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时代偶像 半世纪风起云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年时代偶像半世纪风起云涌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承载着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历史、文化与道德的领域中充满张力,并在大众传媒的合力策划中被推上历史文化的顶峰。

我们今天所谈的“偶像”,是对“榜样”、“楷模”、“英雄”的更为时尚的表述。时代赋予了“偶像”新的内涵与重任,它与信仰画上了连接号,体现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让我们在时代变迁的脚步中,去审视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偶像;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永恒的热情和理智的眼睛去选择我们的偶像。

在不同时代的时代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建国以来的这五六十年中,从社会道德的楷模到个人爱慕的对象,从学习其精神到模仿其造型,从全民崇拜到各有所爱,偶像从神坛跌落到了人间,也在某种意义上从精神落实到了实际。但无论如何,偶像都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广为人知,并成为许多人效仿的对象,他们的某种特质曾经或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无数人,人们以疯狂或理性的方式喜爱、学习、怀念他们。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进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纵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的偶像崇拜经历了重要的转变,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

60年代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劳动最光荣,向雷锋同志学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劳动模范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20世纪60年代正是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轻的新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决定了这将是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是这一时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突出反映了共和国早期建设者的共同优秀品质。

雷锋、保尔·柯察金、“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邱少云是这一时期偶像的代表。他们身上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并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标志。

这个时期也是偶像的“黄金时代”,每一个偶像的出现都会造成全民性的影响,其普及程度是后来的偶像们所不能企及的。它的盛况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全国人民都在“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投身国家建设的洪流,年轻人都以研读《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豪。

70年代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1977年恢复高考,570万人走进考场。向科学进军也成为这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在文化娱乐上,邓丽君一曲《甜蜜蜜》让人们知道爱情是可以这样被倾诉和歌唱,让听惯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激动不已,温暖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20世纪70年代,除了继承60年代已有的偶像之外,并没有增加多少新人物。但70年代的末期却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的气象悄悄出现。一是整个社会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处于百业凋敝的可悲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

另一个新鲜的面孔就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为“靡靡之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对她的喜爱。她的歌曲因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赢得了青睐。她差不多是大陆第一个完全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确立的娱乐偶像。

严格来讲,陈景润和邓丽君的影响都是起自70年代末,但贯穿了整个80

年代的。

诗人徐敬亚回忆当年,70年代还有一个备受崇拜的偶像是杨子荣。这个由电影和样板戏塑造出来的高大的英雄人物,在当时是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80年代复苏的时代偶像多元

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改善,精神生活也开启多样化、多元化。女排精神、中国保尔张海迪成为那个时代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来自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也在这个时代影响内地读者,80年代也成为男孩读金庸,女孩读琼瑶的时代。

这是一个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偶像也一样,这个时期的偶像如同雨后春笋,从社会的各行各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80年代的偶像,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还有为救掉进粪坑的大爷而牺牲的张华。这些偶像,以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继续成为大众景仰和学习的对象。

另一类偶像则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在体育界,中国女排以“五连冠”为中国人找回了自信和骄傲,成为万众仰慕的焦点;在文学界,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成为无数文学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同时,来自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也在内地产生了一大批“迷”和跟随者。

港台娱乐明星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内地,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1983年香港无线的《射雕英雄传》让国人记住了那个惟妙惟肖的黄蓉——翁美玲;一部《上海滩》奠定了周润发的天王地位;日本的《血疑》带来山口百惠。这个时期的港台歌星则有BEYOND、张雨生、费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的张明敏等等。

与六七十年代相比,80年代的“偶像”概念更加宽泛:它越出了传统学习型偶像的范围,增加了爱慕型的偶像。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英雄人物是生产型偶像,而现在出现了消费型的偶像——娱乐明星。另外一个特征是,偶像的作用不再像昔日那样一呼百应,全民崇拜。从这一时期开始,偶像已经走向多元化。

80年代是一个复苏的时代,青年们要回到城市,从头开始,他们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战无不胜的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在她们的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轨迹。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整个80年代中国社会奋斗激情的集中体现,崇高而朴实的“女排精神”激荡了整整一代人的灵魂。“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口号,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

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拼搏”二字。袁伟民强调的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铸就了一代打球做人的典范。从亚洲第三到五连冠,女排所贯彻的那种任何时候都不遗余力、兢兢业业,任何时候都一往无前的精神,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

在中国刚刚开始试探着向世界打开国门的时刻,在中国人陡然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而变得失落和彷徨时,女排的奋力拼搏和辉煌成就,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实力、拼搏、一往无前、永不言败,这让众多中国人猛然醒悟: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追赶别人、超越别人。

90年代频繁更替的文化符号

90年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偶像崇拜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最为典型的是港台流行文化在内地的繁盛,明星与大众共创流行,天王与叛逆共存。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每个偶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变换非常迅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是早期的叛逆者,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他们也是整整一代青年人在充满向往与迷惘的成长岁月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绝大多数30多岁的人,今天去唱卡拉OK时仍然必点这两个人的歌曲。

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周星驰和王朔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青年的新偶像。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青少年的偶像主要是来自港台的娱乐明星,张国荣、梅艳芳、王菲、周杰伦、四大天王、F4等等,娱乐明星通过各种媒体占据了青少年的眼球和感官。

另一种趋向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今天的青少年中,说自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比比皆是。在实用主义泛滥的上世纪90年代,对于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属于同龄人的80后作家也成为年轻人心中新的偶像。韩寒、郭敬明等人成为文学领域的明星。

2000年代新千年想唱就唱

新世纪的偶像观变得更加国际化与多元化,年轻的人们有了不同的先择。新时代的航天英雄、体坛名将、超女快男、成为这个时代的声音。

历史应该是为谁写的?在我看来,他既是为英雄写的,又是为普通人写的。所以,历史应该记住每一个人的瞬间,尽管他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只有这样,历史才算完整。

“载入史册”的刘翔代表的并不是刘翔一个人,那个符号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有着远大追求的中国人,代表着诚实、勇敢、积极的中国人,因为那一刻我们真的很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