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合集下载

皮影戏(罗山皮影戏)

皮影戏(罗山皮影戏)

传承人物
陈光辉,男,1946年10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 目名称:皮影戏(罗山皮影戏),河南省罗山县申报。
罗山皮影戏传承人陈光辉
保护措施
罗山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罗山皮影戏进行了挖掘整理,先后整理出皮影戏脚本《龙风配》《真假驸马》 《八仙闹海》《访山东》《假设阴朝》等12个剧目。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罗山皮影戏2009年,罗山皮影戏走进香港,参加了“中原文化香港行”启动仪式暨2009年豫港投资贸易洽 谈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活动;同年,罗山皮影戏参加了由河南省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 开幕式的展演活动。
2017年10月,法国巴黎举办了罗山皮影戏专场演出,期间上演了《龙凤呈祥》《杨文广挂帅》《诸葛亮招 亲》《麒麟送子》等剧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状况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传承价值
罗山皮影戏的演出剧目文学价值较高,是豫南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源。其音乐高亢明亮,唱腔真假声替换自如, 是采撷和研究豫南、鄂北、皖西民间音乐的好素材;其唱词、道白既有文学语言,又有农谚、笑话、俚语、歇后 语等,是豫南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
传承状况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罗山皮影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受到严重冲击和制约,供演出的传统曲目不断 流失,演出市场的萎缩也直接威胁着罗山皮影戏的生存和传承,从事罗山皮影戏演出和影人制作的艺人大都已年 逾古稀,一些老艺人已经去世,罗山皮影戏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1954年宣传新婚姻法时,罗山皮影戏艺人用旧的皮影人,填上新调,讲当代话。
从1964年开始,罗山皮影戏有目的地吸收了京剧、豫剧、花鼓、民间小调的唱腔,演唱了《血泪仇》《烽火 山》《三砸铁锁链》《红色的种子》等现代戏。大本头的《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也开始演唱。

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50字简介

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50字简介

《皮影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1.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皮影戏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这门艺术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和灯光效果,将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受人们喜爱。

2. 起源与历史皮影戏起源于古代我国,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历史悠久,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表演形式与技艺皮影戏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表演者需要通过手法、声音、皮影等多种技艺手段,来向观众传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这需要表演者具备扎实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因此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高难度的艺术形式。

4. 文化价值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发展与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皮影戏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与传承困境。

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社会和相关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与展望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皮影戏这门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位文章写手,我深感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皮影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文化价值和保护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当代皮影戏表演现今,皮影戏表演已经不止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而是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一些演员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现代故事、历史事件或是社会现象融入皮影戏的表演之中,使其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历史文化: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表演皮影戏,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保护文化遗产: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保护和传承皮影戏,可以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3. 促进文化交流: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通过皮影戏的表演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 激发创造力:皮影戏的表演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和表演皮影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促进创新和发展。

5. 增强社会凝聚力: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和欣赏皮影戏,可以促进社区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创造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皮影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离石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离石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介绍:
1. 皮影戏:离石的皮影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一种以刻制的羊皮或牛皮
为材料,通过打照法制作出影像形象,并结合音乐与人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故事情节的传统艺术
形式。

离石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动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2. 陶艺:离石的陶艺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离石的传统陶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
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离石的陶器制作工艺传承了古代的陶器制作技术,融合了当地独特的文
化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陶器艺术。

3. 古建筑:离石拥有众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台山寺庙群。

这些寺庙建筑大多建于古代,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这些古建筑是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反映离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迹。

4. 象形字:离石周边地区的若干村庄保留了一种称为“象形字”的独特文字系统。

这种文字由简
单的符号组成,每个符号代表一个词汇或意义。

传统上,这种象形字被用于记录日常生活和农
业活动,是村民们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

离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代表了当地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继承离石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皮影戏详细介绍

皮影戏详细介绍

皮影戏详细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由艺人用隔亮纸做成的舞台中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戏”。

皮影戏的演出方式很简单,一般由一人操作,配合口述、歌唱和乐器伴奏,包括吹奏、敲击等简单乐器来完成整场表演。

演唱内容大多是以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为主题的戏剧剧本,通常充满了寓意和道德教训的意义。

此外,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相结合的典范,因为中国皮影制作精巧,演出灵活,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造型美感,所以也被称为“民间灯影”,是中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块珍品。

总的来说,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相结合的典范。

传统文化皮影演讲稿范文

传统文化皮影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最早起源于陕西、河南一带,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流派。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色1. 造型独特:皮影戏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造型夸张,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人物脸谱丰富多彩,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 表演形式多样: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皮影、双皮影、三皮影等。

表演者通过操纵皮影,使人物在幕布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3. 音乐优美:皮影戏的音乐以民间小调为主,旋律优美动听。

表演者演唱时,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婉转,使观众如痴如醉。

4. 表演技艺精湛:皮影戏的表演者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他们能熟练地操纵皮影,使人物动作灵活自然,表情丰富多样。

三、皮影戏的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皮影戏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皮影戏,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艺术价值:皮影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融合了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皮影戏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教育价值:皮影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

通过观看皮影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4. 文化传承价值: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影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皮影戏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皮影戏。

皮影戏的魅力 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

皮影戏的魅力 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

皮影戏的魅力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皮影戏的魅力: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灯光的照射以及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索皮影戏这一非遗项目的世界,展示它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渊源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汉时期,有着悠久的传承。

古代人们将动物的皮革制成各种形状,通过光线的反射投影在白色幕布上,形成了皮影的原型。

后来,人们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演绎故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二、制作工艺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

首先,艺人们需要选取细腻柔软的皮革,将其切割成各种人物和物品的形状,并细致地雕刻出细节。

随后,以骷髅骨制作的支架将皮革固定在上面。

最后,通过剪影、补充细节和上色等步骤,制作出逼真的皮影。

三、表演艺术皮影戏的表演艺术也是其魅力所在。

表演者需要有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他们通过操作皮影、变换人物形象以及模拟声音的方式,为观众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世界。

他们的表演不仅包括了舞蹈、武术等形式,还融入了幽默的元素,使得观众们会心一笑。

四、文化传承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观看皮影戏,观众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中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

同时,皮影戏还与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五、教育意义皮影戏在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看皮影戏,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因此,将皮影戏引入学校教育,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将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六、传承与保护虽然皮影戏在过去风靡一时,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皮影戏;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班,传授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技巧,培养更多的皮影戏艺人。

皮影戏非遗文化介绍

皮影戏非遗文化介绍

皮影戏非遗文化介绍一、针对儿童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有趣的皮影戏!你们知道吗?皮影戏就像是会动的画儿。

在一块白白的幕布后面,有一群小小的人偶在跳舞、在讲故事。

比如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左一下右一下,打得白骨精无处可逃。

那些小小的皮影人偶,在艺人叔叔阿姨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可有意思啦!皮影戏的人偶可不是随便做出来的哦,它们要用很薄的皮子,经过精心地裁剪、上色,才能变得这么漂亮。

而且,艺人叔叔阿姨还要用细细的杆子控制它们,让它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皮影戏,感受一下这神奇的表演!二、针对青少年嘿,青少年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下皮影戏这个超酷的非遗文化!想象一下,在一个暗暗的小屋子里,一束光照在一块白色的幕布上,幕布后面一群小人儿在欢快地跳跃、打斗,这就是皮影戏啦!像《哪吒闹海》这样的经典故事,通过皮影戏的演绎,哪吒的勇敢和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与龙王的虾兵蟹将大战三百回合,看得人热血沸腾。

还有哦,制作皮影人偶可讲究了。

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处理,从人物的表情到服装的花纹,都得一丝不苟。

而且表演的时候,艺人要手眼协调,才能让皮影人偶活灵活现。

咱们可得好好传承和保护皮影戏,别让这么棒的文化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三、针对成年人朋友们,咱们来聊聊皮影戏这个独特的非遗文化。

说起皮影戏,那可有年头了。

它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你看《白蛇传》,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皮影戏里被演绎得深情动人。

白娘子那优美的身姿,许仙的憨厚老实,通过皮影人偶展现得栩栩如生。

如今,虽然我们有了各种高科技的娱乐方式,但皮影戏的魅力依然无法替代。

让我们一起关注和支持皮影戏,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四、针对老年人老伙计们,咱来说说这皮影戏啊!咱们小时候,皮影戏那可是稀罕玩意儿。

一听说哪儿有皮影戏表演,十里八村的人都赶着去看。

记得有一回看《穆桂英挂帅》,那穆桂英威风凛凛,骑着马挥着枪,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介绍,20页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介绍,20页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
皮影戏的制作
【第三章】
皮影戏流派及代表作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皮影戏的遗产类别

皮影戏的遗产类别

皮影戏的遗产类别
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被归类为以下几个遗产类别:
1. 口头与表演艺术:皮影戏是一种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需要演员使用皮影人偶进行表演,并配以声音和音乐等元素,属于口头与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戏剧艺术: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它通过舞台表演、音乐和人偶制作等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戏剧艺术元素。

3. 传统工艺技艺:制作皮影和皮影人偶的工艺技艺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皮影人偶是由绢布或兽皮做成的,需要经过制作、剪影和彩绘等工序完成,属于传统工艺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 传统音乐:在皮影戏中,音乐是与表演紧密结合的,起到了情绪表达和戏剧效果的增强作用。

皮影戏所用的音乐器乐包括笛子、二胡、梆子等,是传统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

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

标题: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导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无数观众。

让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源于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戏",后来逐渐演变成"皮影戏"。

皮影戏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时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风格。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点1. 形象生动的皮影造型皮影戏的灵魂在于皮影造型。

皮影艺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熟练的技艺,将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皮影造型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还充满了神话色彩,成为了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2. 丰富多彩的皮影戏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木偶皮影、人偶皮影、电动皮影等。

各种表演形式各具特色,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享受。

3. 优美的唱腔与音乐皮影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音乐伴奏与唱腔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皮影戏的独特韵味。

三、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如今,许多皮影艺人致力于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他们不仅积极推广皮影戏,还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皮影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皮影戏的价值与意义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传承和发展皮影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结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才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皮影戏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

皮影戏(盖州皮影戏)

皮影戏(盖州皮影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解除海禁,关内外海路相通,盖州城西大清河入海处的西河口,一度成为东 北与关内通商的重要港口。据《盖平县志》记载,当时南北客商水江云集,车船辐辏、摩肩擦背”。海运贸易的 发达、经济的活跃,带来了民间文化的繁荣。由于当时的盖州“三教九流荟萃,五行八作俱兴”,成为了辽南的 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使盖州皮影艺术得以迅速地发展、扩散,盖州也成为了辽南皮影文 化的中心。
文化特征
唱腔唱词 伴奏乐器
人员分工 表演道具
在念白上,盖州皮影戏多采用盖州当地口语、乡音俚语演岀,由于受方言语调的直接影响,盖州皮影戏的唱 腔较为犷豪放、短促平直,多数不掐嗓演唱。唱髯、净,用本功嗓;唱生、旦,用背功嗓;唱丑,本、背功结合, 俗称阴阳嗓。
盖州皮影戏唱词的词牌有固定格式,如“三顶七”词格,从三字句写到七字句,每式两句,格式为“三三、 四四、五五、六六、七七”等,一般不可破格。还有“三栓”“搭拉句子”“啰嗦句子”等,句式严谨。
代表剧目
盖州皮影戏不仅剧目丰富,操演技巧娴熟,而且擅演历史、神话大部头剧目。《封神演义》《杨家将》等皆 可连演月余,其他常演的剧目则有《杨文广征南》《罗通扫北》《樊梨花征西》《薛仁贵征东》《五峰会》《小 西凉》《镇冤塔》《分龙会》《江东桥》《双魁传》《二度梅》《粉妆楼》等百余个剧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盖州皮影戏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汁原味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在民间艺术研 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传承人物 林世敏,男,汉族,2018年5月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 皮影戏(盖州皮影戏),辽宁省盖州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盖州市文化馆获得“皮影戏(盖州 皮影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介绍1. 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皮影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真的是古老得跟我们的祖辈一样!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人们就是靠皮影戏来打发时间,讲故事。

说到故事,它可不止是讲讲平常的事情,而是有英雄救美、智勇双全的大场面,真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皮影戏的“演员”可不是普通人,而是用动物皮制作的影子,真是高科技的操作!当时的艺人们用灯光照射皮影,投射在白色的幕布上,故事就这样展现出来了。

更神奇的是,演员不仅有声音,还有情感。

想想,影子还会“说话”,是不是觉得特别有趣?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在不同的地方发展出了各自的风格,有的地方还有自己的方言版,真是丰富多彩。

2. 皮影戏的艺术特色2.1. 手艺与技巧皮影戏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情节,还有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

你见过那些五光十色的皮影吗?每一个皮影都是艺人们用心雕刻而成,简直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小到每个细节,大到整个角色,都是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

说真的,有时候看着那些影子,真的会忍不住想,这小东西真是灵动得像个小精灵!除了外表,皮影戏的表演技巧也是一绝。

艺人们用手中的杆子操控皮影,时而灵活,时而稳重,简直就是“影子舞蹈家”。

他们不仅要记住复杂的动作,还要配合音乐和声音,绝对是多才多艺的代表。

有些艺人甚至可以一人多角,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2.2. 音乐与唱腔再说说皮影戏的音乐,那简直是增添了不少情调。

皮影戏的背景音乐多是传统乐器演奏的,比如二胡和唢呐,听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配合上不同的唱腔,那感觉简直是飞上天了。

演员用富有情感的声音把故事情节生动地演绎出来,仿佛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皮影戏里的唱腔各有特色,有些地方的唱腔高亢激昂,有些地方则轻柔婉转,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你有没有想过,皮影戏不仅仅是影子的故事,更是声音的交响曲,真是一场视听盛宴!3. 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3.1. 现代社会的挑战说到传承,皮影戏现在面临不少挑战。

皮影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皮影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皮影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5月20日的时候,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11月27日,皮影戏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在民间又被称为“牛皮娃娃”、“牛皮灯影子”等,皮影戏就是用三根竹签挑起牛皮雕刻的背景场面、人物或动物等,让他们做出坐、卧、跳、走、踢、打、翻、转等动作,再投影到白纱布,也叫“亮子”(帐幕)的一种民间小剧种。

皮影戏非常难以保存,而且皮影戏现在快要失传了,很多人都不会操作皮影戏,这也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
国粹 —— 皮影戏
古老精美的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是 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 民间戏剧。 表演皮影戏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影人, 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 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 传统皮影戏演员表演时盘腿而坐,支起影窗 ,双手操作皮影,一两个人操作全场戏,边 舞边唱。也有一人独演的,称为独角影。艺 人多才多艺,会唱会吹会拉琴会打鼓。老艺 人坐着演,双脚也不闲着,可以踢打乐器,
有些技艺高超的艺人甚至用脚也能操纵影人 。一个人唱几个角色,几种行当,如菩萨一
陆丰皮影是透明的,人
近几十年里,法国、意大利、奥 地利、德国等西欧国家掀起的中国 皮影热有增无减。目前在德国至少 有近百家国立和私人博物馆收藏着 中国皮影。
皮影戏的现状和未来
皮影戏的现状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 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就要失传。
皮影戏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如今以欣赏为主, 娱乐为辅缓慢过渡。未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 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 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皮影戏的幕前幕后
陆丰皮影戏: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派系之一潮州 皮影的唯一遗存,起源于宋朝年间,早于 明清时期出现的陕甘、河北皮影。其在民 间几经沧桑,传承了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 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 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 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 陆丰皮影戏以兽皮雕镂成影人,是一种集绘 画、雕刻、音乐、舞台技艺于一身的艺术。 影人、影景以牛皮制作。影人高约六寸,五 官分明,肤色透明,轮廓生动,色彩、线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观后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之一,皮影戏已经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被列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通过厚纸剪成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和道具,利用灯光和技巧表现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我曾经观看过一次皮影戏表演,那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下面我将对自己的观后感做一些记录和感悟。

第一次接触皮影戏,我对它毫无概念和了解。

在表演开始前,我在舞台前面的位置找了一个座位,耳旁的琴声以及说唱的声音使我安静地坐下并进入了表演的氛围中。

开始时只有一个手持着皮影,利用特制的灯光将它们的形象映射在白纸上,在每个表演者都低头沉思地一个半小时之后,整个舞台被华丽的灯光覆盖,舞台上的皮影变得生动起来,表演者的嗓子和手快速切换着,讲述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故事。

在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我被表演者的熟练技艺和协力和谐的态度深深打动,他们以铿锵有力的声音,精彩的表演和流畅的语言使得广大观众深入地理解了全部的表演故事。

整个表演过程中的热情和赞助使得舞台上的皮影变得十分的生动,整个戏剧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逐渐成形。

皮影戏这种表演形式是一种非常古老而美妙的艺术,观看它的表演不仅仅是一埸普通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获得文化知识和精神深度的方式。

从整个表演的过程中,观众往往会从中获得一些小感悟或是乐趣,这也是我在观看皮影戏表演时最为激动人心的地方。

从皮影戏这种表演形式中,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内容,比如中国的文化文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人类道德和价值方面的积累等等。

皮影戏通过利用故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也融入了时下的科技、音乐、舞蹈以及文化艺术,传递出一种强有力的信念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皮影戏亦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元素,它来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从表演者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的艺术传承,表演者不仅注重技术的熟练和传承,更加注重后期的精细管理和文化传承。

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凌源皮影戏与其他剧种一样,包含了生、旦、净、丑等行当,但在皮影戏中称呼不同。生,包括文生、武生。 旦,包括文旦、武旦、闺门旦、青衣、彩旦等;凌源皮影戏称旦行为“小儿”,老旦唱生的唱腔,不规范在旦行 之中老生,凌源皮影戏称之为“髯”,根据人物不同年龄,又称为“三尖髯”“五绺髯”“白髯”“黑满”等。 净行,凌源皮影戏称为“大儿”,包括黑头、花脸、老座子等。丑行,包括文丑、武丑、老丑、小丑、官带丑等 等,通称为“丑儿”,也有的叫做“花生儿”。
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辽宁省凌源市传统戏剧
01 历史渊源
03 传承保护
目录
02 文化特征 04 社会影响
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辽宁省凌源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凌源皮影戏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其起源于清代,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凌源皮影戏形成了 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凌源皮影戏 按照影卷所描写的剧情年代划分为两种:描写历史题材的传统影戏(也称作传统影),还有宣扬新中国建设、改 编了童话及寓言故事题材的现代影戏(也称作现代影)。
凌源皮影戏凌源皮影戏活动方便,五、六位艺人即可组班唱影。影台前左边的一位主操影者称为“拿线的”, 也叫“掌上线的”。前台中间的一位协助拿线人操纵影人,叫“贴线的”,因工作在灯下,俗称“顶灯的”。前 台右侧一位负责班鼓、响板、大锣、铙钹的演奏,影班中称作打鼓的或是“打着的”。小班影多是一把四弦伴奏, 通常又叫“拉着的”。
因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老艺人相继辞世,凌源皮影戏后继乏人,抢救保护凌源皮影刻不容缓。
传承人物
刘景春,男,汉族,1952年生,辽宁凌源人。2008年1月26日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 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刘景春自幼对二胡、三弦、四弦等民族乐器感兴趣,曾向唐山皮 影团的著名琴师学习四弦演奏技艺,1980年任凌源县皮影团团长兼四弦琴师。他多次参加省市重大艺术调演并获 得奖项,1998年他组建了景春皮影团,并培养了女儿、孙子等皮影继承人。

认识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

认识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

认识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戏剧形式,被誉为“活动的画”。

它以剪纸皮影为媒介,通过灯光照射产生影像,配以音乐和人声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皮影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民智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起源与历史皮影戏起源于古代中国,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古人发现了将轻薄的剪纸做成人物形象,并在光线照射下形成影子的神奇效果。

自此,皮影戏逐渐演化为寓教于乐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制作工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剪纸、上漆、制作身体部件以及装备灯光等环节。

首先,剪纸师傅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要求,用剪刀将涂有黑色颜料的薄皮纸剪成各种形状。

然后,纸影粘贴在牛皮或驴皮上,经过上漆和打磨,使其坚韧耐用。

最后,安装好灯光设备,皮影戏就可以开始演出了。

三、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主持、音乐、音效和皮影的展示等环节。

主持人负责解说故事情节以及提醒观众注意事项;音乐和音效通过传统乐器和声音模拟器产生,增强了戏剧效果;皮影表演则是整个演出的核心,演员使用手法灵活操纵皮影,配合不同的声音效果和音乐,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形象。

四、文化内涵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入了道德观念、教育故事和历史传承等元素。

通过皮影戏,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传统价值观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五、艺术表现力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展现了戏剧的魅力。

剪纸的图案创意、纸影的形象塑造、音效的巧妙运用,都让人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产生共鸣。

同时,皮影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世界的审美追求。

六、保护与传承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皮影戏目前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皮影艺术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传承机制。

此外,一些爱好者和艺术家也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制作和演出皮影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

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

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

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

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

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