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苹果、香蕉、橘子、剪刀、电子秤等。
3.投影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克和千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电子秤,称出糖果的重量,告诉学生这是克。
2.认识克教师展示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解释克的含义,即1克是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苹果,用剪刀剪下一小块,称出其重量,感受克的实际意义。
3.认识千克教师展示千克的概念,即1千克是1000克。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香蕉,称出其重量,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4.换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并说出估计的依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克和千克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换算等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通过实际称重,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差异,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质量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
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橡皮、铅笔、书本等)3. 电子秤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单位的概念。
b. 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让学生观察天平,了解天平的用途。
2. 新课a. 讲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b.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质量大小。
c. 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学会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天平称量不同质量的物体。
b.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指针变化,理解质量与天平指针的关系。
4. 小结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b. 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2. 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3.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4.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使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质量单位,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找错误。
课件出示小明日记。
找出错误并纠正。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与感受。
五、课后延伸实践活动:做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质量观念。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操作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的认识》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选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克=1000千克)。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方法,并用克或千克表示。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感受这一换算关系,例如让他们亲手操作,将1000克的物品放在天平上,再看这是多少千克,以此加深他们的理解。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天平时还不够熟练。我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在称重时选择克或千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德育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通过认识称,让学生观察,实践体会克与千克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互动合作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与千克)2.认识感知1克(1)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3.认识感知1千克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克与千克的关系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1 千克 = 1000 克5.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秤是一个大家族,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呢?(盘秤、电子秤、磅秤、体重秤、弹簧秤等)6.认读秤: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下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度量观念。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直观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颗苹果,提问:“这颗苹果重多少克?”让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回答。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二班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同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同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展示质量的直观感受。
2. 准备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用于贴在实物上。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用来表示质量的单位。
3. 演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克等于1000克。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用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进行标注,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克和千克换算题目。
八、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教学难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克和千克(一)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咱们来认一认看: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平时生活中肯定很会注意观察!、(二)用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那你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三)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克与千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g 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三、感知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一)认识克。
现在咱们先来认识克:1.感受1克重的物体(1)每两个同学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
(1个2分硬币)(2)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
板书:1克(1g)。
2.估计1克重的物体(1)记住1克的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学具: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2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2)全班交流并小结:小朋友各有各的说法,其实,1克的物体太轻了,靠我们的感觉很难判断准确,想一想,如果要判断准确,可以用哪一种秤来称呢?(天平一般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在生活实际中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千克和克的砝码,天平。
2. 学具:学生用天平,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天平操作,实际称量物品,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
板书设计:1. 克和千克的概念。
2. 单位换算方法。
3.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质量单位的学习。
2. 观察家中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其重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但在单位换算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二是如何灵活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关于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但对质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使用砝码和天平,让学生亲自感受不同重量的物品,从而建立起对克和千克的具体认识。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感知重量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
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
我看是不是这样的;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
背完马上座好。
你有什么感觉?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
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
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
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粉......)a.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c.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
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
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
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
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
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2.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知道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请学生自行预习课本P33页内容,预习目的为了了解克、千克的概念。
导入1.让学生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
请两名学生一起站在讲台上,一人拿着1kg的物品,另一人拿着500g的物品,让台下的学生感受一下两个物品的重量,增强学生体验感。
2.出一道题目:小明每天喝牛奶,每次20克,他要喝两个星期,一共要喝多少克的牛奶?提示:1千克=1000克。
明确目标请学生思考,如何将“小明一个星期要喝1400克的牛奶”改写成用千克作为单位的表达方式。
讲解1.让学生自己摆弄180克的器皿,再拿着1千克的面粉袋,让学生辨认重量的差异,让其对毫克,克,千克的重量单位有了更加了解的认识。
2.求整20千克-2千克,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慢慢理解了千克的概念,若说20千克是一个小车,那么2千克是多少?车里面放一个娃娃,车子还有多重?练习请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的本子上完成以下练习题:1.请列举出5种克的单位换算成千克的表达式。
2.已知有一个物品质量为0.5千克,问它的重量是多少克?3.请将以下的题目转化为用千克为单位的表述方式:•小明每天需要吃200克饭。
•班级一共有45个小朋友,每人每天需要吃300克。
•水果店一天卖出了3000克的苹果。
延伸如果一台汽车的重量是1300千克,卡车的重量是20吨,请问卡车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千克?作业请要求学生对本文档进行总结,口头或者笔头都可以。
并在下一节课上当堂演讲。
请要求学生在文档中总结本课学习到的新知识和要点,结合同学们的问答进行讲解和总结。
总结通过讲解概念以及实际操作,学生对毫克、克、千克的重量单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为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克和千克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从而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能够简单地进行克和千克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粉笔、小型秤。
2.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实物比较物品等。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单位换算。
2. 学习(15分钟)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探究。
3. 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巩固克和千克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到克和千克单位的情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解答问题的活动,以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八、延伸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质量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质量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类不同质量的物品,如石头、书本、苹果等。
2. 托盘天平。
3. 克与千克的砝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克与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托盘天平,实际操作测量各类物品的质量,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6.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测量的小游戏。
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概念。
2. 1千克等于1000克。
3. 质量测量方法。
4. 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作业设计1. 判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通过实践和讨论来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准确地判断物品的质量。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你们知道书包、苹果和书本都有重量吗?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重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p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拟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2.6.1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使用人主备人修改人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P87的例题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秤、2分硬币、盐、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两袋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本班比较弱小的同学)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的。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轻,哪些物体重?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2)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在不同方面的用途?)师出示挂图: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生答)(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3.认识克。
(1)掂一掂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称等计量物品质量的仪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呢?(想)师:同学们看!桌子上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请你们小组中每个同学轮流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克到底有多重。
师:感觉怎么样?(很轻) 师边说边板书:克用g表示。
(2)说一说师:桌子上哪些物品你认为大约有一克?用手掂一掂,告诉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千克
( )千克
( )千克
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
秤、2分硬币、盐、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两袋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本班比较弱小的同学)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的。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轻,哪些物体重?
生:1千克=1000克(生答师板书)。让学生大声读一遍。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4)拎一拎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可能会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也可能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1)先指名读再说说错在哪里。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2)小结;同学们今后再用到单位的时候怎么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课外延伸:在家或到超市里掂一掂自己喜欢的物品的质量。
5、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千克(kg)
1千克=1000克
作业设计
2.6.1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主备人
冯莉
修改人
王晓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P87的例题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认识克。
(1)掂一掂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称等计量物品质量的仪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呢?(想)
师:同学们看!桌子上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请你们小组中每个同学轮流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克到底有多重。
师:感觉怎么样?(很轻)师边说边板书:克用g表示。
(2)说一说
师:桌子上哪些物品你认为大约有一克?用手掂一掂,告诉大家。(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
(5)说一说
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学生回答)
6.学生分组称物品。
我们桌子上有这么多的物品,想不想知道有多重?首先看这个盘秤怎么用?物品放在正中间,1千克的物品放上去,指针指向1,指针不到1,就说不到1千克;指针超过1,就说1千克多一些。
(1)小组合作来称一下桌子上你们带来的物品。
一个小朋友30()一本书200()一根萝卜80()
一个钟表100()一只狗8()
2.我会判。(用手势判断)
①一个西瓜约重4克。()
②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③2千克石头,比2千克木头重。()
④3千克+60克=3600克()
3.我会改。(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快到端午节了,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许多节日食品,有:包粽子用的400千克大枣、5克江米和一捆粽叶,还有5克鸡蛋,500千克白糖。走出超市,我们又去市场买了一条300千克的鱼,2克苹果,然后我们高兴的回家了。
现在听一下合作要求:
①先估一估你要称的物品有多重,记录下来。
②另一个同学用秤称一称看估计得准不准,实际到底有多重?记录下来。
③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
(2)展示汇报:说清物品名称、估计的轻重、称出的轻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老师也搜集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请你帮我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好吗?(小黑板出示,指名答)
师出示挂图: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生答)
(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师边说边板书:1000克。
③你们拿桌子上一大袋子盐用手掂一掂有多重?(1kg).
师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做单位,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
(2)掂一掂:
同学们刚才掂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请大家用一只手掂两小袋盐,另一只手掂一大袋盐。感受一下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一样重)。多少克是1千克呢?
小结: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做单位。
(3)找一找
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自由发言)
5.认识千克
(1)现在你从桌上找一找比一克重的是什么物品?用手掂一掂。(一本书、一袋盐……)
①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一袋盐有多重?(500克)感觉怎么样?(有些重)
②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两袋盐有多重?(1000克)感觉怎么样?(很重)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
(2)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基础: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约重100() 约重3比一比。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2.小法官巧判断。
(1)1千克铁比1000克棉花重。( ) (2)1根跳绳长5千克。()
(3)一个排球重400千克。( ) (4)妈妈的身高是162厘米,体重是5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