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氧化碳煤气中毒主题班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一氧化碳煤气中毒主
题班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班会教案
一(2)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煤气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2、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使学生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件时如何自救;
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煤气中毒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切入正题,明白道理
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马上将面临冬季,寒冷的冬天,往往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我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防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安全教育》。
二、讲述新课:
1、课题:煤气中毒安全教育
2、设问:煤气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3、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4、老师点评:煤气中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低、气压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导致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当然,夏天也会有煤气中毒的事故发生,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使用空调的时候。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三、煤气中毒的原理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道知道的煤气中毒的原理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1.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时,就可使人中毒。
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3. 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使人体缺氧,致使呼吸困难。
4,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四、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二、煤气中毒的原因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就煤气中毒的原因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①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
②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
③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
④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或液化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亦可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或夏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因为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一台20马力的汽车发动机一分钟内可产生28升一氧化碳。
五、措施
1、开窗透气
2、放松衣物
遇到煤气中毒,如果自己还清醒的话,松开自己的衣领,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呼吸。如果发现中毒者,则救护人员赶紧松开患者的衣服,裤带等,并且要注意保暖。
3、清理口内粘液
煤气中毒之后,要及时对中毒者、特别是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理,因为一旦中煤气毒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到口鼻一些体液,这样容易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并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4、喂点糖茶水
如果中毒者还有自己的意识,还能有吞咽能力,赶紧准备一杯糖茶水,为患者喝下,让患者补充适当的体力,等待进一步的救治。
5、人工呼吸
如果发现患者昏迷不醒,或者出现呼呼微弱,将患者口鼻清理后,对患者实行人工呼吸救治,当新鲜空气进入患者体内后,中毒不算太严重的患者就能减轻一些症状,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
6、联系医院
七、小结1、迅速关闭气阀,将门窗打开通气,使中毒者尽快脱离现场;2、将中毒者头放平,使其呼吸不受阻碍;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而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病症;4、口内若有呕吐物,用手指裹洁净的布轻轻擦拭,以免进入咽腔造成窒息;5、中毒者出现高热,可用冰袋或毛巾冷敷;6、中毒较轻者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使其迅速清醒;7、若中毒者面色青紫,四肢冰凉,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8、若中毒者心脏已停止跳动,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还应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配合。而且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和急救医生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