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一、引言土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以及治理技术,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源: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铬、锌等。

2. 农业投入源: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投入物质中含有少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

3. 城镇化发展源:城市化过程中,高密度人口聚集和大量的建设活动使得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

4. 生活废弃物源:生活垃圾、养殖场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堆肥和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元素也会进入土壤。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特点1. 现状: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严重超标的地区有限,但受到影响的面积广泛。

据统计,我国60%以上的耕地和30%以上的园林绿化土壤已超过土壤质量标准。

2. 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不均匀: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集中在工业和农业生产密集地区。

(2)难以清洁:由于重金属对土壤的固定效果较好,一旦受到污染很难被彻底清除,需要长期治理和修复。

(3)生物富集:土壤重金属对农作物、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通过食物链可能会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理技术:1. 土壤修复技术:(1)植物修复:通过选择一些具有重金属超富集能力的植物,如石竹、大豆等,种植在受污染土壤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如铅、镉、铬、锌、汞等。

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降解,易积累,且具有毒性和生物富集性,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矿山冶炼、农药和化肥使用、城市污水排放等。

这些活动导致大量重金属进入土壤,积累积累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威胁人类健康等方面。

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发生。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

重金属会富集在作物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导致慢性中毒,影响人体器官功能,甚至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中的重金属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的水保持能力和保肥性,导致土壤侵蚀和灾害的加剧。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存。

要想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据统计,我国有近一半的面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地区和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环境容许值,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工业化和农业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本文将就当前的治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最常见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之一。

目前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稳定地转化重金属元素,来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这种方法有着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持续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良土壤,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此类技术使用的主要化学添加剂有磷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剂和螯合剂等,通过促进重金属的活化、沉淀和迁移,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渗滤、离心、冲洗等物理手段,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颗粒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实现土壤的治理。

通过土壤冲洗、离心等手段,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颗粒从土壤中去除。

二、未来对策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活性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未来,应该加大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发展更多适合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的生物修复技术。

2.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是指在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的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和倡导可持续农业发展,从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未来应当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推动我国农业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强化土壤监测和评估未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键在于强化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只有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

未来应当加大对土壤监测和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二、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重金属进 入人体内并在器官中累积,轻则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重则导致贫 血、神经受损、器官衰竭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重金属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植物在吸收水分和养分过程 中会富集重金属,导致生长受阻、生物量下降。此外,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传 递给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导致水 质恶化,严重时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三、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20万吨重金属进 入土壤,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也相当严重。 由于长期的工业活动和农业施用化学肥料,一些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最为突出。
1、物理修复方法
1、物理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等。客土法是将未受污 染的土壤覆盖在受污染的土壤表面,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换土法则是 将污染土壤层清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替代。深耕翻土法是通过翻耕土壤, 使表层和深层土壤混合,降低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2、化学修复方法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为了 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 挑战。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以及已有的修复技术研究。

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区和农业密集地区。

其中,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是我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2.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许多农药和化肥中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超标。

3. 农作物吸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进入人体食物链中,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还原、转化和稳定化等作用,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菌根真菌可以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转化。

2. 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环境,减少或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利用电动力和超声波等技术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3. 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修复剂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促进重金属的沉淀和吸附。

4.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调整农田的利用方式,减少重金属的暴露和迁移。

例如,将农田改为林地或湿地,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超过一定浓度的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能达到或超过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其治理方法。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可以分为两类:人为源和自然源。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生活废弃物和农业活动等,其中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重金属是重要的污染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地壳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元素。

2.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中铅(Pb)、镉(Cd)、汞(Hg)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影响因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土壤性质、土壤pH值、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这些方法包括沉积分离、热处理、电动力场和超声波等。

物理方法通常具有高效、快速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受到应用范围和成本的限制。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利用化学添加剂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使其转化为不易溶解的沉淀或复合物。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吸附剂、添加稳定剂和添加氧化剂等。

化学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但存在着添加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借助于微生物和植物来降解和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土地农业利用等。

生物方法具有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但受到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4.结合方法结合方法是指将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铜陵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但这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一、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1.污染物来源铜陵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废气、农药、化肥、矿山和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

其中,工业废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各类工业废水不仅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也会通过渗透、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2.污染物含量在铜陵地区,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含量已远远超出了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

据调查,铜陵市区内邻近的产业聚集区土壤中镉的平均含量高达5.6mg/kg,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镉限值仅为0.3mg/kg,超标了18.7倍。

3.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数学建模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土壤污染所致的水果中重金属超标问题,会导致人摄入过量重金属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轻则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过敏、头痛等症状,重则可能引起胃肠炎、肾衰竭等重大疾病。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策略研究针对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1.控制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废气、农药、化肥、矿山和交通运输等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通过严格的环保监管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重金属的排放量和浓度。

2.污染修复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程度、土壤特性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理。

例如,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选取经济、具备生命力的植物作为修复对象,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

3.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避免进一步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对策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对策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对策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地的品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治理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未来对策进行分析。

现状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金属污染源重金属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的排放、矿山废弃物的堆放、农业化肥的使用等方面。

加强对这些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和管控,能够有效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

2.土壤重金属问题严重据统计,中国约有3千万公顷土地存在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华北平原等区域。

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地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3.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不成熟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种治理技术的效果参差不齐。

治理技术的不成熟也导致了大规模治理过程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

未来对策1.源头治理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某些特定种类的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和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使治理过程更加简单、经济,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也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

例如:电渗析、离子交换以及电化学处理等技术可以使重金属通过电流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被移除或转换成无害物质。

但物理和化学方法治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技术成本非常高。

结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治理技术会不断改进和提升,但源头治理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源排放的监管和管理,同时推进生物修复、物理和化学方法等多种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24年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分析现状1. 概述土壤铜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展土壤铜污染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土壤铜污染治理技术2.1 传统治理技术传统的土壤铜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吸附、土壤改良和土壤修复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土壤中的铜离子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物。

生物方法则是通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铜进行吸附、转运、转化等过程来减少污染物浓度。

2.2 新兴治理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兴的土壤铜污染治理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例如,电化学技术利用电流和电解质的作用来处理污染土壤中的铜离子。

纳米材料技术则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大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来吸附和去除土壤中的铜离子。

3. 市场现状分析3.1 市场规模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规模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5%以上。

3.2 市场竞争目前,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国内外众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推广。

一些大型环境工程公司和专业科研机构在土壤铜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竞争优势明显。

3.3 市场机遇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土壤铜污染治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较好。

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政策法规的推进将为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提供更多机遇。

3.4 市场挑战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其次,治理成本较高,限制了一些地区和企业的实际应用。

此外,市场监管和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4. 发展趋势土壤铜污染治理市场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4.1 技术创新未来,土壤铜污染治理技术将继续创新和发展。

新兴技术,如纳米材料技术和电化学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超过一定标准,对土壤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农业、采矿等人类活动的不当排放和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其治理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 主要污染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物、化肥农药、污水灌溉、城市垃圾填埋等。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长期排放会积聚在土壤中;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污水灌溉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直接输入;城市垃圾填埋中的垃圾渗滤液也会使土壤重金属含量逐渐升高。

2. 污染地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密集区和采矿区。

比较典型的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鲁西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等地。

3. 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

首先是对农产品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会导致农产品中也会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

1. 加强监测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建立和完善国土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重金属污染的情况。

要实施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推进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普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2. 严格减排加强对工业、农业、采矿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各行业减少重金属排放。

3. 探索治理技术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发,通过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等手段,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修复受污染地区的土壤环境。

尤其是对于采矿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可采用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将受污染的土壤逐步恢复。

4. 经济手段通过税收、资金、价格等经济手段,推动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行为。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铬、铅、汞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金属元素超出了环境容许值的状况。

由于工业化、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状1. 污染源头广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冶炼、矿石开采、化工、电镀等工业活动,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城市垃圾填埋、废水排放等。

这些活动导致大量有毒重金属物质进入土壤,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地域分布不均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化、矿区和农业密集区域。

在工业化地区,工业废气、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在矿区,矿石开采及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中的重金属物质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在农业密集区,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泥施用、畜禽养殖等活动导致土壤重金属物质超标。

3. 影响巨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通过农产品链条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甚至影响畜禽生长及生态平衡。

治理1. 加强监测监测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础,只有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是治理的第一步。

2. 加强立法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相对薄弱,必须加强立法,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约束和规范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

3. 推广绿色技术通过推广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等,逐步减少和替代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效应明显的生产活动,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的产生。

4. 开展土壤修复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措施,保护土壤资源和人类健康。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 重金属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例如铅、镉、汞、铬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大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长期累积下去,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重金属污染区域世界范围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一些重工业城市和沿海地区,尤其是在工矿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重金属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西南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是因为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和冶炼活动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3. 重金属污染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慢性毒性影响,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铬元素对人体损害很大,会导致皮肤溃烂,呼吸道毒性甚至引起癌症。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

1. 加强监测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是治理的关键。

只有充分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

建立全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工作,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动态变化,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推行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生长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选择对重金属具有较好耐受性的植物种植在土壤中,通过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方式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工业废渣排放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渣和废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城市污水和垃圾场渗滤液的渗入等。

工业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长期排放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农药和化肥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如铜、锌等,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升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场渗滤液中也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渗入现象进入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较为严峻。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土壤中超标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铅、镉、砷、汞等,超标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1%。

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地区和农业密集地区是重金属污染较为集中的地区。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对作物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加强监测与评估工作,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为治理提供依据。

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工业废渣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防止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

采取修复措施,如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通过吸附、沉淀、转化等方式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人体的影响,需要加强监测评估、源头治理、修复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形成多部门协同治理的格局,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土壤环境。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环境容许值,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渣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化工厂排放、交通尾气、垃圾渗滤液等因素。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作物和作物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大量重金属积累在农作物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是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重金属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三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部分重金属会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并最终进入地下水,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在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于工业密集区、矿区和农业发达地区。

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且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1. 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是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壤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行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如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和施肥模式,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进行土壤修复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3. 加强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严格控制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输入。

4. 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在已经受到严重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可以采取土壤修复工作,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将土壤重金属含量降至安全水平,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这些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一旦进入土壤,就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且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主要污染源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治理战略和措施。

文章还将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未来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以镉、铅、汞、砷等为代表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尤为突出。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城市污水灌溉等多种途径。

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一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也开始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例如,镉污染会导致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中的镉含量超标,长期食用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铅污染则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

面对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

然而,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难以修复性等特点,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监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战略,以保护我国的土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挑战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这使得治理工作变得复杂而困难。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大量超过生态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汞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一种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异常升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

农药和化肥中常含有重金属成分,过多的使用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用地建设和工程施工,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由于土地的开发和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肥料,其中含有重金属成分,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和处理方式会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加强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

对于工业废水和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其排放符合环境要求。

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应鼓励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从而减少农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

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提前发现和预防土壤重金属污染。

建立土壤重金属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工业用地等进行检测,及时评估土壤质量和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进行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

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土壤修复技术来降低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产力和健康状况。

通过植被恢复和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减少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迁移。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一种严重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加强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进行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工业、采矿、农业等活动所导致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自然背景值,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由于重金属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和化肥使用、废弃物掩埋、城市垃圾堆放等。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排放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积累;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升高;废弃物掩埋场和城市垃圾堆放场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渗漏,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还会导致重金属在食物链中不断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会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现状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采用的治理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富集、转运和稳定化的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的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是通过土壤深松、盖土、覆盖等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分离和固定的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但仍存在着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未来对策1.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评估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评估是治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范围和程度,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创新的治理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应当加强创新,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环境容许值,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源可以来自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矿山开采和燃煤等活动。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特别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据统计,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一些重工业基地和矿区周边地区,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汾渭平原等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如镉、铬、铅、汞等超标严重,已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食物链传递。

受污染土壤种植的农作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当人们摄入这些农作物时,会引起重金属中毒,甚至导致癌症、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

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水质污染,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影响生态平衡。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防治措施、修复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1. 加强监测和评估。

要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污染源、受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的监测和评估,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减少重金属排放。

应加强工业企业、矿山等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采取控制措施减少重金属排放,如加强废水处理、减少固废排放等措施。

3. 推进土壤修复。

针对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通过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手段恢复土壤功能,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值而引起的污染现象。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具有毒性和蓄积性,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废弃物处理、农药和化肥使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重金属进入土壤并积累,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作物生长和食物质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威胁,长期接触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或食物可能导致中毒和疾病。

为了有效监测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治理技术。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污染情况。

治理技术则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污染物质并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通过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技术,探索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2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环境容许值,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包括土壤固有肥力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破坏土壤结构和水稻及蔬菜富集重金属,从而引起食品链中其他环节的污染。

重金属还会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体内蓄积并进一步传递,引起慢性中毒、损害器官功能,甚至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

在人类健康方面,长期接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作物会导致人类患上气管、食道、胃、结肠、肝、肺、皮肤等恶性肿瘤,并影响生育能力和智力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尤为严重。

吸入或接触重金属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种健康问题。

2. 正文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成因是多方面的。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一定的背景值,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重金属污染现状1. 污染程度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普遍性。

重金属元素污染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工矿区、冶金区、化工区等工业集中区域。

其中,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较高。

2. 污染来源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污水灌溉以及大气沉降等。

近年来,大规模高效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化肥和农药中的重金属元素大量输入农田土壤。

此外,工业废弃物排放的重金属元素也是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

三、重金属的危害和效应1. 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会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特别是摄入重金属超标农产品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2.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产生毒性作用,抑制了土壤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运重金属元素的能力,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适宜的修复植物和理想的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2. 基质修复技术基质修复技术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和生物毒性,达到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例如,粉砂岩、氧化石墨和腐殖酸等材料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3. 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利用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转运作用,可以有效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五、展望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但目前的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9, 7(3), 181-185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hjsshttps:///10.12677/hjss.2019.73022Status of Heavy Metal CopperPollution in SoilNa Wang 1,21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2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Received: Jun. 5th, 2019; accepted: Jun. 25th, 2019; published: Jul. 2nd, 2019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stribution of copper pollution in China,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and its pollution hazards (the harm to animals and plants, the damage to soil microbes and enzymes,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copper and other pollutants), pointing out that copper is essential for the human body. Trace elements, but high copper poses a threat to the entire ecosystem; secondl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opper with different composite pollutants or the same complex pol-lutants on animals and plants is differ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copper composite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KeywordsHeavy Metal Copper, Composite Pollution, Influence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现状分析王娜1,2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5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日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铜污染的分布情况,主要污染来源以及其污染危害(对动植物危害、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危害、铜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污染危害),指出铜虽然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是高铜对整个生态系统均构成了威胁;其次,铜与不同复合污染物或同一复合污染物对动植物的作用机理都不尽相同。

因此,王娜本文为铜复合污染治理措施的选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重金属铜,复合污染,影响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镀、化工、矿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增加,土壤中含铜量已超过土壤背景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1]。

这已经远远超出土壤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不仅对植物、动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构成威胁,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虽然,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铜含量过高,对动植物及人体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就我国铜污染现状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壤铜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 我国铜污染现状空间上重金属分布会出现连片的高值区或低值区,对于重金属铜而言,在湖南与广东的交界处,四川和云南北部地带均存在着连片的铜的高值区,除此之外,在安徽的南部与湖北交界处、甘肃中部等也有部分面积铜污染的高值区。

但是在我国山西、河南、山东及河北的南部等地带也出现了铜污染的低值区。

表1是我国主要土壤铜含量。

Table 1. The total amount of copper in China’s main soil [2]表1. 我国主要土壤全铜量[2]土壤名称W(Cu)/(mg/kg)土壤名称W(Cu)/(mg/kg)全铜量平均全铜量平均端土14.4~50.3 23.0 褐土 5.8~115.0 24.3 篓土18.3~32.1 24.9 暗棕壤 5.6~82.8 17.8 黑垆土7.5~39.320.5 棕色针叶林土 6.3~33.5 13.8 翼土11.6~29.620.8 灰色森林土 6.1~26.0 15.9 日浆土10.6~174.0 20.1 栗钙土 5.5~53.7 18.9 黑钙土 3.4~49.3 22.1 棕钙土7.0~6.7 21.6 潮土 3.4~116.6 24.1 灰钙土8.1~24.5 20.3 水稻土 2.8~208.9 26.0 草甸土 2.5~137.5 19.8 砖红壤 2.0~98.7 20.0 沼泽土 2.6~51.7 20.8 龃壤 1.0~177.0 24.4 盐土0.3~78.4 23.3 黄壤 2.4~79.9 21.4 碱土11.1~34.1 18.7 黄嫁壤 5.0~144.6 23.4 石灰(岩)土 5.7~94.5 33.0 棕壤 1.0~272.0 22.4 紫色土 5.0~102.5 26.3王娜3. 土壤重金属铜污染来源自然界中的铜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硫化物矿,另一种是氧化物矿。

铜污染的来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 背景值较高,这种现象主要是生物地球化学异常造成的,即土壤自身铜污染风险就比较高[3];2) 外源铜加入,例如在矿山开采中排放的废水及废矿石的堆存,这些露天堆放的废弃物在风化、酸化及降雨等作用下不断向周边土壤中扩散,从而导致含铜物质进入土壤。

除此之外,铜在土壤中的毒性持续时间长,且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这就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

矿区的开采导致周边土壤极度贫瘠,植物生长受阻。

例如在安徽铜陵尾矿矿区,由于重金属的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仅为2.6~5.8 g/kg,重金属铜的含量高达809.30~1395.54 mg/kg,严重抑制了植物生长。

4. 土壤重金属铜的危害4.1. 对动植物的危害一般而言,土壤铜含量范围为2~200 mg/kg。

我国土壤铜的含量约为3~300 mg/kg,均值为33 mg/kg。

土壤中铜形态有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及矿物态。

铜在水中的溶解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

铜污染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根部,其直接导致植物根系生理作用紊乱,进而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过量的铜会引起细胞质膜两侧产生浓度差,膜脂过氧化作用变大,透性增强,导致植物所需的钾离子流出细胞膜外,从而损伤植物根系细胞质膜[4];除此之外,铜含量过高还会抑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的合成[5];受铜毒害的植物由于其代谢作用受到影响导致根系无法伸长,叶片失绿并发黄[6]。

众所周知,铜是动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微量元素,过量铜的摄入对动物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铜对动物的危害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

当动物体内铜含量过高时,很容易对动物体的肝和胆造成危害。

此器官出现问题时,动物体正常的代谢就会紊乱,进而导致动物体出现其他不良症状。

有研究表明,人、羊、猪对铜中毒的剂量分别为20~30 mg/kg、25 mg/kg和300~500 mg/kg,牧地长期施用高铜量的粪便会引起牧草铜含量超标,从而引起牛、羊等发生铜中毒[7]。

亦有研究表明[8],对老鼠食用15 mg/kg铜,其肝脏形态和功能上会出现中毒症状,肝细胞变形,组织破坏,Cu-Zn SOD活力下降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不良,最终使肝细胞死亡。

4.2. 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危害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壤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能够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当Cu含量过高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数量、种群结构的改变。

有研究表明,受Cu污染的土壤其微生物量碳氮往往会比较低[9]。

Choudhary等[10]研究发现,在Cu等重金属的胁迫下,藻青菌的生长因脯氨酸、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量上升而受到抑制。

土壤酶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的Cu破坏了土壤酶的活性及其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除此之外,Cu等重金属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影响了微生物体内酶的合成和分泌。

通常情况下,土壤中脲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磷酸酶和水解酶的变化等都与Cu污染有很大关系。

例如,王秀丽等研究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都会因Cu污染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

亦有研究表明,当Cu +浓度达到200 mg/kg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到抑制[10]。

4.3. 铜和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比单一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复杂很多。

土壤中Cu和其他重金属王娜元素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加和作用及拮抗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浓度、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有关。

当土壤中外加Cu含量为100 mg/kg和150 mg/kg时,铜锌的交互作用会增加,有效态的重金属浓度升高而使重金属毒性增大,植物的生物量会明显减少。

王友保等[11]研究表明,Cu、As复合污染时影响黄豆种子的萌发生长,但是这种复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和缓解单一Cu、As污染对黄豆产生的影响。

王丹等研究发现[12],高浓度的铜对植株根系的胁迫作用,刺激酸性根系分泌物的大量释放,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络合剂的含量,促使铬由交换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