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等金属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新调整

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新调整

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新调整喝“地质魂酒” 点击购买敬地质精神如何理解和把握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类型确定的相关规定?《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铜、铅、锌、银、镍、钼矿》(DZ 0214—2020)规定,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有⽤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5个主要地质因系及其类型系数”确定,“当某⼀地质因素对勘查程度影响特别⼤,按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对矿体进⾏控制,不能达到勘查⽬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勘查类型”。

并在附录中给出了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各因素的类型系数、各勘查类型的类型系数和参考值,同时说明了过渡期查类型、特殊情况下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

理解这些规定,,应从以下⼏个⽅⾯把握:(1)影响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类型确定的因素由规模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有⽤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构成,是以往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是⾏之有效的。

(2)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对期查类型确定的影响程度不是均衡的,具体已体现在类型系数值的分配上。

(3)具体矿床千差万别,规范不可穷尽各种可能,采⽤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不过是⼀种定性半定量确定勘查类型⽅法,在实际运⽤过程中仍需地质专家以达到勘查⽬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矿床特征具体情况分析。

当某⼀地质因素对期查程度影响特别⼤,按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对矿体进⾏控制,不能达到勘查⽬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查类型。

这也是规范将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放在附录中,且作为资料性附录的重要原因。

(4)要切实⽤好过渡勘查类型。

勘查类型划分表中⽤注释说明了应考虑确定过渡勘查类型的清形,具体还应由地质专家根据具体情况把握。

(5)⼀般情况下,⼩型、形态和内部结构很复杂、受成矿后构造或岩脉破坏很⼤的矿体宜确定为Ⅲ勘查类型。

如何理解铜、铅、锌、银、镍、钼矿确定勘查⼯程间距的相关规定?规范规定“矿床勘查时应根据勘查类型合理确定勘查⼯程间距”;“探明、推断资源量的刚红上程同距,⼀般分别在基本⼯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和放稀1倍,但不限于1倍,以满⾜相应勘查研究程度要求为准则。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范本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范本
新规范对可行性评价工作的资质也作了规定, 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 或有资质的技术经济专家会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 ;概略研究由地质勘查单位完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5、资源储量分类
原规范的储量级别主要是根据工程控制程 度和研究程度决定的,分为A、B、C、D级 ,金属矿产勘查只探求B、C、D级。新规范 的资源储量分类是根据经济意义、可行性 评价程度和地质可靠程度三要素划分的, 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是以可行性评价及其 所得出的结论来决定的,地质可靠程度是 由工程控制程度所决定的。共分为储量、 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其中 有三种储量、六种基础储量、七种资源量 。
1995年地矿部发布了行业标准: DZ/T0149-1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50-1995《银矿地质详查规范》
1997年,地矿部发布了DZ/T0174-1997《铜矿地 质普查规范》。
本次修订是在5上述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将铜 、铅、锌、银、镍、钼六个矿种的普、祥、勘规 范合并为一个规范。几经修改,于2001年3月形成 了报批稿。国土资源部2002年12月17日发布了《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并 于2003年3月1日实施。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①工作范围逐渐缩小,从面到点、由浅入深
; ②工程投入逐渐增加,从极少量工程→数量
有限的工程→比普查密的系统取样→加密各 种采样工程; ③对矿体连续性的了解由预测→大致掌握→ 基本确定→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 查规范范本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一、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三、新规范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矿产勘查基本分析取样方法和要求

矿产勘查基本分析取样方法和要求
(4)用钢卷尺量好样槽宽度及长度,如手工采样时,先用钎头准确凿出样 槽规格外部边界线位置,然后采样;
(5)若采用切割机采样时,先沿样槽边界线四周切入规定深度样沟(如坚 硬岩矿石可在样槽中间切入 1--2 条相同深度样沟,便于凿取槽内岩块),然后用 钢钎与手锤等工具凿出槽内样块,铲平槽底,并清扫干净样屑。
6
③通过统计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规格标准的刻槽样的平均体重值(即 实际重量与实际体积之比)确定;
④由碎块与土状物组成的样品,可按碎块所占比例用内插法确定体重[即碎 块占 0%(土状)--100%(块状)的体重变化值];
⑤与同类矿区类比确定。 (3)样品验收 ①规格不够,但样品实际重量与其实际规格吻合时,应补充采样(与原样 合并); ②规格明显不够,但重量符合要求,问题严重,应报废 ; ③宽度或深度偏大(裂隙发育、岩石破碎),边框及底面基本平整,样品实 际重量与实际规格吻合时,可验收(在验收表中说明); ④样品边界不清楚、边界呈锯齿状、采样工作面未平整呈锯齿状、分不清边 帮与底等情况,原则应报废; ⑤采样工作面凹凸不平、表面有风化外壳、有炮粉、炮泥覆盖,原则上应报 废; ⑥样品中有大于断面规格(如 10×3 厘米)的岩(矿)块,应报废; ⑦规格基本符合要求,但边帮、底面不平整的要修补平整(与原样合并)。 6、样品登记 经地质编录人员验收合格的样品,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包括样品编号、位置、 样长、样槽坡向、坡度角、岩、矿石类型及矿体倾向、倾角等内容)填入坑探工 程采样登记表中(附表 1)。
一、基本分析采样目的 通过对矿样分析,了解矿石中主要有益、有害组分含量,为圈定矿体,划分 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提供依据。 二、采样工具及材料 样品袋(一般用白布缝制,要求可装 5-10Kg 矿样)、小型石材切割机(角磨 机)、手锤、圆(扁)钢钎头(数十支)、采样围布、垫布、刷子、钢卷尺、罗盘、 红油漆、记号笔、秤、样品标签、采样登记表等。 三、布样原则及要求 1、布样应在详细观察、工程地质编录、分层的基础上进行; 2、样品应尽可能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置; 在勘查工程中样品布样方向一般与工程延展方向一致,如,在探槽中的采样 位置一般在槽底,或编录壁的下部;坑道中的采样位置一般在首选壁的腰线上; 沿脉坑道则布在掌子面上(一般视矿种和矿石变化情况间隔 4—10 米);圆井、 浅井或竖井布在首选壁的中线上; 3、同一件样品不得跨越不同的矿种或不同矿层(图 1);

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与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就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不可缺少得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得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就是矿山建设得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得实际需要与地质条件得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与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得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与综合评价得方针,为充分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得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得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得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得《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得指导作用。

本规范就是由地质部与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得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得经验与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得《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得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与生产部门得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得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得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得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得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得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与修订。

第一章铜矿得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得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得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得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得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得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得质量要求与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得一般原则。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规范名称规范代码居全国前十位金属矿产名称我省优势金属矿产需重点掌握规范的矿种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岩金砂金第三位岩金矿砂矿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钛第十位砂金矿金红石砂金金红石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铅第八位钼第三位锌第十位镍第六位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汞第二位锑第七位黑色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t02002002锰第八位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稀土第九位稀土矿地质勘查规范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国标规范类别贵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有色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6、新规范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工作,并把它 作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可行性评 价的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结论是划分资源储量类别的重 要依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成果报告,未进 行(预)可行性研究的,只能提交资源量,进行了 (预)可行性研究的,才能提交相应的资源储量。 同时,新规范对可行性评价工作的资质作了规定, 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 或有资质的技术经济专家会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 概略研究由地质勘查单位完成。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

19种勘查规范中对钻探质量的要求(一)铁、锰、铬1、探矿孔的矿心采取率(包括顶、底板上和下5 m范围内的岩石)不得低于80 %,当矿心采取率连续5 m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65 %。

2、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

在复脉型和多脉型矿床中要严格控制钻进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防止钻进中漏矿。

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

3、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和矿、岩心保管工作。

钻孔弯曲度应符合规程和地质设计要求,钻孔偏斜超差时要及时设法补救。

见矿点和厚度大于30 m的矿体的出矿点均应测定钻孔弯曲度。

封孔质量不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时应返工重封。

(二)铜铅、锌、银、镍、钼1、矿体及其顶底板3 m—5 m内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 m,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低于65%。

2、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

在复脉型和多脉带型矿床中要严格控制钻进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防止钻进中漏矿。

采用金刚石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

加密取样钻孔,允许采用空气反循环(CSR)钻探工艺。

3、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和岩心保管等工作。

钻孔弯曲度应符合规程和地质设计要求,钻孔偏斜超差时要及时设法补救。

见矿点(及厚度大于30 m的矿体出矿点)应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

封孔质量不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时需返工重封。

(三)钨、锡、汞、锑1、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0%;2、矿体及其顶底板3 m—5 m的围岩、近矿围岩蚀变带、控矿构造标志层的采取率不低于80%;若连续有两个回次(或厚大矿体中连续5 m以上)采取率低于80%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3、矿心应尽可能保持原状,特别注意矿心被粉碎后可能造成的贫化或富集的假像,为此,对多脉带矿体及破碎带控制的矿体,应严格控制钻探回次进尺的长度与钻进时间;采用金刚石钻探工艺时,穿矿孔径要满足取样要求;4、必须按有关规程的质量要求,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钻孔测斜、孔深校正、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封孔及岩心保管等工作。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20201116212324)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20201116212324)
具体类型特征: 05 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 确定因素: 第Ⅰ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 -较简单,厚度稳定 -较稳定, 构造简单 -中等的大型矿床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形状较简单, 厚度较稳定 -不稳定, 构造 简单 -复杂的大 -中型矿床,矿体形状较简单,厚度较稳定, 构造中等的中小型矿床 第Ⅲ勘查类型:矿体形状复杂, 厚度不稳定, 构造中等 -复杂 的中 -小型矿床
第Ⅲ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 -小型, 矿体不稳定, 构造较
简单 -复杂或岩 (盐 )溶不发育 -发育 ( 或破坏矿体 )
具体类型特征: 09 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

定因素:
第 1 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
岩(盐)溶不发育 ( 或界则 )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 -中型, 矿体较稳定, 构造简
差,构造中等的中 -小型矿床
具体类型特征: 07 钨、锡、汞、锑矿床 具体类型特征:
08 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
确定因素:
第Ⅰ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
岩(盐)溶不发育 ( 或界线规则 )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 -中型, 矿体较稳定, 构造简
单-中等或岩 (盐 ) 溶中等 -发育 (或界线较规则 )
定,构造、 脉岩影响大, 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 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
具体类型特征: 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确定因素: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 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 影响小或中等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7-2. 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 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 状影响明显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 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 严重 具体类型特征: 03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确定因素: Ⅰ勘查类型:矿体 (层)延展规模大型,形态规则,厚度稳定, 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简单 Ⅱ勘查类型:矿体 (层 )延展规模中一大型,形态较规则,厚 度较稳定,内部结构、地质特征简单至较简单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

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如需查看完整效果,您可以直接下载。

有色金属(铜,铅,锌,银,钼,镍等)勘查规范.pdf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nickel and molybdenum m 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 2003-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3.5 勘查工作顺序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调查6.3 物探、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1 分类依据8.2 分类及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C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D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附录E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 一般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 铜精矿质量标准H.2 铅精矿质量标准H.3 锌精矿质量标准H.4 银精矿质量标准H.5 镍精矿质量标准H.6 钼精矿质量标准DZ/T 0214—2002前言为了配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 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 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 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T 17 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地质勘察规范

地质勘察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铜矿地质勘查规范(四)关于勘探工程密度表和勘探手段选择的说明:(1)表中所列工程间距,是钻孔或坑道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

(2)对I类型矿床的储量一般是用钻探求得。

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B级储量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类型的B级储量主要用钻探求得,一般应用坑道验证。

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I类型的B级储量一般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对IV类型的C级储量主要是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或坑道钻探结合求得。

如矿体埋藏深、地形条件又不利于采用坑道探矿,施工确实困难时,应专题报告勘探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具体研究确定。

(3 )表中所列各类矿床沿走向的工程间距都比沿倾向的工程间距稍大一些,这是因为一般铜矿床在厚度和品位变化方面大多是沿走向较沿倾向稳定。

如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出现沿倾斜比沿走向稳定时,可相应予以变更,沿走向的可以比沿倾斜的密一些。

(4)第V类型矿床很复杂,可以参照IV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控制到D级储量提供边探边采。

第四章铜矿床勘探工作的质量要求铜矿床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是了解地质情况,掌握成矿规律,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经济、有效的工作量,探明矿产资源,提供矿山建设利用。

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勘探研究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勘探任务。

第一节地质调查在勘探矿床时,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适当地选用各种勘探手段,调查研究矿区及其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质成矿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勘探及其外围普查工作。

对主要地质图和比例尺要求如下:一、调查研究矿区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后的地质变迁,是在一定面积的区域内阐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各种岩性特征和成矿规律等,为进一步寻找矿产打下基础。

矿区外围的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二、调查研究矿区(床)地质,要求对矿区(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矿化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

铜矿类型以及勘查规范

铜矿类型以及勘查规范

铜矿类型中国铜矿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是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陆相砂岩型铜矿床。

其中,前4类矿床的储量合计占全国铜矿储量的90%。

这些类型矿床的成矿环境各异,有其各自的成矿特征,按各类型矿床占有储量比例依次简述如下:1.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

地质特征: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前成的小侵入体有关,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 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0.02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矿床受区域断裂一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

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断裂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另外有的斑岩中角砾岩化或角砾岩体很发育,它与成矿关系密切,常构成斑岩铜一钼矿床的一种类型。

矿体的围岩岩性对成矿有一定影响,如为硅铝质岩石,裂隙又不发育,岩石致密,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使矿液不易流通和散失,有利于矿液在岩体内部特别是顶部和接触带成矿,如多宝山矿床,岩体顶部为奥陶纪安山玢岩覆盖,岩体内矿化富集。

如围岩为碳酸盐岩石,因其化学性质活泼,易于交代而形成品位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矿体,或沿接触带或其附近形成矽卡岩型矿体。

这时岩体内为细脉浸染型矿石,接触带及围岩中则为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

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①工作范围逐渐缩小,从面到点、由浅入深; ②工程投入逐渐增加,从极少量工程→数量
有限的工程→比普查密的系统取样→加密各 种采样工程; ③对矿体连续性的了解由预测→大致掌握→ 基本确定→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7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5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1、勘查阶段划分 新规范不仅对勘探工作提出了有关的技术
要求,同时还对详查、普查、预查工作提出 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所以,称为“地质勘查 规范”。 为了减少规范数量,新规范对矿产特征和 勘查评价方法相近的矿种进行了合并。铜、 铅、锌、银、镍、钼合并为一个规范。
6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16
在类别上: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对于原Ⅰ、Ⅱ勘探类型 B级--探明的; C级--控制的; D级和部分控制较好的E级--推断的。
对于原Ⅲ 、 Ⅳ勘探类型,不探求B级储量 C级---探明的或控制的; D级---控制的或推断的。
初步研究 大致评价
初步评价
地质研 究
矿区地 质
大致了 解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体地 质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 究




大致了 解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 性能研究
类比研 究 作出可 选的判 断和预 测
类比研究; 可选性试 验; 作出工业利 用方面的初 步评价,为 进一步工作 提供依据

有色金属工程施工规范

有色金属工程施工规范

有色金属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有色金属工程施工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有色金属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验收及保养等环节。

第三条有色金属工程包括铝、铜、镍、钴、锌等金属及其合金的加工与施工。

第四条有色金属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施工活动。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六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测量,并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第七条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对于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应及时予以退换。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设置施工安全标识,合理划定施工区域,做好施工场地的安全防护工作。

第九条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相关施工安全规范,并熟悉施工操作流程。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质量检验计划和验收标准,确定检验和验收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施工工艺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有色金属工程的加工和施工。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加工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各项工序,保证产品加工和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材料的使用说明和技术要求进行材料的切割、焊接、固定和连接等工艺操作。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做好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相关工艺的施工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四章施工质量检验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对加工和安装的产品进行抽检,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对焊接、固定、连接等工艺操作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操作质量和工艺合格。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对已完成的施工产品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关验收记录。

第五章施工验收和保养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对已完成的施工产品进行验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填写相关验收报告。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教材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教材
13

5、资源储量分类 原规范的储量级别主要是根据工程控制程 度和研究程度决定的,分为 A 、 B 、 C 、 D 级, 金属矿产勘查只探求B、C、D级。新规范的 资源储量分类是根据经济意义、可行性评 价程度和地质可靠程度三要素划分的,资 源储量的经济意义是以可行性评价及其所 得出的结论来决定的,地质可靠程度是由 工程控制程度所决定的。共分为储量、基 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 16 种类型,其中有 三种储量、六种基础储量、七种资源量。
11

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工作只做到预查、 普查阶段。详查与勘探均属商业性的 地质勘查工作,而且主要由投资者来 决定是否进行详查与勘探。由于今后 的地质勘查工作更多地由各种投资主 体来进行,做到什么程度由投资者根 据需求来决定,因此勘查工作的阶段 性划分并不一定很清楚,地质依据充 分者,可以跨阶段。勘查报告达到什 么程度,由评审单位根据提供的资料 (资源储量类别)加以判断。
14

6、新、旧规范资源储量类别的对比 新规范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 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 新、旧规范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 能一一对比的。新规范资源储量只有分 类,没有分级,但新规范在修订过程中 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 旧规范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 用大致、相当的对比,以加深了解。
对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进行控制,基本
确定其连续性,排除大的多解性,并
依据新的探矿结果和地质认识调整勘
查类型。
22
勘探阶段:为满足矿山设计和开采 的需要,根据详查阶段确定的勘查
类型,适当加密工程间距,详细圈
定矿体,肯定矿体的连续性,排除
多解性。
23



7、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发表,因现行规范制定而停止。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铅锌矿: 1983年9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铅锌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
镍矿: 1983年 10 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镍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
钼矿: 1983年 10 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钼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三).黑色金属 1981 年 4 月,地质部、冶金部联合制定颁发了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1982 年 12 月,地质部、冶金部制定颁发了《锰 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1987 年 12 月,全国储委组织制定并颁发了《铬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 1992 年 10 月,由国家储委组织修订,国家技术 监督局发布 GB/T13738—92《铁矿地质勘探规范》。
规范类别
规范名称
规范代码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DZ/T0205—2002 DZ/T0208—2002
居全国前十位 我省优势 需重点掌握 金属矿产名称 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砂矿(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 属 矿 地 质 勘 查 规 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2.钨\锡\锑\汞矿 1984年2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发了《钨矿地质勘 探规范》; 1984年3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锡矿地质勘 探规范》; 1984 年 12 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汞矿地质 勘探规范》; 1989 年 11 月 30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全 国储委组织制定的 GB10583—89《锑矿地质勘探规 范》; 本次修订是在上述 4 个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 将 4 个 规 范 合 并 为 一 个 新 的 行 业 标 准 DZ/T0201— 2002《钨、锡、汞、锑矿产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nickel and molybden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3.5 勘查工作顺序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调查6.3 物探、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1 分类依据8.2 分类及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C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D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附录E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 一般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 铜精矿质量标准H.2 铅精矿质量标准H.3 锌精矿质量标准H.4 银精矿质量标准H.5 镍精矿质量标准H.6 钼精矿质量标准前言为了配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铜矿的政策与法规环境

铜矿的政策与法规环境

安全生产法
铜矿企业必须遵守 安全生产法,确保 员工生命安全和生 产安全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 铜矿企业的安全生 产责任和义务
安全生产法要求铜 矿企业建立完善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法对铜矿 企业的安全生产标 准和要求进行了明 确规定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主要内容:规定了环 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加强企业内部的政策法规培训和学习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政策法规 培训,提高员工的政策法规 意识
建立企业内部的政策法规学 习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 政策法规知识
邀请专家进行政策法规解读 和指导,提高员工的政策法 规理解能力
建立政策法规信息共享平台, 方便员工及时了解政策法规 的最新动态和变化
关注政策与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和经 营策略
铜矿资源的税收政 策
铜矿资源的环保政 策
铜矿资源的安全管 理政策
国家政策:支持铜矿开采和冶炼, 鼓励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铜矿产业政策
环保政策:要求铜矿企业加强环 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排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 规,规范铜矿开采、冶炼和环保 等方面的行为
资源政策:鼓励铜矿企业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循 环利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铜矿开采过 程中应遵循的环保标准和措施
铜矿环保政策
土地管理法:规定了铜矿开采过 程中应遵循的土地使用和保护规 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矿产资源法:规定了铜矿开采的 许可制度和资源补偿机制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铜矿开采过 程中应遵循的安全生产规定和责 任追究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分布范围。

4.2 矿石质量研究4.2.1 预查阶段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大致了解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大致了解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等情况,初步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

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有用,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4.2.4 勘探阶段4.2.4.1 矿石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2.4.2 矿石类型划分研究:按有用组分种类、含量、组构特征、氧化程度及脉石矿物种类等因素划分自然类型,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界线。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3.1 预查阶段对发现的矿体可以通过少量的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判断和预测。

4.3.2 普查阶段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的对比研究。

4.3.3 详查阶段应初步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

4.3.4 勘探阶段对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如矿石物质组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又较高,或为新类型矿石,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1 预查阶段对经预查发现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点可顺便搜集资料,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初步了解该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稳定性,初步了解环境地质状况,为是否可以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4.4.3 详查阶段4.4.3.1 水文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4.4.3.2 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矿体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

4.4.3.3 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

4.4.4 勘探阶段4.4.4.1 水文地质研究: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圈定汇水边界,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4.4.2 工程地质研究: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

4.4.4.3 环境地质研究:详细调查矿区内的有关环境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1 预查阶段预查工作中,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大致了解与主元素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普查工作中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工业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4.5.4.1 应对矿床中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的赋存部位、分布、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厚度变化及与主元素矿产之关系等进行勘查研究,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2 对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要查明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和分布富集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回收途径。

4.5.4.3 伴生有用组分在选(冶)过程中能回收利用者,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了解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资源/储量类型视其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1.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1.2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a) 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

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

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b) 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

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 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

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道严重。

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2.1 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

5.2.2 预查阶段验证异常和矿化体的勘查工程极少,只能大致了解矿体情况,对工程间距不作具体要求。

5.2.3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一般以1条----3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5.2.4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度矿体加以控制,能满足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要。

5.2.5 勘探阶段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间距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间距,能满足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求,也是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5.2.6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即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

5.2.7 不同矿种、不同矿床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

5.2.8 对于第III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5.3.1 预查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得的取样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34)?,并能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5.3.2 普查除大致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外,地表应有系统工程控制,深部由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推断的矿产资源量(333)可以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

5.3.3 详查应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及延深应有系统工程控制。

5.3.4 勘探时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主要矿体应在详细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以圈定。

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标准。

6.2地质调查6.2.1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精度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

6.2.2 矿床大比例尺精测地形地质图,应以质量达标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体分布地段和覆盖区的重要地质界线必须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和地质观测点均须用全仪器法测定位置。

6.2.3 在条件适宜地区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3 物探、化探工作6.3.1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和地质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剖面,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

6.3.2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进行检查评价。

6.3.3 充分利用钻孔等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化探、寻找盲矿,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和连接关系。

6.3.4 详查、勘探中应顺便进行放射性检查。

6.3.5 物探、化探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6.4 探矿工程6.4.1 槽探、井探:主要用于系统控制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浅部的实际位置,揭露地表重要的地质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