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中医院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中医院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院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满足人们对中医药治疗服务的需求。
中医院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机构,应该致力于建设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的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建设目标中医院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如下:- 增强队伍的整体实力和专业水平,提供卓越的中医药治疗服务。
-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专家。
- 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 提供研究和成长的机会,促进中医药治疗领域的人才培养。
3. 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医院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如下:3.1 提升选聘标准中医院应积极引进优秀的中医药专家,并制定高标准的选聘要求。
选择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人才,以确保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2 加强培训与发展中医院应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持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针对中医药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实践,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队伍成员的研究和成长。
3.3 构建激励机制中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人才队伍发挥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薪酬、晋升、荣誉等方式,激发队伍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4 加强团队合作中医院应鼓励团队合作,提倡知识分享和互帮互助。
组建跨学科的工作团队,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4.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医药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4.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中医院应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人才招聘、培训安排、激励机制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4.2 加强监督和评估中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以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4.3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中医院应积极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是综合医院开展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各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一、建设目标加强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厚植中医药发展人才基础。
逐步扩大医院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布局、完善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发展制度机制,全面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要求加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力度,建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制度、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师承教育制度等,培养后备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医师,形成结构合理、梯队清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鼓励临床科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人员等,按规定开展与其执业范围相符的诊疗活动。
设置中医病房的科室,可根据床位数配备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人员数量,医护比、床护比不低于全院平均值。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各级各类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计划,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
通过临床跟师、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加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和储备。
支持中医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中医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均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
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要设立中医护理教学点,支持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与研究。
(三)中药人才培养制定实施中药审方规则等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开设中药药事服务门诊或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咨询指导。
支持临床药师参加中医相关的在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参加培训期间保障其学习时间和薪酬待遇。
四、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医院临床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的岗位培训和轮训,支持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系统学习中医、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逐步做到“能西会中”。
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1. 规划背景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具有历史悠久、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医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机和挑战。
为了加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中医院拟定了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 规划目标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多元化的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
- 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和复合型专业人才。
- 推进中医药重大疾病诊治和预防研究,提高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 打造国际一流中医药创新团队,引领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3. 规划内容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
- 拓展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和复合型中医药专业人才。
- 加强中医药重大疾病诊治和预防研究,推进名称中医药临床研究,提升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 加强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国际化、复合型的中医药创新团队,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4. 实施方案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
- 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 拓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广泛吸纳社会人才。
- 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推动中医药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
- 加强中医药队伍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5. 实施效果该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多元化的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规划的实施还将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在临床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推进中医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医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医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篇一:昭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昭平县20XX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人才基本情况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7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
另有乡村医生367人。
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
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
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XXX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制定了一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旨在实现其成为二级甲等中医院的目标。
为此,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全面的人才队伍。
以下是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范人才招聘和引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计划在“十二五”期末将开放床位由175张增加到500张,职工人数控制在600人。
每年度有计划招聘和引进医疗技术人才,尤其是中医人才,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
卫技人员总数占全院职工总数85%,卫技人员的结构趋于合理,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名,其中45岁以下医师本科学历达95%,中医类别占70%;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加大学科(专科)培养和考核机制,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医院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的安排各临床医技科室具有主治以上职称的骨干、学科带头人到三级甲等医院研究、深造,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医疗、教学及专科技术开展、开发中能够起到领头作用。
医院将继续实施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市135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省名中医2名,遴选15名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遴选30名院级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5年内建成省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3个。
三、强化继续教育,开展全员培训。
医院倡导“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相结合。
医院将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严格要求临床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率达100%,参加培训人员结业考试合格率95%。
医院将继续推进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对于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要求其取得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学分率100%。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人才队伍数量情况截至目前,中医院人才队伍的总人数已经达到150人,其中正科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15%。
这些人员不仅拥有深厚的中医学理论知识,更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医疗技术。
另外,我们还拥有一支10人的中医名师团队,他们带领着全院的中医人才不断学习和钻研中医学,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队伍结构情况中医院人才队伍的结构是合理的、稳定的。
在各级职称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占40%,硕士研究生占60%。
这说明中医院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队伍。
三、人才队伍培养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中医院内部的人才。
开设了一对一的导师制,对每一名新入职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同时,中医院还组织了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名医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其次,中医院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通过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我院成功邀请了5名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加入中医院,并设立了特聘教授职位,为中医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中医院还出资资助有潜质的中医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进修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最后,中医院注重培养青年中医人才。
每年中医院都会定期招聘并培养新入院的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将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为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清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中医院的中医药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本规划将从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确保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和高质量。
2. 人才培养(1)加强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加大对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
(2)加强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
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合作培养项目,为中医院输送高素质中医药技术人才。
3. 人才引进(1)多渠道引进中医药技术人才。
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和引进活动,吸引优秀的中医药技术人才加入中医院。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优化中医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中医院成为中医药技术人才心仪的就业选择。
4. 人才激励(1)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薪酬、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多种方式,激励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个队伍的发展。
(2)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建立健全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通道,为中医药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5. 绩效评价与监督(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制定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对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人才队伍的优胜劣汰。
(2)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监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6. 资金保障(1)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2)拓宽筹资渠道。
中医院应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7. 建设评估与调整(1)定期进行建设评估。
制定建设评估的时间表和评估指标,定期对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满足中医院发展的需求,并促进中医药研究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2.目标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如下:提高中医院中医药研究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卓越技能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中医药研究人才;加强中医药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促进中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
3.战略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如下:招聘优秀人才:通过定向招聘、海外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研究潜力的人才加入中医院中医药研究团队。
培养内部人才: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晋升机制,通过定期培训、项目指导等方式,提升现有中医院从业人员的研究水平。
加强学术交流:定期组织中医药研究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和指导研究,提升中医院中医药研究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建立合作网络: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中医药研究项目,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4.措施为实现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中医药研究人才培训计划,包括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培训内容,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设立中医药研究奖学金和科研项目经费,激励和支持中医药研究人才的科研创新和实践。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研究人才。
优化中医院研究团队的组织架构,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提高研究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5.预期效果通过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我们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中医院中医药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中医院中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增加,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
6.结论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医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为加强我县二级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顺利通过20xx年6月省评审委员会对我县中医院的评审验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在群众,促进我县的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于20xx年3月3日,对县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县中医院核定编制54个,共有卫生人员87人,实有编制32人(其中4名为见习生),占总人数的36.7%,缺编22人;聘用55人,占总人数的63.2%,其中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占总人数的45.9%。
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共8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在编5人,非在编3人;大专学历共14人,占总人数的16.1%,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8人;高中学历共12人,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6人;中专学历共48人,占总人数的55.2%,其中在编15人,非在编33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2.9%;中级职称共14人,占20%,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其余6人为中级按摩师(非在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54人,占77%。
二、科室建设中人才资源配备情况根据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相关要求,按照科室配备要求,中医院应设立5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才能迎评审。
县中医院已经结合实际分为肺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妇产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五个临床科室。
按省中医院专家评审建议,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3个中医临床医生,五个临床科室至少需中医临床医生10-15人。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目前,县中医院现有医师共14人(其中临床医师就有5人,助产医师1人,临床影像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仅7人(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2人,中西医结合2人,中医学2人),比例仅50%。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医药具有广泛的需求人群,尤其在基层更受欢迎。
但是,由于受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这也是制约当前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将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二、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我院先后引进了电脑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艾灸棒、煎药机、包装机等一些先进设备。
2、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可通过针灸、推拿、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颈椎、腰椎等方面的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本科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缺乏受城乡环境、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中医大学毕业生多因基层待遇低而不愿到基层工作。
即使部分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也因环境、条件和待遇较低而逐步流失。
我院现有一名中医大夫,为了满足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还需要壮大中医药人才的队伍。
2、乡村医生中医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乡村医生中医药专业人才较少,知识层次跟不上,新知识更新缓慢,诊疗水平不能满足病人需求。
3、部分中医师不再用中医思维看病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青年中医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脱离了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使中医学术精髓和特色不能得到有效继承。
此弊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动摇了中医事业的根基。
三、意见建议1、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也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要大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发挥特色优势,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为缓解群众看病难发挥作用。
医院中医师、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要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努力掌握“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
2、加强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制定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将终身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内容应以中医药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为主,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市卫健委关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卫健委关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基层卫生人才是保证基层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政协于X年X 月至X月,对全市基层卫生院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并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及市级有关部门人员,对X区、X区、X区X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现场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协又召开座谈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共商解决之计、共谋发展之策,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截至X年底,X市共有基层卫生院X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个、中心卫生院X个、乡镇卫生院X个。
核定床位X张,实际开放床位X张。
核定卫生院事业编制X人,现有在岗人员X人,其中,在编人员X人、临聘人员X人。
在岗卫生专技人员X人,其中,在编人员X人,临聘人员X 人。
调研表明,近些年来,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基层卫生事业投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环境持续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研发现,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分布不合理、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一是从医务人员分布看,截止X年X月,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X人(含临聘人员),其中:X人分布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占总数的X%,X名分布在乡镇卫生院、占总数的X%,X名分布在社区卫生中心、占总数的X。
二是从服务人口数看,乡镇(社区)卫生院的服务人数近X万人、约为总人口的X,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直接服务对象与人员数量相比,明显不足。
三是从规划要求看,全市乡镇(社区)卫生院在编卫生专业人员X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数约为X人,离X市“X”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到X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X人以上的目标差距甚远,数量明显不足。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一、前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西方医学的引入,中医药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医医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本调研报告对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医院、中医学院以及中医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查结果1.中医药人才队伍数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数为30万人,其中中医医生占比30%,中医师占比40%,其他相关从业人员占比30%。
中医药人才队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优秀的中医医生和中医师数量稀缺。
2.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调查数据显示,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绝大多数中医医生和中医师聚集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中医药医疗资源匮乏。
此外,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缺乏青年人才的储备。
3.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中医学院和医院内部培训。
其中,中医学院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临床专业方向,而其他中医药相关行业的培养相对较少。
同时,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中医药人才的质量不稳定。
4.中医药人才队伍激励机制调查数据显示,中医药人才队伍激励机制较为薄弱,中医医生和中医师的收入普遍较低,发展空间有限,缺乏足够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机会。
这对于优秀人才的留存和新人才的吸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五、建议鉴于以上调查结果,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增加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招生计划,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2.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推动中医药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拓宽培养渠道和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3.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激励机制,提高中医医生和中医师的薪资待遇,加强职业发展规划和机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500字
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500字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医医院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中医资源和临床经验。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治疗效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为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中医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象为多家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问卷共发放100份,实际回收90份,回收率为90%。
同时,还进行了10场访谈,以深入了解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
三、调研结果1. 中医医院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医医院人才队伍主要由中医医生、西医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中医医生占比最高,达到80%以上。
而中医医生的临床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高水平中医医生稀缺和低水平中医医生过多的问题。
此外,西医医生在中医医院中的比例较低,相关西医诊疗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
2. 中医医生培养和流失问题调查发现,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中医医生培养不足和流失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中医医生的培养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内部培训,而知名的中医大学和医学院在中医医生培养方面的贡献较小。
另外,因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和收入待遇不高,导致大量中医医生流向西医医院或放弃临床工作。
3. 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不完善调查数据显示,中医医院的人才激励机制往往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薪资待遇相对低下,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另一方面,晋升途径不明确,缺乏相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四、对策和建议1. 推动中医医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医医生的培养应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加强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同时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引入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中医医生培养机制的改革。
2. 完善中医医生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明确中医医生的晋升途径和晋升条件。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卫生中国梦医疗卫生事业关系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卫生人才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
随着我区建设“幸福____、健康____”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环节,我局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积极推进我区“人才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____”、“三优三宜”新____提供强大的医疗卫生保障。
一、我区卫生人才结构的总体情况截止20__年底,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岗职工总人数1598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XXX人,占95.8 %。
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生629 人,占XX%;护士XXX人,占XX%;医技人员XXX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 %,公共卫生人员 XXX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 %。
学历构成:全区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XXX人,占1%;大学本科XXX人,占XX.X%;专科XXX人,占XX.X%;中专XXX人,占XX.X%;高中以下XXX人,占XX.X%。
研究生主要分布在区人民医院。
职称构成:副高以上职称XXX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XX.X%;中级职称XXX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XX.X%;初级及以下职称923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XX.X%。
已参加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XXX人,占医生、护士总数的XX.X%。
二、卫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撤市设区以来,特别是医改以来,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实施了“____区十*五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尊重专业知识,重视专技人才在全系统已形成共识,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用现代化指标来衡量卫生人才功能定位,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五大困难”。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docx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为加强我县二级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顺利通过201X年6月省评审委员会对我县中医院的评审验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在群众,促进我县的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于201X年3月3日,对县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县中医院核定编制54个,共有卫生人员87人,实有编制32人(其中4名为见习生),占总人数的36.7%,缺编22人;聘用55人,占总人数的63.2%,其中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占总人数的45.9%。
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共8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在编5人,非在编3人;大专学历共14人,占总人数的16.1%,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8人;高中学历共12人,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6人;中专学历共48人,占总人数的55.2%,其中在编15人,非在编33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2.9%;中级职称共14人,占20%,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其余6人为中级按摩师(非在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54人,占77%。
二、科室建设中人才资源配备情况根据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相关要求,按照科室配备要求,中医院应设立5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才能迎评审。
县中医院已经结合实际分为肺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妇产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五个临床科室。
按省中医院专家评审建议,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3个中医临床医生,五个临床科室至少需中医临床医生10-15人。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目前,县中医院现有医师共14人(其中临床医师就有5人,助产医师1人,临床影像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仅7人(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2人,中西医结合2人,中医学2人),比例仅50%。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为加强我县二级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顺利通过2019年6月省评审委员会对我县中医院的评审验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在群众,促进我县的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于2019年3月3日,对县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核定编制54个,共有卫生人员87人,实有编制32人(其中4名为见习生),占总人数的36.7%,缺编22人;聘用55人,占总人数的63.2%,其中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占总人数的45.9%。
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共8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在编5人,非在编3人;大专学历共14人,占总人数的16.1%,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8人;高中学历共12人,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6人;中专学历共48人,占总人数的55.2%,其中在编15人,非在编33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2.9%;中级职称共14人,占20%,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其余6人为中级按摩师(非在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54人,占77%。
第1 页。
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新津县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按照卫生局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对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综合分析,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中医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㈠、我院人才队伍的现状我院现有医护人员300余人,各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学位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本科学历4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6%。
其中,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4人,护士192人。
有些科室没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如骨伤科、外科、B超、影像等科室都无副高级以上职称。
人才梯队不合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中医院中医生要占医生总数的60%,而我院妇产科、外科、骨伤科医生无中医人员。
肛肠科、五官科无副主任医师,缺乏学科带头人。
放射科有医师7人,其中1人有放射执业医师证,2人为助理执业医师,4人为放射技师,具备出具放射诊断报告权限的医师仅1人。
B超室有7名医师,具备B超医师证仅有2人。
(二) 、存在的问题我院现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 用地面积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
现有建筑面积仅6075平方米,按目前我院开放床位264张计算,与国家关于县级中医院建设标准每张床位用房面积的要求差距较大。
2、床位严重不足。
我院目前编制床位仅180张,但日住院人数经常性超过180人,通过在病房、走廊加设床位仍无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经常出现需住院的病人无法及时住院接受治疗,群众有不满情绪,尤其是一些老干部意见较大。
严寒、曝热、瘟疫时节因来院住院的病人增多,因医院已无法加床,只得两人共用一个床位,院感风险、医保风险较大。
3、医疗设备不足,无法满足人发展群众的就医需求。
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门急诊病人和住院人数大幅增加,急危重病人日益增多,现有医疗设备不足,且前些年添置的部分医疗设备已老化,经常出现病人因本院没有配备核磁或急诊抢救设备不足而转诊至上级医院,这不仅增加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而且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及时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津县中医医院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卫生局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对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综合分析,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医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㈠、我院人才队伍的现状
我院现有医护人员300余人,各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学位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本科学历4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6%。
其中,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4人,护士192人。
有些科室没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如骨伤科、外科、B超、影像等科室都无副高级以上职称。
人才梯队不合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中医院中医生要占医生总数的60%,而我院妇产科、外科、骨伤科医生无中医人员。
肛肠科、五官科无副主任医师,缺乏学科带头人。
放射科有医师7人,其中1人有放射执业医师证,2人为助理执业医师,4人为放射技师,具备出具放射诊断报告权限的医师仅1人。
B超室有7名医师,具备B超医师证仅有2人。
(二) 、存在的问题
我院现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
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 用地面积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
现有建筑面积仅6075平方米,按目前我院开放床位264张计算,与国家关于县级中医院建设标准每张床位用房面积的要求差距较大。
2、床位严重不足。
我院目前编制床位仅180张,但日住院人数经常性超过180人,通过在病房、走廊加设床位仍无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经常出现需住院的病人无法及时住院接受治疗,群众有不满情绪,尤其是一些老干部意见较大。
严寒、曝热、瘟疫时节因来院住院的病人增多,因医院已无法加床,只得两人共用一个床位,院感风险、医保风险较大。
3、医疗设备不足,无法满足人发展群众的就医需求。
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门急诊病人和住院人数大幅增加,急危重病人日益增多,现有医疗设备不足,且前些年添置的部分医疗设备已老化,经常出现病人因本院没有配备核磁或急诊抢救设备不足而转诊至上级医院,这不仅增加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而且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及时抢救。
添置高精尖的检查化验设备仪器和其他急诊抢救设备已成为近年来我院行风评议中群众提出最多、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
二、今后5--10年发展规划
今后5-10年的发展目标为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成为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让老百姓更加了解中医药文
化。
医院年门诊量5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近5万人次。
1、扩增用地面积,增加业务用房,解决用房不足问题。
2、增加编制床位,在5年内床位增加至300张,人员增
加至400人;10年内床位增加至500张,人员增加至
600人。
3、添置、更新设备,五年内需添置CR 1台、C臂1台、
彩超1台、除颤器1台、多参数监护仪20台、麻醉
呼吸机1台、康复理疗设备若干台、全自动生化仪1
台、血球计数仪2台、病理检查设备1套、腹腔镜1
套、鼻咽镜1套、救护车3台。
4、专业人才配备达到:正高级职称30余人,副高级职
称50余人,中级职称300余人。
5、做强做大具有中医特色的科室,如针灸科、五官科、
肛肠科、外科、骨科等,细致分化儿科、眼科、耳鼻
喉科等等
三、十年人才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科学论断早已深入人心,也已经成为各个部门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重要保证。
所以在未来的五年至十年里我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人才队伍,来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一套优良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兴院、人才兴院的战略目标,具体设想如下:
(一)、预期工作目标
1、扩大我院的人才队伍,主要预期目标为:五年内全院临床医生人员本科学历占8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0%,博士研究生学历占3%;十年内临床医生本科学历占60%,硕士研究生占30%,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0%。
五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10人,十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20人。
2、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人才在各专业、病区间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趋于合理。
3、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使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合作力达到较高水平。
(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科技队伍。
1、坚持高起点,加速高层次人才的开发。
以多种形式选拔优良人才。
重能力、重水平、重实绩,营造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氛围。
大胆启用优良的高学历人才,利用其基础素质好、理论知识扎实和较强的发展潜力的优势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人才基础。
2、坚持多种形式并举培养高层次人才。
选派优秀的青年骨干到省内外有特色的大型医院和著名院校进修、培训、学习,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使高层次科技人才,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新消息、新技术、新思路;压担子,工作实践出人才即将年轻的科技骨干推第一线,给位子、交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岗位练兵;名师带徒,选派年轻技术骨干拜师取经,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3、坚持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建设。
(1)、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为年轻骨干提供发挥才干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摔打、摸索、提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拿出定向的培养方案。
对专业技术有欠缺的,采取外出进修、技术帮带等办法;对于管理经验不足的,通过办培训班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制度,进行帮带,着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思维工作能力等。
(2)、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科的带头人在在职期间承担1-2项科研课题或开展1-2项新业务、新技术。
(3)、实行重点倾斜,采取超凡措施,对重点专业资金设备重点保障,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优先考虑进修、读研、晋级、提拔。
4、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改善人才梯队的结构。
现代人才管理应由完全依靠学科带头人转向注重学科带头人与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并举。
(1)、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业绩、能力、贡献来评价和使用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对急需的、缺乏的、贡献大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申、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给予倾斜,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优先给予经济及设备的支持。
(2)、加强教育培训:首先以院校培养为主要渠道,出台优惠政策,舍得花本钱,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脱离工作岗位到省内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工作培养即高等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按照国家规定都要参加相应的阶段的规范化培训,必须按照培训大纲,精密实施,严格要求,做好医师的基本功锻炼。
(3)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的学识结构不断优化。
医院将在今后工作中,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学问、新理论。
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医院专业学科发展。
(1)、加强与省市知名医院的合作,带动我院专业学科的发展。
在未来五年内,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与往来,对医院重点专业学科进行重点扶持,争取创出市级乃至
省级的重点专业学科并带动我院其他学科的发展,争取在今后的十年中创建3至4个市级重点专业。
(2)、重点选择,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医院学科技术的发展。
选择高层次人员不仅指高学历、高职称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的医学理念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医院坚持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使他们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统筹规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快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医院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梯队建设,实施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引进高学历人才战略,有重点、有选择地到医学院校间接招聘,社会公开招聘。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继续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
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密切联系,共同抓好落实,勤奋形成尊重学问、尊重人才的优良氛围。
(2)、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阶段目标责任制,实行科室主任合作上岗,结合任期考核,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合作机制;对学科带头人实
行倾斜政策医院实行成果重奖或实行年薪聘用制,聘用期满后来去自在,即可处理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是人才在创新中得到实惠。
总之,医院的人才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我们以火热的情感、扎实的工作来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四、前景分析
随着我院服务区域人口数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遍开展,人民群众的医疗和保健需求也将日益增长。
我院通过全面实施5--10年发展规划,至2021年底,医院将发展成为一所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医疗技术精湛、中医专科特色突出、人才荟萃、床位达1000张、综合竞争力强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预计年住院病人可达30000人次以上,年门急诊病人达50万人次以上。
医疗技术上能解决服务区域内的90%病种,大幅减少病人往上级医院转诊,减轻病人的医药费负担,切实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