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人将对此作一定的论述。

1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意思:探究和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怎样组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2.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_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_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

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

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

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上课前,首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融学生的见解于一体,再有的放矢地讲解,让同学们对学生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了。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新课的研究学习,真正达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的。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展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是最有效、最有用、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学习,同时也是最能表达人本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方式。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气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在我国大城市也相当普及,但是在农村学校开展得还不是很活泼,在个别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在初中阶段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研究性学习兴趣,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像。

当然,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目的性,如教朱自清的《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先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暂时抛开课本,闭上眼睛去回忆、想像春天的美好风光,也可以通过播放描写春天景物的录像带,逐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再如我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

学生看录像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充满了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学习气氛。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气氛。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和实践路径,在教学中引导学
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
体作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内容
的记录和记忆成为学习的主要手段。

而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和进行实践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亲自观察和探索问题,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探讨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探讨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研究文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下面将探讨一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一些适合的研究主题,比如文学名著的主题思想、历史典故的解读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即指导学生学会哪些技能和掌握哪些知识。

可以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组织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帮助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供资源和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比如书籍、资料和互联网资源等,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解决学生的问题。

五、开展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可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如观察、实地考察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评价学习成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口头报告、写作报告、展示活动等。

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合作学习、提供资源和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和评价学习成果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其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相关案例与经验。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学习方式。

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问题导向。

研究性学习通过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次,强调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再次,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最后,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讨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 阅读与写作结合:以小说创作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的小说作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学生们可以根据阅读的小说内容,进行角色分析、情节设计等研究性活动,然后通过自主写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完整的小说创作。

2. 古诗文赏析与探究:以《离骚》为例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离骚》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古籍解释、背景调查、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然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写作或口头报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个人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也逐渐被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的改进,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以探究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目标,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或互相检查作品的合作方式,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并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性学习侧重于把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和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有时缺少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研究性学习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语文阅读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不仅仅是跟踪文本阅读,而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比如知识建构、文本阐释、自我反思等等。

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了解背景: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了解到本文所属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等。

这些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含义和思想。

2.信息获取: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地和自发地从文本中获取和挖掘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肤浅的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一、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研究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研究方式,都要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绝非一蹴而就。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初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⒈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语文创新教育要重在发掘学生语文潜能,培养民族语文的素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示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新观念,把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励练的训练场,而教师要由过去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和点拨者,教学相长,共同塑造语文教学的新形象。

⒉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是语文创新教育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要求真,不急功近利,怀真心,动真情,以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天地。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实,在创新教育中激发学生主体性需要遵循学生知识和能力增长的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系统。

语文教学要求活,语文的精髓在于思想与语言的统一,在透过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去准确地表情达意,它忌讳追求标准答案,忌讳玩文字游戏,它特别欢迎创造性思维,张扬主体个性。

⒊要倡导少做题多阅读的创新阅读观念。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并要求九年制的学生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秀课文。

由此看来现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前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所指出的那样:“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读物”。

⒋树立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简称IBL)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技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教学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前期规划。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其次,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研究性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最后,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如文本、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和文化背景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惑、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如提供学习方法、整理学习成果,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评价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因此,传统的考试形式不适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报告、作品展示、团队评价等,评价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他们的思考和表现,以及针对性的口头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技能。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问题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最后,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在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借助工具书、互联网等去学习新的知识,无形中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这几个特征。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型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引路,兴趣激活教学实践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发起阶段,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

专题性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发起运作的:从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

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征,除了涉及初中各科课程的知识外,还包括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它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是学生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的交互整合。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不同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例如:学完蒲松龄《狼》,学习时学生在了解狼的习惯,感受狼的智慧后,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狼属于什么动物?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今天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怎样?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研讨。

如生物组,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它在自然界的作用;文化组,了解狼的有关诗词篇章名人名言等。

从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学习的兴趣是广泛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让他关注不同的问题。

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可以让这些学生关注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可让这些学生关注古今中外的作家及经历,作品及风格等。

这一阶段虽然只是整个过程的发起阶段,但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内容和生活中的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教学的客观载体——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的原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向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转化,然后,或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或通过知识层面的拓展、提升,或接受老师的点拨、讲解,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规律,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出研究性的语文小论文。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知识量、课程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各有差异。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延伸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载体,挖掘人文内涵,特别要结合教材,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适时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要是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及精美的词语。

如果研究性题目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深层动机是什么?”“这种精神与他的人格气质相符吗?”这样的研究题目,就能够深化主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成语是中文的“国粹”,具有丰富和独特的文化意蕴。

教师应大力开发这笔宝贵资源。

学了课文《成语新编》后,可设计富有小论文特色的题目,让学生从脑海中、从成语词典的索引中,提取相关内容的成语,加以概括、归纳、分析,以求有所发现。

如《成语中的修辞》《寓言与成语》《小成语大道理》等。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题目是课文学习的延伸和深化。

学了课文《刘姥姥游赏大观园》,就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写出“环境与人物性格”等研究性文章。

二、注重多学科的结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本学科内综合的同时,还要引进或隐含其他学科知识的信息。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语文角度解决问题。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缺乏启发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环节,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材内容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展潜力。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问题。

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能力。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探索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需要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探究性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必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内容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接受式语文教学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能力,明确研究性学生的要求,组织形成,一般程序,学习评价,有利于教和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接受式语文教学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能力,明确研究性学生的要求,组织形成,一般程序,学习评价,有利于教和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1、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接受式语文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和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教学质量不高,经常有少、慢、差、费的现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原有的语文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他们只立足于被动的接受语文教师的知识的传授。

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当前初中语文教改的重点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索、调整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改变简单的接受语文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对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索,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的原因。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老师照着教材、教参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和记,它限制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强调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语文知识。

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发展,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教的原因。

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前的语文教师在授课之余,也进行一些文学社团活动培养不少语文尖子。

但那些文学社团只吸收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

那些后进生看到别人活动,羡慕得很,希望自己也能参加。

我们能否让全体学生都来参加革命这种开放性研究、实践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填鸭式”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研究性学习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学生自主地以研究发现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浅谈几点认识和实践。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

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二、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1.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与目标,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通过问题提出、实证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主动、自主地探究、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动者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获取知识。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主动探究、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通过将问题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获取并整合各种信息,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2.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通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而研究性学习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 1. 问题导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样,主要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
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
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语文研究性教学中的作用。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
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学
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
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
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一篇文章往
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
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
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
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语文研究性学习尽管主要强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等
于不要教师教学中的“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能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老师教授之谓也。

”可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指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目的、目标、特点、内容的选择和方
案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语文
研究性学习,便于今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另一方面,研究课题的确立、学习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交
流表达、展示、经验总结这四个阶段,语文教师应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选择适当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方案,指导学生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指导学生研究成果的表达、交流及评价。

三、教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门新的课程,一项教学改革。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缺
少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涉及面广,一方
面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对学习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是有
限的,他们还不能系统地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另一方面,教师无法预料
发生的过程,要真正起到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教师的一路参与是必要的,只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才能真正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指导
和激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成为学习
者的一员,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语文教师要经常深
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
到语文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与教师无拘无束地一起交流和讨论。

这样才易于形成融洽
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易于教师随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
中指导。

如学生开展以《春节文化》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时,语文教师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也能详实系统地学到有关春节的起源、来历,懂得喝腊八粥、吃饺子、拜年、贴对联、放鞭
炮等春节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得到更新,自
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此外,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新学习方式,所以
教师的指导只能是点拨式的,切不可包办。

语文教师在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
握好参与的时机和参与的度,要适时、适度地参与其中。

四、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
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
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