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整合)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标题:《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第二幕,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理解并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3.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雷雨》第二幕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阅读剧本的复印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雷雨》剧情,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和他们在剧中的角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二幕,并标记出关键情节和台词。

2. 分组讨论,就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依据,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或台词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小组展示的形式(如小品、演讲、对话等)。

3. 学生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的后续剧情,并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舞台剧的演绎,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1课时目标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②理解“挂”。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44第二单元5 雷雨(节选) 曹禺(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44第二单元5 雷雨(节选) 曹禺(第二课时)教案

1.我们先来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雷雨》节选自话剧《雷雨》第二幕,一共有两场。

第一场写周朴园跟鲁侍萍30 年后再次相遇,通过回忆交代了30 年前发生的事情和人物关系,把“过去的戏剧“和“现在的戏剧”结合到了一起。

第二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相见,鲁侍萍、周萍母子重逢,父子、母子、兄弟相见却不相认。

本课时重点鉴赏第二场戏。

2.学习目标1. 理清核心矛盾冲突支配下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2. 分析把握戏剧冲突中的人物形象。

3. 探究多元主题,涵养悲悯情怀。

第一场和第二场地点都是周公馆的客厅。

但第一场只有两个人,空间是封闭式的;第二场则有多人参与,除了周朴园、鲁侍萍,还有鲁大海、周萍、周冲,还有几个仆人,空间的开放性增强,变成多人之间的“聚谈”。

会话的内容和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也变得更加复杂。

下面先请同学们演读。

演读要求:1. 自选一个角色;2.注意舞台说明与台词的配合;3.把握人物关系,表现矛盾冲突。

(一)第二场人物关系示意图周萍和鲁大海都是周朴园、鲁侍萍的亲生儿子,周萍和鲁大海是亲兄弟;这一点,周朴园在第一场已经知道了,而此时的周萍、鲁大海是不知道的。

知情者和不知情者将会碰撞出什么样新的冲突呢?(二)矛盾冲突我们在一起来梳理第二场的矛盾冲突。

这场戏中,主要有 5 个人物,产生了4 个冲突。

第一个冲突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冲突的起因是罢工和反罢工,结果是鲁大海被开除。

第二个冲突是周萍和鲁大海的冲突,起因是周萍维护周朴园,结果是鲁大海被打伤;第三个冲突是周朴园和周冲的冲突,起因是周冲对父亲开除鲁大海的决定提出异议,结果是周冲被呵斥,愤然离去;第四个冲突是鲁侍萍跟周萍的冲突,起因是周萍打鲁大海,结果是鲁侍萍能伤心欲绝。

在这四个冲突中,有两个冲突的戏特别重,一个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一个是鲁侍萍和周萍的冲突。

这两个冲突,双方关系复杂,有显性和隐性的:周朴园和鲁大海显性的关系是资本家和工人代表,隐性的关系是父子;鲁侍萍和周萍显性的关系是工人代表的母亲和资本家的少爷,隐性的关系是母子;对于隐性的关系,父母是知情的,两个儿子是不知情的。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雷雨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剧中情节。

教学重点:1. 熟悉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2. 分析探讨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3. 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的动机;2. 运用词汇和句式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课本《雷雨》第二幕的文本;2. PPT 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点播剧中第一幕的片段,复习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在第一幕中,你们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展示并解读雷雨第二幕的情节:(1)上《聂小倩对白稿》的课堂情景;(2)歌台上的世界;(3)徐世铎驾崩前对贞儿和婆婆的遗嘱;(4)聂远溪失去存折赌博,贞儿出卖身体。

2. 学生跟读文本,理解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

三、词汇和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授相关词汇:(1)白歌社、合乐班、歌台、情感交流、黄梅戏等;(2)亲情、友情、爱情、背叛、贞节、自由等。

2. 教授相关句式:(1)在描述婆婆对徐世铎的要求时,情感描写的句式;(2)在描述贞儿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身体时,描述行为动机的句式。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情节进行合作分析和讨论。

2. 指导问题:(1)该情节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是否有其他意义?(3)该情节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作用?五、小组表演(20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节,并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5课:雷雨。

(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来”“越……越……”含义。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体会第二句用了“越来越”,写出闪电和雷声亮和响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雷雨前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4、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一部份的?(学生边答边板书:1、读课文;2、圈景物;3、画特点;4、说好词;5、想象读。

)四、学法引路,表格自学。

过渡:有了学法,我们就懂得了该怎么学习这篇课文了,以下两部份,大家可以小组合作自学了吗?好,我们开始吧。

1、小组按学法,根据表格合作学习雷雨中、后两部份。

2、检查自学情况。

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按学法前四点,表格检查。

(学生汇报,课件随之出现课文的圈、画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理解重点词:渐渐、挂。

(课件出示一阵雷雨声)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学生齐答:渐渐地。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二课时一、课文解析: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本文的舞台说明的作用还有: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鲁侍萍上场,她的“衣服朴素,洁净”“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门”,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

“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

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周朴园)“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说明暗示了鲁大海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的坚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之后登场,便使戏剧冲突进一步发展,引向高潮。

大海的下场是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侍萍哭起来说:“大海,我们走吧!”的时候,被仆人们拥下的。

2、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

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领悟剧本中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内涵。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剧本的象征意义。

2.探讨剧本中的道德困境和人性冲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雷雨》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朴园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如自私、冷酷、虚伪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朴园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2.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鲁侍萍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忍辱负重等。

(3)引导学生理解鲁侍萍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3.分析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萍和周冲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如周萍的矛盾、挣扎,周冲的纯真、善良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萍和周冲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4.分析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1)让学生思考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人性的扭曲等。

(2)讨论剧本的主题,如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人性的丑恶等。

(3)引导学生理解剧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雷雨》剧本的总体感受,包括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让学生就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方面展开讨论。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剧本进行深入解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剧本,深化理解。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雷雨》剧本的读后感。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了《雷雨》,认识了里面的生字。

相信,这些朋友你能一下子叫出他们的名字(示词语),生齐读。

蜘蛛蝉彩虹压下来乱摆垂下来黑沉沉渐渐的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师:读着不同的词语,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想象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去读,让我们再读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请生读,齐读。

2、师:小朋友学词语,要学会联想,这样才能把词语学活了。

学课文,也要学会联想,把文章变成一幅幅的图画,这样才能把文字读活了。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把《雷雨》读成一幅幅画面,那可是很了不起,很有趣的事情!2、回忆并板书课文的描写顺序:雨前雨中雨后3、请你自己走进文中,小声读读,雨前、雨中、雨后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这场雷雨的哪部分印象最深?预设:学生能够说出雨大、雨后景色美,但是对第一部分的感受缺乏整体的印象(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解情况,确定下面的教学重点)二、第一板块:“雷雨前”(1-3节)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雷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先走进雨前去看看——雨前的景象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前面环节学生整体感知情况,可随意切入下面任何一个环节的朗读指导。

(一)空气闷热(第一自然段)1、请生读。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谁听得最认真,想象的画面就越多。

(培养学生用心听读,边听边想象)2、适时引导学生总结雨前天气并板书“乌云满天”(乌云滚滚以及替他词语也可以)3、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读。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及课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2.通过感悟雷雨前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1.板书课题,提醒雷字的雨字头的横勾。

2.读词语。

男女生轮读后大家跟读。

3.认真读文,回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二.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1.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就会有很多变化。

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指名读,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得很准。

2.请你们默读,边读边结合图片看看雷雨前的景色。

3.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很闷热,很可怕,很恐怖)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出示句子)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们一般写云时,是这样写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能写白云是压下来吗?从压字能感受到什么?(乌云很厚,离地面很低。

)用朗读展示。

---齐读5.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都感到害怕,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他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雷雨前没有一丝风,又闷又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6.“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用双手代替树枝,微风,风变大了,狂风来了。

)从乱摆中感受到风很大,甚至有些树枝好像就要被刮断了。

7.“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示范实物蜘蛛垂下来。

垂说明速度快,蜘蛛被吓坏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8.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再朗读。

9.(句式训练,出示句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16 雷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6 雷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课文16.《雷雨》教案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这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户、迎、扑"8个生字。

正确读写“雷雨、乌云、闪电、雷声、房子、窗户”等词语。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感知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知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的情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习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课后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雨,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雨呢?"2、小朋友知道的雨可真多呀!有一种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在夏天出现,它就是刚刚小朋友提到得――板书:雷(补全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努力把课文读正确2、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正音(2)去拼音指名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书写“压、垂”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再次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正在下着雨的呢?2、反馈,明确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四、感悟雷雨前的情景1、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大自然有哪些变化?2、指名反馈3、出示重点句,品读感悟(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齐读1-3自然段,整体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还有不少同学在划线,那请同学们看到图,看看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反馈)(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引导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谜面: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2、学生猜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接着,我们再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课文学习(一)学习“雷雨前”1、想一想:雷雨前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乌云(压)树叶(不动)蝉(不叫)树枝(乱摆)蜘蛛(逃走)闪电(亮)雷声(响)2、课件展示雷雨前的景物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知识积累为什么会打雷?雷雨天气,厚厚的云层在空中翻滚,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的增厚,电荷不断增加。

当电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云层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大雨来临前紧张、压抑、沉闷的气氛。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这句话又知道了什么?(说明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赶快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出示:闪电和打雷谁在前?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二)学习“雷雨中”1、快速朗读,边读边思考: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雷雨教案_2

雷雨教案_2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戏剧语言的特点——《雷雨》人物语言及性格分析罗桂根一、本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语言(主要指人物语言)的一般特点:1、普遍了解个性化语言(cba)2、进一步了解潜台词(ba)3、再进一步掌握动作语言和前两种语言的运用(a)(c-b-a为能力要求层次)二、戏剧语言的种类1、舞台语言:除人物语言之外的所有语言,包括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课程目标•理解和分析话剧《雷雨》第二幕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习和掌握话剧表演技巧和表演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雷雨》第二幕情节解读2.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表演练习和彩排三、教学步骤与过程步骤一:情节解读(20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第一幕情节,导入第二幕的情境。

2.分析第二幕的内容,解读主要情节,包括阿瑞斯特与西门的对话、苏文纨与曹文轩的对话等。

3.提醒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动作,准备下面的角色表演设计。

步骤二: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要场景的角色表演设计。

2.学生根据剧本台词和情节,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表演方式,并进行讨论和互相分享。

3.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情绪的表达,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提高表演的真实感。

步骤三:表演练习和彩排(40分钟)1.每个小组开始进行表演练习,根据角色的动作和台词进行排练。

2.督促学生注意台词的语调、表情和动作的配合,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调整。

3.每个小组完成初步的表演练习后,进行全班彩排,让学生互相观摩和学习。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询问学生对话剧《雷雨》的理解和体会。

2.提醒学生要继续练习和彩排,为即将来临的演出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估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检测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实际情况评价其角色表演的准确性和表演的情感感染力。

2.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对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话剧《雷雨》的剧本和录像资料;2.PPT或幻灯片,用于情节解读和角色设计;3.班级音响设备,用于进行表演练习和彩排。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观看话剧《雷雨》的现场演出,提高对话剧表演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整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垂”的意思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听音乐,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够抓住雷雨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
1.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前谈话,模仿下雨。

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仿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雷雨)
二、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词的读写,在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上节课谁学的知识记得最牢。

出示:蝉、蜘蛛、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

(指名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词语和我们人一样也是具有感情色彩的。

看看,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它特有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读好黑沉沉、越来越响、压下来、垂下来。

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就这么去读词语,好吗?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了词语的魅力,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来聆听音乐的精彩,听完后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1.播放音乐,轻声范读。

出示: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场雷雨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这场雷雨吧。

2.初学课文。

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①老师与学生一起划分课文:1-3自然段是雷雨前,4-6自然段是雷雨中,7-8自然段是雷雨后。

并相机板书: 小结: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

四、品读课文,把握特点
(一)学习雷雨前
1.请四人小组一起读描写雷雨前的1-3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四人小组读课文并议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蝉、蜘蛛、闪电、雷声),老师则在班里巡视并指导学生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为待会儿请学生回答时物色人选。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前(7-8)
2.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学习得非常认真,现在谁来说说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乌云。

师:雷雨前的乌云是怎么样的?请你把描写乌云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嗯,雷雨前的乌云可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满天都是,黑沉沉地压下来。

(老师边说边把课前准备好的乌云贴图贴到黑板上)你看它似乎已经压到树梢上,压得周围的一切都透不了气。

(老师通过贴图来诠释“压”字的含义)师:还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树
师:雷雨前的树是怎么样的?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老师把“树”贴到黑板上)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老师在“树”周围贴几片叶子)
师:除了写树,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蝉
师:蝉在干什么呢?
生:蝉一声也不叫
师:对呀,蝉也闷得一声也不叫。

(老师边说边把一只“蝉”贴到树干上)还写了哪些景物?
师: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蜘蛛
师:雷雨马上就来临了,蜘蛛在干嘛呢?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跑了。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蜘蛛从网上怎样下来的?(老师用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下来,逃跑了。

”让同学选词(跳、爬、垂)填一填这个空。

)师:为什么说它是“垂”下来,而不是“跳”“爬”下来呢?
生:因为蜘蛛下来时有一根丝吊着它,所以说它是垂下来的。

师:对,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蜘蛛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它就会从屁股拉出一根丝,直接从网上挂下来,而这个“垂”字就表示“东西从上面挂下来”的意思。

同学们,你看作者用词多准啊!
师:这部分课文除了写乌云、树、蝉、蜘蛛,还写了闪电和雷声,闪电和雷声是怎么样的?让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老师边把闪电贴到黑板上)
师:“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加大的,那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把闪电雷声读得越来越大。

谁能把闪电雷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用“越来越~~~~”说句话吗?
4.小结:“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雨马上就要下起来了。

(二)学习雷雨中
1.师:果然,不一会儿,“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雷雨中的情景。

2.全班齐读。

3.指导朗读。

师:这是一场大雨还是小雨?(大)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雨的大?
①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不同雨的读法:沙,沙,沙,雨下起来了。

滴,滴,滴,雨下起来了。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场雨非常大?
②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远处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这雷雨虽然大,但它来得快,去得也快,齐读:
③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三)模仿雷雨情景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雨前,雨中,接下来我们也在课室里下一场这样的雨好吗?好,坐端正,眼看老师,听老师指挥。

(四)学习雷雨后
师: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哗,转眼间,雨停啦。

雨停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指名读7、8自然段,一起思考雷雨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太阳出来了。

(老师把乌云摘掉,把太阳贴到黑板上)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老师把彩虹贴到黑板上)
生:蝉叫了。

(老师表示声音的符号贴到蝉的嘴巴边)
生:蜘蛛又坐在了网上。

(老师把垂下的蜘蛛摘掉,把另一只蜘蛛“坐”在黑板的网上)。

师:同学们,雷雨前“蜘蛛是从网上垂下来”,雷雨后“蜘蛛是坐在了网上”。

你从这个“坐”字看出蜘蛛在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
生:雷雨前蜘蛛很害怕,雷雨后蜘蛛很安心地回到家了。

师:对,雷雨前蜘蛛苍茫逃跑,雷雨后又怡然自得地在它设下的天罗地网中坐享其成了。

你看,大自然的景物多有趣,作者的观察多仔细啊!
2.激发想象。

师:雨过天晴,蝉叫了,池中的青蛙在呱呱叫(学生模仿青蛙叫),它在叫什么?蜘蛛,你又回来了……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雨后的图片。

看完后请大家说说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也出来了呢?(时间充裕就动笔写,时间比较少就口头说)生:小鸡出来找虫吃。

生:小朋友们也出来玩水。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总结:(播放音乐)多有趣的雷雨啊,多有趣的大自然啊,它就像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师:近来天气逐渐转冷,天气渐渐发生了变化,请你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周记里。

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