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中的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合集下载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是两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成本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来核算生产成本的方法。

这些标准成本通常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管理经验确定的,可以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在标准成本法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评估生产经营的效率和绩效,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与标准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核算生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将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作为生产成本,不考虑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能够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情况,但缺点是无法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也无法对生产经营的效率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够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而实际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变动较大的企业,能够准确反映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结合应用的。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成本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比如,在生产过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而在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总之,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成本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中国的会计,认可的是实际本钞票法。

大多数外资企业和国外ERP软件,均要求标准本钞票法,因此其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也产生了需求:在中国投资的国外企业,要求会计体系符合中国会计制度要求,即实际本钞票法。

同时提供国外母公司的报表要求,即标准本钞票法。

我们见过这种既能满足标准本钞票法,同时又能满足实际本钞票法核算要求的ERP软件吗?可能有人会讲,有的,XXX软件就行。

但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应用ERP,同时支持两种差异巨大的会计核算体系,其难度是显而易见。

那个地点就简单讲几点标准本钞票核算体系和ERP系统设计思路:1、业务数据按单据设计规那么,在保持或审核确认时,即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保持在业务系统的凭证库中。

要是业务人员要修改业务数据,会计凭证也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2、采购差异数据、生产差异数据的聚拢,是利用业务系统会计凭证传到总账系统中后,财务回集计算得到的。

业务系统不进行本钞票计算,只作标准本钞票数据搜集、分析、汇报与治理;3、因此业务数据,必须在作业开始前,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数据,如标准工时、标准本钞票等;4、。

这几点,在实际本钞票法核算体系下,确信不行用。

因此,实际本钞票法也有一套类似的管控方法。

然而均是在实际业务的根底上,不断调整与总结后,再用之检查和指导业务。

按照辩证法的瞧点:实际本钞票法是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

而标准本钞票法,是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

标准本钞票一种本钞票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间接费用是估量的,而且直截了当材料和直截了当人工等也是按估量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本钞票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本钞票制度。

〔一〕标准本钞票的性质:标准本钞票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本钞票,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本钞票。

在典型的实际本钞票制度中,间接费用是按事先的比率分摊到产品中往的,而标准本钞票制度也同样的方法处理。

这两种方法的要紧区不是对直截了当材料和直截了当人工的计算方法不同。

摘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摘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4
Part One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组成及差异
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上图是人工成本差异分析,与材料差异分析是一样的,也包括数量和价格,但 是要清楚的是人工成本中的数量是指生产每一个产品的工作时间,即工时,计 划是100个,实际上是80个,正常情况下,工时按小时算,也就是以前完成这个 生产装配需要100个小时,现在需要80个小时,但是工资率的差异,依旧是人工 成本的价格差异,并不是用一个小时,价格是30或35,而是会界定这个工人或 者这道工序,一个小时给你的工资率是30,35,这个表格中工资率差异这一列标 准成本价格这一行中的30的意思是说原来制定的工资标准一小时给30块钱,但 是改变了工艺和工序之后,一小时给工人的工资是35。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5
Part One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组成及差异
上图是费用的差异分析,铂略财务培训提示这里的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间接费用。举例,工厂的生产车间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是生产桌子, 一条是椅子。以桌子这条生产线为例,费用包括生产桌子这条生产线所耗费的 电,包括所分担的车间的水的费用,夏天的冷气,冬天的供热费用,车间主任, 车间的管理人员分摊到桌子的成本里再加上车间的厂房的折旧,生产线的折旧, 都要在当月生产的每一个桌子,椅子上分摊费用,这个费用就是制造费用,每 一项费用都可以直接分担到每一个产品中,把全月的这些总费用分摊到当月生 产的每一个桌子、椅子上叫做分配率,也就是生产一个桌子一个小时分配的这 个制造费用。表格分配率差异这一行中,在标准成本里是40,在实际成本中是 45是什么概念?原来测定生产这个桌子,每生产一小时要分摊这些费用是40, 但实际上经过更改这个工艺流程,每一小时会多分配5块钱,变成45。分配率会 增加,有的学员会问:只是螺丝的数量改变了,生产的装配的时间减少了,为 什么分配率要增加?如果就是单纯的从财务成本的核算角度来看,可能不会有 变化,因为整个车间的制造费用就是这么多,不会因为工时有多大的变化,也 就是车间主任的工资,桌子生产线的折旧,厂房的折旧还有水电费不会有太大 的波动。原因在于,实质上工时是减少的,每完成一个装配是100小时,现在变 成80,也就是说整个生产车间当月的实际生产工时减少了,但是整个车间的折 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并没有变,在整个公司,整个车间制造费用没有 变,生产的小时数减少了析就是说把刚才的用量差异(数量差异)用文 字和一个更具体的材料的用量的一个和数量差异的表格给大家展示材料的成本 差异分析,数量差异方面原来标准成本中数量是用50个,实际是用40个减少了 10个。原来一个螺丝的标准价格是20,少用10个是不是在数量上节约了200块 钱?但同时要看到虽然数量减少了,还有价格差异。标准的价格是20,但是工 艺改变后,实际的价格是30,这样就是一个螺丝要多花10块钱,实际上更改之 后一共要用40个,因为价格的上升,导致材料成本的上升是400。综合考虑是虽 然少用了螺丝10个,但是这个材料的成本是增加的,增加了200。

ERP之BOM应用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ERP之BOM应用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ERP之BOM应用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成本计算模块,是ERP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ERP的难点模块之一。

因为其能否应用起来,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如采购模块、产品结构模块、工单模块等,这些模块若应用的不好的话,成本计算就不会准确。

成本计算模块,是ERP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ERP的难点模块之一。

因为其能否应用起来,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如采购模块、产品结构模块、工单模块等,这些模块若应用的不好的话,成本计算就不会准确。

笔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结合ERP成本计算,谈谈各个模块的数据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以及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

物料清单(BOM),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是源头。

成本计算需要用到的数据很多来之于物料清单,如产品的用料信息、产品标准工时等信息,都是在BOM中定义的,若BOM不准确,则利用ERP进行成本计算,更是无稽之谈。

一、BOM准确性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1、材料准确性.材料的准确性,是指用户在定义产品的物料清单时,要注意某个产品要用到哪些材料,而不能张冠李戴,把本不属于这个产品要用到的材料用到这个产品中去。

若产品的材料选择的不对,则产品就无法正确生产;产品无法准确按时生产的话,产品的成本更加无法计算,即使可以计算,得出来的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源头发生了错误,最后的结果当然不会准确。

2、材料用量的准确性.材料的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成本。

材料用的越多,其材料成本就越多;相反,材料用的越少,成本就越低。

ERP系统中的标准成本,是直接根据物料清单中的用量为基础计算材料成本的;而实际成本虽然是按实际领用材料来计算材料成本,但是,其领料时也是根据物料清单中规定的用量来领料的,所以,若BOM 中用量不准的话,最终还是会影响产品的成本。

3、工时信息的准确性。

若企业没有上工艺管理模块的话,则企业的工时信息一般是在BOM中定义,即定额工时。

这个工时信息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如制造费用的分摊、人工成本的分摊都要用到工时信息。

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

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

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标准成本一、本文概述随着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普及,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控产品成本。

其中,标准成本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控制方法,它为产品成本提供了一个基础标准,有助于企业进行差异分析,找出成本过高的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本文将探讨ERP系统中产品成本控制的方面,以及标准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ERP系统中的产品成本控制ERP系统集成了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变得更加协调和高效。

在ERP系统中,产品成本控制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原材料采购:ERP系统可以自动跟踪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并在需要时进行采购。

这有助于确保原材料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产品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需要关注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库存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

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作为一种集成的业务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产品成本控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特别是原材料采购与标准成本的相关内容。

1、原材料采购:ERP系统可以自动跟踪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并在需要时进行采购。

这有助于确保原材料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采购策略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简化采购流程,并减少人为错误。

此外,ERP系统还能对供应商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方便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以降低采购成本。

2、标准成本:在ERP系统中,标准成本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控制工具。

标准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价格等信息预先设定的成本。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控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标准成本还可以作为衡量生产效率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通过ERP系统实现产品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然而,要确保ERP系统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系统数据进行审核和监督。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及方法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及方法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及方法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采购、销售、生产、库存等与财务的集成,实现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和一致,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与财务的集成中,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即成本集成)是最难的.在我国一些已经实施了ERP的企业中,实施了业务与财务集成的企业很少,而实施了成本集成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成本集成是ERP系统实施的难点,本文将论述ERP系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并以国际著名的ERP软件BAAN IV为参考,以离散型企业为背景,提出成本集成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ERP系统成本计算原理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又称产品结构,不但列明了生产某一种产品需要的全部物料,而且将所有的物料(原材料、零件、部件、产品)按实际生产装配过程进行分层排列,这种层次关系反映了物料的加工顺序和物料之间的需求关系。

物料清单不但标明了每种物料的层次、编号、规格、单位,而且列出了每种物料在该产品中的用量标准;不但考虑了所需的原料、毛坯、消耗品,而且考虑了产品产出率、废品率。

在ERP系统中,物料清单既是运算物料需求、编制物料采购和生产计划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计算的基础。

在BOM中,最顶层的物料为产品,最底层的物料为采购物料,其他物料为制造物料,产品按BOM由底层到高层的顺序进行加工装配。

对于离散型企业,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前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结转到后一步骤的产品成本中,直到最后步骤累计计算出产品成本.二、ERP系统成本核算方法ERP系统每一种制造物料(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和装配都要生成相应的生产订单,通过生产订单来进行管理。

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生产订单的生成、生产订单的下达、发料、报告工时、报告完工、产品入库、订单结算等。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首先,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材料成本方面,在标准成本中,材料成本是按照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来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异,导致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产生差异。

二、人工成本方面,标准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是按照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人的效率、加班情况等因素,导致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产生差异。

三、制造费用方面,标准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是按照标准制造费用率和标准产量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设备故障、能源价格等因素,导致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产生差异。

四、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方面,标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是按照标准管理费用率和标准销售费用率计算的,而在实际经营中,由于市场竞争、管理效率等因素,导致实际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标准费用产生差异。

以上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主要表现,这些差异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

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就意味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其次,这种差异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如果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就会影响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最后,这种差异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和成本预算。

如果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和预算实际成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计划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了减少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加强成本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体系,确保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成本控制,通过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控制实际成本,减少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三、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并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四、加强成本预测和成本预算,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预测和预算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成本,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制定的,可以作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依据。

而实际成本则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实际生产经营的成本状况。

本文将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标准成本的制定是基于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计划的,它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生产工时、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标准成本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成本预算,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标准成本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绩效评估的标准,帮助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其次,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和成本支出来计算的。

实际成本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实际成本的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同时,实际成本也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配的基础,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成本偏差。

成本偏差可以分为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两种情况。

有利偏差是指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不利偏差是指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

成本偏差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成本控制,因此企业需要及时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监控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提高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管理水平,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

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

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

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

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

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

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标准成本简单§标准成本有效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

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00 -订单2借:采购价格差异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领用时,分录如下:借:在制品160贷:存货160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采购价格差异 5 -订单2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二: 方案二:采用完全实际成本 即完全采用实际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 即完全采用实际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 领用均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领用均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优点:成本维护较简单,实际成本计算较方便。 优点:成本维护较简单,实际成本计算较方便。 缺点: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重成本核算 缺点: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轻成本管理。 、轻成本管理。
‹#›
一、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
3.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项目 成本来源 成本核算 标准成本 外购物料:核定 制造物料:成本卷积 可随时评价存货成本,有利于产品价格决策。 多适用于标准化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制造行业。 但需要维护标准成本,财务人员工作量大。 系统自动产生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差异, 通过对差异的分析与控制,使成本管理人员化 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成本控制。 可事先仿真产品成本做为研发、定价及计算销 货毛利的参考,针对各类差异做分析,可协助 管理阶层衡量各部门绩效,找出不利差异发生 之原因据以改善,且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与目前核算方式有差异,财务人员需转变思想 观念和管理模式;遵循一贯性原则,无须披露 会计政策变化,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系统实 施相对简单。 实际成本 根据实际业务计算实际成本 不需要维护物料标准成本,可减轻财务人员的 工作量,但会计信息相对滞后,不利于产品价 格决策,多适用于价格变化较大的流通行业。 实际成本有据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 但会使提供产品部门的成绩或不足转移给使用 部门,不利于责任中心的考核和成本控制。 不能事前仿真产品成本,只能事后分析和考核 ,不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不利于正确评 价业绩。 符合目前核算模式,不需要加强用户培训,系 统实施难度主要在于每一物料的期初实际成本 难于取得。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

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

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o §标准成本简单o §标准成本有效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u][b]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

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b][/u][color=blue]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00 -订单2借:采购价格差异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b][u]领用时,分录如下:[/u][/b]借:在制品160贷:存货160[b][u]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u]:[/b]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采购价格差异5 -订单2[/color]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b][u]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

入库时分录如下:[/u][/b][color=blue]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u][b]领用时分录如下:[/b][/u]借:在制品168贷:存货168[u][b]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b][/u]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存货1贷:在制品4[/color]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1,在制品164,应付款-205,材料采购0。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1.活动基础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活动基础成本核算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识别和分析公司内部各项活动的成本,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活动成本驱动器,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上,然后再将活动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2.全面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全面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项目都纳入核算范围,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管理费用等。

该方法将成本核算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构成。

全面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3.标准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标准成本核算是指以标准成本为基准,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确定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通过标准成本核算,可以及时了解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而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标准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等。

4.追溯法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5.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原理与方法:
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是一种将产品或项目的全部成本纳入核算范围的方法,包括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到报废等各个阶段的成本。

通过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可以全面了解产品或项目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产品设计
和项目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法等。

总结来说,ERP系统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活动基础成本核算、全面成本核算、标准成本核算、追溯法成本核算和生命周期成本核算。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Oracle_ERP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Oracle_ERP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二:采用完全实际成本 即完全采用实际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领 用均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优点:成本维护较简单,实际成本计算较方便。 缺点: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重成本核算、 轻成本管理。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三:采用部分标准成本、部分实际成本
即主要原燃料/产成品的收、发、存均用标准成本核算,辅 料/备件/设备均用实际成本核算,采用以标准成本为主、实 际成本为辅的混合成本核算方法。
符合目前核算模式,不需要加强用户培训,系 统实施难度主要在于每一物料的期初实际成本 难于取得。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一:采用完全标准成本 即完全采用标准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领 用均采用标准成本核算。 优点:是一种标准化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进行差异 分析,重成本管理,轻成本核算。与其他子公司成本 核算口径一致,有利于未来集团公司的财务整合。 缺点:要求标准化管理基础较好,能制定较准确的标 准成本,否则造成整个系统混乱,风险非常大。
要求标准化管理基础较好,能制定 较准确的标准成本,否则造成整个 系统混乱,风险非常大,标准成本 维护工作量较大。
不利于成本管理和分析控制
不利于绩效评价和价格决策
不利于培育员工成本意识
系统配置操作较复杂,与其他子公 司成本核算口径不完全一致,可能 导致两公司成本数据没有可比性, 不便于未来集团公司的财务整合。
Oracle_ERP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目录
一、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 1、标准成本法 2、实际陈本法 3、两种方法差异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一:采用完全标准成本 方案二:采用完全实际成本 方案三:采用部分标准成本,部分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它的核心是按照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一、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视图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成本管理决策支持(1)深入业务环节(2)标杆管理-进行差异分析与控制(3)差异的源头分析(4)例外管理原则(5)责任划分与绩效管理(6)标准化管理工具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标准成本核算体系(1)存货标准成本计价(2)有效的利润分析(3)简化核算工作(4)实时账务处理(5)成本预测、估价、模拟工具二、标准成本上线前提条件标准成本实施前应进行如下工作(1)、必须是新建立账套或者新结转账套(2)、设定成本要素且实际成本的核算应当与标准成本设定的成本要素保持一致(3)各项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注: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非标准成本特殊要求,为了满足成本核算准确以及成本精细化管理这些工作也应该进行。

(4)、应当对标准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范围,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标准成本的核算精细度等与标准成本的制定有关的一些列工作。

标准成本上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1)需要相关责任人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维护,包括物料、任务单、工序、标准费率等与标准成本有关的一些基础数据(2)改变成本核算人员核算习惯,成本核算人员需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前端业务的检查。

(3)杜绝车间物料“串用”、“串领”现象,保证订单上归集的物料成本真实准确。

三、工作方案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代表企业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成本管理水平,产生的差异可以反映有关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ERP中成本核算案例详解

ERP中成本核算案例详解

ERP中成本核算案例详解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成本核算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本文将详细介绍ERP中成本核算的案例,包括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核算的流程以及应用的具体场景。

一、成本计算方法在ERP中,成本计算一般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方法。

1.标准成本法:2.实际成本法:二、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是指在ERP系统中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成本要素的设置:在ERP系统中,需要设置好成本计算的要素,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些成本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后续的成本计算和核算。

2.成本的计算:根据成本要素的设置,ERP系统可以根据标准成本法或实际成本法进行成本的计算。

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原材料、人工、费用等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产品的成本。

3.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完成后,需要对成本进行核算。

核算的方式可以是按产品进行核算,也可以按项目进行核算,还可以按部门进行核算。

核算的结果就是按照所设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划分,得出不同产品、项目或部门的成本。

4.成本的分析:成本核算完成后,还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

分析的方式可以是按照不同层级进行分析,比如按产品进行分析、按部门进行分析等。

通过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应用场景ERP中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下面以制造业为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1.生产成本核算:在制造业中,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对于制定产品价格、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成本控制: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实时监控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

通过准确地掌握成本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成本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成本分析: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对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部门进行成本分析。

ERP系统中的4种基本的成本类型

ERP系统中的4种基本的成本类型

ERP系统中的4种基本的成本类型为了便于方案、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在ERP软件系统中通常设置4种基本的成本类型。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是成本管理中的方案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肯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

标准成本在方案期(如会计年度)内保持不变,是一种冻结的成本,作为估计企业收入、物料库存价值及报价的基础。

制定标准成本时,应充分考虑到在有效作业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所应分摊的制造费等因素。

标准成本的制定,应有销售、生产、方案、选购、物料、劳动工资、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参与,共同商定。

标准成本制定后,企业要定期进行评价和维护。

2)现行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current standard cost)也称为现行成本,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定额成本,是一种当前使用的标准成本,或者将其看作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

现行成本反映的是生产方案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加工工艺、选购费用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导致成本数据发生变化。

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

现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方式与标准成本类似,只是有些数据采纳的是现行的成本数据。

3)模拟成本ERP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其模拟功能,回答“假如……将会……”的问题。

例如,有时想要知道产品设计变更、结构变化或工艺材料代用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则可通过ERP的模拟功能来实现。

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所以设置模拟成本(simulated cost)。

这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也是有用的。

在制定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成本之前,先把修订的成本项目输入模拟成本系统,经过多次模拟运行比较,审定后再转换到标准成本系统。

模拟成本的制定方式与标准成本类似。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

目录成本基础设置 (1)凭证分录 (2)系统运行和人工操作负荷 (3)成本变动 (4)查询报表 (7)开发与开发量 (7)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复杂程度 (8)成本分析与控制的有效性 (11)总结 (12)物料有数量和金额两种属性,依据对这两种属性的不同处理方式,存在三种成本计算方法: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

(1)实际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金额记录,以后也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处理。

(2)标准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实际数量和标准成本金额记录,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落入标准成本差异科目。

(3)计划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标准数量和标准成本金额记录,这种方式在以前手工记账的计划经济时代采用较多,有很多问题,现代基本不用。

下面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成本基础设置(1)实际成本:物料不进行成本金额方面的特别基础设置。

(2)标准成本:物料需要输入一个标准金额,然后设定一个标准成本差异科目。

这里的重点在于⏹每个标准成本物料都需要制定一个标准成本,输入系统。

如果物料较多,这个制定工作可能相当耗费工作量。

⏹为了制定出物料的标准成本,需要财务部门联系兄弟部门通力协作。

举例,需要涉及的部门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部门:实际成本和运费由采购部配合提供;关税、报关费由相应部门提供;如果成品的标准成本除了物料标准成本之外还要包括人工工资和费用的标准成本,那么还需要生产部、人事部配合,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物料的标准成本都是指物料的材料价值,对于产品,是否要包括生产这个产品是耗用的人工和费用,这个要慎重考虑。

而且,系统中产品料、工、费的归集直接牵涉到生产模块实施方案的制定,比如,是否启用工艺路线,怎样在生产模块中归集工和费等等,所以,怎样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需要通盘考虑,需要倚重生产方案及其制定者。

⏹需要尽早制定一个标准成本维护流程,在标准成本新建、变更时遵循此流程,以提高效率,避免混乱。

⏹标准成本越准确越好,有效期越长越好,变更频率越少越好。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中国的会计法规,认可的是实际成本法。

大多数外资企业与国外ERP软件,均要求标准成本法,因此其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也产生了需求:在中国投资的国外企业,要求会计体系符合中国会计制度要求,即实际成本法。

同时提供国外母公司的报表要求,即标准成本法。

我们见过这种既能满足标准成本法,同时又能满足实际成本法核算要求的ERP软件吗?可能有人会说,有的,XXX软件就行。

但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应用ERP,同时支持两种差异巨大的会计核算体系,其难度是显而易见。

这里就简单说几点标准成本核算体系与ERP系统设计思路:1、业务数据按单据设计规则,在储存或者审核确认时,即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储存在业务系统的凭证库中。

假如业务人员要修改业务数据,会计凭证也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2、采购差异数据、生产差异数据的汇合,是利用业务系统会计凭证传到总账系统中后,财务归集计算得到的。

业务系统不进行成本计算,只作标准成本数据搜集、分析、汇报与管理;3、因此业务数据,务必在作业开始前,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数据,如标准工时、标准成本等;4、。

这几点,在实际成本法核算体系下,确信不好用。

当然,实际成本法也有一套类似的管控方法。

但是均是在实际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总结后,再用之检查与指导业务。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实际成本法是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

而标准成本法,是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

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开放分类:实际成本(historical cost):实际成本的概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者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估计成本则是尚未实际发生的,而是根据一定资料预先估算的成本。

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平常核算时能够使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与标准成本等,但最终务必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概念要紧是针对产品或者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含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与销售实际成本等,因此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关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能够明确确认与计量的成本。

ERP系统中的成本差异分析

ERP系统中的成本差异分析

ERP中的成本差异分析摘要:ERP/MPRII 实施后,进行差异分析是成本核算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管预算多么准确,标准成本设置多么精确,最终的差异是永久存在的。

一般 ERP 中的差异分析不外乎三个方面: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成本中心的差异分析;一些总帐科目余额的差异分析。

ERP/MPRII 实施后,进行差异分析是成本核算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管预算多么准确,标准成本设置多么精确,最终的差异是永久存在的。

一般 ERP 中的差异分析不外乎三个方面: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成本中心的差异分析;一些总帐科目余额的差异分析。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实施 ERP 后如何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一.生产订单差异分析ERP 中每一张生产订单确实是一个成本对象。

关于一张生产订单来讲,既有成本的流入,也有成本的流出,这两者之间必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差额,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事实上确实是对那个差额进行分析。

生产订单的成本流入包括成本构成的三大要素:材料,人工,费用。

当生产部门开始领料时便有材料费流入该生产订单;开始生产后生产统计员录入生产情况,如生产时刻、预备时刻、排队时刻、停工时刻、废品等,录入过程确实是成本流入生产订单的过程,包括直接人工与间接费用;生产订单完工产品入库后,成本从生产订单流出,流出成本领实上确实是该生产订单的生产成果。

要分析生产订单成本流入与流出的差异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如实际用料与物料清单中所设标准用料的差异;领用时材料价格与标准价格(制定标准成本时所使用的价格)的差异;实际生产工时与按工艺路线所计算的理论生产工时之间的差异;实际产量与生产订单打算生产数量之间的差异(关于某些产品如注塑件这种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标准成本本身的偏差等等。

产品 E , E 的物料清单及构件单价如下表:E 为单步工艺,工艺路线及工作中心费率见下表:(不计预备时刻、排队时刻等)3 / 16依照这些资料可计算出该产品的标准成本为:2*3+4*5+0.01*250=28.50 (元)假设有生产订单 WO002 ,要求生产产品 E ,打算生产数量为1000 ,下表是 ERP 系统中与该生产订单相关的生产数据:依照上表能够计算出该生产订单成本流入与流出的差异:由上表可知生产订单 WO002 的差异为 2382.5 元,成本流入金额大于成本流出金额,差异构成如下表:5 / 16注: U 代表不利差异( Unfavorable variance )F 代表有利差异( Favorable variance )从对订单 WO002 的差异分析中可知,该生产订单最大的差异是由标准成本造成的,产品 E 的标准成本设置可能有较大偏差,假如从其它的生产产品 E 的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中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就应该考虑及时调整该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免给领导作决策时提供错误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

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

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

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

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

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

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标准成本简单
§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

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00 -订单2
借:采购价格差异 10 -订单2
贷: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领用时,分录如下:
借:在制品 160
贷:存货160
贷:应付款 100-订单1
借: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贷:应付款 105 -订单2
贷:采购价格差异 5 -订单2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

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10 -订单2
贷: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领用时分录如下:
借:在制品 168
贷:存货168
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
借:材料采购 100 -订单1
贷:应付款 100-订单1
借: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贷:应付款 105 -订单2
贷:存货 1
贷:在制品 4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1,在制品164,应付款-205,材料采购0。

比较一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入库业务分录,差不多,标准成本多出一个价格差异而已,一看就懂。

领用业务分录,有区别,标准成本很简单,不作解释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中168如何得来?是1.05 x 160 =168。

单位成本1.05如何得来,是(1 x 100 + 1.1 x 100) / 200 = 1.05。

看起来已经复杂不少了。

再看发票业务分录,标准成本不过是按发票价格调整了价格差异,很容易理解。

移动加权平均法则要根据材料领用的情况调整存货和在制品,也复杂了不少。

有人会说,你做的比较很好,但是实际成本的业务分录我都看得懂,不觉得复杂。

是的,从上面的例子,虽然实际成本有些复杂,但是套上计算公式还能理解。

可是事情没完,在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中,不会总是只有这样的情景。

考虑一下如果收到发票时成品加工完毕,在制品已经转出该怎么办?如果收到发票时成品已经发货了,该怎么办?如果是部分成品完工和发货该怎么办?如果部分材料退回供应商该怎么办?
采用标准成本法,成品是否完工,是否发货,是部分完工发货还是全部,以上列出的业务分录都没有变化,材料退回供应商,只要把入库分录按退货数量借贷反一下即可。

每天的业务有很多也还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很简单。

如果采用实际成本法,你得考虑追加多少销售成本,调整成品存货,在制品存货,退货时如何还原,如果是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还要考虑批次。

而且每天的业务不只有两三笔,多了怎么办?
采用实际成本法的企业,尤其是采用手工记帐或采用模拟手工记帐的财务软件的企业,有几个能做到按订单核算成本,不都是按月汇总吗?这都是实际成本法中的复杂性造成的。

标准成本有效,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无效,什么地方无效?就是成本控制上无效。

有人说我虽然采用实际成本,可是也设置了计划成本,一样可以体现出偏差多少。

是的,根据计划成本,可以知道偏差多少。

可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首先要知道手上的实际成本是如何计算得出的,然后比较计划成本才可以得出每个需要的控制点-如采购价格、材料用量、人工等等偏差多少。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你如何知道成品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多少出于原材料价格差,多少出于材料消耗差,由于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只能得出每月的总数,没办法明细到具体的业务,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也没有几个企业能根据计划成本实现真正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