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四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一天的垃圾和垃圾的处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一天的垃圾和垃圾的处理

全班家庭总数
总人数 一天垃圾总量
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 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 重量。 • 想一想,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 成什么影响? • 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 • 说说我们知道的家庭垃圾去向,人们平时 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一天的垃圾
• 一个人每天约产生垃圾0.8千克 • 计算我班64个人每天产生多少千 克垃圾?
填埋垃圾模拟实验(P72):
模拟什么: 填埋垃圾场
各部分代表什么? 喷水代表: 降落的雨水 浸过墨水的纸代表: 被掩埋的垃圾 杯中的水代表: 地下水 实验发现:原来瓶底的清水变成了墨水色 说明: 垃圾被埋在地底,其中有的东西仍
会浸染出来,污染地下水。
• 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 围的环境产生哪些危害?
商场、工厂、 学校、机关、 农业生产也 要生产大量 垃圾!
• 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 污染空气、土壤、水体,还会招引 蚊蝇,传播疾病。
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 响?
•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 染上,垃圾会污染水和空气,对人们的生 产生活造成危害。 • 有毒垃圾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动物、 植物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垃圾的产生,想办法 把已经产生的垃圾处理掉。
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
垃圾场用不透水的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的土壤隔 绝开来,建立垃圾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能把从地面 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的水,收集起来处理;垃圾堆 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包括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垃圾 场安装有气体排放管及时排除有危害的气体,还有检测 井随时检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状况。
在日本,垃圾是分类收集 ,分类处理的 .生活垃 圾一般分为可燃垃圾 , 不可燃垃圾及资源垃圾 三大类 . 居民根据当地政府规定 , 在每周固定 的时间用标准的垃圾袋盛好垃圾摆放在固定 的地点 . 从东京都 23 区为例 , 每周三、周六上 午收可燃垃圾 , 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 , 周二 上午收资源垃圾 .居民用东京都 23区指定的白 色垃圾袋盛好垃圾摆在百姓附近的垃圾摆放 点.上午8点左右 ,区政府的垃圾清理车会沿居 民区收集垃圾,然后直接运往垃圾处理厂。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第1课?一天的垃圾?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2.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还可以按它们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分.3.统计一天的垃圾时要注意:可以使用〔镶子〕或〔戴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4.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首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又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第2课?垃圾的处理?1.除了日常生活不可预防地产生一些家庭垃圾生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2.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方法: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参加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银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慢慢地往细石子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实验现象:观察瓶底的水的变化,会发现,瓶底的水慢慢的变成有色的,时间越长, 水的颜色越深.实验结论: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垃圾填埋场里.垃圾在腐烂后产牛的废水会往地下渗透,污染地下水.模拟实验各局部分别代表:细石子»河吠、,下雨浩归、地下水被浸滤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浸过墨勺荻上层3寸变海1垃圾填埋场述昙他梅麻璜带来哪些危害?i ;:工基二舞逋答: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新型填埋场各局部都解决了什么问题?①衬垫:预防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②过滤液收集:把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③监测井: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④过滤液处理池:把收集起来的污水进行处理.⑤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5.在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来改良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之后,填埋垃圾还可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采取清洁填埋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铲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危害仍然存在,同时要永久性的占用大量土地.6.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7.处理垃圾方法有填埋、燃烧等.8.燃烧垃圾优点:占地小,使垃圾减量,预防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留物,如果限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9.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方法?答:减少丢弃、重新利用和回收利用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方法.第3课?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2.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有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3.包装盒的观察研究(1)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答: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拟卫生.⑵ 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⑶商品的包装有没有浪费情况?什么事实可以说明?答:商品的包装有浪费情况.市场上出售的某些保健保、月饼或茶叶的豪华包装,重量或体积就占了商品整体的80%,这些包装的费用都是由消费者承当的, 而最终都变成了垃圾!(4)对有些生产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我们是怎样看的?答:生产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对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和能源;增加消费者负担等.(5)包装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吗?答:包装盒是用塑料、纸、玻璃等材料做的.这些材料不利于环境保护、有些包装材料因自身化学性能变化导致对内容品或环境污染,包装多属一次性使用,所以大量的包装产品80%左右成为包装废弃物、故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过度包装又使这种污染变得更加严重.(6)商品如何包装才能减少浪费呢?答:滋少包装浪费的方法很多、如简包装、大包装、包装回收重复使用、容器重装(如洗涤剂瓶再装洗涤剂)等等.(7)商品用完后包装应该如何处理呢?应该回收重新再利用.(8)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的包装呢?应该选择简包装、大包装和能够回收重复使用的包装商品.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5.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1.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单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2.塑料能够屡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3.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廉价.由于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4.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5.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垃圾, 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6.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7.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8.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9.废电池就是一种需耍谨慎处理的垃圾.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10.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1.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12 .医疗垃圾也耍集中讲行处理.否那么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13 .家庭垃圾中有约三分之一是碎菜叶、重壳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审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14 .做堆肥箱:将食物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积起来,外表覆盖一层土壤,― 腐熟时间一般需要一至三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月比—15我们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并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缺乏,〔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4.我的节水方案:①淋浴时,抓紧时间;②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③ 洗米水可以用来浇花;④洗手擦肥皂时先把水龙头关上;⑤刷牙用杯子接水;⑥及时关紧水龙头;⑦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牛物造成了威胁.2.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4.混入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叫污染物.如:垃圾、油污、工业废水、病菌等.5.污水的净化试验一一沉淀和过滤沉淀〔初步处理〕:从污水中释出难溶解的固体物质.过滤〔再处理〕:用沙子作为过滤介质将污水提纯洁化.6.淡水在自来水长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参加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7.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8.污染物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运动流向远方.9.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自来水是丰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10.目前,大多数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严重影响着水环境的质量.使用受到污染的水,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牛态系统造成危害、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11.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初步处理一一沉淀〔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别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 〕废水流经处理设备,流速放慢,大一些的固状物沉淀下来,水经过沉淀槽时,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矿泥.②再处理一一过滤〔生物方法: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通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外表也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②追加处理一一天然净化〔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参加化学药剂一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在那里,阳光、空气使它天然净化,进入大气后形成纯洁水蒸气.氯一般在处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参加.12.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13.污水经过有效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增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第7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过程:①制订考察方案;②实地考察;③撰写考察报告3.实地考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答: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讲行检验观察.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1甘巴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4.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对家乡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我们的建议〕答:①不向河流中投放垃圾.②对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河流.③自发组织去清理河流上的垃圾.④向政府建议增强治理河流的力度.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目前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大气污染〕、〔自色7亏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垃圾污染〕、〔水污染〕等.2.空打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3.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疝变.4.工业废气、废物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是两种主耍的大气污染源. 常见的大气污染源还有农田燃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5.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限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方法、许多国家都已经立法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如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6.近年来,我国积投推广9月22日“世界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7.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生或选择环俣的交通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8.科学家正在研制大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9.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创造了合成塑料.10.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制成的可隆解塑料,可以使塑料制品的降解性能明显提升.11.人们应对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12.由千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牛物物种灭绝谏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13.人类的滥捕乱猎和时.和开发利用加谏了物种的灭绝,并使生物资源濒临枯竭.1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牛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5.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紫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16.许多环境问题是入娄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坯境.17.为了限制各国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预防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18.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造成的.1、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2、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东西, 使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3、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大多是由、、、等制成的.4、就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5、要有效地回收垃圾中的材料,必须改变垃圾的习惯.6、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引起的.7、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或河流.8、自来水是主要的 ,在是禁止游泳的.9、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等.10、我们能用、等方法把污水中杂质别离出来.11、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12、自来水厂的除了和,还需要进行处理.13、洗过衣服的水造成水污染.14、许多国家都已经通过立法来减少工厂的和排放量.15、人类和,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16、建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17、我们面临的污染有、、等.18、为了限制各国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预防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19、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制品.20、人类和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并使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22、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消失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23、科学家正在研制汽车和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24、大气中的浮尘会造成人体的病变.25、对生活垃圾进行和,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6、一粒纽扣电池可使吨水无法饮用.27、每年的月日是“国际无车日〞.28、废旧日光灯管属于垃圾,里面含有的是液体金属汞,俗称水银有剧毒.。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3.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4.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尊重证据。

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6.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7.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重点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得出铁钉生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变化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很多现象。

比如燃烧的木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有气体及黑烟产生,木炭燃烧后生成炭黑。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想一想,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聚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讲授新课探索: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的现象化学变化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燃放烟花)改变颜色加热白砂糖生成沉淀蜡烛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讨论。

学生观察。

交流。

学生分享初步判断所举例子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例子,寻找证据。

生成沉淀某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新的沉淀物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定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实验目的: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回顾植物光合作用经历了化学变化,为自己的生长提供养料,那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吗?这是学生很少会关注的问题。

生命体中大部分变化常常是缓慢,难以肉眼观察到的。

如果不细想,可能很少会留意。

本课基于前面对生活中、地球家园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认识,继续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本课有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承接聚焦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身体数据,发现身体的变化,引发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从而进入第二个探索活动——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再通过点燃干燥粉条、品尝米饭这两个学生喜欢又能亲身体验的活动,认识到食物里蕴藏着能量,在人体中会经过复杂且缓慢的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最后了解情绪的变化也和化学变化有关,感受到生命体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在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从宏观现象转化到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变化,促进学生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对于化学变化有很大的探究兴趣,能够根据是否产生新的物质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六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意识到食物在人体内经过消化会有一定的变化,知道食物可以给人体提供营养。

在本课中,他们将通过观察、实验、观看视频资料等方法寻找证据,解释说明身体中的一些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事物的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资料1.⼀天的垃圾⼀、.垃圾的分类:1.按材料分:⾦属、⽊头、纸、玻璃、橡胶2.按是否有毒分;有毒垃圾和⽆毒垃圾3.按是否容易腐烂分;易腐烂垃圾(易腐烂的⾷物有⾯类和剩余的⾁类等)和不易腐烂垃圾4.按⽤途分:⾷物、包装、⽤品、⼀次性⽤品(如⼀次性筷⼦和餐⼱纸等)⾐物、家具、电器等。

5.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垃圾和⼀般垃圾6.按垃圾的来源(城市⽣活垃圾、⼯业垃圾、农业垃圾)7、处理⽅法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的丢弃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或危害)?⾸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污染⼟壤、污染⼤⽓、污染⽔体,对⼈们的⽣产⽣活造成危害。

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等。

有毒垃圾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动物、植物都产⽣极⼤的危害。

三、我们平时的垃圾都到哪⾥去了?⼀部分回收、⼀部分垃圾填埋场。

2、垃圾的处理1.处了⽇常⽣活不可避免地产⽣⼀些家庭垃圾外,⼯⼚、学校、医院、建筑⼯地等每天也在⽣产⼤量的垃圾。

2.露天堆放垃圾会造成什么问题?破坏景观、污染空⽓、⼟壤和⽔、还会引起疾病、发⽣⽕灾等。

3.⽬前处理垃圾的⽅法有:挖坑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

(⽤挖坑填埋和焚烧的⽅法处理垃圾还是会影响环境)4.在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中,所需的材料有:⼴⼝瓶、细⽯⼦(淘洗⼲净的)、清⽔、镊⼦、⼏团浸过墨⽔的纸⼱、喷⽔壶等。

5.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在⾬⽔的浸泡下发⽣的变化——污染地下⽔。

6.实验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实验中的细⽯⼦和其中的清⽔模拟⼟层和地下⽔;浸过墨⽔的纸⼱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喷⽔模拟下⾬。

⼴⼝瓶代表垃圾填埋场。

7.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埋在细⽯⼦中的墨⽔纸⼱经过喷⽔后把原来瓶底的清⽔弄成墨⽔⾊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

说明了地上挖坑填埋垃圾仍然会污染地下⽔。

2022宁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2022宁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2022宁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是2022宁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的特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的特点。

2.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学生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材料:水、盐、糖、醋、澄清石灰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海水晒盐,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海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PPT 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变化的区别。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的特点。

实验包括:水的沸腾、盐的溶解、醋的酸碱反应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两种变化的本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分享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讨论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小组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物质变化现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伴随现象的兴趣。

例如,教师展示一个颜色变化的实验,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接着,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2(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2(新版)一. 教材分析《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以及这些物质在厨房中的各种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一些基本的物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水、火、刀等。

但是,他们对厨房中其他物质和变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厨房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他们对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厨房中的各种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厨房中物质和变化的学习,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厨房中的各种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厨房中的各种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厨房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厨房中的各种变化,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3.教师准备一些河道、湖泊、居民区等被污染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生态平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 指 绿 色 植 物 指 指 微 生 物
非生物环境
非 生 命 物 质 和 能 量


动 物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 的状态。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单纯),生物种类 越多(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弱)。
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超过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甚至 导致生态危机。例如:欧洲移民刚 到澳大利亚时,发现那里青草茵茵, 于是大力发展养牛。后来牛粪成灾, 造成牧草退化,蝇类滋生,只得引 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才使牧场 恢复原貌。
讨论:那么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是什么? 是外来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穷 山 恶 水
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捕 猎、环境污染等。
环境污染
人 为 因 素
环境因素 的变化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生物种类 物种的无节制捕杀和物 种的盲目引进 的变化
森林植被破坏
人类对地球的 破坏
土地沙漠化
藏羚羊的呼唤
垃圾成灾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 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 境的持续恶化。
沙漠包围下的月亮泉
蓝 色 的 梦 幻 般 的 月 亮 泉 月 亮 泉 到 如 今 变 成 了 沙 漠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 地球上每 24小时,就有150一200种物 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 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一个物种灭绝 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而当今世界 不仅对那个物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 来说这也是一个悲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 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 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 无疑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第1课《一天的垃圾》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还可以按它们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分。

3.统计一天的垃圾时要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戴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4.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首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又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

第2课《垃圾的处理》1. 除了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2.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方法: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慢慢地往细石子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观察瓶底的水的变化,会发现,瓶底的水慢慢的变成有色的,时间越长,水的颜色越深。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垃圾填埋场里,垃圾在腐烂后产生的废水会往地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模拟实验各部分分别代表:3.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答: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新型填埋场各部分都解决了什么问题?①衬垫:避免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②过滤液收集:把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

③监测井: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④过滤液处理池:把收集起来的污水进行处理。

⑤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5.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改进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之后,填埋垃圾还可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采取清洁填埋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危害仍然存在,同时要永久性的占用大量土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教案

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问题和我们单元复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问题和我们单元复习

第四课
8、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9、(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10、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 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 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 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 (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 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 物链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11、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厨余垃圾。 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 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12、(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3、堆肥法的操作:将食品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 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 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第八课
8、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 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9、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 资源濒临枯竭。 10、(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 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 然保护区。 11、设计一个班级环保活动计划:如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 痰;节约用水,想喝多少水,就倒多少水;不乱涂乱画,给 学校和教室一个干净的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损害公共设 施;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12、设计一个家庭环保活动计划:如节约用电,人在开灯,人 走熄灯;节约用水,需要多少水,就用多少水;节约粮食, 不浪费,不丢弃;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尽 量使用环保塑料袋;减少噪音,不大声喧哗,用电器音量适 中;减少垃圾的数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争 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6(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物质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和变化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细节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2.难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物质变化所需的实验材料,如水、盐、糖、醋等。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3.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和变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物质变化的实验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盐溶解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3、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9、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布类等生活垃圾有毒垃圾: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果皮、剩余饭菜、蔬菜茎叶等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10、(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1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源)不能洗澡.15、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16、污水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17、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18、(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的最根本办法.许多国家都已经立法减少废气废物的排放.如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它也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20、与传统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21、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2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3、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24、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为限制各国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二、问题:1、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衬垫: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气体排放管:监测井:2、清洁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做?答:(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如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的排放;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生产可降解的塑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节约用水;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汇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汇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或焚烧。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许多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9、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0、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1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

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

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15、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也可以渗入地下。

16、空气是我们生命中生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17、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科学家也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练习题(四)一、判断1、肉眼能看见所有的晶体。

()2、所有的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

()3、水结成了冰,这是物理变化。

4、声、光、电、热、磁、动力等所有的能量都能互相转化,但不会消失。

()5、蚜虫进食时,像蚕宝宝一样一点一点地把植物叶子啃食掉。

()6、显微镜下草履虫也像细胞一样是静止不动的。

()7、所有昆虫的眼睛都是复眼,且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8、我们可用一堂课的时间,通过实验来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9、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当把像调整到最大最清晰后再抬升放大镜,像就会变得模糊。

()10、用自制的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细菌、病毒等。

()11、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更清晰,视野更大。

()12、用显微镜观察时,应闭上一只眼睛。

()13、有一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可以据此判断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14、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15、米饭、馒头遇到碘酒变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1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观察时得到的信息就越多,视野就越大。

()17、微生物只存在于水中。

()18、生了锈的铁钉是不能与磁铁吸引的。

()19、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20、食物在我们体内也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1、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22、物质变化的快慢是我们人类无法控制的。

()2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所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24、在没发明显微镜之前,微小世界是看不到的。

()25、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时,在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是为了给切片上色。

()26、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强。

()27、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可以看到图像由红绿蓝三色的色彩点组成。

()28、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的颜色马上就会变浅。

()29、在放大镜下看雪花晶体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都是六边形的。

()30、把显微镜载物台上的标本向左边移动,看到的图象会向右边移动。

()31、铁钉在月球上是很难生锈的。

()32、检验苹果中是否含有淀粉,只要把碘酒滴在苹果上就可以看出来。

( )33、在一个放大镜下很难看到碱面的颗粒,所以它不是晶体。

( )34、使用显微镜时,调节载物台上面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 )35、使用显微镜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 )36、制作洋葱切片时,用小刀切一小片洋葱放到载玻片上就行了。

( )37、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38、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39、只要食物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40、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41、缺水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4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43、像烧杯这样的圆柱体器皿,装上水也具有了放大功能。

()44、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到食盐晶体。

()45、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46、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选择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不是化学变化。

①白糖在冷水中溶解②铁钉生锈③小苏打与白醋的混合2、铁钉在下列环境中生锈速度最快的是()。

①空气中②潮湿环境③水中④一半放在盐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3、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调整好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4、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 )。

A、溶液变颜色B、铁钉上有物质附着C、产生大量气体5、晶体是( )。

A、不规则外形的固体B、可以流动的固体C、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6、观察铁片在空气、水、油中的实验是( )。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都不是7、在制作水中微生物的玻片标本时,不正确的一步是( )。

A、用滴管将池塘水滴在玻片中B、盖上盖玻片C、把周围多余的水轻轻甩掉8、如果发现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移动速度较快,不正确的解决方法是( )A、加上少量脱脂棉B、把玻片标本放在太阳下C、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9、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10、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等物质的晶体情况是()。

A、都是相同的几何形体B、同种物质的颗粒是相同的几何形体C、同种物质的颗粒不是相同的几何形体1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正确的做法是()。

A、左眼睁右眼闭B、右眼睁左眼闭C、两只眼睛同时睁开12、给客人泡一杯糖水,会看到糖在水中溶解,这个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和化学变化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白醋B、小苏打C、新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小苏打或白醋14、当白糖加热成糖稀做成冰糖葫芦时,白糖发生了()变化。

A、物理B、化学C、物理和化学15、()能放大物体图像。

A、老花镜B、近视镜C、反光镜1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融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是()。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7、为了保证观察用的装片中的微生物是活着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要在即将观察时临时制作B、只使用载玻片不用盖玻片C、多滴一些水在载玻片上18、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水晶、雪花、玻璃B、食盐、白糖、碱面C、水珠、味精、食盐19、铁钉放在()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食用油盘子B、干燥的空盘子C、水盘子20、把小鱼养在圆形的玻璃鱼缸里或圆形的玻璃瓶里,透过玻璃看到图像()A 、比实际的要大一些B、比实际的要小一些C 、没有变化21、人类肉眼看不到的极小的细菌、病毒,要在()下才能看清楚。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22、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下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形状像草鞋,体表有纤毛。

B、体型很小,单细胞构成C、行动迟缓,蠕动前进。

23、对放大镜的描述不正确的()。

A、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有关系B、放大镜具有中间厚边缘薄和透明的特点C、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像放的更大24、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里面揉入了()。

A、糖B、二氧化碳C、酵母菌D、酵母25、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对好光后的显微镜不能再随意移动了B、我们的眼睛是从物镜处观察物体的C、调整准焦旋钮将镜头慢慢放下,直到出现清晰的物像26、关于细胞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作用是不一样的B、细胞能把能量储存在脂肪中C、人血液中红细胞可以和病毒作战27、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来观察。

A、显微镜B、放大镜C、平面镜2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A、越大B、不变C、越小29、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雪花C、玻璃30、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31、动物的卵()。

A、是一个细胞B、是一组细胞C、是一块脂肪32、草履虫喜欢生活在()。

A、空气中B、淡水中C、土壤中33、我们在课堂上制造晶体的方法是()。

A、过滤B、蒸发34、科学家一般选用()来观察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35、下面关于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微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B、由于微生物结构简单,所以它不具有生物的特征C、馒头长出了霉点和微生物有关36、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A、玻璃调到地上摔碎了B、火柴燃烧C、铁丝弯了D、纸折成纸鹤E、铁钉生锈了F、水变成了水蒸气37、A、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B、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发生了变化C、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重量发生了变化38、在下面六种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汽油燃烧B、铁皮做成铁桶C、铁炼成钢D、在馒头上滴碘酒E、水结成冰F、食物被消化39、夏天的饭菜容易变馊,发出一股酸味,这种现象属于(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40、仔细咀嚼米饭,会发现甜味,那是因为()。

A、米饭中含有淀粉B、唾液消化了淀粉C、米饭中含有白糖41、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42、下列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A、蚕B、蝴蝶C、蝗虫D、蜘蛛2014年调考题一、填空题:1、油菜花由萼片、()、雄蕊、雌蕊等四部分组成。

2、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磁铁有()的性质发明的。

3、空气、水、铁等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的性质。

4、凸透镜又叫()。

二、判断题:1、水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2、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3、蜡烛燃烧时接近火焰的部分有的会融化,融化的部分不是物理变化。

()三、选择题:1、食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2、雪花的晶体形状是()的。

A、六角形B、金字塔形3、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在嘴里咀嚼后有甜味产生B、面粉在水中搅拌后短时间内水是混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