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合集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路径 依 赖理 论殛 其在公 司 治理 研 究 中的应 用
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 的体 系, 一旦在外 部偶 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 . 便会 沿着一定 的路径发展演 进, 而很难为其他潜 在的甚至更优 的体 系所取代 。许多经济学 家曾经为路径依赖下 过不 同的定 义 , r u (9 9 是将 其作 为 A t r 18 ) h

寻租 , 也会有 充分的存续能力 。那些享 有控 制权的当事人会阻 止那 些可能减少其控制 的私人收益的变迁 , 即使这些变迁是有 效率 的。R ihr Sh it G rl pn l (00 对路径依 en a H. md 和 ea S ide 20 ) d c d r 赖 的本质 和原 因作 了更仔细 的分析 ,他们把 路径依赖 分为两
维普资讯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效应
万弋 芳 谢 海 东 ,
( . 昌大 学 经济 与 管 理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4 ;. 海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院 , 海 2 0 3 ) 1南 江 3 0 7 2上 上 04 9
【 摘 要】文章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和揭示了民营企业治理转型困境的路径依赖效应, 提出了要超越和克服路径依
展了制度专用 的路径依赖概念 , 图以此来 解释世界不同地 区 试 之间发展程度 的差别或绩效差距。诺 思认为 , 一国的经济发展 旦走上某一轨道 , 在制 度的 自增强机制 作用下 , 的既定方 它 向会在 以后的发展 中得到强化 , 以人们过 去的选择决定着他 所

们现在 可能的选择 。 这种 自我 强化机制产生 了大规模 的收益递 增, 而递增 的收益又决定 了制度变迁 的不 同轨迹 : 当报酬 递增 普遍 发生时 , 制度变迁得 到巩固和支持 , 并沿 良性循环 轨迹发 展; 当报酬递增 不能普遍发 生时 , 度变迁就 朝着非绩效 方 向 制 发展 , 且愈陷愈 深, 最终锁定在无效率 状态。 r u 和诺思在 2 A hr t 0 世 纪 8 、o年 代 分 别 将 这 一 理 论 引 入 技 术 变 迁 和 制 度 变 迁 的 09 分析之后 ,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越来越成 为新 制度 经济学中引人 注 目的理论焦点 , 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 、 金融改革 、 企业管 理 和 公 司治 理 等 诸 多 领 域 。 第一 次把 路 径 依赖 与 公 司治 理 联 系起 来 的 学者 是 B . e bh k和 R e 19 ) 他们提 出了公 司所 有权 与公司治理 中的 eu o (9 9 , 路径依 赖理论 , 区分 了两种不 同形式的路径依 赖 : 一种是 与初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刘汉民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体制出现了趋同迹象,但由于初始条件、历史事件、认知能力、制度结构、既得利益集团和转换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公司治理进化中的路径依赖。

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使公司治理可能出现多样性和多重均衡,可能非效率,也可能被锁定在某种缺乏效率的轨道上。

要打破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需要找到真正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是什么,努力提高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分化和瓦解阻碍公司治理改善的既得利益集团,优化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

对我国来说,公司治理改革需要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改革形成互动。

“突变”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公司治理进化路径依赖制度引 言随着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人的行为和企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理论和线性思维难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把公司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对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路径依赖是复杂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特性(Bebchuk and Roe,1999)。

它与一个国家曾经的历史,以及融入其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密切相关。

不同的国家,其发展的历史和背景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体制就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虽然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公司治理出现了趋同迹象,但只要国家和公司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和法律规范(如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那么这种差别就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忽视了公司治理的国别差异,不全面考虑本国公司治理发展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盲目套用他国公司治理的经验,不仅无法解决本国公司治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甚至产生南橘北枳的效果,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认识到了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问题,并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研究”(05JA79003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doc8)(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doc8)(1)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X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XX 510632)[摘要]路径依赖有多种定义且不断进化,导致路径依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受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的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存在着路径依赖。

只有改变制度环境,公司治理才可能向着最优的方向趋同。

[关键词]路径依赖;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在我国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讨论中,而且会计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们也不甘寂寞,纷纷着书立说,畅谈己见。

但不同的学科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第一节概要回顾和总结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探讨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三节以我国为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第四节提出破解路径依赖的相关对策。

一、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在经济学上,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

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David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路径依赖思想,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10年后,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将路径依赖思想系统化,很快使之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快、应用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

David 的路径依赖思想来自于他对打字机史的研究。

1936年,美国发明家Dvorak博士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起名为ASK键盘(美式简化键盘,American Simplified Keyboard,后被称为DSK键盘),声称比打字机发明者、美国人Sholes 1870年设计的、现在通用的QWERTY键盘效率更高。

据说,当初Sholes 在研制打字机时,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按照直到今天仍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是指社会中制度上的改变,而在实施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路径依赖指的是历史上某些特定事件所壮大的机会与利益所决定的现象,使得未来的选择被限制在特定的方向。

因此,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联系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制度变迁的路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因素和机会使某一制度被迫改变;另一类是内部创新的力量产生了制度上的变化。

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它们的变化会促进制度变迁。

此外,一些重大事件,如战争、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也可能造成制度变迁。

内部创新的路途,主要是由个体的创新精神所带动的。

例如,在某些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理念,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都会引发制度的变化。

这其中包括创造性的宗教观念、商业、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这些创新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实践演变,或许会对传统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产生重大的影响。

然而,制度变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因素。

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农业社会中,一个地区的种植方式是靠耕地轮作和迁徙。

因为当时人口不多,土地资源相对充沛,需要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保持统计不变的耕作方式。

但是,这一制度还需要长期贯彻下去,这种依赖路径的制度约束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

还可以通过另一个例子来理解路径依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的所有权存在一个祖先制度,决定这个土地的所有权,不是商品,不能其他人买卖,面临了严重的制度约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和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

虽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社会最终会被生产和技术的改变所替代。

总之,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是社会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没有制度变迁,社会将停滞不前,失去活力,而路径依赖也可能使社会错误地坚持旧有制度,并阻碍新的机会和利益的产生。

因此,社会需要适度引入制度变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正确引导人们防止路径依赖现象,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一、引言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是中国经济发展特有的一种模式,为实现国有资本有效支配、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剖析,揭示出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独特之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1.国家为主导在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中,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国有公司进行监管和管理。

国有公司在国家的指导下,实现了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2.政企分离政企分离是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政府部门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是监管和调控,确保企业正常运作。

政企分离的实施,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独立地进行经营决策,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3.市场化运作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倡导市场化运作,强调企业自主经营。

国有公司必须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律进行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化运作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经济效益。

4.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结合得以实现,使国有企业能够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经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三、实现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路径1.提高法治化水平实现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提高法治化水平。

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需要在国家法制和法规的有力保障下,确保企业依法运营,提高治理效能。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构建法治化的国有公司治理体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国有公司的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对于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完善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提升国有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需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实现。

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d vnpt dpn ec) 这关涉初始所有权结构对后续所有权结构产生 的直接效果。我们揭示 了某 i r e a eedne , h 经济体在特定时点所具有的公司结构如何受到早期公 司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另一种路径依赖称为规则驱动路径依赖 (u — r e a eedne , rl d vnpt dpnec ) 其发端于初始所 e i h 有权结构通过本身对公司规则的影响进 而对后续所有权结构所产生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公 司规则 , 指规制公司与投资者、 利益相关者 、 管理人员之间关系及这些博弈者( l e ) p yr 内部关系的所有法律规 a s 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法 , 也包括证券法及规制破产、 劳动关系和金融机构的法律 中的相 关部分 。我们发现 , 公司规则本身即是路径依赖 的。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分析 了这两种主
者的评论、97 19 年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于 系统趋 同的会议 、 9 年 美 国法与经 济学协会 的会议、 18 9 国家经济研 究局 的 暑期研 究班 、9 9年在瑞士 央行研究 中心举行 的金 融市场研 讨会 。感谢哈佛 大学法学院约翰 ・ ・欧林法律、 19 M 经济与 商业研 究中心以及 国家科 学基金会 ( ui ecu ) 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 于公 司治理的斯隆项 目( rkR e 的财 L c nB bh k 、 a Ma o )
第 2 卷第 5期 6
21 0 1年 1 0月
研 究生法 学
Gr d ae L w ve CUPL a u t a Re iw.
V0. 6 N . 12 o V
Oc . 0l t2 1
公 司所 有 权 和公 司治 理 中 的路 径依 赖理 论
[ ]L c nA y ecu n r J o 著 美 ui r B bhkadMa .R e a e k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第2期总第101期2010年3月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J O URNAL O F ZHEJ I ANG GO NGSHANG UN I VERS I T Y No .2Vol .101Mar .2010收稿日期:2010-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52)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05JA790031)资助,并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姜晨、傅沂、燕波、唐牡丹、廖雪洁、宫晓羽等同学的帮助,顺致谢意作者简介:刘汉民,男,山东青岛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理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研究。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刘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摘 要: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引介到中国以后,“路径依赖”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

但国内对“路径依赖”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路径依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简要地回顾了路径依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评析,以期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径依赖;技术变迁;制度变迁;进化博弈;所有制;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05(2010)02005815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概念来自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学。

1957年,W addingt on 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1]。

所以,当物种进化时,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序列控制机制,使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的路径,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这就是路径依赖的本意。

其后,古尔德(1999)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间断均衡现象(Punctuated Equilibriu m )和熊猫拇指进化问题时,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和路径可能非最优的性质,并明确了“路径依赖”的概念[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存在 着严重的路径依赖 问题 。初 始的路 径在 制度 变迁过 程 中得到 了 自我 强化 ,使得 国有 企业公 司 治理 结构暂 时锁 定在 无效率状 态。 因此 ,应及 时 纠正和调整 国有企业制度 变迁的路径依 赖 ,不 断 进行制度创新 .使 国有企业改革 回到正确 的轨道 上来。 关键词 :国有 企业 ;治理 结构 ;路径依赖 ;制度创新
会 ,董事 会成员 由股东 大会 选举 。同时 ,经理人员 由董 事会 提名 和任命 ,由监 事会监 督董事会和经理
人员 的经 营活动 。至此 ,基 于委 托代理关系 .以激
营效率 低下 的问题 ,但 在这一 阶段 ,国有 企业公 司
治理结 构 已出现变化 。一方面 ,国家在 国有企业 中
民主 管 理 委员 会 阶段 、一 长制 阶段 、书记 挂 帅 阶
( 1 )放权 让 利 阶段 ( 1 9 7 8 — 1 9 8 4年 ) 。1 9 7 8 年
年末 。我 国开 始对 国有企 业 进行 “ 放权 让 利 ”改
革 。在这一 阶段 。我 国相继颁布 了一 系列扩大企业 自主权 的法 规政策 ,目的是通过 给予 企业一部分新 增收益 的支 配权 以及 减少企业 的上 缴利润 。以激励
励 、监督 、约束 为核心 内容 ,所 有制 、经营者 和其 他利益相关 者三者分权制衡 的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 的
基本框架 在大多数转制国有企业 中初步形成① 但 即
推行 厂 长 ( 经理 )负责 制 。逐 步确 立 了厂 长 ( 经
理 )在企业 中的重要 地位 ;另一方 面 ,由于企业 自
行政指令进行 生产经 营的 “ 车 间”向具有独立法人
1 9 7 8 年改革开放 以前 ,我 国实行 的是计 划经济 体 制 .当时我 国的 国有 企业普遍采 取 国营的集权模 式 .完 全按照 国家 的行政 指令进 行生产经 营 。由于

企业创新的路径依赖机制与战略选择

企业创新的路径依赖机制与战略选择

企业创新的路径依赖机制与战略选择企业创新是一个广义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不同层面和因素的影响。

在这其中,路径依赖机制以及战略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路径依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固定的惯性和想法,难以改变既定的思路和做法。

战略选择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时,通过调整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达到市场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问题。

路径依赖机制是指企业在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固有想法和习惯。

这种依赖问题可能会对企业创新带来巨大障碍。

如果企业长期采取一种思维定势或者技术标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准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瓶颈。

这种取舍问题在高科技和新兴行业中特别突出,因为技术和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必须趋于灵活和多样化,以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企业一味坚持发展旧的产品或者理念,缺乏创新实践和意识,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这种路径依赖的限制与企业本身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息息相关。

如果企业创新文化不够浓厚,或者组织结构僵化不可动摇,那么创新势头就会受到阻碍。

因此,企业需要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让员工和管理层都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

这需要有相应的投入和机制支持,例如设立研发部门或者专业培训机构,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等等。

为了突破路径依赖的限制,企业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企业在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时,通过制定和调整合适的方案来达到市场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这个过程需要企业有相应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面对不同风险要有有效的控制和运用。

一个好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竞争力,还能够推进企业不断进步和创新。

战略选择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形成,企业就会在这个战略方向上持续努力,投资资源和资本,建设组织和人才队伍,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体系。

因此,选择合适和正确的战略非常重要。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革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革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革路径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分析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革的路径。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现状1.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股东大会的参与度较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不足,从而导致公司治理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公司存在着个人垄断权力、公司决策集中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2.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

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公司经营情况和风险提示。

此外,一些公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削弱了市场参与者的权益保护。

3.股东权益保护体系的薄弱股东权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股东权益保护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例如,一些公司存在着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问题,使得少数股东的利益被侵害。

此外,我国的股权分散化问题也导致了股东集体行动的难度和效果。

第二部分公司治理的改革路径1.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立性为了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董事选拔机制,确保董事会具有多元化的背景和经验,增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董事评估机构,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评估和优化。

2.完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机制为了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应加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追责机制,加强公司内外部信息交流,提高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了解和评估能力。

此外,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起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构。

3.加强股东权益保护为了加强股东权益保护体系,可以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经营活动,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

公司治理的文化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性选择

公司治理的文化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性选择

Ge e a . 6 nrl No 8
Ma . 20 y .0 6
公 司治 理 的 文化 路 径 依 赖 及 其 创 新 性 选 择
程文晋 , 陈丽新
( 西安 交通 大 学 经济与 金 融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04 ) 10 9
摘 要 :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 必 理模 式多样 性 的事 实反 映 出不 同文化 公
公 司治 理 ( oprt vra c) 一个 交叉 性 学科 的研究 课 题 , 及 了经 济 学 、 理学 、 学 、 会 学 C roaeGo enne是 涉 管 法 社 等许 多学科 。至于对 它 的理解 , 于不 同文 化语 境 , 基 其表 述也 各不 相 同。诸 如相 互 作用 论 、 组织 结构 论 、 策 决 机 制论 、 具体 形 式论 、 问题 要素 论 、 潜在 冲 突论 、 广义 论 等 。尽 管如 此 , 大多 数学 者都 认 为 , 司 治理是 关 于公 公 司所 有 权 ( 即剩余 索取 权 与控制 权 ) 置 的制度 性安 排 。既 然是 一 种制 度 性 安 排 , 配 我们 就不 能 把 公 司 治理 仅 仅作 为规定 了公 司利 害相 关者 的行 为 规则 、 程序 等一 系列符号 系统 , 同 时也 表现 为关 于公 司利 害相 关 者 的 它
角色、 功能 以及 责权利 配 置的价 值 观念 、 识形 态 、 理 规范 、 意 伦 风俗 习惯 等 。一种 活 的制 度需 要特 定共 享 价值
观 的认 同 和支撑 , 就是说 , 司治 理各 相 关 主体 的行 为总是 处于 特定 的 文化价 值 模式 中, 也 公 并通 过知 、 、 、 情 信
价值 的路径依赖 l 司治理 的创新性选择 是相关文化的适应 与超越 l 公 中国语境下公 司治理 模式的创 新性必 然要求传 统文化 的

企业战略制定的路径依赖与变革分析

企业战略制定的路径依赖与变革分析

企业战略制定的路径依赖与变革分析企业战略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实现长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而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总和。

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和变革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企业过去的决策和行动对于现有决策和行动的影响,即先前所做的选择和行动将对以后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制约。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基于以往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容易在原有的路径上沿袭下去,以期望继续获得成功。

但是这种做法有可能带来过度的依赖和刚性,导致企业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例如,一家企业曾经拥有非常成功的产品线,所以在后续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中,可能会优先考虑类似的产品,忽略其他潜在的机会和创新想法。

这种路径依赖可能造成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维持现有的成功,而无法应对未来潜在的危机,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克服路径依赖的方法是多角度思考,鼓励团队成员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以确保对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充分考虑。

二、变革变革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与惯常做法不同的战略思路和行动。

企业在市场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来应对,例如进军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和调整组织结构等等。

变革需要企业在不断尝试中学习和适应,同时也需要创造一种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例如,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断创新的态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成功的战略,如从计算机向移动设备的转型、推出划时代的iPhone等等,成功开创了市场的先河。

这种变革思路造就了苹果公司的成功,并且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经典案例。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掌握路径依赖和变革的平衡。

过分依赖过去的成功路径可能会使企业错失未来的机会,而过度的变革也可能造成资源消耗和组织动荡等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制定符合其当前与未来发展需求的战略。

结语道路千万条,选择成败在于心。

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需要充分考虑路径依赖和变革思维,不断调整和优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保持企业的创新、适应和变革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本文概述《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公司治理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寻找可能的解决路径。

公司治理是一个涉及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其核心在于如何确保公司高效、公平、透明地运行,维护各方利益,并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公司治理制度面临的困境,包括内部人控制、股东权益保护不足、董事会职能虚化、监事会作用有限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也制约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随后,文章从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寻找出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出路探索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股东权益保护;优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提升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治理软实力等。

这些建议旨在从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质量和效率。

总体而言,《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深入剖析,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公司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公司治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面临一些困境。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在形式上已经与国际接轨,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治理机构。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这些治理机构的功能和效率却不尽如人意。

董事会往往被大股东所控制,难以发挥独立决策和监督的作用;监事会则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独立的监督能力;经理层则可能因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而无法有效履行职责。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往往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当我们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设计的时候,面临着不断进入中国而增加的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不断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资本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在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选择。

究竟是采用独立董事模式,还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究竟是采用德国的共同决策方式,还是采用美国的职工持股方式?等等选择,反复地、或隐或现地、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国法这个以“外国法”作为规则来源正当性的规则系统。

很少被反思的是,作为一个继受法国家,在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似乎有一个命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对待:中国既有的公司治理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有没有可能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本文运用比博绍克和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

并试图回答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满意的规则供给模式,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否可能使得中国公司法演进到与法治、资产市场、生产市场发达的国家下的规则模式?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一、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公司治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化趋同压力。

汉斯曼和卡拉克曼教授坚定地宣布“股东导向的模式”(shareholder oriented model)已经成为进化趋同(convergence)的主导模式。

他们将其动力界定为其他竞争模式的失败,学界的共识。

[1]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一种基于市场竞争推动法律演进的进化理论。

来自于资本、产品、要素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迫使以利益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stakeholder models)的重要性下降。

在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只有更好地对股东利益加以确认和保护,通过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来约束代理人的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明晰的合同保护和机制设计来确定其他主体的权利,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扩展。

公司治理的“中国道路”

公司治理的“中国道路”

公司治理的“中国道路”公司是西方产物,提倡的是“合作”,而中国还是有些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的。

中国企业往往在组织内部谁为主谁为辅分的比较清晰,大都还是延续了“人治”的管理习惯。

价值中国:如果说公司治理的基本精神是“妥协”的话,那您认为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仲继银:这是国美事件中有人提出的说法,我不是很赞同的。

公司治理的基本精神不能叫“妥协”,这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思想基础上的理解。

公司是西方产物,提倡的是“合作”,中国还是有些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的,中国企业往往在组织内部谁为主谁为辅分的比较清晰,但大都还是延续了“人治”的习惯。

公司治理的基本精神其实是种契约精神,在公司法所奠定的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公司章程,事先明确一些可能发生的矛盾或者冲突的解决办法和规则,这样解决所得到的结果才令人信服。

尽管有人会因结果不尽人意而后悔,但也要为此负责。

这就是种按规则解决问题的精神。

封建社会都是帝王通过武力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你不服我就打你”,或者是罗马教皇通过意识形态来维护统治,“我能和上帝沟通,你不听我的,将来你就上不了天堂”。

那么近两三百年,从文艺复兴开始,从有这种理念的启蒙到现在的所谓“公民社会”,我们就会发现越是民主的国家,它的公司发展就越为迅速。

价值中国:国美事件中有人说公司经营的目标应该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但实践中往往演变成了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您认为这主要是哪方面造成的?仲继银:这恰恰是因为缺乏现代公司治理规则的约束,导致了股东价值和大股东价值的冲突。

大股东价值和全体普通股东价值冲突会在哪呢?其实就是大股东要控制公司,他有一个控制权的实际收益。

任何组织都是一样的,领导要求办一件事,如果领导控制不严,通过这件事一定会出现私利的最大化,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如果大股东一手操控公司上下所有事务,一定会出现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比如以权谋私,让他自己的亲属挂职拿钱之类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董事会管理的原因。

中国公司治理的产生和演变路径_从法律移植到本土化探索

中国公司治理的产生和演变路径_从法律移植到本土化探索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中上市、农民集中卖粮时出现大量拍卖国储粮打压市场价格的情况。

(二)加快地方粮库建设步伐,努力保障粮食流通快捷、顺畅建议地方政府要合理规划粮库发展和布局,加大地方资金投入,尽快完成已有的新建及扩容项目。

在流通环节,南方一些省份的经销商担心年底铁路运力紧张,粮食进货可能变难。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铁路运力调度,特别要做好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规划,春运前适当加快粮食调运,并要继续加强公路“三乱”治理,保障粮食运输车辆的畅通,避免局部地区因交通问题出现粮价大起大落。

同时,鼓励主产区粮食企业适度扩大规模,减少外销,并可适当通过运费补贴吸引销区企业采购东北等地粮食,减少产区储存压力。

(三)大力扶持内资粮油企业,增强对粮油市场的控制力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反映,目前有些外资粮油企业正通过掌握粮源、大力建厂、加快战略装车点建设等方式,利用已有的食用油模式加大对我国粮食市场的控制。

建议国家要积极扶持国有大中型粮油企业和重点民营企业,在用地、贷款、物流、战略装车点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并可加大重点民营粮油企业代收代储粮食的范围和规模。

(四)加强国内外粮油价格监测预警,稳定市场价格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市场的通胀预期将会逐步增强,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可能由弱转强。

后期,要继续加强国内外粮油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油市场的生产、供求及价格等变化情况,重点要关注国际粮油价格的变动情况,加强其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

同时,要健全粮油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舆论引导,打击编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等违法行为,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改革热线公司治理结构是随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而产生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机制问题,而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由此导致世界上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作者:王雪丁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3期【摘要】一个具有正的反馈模式的体制一旦被系统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成长演变而几乎不可能再被其他的甚至更良好的体制所取代。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公司治理,历经国有企业厂长负责制、稽查特派员制、监事会制、独立董事制度的变迁过程,从1993年开始,始终在围绕监督制度的选择进行不停的演变。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从外国引进的重要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也没有走出制度上的路径依赖,同时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中国的公司治理过程中监督的作用被大大削弱,更多发挥着咨询的功能。

【关键词】路径依赖;中国公司治理;监督职能;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概念源自于生物学对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序列控制的研究。

1957年, Waddington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不但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

路径依赖的思想最早被用于经济学范畴是处理对技术改革应用分析所产生的问题。

1975年,“路径依赖”的概念首次被美国经济历史学家应用在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但是当时的研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10年后,路径依赖思想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 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 Brian Arthur 教授系统化,其概念和机理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路径依赖学说最终成为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发展最快、参考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该学说理论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个体到整个社会制度的范畴。

路径依赖理论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式,成功地从技术变迁转移到制度变迁的研究,一些学者又将其用于所有制和公司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

一个具有正反馈模式的体制一旦被系统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成长演变而几乎不可能再被其他的甚至更优秀的体制所取代。

换而言之,这种自然变迁模式展现了过去的发展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

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

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

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路径依赖与最低资本额安排【内容提要】本文的核心话题是:路径依赖下派生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规制是否妥当,何种规则模式下的安排,方为最优。

文章暗含结论是:单维地强化最低资本额规则,来求解债权人利益保护,并非良策。

一个信用社会下的配套规则安排,方为最佳。

一、一个既有的规则体系:预期功能与实际效果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规则凸现两个特色:其一,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安排,与公司经营范围锁定在一起,是我国庞大的注册资本规制体系中的一个近乎定律的惯常性规范模式;其二,公司最低资本额机制,奉行两套游戏规则,一种设计是适用外资企业,另外一种制约内资企业。

(注:在此种模式下,如何判断内资与外资,则成为一个前提性的法律适用问题。

我国外经贸部采纳“资金来源定位”规则(source-orientedrule),即凡投资渠道来自境外,即便是我国公民与公司,仍视为外资对待。

因此,香港、澳门、我国台湾的投资,均适用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规制。

唯一例外,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再投资部分,仍视为外资投入。

)前一游戏规则,如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资本安排,采分期缴纳的资本设计,相对后一游戏规则,如《公司法》第23条,固守实收资本制设计,略显自由与灵活。

在上述两个特色之下,以《公司法》第23条的设计为中心,基于路径依赖的惯性,衍生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最低资本额规制体系。

经由这一规制体系;最低资本额这一机制的“功能”,被我国的立法者发挥到极致。

功能之二,最低资本额要求的满足,是判断公司是否获得某种资质或能否从事某种行业的标尺。

这一观念由《公司法》第23条所派生,经由各部委的规章而放大,触及几乎所有的行业领域,如财政部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立与A、B、C三级的评级标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对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最低资本要求、交通部对设立水路运输服务企业、船务公司的资本要求、铁道部对中外合营铁路货运公司的资本要求、农业部对农作物企业的资本要求、国家旅游局对旅行社的资本要求、文化部对音像出版公司的资本要求、海关总署对进出口企业的资本要求、建设部对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评级的资本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的资本要求、证监会对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资本要求等等。

论我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论我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论我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高景霄;魏占杰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然后根据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高景霄;魏占杰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J], 汤吉军;年海石
2.我国腐败治理的路径依赖及思路创新——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一项应用 [J], 谭安富;杨梅;张云
3.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基于独立董事制度探究 [J], 王雪丁
4.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J], Lucian Arye Bebchuk;Mark J. Roe(著);宁桂君(译)
5.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性及其对公司治理趋同的影响 [J], 李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基于独立董事制度探究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及启示——基于独立董事制度探究

经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概念源自于生物学对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序列控制的研究。

1957年, Waddington 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不但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

路径依赖的思想最早被用于经济学范畴是处理对技术改革应用分析所产生的问题。

1975年, “路径依赖”的概念首次被美国经济历史学家应用在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但是当时的研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10年后,路径依赖思想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 David 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 Brian Arthur 教授系统化,其概念和机理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路径依赖学说最终成为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发展最快、参考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 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该学说理论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个体到整个社会制度的范畴。

路径依赖理论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式,成功地从技术变迁转移到制度变迁的研究,一些学者又将其用于所有制和公司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

一个具有正反馈模式的体制一旦被系统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成长演变而几乎不可能再被其他的甚至更优秀的体制所取代。

换而言之,这种自然变迁模式展现了过去的发展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诺斯在研究制度变迁过程中曾提出路径依赖的结果不光是高效率的制度能够延续,无效率的制度也会一直受到沿用。

而无效率的制度一旦进入循环的状态时,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将无法实现制度的改革。

在中国的公司治理演进过程中路径依赖同样起着类似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中国的公司治理开始了。

1991年以前人们基于对传统公有制管理太过严格等弊端的认识,治理的重点主要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力调整。

短期来看,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激发了企业的能量,但都没能发挥长期作用与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当我们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设计的时候,面临着不断进入中国而增加的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不断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资本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在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选择。

究竟是采用独立董事模式,还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究竟是采用德国的共同决策方式,还是采用美国的职工持股方式?等等选择,反复地、或隐或现地、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国法这个以“外国法”作为规则来源正当性的规则系统。

很少被反思的是,作为一个继受法国家,在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似乎有一个命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对待:中国既有的公司治理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有没有可能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本文运用比博绍克和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

并试图回答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满意的规则供给模式,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否可能使得中国公司法演进到与法治、资产市场、生产市场发达的国家下的规则模式?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一、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公司治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化趋同压力。

汉斯曼和卡拉克曼教授坚定地宣布“股东导向的模式”(shareholder oriented model)已经成为进化趋同(convergence)的主导模式。

他们将其动力界定为其他竞争模式的失败,学界的共识。

[1]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一种基于市场竞争推动法律演进的进化理论。

来自于资本、产品、要素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迫使以利益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stakeholder models)的重要性下降。

在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只有更好地对股东利益加以确认和保护,通过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来约束代理人的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明晰的合同保护和机制设计来确定其他主体的权利,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扩展。

进化理论本质上是法律的竞争理论(law’s competition),与之相关的是规制竞争(regulatory competition)理论。

进化理论是如此的有力,它刻画了公司法的历史。

不同的法律规则系统之间出于对资本、就业、税收等原因的竞争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规则,导致了对规制放松(deregulation)的进程。

英国和荷兰之间的竞争,导致了1600年和1602年的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和制度创新,并导致后者被大陆法学者看成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滥觞。

[2]英国在19世纪初期学习大陆法上的康枚达(commenda),引入了有限合伙, [3]1822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年美国也学习了这一制度。

1811年,纽约州最早规定,在特定的制造业中,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超过10万美元时,所有的申请人都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

[4]英国在1855年学习了这一制度,向所有的公司股东提供有限责任的保护,从而被视为真正的商事公司法的开始。

公司法的形成如此,变化也是如此。

德国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创造,美国从新泽西州到特拉华州的公司法的自由化,有限责任合伙(LLP)和有限责任公司(LLC)在全球的扩展,以至于最近日本废除大陆法上的有限责任公司,采纳美国的LLC制度。

尽管存在着对特拉华州现象的争议,比如是否其领先地位是由于竞争造成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尤其是从公司法的整个进化历史来看,竞争的压力的确是法律移植和模仿的动力。

国与国之间,州与州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公司法更为自由、更为合理的发展趋势,是进化理论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点。

乃至于在1930年代,以美国示范公司法为典型,完成了向现代的“授权式”(enabling)、“许可式”(Permissive)以及“自由式”(liberal)的公司法的转型。

[5]由于受到了来自于市场的压力,故而公司法中所带有的强行性规范不断发生变化,从事前的规制、审查、限制越来越向事后的司法裁量转化。

这不仅促使了许多对公司行为的规制、目的限制、资本审查不断放松,甚至也在创造着基本种类的转换。

[6]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进化理论中的理想公司类型和治理结构,是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

而LLSV的研究为这种理想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

他们最早采用49个现在已经扩大到150多个国家的数据,按照法律输出和移植形成的法系概念,得到了较为明确的结论。

他们将这些国家公司法(也包括相关的证券、破产)中所确立的制度,以各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来衡量,判断哪一个法律体系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结果表明,在四大法律体系之中,英美法对投资者、债权人的保护最好,其资本市场也最发达;斯堪的纳维亚法系次之,德国法又次之,法国法最差。

[7]尽管这种实证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批评,[8]但总体上来说,LLSV的研究为我们判断公司法在促进经济效率目标上提供了一个判断尺度。

后进国家,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主动进行变法的继受法国家,在以外国法作为规则吸收和引入的正当性的时候,尤其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的改革思想路线下,为什么不能在历次的公司法规则的形成以及规则的修订之中,向最为有效率的、至少是论证最好的模式转轨呢?为什么不能向最强者学习呢? [9]二、公司法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抗拒美国式的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并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比如德国仍然坚持共同决策机制,采用这种模式来处理人力资本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和物质资本的紧张冲突关系;而法国的公司法最近的修订则表明,他们仍然坚持欧洲道路,公司可以在原有的法国式治理结构或者德国式中进行选择。

中国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也表现出了这种倾向,更强调本国特色。

的确,进化理论或者竞争理论,并不能解释各国的公司治理和公司法没有走向趋同的现实。

因此,在进化理论之外,还需要一个理论来理解多元化的物种并存的原因。

就公司法的制度进化而言,这一解释是路径依赖理论。

比博绍克和罗伊提出在公司法上,存在着两种路径依赖,分别是结构驱动的路径依赖(structure—driven path dependence)和规则驱动的路径依赖(rule—driven path dependence),这导致了趋同的可能性降低。

他们以此解释为什么存在着德国式的股东控制和美国式的管理人员控制两种不同的模式,而且分别被锁定(lock in)在各自的均衡状态之中。

结构驱动是由于规则制定的参与者的理性选择和集体行动导致的,既得利益者并不能从转轨之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而排斥改革。

规则驱动来自于法律规则系统中的两个特点,主导性的法律规范的力量和“细节中的魔鬼”带来的“橘逾淮为枳”。

同样面临内部人控制,以控制股东为主的法律体系会将决策权向上收拢,而以经理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则会加强诚信义务。

特定的规则体系转轨时,会遭到利益集团的抵制。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既有的法律规则可能会有效率上的优势,因为制度和结构可能已经考虑了在这些规则下的需求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替换另一种规则,可能会导致已有的制度和职业上的基础设施变得荒废、不相称,并要求新的投资。

众多的博弈者——管理者、所有者、法律人、会计人员等等,已经在人力资本上做出了投资,操作模式上也已经使用了既有的公司法规则。

而替换公司法规则可能会要求这些博弈者来作出新的投资并采用新的规则。

[10]公司法的规则由于和财产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其他法律体系的嵌入关系,并且和司法系统、法官的思维习惯等等制度实施体系融合在一起,故而在转轨的时候产生了成本,从而导致了先前的选择制约着此后的选择。

沿着这一框架和命题,欧洲学者也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进行了分析。

[11]路径依赖制约着进化,具体包括:(1)沉没成本,由于转轨带来的此前的收益丧失;(2)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有公司治理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形成了规模经济,而转轨可能带来较大成本;(3)互补性,公司法是嵌入在整个法律体系之中的,因此其他的治理方式和规则体系和原有的公司治理兼容性和互补性会比较好;(4)转轨的不确定性,采用转轨的方式还是逐步修订的方式会由于对改革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动摇。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路径依赖的概念来源于系统论,和混沌理论(chaos)相关。

路径依赖导致转轨的困难,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决策在时间序列上作出,导致的顺序决策关系。

[12]除了两位公司法学者外,法律经济学学者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路径依赖, [13]其原因、结果和表现并不相同。

第一级路径依赖,也称之为起点敏感的路径依赖。

初始条件不同,导致可能在存在着多个最优,某种路径依赖选择了某一种。

这并不意味着无效率;第二级路径依赖,是由于信息或者知识不完备而导致的。

这包括对起始条件的敏感,也包括改变结果的成本昂贵,并且会不断繁衍错误;第三级路径依赖,是由于结构性错误,而被锁定在特定的坏的均衡之中,并且这种错误结构日益产生更强的需要,从而导致无效率。

第一级路径依赖是时间内的关系(intertemporal relationship);第二级是在时间关系内繁殖(propagate)错误;第三级不仅仅繁殖了错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无效率。

罗伊在对法律中的路径依赖提出了三种强度上的划分。

[14]与之类似,他区分为弱的、中度的和强的三种路径依赖。

显然,历史决策和此后形成的博弈结构以及规则自身的逻辑,限制了公司法的进化。

从而尽管在竞争之中产生了进化的压力,但仍然存在着公司治理和公司法上的物种多元性。

路径依赖理论构成了对竞争和进化的达尔文主义的修正和限制。

将两者结合,可以对公司法的发展和进化做出更加强而有力的解释。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三、中国的公司治理:哪一种模式?上述两种公司法进化理论及其论点的展开,在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公司法的规则选择之中,以及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之中,表现出非常强的特征。

不同观念下的立法,甚至导致了诸如合伙法受到英美的影响而公司法受到台湾影响的明显趋势。

坚持已有的模式还是向国际通用的模式(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靠近,在许多具体制度之中,是立法中的主要争论之一。

但即便是大陆法系,也存在着不同的治理方式。

尽管大陆法系都明显地存在着控股股东,并且都有一种压制管理者中心的倾向,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我国一向自以为是德国法系,但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共同决策机制、工会参与的劳工保护、集体决策机制、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认定采用代理理论等,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