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长江沿江地带电子教案
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本区地形类型、分布特点。
(3)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认识本区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体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在进行小组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区域位置的范围;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难点: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地形图等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等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先在白板中部位置勾画出长江干流图)教师:(指图)这是我国哪一条大河?学生:长江教师:谁能上来指出长江概况。
学生:(白板填注)略教师: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活动一:课堂师生互动教师:我们学习一个区域或地带,其一般模式中首先要知道什么?学生:(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副板书:海陆位置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教师:(白板课件)看长江地带地形图,然后用铅笔将长江沿江地带的起止点标出,并且将该段长江干流加粗。
第八章 第二节学案1
长江沿江地带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正确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工业分布的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工业分布的特点,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一)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优越性1、地理位置、形状(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西至四川省,东西绵延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区域。
2、自然条件(1)沿江地带地势,地形以和为主;气候为,特点为。
(2)长江沿江地带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3)长江沿江地带不同的利用方式:在上游发展,在中下游发展和,在长江沿线发展。
(4)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有3、沿江地带不仅优越,而且得天独厚。
(二)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状况(1)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①以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构成了“”形格局②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
③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而且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开发带之一。
④通过众多的和,这些经济优势可向,是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⑤世界著名的沿河工业带:沿江地带;沿河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三、当堂反馈(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长江沿岸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长江沿岸地带东起上海,西至贵州省攀枝花市,南北绵延3000多千米B长江沿岸地带南北大致在长江两岸30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C长江沿岸地带东西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H形”区域D、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市,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7.2长江沿江地带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与河流、地形、陆上交通、自然资源等的相互关系,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认识本区不同地区的差异。
2.通过对长江沿岸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它们之间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事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2.正确认识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异和协作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挂图;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资料:长江上的主要城市介绍(学生课下准备);课件:介绍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经济的发展;课件:长江沿江工业基地介绍等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的纽带和发射作用的知识,认识到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在长江河流沿江地区,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例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与长江的关系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问题。
教师:我们都知道在长江的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的大城市依次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那么,这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依托长江的?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教师:下面请大家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按小组分别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在长江中的分布情况,讨论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组同学可以指派代表到讲台来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几个人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1.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3.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2.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3.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地图上长江的流域图,并介绍长江全长和覆盖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2 探究(45分钟)•展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对于区域经济、资源开发有什么影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3 拓展(10分钟)•导入下一节课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
第二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2.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了解自然条件对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的影响。
2.2 探究(40分钟)•分组调查: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资源和经济产业有哪些?为什么这些产业会在这个地带发展?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分布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同地段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2.3 总结(5分钟)•整理调查结果,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特点。
第三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
3.2 探究(40分钟)•分组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3.3 总结(10分钟)•整合调查结果,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课件
水资源是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 自然资源之一,为农业、工业、 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长江上 游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03 长江沿江地带的社会经济
农业发展
01
02
03
农业资源丰富
长江沿岸地区拥有肥沃的 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 的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 生长。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环保技术,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
加强沿江各省市之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共 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该地带的城市群 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交 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
善。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区
域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0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多样,包括山地、 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长江上 游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下游地 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生态保护
创新驱动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长江沿江地带将注重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将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
05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 保护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污染
01
沿江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污染等导致水体质量下降,
该地带是中国的农业主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平原和河谷地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开课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
西 部 资 源 丰 富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长江沿江地带
沿 江 经 济
沟通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与西部资源富 集区的纽带
带
东 部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辐 射 南 北 | 联系东西 —| — 纽带作用 带 动 作 用
长江流域和长江 沿江地带的范围
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分布密度差异: 三角洲地区>中下游>上游
三、沿江地带城市群 读P80图8.26,找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 心的四大城市群,认识它们的位置。
以南京为中心的 长江下游城市群 南京
攀 枝 花
上 海
25°N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找出长江沿江地带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沪
苏
皖
川或蜀 渝 鄂
浙
湘
贵或黔 云或滇
赣
长江沿江地带跨省示意图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地势与地形 总的来说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青藏高原
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沿江地带的地势有 什么特点?地形以什么为主?
2、气候条件
观察下列图片,看看 它是我国的哪条河流?
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读图比较 长江流域与长江沿江地带区别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阅读课本P74和图8.17,回答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长
约3000KM
35°N
宽
100-200KM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上海
攀枝花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 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共11个
长江沿江地带涵盖的省级行政单位: 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江苏、浙江、上海共11个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1、长江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有什么差异? 2、完成P30学习行动(2)
(第一课时)
长 江 沿 江 地 带
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的农业 沿江地带的工业
沿江地带的龙头——上海市
一、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 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 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 区域。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黄金水道纵 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可以进行江海联运。
长江上游
水电业
•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 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 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
养殖业
•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 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 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 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 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 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 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襄渝线
重庆
宜宾
虎跳峡
攀枝花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影响: 京、津、石、济南、郑州、徐州、成都、贵阳、 长沙、株洲、南昌、杭州、广州、香港等市及 所属省区。
沿江地带的经济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 的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 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 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 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 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 成为一体。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纽带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 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 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 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 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 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 传递、转移的通道。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学习目标: 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 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 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自学指导(1):
阅读课本P74和图8.17,回答:
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 分优越?
反馈练习: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低平 , 以 低山丘陵和 平原 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夏季 炎热 ,冬季 温和 ,四季分明; 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 1000mm 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 江西 大余 的钨矿,湖南 冷水江 的锑矿, 水口山 德兴 的铅锌矿,江西 的铜矿等。
自学指导(4):
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 汉江、赣江、湘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 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 称。 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那些地方。
西安
京京 广九 线线
九湖 武汉 江 口 湘 江 南京 上海
旅游业: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 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 山、神奇的三峡,古代三大 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 阁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 资源。
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 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 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 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 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 好的条件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教课要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区地点、范围;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课难点】1、对本区地理地点优胜性的认识;2、学生利用资料剖析本区地理地点和自然条件的优胜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育。
【教课准备】长江流域教课挂图 ;资料片 :话说长江 ;长江沿江地域不一样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散布图 ,有关教课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 :将班级按 4—6 人分组 ,准备讲堂议论、剖析资料、讲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资料片《话说长江》 ,长江流域地域的教课挂图,包含地形图、景观图、资源散布图随和候图等等。
3.教课演示平台 ,电脑、软件等。
【教课方案】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议论的有关的问题 ,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 ,经过阅读、剖析、概括等方法 ,提出各样不一样的看法和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议论讲话 ,达到沟通、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照、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剖析、议论 ,还能够就老师供给的有关资料等睁开议论 ,让学生充足掌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课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 :请学生赏识一段录像片 ,大家领会一下片中介绍的地方有什么特点?(教师播放资料片 :话说长江 )教师 :下边请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 :谈自己对有关长江的感觉。
教师 :从本课开始 ,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域的地理知识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域——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 :教师 :(将长江流域教课挂图部署好 ),我们学习某个地域或地带 ,第一要知道这个地域在什么地方 ?详细包含那些范围 ?下边 ,请大家看这幅挂图 ,联合课文上“长江沿江地带”图,在图上指出本区的详细地点和范围。
下边 ,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 :几个学生上来在挂图上详细介绍本区的详细地点和范围。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合作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② 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 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 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展示提升: 1 、 “ H ” 形 的 经 济 格 局 :
教
学 时 科 间 地理 年 级 课 题 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八年级 设计者 贺小燕 计划学时 3
第八章第二节 长江沿江地带
重 点 课 要 标 求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1、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西部借助江海联 运,进入国际市场 长江沿江地 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 沿海产业向中西 部推进的通道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 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商业中心连接起来, 成为 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 沿海地区技术、 信息向中西部传 递、转移的通道
2、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如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沿河地区以及密西西比 河流域。 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读图题
课 目
时 标
2、 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了解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引 突 教
桥 破 法
复习长江水系构成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运用图文研讨分析(多媒体课件)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内 容 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 注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
1、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第1课时)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1课时)主备:课型:新授审核:地理组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做出简要评价。
2、读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地形及资源,比较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法设计】读图法比较法【课堂学习】(一)复习检测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_________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泥沙大量输送到______,使该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给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_________脆弱,在经受________的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该区域的气候较为_______,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月份,且多______。
(二)导入新课(三)课堂研讨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H”型格局(2)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
(3)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四)规纳小结【巩固练习】1、有我国“黄金水道”之称的内河航道是()A、重庆B、黄河C、长江D、珠江2、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多的水系是()A、黄河水系B、珠江水系C、长江水系D、雅鲁藏布江水系3、长江流域湖泊众多,以下湖泊位于长江干流以北的是()A、洞庭湖B、巢湖C、鄱阳湖D、太湖4、经过武汉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A、京九线B、焦柳线C、京沪线D、京广线【教后记】。
长江沿江地带 第一课时 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使用人: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水运条件等方面了解本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作用(纽带和辐射作用)4.树立保护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环保观念。
【学习重点】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其纽带和辐射作用【学习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学习过程】一、前测: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东起,西至四川省,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是一个典型的“”区域。
2、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以和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3、受和影响,河网,湖泊,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4、长江沿岸地带属气候,夏季,冬季,分明;降水。
5、以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以及,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的格局,长江沿岸地带沟通与,是的纽带。
6、通过众多的和,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一体。
二、“1+1”活动(同桌1+1形式、老师和学生1+1形式、小组和小组1+1形式)1 读课本75页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及景观图片,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形的差异和如何利用。
上游和中下游地形差异:不同的利用方式:2读课本78页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完成活动1和2)三、后验:一选择1.在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黄河D黑龙江2.长江沿江地带湖泊众多,其中位于长江下游的湖泊主要有()A洞庭湖和鄱阳湖B鄱阳湖和太湖C太湖和洪泽湖D洪泽湖和洞庭湖3.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4.长江上游地区最适合发展的行业是()A种植业B内河航运业C淡水养殖业D水力水电业5.长江沿江地带东西的范围是()A上海-攀枝花B上海-重庆C南京-攀枝花D南京-武汉6.“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江面狭窄,滩多流急”所描述的河段位于()A长江上游B长江中游C长江下游D长江源头二.读“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三个城市气温、降水量月份分配判断,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这类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
沿江地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及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
2.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教学重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三.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
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
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
完成课本活动2,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矿产资源比较贫乏。
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
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
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
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板书)
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
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4.让学生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
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
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承转过渡: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完成活动。
2.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简要说明。
承转过渡: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发挥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等优势,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8页的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
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世界著名沿海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第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第二,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反馈练习]
1.填空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以和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的铅锌矿,江西的铜矿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