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制定并遵循一套科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包括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系统讲解。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原理等内容,从而建立起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框架的认识。

其次,课程应该涵盖网络协议的学习。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此外,网络安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攻防技术、防火墙配置、数据加密技术等内容,以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网络管理也是课程的重点之一。

学生应该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性能优化、故障排除等知识,以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课堂讲解外,学生还应该参与实际的网络搭建与配置,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以及网络故障排除等实际操作,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项目实践,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搭建一个小型网络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本科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对于研究生,应该注重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应该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

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与质量保障

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与质量保障

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与质量保障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然而,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如何确保网络教学课程的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教学课程的标准规范以及如何保障其质量。

一、网络教学课程标准规范1. 内容设计网络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当遵循课程标准化的原则,包括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合理分配、知识点层次清晰等。

同时,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2. 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保障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确保这些资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易于理解性,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 互动与反馈网络教学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及时的答疑解惑和指导,鼓励学习者参与讨论和合作。

同时,学习者也需要有机会对教学过程和内容提供反馈,以便教师及时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4. 评估与认证为了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课程应当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与认证。

教师可以采用在线测验、作业评估等方式来检验学习者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提供证书或学分等形式的认证,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网络教学课程质量保障1. 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保障其教学质量。

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重视网络教学教师的招聘、培养和考核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以及熟练掌握教学技术和互联网工具的使用。

2. 技术支持与设施网络教学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学校和机构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优化网络环境,并确保技术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保障网络教学课程的质量,学校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定期对网络教学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习者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基础 课程标准

网络基础 课程标准

网络基础课程标准网络基础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网络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其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的规范,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

网络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具备网络搭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了解网络的发展历史、网络的组成结构、网络的通信方式、网络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二、课程内容。

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作用等基本概念;2. 网络结构与协议,介绍网络的结构组成、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等内容;3. 网络通信技术,介绍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等内容;4. 网络安全与管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威胁、安全防护措施和网络管理等内容;5. 网络应用与发展,介绍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常见网络应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三、教学要求。

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网络搭建和故障排除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评价。

网络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可以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程实施。

网络基础课程的实施应当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结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设计、实施和管理复杂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网络的结构、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等;2. 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技术,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3. 能够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具备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的能力;4. 具备跨平台网络应用的开发与部署能力,能够解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实际问题;5.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人多任务的网络项目中协同工作。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1.1 网络发展历史1.2 网络拓扑结构与组网技术1.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1.4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2. 网络通信与协议2.1 数据传输基础2.2 数据链路层协议2.3 网络层协议2.4 传输层协议2.5 应用层协议3. 网络设备与管理3.1 路由器与交换机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3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3.4 网络带宽管理4. 网络规划与设计4.1 子网划分与路由选择4.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4.3 网络容量规划4.4 网络性能优化5.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5.1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查5.2 网络故障恢复与备份5.3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5.4 网络安全漏洞修复6. 网络应用开发与部署6.1 跨平台应用开发6.2 Web应用开发技术6.3 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6.4 网络应用部署与管理7. 网络项目管理7.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7.2 团队协作与沟通7.3 风险管理与问题解决7.4 项目验收与总结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室实践和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网络安全》 课程标准

《网络安全》 课程标准

《网络安全》课程标准《网络安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防范网络攻击、保障网络安全的能力。

本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培养网络安全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及应用,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3、能够运用安全技术进行网络系统漏洞扫描与修复;4、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掌握合规性和规范性操作;5、具有独立思考、解决网络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网络安全概述: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面临的威胁;2、密码学基础:讲解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加密算法和应用;3、防火墙技术:介绍防火墙的基本原理、配置与部署;4、入侵检测系统:讲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实际应用;5、漏洞扫描与修复:介绍漏洞的基本概念、扫描与修复方法;6、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合规性:介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信息保密制度及合规性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本课程的实施建议如下: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验环节:设置相应的实验题目,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网络安全事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教学资源:提供相应的教材、课件、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

五、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包括: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项目成果: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网络安全实际项目,展示成果并接受教师评价。

六、课程发展趋势与拓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本课程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1. 引言1.1 本文档的目的1.2 适用范围1.3 目标受众2. 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2.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 网络体系结构3.1 OSI参考模型3.1.1 物理层3.1.2 数据链路层3.1.3 网络层3.1.4 传输层3.1.5 会话层3.1.6 表示层3.1.7 应用层3.2 TCP/IP体系结构 3.2.1 网络接口层 3.2.2 网际层3.2.3 传输层3.2.4 应用层4. 网络通信协议4.1 TCP/IP协议族4.1.1 IP协议4.1.2 TCP协议4.1.3 UDP协议4.1.4 HTTP协议 4.1.5 SMTP协议4.2 OSI参考模型相关协议5. 网络设备5.1 网络接口卡(NIC)5.2 集线器(Hub)5.3 交换机(Switch)5.4 路由器(Router)5.5 网关(Gateway)5.6 网络安全设备6. 网络服务与应用6.1 网络服务概述6.2 网络应用6.2.1 网络浏览器6.2.2 电子邮件6.2.3 文件传输协议6.2.4 远程登录协议6.2.5 网络游戏6.2.6 视频会议7. 网络安全7.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7.2 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措施7.3 网络安全管理7.4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8. 网络性能优化8.1 带宽优化8.2 延迟优化8.3 丢包优化8.4 网络拓扑优化9. 网络故障排除9.1 常见网络故障9.2 故障诊断方法9.3 故障排除实例10. 附录10.1 附件一:相关图表10.2 附件二:网络设备配置示例10.3 附件三:网络安全法律名词解释附件:1. 附件一:相关图表(可放置网络拓扑图、协议分层图等)2. 附件二:网络设备配置示例(可放置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示例)3. 附件三:网络安全法律名词解释(详细解释与本文档相关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法律名词及注释:1. IP协议:互联网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1.2 课程代码:NET1011.3 课程学分.3学分1.4 先修课程:无2、课程目标2.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2.3 掌握常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2.4 了解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3、课程内容3.1 计算机网络基础3.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3.1.2 通信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3.1.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3.2 物理层3.2.1 传输介质和编码技术3.2.2 数字传输系统和调制解调器3.2.3 信道复用和多路复用技术3.3 数据链路层3.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设计3.3.2 帧的封装和差错检测3.3.3 数据链路层的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3.4 网络层3.4.1 网络层的功能和地质分配3.4.2 路由算法和转发表3.4.3 IP协议和路由协议3.5 传输层3.5.1 传输层的功能和服务3.5.2 TCP和UDP协议3.5.3 传输层的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3.6 应用层3.6.1 应用层协议和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3.6.2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应用程序3.7 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3.7.1 以太网和局域网交换技术3.7.2 VLAN和虚拟局域网技术3.7.3 广域网的连接技术和路由选择3.8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3.8.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8.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8.3 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具4、课程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占评分比例的30%4.2 课堂测验占评分比例的20%4.3 实验报告占评分比例的20%4.4 期末考试占评分比例的30%5、课程参考资料5.1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5.2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5.3 《TCP/IP详解卷1:协议》- W: Richard Stevens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通信系统参考模型,将通信系统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标准;3. 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4. 具备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和应对常见的网络攻击和威胁。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族;-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2. 网络协议-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TCP/IP协议栈和各层协议的作用;-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 网络设备和工具- 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的功能和配置;- 网络管理工具和诊断工具的使用。

4. 网络安全- 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进行: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演示,介绍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模拟练,让学生亲自操作和配置网络设备,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撰写和分析。

3. 期末考试: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综合考核。

五、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上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授课对象为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2.参考课时为6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46时,实践教学22课时。

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旨在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后续课程,如“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培养学生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我们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19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研究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研究。

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包括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术语、概念;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三、内容标准一)第一单元1.单元名称2.参考学时:8课时3.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该阶段的典型代表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原则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讲课对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2.参照课时68课时, 理论教学课46时, 实践教学22课时。

3.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旳任务是简介现行旳、较成熟旳计算机网络技术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措施, 为学生深入学习“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 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旳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我们旳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 以学生旳社会化自觉旳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 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旳动态发展为基本特性, 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 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 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旳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绪本课程旳设计思绪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计算机网络旳实际案例出发, 以岗位技能规定为中心, 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旳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 目旳明确。

教学过程旳实行采用“理实一体”旳模式。

理论知识遵照“够用为度”旳原则, 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旳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 做中学、学中做, 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爱好, 加深了对知识旳理解, 同步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旳培养。

二、课程目旳1.总目旳通过本课程旳学习, 可以使学生掌握旳网络基础知识, 有助于学生未来更深入旳学习。

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爱岗敬业,团体协作旳职业精神和诚实, 守信, 善于沟通与合作旳良好品质, 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旳基础。

2.详细目旳理解计算机网络旳某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旳工作原理, 体系构造、分层协议, 网络互连。

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朴旳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使学生具备构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为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差错控制等。

3、熟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4、理解 IP 地址、子网掩码、路由选择等网络层的关键概念和技术。

5、掌握传输层的协议(如 TCP 和 UDP)及其工作机制。

6、了解应用层常见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如HTTP、FTP、DNS 等。

(二)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规划和设计,绘制网络拓扑图。

2、熟练掌握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3、具备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能够运用常用工具进行网络性能监测和分析。

4、能够搭建和配置常见的网络服务,如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

5、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采取基本的安全措施保护网络。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网络项目中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技术。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三、课程内容(一)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网络体系结构(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3、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类型、传输介质、数据编码等。

(二)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1、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及其特点。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配置。

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配置。

(三)网络层1、 IP 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2、路由协议(如 RIP、OSPF)的原理和配置。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针对当前网络中主流的攻击类型和网络威胁,对企业网络进行安全保障。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网络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二、课程设计理念1、该课程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生除了在课上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教学,掌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知识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能力的加强与提升。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通过校园网的维护使得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很多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参与了大量企业网络建设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项目,并参加各种网络技能大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以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先进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指导。

将理论融合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实战中,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操相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职业资格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资格,踏上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72。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实验项目或工作情景,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与知名IT企业的合作,讨论研究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过企业的帮助,教师获得了最新的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技术,并结合企业的培训体系和课程资源,以“网络安全管理”为核心能力,形成了以国际化为标准,满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

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制定本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章: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结构、网络传输媒介、网络拓扑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能够描述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网络协议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学生应该了解每个协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并能够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以及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和协议包的格式。

第三章:网络设备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学生应该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第四章:网络拓扑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网络拓扑,并能够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不同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第五章:网络安全学生需要学习并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

学生应该能够评估网络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方式,以及防范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网络管理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网络监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

学生应该具备管理网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网络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以及对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和学习。

一、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4. 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5. 能够进行网络的设计与实施。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1.3 数据传输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1.4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2. 网络协议与应用2.1 IP协议和子网划分2.2 路由和交换技术2.3 TCP/UDP协议和套接字编程2.4 常见应用层协议和网络服务3. 网络安全3.1 网络攻击与防御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3 安全策略和加密技术3.4 网络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4. 网络设计与实施4.1 网络规划和设计原则4.2 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4.3 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4.4 网络性能优化和监控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在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协议原理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结合示例和案例进行解析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术。

2. 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立网络实验课程。

通过搭建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网络的配置和操作实验,以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3. 课程设计针对网络设计与实施的内容,设计相关课程项目,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评价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分类等;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网络协议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等;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包括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阶段、未来发展趋势等;5.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包括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网络应用开发等。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等。

具体内容包括: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分类等;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网络协议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等;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包括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阶段、未来发展趋势等;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包括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网络应用开发等。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等。

具体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演示等方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3.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动态。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标准目录1.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的2.课程内容2.1 基础知识2.1.1 计算机网络基础2.1.2 数据通信原理2.2 网络安全技术2.2.1 密码学基础2.2.2 网络协议安全2.2.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2.2.4 数据安全和加密技术2.2.5 网络攻击与防范2.3 网络系统安全2.3.1 系统安全原理2.3.2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2.3.3 计算机与恶意软件防范 2.3.4 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2.4 网络应用安全2.4.1 Web安全2.4.2 电子邮件安全2.4.3 移动应用安全2.4.4 云安全3.课程教学方法3.1 理论讲解3.2 实验演示3.3 讨论与案例分析3.4 实践操作4.课程评价与考核4.1 作业与实验报告4.2 期中考试4.3 期末考试5.课程资源5.1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料5.2 实验设备与软件5.3 网络资源6.附件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 网络安全课程教案- 实验演示材料- 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特定算法与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与解密的科学。

2.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网络流量,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未授权访问和攻击。

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的设备,用于检测和警告可能的网络入侵行为。

4.数据安全和加密技术:数据安全和加密技术是一种保护敏感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窃听的方法。

5.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攻击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破坏性操作,防范是指通过各种安全措施预防网络攻击的方法。

6.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组织内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制度,风险评估是指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风险。

7.Web安全:Web安全是指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的方法。

8.电子邮件安全:电子邮件安全是指保护电子邮件通信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窃听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一、引言1.1 目的和背景1.2 适用范围1.3 定义和缩略语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网络概述2.1.1 网络定义2.1.2 网络拓扑结构2.1.3 网络组成要素2.2 网络协议2.2.1 OSI参考模型2.2.2 TCP/IP协议栈2.2.3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2.3 网络通信方式2.3.1 点对点通信2.3.2 广播通信2.3.3 多播通信2.3.4 任播通信2.4 网络硬件设备2.4.1 网络接口卡2.4.2 集线器2.4.3 网络交换机2.4.4 路由器2.4.5 网络服务器2.5 网络安全2.5.1 网络安全基础2.5.2 网络攻击与防护三、计算机网络应用3.1 互联网技术3.1.1 互联网发展历程 3.1.2 互联网协议3.2 局域网技术3.2.1 局域网概述3.2.2 局域网标准3.2.3 局域网配置与管理 3.3 广域网技术3.3.1 广域网概述3.3.2 广域网接入技术 3.3.3 广域网传输技术 3.4 无线网络技术3.4.1 无线网络概述3.4.2 无线局域网技术3.4.3 移动通信网络四、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4.1 网络规划与设计4.1.1 网络拓扑设计4.1.2 IP地质规划4.2 网络性能管理4.2.1 带宽管理4.2.2 延迟和丢包率管理4.2.3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查 4.3 网络安全管理4.3.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4.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4.3.3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 4.4 网络备份与恢复4.4.1 数据备份策略4.4.2 灾难恢复计划4.4.3 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4.5 网络更新与升级4.5.1 软件更新与升级4.5.2 硬件更新与升级4.5.3 系统迁移与整合五、附件附件1:网络设备设施图附件2:网络拓扑图示例附件3:网络安全工具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一种法定的权力,授予创作者对其作品的复制、分发、公开展示等控制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专业核心素养1.知识结构(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3)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搭建校园网能力;(2)具有处理基本网络故障的能力;(3)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结构(1)具有网络安全、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2)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4)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课程目标(1)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3)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4)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5)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2、网络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3、交换机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4、路由器的基础知识核心问题: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1、敏锐的观察能力网络管理员必须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调试程序或发生软硬件故障时。

出错信息、计算机的鸣叫、指示灯的闪烁状态和显示颜色等,都会从一个侧面提示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

对故障现象观察得越细致。

越全面,排除故障的机会也就越大。

另外,通过及时观察,还可以及时排除潜在的网络隐患。

2、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

小学网络技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网络技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网络技术新课程标准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网络技术新课程的制定提供指导。

新课程标准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研究需求,帮助他们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

目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如下:1. 培养小学生基本的网络技术知识和技能;2. 提升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3. 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4. 培养小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能力;5. 培养小学生对网络伦理和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遵守。

内容1. 基础知识-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互联网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常见的网络设备和技术。

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的认识和预防;- 密码安全和隐私保护;- 安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和在线游戏。

3. 网络资源应用- 合理使用搜索引擎和研究资源;- 网络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判断;- 网络购物和支付的注意事项。

4. 网络社交工具- 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聊天工具;- 网络沟通礼仪和表达能力;- 防止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 网络友谊和义务。

5. 网络伦理和法律- 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网络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 网络行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使用网络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 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课堂讨论,提高安全意识;- 使用互动性高的教具和工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

评估与考核- 通过问答、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评估;- 设置网络安全知识考核,测试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网络项目或作品,评估综合能力。

结论小学网络技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和社交工具。

通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遵守网络伦理和法律,培养他们健康、安全地使用网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电子课件、模拟操作题库、任务单、评价表
1.能提供多媒体;
2.能提供网络环境;
3.提供网络设备、作线工具
考核方式:
考勤、过程考核网络的组建与维护能力
考核标准:
以考勤定学习态度;通过过程考核中的组网案例进行评价、答辩、操作演示方式给定成绩
成绩权重:
0.2
4
园区网安全设计
1.了解园区网安全隐患及相应解决方案;
(3)团队协作、小班授课
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育团队协作精神,采用小班授课。为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取消学生因为该课程与理论课教学组织模式不一样而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使学生得到有力的管制,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院网络设备的套数,每套网络设备3-4人,将全班成员按照能力强弱搭配,男女搭配;指派组长,阐明组长责任、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使学生形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②“兴趣式”教学
针对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且爱学、想学的学生,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式”教学措施,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结合教师提供的网络环境,自行设计和规划网络,调试设备并组建网络,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加强了专业综合能力。
③“挖掘式”教学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掌握比较快的学生,主要采用“挖掘式”教学措施,根据学生各自能力水平,采用“台阶式”,一步一步加强难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同时各人难度要求不一,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网络的组建与维护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帧中继协议。
训练项目:
1. PPP协议的配置与应用;
2. PAP协议的配置与应用;
3. CHAP协议的配置与应用;
4. HDLC协议的配置与应用;
5.帧中继协议的配置与应用。
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种实体设备
12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具体上采取做中学,现场操作等方式
资源: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及格
不及格
态度(考勤)
无请假、无迟到、无早退现象,上课能认真听讲,很好地完成课堂练习
无迟到、无早退现象,上课能认真听讲,能完成课堂的所有练习
无迟到、无早退现象,上课能认真听讲,基本能完成课堂练习
迟到、早退现象不超过2次,上课能认真听讲,可以完成大部分课堂练习
迟到、早退现象超过3次以上,上课不能能认真听讲,大部分能的课堂练习都不能完成
实际操作、答辩
60
总评=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
八、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的能力要求
要求授课教师获得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认证、华为-3COM网络讲师认证或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认证、神州数码网络讲师认证或思科CCNA认证培训。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先进的网络设备,网络实训室应该拥有思科网络设备3组,共6个路由器、3个交换机;华为3COM网络设备10组,共14个路由器、10个交换机;4个三层交换机;神州数码网络设备5组,共6个路由器、6个交换机;4个三层交换机、2个防火墙等其他辅助设备,并采用最前沿的网络技术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实际操练,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领悟网络应用的特点,增强网络技术的操作技能。
成绩权重:
0.25
2
网络互联设备
1.需求分析能力;
2.制定网络方案;
3.能根据需求配置网络设备能力;
4.安装调试网络设备与计算机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6.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学习内容:
1.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
2.物理层互连设备;
3.网络层互连设备;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网络基础
简单网络的组建技能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能根据环境要求组建网络,能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配置与调试的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局域网应用实训
设备的安全接入技术的操作技能
2
中小型企业网络建设与维护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将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相关技能
20
任务完成
完全能按照要求100%完成网络的组建与互联网接入,在规定的1/2时间内就能完成。
能按照要求组建网络,网络设备配置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的配置正确率达到80%以上者,在规定的3/4时间内就能完成。
能按照要求组建网络,网络设备配置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的配置正确率达到70%以上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4.应用层互连设备。
训练项目:
1.交换机的启动与基本配置;
2.跨交换机相同VLAN间通信;
3. VLAN间通信的配置;
4. STP的配置;
5.无线网络的配置与管理;
6.路由器的启动与基本配置;
7.静态与动态路由的配置;
8. DHCP的配置与应用;
9. NAT的配置与应用。
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种实体设备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接入WAN》教材;
电子课件;
工作任务单;
评价表。
九、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教导;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
《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教学时数:80
学分:5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学习领域《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对应着互联网技术工作岗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专业中初级网络工程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各种网络设备组建和管理园区网络的能力,为毕业后胜任网络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情境学习是其典型的特征:
①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如教室与机房合为一体,即网络实训基地。
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如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项目实施。
(2)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在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又承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能按照要求组建网络,网络设备配置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的配置正确率达到60%以上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能按照要求组建网络,网络设备配置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的配置正确率达到60%以下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70
报告
内容完整,步骤清晰,设备调试准确无误,排版美观。
内容完整,步骤清晰,设备调试有个别错误,排版美观。
学习内容:
1.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
2.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
3.TCP/IP协议;
4.网络拓扑层次化结构设例。
训练项目:
1.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实例练习;
2.网络拓扑层次化结构设计;
3.拓扑布局搭建;
4.调试思科网络交换机及路由器。
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种实体设备
(3)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
(2)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教学情境
序号
学习情境
学时分配
教学形式
备注
总计
理论
实践
理实一体
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8
18
演示、边做边学,训练为主
2
网络互联设备
40
40
演示、边做边学,训练为主
3
广域网接入技术
12
12
演示、边做边学,训练为主
4
园区网安全设计
10
10
演示、边做边学,训练为主
六、课程教学设计
表2《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序号
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及训练项目
内容完整,步骤清晰,设备调试有部分错误,排版美观。
内容完整,组网步骤不是特别清晰,设备调试有部分错误,排版美观。
内容不完整,组网步骤不清晰,设备调试有错误,WORD排版不美观。
10
评价项目之二:终结性评价(满分100分,占总成绩40%)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分值
互联网相关技术知识
开卷(电子版试卷)
40
网络组建与互联网设备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
1.能提供多媒体;
2.能提供网络环境;
3.提供网络设备、作线工具
考核方式:
考勤、过程考核网络的组建与维护能力
考核标准:
以考勤定学习态度;通过过程考核中的组网案例进行评价、答辩、操作演示方式给定成绩
成绩权重:
0.15
七、课程考核
表3《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评价项目之一:过程性评价(满分100分,占总成绩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