PQ;∠AMP,理由如下:(3)如图③,∠NEF=12由(2)可知:∠EQP=2α,∠EFQ=90°,∴∠QEF=90°﹣2α,∵∠PQN=α,∴∠NQE=∠PQN+∠EQP=3α,∵NE平分∠PNQ,∴∠PNE=∠QNE,∵QE∥PN,∴∠QEN=∠PNE,∴∠QNE=∠QEN,∵∠NQE=3α,∴∠QNE=12(180°﹣∠NQE)=12(180°﹣3α),∴∠NEF=180°﹣∠QEF﹣∠NQE﹣∠QNE=180°﹣(90°﹣2α)﹣3α﹣12(180°﹣3α)=180°﹣90°+2α﹣3α﹣90°+3 2α=12α=12∠AMP.∴∠NEF=12∠AMP.【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1)10秒;(2)20秒;(3)20秒,画图见解析;(4)秒,画图见解析【分析】(1)用角的度数除以转动速度即可得;(2)求出∠AON=60°,结合旋转速度可得时间t;(3)设∠AON=3解析:(1)10秒;(2)20秒;(3)20秒,画图见解析;(4)703秒,画图见解析【分析】(1)用角的度数除以转动速度即可得;(2)求出∠AON=60°,结合旋转速度可得时间t;(3)设∠AON=3t,则∠AOC=30°+6t,由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4)根据转动速度关系和OC平分∠MOB,由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30÷3=10,∴10秒后ON与OC重合;(2)∵MN∥AB∴∠BOM=∠M=30°,∵∠AON+∠BOM=90°,∴∠AON=60°,∴t=60÷3=20∴经过t秒后,MN∥AB,t=20秒.(3)如图3所示:∵∠AON+∠BOM=90°,∠BOC=∠B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3t,则∠AOC=30°+6t,∵OC与OM重合,∵∠AOC+∠BOC=180°,可得:(30°+6t)+(90°-3t)=180°,解得:t=20秒;即经过20秒时间OC与OM重合;(4)如图4所示:∵∠AON+∠BOM=90°,∠BOC=∠C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3t,∠AOC=30°+6t,∵∠BOM+∠AON=90°,∴∠BOC=∠COM=12∠BOM=12(90°-3t),由题意得:180°-(30°+6t)=12( 90°-3t),解得:t=703秒,即经过703秒OC 平分∠MOB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的计算以及方程的应用,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4.(1);(2)不变化,,理由见解析;(3)【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得,即可完成求解 解析:(1)60A ∠=;(2)不变化,2APB ADB ∠=∠,理由见解析;(3)30ABC ∠=【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ABN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PB PBN ∠=∠,ADB DBN ∠=∠;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得2APB ADB ∠=∠,即可完成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CB CBN ∠=∠;结合ACB ABD =∠∠,推导得ABC DBN ∠=∠;再结合(1)的结论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BC ,BD 分别评分ABP ∠和PBN ∠, ∴1122CBP ABP DBP PBN ∠=∠∠=∠,, ∴2ABN CBD ∠=∠又∵60CBD ∠=,∴120ABN ∠=∵//AM BN ,∴180A ABN ∠+∠=∴60A ∠=;(2)∵//AM BN ,∴APB PBN ∠=∠,ADB DBN ∠=∠又∵BD 平分PBN ∠∴2PBN DBN ∠=∠,∴2APB ADB ∠=∠;∴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保持不变;(3)∵//AD BN ,∴ACB CBN ∠=∠又∵ACB ABD =∠∠,∴CBN ABD ∠=∠,∵ABC CBN ABD DBN ∠+∠=∠+∠∴ABC DBN ∠=∠由(1)可得60CBD ∠=,120ABN ∠= ∴()112060302A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5.(1)证明见解析;(2)∠F=55°;(3)∠MQN =∠ACB ;理由见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E =∠A ,∠ECD =∠B ,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根据角解析:(1)证明见解析;(2)∠F=55°;(3)∠MQN =12∠ACB ;理由见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E =∠A ,∠ECD =∠B ,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FCD =12∠ECD ,∠HAF =12∠HAD ,进而得出∠F =12(∠HAD+∠ECD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D+∠ECD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答案;(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QGR QGD ∠=∠,12NQG AQG ∠=∠,180MQG QGR ∠+∠=︒ ,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MQN =12∠ACB . 【详解】解:(1)∵CE //AB ,∴∠ACE =∠A ,∠ECD =∠B ,∵∠ACD =∠ACE+∠ECD ,∴∠ACD =∠A+∠B ;(2)∵CF 平分∠ECD ,FA 平分∠HAD ,∴∠FCD =12∠ECD ,∠HAF =12∠HAD ,∴∠F =12∠HAD+12∠ECD =12(∠HAD+∠ECD ),∵CH //AB ,∴∠ECD =∠B ,∵AH //BC ,∴∠B+∠HAB =180°,∵∠BAD =70°, 110B HAD ∴∠+∠=︒,∴∠F =12(∠B+∠HAD )=55°;(3)∠MQN =12∠ACB ,理由如下: GR 平分QGD ∠,12QGR QGD ∴∠=∠. GN 平分AQG ∠,12NQG AQG ∴∠=∠. //QM GR ,180MQG QGR ∴∠+∠=︒ .∴∠MQN =∠MQG ﹣∠NQG=180°﹣∠QGR ﹣∠NQG=180°﹣12(∠AQG+∠QGD )=180°﹣12(180°﹣∠CQG+180°﹣∠QGC ) =12(∠CQG+∠QGC ) =12∠AC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16.(1)120°;(2)∠EPF =∠AEP+∠CFP 或∠AEP=∠EPF+∠CFP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当点与点、在一直线上时,作出图形,由AB ∥CD ,∠FHP=60°,可以推出解析:(1)120°;(2)∠EPF =∠AEP+∠CFP 或∠AEP=∠EPF+∠CFP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作出图形,由AB ∥CD ,∠FHP=60°,可以推出GEP EGP ∠=∠=60°,计算∠PFD 即可;(2)根据点P 是动点,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在AB 与CD 之间时;②当点P 在AB 上方时;③当点P 在CD 下方时,分别求出∠AEP 、∠EPF 、∠CFP 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1)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作图如下,∵AB ∥CD ,∠FHP=60°,GEP EGP ∠=∠,∴GEP EGP ∠=∠=∠FHP=60°,∴∠EFD=180°-∠GEP=180°-60°=120°,∴∠PFD=120°,故答案为:120°;(2)满足关系式为∠EPF =∠AEP+∠CFP或∠AEP=∠EPF+∠CFP.证明:根据点P是动点,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AB与CD之间时,过点P作PQ∥AB,如下图,∵AB∥CD,∴PQ∥AB∥CD,∴∠AEP=∠EPQ,∠CFP=∠FPQ,∴∠EPF=∠EPQ+∠FPQ=∠AEP+∠CFP,即∠EPF =∠AEP+∠CFP;②当点P在AB上方时,如下图所示,∵∠AEP=∠EPF+∠EQP,∵AB∥CD,∴∠CFP=∠EQP,∴∠AEP=∠EPF+∠CFP;③当点P在CD下方时,∵AB∥CD,∴∠AEP=∠EQF,∴∠EQF=∠EPF+∠CFP,∴∠AEP=∠EPF+∠CFP ,综上所述,∠AEP 、∠EPF 、∠CFP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EPF =∠AEP+∠CFP 或∠AEP=∠EPF+∠CFP ,故答案为:∠EPF =∠AEP+∠CFP 或∠AEP=∠EPF+∠CFP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外角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问题.17.(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 的高为OC ,所以S △BCD=CD•OC ,(2)利用∠CFE+∠CBF=90°,∠OBE+∠OEB=90°,求出∠CEF=∠解析:(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 的高为OC ,所以S △BCD =12CD •OC ,(2)利用∠CFE +∠CBF =90°,∠OBE +∠OEB =90°,求出∠CEF =∠CFE .(3)由∠ABC +∠ACB =2∠DAC ,∠H +∠HCA =∠DAC ,∠ACB =2∠HCA ,求出∠ABC =2∠H ,即可得答案.详解:(1)S △BCD =12CD •OC =12×3×2=3. (2)如图②,∵AC ⊥BC ,∴∠BCF =90°,∴∠CFE +∠CBF =90°.∵直线MN ⊥直线PQ ,∴∠BOC =∠OBE +∠OEB =90°.∵BF 是∠CBA 的平分线,∴∠CBF =∠OBE .∵∠CEF =∠OBE ,∴∠CFE +∠CBF =∠CEF +∠OBE ,∴∠CEF =∠CFE .(3)如图③,∵直线l ∥PQ ,∴∠ADC =∠PAD .∵∠ADC =∠DAC∴∠CAP =2∠DAC .∵∠ABC +∠ACB =∠CAP ,∴∠ABC +∠ACB =2∠DAC .∵∠H +∠HCA =∠DAC ,∴∠ABC +∠ACB =2∠H +2∠HCA ∵CH 是,∠ACB 的平分线,∴∠ACB =2∠HCA ,∴∠ABC =2∠H ,∴H ABC ∠∠=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相等的角求解. 18.(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分析】(1)由和是的角平分线,证明即可;(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3)根据“准互余三角解析:(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分析】(1)由90ABC A ∠+∠=︒和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证明290ABD A ∠+∠=︒即可; (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3)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讨论:①2∠A +∠ABC =90°;②∠A +2∠APB =90°;③2∠APB +∠ABC =90°;④2∠A +∠APB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结合“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在Rt ABC 中,90ACB ∠=︒,∴90ABC A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2ABC ABD ∠=∠,∴290ABD A ∠+∠=︒,∴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2)①∵70,10B C ∠=︒∠=︒,∴290B C ∠+∠=︒,∴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①正确;②∵60A ∠=︒, 20B ∠=︒,∴210090A B ∠+∠=︒≠︒,∴ABC 不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②错误;③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290αβ+=︒或290αβ+=︒,∴90αβ+<︒,∴180()90γαβ=︒-+>︒,∴“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故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如图①,当2∠A +∠ABC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 =20°,∴∠APB =110°;如图②,当∠A +2∠APB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 +∠APB =50°,∴∠APB =40°;如图③,当2∠APB +∠ABC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PB =20°;如图④,当2∠A +∠APB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 +∠APB =50°,所以∠A =40°,所以∠APB =10°;综上,∠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时,ABP △是“准互余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新定义进行求解. 19.(1)100;(2)75°;(3)n=3.【分析】(1)如图:过O 作OP//MN ,由MN//OP//GH 得∠NAO+∠POA=180°,∠POB+∠OBH=180°,即∠NAO+∠AOB+∠OB解析:(1)100;(2)75°;(3)n =3.【分析】(1)如图:过O 作OP //MN ,由MN //OP //GH 得∠NAO +∠POA =180°,∠POB +∠OBH =180°,即∠NAO +∠AOB +∠OBH =360°,即可求出∠AOB ;(2)如图: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58N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58CEF ∠=︒;进一步求得18DBF ∠=︒,17DFB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3)设BF 交MN 于K ,由∠NAO =116°,得∠MAO =64°,故∠MAE =641n n ︒⨯+,同理∠OBH =144°,∠HBF =n ∠OBF ,得∠FBH =1441n n ︒⨯+,从而=n BKA FBH n ∠∠=⨯︒+1441,又∠FKN =∠F +∠FAK ,得144606411n n n n ︒︒︒⨯=+⨯++,即可求n . 【详解】解:(1)如图:过O 作OP //MN ,∵MN //GHl∴MN //OP //GH∴∠NAO +∠POA =180°,∠POB +∠OBH =180°∴∠NAO +∠AOB +∠OBH =360°∵∠NAO =116°,∠OBH =144°∴∠AOB =360°-116°-144°=100°;。

七年级数学专题训练27 以形借数——借助图形思考(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专题训练27 以形借数——借助图形思考(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专题训练27 以形借数——借助图形思考阅读与思考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与形以及数和形的关联与转化,这是数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就解题而言,数与形的恰当结合,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维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图形,把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直观地、整体地表示出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现阶段借助图形思考是指以下两个方面:1.从给定的图形获取解题信息数学问题的表述方法很多,既有用文字叙述的,也有通过图形(如数轴、图表、平面图形等)来呈现的,善于从给定的图形获取解题信息是一个重要技能.2.有意地画图辅助解题图形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及关系,解题中有意地画图(如画直线图、列表、构造图形等)能帮助分析理顺复杂数量关系,使问题获得简解.阅读与思考【例1】如图,圆周上均匀地钉了9枚钉子,钉尖朝上,用橡皮筋套住其中的3枚,可套得一个三角形,所有可以套出来的三角形中,不同形状的共有____________种。

(“五羊杯”竞赛试题)x y z则解题思路:圆周长保持不变,设圆周长为9,套成的三角形三边所对应的弧长分别为,,,≤≤,借助图形分析,找出满足条件的整数解即可。

++=。

不妨设x y z9x y z【例2】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像进行一下探究:信息读取(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km。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

图像理解(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

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

七年级培优数学试卷答案

七年级培优数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果a > 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b > 0B. a + b > 0C. a - b < 0D. a + b < 0答案:A2. 下列数中,是偶数的是()A. 0.5B. 1.1C. 2.2D. 3.3答案:C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4cm,它的周长是()A. 16cmB. 24cmC. 32cmD. 40cm答案:B4. 下列代数式中,含有字母的是()A. 5 + 2B. 3x + 4C. 7 - 8D. 9 × 3答案:B5. 若x + 3 = 5,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答案:A6.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平行四边形D. 梯形答案:A7. 下列数中,是质数的是()A. 14B. 15C. 16D. 17答案:D8. 下列方程中,有唯一解的是()A. 2x + 3 = 7B. 3x = 6C. 4x - 2 = 10D. 5x + 5 = 20答案:B9.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它的面积是()A. 24cm²B. 28cm²C. 32cm²D. 36cm²答案:A10. 下列运算中,结果是正数的是()A. (-3) × (-4)B. (-2) × (-5)C. (-1) × (-6)D. (-4) × (-7)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1. 若x - 2 = 5,则x = _______。

答案:712. 0.25 + 0.5 = _______。

答案:0.7513. 下列数中,是奇数的是 _______。

答案:714. 下列图形中,是圆的是 _______。

答案:圆15. 若a = 3,b = 4,则a² + b² = _______。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27)(有答案解析)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27)(有答案解析)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27)一、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用简便方法计算:.二、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2.如图为一隧道横截面的示意图,用关于h,r的多项式表示隧道横截面的面积.这个多项式能分解因式吗?若米,米,计算这个隧道的橫截面积.3.分解因式:...4.下列多项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解因式:..6.分解因式:....7.分解因式:.8.分解因式:..9.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把9991分解成两个自然数的积.10.已知,,求的值.--------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解:;.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差公式.2.答案:解:隧道的橫截面积矩形的面积半圆的面积,即隧道的橫截面积是:.这个多项式能分解因式:.当,时,隧道的橫截面积答:隧道的橫截面积为.解析:隧道的橫截面积矩形的面积半圆的面积.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和代数式求值.熟悉矩形面积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解:原式;原式;原式;原式.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平方差公式:.4.答案:解: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为两项符号相同,应该符号相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为两项符号相同,应该符号相反;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为4x不是平方项;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为两项符号相同,应该符号相反.解析:根据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进行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多项式特点.5.答案:解:原式;原式.解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6.答案:解:;;;.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7.答案:解:原式;原式.解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8.答案:解:原式;原式;原式.解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9.答案:解:.解析:将9991写成,然后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逆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解:,,.解析:直接提取公因式xy,进而分解因式,把已知数据代入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压轴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压轴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压轴题一.解答题(共8小题)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易证AE+CF=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 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4.如图1,已知线段AB的长为2a,点P是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分别以AP、PB为边向线段AB的同一侧作正△APC和正△PBD.(1)当△APC与△PBD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时,AP=;(直接写结果)(2)连接AD、BC,相交于点Q,设∠AQC=α,那么α的大小是否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固定,将△PBD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180°),此时α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5.如图1,Rt△ABC中AB=AC,点D、E是线段AC上两动点,且AD=EC,AM垂直BD,垂足为M,AM的延长线交BC于点N,直线BD与直线NE相交于点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者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1、画出将△BAD沿BA方向平移BA长,然后顺时针旋转90°后图形;2、点K在线段BD上,且四边形AKNC为等腰梯形(AC∥KN,如图2).附加题:如图3,若点D、E是直线AC上两动点,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1)如图1,P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PC=120°.试猜想线段BP、PC、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D=120°.求证:PA+PD+PC>BD.8.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们初中学习了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相应的,我们可以计算出多项式的展开式,如:(a+b)1=a+b,(a+b)2=a2+2ab+b2,(a+b)3=(a+b)2(a+b)=a3+3a2b+3ab2+b3,…下面我们依次对(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n取正整数时可以单独列成表中的形式:上面的多项式展开系数表称为“杨辉三角形”;仔细观察“杨辉三角形”,用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多项式(a+b)n的展开式是一个几次几项式?并预测第三项的系数;(2)请你预测一下多项式(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3)结合上述材料,推断出多项式(a+b)n(n取正整数)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S,(结果用含字母n的代数式表示).2018年05月08日wujun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8小题)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易证AE+CF=EF;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解答】解:∵AB⊥AD,BC⊥CD,AB=BC,AE=CF,在△ABE和△CBF中,,∴△ABE≌△CBF(SAS);∴∠ABE=∠CBF,BE=BF;∵∠ABC=120°,∠MBN=60°,∴∠ABE=∠CBF=30°,∴AE=BE,CF=BF;∵∠MBN=60°,BE=BF,∴△BEF为等边三角形;∴AE+CF=BE+BF=BE=EF;图2成立,图3不成立.证明图2.延长DC至点K,使CK=AE,连接BK,在△BAE和△BCK中,则△BAE≌△BCK,∴BE=BK,∠ABE=∠KBC,∵∠FBE=60°,∠ABC=120°,∴∠FBC+∠ABE=60°,∴∠FBC+∠KBC=60°,∴∠KBF=∠FBE=60°,在△KBF和△EBF中,∴△KBF≌△EBF,∴KF=EF,∴KC+CF=EF,即AE+CF=EF.图3不成立,AE、CF、EF的关系是AE﹣CF=EF.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 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解答】证明:(1)延长EB到G,使BG=DF,连接AG.∵∠ABG=∠ABC=∠D=90°,AB=AD,∴△ABG≌△ADF.∴AG=AF,∠1=∠2.∴∠1+∠3=∠2+∠3=∠EAF=∠BAD.∴∠GAE=∠EAF.又∵AE=AE,∴△AEG≌△AEF.∴EG=EF.∵EG=BE+BG.∴EF=BE+FD(2)(1)中的结论EF=BE+FD仍然成立.(3)结论EF=BE+FD不成立,应当是EF=BE﹣FD.证明:在BE上截取BG,使BG=DF,连接AG.∵∠B+∠ADC=180°,∠ADF+∠ADC=180°,∴∠B=∠ADF.∵AB=AD,∴△ABG≌△ADF.∴∠BAG=∠DAF,AG=AF.∴∠BAG+∠EAD=∠DAF+∠EAD=∠EAF=∠BAD.∴∠GAE=∠EAF.∵AE=AE,∴△AEG≌△AEF.∴EG=EF∵EG=BE﹣BG∴EF=BE﹣FD.3.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DE∥AC;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S1=S2.(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解答】解:(1)①∵△DEC绕点C旋转点D恰好落在AB边上,∴AC=CD,∵∠BAC=90°﹣∠B=90°﹣30°=60°,∴△ACD是等边三角形,∴∠ACD=60°,又∵∠CDE=∠BAC=60°,∴∠ACD=∠CDE,∴DE∥AC;②∵∠B=30°,∠C=90°,∴CD=AC=AB,∴BD=AD=A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CD的边AC、AD上的高相等,∴△BDC的面积和△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故答案为:DE∥AC;S1=S2;(2)如图,∵△DEC是由△ABC绕点C旋转得到,∴BC=CE,AC=CD,∵∠ACN+∠BCN=90°,∠DCM+∠BCN=180°﹣90°=90°,∴∠ACN=∠DCM,∵在△ACN和△DCM中,,∴△ACN≌△DCM(AAS),∴AN=DM,∴△BDC的面积和△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3)如图,过点D作DF1∥BE,易求四边形BEDF1是菱形,所以BE=DF1,且BE、DF1上的高相等,此时S△DCF1=S△BDE;过点D作DF2⊥BD,∵∠ABC=60°,F1D∥BE,∴∠F2F1D=∠ABC=60°,∵BF1=DF1,∠F1BD=∠ABC=30°,∠F2DB=90°,∴∠F1DF2=∠ABC=60°,∴△DF1F2是等边三角形,∴DF1=DF2,∵BD=CD,∠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BC=∠DCB=×60°=30°,∴∠CDF1=180°﹣∠BCD=180°﹣30°=150°,∠CDF2=360°﹣150°﹣60°=150°,∴∠CDF1=∠CDF2,∵在△CDF1和△CDF2中,,∴△CDF1≌△CDF2(SAS),∴点F2也是所求的点,∵∠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AB,∴∠DBC=∠BDE=∠ABD=×60°=30°,又∵BD=4,∴BE=×4÷cos30°=2÷=,∴BF1=,BF2=BF1+F1F2=+=,故BF的长为或.4.如图1,已知线段AB的长为2a,点P是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分别以AP、PB为边向线段AB的同一侧作正△APC和正△PBD.(1)当△APC与△PBD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时,AP=a;(直接写结果)(2)连接AD、BC,相交于点Q,设∠AQC=α,那么α的大小是否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固定,将△PBD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180°),此时α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解答】解:(1)设AP的长是x,则BP=2a﹣x,∴S△APC+S△PBD=x?x+(2a﹣x)?(2a﹣x)=x2﹣ax+a2,当x=﹣=﹣=a时△APC与△PBD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故答案为:a;(2)α的大小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理由:∵△APC是等边三角形,∴PA=PC,∠APC=60°,∵△BDP是等边三角形,∴PB=PD,∠BPD=60°,∴∠APC=∠BPD,∴∠APD=∠CPB,∴△APD≌△CPB,∴∠PAD=∠PCB,∵∠QAP+∠QAC+∠ACP=120°,∴∠QCP+∠QAC+∠ACP=120°,∴∠AQC=180°﹣120°=60°;(3)此时α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始终等于60°.理由:∵△APC是等边三角形,∴PA=PC,∠APC=60°,∵△BDP是等边三角形,∴PB=PD,∠BPD=60°,∴∠APC=∠BPD,∴∠APD=∠CPB,∴△APD≌△CPB,∴∠PAD=∠PCB,∵∠QAP+∠QAC+∠ACP=120°,∴∠QCP+∠QAC+∠ACP=120°,∴∠AQC=180°﹣120°=60°.5.如图1,Rt△ABC中AB=AC,点D、E是线段AC上两动点,且AD=EC,AM垂直BD,垂足为M,AM的延长线交BC于点N,直线BD与直线NE相交于点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者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1、画出将△BAD沿BA方向平移BA长,然后顺时针旋转90°后图形;2、点K在线段BD上,且四边形AKNC为等腰梯形(AC∥KN,如图2).附加题:如图3,若点D、E是直线AC上两动点,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答】解:△D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如图,过点C作CP⊥AC,交AN延长线于点P∵Rt△ABC中AB=AC∴∠BAC=90°,∠ACB=45°∴∠PCN=∠ACB,∠BAD=∠ACP∵AM⊥BD∴∠ABD+∠BAM=∠BAM+∠CAP=90°∴∠ABD=∠CAP∴△BAD≌△ACP∴AD=CP,∠ADB=∠P∵AD=CE∴CE=CP∵CN=CN∴△CPN≌△CEN∴∠P=∠CEN∴∠CEN=∠ADB∴∠FDE=∠FED∴△DEF是等腰三角形.附加题:△DEF为等腰三角形证明:过点C作CP⊥AC,交AM的延长线于点P ∵Rt△ABC中AB=AC∴∠BAC=90°,∠ACB=45°∴∠PCN=∠ACB=∠ECN∵AM⊥BD∴∠ABD+∠BAM=∠BAM+∠CAP=90°∴∠ABD=∠CAP∴△BAD≌△ACP∴AD=CP,∠D=∠P∵AD=EC,CE=CP又∵CN=CN∴△CPN≌△CEN∴∠P=∠E∴∠D=∠E∴△DEF为等腰三角形.6.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解答】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2)成立.连接DF,NF,证明△DBM和△DFN全等(AAS),∵△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EF=DF=BF.∵∠BDM+∠MDF=60°,∠FDN+∠MDF=60°,∴∠BDM=∠FDN,在△DBM和△DFN中,,∴△DBM≌△DFN,∴BM=FN,∠DFN=∠FDB=60°,∴NF∥BD,∵E,F分别为边AC,B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BD,∴F在直线NE上,∵BF=EF,∴MF=EN.(3)如图③,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连接DF、DE,由(2)知DE=DF,∠NDE=∠FDM,DN=DM,在△DNE和△DMF中,∴△DNE≌△DMF,∴MF=NE.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1)如图1,P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PC=120°.试猜想线段BP、PC、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D=120°.求证:PA+PD+PC>BD.【解答】猜想:AP=BP+PC,(1)证明:延长BP至E,使PE=PC,连接CE,∵∠BPC=120°,∴∠CPE=60°,又PE=PC,∴△CPE为等边三角形,∴CP=PE=CE,∠PCE=60°,∵△ABC为等边三角形,∴AC=BC,∠BCA=60°,∴∠ACB=∠PCE,∴∠ACB+∠BCP=∠PCE+∠BCP,即:∠ACP=∠BCE,∴△ACP≌△BCE(SAS),∴AP=BE,∵BE=BP+PE,∴AP=BP+PC.(2)证明:在AD外侧作等边△AB′D,则点P在三角形ADB′外,连接PB',B'C,∵∠APD=120°∴由(1)得PB′=AP+PD,在△PB′C中,有PB′+PC>CB′,∴PA+PD+PC>CB′,∵△AB′D、△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AB′=AD,∠BAC=∠DAB′=60°,∴∠BAC+∠CAD=∠DAB′+∠CAD,即:∠BAD=∠CAB′,∴△AB′C≌△ADB,∴CB′=BD,∴PA+PD+PC>BD.8.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们初中学习了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相应的,我们可以计算出多项式的展开式,如:(a+b)1=a+b,(a+b)2=a2+2ab+b2,(a+b)3=(a+b)2(a+b)=a3+3a2b+3ab2+b3,…下面我们依次对(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n取正整数时可以单独列成表中的形式:上面的多项式展开系数表称为“杨辉三角形”;仔细观察“杨辉三角形”,用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多项式(a+b)n的展开式是一个几次几项式?并预测第三项的系数;(2)请你预测一下多项式(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3)结合上述材料,推断出多项式(a+b)n(n取正整数)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S,(结果用含字母n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1)∵当n=1时,多项式(a+b)1的展开式是一次二项式,此时第三项的系数为:0=,当n=2时,多项式(a+b)2的展开式是二次三项式,此时第三项的系数为:1=,当n=3时,多项式(a+b)3的展开式是三次四项式,此时第三项的系数为:3=,当n=4时,多项式(a+b)4的展开式是四次五项式,此时第三项的系数为:6=,…∴多项式(a+b)n的展开式是一个n次n+1项式,第三项的系数为:;(2)预测一下多项式(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2n;(3)∵当n=1时,多项式(a+b)1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1=2=21,当n=2时,多项式(a+b)2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2+1=4=22,当n=3时,多项式(a+b)3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3+3+1=8=23,当n=4时,多项式(a+b)4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4+6+4+1=16=24,…∴多项式(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S=2n.。

七年级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七年级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3B. πC. -1/2D. 0.101001001…答案:C解析: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其中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1/2是分数,因此选C。

2. 若a < 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2 < b + 2B. a - 2 > b - 2C. 2a < 2bD. a^2 < b^2答案:A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如果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因此,A选项正确。

3. 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A. 2, 4, 8, 16B. 3, 6, 9, 12C. 1, 2, 3, 4D. 0, 0, 0, 0答案:D解析:成比例意味着比值相等。

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的四个数都是0,比值都是0,因此选D。

4. 下列各图中,是圆的是()A. 正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椭圆答案:D解析: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椭圆符合这个定义,因此选D。

5. 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cm,宽是4cm,那么它的面积是()A. 10cm²B. 12cm²C. 24cm²D. 36cm²答案:C解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以宽。

因此,6cm乘以4cm等于24cm²,选C。

6. -3的相反数是______,3的绝对值是______。

答案:3,3解析: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指与这个数相加等于0的数,因此-3的相反数是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这个数去掉符号的值,所以3的绝对值是3。

7. 如果a = 2,那么a² - a的值是______。

答案:2解析:将a的值代入表达式,得到2² - 2 = 4 - 2 = 2。

8. 若m和n是方程2m + 3n = 12的解,那么m和n的可能值是______。

【荐】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7 以形助数_答案

【荐】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7 以形助数_答案

专题27 以形助数——借助图形思考例1 7 提示:设圆周长为9,套成的三角形三边所对的弧长分别为x ,y ,z ,则x+y+z=9,不妨设z y x ≤≤,则(x ,y ,z )只有(1,1,7),(1,2,6),(1,3,5),(1,4,4),(2,2,5),(2,3,4)和(3,3,3)这7种情形.例2(1)900 (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3)由图像可知,慢车12h 行驶的路程为900km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12900=75km/h ;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 ,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4900=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 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150900=6h 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6×75=450km ,所以点C 的坐标为(6,450).设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把(4,0),(6,450)带入得⎩⎨⎧+=+=b k b k 645040,解得⎩⎨⎧-==900225b k所以,线段BC 所标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5x-900.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64≤≤x .(5)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把x=4.5代入y=225x-900,得y=112.5,此时,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112.5km ,所以两列快车出发间隔的时间是112.5÷150=0.75h ,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例3 设只收看A,B,C 三个栏目的观众人数分别为x ,y ,z ,没有收看栏目A 而收看栏目B 和栏目C 的人数为m.不只收看栏目A 的人数为n ,如图所示.()⎪⎪⎩⎪⎪⎨⎧=+++++=-=+=+,28,,1,2z m y n x z y x x n m z m y 得z=29-4y.由y-2z=m ≥0得9y-58≥0,∴958≥y 由29-4y=z ≥0得y ≤429,∵y 为整数,∴y=7 从而z=1,x=8,n=7,m=5. 故栏目A 的收视率为28n x +×100﹪=2825×100﹪≈53.6﹪ 例4 第一个是丙,第三个是甲,第五个是丁.例5如图,A,B,C 三个圆分别表示数学、外语、语文优秀学生的集合,而a ,b ,c ,…,f ,g 则分别表示各类优秀学生的人数,如g 表示数、外、语三科均优秀的学生人数f 表示语、外两科优秀而数学不优秀的学生人数.则⎪⎪⎪⎪⎩⎪⎪⎪⎪⎨⎧==+=+=+=+++=+++=+++10,1817,16,29,31,32g g f g d g e g f e c g f d b g e d a 解得:a=9,b=6,c=5,d=7,e=6,f=8,g=10.故a+b+c+d+e+f+g=51.说明数、外、语三科中至少有一科优秀的学生共有51人,而全班仅有50人,故统计错误.【能力训练】1.2 提示:如图,用5个点表示甲、乙、丙、丁及小强这5个人,如果两个人已经赛过一盘,就在相应的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段.2.4.4小时3.244.32﹪ 提示:依照图中数据计算:000000001002.108.155.12442.10298.15265.12⨯++⨯+⨯+⨯=32﹪ 5.5:16.C 提示:由直方图可知,乘车人数为25人,由扇形图可知,乘车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50﹪.故全班总人数为25÷50﹪=50人.步行人数为50×30﹪=15(人).骑车人数为50-25-15=10(人).7.C8.D 提示:若A,C种同一种植物,则A,C有4×1种栽种法,B,D都有3种栽种法,共有4×3×3=36种栽种方案;若A,C种不同的植物,则有4×3种载法,B,D都有2种,共有4×3×2×2=48种栽种方案.故共有36+48=84种栽种方案.9.15人提示:如图,用A,B两个圆分别表示参加数学竞赛的男、女生人数,用C,D两个圆分别表示参加英语竞赛的男、女生人数,只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是120-75=45人,只参加英语竞赛的男生人数是80-75=5人,设两科都参加的女生人数为x人,则只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数为(80-x)人,只参加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为(120-x)人,由题意得120-x+80-x+x+45+75+5=260,解得x=65,故答案为80-x=15人.10.从A城出发到B城的路线分成如下两类:(1)从A城出发到达B城,经过O城。

七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1.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

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的代数式表示);(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的值。

(写出具体求解过程)2.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32,读作“2的3次商”,()()()()3333-÷-÷-÷-记作()43-,读作“3-的4次商”.一般地,我们把n个()0a a≠相除记作na,读作“a的n次商”.(1)直接写出结果:312⎛⎫=⎪⎝⎭______,()42-=______.(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B.对于任何正整数n,()111n--=-C.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D.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深入思考:除法运算能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3)试一试,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乘方(幂)的形式()43-=______615⎛⎫=⎪⎝⎭______(4)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n次商写成乘方(幂)的形式等于______.(5)算一算:2019 23420201111162366⎛⎫⎛⎫⎛⎫⎛⎫÷-÷---⨯⎪ ⎪ ⎪ ⎪⎝⎭⎝⎭⎝⎭⎝⎭3.如图,相距10千米的A B、两地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C地位于A B、两地之间且距A地4千米,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沿马路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B地匀速运动,当到达B地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A地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时),小明的位置为点P.(1)当0.5=t时,求点P C、间的距离(2)当小明距离C地1千米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与点A的距离(用含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90MON∠=).(1)若35BOC∠=,求MOC∠的大小.(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恰好平分BOC∠,问: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在BOC∠的内部,如果50BOC∠=,则BOM∠与NO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5.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1)求k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6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BC=kAC,若点D 是AC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从点A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B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2QD?6.如图,已知150AOB∠=,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90D∠=)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 处,现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任意转动,OM平分斜边OC与OA的夹角,ON平分BOD∠.(1)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的内部),若30COD∠=,则MON∠=_______;(2)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 ∠的内部),若射线OD 恰好平分MON ∠,若8MON COD ∠=∠,求COD ∠的度数;(3)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从OC 与OA 重合位置逆时针转到OD 与OA 重合的位置,猜想在转动过程中COD ∠和MO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7.如图1,在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 与O 重合,D 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CF 平分∠ACE ,则∠AOF=_______;(2)如图2,将∠DCE 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后,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 ①当t=1时,α=_________;②猜想∠BCE 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开始∠D 1C 1E 1与∠DCE 重合,将∠DCE 沿数轴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与此同时,将∠D 1C 1E 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1顺时针旋转30t 度,作C 1F 1平分∠AC 1E 1,记∠D 1C 1F 1=β,若α,β满足|α-β|=45°,请用t 的式子表示α、β并直接写出t 的值.8.已知∠AOB =110°,∠COD =40°,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如图1,当OB 、OC 重合时,求∠AOE ﹣∠BOF 的值;(2)如图2,当∠COD 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t 秒(0<t <10),在旋转过程中∠AOE ﹣∠BOF 的值是否会因t 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该定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COF =14°时,t = 秒.9.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C ⊥AB ,△ODE 中,∠ODE =90°,∠EOD =60°,先将△ODE 一边OE 与OC 重合,然后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当OE 与OB 重合时停止旋转. (1)当OD 在OA 与OC 之间,且∠COD =20°时,则∠AOE =______;(2)试探索:在△ODE 旋转过程中,∠AOD 与∠COE 大小的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ODE 的旋转过程中,若∠AOE =7∠COD ,试求∠AOE 的大小.10.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具体案例,请完善整个探究过程。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及答案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及答案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培优及答案一、解答题1.动手试一试,如图1,纸上有1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按图AB BC将它剪开后,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BCD.2的虚线,(1)基础巩固:拼成的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边长AD为______;(2)知识运用:如图3所示,将图2水平放置在数轴上,使得顶点B与数轴上的1-重合.以点B为圆心,BC边为半径画圆弧,交数轴于点E,则点E表示的数是______;(3)变式拓展:⨯的方格纸(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你能从中剪出一个面积为13的①如图4,给定55正方形吗?若能,请在图中画出示意图;②请你利用①中图形在数轴上用直尺和圆规.....表示面积为13的正方形边长所表示的数.2.喜欢探究的亮亮同学拿出形状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块纸片,其中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dm,宽为2dm,且两块纸片面积相等.(1)亮亮想知道正方形纸片的边长,请你帮他求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结果保留根号)(2)在长方形纸片上截出两个完整的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为22dm和23dm,亮亮认为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之和小于长方形纸片的总面积,所以一定能截出符合要求的正方形纸≈3 1.732)2 1.4143.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81平方米的草坪,草坪周围用铁栅栏围绕,现有两种方案:有人建议建成正方形,也有人建议建成圆形,如果从节省铁栅栏费用的角度考虑(栅栏周长越小,费用越少),你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π取3)4.有一块面积为100cm 2的正方形纸片.(1)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 cm (直接写出结果);(2)小丽想沿着该纸片边的方向裁剪出一块面积为90cm 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剪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5.数学活动课上,小新和小葵各自拿着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在做数学问题探究.(1)小新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3:2,面积为30,请求出该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2)小葵在长方形内画出边长为a ,b 的两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的一条边在大正方形的一条边上,她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长方形纸片的周长为50,阴影部分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30,由此她判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0,间小葵的判断正确吗?请说明理由.二、解答题6.如图,//MN GH ,点A 、B 分别在直线MN 、GH 上,点O 在直线MN 、GH 之间,若116NAO ∠=︒,144OBH ∠=︒.(1)AOB ∠= ︒;(2)如图2,点C 、D 是NAO ∠、GBO ∠角平分线上的两点,且35CDB ∠=︒,求ACD ∠ 的度数;(3)如图3,点F 是平面上的一点,连结FA 、FB ,E 是射线FA 上的一点,若MAE ∠= n OAE ∠,HBF n OBF ∠=∠,且60AFB ∠=︒,求n 的值.7.如图1,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100EOF ∠=︒.(1)求BEO OFD ∠+∠的值;(2)如图2,直线MN 分别交BEO ∠、OFC ∠的角平分线于点M 、N ,直接写出EMN FNM ∠-∠的值;(3)如图3,EG 在AEO ∠内,AEG m OEG ∠=∠;FH 在DFO ∠内,DFH m OFH ∠=∠,直线MN 分别交EG 、FH 分别于点M 、N ,且50FMN ENM ∠-∠=︒,直接写出m 的值.8.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PAB =130°,∠PCD =120°.求∠APC 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APE +∠CPE =50°+60°=110°.问题解决:(1)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P 在直线I 上运动,当点P 在线段MN 上运动时(不与点M 、N 重合),∠PAB =α,∠PCD =β,判断∠APC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APC 、α、B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AB ∥CD ,点P 是AB 、CD 之间的一点(点P 在点A 、C 右侧),连接PA 、PC ,∠BAP 和∠DCP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若∠APC =116°,请结合(2)中的规律,求∠AQC 的度数.9.如图1,把一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ABC 的BC 边放置于长方形直尺DEFG 的EF 边上. (1)根据图1填空:∠1= °,∠2= °;(2)现把三角板绕B 点逆时针旋转n °.①如图2,当n =25°,且点C 恰好落在DG 边上时,求∠1、∠2的度数;②当0°<n <180°时,是否会存在三角板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与直尺(有四条边)某一边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n 的值和对应的那两条垂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已知,如图:射线PE 分别与直线AB 、CD 相交于E 、F 两点,PFD ∠的角平分线与直线AB 相交于点M ,射线PM 交CD 于点N ,设PFM α∠=︒,EMF β∠=︒且()2350αβα-+-=.(1)α=________,β=________;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2)如图,若点G 是射线MA 上任意一点,且MGH PNF ∠=∠,试找出FMN ∠与GHF ∠之间存在一个什么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将图中的射线PM 绕着端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分别与AB 、CD 相交于点1M 和点1N 时,作1PM B ∠的角平分线1M Q 与射线FM 相交于点Q ,问在旋转的过程中1FPN Q∠∠的值变不变?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三、解答题11.已知//a b ,直角ABC 的边与直线a 分别相交于O 、G 两点,与直线b 分别交于E ,F 点,且90ACB ∠=︒.(1)将直角ABC 如图1位置摆放,如果56AOG ∠=︒,则CEF ∠=________; (2)将直角ABC 如图2位置摆放,N 为AC 上一点,180NEF CEF ∠+∠=︒,请写出NEF ∠与AOG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直角ABC 如图3位置摆放,若135GOC ∠=︒,延长AC 交直线b 于点Q ,点P 是射线GF 上一动点,探究,POQ OPQ ∠∠与PQF ∠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12.已知ABC ,//DE AB 交AC 于点E ,//DF AC 交AB 于点F .(1)如图1,若点D 在边BC 上,①补全图形;②求证:A EDF ∠=∠.(2)点G 是线段AC 上的一点,连接FG ,DG .①若点G 是线段AE 的中点,请你在图2中补全图形,判断AFG ∠,EDG ∠,DG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若点G 是线段EC 上的一点,请你直接写出AFG ∠,EDG ∠,DGF ∠之间的数量关系. 13.已知直线//EF MN ,点,A B 分别为EF , MN 上的点.(1)如图1,若120FAC ACB ∠=∠=︒,12CAD FAC ∠=∠, 12CBD CBN ∠=∠,求CBN ∠与ADB ∠的度数;(2)如图2,若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则ADB =∠_________︒;(3)若把(2)中“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改为“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 ∠=∠”,则ADB =∠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14.如图1,//AB CD ,在AB 、CD 内有一条折线EPF .(1)求证:AEP CFP EPF ∠+∠=∠;(2)在图2中,画BEP ∠的平分线与DFP ∠的平分线,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补全图形,试探索EQF ∠与EPF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2)的条件下,已知BEP ∠和DFP ∠均为钝角,点G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满足1BEG BEP n ∠=∠,1DFG DFP n∠=∠,(其中n 为常数且1n >),直接写出EGF ∠与EPF ∠的数量关系.15.如图所示,已知//AM BN ,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分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且60CBD ∠=︒(1)求A ∠的度数.(2)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3)当点P 运动到使ACB ABD =∠∠时,求ABC ∠的度数.四、解答题16.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在ABC 中,射线AG 平分BAC ∠交BC 于点G ,点D 在BC 边上运动(不与点G 重合),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1)如图1,点D 在线段CG 上运动时,DF 平分EDB ∠.①若100BAC ︒∠=,30C ︒∠=,则AFD ∠=_____;若40B ︒∠=,则AFD ∠=_____; ②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D 在线段BG 上运动时,BDE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AG 交于点F .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8.己知:如图①,直线MN ⊥直线PQ ,垂足为O ,点A 在射线OP 上,点B 在射线OQ 上(A 、B 不与O 点重合),点C 在射线ON 上且2OC =,过点C 作直线//l PQ .点D 在点C 的左边且3CD =(1)直接写出的BCD ∆面积 ;(2)如图②,若AC BC ⊥,作CBA ∠的平分线交OC 于E ,交AC 于F ,试说明CEF CFE ∠=∠;(3)如图③,若ADC DAC ∠=∠,点B 在射线OQ 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H ,在点B 运动过程中H ABC∠∠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 19.如图,△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A 1.(1)当∠A 为70°时,∵∠ACD -∠ABD =∠______∴∠ACD -∠ABD =______°∵BA 1、CA 1是∠ABC 的角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A 1CD -∠A 1BD =12(∠ACD -∠ABD ) ∴∠A 1=______°;(2)∠A 1BC 的角平分线与∠A 1CD 的角平分线交于A 2,∠A 2BC 与A 2CD 的平分线交于A 3,如此继续下去可得A 4、…、A n ,请写出∠A 与∠A n 的数量关系______;(3)如图2,四边形ABCD 中,∠F 为∠ABC 的角平分线及外角∠DCE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构成的角,若∠A +∠D =230度,则∠F =______.(4)如图3,若E 为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 ,∠AE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Q ,当E 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 +∠A 1的值为定值;②∠Q -∠A 1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0.如图①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70C ∠=︒,65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内的点A '处.(1)若140∠=︒,2∠=________.(2)如图①,若各个角度不确定,试猜想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②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时(如图②),(1)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A ∠,1∠,2∠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3)应用:如图③: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折叠之后,且三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的123456∠+∠+∠+∠+∠+∠和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10,;(2);(3)见解析;(4)见解析【分析】(1)易得10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根据大正方形的边长结合实解析:(1)10,10;(2)101-;(3)见解析;(4)见解析【分析】(1)易得10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根据大正方形的边长结合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得结果;(3)以2×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为边长即可画出图形;(4)得到①中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画出图形.【详解】解:(1)∵图1中有10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0,边长AD 为10;(2)∵BC=10,点B 表示的数为-1,∴BE=10,∴点E 表示的数为101-;(3)①如图所示:②∵正方形面积为13,∴边长为13,如图,点E 表示面积为13的正方形边长.【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正方形的面积,算术平方根,实数与数轴,巧妙地根据网格的特点画出正方形是解此题的关键.2.(1);(2)不同意,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根据两块纸片面积相等列出方程,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x 的值;(2)根据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计算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两个 解析:(16dm ;(2)不同意,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dm x ,根据两块纸片面积相等列出方程,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x 的值;(2)根据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计算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并与3比较即可解答.【详解】解:(1)设正方形边长为dm x ,则223x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6x = 6dm .(2)不同意.因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dm 和23dm 2dm 和3dm 23 3.1≈,即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约为3.1dm ,所以3.13>,即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大于长方形的长,所以不能在长方形纸片上截出两个完整的面积分别为22dm 和23dm 的正方形纸片.【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并熟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3.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解析: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案.【详解】解: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如下:设建成正方形时的边长为x米,由题意得:x2=81,解得:x=±9,∵x>0,∴x=9,∴正方形的周长为4×9=36,设建成圆形时圆的半径为r米,由题意得:πr2=81.r解得:=∵r>0.∴=r∴圆的周长=2π≈∵56<,∴3036<,∴建成圆形草坪时所花的费用较少,故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掌握算术平方根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1)10;(2)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2)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宽,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算解析:(1)10;(2)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2)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宽,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可得,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0cm;故答案为:10;(2)∵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4:3,∴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4xcm,则宽为3xcm,则4x•3x=90,∴12x2=90,∴x2=304,解得:x或x=∴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6,∴10<∴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为0.也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5.(1)长为,宽为;(2)正确,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长为3x,宽为2x,根据长方形的面积为30列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长方形纸片的周长为50,阴影部分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30列方程解析:(1)长为,宽为2)正确,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长为3x,宽为2x,根据长方形的面积为30列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长方形纸片的周长为50,阴影部分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30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即可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1)设长为3x,宽为2x,则:3x•2x=30,∴x∴3x=,2x=答: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正确.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250 4230a b ab a b⎧⎡⎤++=⎪⎣⎦⎨+-=⎪⎩,解得:105a b =⎧⎨=⎩,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2=100.【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6.(1)100;(2)75°;(3)n=3.【分析】(1)如图:过O 作OP//MN ,由MN//OP//GH 得∠NAO+∠POA=180°,∠POB+∠OBH=180°,即∠NAO+∠AOB+∠OB解析:(1)100;(2)75°;(3)n =3.【分析】(1)如图:过O 作OP //MN ,由MN //OP //GH 得∠NAO +∠POA =180°,∠POB +∠OBH =180°,即∠NAO +∠AOB +∠OBH =360°,即可求出∠AOB ;(2)如图: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58N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58CEF ∠=︒;进一步求得18DBF ∠=︒,17DFB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3)设BF 交MN 于K ,由∠NAO =116°,得∠MAO =64°,故∠MAE =641n n ︒⨯+,同理∠OBH =144°,∠HBF =n ∠OBF ,得∠FBH =1441n n ︒⨯+,从而=n BKA FBH n ∠∠=⨯︒+1441,又∠FKN =∠F +∠FAK ,得144606411n n n n ︒︒︒⨯=+⨯++,即可求n . 【详解】解:(1)如图:过O 作OP //MN ,∵MN //GHl∴MN //OP //GH∴∠NAO +∠POA =180°,∠POB +∠OBH =180°∴∠NAO +∠AOB +∠OBH =360°∵∠NAO =116°,∠OBH =144°∴∠AOB =360°-116°-144°=100°;(2)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AC 平分NAO ∠且116NAO ∠=︒,∴58NAC ∠=︒,又∵MN //GH ,∴58CEF ∠=︒;∵144OBH ∠=︒,36OBG ∠=︒∵BD 平分OBG ∠,∴18DBF ∠=︒,又∵,CDB ∠=︒35∴351817DFB CDB DBF ∠=∠-∠=-=︒;∴175875ACD DFB AEF ∠=∠+∠=︒+︒=︒;(3)设FB 交MN 于K ,∵116NAO ∠=︒,则MAO ∠=︒64; ∴641n MAE n ∠=⨯︒+ ∵144OBH ∠=︒, ∴+1n FBH n ∠=⨯︒144,=n BKA FBH n ∠∠=⨯︒+1441, 在△FAK 中,64601n BKA FKA F n ∠=∠+∠=⨯︒+︒+, ∴144646011n n n n ⨯︒=⨯︒+︒++, ∴3n =.经检验:3n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1) ;(2)的值为40°;(3).【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解析:(1)260BEO DFO ∠+∠=︒ ;(2)EMN FNM ∠-∠的值为40°;(3)53. 【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M 作MK ∥A 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OEM =x ,∠CFN =∠OFN =y ,由∠BEO +∠DFO =260°可求x -y =40°,进而求解;(3)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50FMN ENM ∠-∠=︒,可得50KFD AEG ∠-∠=︒,结合260AEG n OEG DFK n OFK BEO DFO ∠=∠=∠∠+∠=︒,,,可得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可得关于n 的方程,计算可求解n 值.【详解】证明:过点O 作OG ∥AB ,∵AB ∥CD ,∴AB ∥OG ∥CD ,∴180180BEO EOG DFO FOG ∠+∠=︒∠+∠=︒,,∴360BEO EOG DFO FOG ∠+∠+∠+∠=︒,即360BEO EOF DFO ∠+∠+∠=︒,∵∠EOF =100°,∴∠260BEO DFO +∠=︒;(2)解: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EM 平分∠BEO ,FN 平分∠CFO ,设BEM OEM x CFN OFN y ∠=∠=∠=∠=,,∵260BEO DFO ∠+∠=︒∴21802260BEO DFO x y ∠+∠=+︒-=︒,∴x -y =40°,∵MK ∥AB ,NH ∥CD ,AB ∥CD ,∴AB ∥MK ∥NH ∥CD ,∴EMK BEM x HNF CFN y KMN HNM ∠=∠=∠=∠=∠=∠,,,∴EMN FNM EMK KMN HNM HNF ∠+∠=∠+∠-∠+∠()x KMN HNM y =+∠-∠-=x -y=40°,故EMN FNM ∠-∠的值为40°;(3)如图,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AB ∥CD ,∴AKF KFD ∠=∠,∵AKF EHK HEK EHK AEG ∠=∠+∠=∠+∠,∴KFD EHK AEG ∠=∠+∠,∵50EHK NMF ENM ∠=∠-∠=︒,∴50KFD AEG ∠=︒+∠,即50KFD AEG ∠-∠=︒,∵AEG n OEG ∠=∠,FK 在∠DFO 内,DFK n OFK ∠=∠. ∴1180180CFO DFK OFK KFD KFD n∠=︒-∠-∠=︒-∠-∠ , 1AEO AEG OEG AEG AEG n∠=∠+∠=∠+∠, ∵260BEO DFO ∠+∠=︒,∴100AEO CFO ∠+∠=︒, ∴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即(180)1KFD AEG n ⎛⎫ ⎪⎝∠⎭+-∠︒=, ∴115080n ⎛⎫ ⎪⨯⎭︒︒⎝+=, 解得53n = .经检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5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1)∠APC=α+β,理由见解析;(2)∠APC=α-β或∠APC=β-α;(3)58°【分析】(1)过点P 作PE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2)分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解析:(1)∠APC =α+β,理由见解析;(2)∠APC =α-β或∠APC =β-α;(3)58°【分析】(1)过点P 作PE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2)分点P 在线段MN 或NM 的延长线上运动两种情况,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3)过点P ,Q 分别作PE ∥AB ,QF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2,过点P 作PE ∥AB ,∵AB ∥CD ,∴PE ∥AB ∥CD ,∴∠APE =α,∠CPE =β,∴∠APC =∠APE +∠CPE =α+β.(2)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线段MN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AB=α,∴∠1=∠PAB=α,∵∠1=∠APC+∠PCD,∠PCD=β,∴α=∠APC+β,∴∠APC=α-β;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NM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CD=β,∴∠2=∠PCD=β,∵∠2=∠PAB+∠APC,∠PAB=α,∴β=α+∠APC,∴∠APC=β-α;(3)如图3,过点P,Q分别作PE∥AB,QF∥AB,∵AB∥CD,∴AB∥QF∥PE∥CD,∴∠BAP=∠APE,∠PCD=∠EPC,∵∠APC=116°,∴∠BAP+∠PCD=116°,∵AQ平分∠BAP,CQ平分∠PCD,∴∠BAQ=12∠BAP,∠DCQ=12∠PCD,∴∠BAQ+∠DCQ=1(∠BAP+∠PCD)=58°,2∵AB∥QF∥CD,∴∠BAQ=∠AQF,∠DCQ=∠CQF,∴∠AQF+∠CQF=∠BAQ+∠DCQ=58°,∴∠AQC=58°.【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将两条平行线相关的角联系到一起是解题的关键.9.(1)120,90;(2)①∠1=120°-n°,∠2=90°+n°;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解析:(1)120,90;(2)①∠1=120°-n°,∠2=90°+n°;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ABE,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CG,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计算即可得到∠2;②结合图形,分A B、B C、AC三条边与直尺垂直讨论求解.【详解】解:(1)∠1=180°-60°=120°,∠2=90°;故答案为:120,90;(2)①如图2,∵∠ABC=60°,∴∠ABE=180°-60°-n°=120°-n°,∵DG∥EF,∴∠1=∠ABE=120°-n°,∠BCG=180°-∠CBF=180°-n°,∵∠ACB+∠BCG+∠2=360°,∴∠2=360°-∠ACB-∠BCG=360°-90°-(180°-n°)=90°+n°;②当n=30°时,∵∠ABC=60°,∴∠ABF=30°+60°=90°,AB⊥DG(EF);当n=90°时,∠C=∠CBF=90°,∴BC⊥DG(EF),AC⊥DE(GF);当n=120°时,∴AB⊥DE(GF).【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角的计算,垂线的定义,主要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1)35,35,平行;(2)∠FMN+∠GHF=180°,证明见解析;(3)不变,2【分析】(1)根据(α-35)2+|β-α|=0,即可计算α和β的值,再根据内错角相等可证AB∥CD;(2解析:(1)35,35,平行;(2)∠FMN +∠GHF =180°,证明见解析;(3)不变,2【分析】(1)根据(α-35)2+|β-α|=0,即可计算α和β的值,再根据内错角相等可证AB ∥CD ; (2)先根据内错角相等证GH ∥PN ,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和等量代换得出∠FMN +∠GHF =180°;(3)作∠PEM 1的平分线交M 1Q 的延长线于R ,先根据同位角相等证ER ∥FQ ,得∠FQM 1=∠R ,设∠PER =∠REB =x ,∠PM 1R =∠RM 1B =y ,得出∠EPM 1=2∠R ,即可得1FPN Q∠∠=2. 【详解】解:(1)∵(α-35)2+|β-α|=0,∴α=β=35,∴∠PFM =∠MFN =35°,∠EMF =35°,∴∠EMF =∠MFN ,∴AB ∥CD ;(2)∠FMN +∠GHF =180°;理由:由(1)得AB ∥CD ,∴∠MNF =∠PME ,∵∠MGH =∠MNF ,∴∠PME =∠MGH ,∴GH ∥PN ,∴∠GHM =∠FMN ,∵∠GHF +∠GHM =180°,∴∠FMN +∠GHF =180°;(3)1FPN Q∠∠的值不变,为2, 理由:如图3中,作∠PEM 1的平分线交M 1Q 的延长线于R ,∵AB ∥CD ,∴∠PEM 1=∠PFN ,∵∠PER =12∠PEM 1,∠PFQ =12∠PFN ,∴∠PER =∠PFQ ,∴ER ∥FQ ,∴∠FQM 1=∠R ,设∠PER =∠REB =x ,∠PM 1R =∠RM 1B =y ,则有:122y x Ry x EPM ⎧⎨⎩=+∠=+∠, 可得∠EPM 1=2∠R ,∴∠EPM 1=2∠FQM 1, ∴11EPM FQM ∠∠=1FPN Q∠∠=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内错角相等证平行,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1)146°;(2)∠AOG+∠NEF=90°;(3)见解析【分析】(1)作CP//a ,则CP//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2)作CP//a ,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OG+∠N解析:(1)146°;(2)∠AOG +∠NEF =90°;(3)见解析【分析】(1)作CP //a ,则CP //a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2)作CP //a ,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OG +∠NEF =∠ACP +∠PCB =90°.(3)分类讨论点P 在线段GF 上或线段GF 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过点P 作a ,b 的平行线求解.【详解】解:(1)如图,作CP //a ,∵a//b,CP//a,∴CP//a//b,∴∠AOG=∠ACP=56°,∠BCP+∠CEF=180°,∴∠BCP=180°-∠CEF,∵∠ACP+∠BCP=90°,∴∠AOG+180°-∠CEF=90°,∴∠CEF=180°-90°+∠AOG=146°.(2)∠AOG+∠NEF=90°.理由如下:如图,作CP//a,则CP//a//b,∴∠AOG=∠ACP,∠BCP+∠CEF=180°,∵∠NEF+∠CEF=180°,∴∠BCP=∠NEF,∵∠ACP+∠BCP=90°,∴∠AOG+∠NEF=90°.(3)如图,当点P在GF上时,作PN//a,连接PQ,OP,则PN//a//b,∴∠GOP=∠OPN,∠PQF=∠NPQ,∴∠OPQ=∠OPN+∠NPQ=∠GOP+∠PQF,∵∠GOC=∠GOP+∠POQ=135°,∴∠GOP=135°-∠POQ,∴∠OPQ=135°-∠POQ+∠PQF.如图,当点P在GF延长线上时,作PN//a,连接PQ,OP,则PN//a//b,∴∠GOP=∠OPN,∠PQF=∠NPQ,∵∠OPN=∠OPQ+∠QPN,∴∠GOP=∠OPQ+∠PQF,∴135°-∠POQ=∠OPQ+∠PQF.【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辅助线及分类讨论的方法求解.12.(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①∠AFG+∠EDG=∠DGF;②∠AFG-∠EDG=∠DGF【分析】(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DE∥AB,DF∥AC,可得∠EDF+∠AFD=180°,∠解析:(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①∠AFG+∠EDG=∠DGF;②∠AFG-∠EDG=∠DGF【分析】(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DE∥AB,DF∥AC,可得∠EDF+∠AFD=180°,∠A+∠AFD=180°,进而得出∠EDF=∠A;(2)①过G作GH∥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FG+∠EDG=∠FGH+∠DGH=∠DGF;②过G作GH∥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FG-∠EDG=∠FGH-∠DGH=∠DGF.【详解】解:(1)①如图,②∵DE∥AB,DF∥AC,∴∠EDF+∠AFD=180°,∠A+∠AFD=180°,∴∠EDF=∠A;(2)①∠AFG+∠EDG=∠DGF.如图2所示,过G作GH∥AB,∵AB ∥DE ,∴GH ∥DE ,∴∠AFG =∠FGH ,∠EDG =∠DGH ,∴∠AFG +∠EDG =∠FGH +∠DGH =∠DGF ;②∠AFG -∠EDG =∠DGF .如图所示,过G 作GH ∥AB ,∵AB ∥DE ,∴GH ∥DE ,∴∠AFG =∠FGH ,∠EDG =∠DGH ,∴∠AFG -∠EDG =∠FGH -∠DGH =∠DGF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3.(1)120º,120º;(2)160;(3)【分析】(1)过点作,,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则 ,再根据 , ,可得 , ,可求出 ,,根据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解析:(1)120º,120º;(2)160;(3)()1360n m n -⋅- 【分析】(1)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根据 120FAC ACB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120GCB ∠=︒,则 120CBN GCB ∠=∠=︒,再根据 12CAD FAC ∠=∠, 12CBD CBN ∠=∠,可得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可求出 60ADH FAD ∠=∠=︒,60BDH DBN ∠=∠=︒,根据 ADB ADH BDH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根据120FAC ACB ∠=∠=︒,13CAD FAC ∠=∠,13CBD CBN ∠=∠求解即可; (3)同理(1)的求法,根据FAC ACB m ∠=∠=︒,1CAD FAC n ∠=∠, 1CBD CBN n ∠=∠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MN ,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 ∴60DBN CBN CBD ∠=∠-∠=︒,又∵60FAD FAC CAD ∠=∠-∠=︒,∴60ADH FAD ∠=∠=︒,60BDH DBN ∠=∠=︒,∴120ADB ADH BDH ∠=∠+∠=︒.(2)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403CBD CBN ∠=∠=︒, 1403CAD FAC ∠=∠=︒∴80DBN CBN CBD ∠=∠-∠=︒,又∵80FAD FAC CAD ∠=∠-∠=︒,∴80ADH FAD ∠=∠=︒,80BDH DBN ∠=∠=︒,∴160ADB ADH BDH ∠=∠+∠=︒.故答案为:160;(3)同理(1)的求法∵EF MN ,∴EF MN CG DH ,∴ACG FAC m ∠=∠=︒,∴3603602GCB ACG ACB m ∠=︒-∠-∠=︒-︒,∴3602CBN GCB m ∠=∠=︒-︒, ∵13602m CBD CBN n n ︒-︒∠=∠=, 1m CAD FAC n n︒∠=∠= ∴()()360213602=3602m n m DBN CB D m n N n CB ︒-︒-︒-︒-︒∠-∠=-=∠︒, 又∵()1n m FAD FAC CAD m m n n -︒∠=∠-∠=︒-=︒, ∴()1n ADH FAD m n -∠=∠=︒, ()13602n BDH DBN m n-∠=∠=︒-︒, ∴()()()1113602=360n n n ADB ADH BDH m m m n n n --∠=∠+∠=-︒︒-︒︒-+︒. 故答案为:()1360n m 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运算,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3)由(2)结论可得:.【详解】(1)证明:如图1,过解析:(1)见解析;(2)2360EPF EQF ∠+∠=︒;见解析;(3)360EPF n EGF ∠+∠=︒【分析】(1)过点P 作//PG AB ,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2)由(1)结论可得:EPF AEP CFP ∠=∠+∠,EQF BEQ DFQ ∠=∠+∠,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EQF BEQ DFQ ∠=∠+∠()13602EPF =︒-∠; (3)由(2)结论可得:()1EGF BEG DFG BEP DFP n ∠=∠+∠=∠+∠()1360EPF n =︒-∠. 【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P 作//PG AB ,∵//AB CD ,∴//PG CD ,∴1AEP ∠=∠,2CFP ∠=∠,又∵12EPF ∠+∠=∠,∴AEP CFP EPF ∠+∠=∠;(2)如图2,由(1)可得:EPF AEP CFP ∠=∠+∠,EQF BEQ DFQ ∠=∠+∠,∵BEP ∠的平分线与DFP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 ∴1()2EQF BEQ DFQ BEP DFP ∠=∠+∠=∠+∠ []()11360()36022AEP CFP EPF =︒-∠+∠=︒-∠, ∴2360EPF EQF ∠+∠=︒;(3)由(2)可得:EPF AEP CFP ∠=∠+,EGF BEG DFG ∠=∠+∠,∵1BEG BEP n ∠=∠,1DFG DFP n∠=∠, ∴1()EGF BEG DF nG BEP DFP ∠=∠+∠=∠+∠ []()11360()360AEP CFP EPF n n=︒-∠+∠=︒-∠, ∴360EPF n EGF ∠+∠=︒;【点睛】考核知识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关键. 15.(1);(2)不变化,,理由见解析;(3)【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得,即可完成求解 解析:(1)60A ∠=;(2)不变化,2APB ADB ∠=∠,理由见解析;(3)30ABC ∠=【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ABN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PB PBN ∠=∠,ADB DBN ∠=∠;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得2APB ADB ∠=∠,即可完成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CB CBN ∠=∠;结合ACB ABD =∠∠,推导得ABC DBN ∠=∠;再结合(1)的结论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BC ,BD 分别评分ABP ∠和PBN ∠, ∴1122CBP ABP DBP PBN ∠=∠∠=∠,, ∴2ABN CBD ∠=∠又∵60CBD ∠=,∴120ABN ∠=∵//AM BN ,∴180A ABN ∠+∠=∴60A ∠=;(2)∵//AM BN ,∴APB PBN ∠=∠,ADB DBN ∠=∠又∵BD 平分PBN ∠∴2PBN DBN ∠=∠,∴2APB ADB ∠=∠;∴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保持不变;(3)∵//AD BN ,∴ACB CBN ∠=∠又∵ACB ABD =∠∠,∴CBN ABD ∠=∠,∵ABC CBN ABD DBN ∠+∠=∠+∠∴ABC DBN ∠=∠由(1)可得60CBD ∠=,120ABN ∠=∴()112060302A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四、解答题16.(1)∠E 、∠CAF ;∠CDE 、∠BAF ; (2)①20°;②30【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与∠B 相等的角;由等角代换即可得与∠C 相等的角;(2)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解析:(1)∠E 、∠CAF ;∠CDE 、∠BAF ; (2)①20°;②30【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与∠B 相等的角;由等角代换即可得与∠C 相等的角;(2)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90B C ∠+∠=︒,再由50C B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即可得∠C 的度数,进而得∠B 的度数.②根据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FDE 、∠DFE 的度数,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出符合题意的x 值即可.【详解】(1)由翻折的性质可得:∠E =∠B ,∵∠BAC =90°,AE ⊥BC ,∴∠DFE =90°,∴180°-∠BAC =180°-∠DFE =90°,即:∠B +∠C =∠E +∠FDE =90°,∴∠C =∠FDE ,∴AC ∥DE ,∴∠CAF =∠E ,∴∠CAF =∠E =∠B故与∠B 相等的角有∠CAF 和∠E ;∵∠BAC =90°,AE ⊥BC ,∴∠BAF +∠CAF =90°, ∠CFA =180°-(∠CAF +∠C )=90°∴∠BAF +∠CAF =∠CAF +∠C =90°∴∠BAF =∠C又AC ∥DE ,∴∠C =∠CDE ,∴故与∠C 相等的角有∠CDE 、∠BAF ;(2)①∵90BAC ∠=︒∴90B C ∠+∠=︒又∵50C B ∠∠︒-=,∴∠C =70°,∠B =20°;②∵∠BAD =x °, ∠B =20°则160ADB x ∠︒︒=-,20ADF x ∠︒︒=+,由翻折可知:∵160ADE ADB x ∠∠︒︒==-, 20E B ∠∠︒==,∴1402FDE x ∠︒︒=-, 202DFE x ∠︒︒=+,当∠FDE =∠DFE 时,1402202x x ︒︒︒︒-=+, 解得:30x ︒︒=;当∠FDE =∠E 时,140220x ︒︒︒-=,解得:60x ︒︒=(因为0<x ≤45,故舍去);当∠DFE =∠E 时,20220x ︒︒︒+=,解得:0x ︒=(因为0<x ≤45,故舍去);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且30x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角代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图形翻折的性质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17.(1)①115°,110°;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解析:(1)①115°,110°;②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2)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12∠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GAC=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FD 的度数即可;已知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 ,∠FDM=12∠EDG ;由DE//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 ,∠FMD=∠GAC ;即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 )=12×140°=7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FD=110°;②∠AFD=90°+12∠B ,已知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 ,∠FDM=12∠EDG ;由DE//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 ,∠FMD=∠GAC ;由此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 )=12×(180°-∠B )=90°-12∠B ;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4正多边形和圆》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4正多边形和圆》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4正多边形和圆》同步测试题及答案【A层基础夯实】知识点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1.(2024·上海期末)如图,已知☉O的内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则☉O的半径为( )A.√2B.√22C.1D.122.如图,☉O的内接正五边形ABCDE,点P是DE⏜上的动点,连结OA,OC,则∠EAO+∠APC的度数为( )A.126°B.144°C.150°D.随着点P的变化而变化3.(2024·南通一模)如图,△ABC内接于☉O,∠C=36°,弦AB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一边,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4.(2024·西安模拟)一个边长为2 cm的正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内角都是外角的2倍,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是cm.5.如图,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半径为4,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知识点2正多边形的性质、判定及画法6.(2024·盐城一模)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无限逼近圆面积.如图所示若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S1来近似估计☉O的面积S,设☉O的半径为1,则S-S1的值为( )A.π-3B.4-πC.2π-5D.π27.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EF是☉O的直径.若A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π-2B.π-1C.π2D.π2-18.如图,已知点A是半径为3的☉O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以点B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C,同上述作图方法逆时针作出点D,E,F,依次连结A→B→C→D→E→F→A,则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9.(2024·杭州期末)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连结AD,CE交于点G,DG=2.(1)求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B层能力进阶】10.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为原点O,顶点B,E在x轴上,半径为4,则顶点D的坐标为( )A.(2,2√3)B.(2,-2√3)C.(2,-4)D.(2√3,-4),则这个正多边11.(2023·德阳中考)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之比为√32形的边数是( )A.4B.6C.7D.812.(2023·杭州中考)如图,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设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为S1,△ACE的面积为S2,则S1S2⏜的13.(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E为AD中点.⏜和CD⏜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保留(1)作等边三角形EFG,使点F,G分别在AB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求∠BOG的度数;(3)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1)中等边三角形EFG的边长.【C层创新挑战(选做)】14.(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2024·武汉期末)古时候人们往往会用八卦罗盘来测量建筑的方位.小明自制了一个类似的玩具:以点O为中心,共有内外两圈,均可以绕着点O旋转,外圈有A,B,C,D,E,F,G,H8个点将圆八等分,内圈仅有J,K两个点,且点A,K,O,J四点共线,连结AO,OD.(1)求∠AOD的度数;(2)固定内圈,顺时针转动外圈一周,恰好经过6 s.求外圈只转一周且当JK与∠AOD一边垂直时,经过多少时间.参考答案【A层基础夯实】知识点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1.(2024·上海期末)如图,已知☉O的内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则☉O的半径为(B)A.√2B.√22C.1D.122.如图,☉O的内接正五边形ABCDE,点P是DE⏜上的动点,连结OA,OC,则∠EAO+∠APC的度数为(A)A.126°B.144°C.150°D.随着点P的变化而变化3.(2024·南通一模)如图,△ABC内接于☉O,∠C=36°,弦AB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一边,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5.4.(2024·西安模拟)一个边长为2 cm的正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内角都是外角的2倍,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是√3cm.5.如图,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半径为4,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2√2.知识点2正多边形的性质、判定及画法6.(2024·盐城一模)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无限逼近圆面积.如图所示若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S1来近似估计☉O的面积S,设☉O的半径为1,则S-S1的值为(A)A.π-3B.4-πC.2π-5D.π27.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EF是☉O的直径.若A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A.π-2B.π-1C.π2D.π2-18.如图,已知点A是半径为3的☉O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以点B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C,同上述作图方法逆时针作出点D,E,F,依次连结A→B→C→D→E→F→A,则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18.9.(2024·杭州期末)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连结AD,CE交于点G,DG=2.(1)求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解析】(1)如图,连结OC,则CG⊥OD∵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COD是正三角形∴∠COD=60°∵CG⊥OD∴OG=DG=12OD=2∴OD=2OG=4即正六边形的边长为4;(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2)在Rt△COG中,OG=2,∠COG=60°∴CG=√3OG=2√3∴S阴影部分=S扇形COD-S△COD=60π×42360-12×4×2√3=8π3-4√3.【B层能力进阶】10.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为原点O,顶点B,E在x轴上,半径为4,则顶点D的坐标为(B)A.(2,2√3)B.(2,-2√3)C.(2,-4)D.(2√3,-4),则这个正多边11.(2023·德阳中考)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之比为√32形的边数是(B)A.4B.6C.7D.812.(2023·杭州中考)如图,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设正六边形=2.ABCDEF的面积为S1,△ACE的面积为S2,则S1S2⏜的13.(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E为AD中点.⏜和CD⏜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保留(1)作等边三角形EFG,使点F,G分别在AB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析】(1)如图所示,连结EO并延长交☉O于H,以H为圆心,HO为半径画圆,交☉O于点F,G,点F,G即为所求,即得到等边三角形EFG.(2)在(1)的条件下,求∠BOG的度数;【解析】(2)连结OB,OG∵△EFG是等边三角形∴EH⊥GF∴∠GOH=2∠GEH=2×30°=6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H=45°∵∠BOG=∠BOH+∠GOH=45°+60°=105°.(3)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1)中等边三角形EFG的边长.【解析】(3)如图,连结OF,OB,过O作ON⊥EF于N∵OM⊥BC,∴BM=12BC=12×4=2在Rt△BOM中,OM=2∴OB=2√2在Rt△FON中,∠OFN=30°,OF=2√2∴ON=√2,∴FN=√(2√2)2-(√2)2=√6∴EF=2√6第 11 页 共 11 页 ∴等边三角形EFG 的边长为2√6.【C 层 创新挑战(选做)】14.(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2024·武汉期末)古时候人们往往会用八卦罗盘来测量建筑的方位.小明自制了一个类似的玩具:以点O 为中心,共有内外两圈,均可以绕着点O 旋转,外圈有A ,B ,C ,D ,E ,F ,G ,H 8个点将圆八等分,内圈仅有J ,K 两个点,且点A ,K ,O ,J 四点共线,连结AO ,OD.(1)求∠AOD 的度数;【解析】(1)由题意得,将圆8等分,∠AOD 占其中的3份∴∠AOD =360°×38=135°. (2)固定内圈,顺时针转动外圈一周,恰好经过6 s .求外圈只转一周且当JK 与∠AOD 一边垂直时,经过多少时间.【解析】(2)由题意得,外圈转动速度为360÷6=60(°/s)分类讨论可得:①当JK ⊥AO 时,点A 在右侧半圆上,时间t =9060=1.5(s) 点A 在左侧半圆上,时间t =90+18060=4.5(s);②当JK ⊥DO 时,点D 在右侧半圆上,时间t =360-(135-90)60=214(s) 点D 在左侧半圆上,时间t =360-90-13560=94(s)综上所述,外圈只转一周且当JK 与∠AOD 一边垂直时,经过1.5 s 或4.5 s 或214s 或94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7 以形助数
——借助图形思考
例1 7 提示:设圆周长为9,套成的三角形三边所对的弧长分别为x ,y ,z ,则x+y+z=9,不妨设z y x ≤≤,则(x ,y ,z )只有(1,1,7),(1,2,6),(1,3,5),(1,4,4),(2,2,5),(2,3,4)和(3,3,3)这7种情形.
例2(1)900 (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3)由图像可知,慢车12h 行驶的路程为900km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12
900=75km/h ;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 ,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
4
900=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 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150900=6h 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6×75=450km ,所以点C 的坐标为(6,450).设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把(4,0),(6,450)带入得⎩⎨⎧+=+=b k b k 645040,解得⎩
⎨⎧-==900225b k 所以,线段BC 所标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5x-900.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64≤≤x .
(5)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把x=4.5代入y=225x-900,得y=112.5,此时,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112.5km ,所以两列快车出发间隔的时间是112.5÷150=0.75h ,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例3 设只收看A,B,C 三个栏目的观众人数分别为x ,y ,z ,没有收看栏目A 而收看栏目B 和栏目C 的人数为m.不只收看栏目A 的人数为n ,如图所示.
()⎪⎪⎩⎪⎪⎨⎧=+++++=-=+=+,
28,
,1,2z m y n x z y x x n m z m y 得z=29-4y. 由y-2z=m ≥0得9y-58≥0,∴958≥y 由29-4y=z ≥0得y ≤4
29,∵y 为整数,∴y=7 从而z=1,x=8,n=7,m=5.
故栏目A 的收视率为28n x +×100﹪=28
25×100﹪≈53.6﹪ 例4 第一个是丙,第三个是甲,第五个是丁.
例5如图,A,B,C 三个圆分别表示数学、外语、语文优秀学生
的集合,而a ,b ,c ,…,f ,g 则分别表示各类优秀学生的人
数,如g 表示数、外、语三科均优秀的学生人数f 表示语、外
两科优秀而数学不优秀的学生人数.
则⎪⎪⎪⎪⎩
⎪⎪⎪⎪⎨⎧==+=+=+=+++=+++=+++10,1817,16,29,31,32g g f g d g e g f e c g f d b g e d a 解得:a=9,b=6,c=5,d=7,e=6,f=8,g=10.
故a+b+c+d+e+f+g=51.说明数、外、语三科中至少有一科优秀的学生共有51人,而全班仅有50人,故统计错误.
【能力训练】
1.2 提示:如图,用5个点表示甲、乙、丙、丁及小强这5个人,如果两个人已经赛过一
盘,就在相应的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段.
2.4.4小时
3.24
4.32﹪ 提示:依照图中数据计算:0000000
01002.108.155.12442.10298.1526
5.12⨯++⨯+⨯+⨯=32﹪ 5.5:1
6.C 提示:由直方图可知,乘车人数为25人,由扇形图可知,乘车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50﹪.故全班总人数为25÷50﹪=50人.步行人数为50×30﹪=15(人).骑车人数为50-25-15=10(人).
7.C
8.D 提示:若A,C 种同一种植物,则A,C 有4×1种栽种法,B,D 都有3种栽种法,共有4×3×3=36种栽种方案;若A,C 种不同的植物,则有4×3种载法,B,D 都有2种,共有4×3×2×2=48种栽种方案.故共有36+48=84种栽种方案.
9.15人 提示:如图,用A,B 两个圆分别表示参加
数学竞赛的男、女生人数,用C,D 两个圆分别表示
参加英语竞赛的男、女生人数,只参加数学竞赛的男
生人数是120-75=45人,只参加英语竞赛的男生人
数是80-75=5人,设两科都参加的女生人数为x 人,
则只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数为(80-x )人,只参加英语竞赛的女生人数为(120-x )人,由题意得120-x+80-x+x+45+75+5=260,解得x=65,故答案为80-x=15人.
10.从A 城出发到B 城的路线分成如下两类:(1)从A 城出发到达B 城,经过O 城。

因为从A 城到O 城所需最短时间为24h ,从O 城到B 城所需最短时间为22h ,所以,此类路线所需最短时间为24+22=46h.(2)从A 城出发到达B 城,不经过O 城,这时从A 城到达
B城,必定经过C,D,E城或F,G,H城,所需时间至少为47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