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概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2.经过课堂合作探求,尝试构建重组DNA,解决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成绩,进一步理解基本工具的作用。
3. 经过小组合作,加强协作认识。
4.进步先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探求能力。
引导先生逐渐构成并进步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求具备的条件;模拟操作切割DNA分子,重组DNA模型。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合作探求式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预备1.模拟操作工具---剪刀、胶带,模拟DNA分子。
2.学案。
3.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课时: 1课时六、教学策略基因工程是选修三古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开篇专题,非常容易引发先生浓厚的兴味,是对必修课本DNA结构、DNA复制、基因表达等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巩固。
技术不同于科学理论,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讲清技术背后的原理支持,更应引导先生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考虑成绩,考虑技术实行的可行性。
因而本节课采用课前先生自主学习,提早发学案设计了相应表格供先生归纳,精选习题供先生练习反馈。
使其自主达到学科核心素养4个维度的一级程度。
课堂上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设置成绩串,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学习。
以分析载体应具备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先生发现、理解载体各结构的功能,最初总结基因载体所需的四个条件,打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小组活动,合作动手模拟重组DNA的构建过程,领会构建过程和三种基本工具的运用方法。
丰富先生的学习体验,在操作中理解相关知识,表现“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先生学习。
(1)不同限制酶辨认序列的核苷酸能否相反?(2)在双链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甚么特点?3、提供两种限制酶(EcoRI,SamI),及其辨认序列的 DNA平面结构为例。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学历案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简述 DNA 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解释限制酶的来源、特性及作用结果。
3、分析 DNA 连接酶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4、说明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及常用载体的种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限制酶的作用特点和结果。
(2)DNA 连接酶的作用。
(3)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2、难点(1)限制酶的特异性识别和切割。
(2)DNA 连接酶连接的原理。
三、知识链接1、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 DNA 的结构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四、学习过程(一)限制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作用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特点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
例如,EcoRⅠ限制酶能识别 GAATTC 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1)产生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 DNA 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2)产生平末端:有的限制酶在识别序列的中轴线处切开,这样形成的是平末端。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限制酶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二)DNA 连接酶——“分子缝合针”1、种类(1)E·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将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2)T4DNA 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相对较低。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人教版选修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人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DNA重组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2. 掌握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3. 能够运用基本工具进行DNA重组技术的实际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限制酶的作用原理、DNA连接酶的使用方法以及运载体的选择。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选修》相关章节。
2. 教学工具:PPT、黑板、教鞭。
3. 实验材料:DNA模板、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DNA重组技术的应用领域,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DNA重组技术的概念,重点介绍其基本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3. 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限制酶的作用原理、DNA连接酶的使用方法以及运载体的选择。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DNA重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5.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2. 讨论DNA重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3. 设计一个简单的DNA重组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DNA重组技术的相关工具,如PCR技术、基因测序等。
2. 探讨DNA重组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
七、实践操作1. 实验室操作:指导学生进行DNA重组实验,包括DNA提取、酶切、连接、转化等步骤。
八、课堂讨论1. 议题:DNA重组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从技术进步、社会影响、伦理道德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案例分析1. 选取具体的DNA重组技术应用案例,如基因治疗、生物制药等。
2. 分析案例中DNA重组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取得的成果。
十、总结与展望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应用。
选修三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教案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设计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所以,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主要起到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
思考:名称的由来:当外源DNA侵入时,会用限制酶将外源DNA切割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限制性)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从哪提取出来的限制酶的作用是什么生: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专一性),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黑体字重点讲解)师:重点讲解专一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切割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磷酸二酯键:(图示并带领学生简要复习下DNA分子的结构,并且明确磷酸二酯键的位置)…}师:动态展示:“限制性内切酶作用过程”讲解“什么叫黏性末端”什么叫平末端举例: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酶(EcoRⅠ)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形成黏性末端。
SmaⅠ能识别CCCGGG序列,并在C和G之间切割形成平末端。
2.由此引出DNA连接酶3.“分子缝合针”又叫基因针线——DNA连接酶师:1.种类:根据来源的不同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具有互补配对粘性末端的双链。
另一类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出来的(T4DNA连接酶):即可缝合粘性末端,又可缝合平末端。
但是连接平末端的效率比较低。
(原因可选择性的补充,)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结果:两个相同的末端的连接。
(板书)—这部分学生自然联想到的是我们学过的DNA聚合酶,所以要作以区分:由于时间的限制可以当做作业让学生以如下表格作一区分:·三、“分子运输车”又叫基因的运输工具——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师:要让一个从甲生物细胞内取出来的基因在乙生物体内进行表达,首先得将这个基因送到乙生物的细胞内去!能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高中生物教案优秀范文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高中生物教案优秀范文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高中生物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讨论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力量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学问,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进展离不开理论讨论和技术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学情分析同学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学问,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TJTgoqeu6a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TJTgoqeu6a课前准备1.同学的学习预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TJTgoqeu6a2.老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
七、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
检查同学落实预习状况并了解同学的怀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
老师首先提问: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猎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TJTgoqeu6a从这节课开头,我们将深化学习基因工程,今日我们来学习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表述。
(2)清楚基因操作的工具,能够说出每一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用途。
2. 能力目标:(1)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亲手操作,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的主要过程。
3.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中第一节的内容。
课标设计本模块的目的重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上。
课标对本专题知识性目标的要求均为了解水平,所以在不能讲得过细、过多、过深的前提下,要把内容讲清楚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学生们在必修二第六章中学习了本节内容的皮毛,有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基因工程与生活实例的联系。
(2)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3)通过动手操作,总结限制酶的作用特点。
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作导学案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程的自主学习任务。
将学生进行分组;准备好模拟制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布置学生按照教材第6页“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内容要求手工制作纸环和纸条。
(模拟操作活动的材料有所改变,将教材上用到的绿色纸条两端连接形成环状)(二)新课引入教师借用PPT展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简图,让学生直观的辨别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目的基因?(Bt毒蛋白基因)2.什么是受体细胞?(棉花细胞)3.什么是目的基因表达产物?(Bt毒蛋白质)4.基因的本质是什么?(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请学生依据预习和新课引入展示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在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挖掘出出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水平、结果等。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学习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最近发展区)。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
本节课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让学生去“思”,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释疑,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塑造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教材分析专题1基因工程包括《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四节。
本专题的内容已经在人教版必修2中涉及过,前二节内容是核心,且对学生来说抽象、微观。
本专题主要增加了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同时在原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内容中增加了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受体细胞的筛选等较详细的知识。
增加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内容,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
三、教学内容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这部分内容再现科学和技术融合,也是学习本专题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四、学生分析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少,教材文字描述也较抽象。
但由于通过人教版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学习本专题所必需的核心概念,也基本了解有关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工具,因此学生结合教材“简约”和“形象”的插图,自主合作学习,通过的动手模拟操作,能够基本把握三种工具的作用,建立知识结构模型。
并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清楚基因操作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以具体事例讲述,学生制作模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温故纳新【教师】:投影幻灯片,将基因工程的产物:多彩小鱼、转基因小鼠、蓝色玫瑰、辣椒香蕉、转基因小猪、黒籽番茄等生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同时引出本节课题。
二、自主探究1.基因工程的概念: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科技探索之路,并回答表中内容。
【教师】:投影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引出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是在DNA 分子水平进行的,所以用普通的操作工具能够在如此微观的条件下操作吗?2.基因操作的工具【教师】:投影基因工程抗虫棉的简要过程【学习探究1】: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基因工程关键归纳总结。
关键步骤一:抗虫棉从苏云金孢杆菌细胞内提取。
教学设计21: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三种基本工具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难点: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三、教学策略:1、在上一节学习《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什么是基因工程”。
2、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总结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工具,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
3、通过模拟实验,一方面加深对两种工具酶作用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模拟操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依据载体的特点——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探究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突破难点。
4、通过“得分榜”,展开知识竞赛,评选明星小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中,预习作业是必答题,模拟实验中的问题是抢答题。
5、最后提出:运载体的其他必备条件有哪些作用?给学生留下悬念,导出下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四、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彩色复印纸,剪刀,彩色胶带。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出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基因工程的诞生”,那么什么是基因工程呢?生: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师:其实,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比如,我们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的细胞中,培育出了抗虫棉。
同学们知道吗,在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中,使用到了哪些基本工具呢?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
师:回答的高度一致!这些工具如何帮助我们完成DNA的重组、实现转基因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5.布置作业
师:PPT展示山海经中的一些奇异怪兽,引发学生对这些异兽出现的思考,并让学生尝试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来尝试“制造”这些生物,思考哪种技术最为合适。(提供几种可能技术)
当学生做出选择后,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对提出的转基因技术表示最大的肯定,使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
主动的参与到探究实验中,并进行认真观察实验效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总结。
学生在提示的帮助下认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
1.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将在细胞增殖中丢失。
2.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外源的目的基因不可能插入。
3.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
2、运用基因工程的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情感
目标
认同基因工程的创新离不开理论和研究的发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对基因重组技术工具的学习
2.通过问题和辅助性资料帮助学生学习:DNA重组技术所需要的基本工具
①“分子手术刀”—限制性内切酶
②“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课题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授课人
王勇
教学重点
DNA重组技术所需要3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能力
目标
1、运用所学的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PCR、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等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基本的重组DNA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2.1 重组DNA技术的概述•什么是重组DNA技术?•为什么需要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的应用领域。
2.2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原理和步骤;•PCR实验室操作流程;•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设置;•PCR结果分析。
2.3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的概念和分类;•限制性内切酶与DNA片段切割原理;•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2.4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DNA连接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3.1 教师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结合实例,讲解PCR、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2 实验演示•进行PCR反应演示,展示PCR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演示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片段的实验操作。
•演示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的实验操作。
3.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PCR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PCR反应体系的设置、样品处理、反应条件控制等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片段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4. 评价方式4.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对于重组DNA技术基本工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实际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在PCR、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等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3 口头答辩评价要求学生进行针对重组DNA技术的问题进行口头答辩,评价学生对于重组DNA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学设计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 DNA 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理解限制酶的来源、特点及作用结果。
(3)理解 DNA 连接酶的种类和作用。
(4)了解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限制酶切割 DNA 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载体特点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2)关注基因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载体的作用。
(2)限制酶的作用特点。
2、教学难点(1)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2)载体具备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如转基因抗虫棉、胰岛素的生产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这些基因工程的成果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出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这一主题。
2、讲解限制酶(1)展示限制酶的发现历程,介绍限制酶的来源,如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得到。
(2)通过图片和动画,直观地展示限制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NA 分子。
(3)举例说明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不同,强调其特异性。
(4)让学生分析限制酶切割 DNA 后的结果,理解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讲解 DNA 连接酶(1)提出问题:限制酶切割 DNA 后,如何将片段连接起来?引入DNA 连接酶的讲解。
(2)比较 E·coli DNA 连接酶和 T4 DNA 连接酶的异同,包括来源、作用特点等。
(3)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 DNA 连接酶的作用机制,将断开的磷酸二酯键重新连接。
4、讲解载体(1)提出问题:如何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引出载体的概念。
(2)展示常见的载体,如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学科领域:高中生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3. 能够运用基本工具进行DNA重组实验。
教学重点: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
2.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3. DNA重组实验的步骤。
教学难点: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作用。
2. DNA重组实验的步骤。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DNA重组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DNA重组技术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教材示例,掌握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DNA重组实验的步骤。
2. 课堂讲解讲解DNA重组实验的步骤,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DNA重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报告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2. 实验材料:DNA重组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操作。
五、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价值。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顿涛授课班级高二(9)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三种工具的作用(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2、能力目标(1)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能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重组DNA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二、重难点重点:(1)简述三种工具的作用(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难点: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课前准备提前通知学生预习课文用蓝色和红色卡纸制作模拟DNA片段,剪刀,透明胶等三、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展示转基因耐储藏西红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的产生抗虫棉的推广运用人类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一)学习新课----基因工程的工具【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探究出基因工程需要哪些关键工作?并归纳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又叫基因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连连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剪刀的来源、本质。
将直白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思维力度。
)【合作探究】想一想:(1)在自然界中有些生物的DNA可能进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
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一下。
(2)现今存在的生物为什么没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被外源DNA的入侵而绝灭?(3)单细胞的生物来说,没有复杂的结构和系统,如何抵抗入侵的DNA,保护自身?(为了让学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借助幻灯片,先让学生温习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然后讲解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过程。
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限制酶的作用。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的比较仔细观察上述识别序列,能够发现什么规律?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都可以找到一个中心轴线,中心轴线两侧的双链DNA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一个充满思维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新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四个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1、记不住,2、想不起来,3、不会用。
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一种注重探究,强调应用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基因工程中第一节的内容。
本专题是在必修2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基础上的深入和提升,与必修2模块中学过的许多知识也都有联系。
属于基础扩展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描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及目的。
(2)、说出DNA重组技术的三个工具及各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
(1)DNA 重组技术所需要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DNA 重组技术所需要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内容复杂、抽象。
如果采用直白、平淡的方式讲解介绍,学生会感到抽象和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果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开启他们思想的闸门。
因此本节课是以老师讲解、启发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的。
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几个设想
能否让植物也发出萤火虫般美丽的萤光?
能否让猪体内生产出人血蛋白?
能否让细菌产生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
创造一种令人心神向往的意境。
然后指出把这样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的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高新科技——基因工程。
那么基因工程这个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心血的技术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揭开这一技术的神秘的面纱。
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步步设问,探究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的材料,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两个写有碱基序列的纸条,指出:假若一个是含有某种药物蛋白基因的DNA ,另一个是棉花的DNA。
要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实现体外基因的重组然后导入受体细胞,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样的工具呢?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实现这一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一是限制酶;二是DNA连接酶;三是运载体。
那么这几种工具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接着开始进入第一部分的教学。
1. “分子手术刀”──限制酶。
(板书)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通过设置学生关心的问题“限制酶从哪里寻找”,诱导学生联想从前学过的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认识到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
进一步提出问题: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能长期生存而不绝灭,会有什么保护机制呢?诱导学生产生“可能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这样就将书中直白的“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写法,变成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思想活动。
有效地让思维充满课堂,让学习成为一个发现的过程。
下面是引导探究的过程:
师:关于限制酶人们最关心的可能是这种工具酶到哪里去寻找。
我们不妨从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起,自然界中有各种生物,它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一些生物的DNA可能进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
对于这种可能性,同学们可用什么实例来说明?
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师:那么现存的生物为什么没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被外源DNA的入侵而绝灭,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
生:生物体都有各自的保护机制,如动物有免疫系统,植物有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器官。
师:那么作为单细胞的生物来讲,没有那么复杂的结构和系统,它如何来抵抗入侵的外源DNA,保护自身呢?
生:只有让外来的DNA失效,才能保护自身。
师:那么怎样才能让DNA失效?
生:用DNA酶,因为在必修课本中学过。
师:用DNA酶,那么生物自身的DNA不也要失效了吗?
生:可能有一种特殊的酶,能切割外来的DNA,而对自身不切割。
师:根据你们的分析可知,这种酶可能是一种不同于DNA酶的、我们还没有认识的酶。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寻找这种酶呢?
生:到单细胞的生物中去找。
师:科学家的基本意向也和同学们一样。
单细胞生物比多细胞生物更容易受到外源DNA的侵入。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使其必须有处理外源DNA的酶。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叫做限制酶。
迄今已从近300种微生物中分离出4 000种限制酶。
这种酶与我们以前知道的DNA酶的作用是不同的。
然后让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得出限制酶的作用。
它们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限制酶能识别的序列有什么特点。
它是如何对DNA进行切割的,切割的位置是哪里,切口有什么特点,并进一步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1、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几个切口?可产生几个黏性末端?
2、如果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来切割,结果会怎样呢?
讨论后接着提出新的问题:切割下来的DNA片断还需要接到运载体上去,还要靠另一种工具DNA连接酶来实现,那么DNA连接酶又是怎么把DNA连接起来的呢?由此引入对DNA连接酶的学习。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板书)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之后提出连接酶与聚合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DNA连接酶是将双链的DNA片段连接起来,而DNA聚合酶则是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从而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酶的专一性的认识
简单小结上述问题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单纯的DNA片段是很难导入受体细胞的,所以切割下来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就需要有一个“分子运输车”帮助。
那么这个运输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3. “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板书)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提出以下几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为运输工具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将怎样?
2.作为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将怎样?
3.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你如何去察觉?
4.如果载体对受体细胞有害将怎样?
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
1.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将在细胞增殖中丢失。
2.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外源的目的基因不可能插入。
3.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
4.载体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
最后得出作为运输工具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个。
1. 能自我复制;
2. 有切割位点;
3. 有遗传标记基因;
4. 对受体细胞无害。
然后展示图片和学生一起认识最常见的运载体----细菌质粒
找出刚才归纳的几个条件的具体体现。
找到“复制原点”──说明质粒能复制并能带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复制。
找到“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说明质粒有切割位点。
找到“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说明有标记基因的存在,将来可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鉴别。
(三)、模拟操作,巩固升华
知识学习结束后我发给学生剪刀和胶带让学生模拟操作DNA的剪切与拼接并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强化训练,注重应用
最后我通过精选习题,让学生进行课上及课下的训练,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然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束学习。
五、教后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内容复杂、抽象不好理解。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模拟操作的引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开启了他们思想的闸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