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教课目的:
1.概括、沟通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觉,联合生活很实质叙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能在习作中适合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累积的优秀习惯。

3.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情。

教课要点:能联合生活很实质叙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觉。

教课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累积的优秀习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沟通平台
1.明确沟通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详细方法,养成剖析与思虑的养好习惯,形成自己独到的看
法和看法。

(2)指引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赏识水平。

2.回首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组课文以风气风俗为主题,都有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真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进行学习状况小结。

每组介绍代表来向全班报告。

二、与日俱增
1.初读《元日》,读准字音,认识粗心。

2.文意: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迎接着温暖的春风,痛饮屠苏酒,千家万户乐融融的迎来了旭日东升,庆新春,到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3.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读准字音,认识粗心。

4.文意:桂花姗姗落下,仿佛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
白,新鲜。

我到此刻也不理解吴刚为何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体是月宫的嫦娥撒下来
的吧!
三、兴趣语文
1.自读《风趣的标点》,意会标点的应用
2.习武场:下雨天留客每日留我不留。

用标点符号把其变成不一样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册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即将结束本册书的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回顾拓展的活动。

大家觉得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2.回顾所学知识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列举出本册书中学到的五个知识点。

(1)小组讨论,列举知识点。

3.知识点拓展(1)词语辨析(2)句子仿写(3)阅读理解(4)作文创作4.拓展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本册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3)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和最佳表现小组。

师:通过本次回顾拓展活动,大家对本册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1)小组代表分享收获。

6.课后作业(1)整理本册书的知识点,制作一份知识清单。

(2)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练习。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拓展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点回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具体回顾如下: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想,在这册书中,我们学过哪些成语和词语呢?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生1:我记得我们学过“前后矛盾”和“言行一致”这样的成语。

生2:对,还有“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

2.知识点拓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师:那么,“前后矛盾”这个成语,你们能造一个句子吗?生3:妈妈告诉我,说话要诚实,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 导学案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 导学案 教案

语文园地二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自学体验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出示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四、归纳提升: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3)表达是否流畅;(4)语言是否简洁。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记下来吧!六、反思总结回顾·拓展二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2)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本册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复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对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运用。

(2)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回顾与梳理(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与梳理。

(2)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回顾与梳理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交流与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合作。

(2)每组根据主题,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一篇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阅读理解问题。

5.知识拓展(1)教师提出一个与本册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答案,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四、作业布置1.学生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完成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的表现较为优秀,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4.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的思维开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部分学生的答案还需进一步优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2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2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具体方法,养成分析与思考的养好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2)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组课文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都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进行学习情况小结。

每组推荐代表来向全班汇报。

二、日积月累
1.初读《元日》,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文意: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迎接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千家万户喜洋洋的迎来了旭日东升,庆新春,处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3. 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4.文意:桂花姗姗落下,好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月宫的嫦娥撒下来的吧!
三、趣味语文
1. 自读《有趣的标点》,领悟标点的应用
2.习武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用标点符号把其变为不同的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7

《回顾拓展二》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互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感受丰富的民族文化。

2、在结合具体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交流本组课文的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

3、积累课文所摘录的两首与民俗相关的古诗,自觉做到熟读成诵。

4、读懂“趣味语文”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趣味语文”趣在哪里,交流自己了解和搜集的其他“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重点: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丰富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3、阅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教学难点: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丰富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3、阅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燃激情,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挑战吗?在今天的交流平台中,你准备向谁挑战?你想怎样向他挑战?2、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挑战的话题。

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的对话,快速地读一读,从这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对话)生: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了两个交流话题:第一个话题是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第二个话题是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法。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好,让我们进入挑战前的准备:你们小组想挑战哪个话题?向哪一组挑战?把你们小组的对手写在纸条上传给我,请大家开始准备。

(各小组提前抽签决定发言的顺序)3、各小组积极准备。

二、互动交流,各显神威1、第一轮发言——准备话题一的小组开始挑战。

预设:生1:我们小组挑战的是第一个话题——民风民俗。

说起民风民俗我们可有最精彩的内容要展示给大家,下面请我们组的两名同学展示一组图片,谁来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哪个节日?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这是藏族的雪顿节。

人教版第十二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第十二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第十二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回顾·拓展二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教师笑容的魔力目标教师!道德的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无私地陪伴学生度过漫长的学生生涯,并且拥有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力量,但仍然有一些教师,他们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却看起来很不开心。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沟通综合性活动中的状况和收获;2、积累爱国格言;3、展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难点:沟通综合性活动的状况和收获教学预备:课前让同学搜集爱国格言、预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程序:〔一〕沟通平台1、阅读沟通平台的内容,说说沟通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法,活动的收获。

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很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牢记在心呢?说的时候留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请同学们先在组内沟通。

2、小组内沟通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选出沟通的好的同学参与全班沟通。

3、小组代表在全班沟通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4、抽生沟通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慧而赞美,为你们的收获而兴奋,那全部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傲慢吗?我们组内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状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如今、进展都有了更深化的了解,也熟悉了很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沟通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盼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喜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日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爱哪条格言?为什么?3、自由朗读、背诵。

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二教案

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二教案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兵背诵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重点难点1、交流平台,交流收集到的民俗资料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2、理解“日积月累”中古诗。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回顾。

1.导入本组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你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吗2.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例文表达方法详略得当(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描述全文有中心句,每段以中心句开头二、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1)明诗意《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三、背诵两诗,提出问题(扣重点,质疑惑,有价值)四、趣味语文:表演朗读《清明》原诗和改动标点后的小令与剧本,写下你的感悟与收获。

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合作→交流第二课时一、《元日》探讨问题1、《元日》描写了过春节时哪些习俗与《北京的春节》中习俗有何异同2、《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3、《元日》有什么比喻象征意义4、《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我们应该怎么读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探讨问题1、“玉颗”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掷”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3、由《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你会想到哪个神话故事4、这是一首什么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5、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三、《有趣的标点》探讨问题1、清明大约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2、诗中描写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3、三首《清明》不同在什么地方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朗读三首《清明》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与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巩固→拓展4.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1.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1.doc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复习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及本组课文的文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阅读古诗《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

3、阅读《有趣的标点》,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重难点:1、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

2、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一)、学生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的内容。

(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本组课文的写法)(二)、交流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2、指名说说。

3、教师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有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想了解更多的就多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

(三)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的写法。

2、指名反馈。

3、小结:这些表达方法在我们今后的习作中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日积月累(一)、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通。

指名读。

(二)学习《元日》1、再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即诗意)2、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初一,人们迎接新年的景象。

从诗中,你了解了哪些人们迎接新年的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新桃符)(三)学习《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1、从题目理解到什么。

(地点:天竺寺;时间:八月十五)2、“夜桂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传说月宫中有桂花树,每到中秋之夜,嫦娥都会向人间抛撒桂花)3、理解古诗意思。

4、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中秋节人们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还有哪些习俗?(吃月饼、吃团圆饭……)(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拓展课外再搜集关于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

三、趣味语文。

(1)有一次足球比赛,是上海队和广东队对垒。

比赛结果一出来,有一位记者便连夜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且用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

结果,有的读者说是上海队胜了,有的读者说是广东队胜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具体方法,养成分析与思考的养好习惯,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2)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组课文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都有蕴含着丰盛的人文哲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进行学习情况小结。

每组推荐代表来向全班汇报。

二、日积月累
1.初读《元日》,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文意: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迎接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千家万户喜洋洋的迎来了旭日东升,庆新春,处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3.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4.文意:桂花姗姗落下,好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月宫的嫦娥撒下来的吧!
三、趣味语文
1.自读《风趣的标点》,领悟标点的应用
2.习武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用标点符号把其变为例外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