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复。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常见的考点,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运用文字的巧妙方法,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印象,增强表达力与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比喻了眼睛的清澈与明亮,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动作,使其形象化,以增加形象的鲜明度和感情的富有性。

例如:“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拟人了风,使风具有了唤醒的功能,强调了风的轻柔特质。

3.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修辞效果,增加文采和韵律。

4.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并列,表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春花与秋叶,鲜艳与凋零,相映成趣。

”通过对春花与秋叶的对比,强调鲜艳与凋零的反差。

5.夸张: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夸大其词,以强调事物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快乐溢满心间,如同百花绽放的芬芳。

”通过夸张比喻,增加了主人公快乐的感染力。

6.省略:在叙述中有意忽略或省略一些关键信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

”省略了具体细节,使读者自行补全情节,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橘子的香甜让人心生温暖。

”通过橘子来借代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温暖的内心。

8.设问:提出的问题本身即含有答案,通过反问的方式达到引发思考或强调主题的目的,增强作品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吗?”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9.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心情犹如火红的夕阳,温暖又明亮。

”通过比较,使主人公的心情更加生动具体。

10.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却不要回答,使问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强修辞效果。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19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9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9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行类比,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动作,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人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抽象概念等,使其更具形象感和感情色彩。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放大,以达到强调和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

夸张可以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和视觉冲击,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突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明确和清晰,增加读者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语言的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六、设问设问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但不直接回答,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暗示来表达观点和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增加文章的引人入胜性。

七、反问反问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已经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反问来表达观点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冲击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八、修辞疑问修辞疑问是通过在陈述性句子中使用疑问句的语气,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和观点。

修辞疑问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亲切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九、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达到强调和突出的效果。

倒装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紧凑,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十、反复反复是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强调和加深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冲击力,增加读者的记忆和理解力。

十一、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和不同进行对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比较可以使文章更加明确和清晰,增加读者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3.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4.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3、夸张: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4、对偶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6、设问: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7、反问: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言辞上的变化和修饰,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表达方法。

下面是18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通过比较说明事物的共同之处,使抽象概念更具体、形象化,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使描述更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效果。

4. 反问:以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引起读者思考,并达到强调观点的效果。

5.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使语言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6. 对偶:通过呼应、呼唤,使前后呈现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比,加强语言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7. 手眼: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8.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阐述抽象概念或隐喻,使语言更具艺术性和形象感。

9. 押韵:通过词语的发音和韵律的呼应,使语言具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10. 典故:引用名人、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以丰富表达内容,增强文化内涵,使语言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11. 比拟: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以便更好地阐述抽象概念或隐喻,使语言更具艺术性和形象感。

12. 推断: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和论证,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

13. 省略:在表达中有意忽略一些信息,使意义更加隐晦、深远,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14. 真假: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5. 反复:通过特别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具有重复的效果,强调表达的内容和观点。

16. 对称:通过词语、句子结构等的对应和呼应关系,使语言更具和谐感和美感。

17. 激起: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8. 揭示:通过揭示隐含的意义或真相,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启示性。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表达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共鸣和理解。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7)借代(8)设问(9)反问(10)(1(2(3可简缩为系。

借喻(4)三、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五、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满招损;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九、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十一、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喻:⽤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给⼈以鲜明的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瑕,美得⾼贵。

送⼈⼀枝玫瑰,给世间⼀缕馨⾹。

窄窄的⽊板,是⼀⽀飞鸣的利箭。

⼩⼩的三⾓帆,是⼀⽀彩⾊的⼤翅膀。

⼆、⽐拟:(拟⼈、拟物)拟⼈: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使其具有⼈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段。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们真幽默,吃着西⽠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的新娘⼦。

秋⼭,变得丰腴起来了;秋⽔,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回答⽅式。

⽣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特有的作⽤(如:使事物有⾎有⾁有灵魂。

有了⼈的特征等)三、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对偶:形式上⾳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强。

如:四⼗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缺⽉圆,梦萦魂牵。

五、排⽐:可增强语⾔的⽓势。

⽤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旅途中有多少携⼿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相处的亲⼈,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多少⽆私。

六、设问:总的作⽤是引起读者思考。

⽤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章的中⼼;⽤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吗?简洁背诵记忆⽐喻(明喻、暗喻、借喻):⽣动形象。

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及作用
1. 比喻: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通过比较更好地描述或说明原本的事物。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她纯净的心灵。

作用:通过比喻,将眼睛形容为湖水,强调了眼睛的清澈和心灵的纯净,增加了描述的生动性。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感。

例句: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不肯露出笑脸。

作用:将太阳拟人化,赋予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太阳隐藏在云层后面的情绪。

3. 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明确差异的描述,以突出一方的特点或强调两者的对比效果。

例句:黑暗中,万家灯火映照着林立的高楼大厦。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了黑暗与灯光的强烈对比,强调了灯光给城市带来的繁荣与热闹。

4. 排比:将几个内容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列举出来,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句:我追求的不是财富、名望和权力,而是自由、平等和幸福。

作用:通过排比,将追求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对比和归类,使表述更加生动有力,加深了语言的感染力。

5. 比拟: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在某些特点上进行类比,
以加深对原事物的理解和描述。

例句:他优雅的舞姿如同白天轻盈自由的燕子。

作用:通过比拟,将舞姿形容为燕子,强调了其轻盈和自由的特点,增加了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以下是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2. 比拟:通过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或动物来描写,使其具有人的情感或动作。

其作用是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增强语势。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5. 对偶:通过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达效果。

6. 借代:通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7.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其作用是强调观点或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8. 反问:通过否定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增强语气。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9. 引用:通过引用别人的话或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0.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某一特点或差异。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1. 反复: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12. 倒装:通过改变词语的正常语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3. 反语:通过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来表达与本意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风趣,增强表达效果。

14. 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或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点或行为。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5. 排比+反复:通过排比和反复的综合运用来强化某一意思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8.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