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心房纤颤临床与心电图

合集下载

心脏扑动颤动和传导阻滞心电图精品PPT课件

心脏扑动颤动和传导阻滞心电图精品PPT课件
• 三 预防栓塞并发症 过去有栓塞病史、瓣膜 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左心房 扩大、冠心病等,应用华法林抗凝。
房扑和房颤—病因
• 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 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 心脏手术
房颤的分类
持续时间: 1. 阵发性(paroxysmal)(<48h) 2. 持续性(persistent)(>48h) 3. 永久性(permanent) (>6个月)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病、特发 性(孤立性)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
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是一 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房 颤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7%,并随年龄 增加而增加。
• 病因 可见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 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 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 血流动力学紊乱。少见孤立行房颤。
1.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 2.QRS时限常>0.12s。 3.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4.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
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房性早搏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 2.QRS波一般不变形, 3.P’-R>0.12s, 4.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 一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beats 冲动起源于房 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逆行P波 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 之中或之后(RP间期<0. 20秒) 。 QRS波 群形态正常。通常无需治疗。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 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 滞、房室传导阻滞。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传 导延缓)、II度(部分激动发生 漏搏)、III度(传导完全中 断)。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 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 性。
(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
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 结电位,故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 到,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 相鉴别。
(3)ST-T方向与QRS主波 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
(2)QRS波在II、III、aVF导 联呈rS型,SIII>SII,I、aVL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 大于I导联的R波;(3)QRS 时限无明显增宽。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
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其 前无P波,QRS时限常>0.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代偿间 歇多完全。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 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 正常P-P间隔的二倍。
P
P
P
X
2X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 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室性早搏
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 且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 认,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P’-R 可以延长,P’波所引起的QRS波 有时也会增宽变形,称房性早搏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 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P’波(II、 III、aVF的P’直立)。

常见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

自发的连续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 在100次/分以上
室速的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
乏力。严重时可伴有血压下降,休克,心 力衰竭,晕厥,频率极快的室速可发生 Adams-stroke综合征(阿-斯综合征) 室速时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室速 时心室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基础心 脏病情况
室扑与室颤的治疗
立即行体外非同步直流电
除颤,同时做好心肺复苏 的准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是 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 表现,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快速房性 心律失常称为慢-快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
ICU常见心律失常
心脏的传导系统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 房结,先后经结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左和右束 支及浦肯野纤维至心室。 该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心脏的传导系统
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
频率、节律、起源部位、 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等一 项或多项的异常
分类
激动起源失常
激动传导失常 传导途径异常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af)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完全不一致的房颤波 (f波),频率达350-600次/分,心室率绝对不齐。
房扑与房颤的临床表现
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有短绌脉。 房扑时多为快而规则的心室率。如果传导比例不 恒定,也有心律不齐 患者可有胸闷,心悸,气短,以初发或阵发性发 作时明显。当心室率较快时,在一些严重心脏病 如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风心病二尖瓣 狭窄可诱发急性左心衰及肺水肿。 当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房颤时,由于心室率过快, 可出现急性心衰,休克,室颤,甚至猝死。 房颤时心房内易于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动 脉系统栓塞。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临床与心电图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临床与心电图


(用洋地黄者多为中毒)
16
5、心房纤颤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心房纤颤的基础上阵发性出现QRS波群宽大而畸 形及继发性ST-T改变,心室节律略有不齐,心室频 率增快。
17
心房颤动的病人 为什么要抗血栓
18
19
20



差异传导 室性早搏 平均心室率 心室率快易出现 心室率减慢时易出现 QRS波型 85%呈右束支阻滞 QRS起始部有切迹 配对时间 不固定 固定 类代偿间期 无 有 3、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平均在50次/分左右,较长的R-R >1.5秒以上。
15
4、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率在45次/分,R-R匀齐
12







4、伴心衰的房颤应积极消融治疗 a 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和维持室律 b 房室结消融治疗(AVN),此为对心衰伴房颤患 者的有益选择,可降低患者心脏的死亡率,提高 心功能分级。 八、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其它表现 1、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13
2、心房颤动伴室性过早搏动
临床与心电图
临汾尧都区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梁全保 2016.10.6
一、定义:指心房内产生多个异位起搏点或因心 房肌复极不一致而引起心房内多处微返折于是导 致心房不规则的激动,使心房失去整体的收缩力。
1
二、诊断 1、临床诊断 ①心房扑动:听诊心律齐,故临床上听诊难以 诊断。 ②心房纤颤:a 心律绝对不齐 b 心音强弱不一 c 心率与脉搏不一致 2、心电图诊断 ①心房扑动:a 各导P波消失代之大小形态基本 一致的锯齿样F波,大多在250— 350次/分。 b 心房激动多呈一定比例传到心室, 即呈 3:1、4:1传导……故R-R匀齐。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

(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心房颤动是起源于除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其发生率仅次于过早搏动。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一是无正常 P 波,代之以形态,振幅及间距均不等的房颤波(f波),频率常超过 350 次/min~400 次/min;二是 QRS 波的间距和振幅绝对不匀整。

正常 P 波消失,出现f 波是房颤心电图诊断的主要可靠条件。

但要排除各种技术误差和干扰,如电极接触不良、肌肉震颤以及交流电干扰等。

在体表心电图上,f 波的频率和振幅常无规则。

粗大的f 波振幅可达 0.3mv,小的f 波可无法辨认。

临床发现f 波在Ⅱ 或 V1 导联清晰、明显。

典型的单纯性房颤心电图诊断不难,但由于房颤本身可存在病理和生理性传导异常,并常与某些其他心律失常并存,而使其心电图诊断和鉴别复杂化。

房颤可合并过早搏动、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AVB)。

房颤也可合并于心动过缓、 AVB、束支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

1/ 5房颤心室率快时易合并出现室内差传,室率过快时甚至可转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心室律完全规整时可考虑已转为窦性心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呈固定比例的房室下传以及各种完全性房室分离。

一般认为心室率在 30 次/min~40 次/min, QRS 波宽大畸形时可能是完全性 AVB,部分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下部或在希氏束上者 QRS波可正常。

心室率在 40 次/min~50 次/min 可考虑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心室率在 60 次/min~110 次/min 时,可能是非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或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05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进展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诊断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预后研究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预防血栓形成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降低心率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强免疫力。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指标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睡眠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减少钠摄入,降低血压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血脂
高纤维饮食,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服用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等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及时 发现心房扑动 或心房颤动的
迹象
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降低心 房扑动或心房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心房扑动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则的心房扑动的F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

F波通常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R-R间期匀齐,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R-R间期不规则。

它比心房颤动少见,两者的发生率1:(15~20)。

1 心电图特征1.1 典型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心房扑动和顺钟向心房扑动两种类型。

1.1.1 逆钟向心房扑动逆钟向心房扑动常见,心电图F波明显,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1)F波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波形相同、波幅相等、间期匀齐、波间无等电位线、呈三角形的锯齿状F波。

F波频率在250~350次/min,多数在300次/min左右。

同一时间内记录的心电图显示F波频率快速匀齐,但在不同时间记录的F波频率可有明显变化,应用奎尼丁治疗后,F波变得宽大,其频率可慢至180次/min左右。

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V3导联~V6导联F波倒置。

V1导联F波倒置。

(2)F-R间期①F-R间期固定,房室传导比例固定。

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F-R间期可以固定,也可不固定。

F-R间期通常比窦性心律时的P-R间期长。

②F-R间期不固定a.隐匿性传导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与F-R有关系,F-R间期有长有短,常出现被跳越的F波。

b.文氏型房室传导:分为干扰性文氏现象与阻滞性文氏现象。

c.干扰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并存。

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d.阻滞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合并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房室阻滞伴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或心室起搏心律。

(3)QRS波群①QRS波形、时间与窦性相同。

②部分QRS-T波群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的蝉联现象。

③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

④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心室预激综波。

(4)心室率心室率多在60~150次/min,活动或白天清醒状态,多为2:1或3:1下传心室,1:1下传时,心室率快速,夜间睡眠或白天卧床休息时,房室传导比例增大,转变为(3:1)~(6:1)不等,甚至更多的F波因干扰,隐匿房室传导或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未能下传心室。

各种心电图表现

各种心电图表现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1、提前出现的P‘-QRS-T 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 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 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
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 代偿间歇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 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小儿心电图
• 小儿心电图变化的总趋势为右室占优势转变为左室占优势 型的过程。
1. 小儿心率较成人快,10岁后大致为成人水平。小儿P-R间期 较成人短,7岁后趋于稳定(0.10~0.17s),小儿的Q-Tc= (0.40±0.023)/√R-R,较成人略长。
2. 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短(儿童<0.09s),P波的电压于新生 儿较高,以后较成人低。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 围时,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1.0mV。V5、 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波≤2.5mV。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 >1。各肢体导联的每 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应≥0.5mV,胸导联的每个QRS正向 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0.8mV。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 的QRS波群,时限>0.12S, 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 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 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 图上)、三联律、成对室 早(左下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 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 或多源性室早。

常见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电图诊断

图28、交界性早搏三联律:本图每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提前的P`-QRS-T波群, 构成三联律。P ¯-R小于0.12s,QRS时限形态与窦性下传的基本相同。
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9、心房纤颤诊 断要点:P波消失, 代以节律不整、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 f波频率约 360~600次/分,RR绝对不规则, QRS为室上性 ,部 分QRS电压有较大
图2、窦性心 律不齐:符 合窦性心律, 相邻P-P间期 差>0.12s,不 相邻的最大 P-P间期差≥
0.16s. 本图心率64 次/分,相邻 P-P差0.147s, 不相邻P-P间 期差为1.021-
0.823 =0.198s。
图3、窦性心动过速 :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本图aVR导联 P波倒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立,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52次/分,大于100次/ 分,无明显ST-T等其它 异常改变,故诊断窦性 心动过速。注意右房上 部异位节律点致房速与 窦速难区分。
图4、窦性心 动过缓;符 合窦性心律 标准,心房 率<60次/分。 本图心房率 55次/分,P-P 间期之差也 小于0.12秒, P-QRS-T等 均无明显异 常改变。
1mV=5mm
图8、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提前出 现的P`-QRS波群, P`波与窦性P波不 同,P`-R大于 0.12s,QRS为室 上性,偶见宽大畸 形(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对 时间+代偿间歇 <2P-P)。本图可 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 个QRS为室上性, 后一个宽大畸形 (伴室内差异传 导)。提前出现P` 波为主要鉴别点。 (代偿完不完全除 了与提早的房性激 动是否逆传窦房结 有关外,也与窦性 心律是否整齐有很 大关系)

房颤和房扑(教学及宣教)

房颤和房扑(教学及宣教)

心房纤颤和扑动疾病概述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

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

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

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

本病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

心房纤颤和扑动发病机制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他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少数阵发性房颤找不到明显病因,称特发性房颤。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导组织退行性变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心房纤颤和扑动临床表现1.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

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除原由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亦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心房纤颤和扑动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绌。

心房扑动时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视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例而定,若规则地按比例传导如3:1或6:1等。

则心室律规则。

(1)心房扑动①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规则,呈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

频率每分钟250~350次。

②房室传导: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2:1,产生每分钟150次左右快而规则的心室律,其次是4:1的房室传导比例,形成每分钟70~80次的心室率。

心电图基础知识 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 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
各 波 段 正 常 值 包 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U波
典型心电图波形特点
P波
• • • • 反映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导联Ⅰ、Ⅱ、avF、V4-6直立,avR倒置; 时长:<0.12秒(3小格); 电压:肢导<0.25mV(2.5小格) 胸导<0.20mV(2.0小格)。
尖端扭转型室速
室性逸搏:
1. 在一较长心搏间歇(1.5秒或以上)后,
延迟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长
≥0.12s,其后的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 QRS前后无相关的P波。
步骤六:分析S-T段和T波
• S-T段是否正常(压低或抬高,判断形态);
• T波的时间和电压是否正常(T波高尖、低平,
胸前导联V1-6的安放位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 至 V4 两点连线 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 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心电图分析基本步骤
步骤1:分析心律是否规整
• 比较数个周期的P-P间期和R-R间期是否规 则。 • 如果P-P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房节律是 规整的。 • 如果R-R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室节律是 规整的。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Ⅱ度Ⅰ型AVB(文氏现象、莫氏Ⅰ型) 1.P-R间期依次逐渐延长,直至发生一个P波未下传, 心室波脱落,后面再次周期性重复。 2.脱落后的R-R间期最长,以后R-R间期逐渐缩短。 3.长R-R间期小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 4.P-P间期规则相等。
(二)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2.P-P间期固定,R-R间期固定,心房率>心室率; 3.心室率在30~45次/分。

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三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诊断和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三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诊断和治疗

文/ 邵滢(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 【指导老师】许静(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主任医师)心房扑动(AFL)是一种心房肌连续不断房性心律失常,未经治疗时心房率可达250~350次/分,通常表现为2∶1房室传导,导致心室率为120~160次/分(大多为150次/分)。

AFL常为阵发性,少数病例可持续数年,甚至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目前临床上分为典型AFL和不典型AFL,典型SVC:上腔静脉 IVC:下腔静脉 CS:冠状静脉窦 CT:界嵴 PV:肺静脉 HA:高位右心房 MA:中位右心房 LA:低位右心房 LPS:低位后间隔图1 逆钟向和顺钟向折返型AFL示意图图2 典型AFL心电图202019.09 No.25手动吸痰器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应用肤。

如吸除时发现吸头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探针探通。

若患者的耳道狭小、需注意的是,清洗治疗完毕后,使用过的吸引器头和储液瓶应冲洗干净,并再操作时选用的吸引器头也有讲究。

笔者治疗耳道疾患时,一般使用16号上颌窦穿(上接第20页)图1 操作器械图2 鼻腔用吸引器头图3 患者正在接受治疗一次性吸引管鼻腔检查镜耳镜耳道用吸引器头玻璃连接管手柄手柄拉杆储液瓶活塞缸利特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进行急诊药物复律。

比如,以生理盐水将伊布利特1mg稀释成20ml溶液后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如未转复窦律,于首次注射结束后10分钟后可重复1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伊布利特延长QT间期,可能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应用该药物前应纠正低钾血症,并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注意QT间期。

直流电复律:对于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FL患者,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成功率可达95%~100%。

导管消融治疗:对于峡依赖性AFL,其有效消融部位是下腔静脉口至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已成为峡部依赖性AFL的首选治疗方法。

非峡部依赖性AFL消融难度大,可采用三维标测系统确定折返的关键路径,然后进行线性消融以阻断折返环。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临床与心电图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临床与心电图

诊断
心电图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心房扑动 还是心房纤颤,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治疗
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 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以 控制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
预后评估
通过心电图的监测,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 临床与心电图
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各有不同。 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其与心电图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 重要。
心房扑动简介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有规律的心脏收缩,心房的收缩速率通常超过每分钟250次。这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 房功能减退和血液循环不足。
心房扑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心脏病病因
心脏病是心房扑动最常见 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疾 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2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 等可以引发心房扑动。
3 其他病因
如甲亢、药物不良反应等 也可导致心房扑动。
心房纤颤简介
心房纤颤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脏收缩,心房的收缩速率可能超过每分钟400次。这种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 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心房纤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结构性心脏病
心脏病是导致心房纤颤的主要病因, 包括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3 甲亢
甲亢患者容易出现心房纤颤。
2 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房纤颤 的风险。
心房扑动与心电图的关系
1
快速和规律
心电图上呈现为窄QRS波群,R波波幅规则且频率较高。
2
扑动波
心电图上可见一系列的扑动波(F波)代替正常的P波。
3
心房节律失去
心房部分节律完全丧失,代之以心房内部的不规则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电图诊断
①心房扑动:a 各导P波消失代之大小形态基本
一致的锯齿样F波,大多在250—
350次/分。
b 心房激动多呈一定比例传到心室,
齐。
即呈 3:1、4:1传导……故R-R匀
c QRS时限正常 d 等电位消失。
②心房纤颤:a 各导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大多在400-600次/分。
心房扑动心房纤颤临床与心电图
一、定义:指心房内产生多个异位起搏点或因心 房肌复极不一致而引起心房内多处微返折于是导 致心房不规则的激动,使心房失去整体的收缩力。
二、诊断
1、临床诊断
①心房扑动:听诊心律齐,故临床上听诊难以
诊断。
②心房纤颤:a 心律绝对不齐
b 心音强弱不一
c 心率与脉搏不一致
示有左房肌劳损,多见
于风心病。
b 细颤:f<0.1mv,多呈一细微波动者,几乎恒为冠
心病。
四、心房纤颤的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
预激综合症、甲亢、洋地黄中毒等。
2、部分正常人:情绪激动,运动,急性酒精中毒,这
几年来由酒精中毒引起的Af较多,多见于
年轻人,均有周末、年终和新年狂饮史,
心房颤动的病人 为什么要抗血栓
谢谢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a 心功能Ⅰ级:房颤发病率4%
b 心功能Ⅱ-Ⅲ级:房颤发病率10%-26%
c 心功能Ⅳ级:房颤发病率20%-29%
d 心功能Ⅴ级:房颤发病率50%
3、房颤让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研究表明,91%房颤
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15%-20%缺血性脑卒中
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a 高发病率
b 高致残率
间为半月,甚至达一月之久
使用中可出现:“可达龙”现象,即修饰心电图:QT
延长、U波出现,此为达到治疗浓度
的征象,而不是毒性效应。出现:
Ⅱ度Ⅲ度传导阻滞则考虑毒性作用
,可考虑
停药。
②房颤超过6个月的不主张转复(因可引起栓塞)
七、心衰合并房颤的问题
1、临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
2、心功能程度与房颤的发病率
c 高死亡率
4、伴心衰的房颤应积极消融治疗
a 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和维持室律
b 房室结消融治疗(AVN),此为对心衰伴房颤患
者的有益选择,可降低患者心脏的死亡率,提高
心功能分级。
八、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其它表现
1、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2、心房颤动伴室性过早搏动
二者鉴别
差异传导
室性早搏
平均心室率
心室率快易出现
心室率减慢时易出现
QRS波型
85%呈右束支阻滞
QRS起始部有切迹
配对时间
不固定
固定
类代偿间期


3、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平均在50次/分左右,较长的R-R
>1.5秒以上。
4、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率在45次/分,R-R匀齐
(用洋地黄者多为中毒)
5、心房纤颤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心房纤颤的基础上阵发性出现QRS波群宽大而畸 形及继发性ST-T改变,心室节律略有不齐,心室频 率增快。
c 瓣膜病合并房颤时。脑栓塞的发生率较高,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腹痛、血性便、肠
梗阻。
六、房颤的治疗
ECG(欧洲)心脏病学会2010年版指南
1、三降三升
三降:死亡率、危险率、脑卒中率
三升:生活质量、心功能、活动耐量。
2、治疗策略:a 抗凝治疗:有效降低死亡率,排在第
一位,可口服华法令、阿托伐他订钙、
有人将此命名为“假日心脏综合征”在特
发性Af病例中,约15-30%名与饮酒有关。
五、房颤的危害
1、降低排血量:房颤的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
性心律的减少25%或更多。
2、严重的并发症:a 体循环栓塞(栓子来自左心房,多在

左心耳)
b 非瓣膜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生脑卒中机会较
无房颤者高出5-7倍。
b R-R绝对不齐
c QRS时限正常
d 等电位消失
三、心房纤颤的分类
1、按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a 阵发性房颤
b 慢性房颤,持续6
个月以上
2、按心室率快慢分类: a 快速房颤,超过120
可发生心绞痛
次/分,超过150次/分,
及心衰。
b 缓慢型心房纤颤:心室率多在100次/分以下。
3、按颤动波振幅高低分为:a 粗颤,f>0.1mv,常提
麝香保心丸、拜阿司匹林。
b 率律治疗:减轻症状、宽松控制心率、
适度维持窦律,室律性的用洋地黄:
正性肌力,负性频率。
3、关于转律问题
①室率正常后转复的可使用乙胺碘呋酮(注意QT间
期)
胺碘酮的可达现象:
胺碘酮服用:4-6小时开始发生作用,一般在一周后出
现效果,3周走高峰,排泄慢,停药30日
后体内浓度仅有16-34%,故作用维持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