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阅读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人的阅读读书笔记

【篇一:《迷人的阅读》读书报告】

阅读路上的玫瑰

在《迷人的阅读》一书的代序里,梁启超先生说他是一个主张趣味

主义的人,他以为最高的趣味是“学问之趣味”,而“学问之趣味”又

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便是“无所谓”,即不将读书治学视为

一种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正如孩子的游戏一般,“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是无趣。”梁启超先生的这

句话正好表达了我还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暑假的读书报告是有

指定书籍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任务,把它视为一种任务的话,

实在痛苦,所以在读之前,我努力找这本书外在的“乐趣”,相比其

他的几本书,首先是这个名字吸引了我——《迷人的阅读》,用迷

人来形容阅读,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身姿妙曼的正在翩翩起舞的

少女,那么的妖娆,那么的迷人!然后我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颜色——紫色,多么契合书名的颜色啊,充满了神秘的美!最后配上

一条大红色的标语——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既然大家都喜欢就说明这本书肯定有它独特美妙的地方,这就是我对于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自我发掘出来的乐趣,为乐

趣而阅读,自然就迷人不少了!

书上把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比作各个景点的专职导游,每天接待一批

游客然后在自己设定的路线上把大段大段别人为他写下的解说词讲

解给游客听,可是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最后自己都把自己听

腻味了,直到把游客送出大门,任务算是结束了,而教师只不过比

导游多了一项苦差事,那就是考试,也是就“游客”在听完“专职导游”的讲解后,到大门口还要经过一次考试才能“过关”。看到这一段比

喻以后,我笑了。笑它的贴切,笑自己不幸被命中,更笑自己把自

以为神圣的工作做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专职导游”。幸好,作者给

予了我救助的办法,他说要改变这种状态,就我们教师而言,就是

要首先进入“读书状态”。福楼拜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相反的“活

着是为了阅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闲着无聊的时候想

到的总是找本好书来看看。尽管有时面对着一书架的书仍然找不到

一本可以下手取阅的,或者就算勉强找到一本,翻不了几页就会完

璧归赵。直到我看了张学青老师对个人阅读史的回顾,才认识到原

来我顶多算个拿书打发时间的伪阅读者。张老师由童年的无字书到

机缘巧合可以看大量的报刊书籍,从诗歌散文到“啃”那些难读之书,无不透露着她对阅读的渴求。

中学时期,同学之间讨论的是小说,不是玄幻就是言情,饶雪漫,

郭敬明,韩寒??耳边充斥的都是这些人名和关于这些人名的书名。

我自然也不例外地畅游在这条充满时代感的河流里。到了大学,汉

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名还是带给了我作为一个文学学生该有的阅读方向。中学时期其实我还喜欢读四大名著,在窄得侧着身子都挤不过

的课余时间的间隙里,除了言情小说,我还偷偷地看完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以及刘心武的《解说红楼梦》。值得一提的是,初一开始接触文言文时,我就在晚自习时偷偷地啃着一本大家眼里”

怪物”似的《红楼梦》,可惜还没读到四十章就被自习老师发现收缴了。没记错的话那本书还是我舅妈买给妹妹的“摆设品”。之后关于《红楼梦》就只能是偶然想起的事情了,不过每次想起,真的心痒

难当,特别是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尽管这些文字我未必全部理解,

但我真的已经能读懂个大概了。再后来这个关于红楼的梦就被遗忘

在中考的忙碌中了。到了高一,瞬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回我

自己买了一本和当年一模一样的《红楼梦》,并且毫无阻碍的把它

看完了,更可怕的是我居然意犹未尽!可能是当中不能理解的谜团

太多了,彻底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立马我就去书店买了刘

心武的《解说红楼梦》,那种有专家帮你解密的感觉真是太赞了!

但好景不长啊,高考的压力又把我打回了原形,老师总说“等考上了

大学,你想干什么都没人管你,想要自由的,现在就给我乖乖做题!”我又屈服了!2008年,我跨进大学的门槛,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这里,图书馆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这个概念就是告

诉我们,书就像家里餐桌上的米饭,你随便吃!我记得我第一次走

进这幢标志性建

筑时,捧了很大一叠稀奇古怪的书,小说,名著甚至还有佛学书,

当然还有一本《黛玉笔记》,这也是一本对《红楼梦》的解读,这

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对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的解读,这是一

个我没注意过的重要角色之一,不禁让我对《红楼梦》的伟大更加

的感慨。

有了如此好的平台,我读的书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我依然不是一个

张学青老师所说的“啃读者”。因为我只读一些自己看的懂并且喜欢

看的书,有时也会兴趣突发的如他们所说的去与一本自己并不想看

的书展开一场征战厮杀:用我的智力理解水平和作者进行一场较量,只是一旦跟不上节奏或者战败的时候,我就直接弃城而逃了。毕业

之后,我也经常逛一些书店,买一些想看的或者慕名已久的书。有

时买书简直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拖到

篮里皆是菜”,乐呵呵地把书抱回家,一本本整齐地摆满书架,那种

感觉别提有开心。书买来了,我也会抽时间一本一本地翻个大概,

选择一两段试试口感,就像初试一道新菜,不敢多尝,先夹一小块

放进嘴里,如果不辣就接着咀嚼,感觉味道好像还不错,那就盛碗饭,好好地吃一顿;如果味道不怎么样,或者是我吃不了的辣味,

就干脆吐了饿一顿,等哪天突然想试试辣味的时候再来品尝。张老

师在她的《杂花生树》一文中说她也曾有这样的习惯,后来渐渐明白,啃不动的大部头,犹如后宫中无人宠幸的妃子。你连擦去它们

身上的灰尘的时间都没有,何必把它们囚禁在深宫?人的贪欲常常

是不可理喻的。然而她也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来说明买得多,读得慢的情况,还说这样的买和读,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谁也

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你今天读的,指不定哪一天会有用,而然

你得“布云”,云积得厚了,就不愁下不了雨了。张老师还举例自己

看了《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后对自己上《西游记》这课的益处,

这不禁让我想到,将来有机会,我上《红楼梦》这课时,我看的这

些解读是不是也能帮我更深刻的分析其中的某些人物呢?

看了《迷人的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一

名合格的教师,多读书的必要性。就像在品德课上,我们告诉孩子“给”永远比“拿”“愉快”时,我们到底该如何让孩子理解这句话。按

照往常,我们会告诉孩子,“给”是奉献,“拿”是索取,奉献是伟大的,所以“给”比“拿”愉快。试问又有多少孩子能明白什么是奉献,

什么又是索取?我们又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拿走

也是一种愉快之说,那么这样的课堂讲解何其空洞?但是如果,我

们在上这堂课之前读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那我们就会借着书

对此作出创造性的理解:“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通过“给”,我体

验到了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了生命力活跃

的欢乐,我会因见证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生气勃勃而欣喜万分。

我想,这样去让孩子明白,给是因为我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从孩子

的满足感和骄傲感去激发他的分享意识,这样应该就不会显得那么

空洞和缺乏说服力了。种种迹象都表明,读书,多读书的好处,感

谢那些曾经被我们读过的书,它们唤醒了我们的理性,使我们在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