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所伴随的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方向、速率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
本文为大家提供几道关于化学反应热力学与热效应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根据下面的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反热。
2. 计算下面反应的焓变值:2H2(g) + O2(g) → 2H2O(l)3. 结合下面的数据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C(graphite) + 2H2(g) → CH4(g) ΔH1 = ?反应2: C(graphite) + 2H2(g) + O2(g) → CH3OH(l) ΔH2 = -726 kJ反应3: CO(g) + 2H2(g) → CH3OH(l) ΔH3 = -91 kJ反应4: CO2(g) + 2H2(g) → CH3OH(l) ΔH4 = -195 kJ反应5: CO2(g) + 4H2(g) → CH4(g) + 2H2O(l) ΔH5 = ?反应6: CH3OH(l) → CH4(g) + 1/2O2(g) ΔH6 = ?4. 结合下面的反应焓变值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2H2(g) + O2(g) → 2H2O(g) ΔH1 = -572 kJ反应2: H2(g) → H2(g) + 1/2O2(g) ΔH2 = -286 kJ反应3: 2H2(g) → 2H2(g) + O2(g) ΔH3 = ?5. 如下为反应方程式和各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变值,请根据热力学定律判断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反应:2H2(g) + O2(g) → 2H2O(g) ΔH = -484 kJ答案与解析:1. 例如:2H2(g) + O2(g) → 2H2O(l) 反热为 -483.6 kJ2. 反应的焓变值为ΔH = -484 kJ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产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所以焓变值也是反应方程式右边各物质的摩尔数系数与它们的焓变之和。
高中化学《反应热》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反应热》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D.化学变化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潮汐能、煤炭、石油B.海洋能、地热能、核能C.天然气、水能、生物能D.风能、太阳能、沼气3.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D.将浓硫酸与水1:1混合4.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并吸收131.3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H2O(g)=CO(g)+H2(g)△H=+131.3kJ/molB.C+H2O=CO+H2△H=+131.3kJ/molC.C(s)+H2O(l)=CO(g)+H2(g)△H=-131.3kJD.C(s)+H2O(l)=CO(g)+H2(g)△H=-131.3kJ/mol5.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晶体制备时,溶剂蒸发速率越快,得到的晶体颗粒就越大B .苯酚有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热水冲洗C .中学实验室中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白磷等放回原试剂瓶D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温度计测量酸溶液温度后应立即测量碱溶液的温度 7.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和石油工业,可通过以下反应生产硫酸:S+O 2点燃SO 2、2SO 2+O 2催化剂△2SO 3、SO 3+H 2O=H 2SO 4。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C(s)+H2O(g)=CO(g)+H2(g) △H=a kJ/mol2C(s)+O2(g)=2CO(g) △H=-220 kJ/mol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则a为A.-332B.-118C.+350D.+130【答案】D【解析】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s)+H2O(g)=CO(g)+H2(g) △H="a" kJ/mol,②2C(s)+O2(g)="2CO(g)" △H=-220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即得到热化学方程式O2(g)+2H2(g)=2H2O(g) △H=-(220+2a)kJ/mol。
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496 kJ/mol+2×436 kJ/mol-2×2×462 kJ/mol=-(220+2a)kJ/mol,解得a=+130,答案选D。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计算2.已知:C(s)+O2(g)=CO2(g) △H1CO2(g)+C(s)=2CO(g) △H22CO(g)+O2(g)=2CO2(g) △H34Fe(s)+3O3(g)=2Fe2O3(s) △H43 CO(g)+Fe2O3(s)=3CO2(g)+2Fe(s) △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H1>0,△H3<0B.△H2>0,△H4>0C.△H1=△H2+△H3D.△H3=△H4+△H5【答案】C【解析】A、碳和CO燃烧均是放热反应,△H1<0,A不正确;B、二氧化碳与碳反应是吸热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H4<0,B不正确;C、②CO2(g)+C(s)=2CO(g) △H2,③2CO(g)+O2(g)=2CO2(g) △H3,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③即得到C(s)+O2(g)=CO2(g) ,△H1=△H2+△H3,C正确;D、已知④4Fe(s)+3O3(g)=2Fe2O3(s) △H4,⑤3CO(g)+Fe2O3(s)=3CO2(g)+2Fe(s) △H5,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④+⑤×2)÷3得到2CO(g)+O2(g)=2CO2(g),则△H3=,D不正确,答案选C。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①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 283 kJB.反应①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566 kJ/molC.反应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H=-57.3 kJ/mol③红磷的化学式为P,白磷的化学式为P4,已知P4(s)+5O2(g)="P4O10(s)" △H=-3093.2 kJ/mol4P (s)+5O2(g)="P4O10(s)" △H=-2954.0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由于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B.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C.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H 大于-57.3 kJ/mol3.1mol氨气(化学式为:NH3)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19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NH3=N2+3H2-46.19kJB.2NH3(g)=N2(g)+3H2(g)-46.19kJC.NH3(g)=1/2N2(g)+3/2H2(g)-46.19kJD.2NH3(g)=N2(g)+3H2(g)+92.38kJ4.氢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氟化氢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跟踪检测: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则ΔH 1>ΔH 2B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0 kJ ·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 .在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 kJ ·mol -1解析:选B 1 mol 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应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因ΔH 1、ΔH 2均小于零,所以ΔH 1<ΔH 2,A 错误;浓硫酸稀释过程中要放热,因此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B 正确;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则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所具有的能量,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 错误;2 g 即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2 mol H 2反应对应的焓变应为-571.6 kJ ·mol -1,D 错误。
2.已知:①Fe 2O 3(s)+32C(s)===32CO 2(g)+2Fe(s)ΔH 1=+234.1 kJ ·mol -1②C(s)+O 2(g)===CO 2(g)ΔH 2=-393.5 kJ ·mol -1则2Fe(s)+32O 2(g)===Fe 2O 3(s)的ΔH 是( )A .-824.4 kJ ·mol -1B .-627.6 kJ ·mol -1C .-744.7 kJ ·mol -1D .-169.4 kJ ·mol -1解析:选A 根据盖斯定律,32×②-①即得热化学方程式:2Fe(s)+32O 2(g)===Fe 2O 3(s) ΔH =32ΔH 2-ΔH 1=-824.4 kJ ·mol -1。
(完整)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4 —- 化学反应原理(概念全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反应热。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新增】1。
焓:1 mol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H)。
2. 焓变(△H):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H=H(生成物)-H(反应物)3.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说明:①焓(H)是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H的单位是kJ/mol或kJ·mol1-。
【注意:△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它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③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④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4.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5.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6。
△H的符号与意义: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使环境的能量升高),故放热反应的△H 为“—”,△H<0;而吸热反应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使环境的能量降低),故吸热反应的△H为“ + "△H>0。
见下图 1—17。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8。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是整数,即表示微粒个数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状态不要求注明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H的正负号、数值及单位无必须注明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综合练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132O2(g)===4CO2(g)+5H2O(g)的ΔH为()A.+8Q kJ·mol-1B.+16Q kJ·mol-1 C.-8Q kJ·mol-1D.-16Q kJ·mol-1 2、已知:(1)H2(g)+12O2(g)===H2O(g) ΔH1=a kJ·mol-1(2)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3)H2(g)+12O2(g)===H2O(l) ΔH3=c kJ·mol-1(4)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 B.b>d>0 C.2a=b<0 D.2c=d>0 3、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A.-183 kJ·mol-1B.183 kJ·mol-1C.-862 kJ·mol-1D.862 kJ·mol-14、已知1 mol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29.2 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P4(白,s)+5O2(g)===2P2O5(s)ΔH=-Q1,4P(红,s)+5O2(g)===2P2O5(s)ΔH=-Q2,Q1与Q2的关系是()A.Q1=Q2B.Q1>Q2C.Q1<Q2 D.无法确定5、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2H2O(l) ΔH=-142.9 kJ·mol-1B.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C.2H2+O2===2H2OΔH=-571.6 kJ·mol-1D.H2(g)+1/2O2(g)===H2O(g) ΔH=-285.8 kJ·mol-16、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0 kJ·mol -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反应热的计算(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反应热的计算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ΔH 1和ΔH 2表示,则( ) ①H 2(g)+12O 2(g)H 2O(g) ΔH 1=-Q 1 kJ·mol -1②2H 2O(l)2H 2(g)+O 2(g) ΔH 2=+Q 2 kJ·mol -1已知Q 1、Q 2均大于零。
A.Q 1>Q 2B.Q 1=Q 2C.2Q 1<Q 2D.Q 2=2Q 1解析将①式改写成2H 2(g)+O 2(g)2H 2O(g) ΔH 3=-2Q 1 kJ·mol -1③,将②式改写成2H 2(g)+O 2(g)2H 2O(l)ΔH 4=-Q 2 kJ·mol -1④。
③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④式相同,但③式中H 2O 为气态,④式中H 2O 为液态,生成液态水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多,故2Q 1<Q 2。
2.已知H —H 、H —O 和O O 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462.8 kJ·mol -1和497.3 kJ·mol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2O(g)H 2(g)+12O 2(g) ΔH =-481.9 kJ·mol -1 B.H 2O(g)H 2(g)+12O 2(g) ΔH =+481.9 kJ·mol -1C.2H 2(g)+O 2(g)2H 2O(g) ΔH =+481.9 kJ·mol -1D.2H 2(g)+O 2(g)2H 2O(g) ΔH =-481.9 kJ·mol -1解析1 mol 气态水分解产生1 mol H 2(g)和12 mol O 2(g)的能量变化为2×462.8 kJ-436 kJ-12×497.3 kJ=240.95 kJ 。
因此气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 2O(g)H 2(g)+12O 2(g) ΔH =+240.95kJ·mo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双基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 .2 912 kJB .2 953 kJC .3 236 kJD .3 867 kJ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ΔH 3-ΔH 2ΔH 3-ΔH 1B.ΔH 2-ΔH 3ΔH 3-ΔH 1C.ΔH 2-ΔH 3ΔH 1-ΔH 3D.ΔH 3-ΔH 1ΔH 2-ΔH 3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ΔH 1ΔH 2-ΔH 1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
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A .0.8B .1.3C .3.1D .0.32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 2、CO 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 ~285.8 kJ ;1 mol CH 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 ,两者之比约为0.32,故答案为D 。
答案:D5.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13体积,CO 2占23体积,且C(s)+12O 2(g)===CO(g) ΔH =-110.35 kJ/mol ,CO(g)+12O 2(g)===CO 2(g) ΔH =-282.57 kJ/mol 。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 .392.92 kJB .2 489.44 kJC .784.92 kJD .3 274.3 kJ解析:100 g 碳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 物质的量为10012×13mol ,因为碳完全燃烧可分两步,先生成CO 同时放热,CO 再生成CO 2再放热,总热量即为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
因此与100 g 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为10012×13mol CO 燃烧放出的热量,设为Q 。
CO(g)+12O 2(g)===CO 2(g) ΔH (298K)=-282.57 kJ/mol 1 mol 282.57 kJ10012×13mol QQ =282.57 kJ ×10012×13,Q =784.92 kJ 。
答案:C6.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 kJ/molB .N 2(g)+3H 2(g)===2NH 3(g) ΔH =2(b -a ) kJ/molC.12N 2(g)+32H 2(g)===NH 3(l) ΔH =(b +c -a ) kJ/mol D.12N 2(g)+32H 2(g)===NH 3(g) ΔH =(a +b ) kJ/mol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由能量图像知,12mol N 2(g)和32mol H 2(g)需要吸收a kJ 的热量分解为1 mol N 和3 mol H ,而1 mol N 和3 mol H 放出b kJ 热量生成1 mol NH 3(g),1 mol NH 3(g)液化放出c kJ 热量,因此由12 molN 2(g)和32mol H 2(g)生成1 mol NH 3(l)的反应热ΔH =(a -b -c ) kJ/mol 。
答案:A7.已知:H 2(g)+12O 2(g)===H 2O(l) ΔH =-285.83 kJ/mol CO(g)+12O 2(g)===CO 2(g) ΔH =-282.9 kJ/mol 若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生成 5.4 gH 2O(l),并放出114.3 kJ 热量,则混合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 )A .0.22 molB .0.15 molC .0.1 molD .0.05 mol解析:设生成5.4 g H 2O 时放出的热量为x 。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3 kJ/mol 18 g 285.83 kJ5.4 g x解得x =85.75 kJ 。
由CO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4.3-85.75=28.55 kJ 。
设有CO 的物质的量为y ,CO(g)+12O 2(g)===CO 2(g) ΔH =-282.9 kJ/mol 1 mol 282.9 kJy 28.55 kJ解得:y =0.1 mol 。
答案:C8.在298 K 、1.01×105 Pa 下,将22 g CO 2通入750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 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 2通入1 L 2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 的热量,则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HCO 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Δ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ΔH=-(2x-y) kJ/mol C.2CO2(g)+2NaOH(aq)===2NaHCO3(aq)ΔH=-(4x-y) kJ/mol D.2CO2(g)+2NaOH(l)===2NaHCO3(l)ΔH=-(8x-2y) kJ/mol 解析: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
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O2(g)+3NaOH(aq)===Na2CO3(aq)+NaHCO3(aq)+H2O(l)ΔH1=-4x kJ/mol。
①由题意知:CO2(g)+2NaOH(aq)===Na2CO3(aq)+H2O(l)ΔH2=-y kJ/mol。
②①-②得:CO2(g)+NaOH(aq)===NaHCO3(aq)ΔH3=ΔH1-ΔH2=-(4x-y) kJ/mol。
D项中Na2CO3与NaHCO3的状态未标对;只有C正确。
答案:C9.已知:CH3CH2CH2CH3(g)+132O2(g)===4CO2(g)+5H2O(l)ΔH=-2 878 kJ/mol(CH3)2CHCH3(g)+132O2(g)===4CO2(g)+5H2O(l)ΔH=-2 869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解析:本题是考查物质稳定性及能量变化的题目。
1 mol正丁烷燃烧放出2 878 kJ的热量,1 mol异丁烷燃烧放出2 869 kJ的热量,正丁烷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异丁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故A正确。
正丁烷的能量大,稳定性差,故B错误。
两式相减得CH3CH2CH2CH3(g)===(CH3)2CHCH3(g)ΔH=-9 kJ/mol,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是一个吸热过程。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C-H键,都含有10个C-H键。
答案:A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固、金刚石)+O2(气)===CO2(气)ΔH=-395.4 kJ/mol,②C(固、石墨)+O2(气)===CO2(气)ΔH=-394 kJ/mol,由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②得C(固、金刚石)=C(固、石墨)ΔH=-1.4 kJ/mol,所以由金刚石转变为石墨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答案:C(固、金刚石)===C(固、石墨)ΔH=-1.4 kJ/mol石墨能力提升11.(2016·新课标全国高考)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 kJ/mol、-283.0 kJ/mol和-726.5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氢气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即每生成1 mol的水就放出285.8 kJ的能量,反之分解1 mol的水就要消耗285.8 kJ的能量,所以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2 858 kJ;(2)由CO(g)和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O(g)+1/2O2(g)===CO2(g)ΔH=-283.0 kJ/mol;②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6.5 kJ/mol;可知②-①得到CH3OH(l)+O2(g)===CO(g)+2H2O(l)ΔH=-443.5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