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这节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
老师想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诗词曲这种文学形式,以及经典的五首诗词曲作品。
实录如下:(板书内容:诗词曲五首)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经典的诗词曲作品。
请问,你们了解什么是诗词曲吗?学生A:据我所知,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是用诗歌来表达感情、抒情、叙事的文学作品。
学生B:古代的诗词曲比较有名,现代的也有,像陈奕迅和周杰伦写的歌曲不就是现代的诗词曲吗?老师:非常好!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文字为表现手段,通过词章的节奏韵律、辞藻华丽多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等特点,表达着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抒发着特定的社会群体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
(老师教授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老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这首作品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是谁吗?学生C:李白是唐代诗人,号称“诗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老师:非常棒!在这首诗词曲《将进酒》中,李白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清酒、美酒的狂热赞美,也表达了他的豪放不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老师教授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这首作品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学生D: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除了写词,还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老师:非常厉害!在这首诗词曲《水调歌头》中,苏轼以词为载体,表现了他对于自然、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老师教授第三首诗词曲《静夜思》)老师:第三首诗词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这首诗词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首诗词曲吗?学生E:听过听过,这首诗词曲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感慨和思绪。
老师:说得非常好。
在这首诗词曲《静夜思》中,李白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化繁为简地表达了他在夜晚的感受。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对于选修课《长恨歌》来说,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是一个关于主题的答案,而是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长恨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对于《长恨歌》的主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提炼出了不同的主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净化说、作者寄托说和时代感伤说等。
而通过百度和中国期刊网检索,笔者共查询到《长恨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共14篇文献。
经过分析,其中9篇文献重点在讨论《长恨歌》有哪些主题。
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一些结论,即有哪些主题。
对于一个学术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怎么能讲得清楚呢?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偏误。
那么,对于《长恨歌》这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选修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文化视野和阅读知识的积累。
据此,笔者认为,教给学生结论不如教学生思考的方法,告诉学生《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远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来领会主题来得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一文中指出:从语文教师的指导行为看,“文学鉴赏教学”有三种。
其中一种是“教学生欣赏”,就是“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
本文就从文学鉴赏教学的角度来分析《长恨歌》的主题――“长恨”,以达到“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的目的。
二、从叙述重点来看,《长恨歌》的主题为“恨”《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玉环两人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恨”的起因和表现。
全诗共八百四十个字,集中描述的是李杨二人痛失所爱的“恨”,即遗憾。
此外,诗歌的题目和结尾各出现了一个“恨”字点睛,前后呼应,凸显了“文眼”,强化了“恨”的主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我们把全诗的内容用表格分析如下:从上表看,诗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长恨歌》选段,准确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长恨歌》的社会意义。
3.能够合唱《长恨歌》选段,提高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恨歌》选段的文字理解和音乐表现。
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传达。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音乐素材呈现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长恨歌》选段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风格和曲调特点。
让学生尝试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
2. 文字理解教师提供《长恨歌》选段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合唱训练教师分发歌谱,让学生跟随歌谱练习音乐。
首先可以分小组训练,然后整合全班合唱。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4. 课堂表演在训练合适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班级进行《长恨歌》选段的课堂表演。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而且可以让其他学生欣赏到不同班级演唱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反思《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而作为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视频呈现、文学解读、音乐合唱等,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表现。
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堂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爱情、历史的独特见解。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段关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结合诗句讲解诗人的观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主题:《长恨歌》——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2.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象征、隐喻3. 历史背景:唐朝安史之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表现爱情主题的诗句,并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表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艺术特色:通过对仗、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有关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文学作品,比较其与《长恨歌》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20、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开启一段旅程,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登幽州台歌》和《望岳》这两首。
先请大家自由读第一首,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学生先自读,探索技巧)师: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展示一下?(学生推荐代表朗读展示)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恰当吗?好吗?为什么?生:同学朗诵的速度还可以再慢一点,低沉一点生:“独”“怆然”“涕下”提示我们朗诵的时候可以一种孤寂、痛苦的心情来读生:这是一首绝句,可以用“二三”的节奏来读。
师:打断一下,《登幽州台歌》真的是一首绝句吗?生:不是。
师:是的,它不是绝句。
它是一首古体诗,从题目中的“歌”可以得知。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类似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师:诗歌以精准凝练、整齐工稳为美,而这首诗中重复出现了“不见”,前后字数也不同,能不能改成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屏显)前不见古人,后难逢来者。
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男女生互换比读)师:你喜欢原诗还是改变后的诗?为什么?生:我喜欢原诗,多了一个“之”一个“而”,读来语气更舒缓,像叹息,而且抑扬顿挫。
生:我也喜欢原诗,重复“不见”,更见诗人的孤独、伤感。
师:大家很聪明,感悟的很好。
建议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一二二”节奏处理,这样更有助你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生自行朗读操练,并齐读展示)师:学习诗歌,除了第一步“吟诵”,还有必要进行“译读”,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为这首诗做个注解吧,直译或意译。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思考,二人合作,准备译读。
)生: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长恨歌》公开课优秀获奖课件
《长恨歌》公开课优秀获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长恨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典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美。
3. 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爱情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古典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作者表达的爱情主题。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美。
5.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恨歌》结构:诗歌结构分析意象:诗中的主要意象主题:爱情主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请将《长恨歌》背诵给家长,并让他们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长恨歌》。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白居易的《长恨歌》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1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今天是语文课的第二十一课,我们要学习诗歌,具体而言,是古代诗歌。
现在,请大家拿出课本,我们开始进入学习状态。
第一篇诗歌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来展现登楼所见所感。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在登楼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意闲适清新,充满了古典气息,大气磅礴,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经典的开头,更是被广大诗歌爱好者所传颂。
第三篇诗歌是《将进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充满了爱好自由的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风范。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第四篇诗歌是《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故园江南,杜甫以自己的经历来描绘江南的风光与景色,使我们体会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最后一篇诗歌是《春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杜甫通篇写出了春天气氛的浓厚、风景的美丽,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对历史的思考。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所有内容,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优美的古代诗歌中,体会到诗歌的美与神韵,感受到文学之美的真深广博。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五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让我们了解了不同诗歌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学习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壮观、宏伟的景象,描绘了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将所有景色统一起来,将它们贯穿成一个图景,使诗歌的浓郁氛围更加丰富。
接着,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是我们熟知的诗歌之一,其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开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渴望和思考,并将自然景色、内心情感融为一体。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是一节以诗词为主体的课程。
老师首先让同学们回忆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让几位同学轮流朗诵预习的五首诗词。
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阅读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来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学们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了这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和句子,在写作时可以更加灵活。
接着,老师以五首诗词为例,为同学们梳理每首诗词的主题和诗歌语言特点。
这里的五首诗分别为《七步诗》、《登高》、《长恨歌》、《暮江吟》和《将进酒》。
第一首《七步诗》,主要讲述爱情,诗歌简洁有力。
第二首《登高》,主题是自然山水,诗句清新自然。
第三首《长恨歌》,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语言华丽优美。
第四首《暮江吟》,表现江水的壮阔和人生的短暂,语言悲壮唯美。
最后一首《将进酒》,突出励志精神和爱国情怀,诗句雄浑有气势。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组成小组,就这五首诗进行讨论,归纳每首诗的特点,并思考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写一篇优美的诗歌。
同学们很积极地参加讨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一个小作业:选择其中任意一首诗,进行背诵和默写,并写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同学们表示会认真完成。
课后反思:这节课内容丰富、生动,通过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意义和内涵,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促进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课,也是一堂充满启发性的课。
此次课堂以五首经典的古诗词为主题,使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文化体验,充分感受文学与生活交相辉映的美好,更深入地认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五首诗词也是深入探究诗词的不同类型的典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诗词,并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堂实录4月10日,星期三,下午第五、六节,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
以下是课堂实录。
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先让同学们背诵课本上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然后,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了解到哪些内容?同学们积极参与。
经过讨论和回答,我们得出了答案:这首古诗的作者是王之涣,他是唐朝盛唐时期的诗人。
从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王之涣对西林的景致的感受和抒发。
2. 学习内容老师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新的学习内容——课本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
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分别是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孟浩然的《登鹳雀楼》。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每一首诗的背景、作者、创作时代和创作意图。
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 朗读和理解接下来,老师示范朗读一首诗,然后要求同学们跟着一起朗读。
大家朗读时,感情真挚、抑扬顿挫,把握了每一句诗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完一首诗之后,老师演示了如何理解诗歌。
她分别从诗歌的结构、用词和意境三个方面出发,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每一首诗的含义和哲理。
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4. 探究诗歌语言在掌握了每一首诗的含义和哲理之后,老师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探究诗歌语言的精妙。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时,老师向我们提出问题:什么是投袂断愁如线?请根据古代的衣袖选择他的含义,结合歌词解说。
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猜测、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经过讨论之后,我们逐渐发现了投袂断愁如线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
5. 总结回顾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总结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学们有的说到:通过学习诗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朝文化和唐诗三百首;有的说到:通过朗读、理解和探究诗歌,我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有的说到:通过课堂互动,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合理竞争的力量。
《长恨歌》教学实录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网站首页
《长恨歌》教学实录【师】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和动人的魅力。
《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师】这首诗太美了,我把它雪藏到了今天,就是想和同学们美美地欣赏一下。
下面我和后羿同学合作诵读这首诗。
读《长恨歌》不可无音乐,因为李杨二人均是优秀的音乐家,堪称知音。
正好我们班有古典音乐方面的人才,有请戴舒淇和揭清宜伴奏。
(教师和后羿同学合诵,戴舒淇和揭清宜用琵琶和二胡伴奏)【师】感谢三位同学。
他们之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演绎,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准备时对课文进行了悉心的揣摩。
【师】关于李杨二人的人物形象,正史有,野史也有,但我们今天主要看看白居易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我们来看课文,来找一找文中对李杨二人描写的段落或句子。
对唐明皇人物形象刻画的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师】好,还有吗?接着往后找。
想一想,“重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生】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师】除此之外,后文好像还有一个很长的段落也是对唐玄宗的刻画,从哪里开始?【生】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师】下面我们再找找对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刻画有哪些?【生】从“天生丽质难自弃”到“尽日君王看不足”。
【师】包括“可怜光彩生门户”也是。
这是生前的杨贵妃形象,那么死后的形象是怎样的呢?【生】“楼阁玲珑五云起”一直到结尾。
【师】这是道士找到已经成为仙人的杨贵妃时的情形。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写唐玄宗是两句话加一个段落,写杨贵妃是两个片段。
那么请大家在这些内容中找出自己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说一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语文《长恨歌》课堂实录 华东师大版
《长恨歌》课堂实录董一菲教学设计说明华夏民族是一个善感的民族。
在落花流水中我们感慨逝去的年华;在清风明月间我们悲吟难酬的壮志;在消逝与永恒里我们咏叹生命的长恨。
古人习惯于在诗歌中寻找这存在的声音,而今人亦可在小说中聆听到同样的悲鸣。
《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流”,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
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呀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选择《长恨歌》是因为有感于这种怀旧情绪。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选好的作品,无疑是教学的捷径。
选择小说一是因为它更直观可感,二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具有诗的魅力,而《长恨歌》正是这样的作品。
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让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历炼自己的人生。
课堂实录导语:这里有华丽的旗袍、洁白的鸽子、潮湿的空气、连绵的雨、繁华的夜。
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瑶,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让我们随王安忆女士的笔走入上海这座城市,走入上海的故事,共同来吟唱《长恨歌》。
我知道班级已经有几位同学读过这篇作品,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完成表格的填写,让我们共同来熟悉故事。
(多媒体展示表格)时间地点女主角男主角关系礼物上海闺阁王琦瑶纯真的爱李主任解放后康明逊女儿的父亲真诚的帮助八十年代平安里女儿的朋友长脚学生:作品的开始时间是四十年代。
学生:王琦瑶的一生始终在上海度过。
从闺阁走出,来到爱丽丝公寓,再走进平安里,最终消亡在平安里摇曳的灯光下。
学生:我认为将“纯真的爱”和“真诚的帮助”作为礼物送给王琦瑶的人是程先生。
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爱的人。
教师:你的分析很透彻。
学生:80年代出现在王琦瑶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腊。
王琦瑶爱上了自己女儿的朋友,甚至为了挽留他的爱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黄金送给他,因此我认为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一种对爱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残酷。
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
古诗《长恨歌》课堂实录(老师故作疑惑的问)师:据传曾经有一位皇帝,十分宠爱他的一位妃子为了博取她的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不惜从万里之外,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运来新鲜的荔枝当沿途的驿站一路烟尘滚滚时,当传送荔枝的人们一路疲于奔命时,当驿站的快马一路精疲力尽时,在美丽的皇宫里,贵妃正在享用美味新鲜的荔枝大家可知道这位皇帝、这位贵妃是谁吗?学生兴奋得大呼:唐玄宗、杨玉环!师:很好!你们都是知识广博的才子才女们!下面咱们来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预习的故事背景生1: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师:准备非常充分值得表扬还有谁愿意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表现的那么好!下面咱们来迅速的完成预习检测(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霓裳()粉黛()以男女小组竞赛形式分组迅速完成,学生情绪高昂师:(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读录音,稍后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录音并随时做字音记录师: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分角色组合朗读,其他同学听并评判谁最准确的把握住了感情生男女组合,以各自的嗓音特色分别读相应的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师:咱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千古美文究竟美在哪里,让我们初读课文,理清情节(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迅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自学检测:1、根据故事情节,把所给出的图片排序2、分别用一句话描绘每幅画面的内容3、给每幅画命名(4个字)学生翻阅课文,看图片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排序是什么样的呢?生一起喊:3214师:那谁愿意把自己描绘的画面内容展示给大家呢生3:我写的第一幅:杨贵妃和唐玄宗正在美丽的花园里愉快的赏花生3读完抬头看老师师:你写的很好准确把握了画面内容能再展示一幅吗?生3:第二幅:杨贵妃在马嵬坡惨死师:很简洁,但也把握住了最关键的故事情节很不错!师:还有谁?踊跃发言!生4:我写的是:唐玄宗在月夜下苦苦思念杨玉环还一个是,道士上天寻找到了杨玉环并转达了李杨二人的思念师:这位同学一下全说完了,写的很准确不过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语言还可以写的更美是不是?但是方法大家基本都掌握了和以前讲过的描述漫画画面题的做题方法一样,是不是?学生点头师:好,下面咱们再读课文(展示自学指导语):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请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杨玉环的美貌的?师:同学们找到了吗?生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是怎样写人的呢?生3:对比、反衬师:还有吗?生5:借代师:能解释吗?生:粉黛借代后宫其他人师:很对,还有谁有发现?生:“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师:很对大家一起说,你们都有什么发现生群答:“三千宠爱在一身、”“今日君王看不足、”“云鬓花颜金步摇”师:这些都是从哪些方面写人的?有可以总结的写作方法吗?生群答:侧面、外貌、神态、动作.....师: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师: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写的描绘杨贵妃美貌的诗歌叫什么?同学们大呼:李白!(多媒体展示《清平调》三首)师:讨论分析:李白和白居易都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他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生6::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把人比喻成花,师:分析的完全正确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师:下面我们沙场秋练兵:现学现用看下面的文段使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展示《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学生见到这首诗很兴奋基本能快速找到侧面描写,但与之对应而存在的正面描写反而被他们忽视了这是始料未及的师:下面完成当堂训练:描写你生活中的一个人,要求:运用今天课堂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字数200字左右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略)师:有个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我们在写的时候,要会加入侧面描写大家可以把刚才所写整理修改,写在随笔本上第二课时目标:1、分析并体会诗句,探讨并总结本诗“写人”的技巧2、总结相关写作手法师展示自学指导: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思念的句子,分析诗句,体会这些句子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生2:“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师:有个词叫物是?生:人非师:还有一句相关的诗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师:还有谁?生: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生:“孤灯挑尽未成眠,”师:这些都是怎样表达了感情呢?或者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生6: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师:小试身手:现学现用—下面诗歌中有《长恨歌》的表现手法吗?幻灯片展示: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江城子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生很快群答:有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师展示自学指导:《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看法(略),以赞成第三种者为多师: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诚然,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
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長恨歌》教學設計一、導課:曆史上傾國傾城の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の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の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の曆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の是無盡の憂傷和纏綿。
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の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の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の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呢?(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の偏幸,更促進了矛盾の激化.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の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の愛情人生中の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の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の心情如何?(樂)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の思念。
(思念)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生答:恨!)大屏幕顯示“恨”字“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长恨歌》教学实录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实录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我只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哪,一起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请学生分析。
动作描写,对比手法都分析得很到位。
其他学生补充了其它的外貌描写,尤其是一个女生分析“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然后,我故弄玄虚,呵呵,“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同学们大呼:李白!然后投影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再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
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
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第二个问题,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全班同学又是不约而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后,几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分析到了好几处。
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想想,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堂实录4月15日上午,我校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李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短诗五首》这一课文。
以下是本人的课堂实录。
一、温故知新李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读出本课的标题,并引导大家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夜泊牛渚怀古》。
她问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两节课中的诗歌风格不同?”同学们纷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古人写的,而《短诗五首》则是现代的,文化背景、写作风格都有差异。
”“对,正是这个原因。
”李老师点头道,“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诗歌同样优美,但却是现代诗人的作品,究竟它们有何特别之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逐诗细解接下来,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课文中的五首短诗,及其作者和背景。
她说:“同学们,这些短诗由五位著名的现代诗人创作,分别叫做‘清平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长沙’、‘游子吟’、‘临安春雨初霁’。
它们的写作时间都不同,但无论是主题、情感还是表达手法,都有共同之处。
下面我们来一首一首地读,发掘出它们的内涵。
”①清平调李老师首先解读的是这首诗。
她说,清平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以抒情为基调的短诗。
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灵的自述。
在诗歌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怀念往事的深情,抒发了对亲人思念的哀愁。
杜甫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体验,比如‘枯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它们既是杜甫的回忆之处,也是他思乡的寄托之地。
”②夜泊牛渚怀古“这一首大家已经读过了,我们来较为深入地解读一下。
”李老师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题献唐玄宗的赠序诗,诗人借夜色下牛渚孤舟的景象,唤起了消逝的芳华时代的景象和自己关于唐玄宗倾国倾城的怀想。
通过几笔简洁流畅的描述,张九龄得到了充分的抒发自我情感表达的空间。
”③秋夜长沙“同学们,这首诗最难理解了。
”李老师说,“它描绘的是诗人在长沙的秋夜中所感受到的情感。
其实它的含义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写出在自然界中所体会到的那种沮丧、孤独和失落等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含课堂实录)
一、导课: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
情色彩。
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
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师: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
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
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
(乐)
师: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师: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
(思念)
师:思念也无法让主人公释怀天上人间不得相见,只能留下长长的(恨)
师: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
(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
师:“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
(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
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恨、歌恨、悟恨,全诗表现了几个人的恨
(三个人的恨,分别时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的恨。
)
师:三个人的恨,必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表现唐玄宗“恨”的诗句。
互相交流朗读。
请学生读。
师: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叶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可见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红颜,又恨晚年孤苦无知己呀!
师: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有思念有遗憾之痛,那么死去的杨贵妃呢诗人用大胆的联想、想象表现了杨贵妃之恨,同样请同学们找到相应诗句并互相交流朗读。
师: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杨贵妃百感交集,杨贵妃在闻道汉家天子使后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的百般感触.)
师:是啊,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着,才会说出“但令心似金……会相见”的话,这比说爱你一万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说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私语时”的约定!
师:从这一系列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杨贵妃既恨天生丽质终被弃又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师:面对这样两位遗恨终身的主人公,白居易也产生了长长的恨!请找出表现白居易长恨的诗句来。
(“汉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在天……无绝期”)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误又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看看大屏幕,我们可以从谁的身上得出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
师:从恨大唐江山好色误这个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讽喻)
师:从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之说历来不统一,大体有三种意见:(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备课的时候我只是预设了一个大问题,让同学们自主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或者你更赞成哪一种主题说。
上课时,我把问题布置下去了,小组也即将进入研讨状态,可我突然就感觉这个问题怎么那么大而无当啊!同学们从哪下手去研讨呢研讨的过程是不是会因为多走了弯路而使研讨既浪费时间又收效
甚微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伪探讨”或“无效探讨”这是我个人备课时
没想到的。
想到这,我一拍桌子说:在同学们还没探讨之前,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
于是便有了下面整理出来的课堂实录概况:
师:李、杨之间是否有真情
生A:有,没有。
师:如果说有,马嵬坡事件怎么解释如果说没有,杨死后李的相思如何解释
生B:我认为有真情。
李之所以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因为他对杨是真心的,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保护杨呢
生C:我认为没有真情。
完全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否则马嵬坡事件当中,李就应该为杨殉情,可他没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对杨的感情还是不够深。
至于杨死后,李的一系列相思之举,也是心灵空虚的一种表现,与真情并无多大关系。
生B:你怎么那么功利呢他们之间是存在真爱的,否则李怎么会那些想念杨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才是爱情
生B:爱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献。
师:好极了!
师:我站在李、杨之间有真情的立场,再提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
作为帝王,应该以国事为重,怎么能因儿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师:这是理智型的。
(学生笑)
生E:值得同情。
如果李不是帝王,杨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恩恩爱爱的小日子。
可惜的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师:如此,我就是你的绝代佳人,你就是我的如意郎君了。
(学生笑)
师:从人性的角度,他们之间的爱情值不值得歌颂
生C:我认为不值得歌颂。
作为一个帝王,怎么能为爱而误国呢他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师:呵呵,还是那么理智,你很有做帝王的潜质。
(学生笑)生E:我觉得值得歌颂。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认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啊。
师:说的好!很人性。
(学生又笑,鼓掌)
师:古人讲,女人是祸水。
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杨贵妃,这些女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大好,今人也有这种偏见。
你是怎么看的生C:我觉得女人是不是祸水全在男人掌控。
作为帝王,你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让她达到误国的程度。
师:你一直立场坚定,非常好!(同学们又为他鼓掌)
生G:我觉得女人是祸水(女同学都哗然)。
作为一个男人,有几个能抵制得住女色的诱惑(同学们笑)何况皇宫里佳丽三千,妃嫔无数。
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过这几个比较突出而已。
师:这是个性情中人。
(同学们又笑)
教师总结:诗人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恨,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长恨,刻划人物服务。
面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他们之间是否有真爱呢(学生讨论回答)
四、教师点拨: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生活在中唐的诗人白居易,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样的白居易他渴望重现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希望后世统治者能以重色轻国为戒;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文人,他更关注人性与个体生命,对于真爱无法相守的遗憾长叹不已! 诗人的立场鲜明,态度一分为二,面对这场
又真爱又误国的倾国之恋,诗人的情感纠结万状,有批判讽刺警戒愤慨,有赞扬同情惋惜伤感无奈,最后只归结为一个字:恨!长恨!
有感情的朗读经典结尾。
师:“长恨”点透了千百年来人们渴求真爱而不得的普遍心结,每当读起总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最缠绵的情感。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爱,人生才不会留有长恨
请允许老师用舒婷的诗《致橡树》来表达我们对爱情的理性认识: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八、课堂结语:我们学习《长恨歌》是为了唤醒我们的个体理性意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立人”,它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担当社会责任,懂得理性和逻辑,不能以诗意的美化遮蔽复杂的矛盾的人生。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的生活,理性感悟,这将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同学阅读和写作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