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反思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上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的思考
放在热水 中鼓 起来 了;在给壶里 的水加
程 中 的探 究 兴 趣 。
单元的首课 内容 。本节课 的教 学 目标
在于选择学生熟悉 的有 趣的物质现象来
研究 其 变 化 规 律 , 学 生 经 历 提 出 问 题 、 让
二、 提供 有结 构 的材料 , 培
养学生 的探究 能力
在第 一个教学环节 中 ,孩子们提 出 了 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 ,并对 所提 出的问 题进行猜想 ,如何让孩子们 验证 自己的 猜想结 果呢?我在课前 为孩 子们提供 了 必要 的材料 , 第一组 : 圆底烧瓶 、 气球 、 烧 杯、 两个注射器 口已被堵严 ( 注射器 的活 塞要 拔出一 部分 )热水 壶 ( 内装有 热 、 壶 水 )第二组 : ; 自制小烧 瓶 、 细玻 璃管 的 带 胶 塞 、 颜色 的水 、 带 煤油 、 精 ; 三组 : 酒 第
水 结 冰 后 缸 炸 裂 了 。 学 生 用 本 节 课 所 归
、
创 设教 学情境 , 发学 激
生探 究 兴 趣
兴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孩 子 们 自己 发
现的问题 又是他们最感 兴趣 的问题 。在 教学 过程 中 , 要想 使孩子们发现 问题 , 就 要让他们 对具 体事物 和现 象有 所观察 、 有所 思考 、 有所质 疑 , 观察 、 在 思考 、 疑 质
知 识 和 原 理 解 决 生 活 中 实 际 问题 。本 课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前言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改变球体形状的方法,并教授简单的实验操作,参与亲自操作并思考实验结果。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是物质,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2.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掌握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3.学习利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
二、教学过程教学任务一:引入1.导入主题:在教师引入下,介绍当天的主题教学内容,并询问学生们对于空气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场景或利用实际物体,让学生猜想什么物质能够将乒乓球鼓起来,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教学任务二:实验环节1.实验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让学生学习相应使用方法并掌握观察乒乓球鼓起来的方法,教师手持已瘪掉的乒乓球呈现在学生眼前。
提示学生可以考虑自己的身体、桌子、椅子、空气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安排实验步骤:教师和学生一起协作,进行乒乓球鼓起来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将瘪乒乓球放入易拉罐内,注入适量的水(不超过乒乓球直径的一半)。
–第二步:口紧盖上易拉罐盖子,倒转易拉罐,让乒乓球浸泡在水中。
–第三步:找到一个合适的高低差距的台子,将易拉罐口朝下的一端放在台子的低处,另一端放在台子的高处,质点会自上而下地滴下来,直到水压力和大气压力平衡。
–第四步:轻揉易拉罐,小心取出瘪乒乓球,观察结论。
教学任务三:总结1.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归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气体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拓展实验:再次带领学生进行空气的实验,如用氢气或氦气去鼓乒乓球,以及其他乒乓球实验题材,拓宽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气体和实验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16)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有趣的变化”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和不可逆变化过程,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
教学方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让学生经历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综合运用了类比分组实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3、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量杯、热水、凉水、烧瓶、气球、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被踩瘪的乒乓球)学生:乒乓球。
师:昨天老师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请问被踩瘪的乒乓球还能不能继续使用呢?学生:不能。
(或提出可以把瘪乒乓球复原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师:我们如果想办法把瘪乒乓球复原是不是就可以继续使用了呢?学生:是。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播放小视频,引入课题,书写板书。
(二)学习新课:1、提出猜想,设计实验。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说课稿1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4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有趣的变化”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和不可逆变化过程,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设计了3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三个活动中把探究“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作为探究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学习方法基础,活动2和活动3可延用活动1的方法进行,所以对第1个活动中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将它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让学生经历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
综合运用了类比分组实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
观察图片中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可能会有:壶中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是什么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本来是拉紧的,为什么会变松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大胆猜想师: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水为什么没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提示:问题1 水的溢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呢?问题2 在没有烧开前,壶里的水没有增加或减少,说明水量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生猜想水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进行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出示课题)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设计意图:大胆的猜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此环节设计的两个问题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依据,避免了漫无目的的猜想,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7课《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教案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使学生进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能力与过程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四、教学用具热水、吹风机、瘪的及破的乒乓球、烧杯、烧瓶、气球、球等。
五、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对比、归类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1.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展示)教师展示相关的一些现象。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学生猜想茶壶中的水没有烧开为什么会溢出?商店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4.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活动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教师)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烧瓶代表壶,在烧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把水染红;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用皮筋或线在玻璃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先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1.分组实验2.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①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烧瓶里的水增多了?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是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
教“膨胀”这个词.)②玻璃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变小叫做体积收缩。
教“收缩”这个词。
)③烧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④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
简单说,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讨论)现在再来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和商店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拓展)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谈话)当你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教师)当我们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其他的物体——酱油、醋、桔汁、煤油、酒精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下面,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研究煤油、酒精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此作业旨在通过让学生运用观察和思考,探索乒乓球的状态变化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干系。
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质量守恒”的观点并非空洞无物,而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步骤:(1) 在一个通明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2) 拿起一只瘪乒乓球放在水面。
(3) 记录乒乓球在水中的状态(如体积,浮力等)。
(4) 再次拿起乒乓球放在水面。
(5) 再次记录乒乓球在水中的状态。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每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后的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每个乒乓球进行数据分析。
三、作业要求:1. 理解乒乓球质量和密度的观点,能够描述乒乓球在水中的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2. 用物理知识诠释乒乓球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诠释乒乓球在水中的浮沉。
3.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问题。
4. 尝试编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器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讨论和结论。
四、作业评分标准:1. 符合课程目标,理解乒乓球质量和密度的观点,能够准确描述乒乓球在水中的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2. 理解乒乓球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诠释乒乓球在水中的浮沉。
3. 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问题,表达清晰,有逻辑性。
4. 编写一份实验报告,结构完备,内容充实。
五、作业提交方式:所有作业将在截止日期前提交至学校邮箱。
六、课后反思:请在作业完成后,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以上就是这次作业的设计方案。
希望这个方案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也等候你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为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物体的变形。
具体教学内容为如何通过对瘪乒乓球进行处理将其鼓起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变形的概念。
2.了解不同物体的变形方式。
3.掌握如何通过对瘪乒乓球进行处理将其鼓起来的方法。
能力目标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观察比较能力的提高。
3.动手能力的提高。
4.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物体变形的概念。
2.掌握如何通过对瘪乒乓球进行处理将其鼓起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对瘪乒乓球进行处理能使其鼓起来。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提问法3.观察实验法4.团队合作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围绕变形这一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理解的变形,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如何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小组汇报思路和方法。
3. 实验根据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将瘪乒乓球放进凉水里,然后取出,在放进热水里,再取出。
观察球的变化情况。
4. 整合总结通过讨论和实验,将学生的思路和方法整合,总结出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的方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实验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物体的变形概念和通过对瘪乒乓球进行处理将其鼓起来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物体的变形2.瘪乒乓球鼓起来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通过互相讨论和小组合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物体变形的概念还有些模糊,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有所参差不齐。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知识的扎实性和巩固性,同时也要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课题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授课时间:年月日PPT、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5、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商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6、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7、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一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9、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打算瘪乒乓球、玻璃杯、热水、烧杯、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酒精、橙汁、酱油、可乐、小胶圈、记录表、蜡烛、金属垫圈、塑料瓶盖、木板、小钉、细线、气球、空塑料瓶。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1、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观察过吗?2、师演示实验:对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溢出来了。
3、师演示实验:出示瘪乒乓球,把它放在热水中,瘪乒乓球鼓起来了。
4、师:冬天的电线比夏天的电线紧等生活现象。
请你依据以上三种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
5、学生汇报,填写在62页。
〔二〕学习新课: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师:下面我们来猜测一下:商店X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2〕学生猜测,汇报。
〔3〕师:下面小组依据各组的猜测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如有难度教师进行适当提示。
〕〔4〕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记录。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受冷体积收缩,受热体积膨胀。
〔7〕师:〔出示温度计〕这是我们用过的温度计,你们了解它是依据什么原理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吗?2、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_冀教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反思《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冀教版四年级(下)《有趣的变化》单元第17课,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受冷、受热后体积会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分为两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学习的更有兴趣,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我并没有按照教材讲述的顺序,而是灵活的掌握了让教材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并不是一味的教教材。
所以我把液体和气体的有关内容放在了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制定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科学性——实验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如下:1、利用多媒体资源成功地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了问题(烧开水时水还没开就溢出来),激发学生探究这些现象、奥秘的积极性,自发地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
同时开放教学时间,让他们能从容的进行研究;开放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究;开放思维空间,使他们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
上述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力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讨论,学生自行探究了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不仅掌握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喜悦。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8)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因材施教1、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的第二课时——《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内容在知识结构的作用: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本课继续探究“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用得出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明确目标1、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并对科学有很高的探索热情。
实验课就满足孩子们的懵懂好奇心,以及使用仪器实验时的感受:我更像个小科学家。
2、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三、精选教法,突出学法(一)教学教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实验演示法;2、学法:实验探究法、观察归纳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二)教学准备第一套:烧杯、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热水、冷水、气球。
第二套:铁架台、铁盘、酒精灯、火柴、锡纸包、镊子、烧杯、冷水、湿毛巾。
四、优化教程,发挥实效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老师在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谁能帮帮我,让它鼓起来?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是孩子们最有成就感的,他们相处了很多方法,其中有用热水烫,扎个眼儿用嘴吹气等,通过验证发现,用热水烫的方法最合适,从而让他们猜想,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培养集体意识并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探索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书中的原有实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实验仪器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孩子们在课上很快就设计完成了,而且我发现实验的加热方法也比较单一,为了拓深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我又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请看视频。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17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word教案 (2)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究主题师:乒乓球认识吗?众生:认识。
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生:里面有空气,外面是塑料包起来的。
师:都玩过吗?众生:玩过。
师:如果乒乓球踩扁了或挤扁了,你有办法使它重新鼓起来吗?众生:有。
生:用热水泡。
师:怎么泡法?具体说说。
生:把瘪的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把热水倒进去,过一会它就会鼓起来。
师:还有什么办法吗?生:用吹风机吹。
师:怎么吹法?生:先把乒乓球放在杯子里,(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对准乒乓球瘪了的部分吹。
师:现在,我们用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行不行?(一生用“吹风机吹”的方法上讲台演示,其余学生以小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热水泡”的方法实验。
)二、做足“假设”的文章挖掘学生个性思维师:我看到大家采用这两种方法都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了,办法真好。
但想想看,乒乓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或画下来。
不要讨论,自己认真思考。
(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写具体,表述清楚。
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大约为8分钟。
)师:现在可以轻轻地讨论了,不要影响其他组。
(小组讨论,时间大约为3分钟。
)师:我大致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有这几种:1.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受热后的空气把乒乓球瘪的部分顶出来了;2.热水或电吹风里的热气渗透进去了,乒乓球里的气多了,所以像气球一样被鼓起来了;3.外皮一泡,受热变大,于是鼓起来了。
你们觉得哪种可能性最大。
众生:第一种。
师:也就是说“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膨胀后的空气把乒乓球瘪的部分顶出来了。
”这种想法可能性最大,对吗?众生:对。
三、实验验证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师:假如我现在不相信你们刚才的假设,怎么办?生:我想解释一下,有一种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是物体受热后会变大。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瘪乒乓球、热水、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展示瘪乒乓球,引发学生好奇心。
b.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瘪乒乓球会鼓起来吗?”c. 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已有知识。
2. 探究活动:a.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探索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
b.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c. 教师展示实验,用热水将瘪乒乓球鼓起来,并解释原理。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瘪乒乓球鼓起来的过程。
b.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乒乓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其与鼓起来的关系。
c.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增强实践能力。
c.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瘪乒乓球,引导学生探究其鼓起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乒乓球的内部结构,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提高了思维品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瘪乒乓球鼓起来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乒乓球内部结构的细致程度以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准确性。
3. 通过学生总结和展示,评估其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让其他物品(如气球、塑料袋等)鼓起来,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 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冀教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反思本活动主要围绕气体的受热膨胀设计的活动,通过实验得出气体受热膨胀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一些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个活动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亲手实验——交流、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活动实践,我感到本活动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如下: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讨论,学生自行探究了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不仅掌握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小组进行研讨、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多媒体的使用。
在本课中我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资源,让同学们看到了在实验外更多的生活中具有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现象。
比如,“夏天自行车轮胎有什么变化?”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热胀冷缩的原理。
再有就是放进开水的瓶子,冷却后为什么不容易打开等。
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也开拓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在实验过程中有一组同学的乒乓没有鼓起来,我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更加验证了乒乓球鼓起来不是本身的受热膨胀而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的结果。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同学对个别问题回答得特别精彩,但我没能及时对这些同学给予更好的激励;一些同学因为过于积极回答问题,以至我提问题时不够均衡,个别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没能得到充分的发表。
这些都是以后应该注意的。
总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实实在在地搞科学。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课题 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授课时间:年月日 PPT 课件下载地址:http:///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固体和元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锹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毛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瓮 5、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鲸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秩遇到的问题。
6、能够用自府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獭理。
7、能够举例说明物体戳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眩 8、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热胀埃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缴有利和不利之处。
9、靖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萄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1 / 4的实例洒。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祥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艳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忱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诣学准备瘪乒乓球、玻璃杯、种热水、烧杯、烧瓶、带玻璃涧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酒除精、橙汁、酱油、可乐、小簿胶圈、记录表、蜡烛、金属哨垫圈、塑料瓶盖、木板、小焕钉、细线、气球、空塑料瓶压。
教学过液程授课变更导入新吁课:1、师:在我们身灿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周意观察过吗?2、师演灶示实验:对试管里的水进行也加热,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尺溢出来了。
3、师演示狼实验:出示瘪乒乓球,把它诫放在热水中,瘪乒乓球鼓起秩来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5单元 17《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教案2 翼教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设计概述】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科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如果我们仅仅把"以探究为核心"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活动"或者说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那这种认识无疑是肤浅片面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本设计探索 "瘪乒乓球鼓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寻找现象的"根源"从而证实气体热胀冷缩的科学概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意识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3)能证实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举出更多生产生活中应用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4)培养学生全面、周密、严谨的理性思维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学生全面、周密、严谨的理性思维意识三、教学准备1.教师用:热水、瘪的及破的乒乓球各1个、小烧杯、烧瓶、气球2.学生用(每组1份):抹布、热水1瓶、瘪的及破的乒乓球各1个、塑料瓶1个、小烧杯(150ml)、小烧瓶(150ml)、气球、大烧杯(500ml)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乒乓球问: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都玩过吗?喜欢玩吗?那谁来说出它的构造?(外面是塑料的,里面有空气。
)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里面有空气!老师平时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可是在活动时经常出现把乒乓球踩瘪的情况(师出示瘪乒乓球)多可惜啊,弹不起来了,老师知道大家都特别爱动脑筋谁能帮助老师想一个办法把这个瘪乒乓球鼓起来?(用热水泡)怎么泡法?请具体说说。
(把别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把热水倒进去,过一会它就鼓起起来了。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的思考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的思
考
王淑敏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0(000)013
【摘要】《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
教材第17课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的首课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物质现象来研究其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王淑敏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浅谈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设计 [J],
李楠
2.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对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的思考 [J], 齐国元
3.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对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的思考 [J], 齐国元
4.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究 [J], 夏祥委
5.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上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的思考 [J], 王淑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反思
陈福刚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我在教学设计时设想:通过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探究实验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的亲自参与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1、活动2的实验,了解了液体与固体在受冷受热的条件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之后,我抛出问题:液体与固体的性质对于气体适合吗?学生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期待有明确的答案。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体验实验。
首先出示瘪乒乓球,让学生确认它的现状,接着将球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杯里,静观其变。
不一会,瘪乒乓球真的鼓起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甲:因为受热。
学生乙:因为有热气。
学生的回答只明其一。
不名其二。
为此,我作个比方:你们在教室里上课,如果现在让你们只占用一半的教室,而且门窗关闭,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齐答:“憋闷。
”
师:“那么,你怎么办?”
生七嘴八舌说:用本子扇。
扭一扭身子。
站起来走走。
师:球中的气体,是由无数小分子组成的。
小分子就象你们一样,
在瘪乒乓球里也感到闷。
当加热时,那种憋闷更厉害,于是互相推挤,直至把瘪球鼓起来为止。
生:“推挤的过程就是球受热膨胀了。
”
看到学生醒悟,我欣慰地笑了。
明白了其中原因,学生自然地推出结论:气体受热、受冷,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广而推之,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的这一性质,学生脱口而出:气球、皮球、篮球、热气球、轮胎。
在教学中,将抽象的问题化简,教师可通过一个比方,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等的插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目的。
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未来热胀冷缩现象的设想等,使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欲望,使得“科学探究无止境”的思想能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真正体现出来。
让我们的科学课精彩不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