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 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3.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新版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2.说出心脏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重点、难点)3.能够说出心脏内部结构中,与心脏各个腔相连接的血管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心脏的四个腔。
人体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想统一的观点。
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的思想,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课采用实验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通过学生动手对猪的心脏的解剖与观察,来学习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这部分内容,通过漏斗注水实验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记住知识,记住就不在忘。
本节知识点多,且名词抽象,对于这一问题,我采用让学生自编口诀的形式,让学生好记快记,记牢记准。
教学过程:实验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实验小助手协助老师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准备:每组托盘中准备镊子2个、解剖刀剪2把、解剖针1个、漏斗1只、烧杯1个、纱布若干等。
实验材料准备:猪的心脏12个、清水第三步: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判断哪些是动脉?(认识主动脉和肺动脉)哪些是静脉?(认识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试着用解剖针从各条血管探入,把握各条血管与各腔的连接情况。
第四步:利用漏斗分别向四个腔所连接的血管中注水,观察现第五步: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分别打开左心室、右心室和左心房、右心房,暴露出四个腔。
观察四个腔的结构,比较心室和心房壁的厚度。
认识房室瓣、动脉瓣。
(上图:打开右心房、右心室)(上图:解剖针探明血管与腔的连接)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运输的器官2心壁: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左心室-----主动脉结构四个腔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心脏右心房-----上下腔静脉瓣膜:动脉瓣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二课时,本课主要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2物质运输的器官优秀教学案例
3. 小组合作: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液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小短文。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了与血液循环相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5. 结合实例,讲解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氧气和营养的输送,废物的排出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4.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促进全班的交流。
5.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类型及功能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生物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的乐趣,提高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策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优秀教学案例
4.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知道血液循环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绘制血液循环图,以加深他们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生活实例,将抽象的血液循环概念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向学生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时,我会结合生活实例,如感冒时的发热、运动后的心跳加速等,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旨在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在体内的循环途径,从而深入认识物质运输的器官。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案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发抖?”“为什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等。接着,我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共同探讨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方法,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血液循环系统的模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如运动后的心跳加速、受伤后的红肿热痛等,引发学生对身体内部器官的思考:“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完成这些变化的呢?”
2.利用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我们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创设情境,如模拟急救现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记忆深度。
2.针对淋巴系统的教学,设想采用以下方法:
-使用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模拟淋巴液流动和淋巴结过滤病原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免疫系统的知识,通过实例讲解淋巴系统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其重要性。
2.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选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检验学生对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消化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质运输的器官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包括血液、淋巴、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学习并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部分,以及其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运输的器官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血液循环、淋巴系统等具体知识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2 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通过合作探究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学生能总结归纳出毛细血管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比较、归纳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一些现象所蕴含的生物学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体的一些生理知识和生活急救措施,使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正确生命观。
(2)通过学习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学生能进一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区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教学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体验,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还不能很好地分清楚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
此外,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鉴于此,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2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部分的内容,该部分知识位于本章节的中间,它是在学习了血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血液流经的管道—血管。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挂图。
六、教学实施过程(二)判断血流方向(无心脏)通过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判断出三种血管。
但如果一幅图中没有出现心脏,我们又该怎么判断三种血管呢?血液在血管中总是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
因此在没有心脏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血流方向对三种血管进行判断。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3.2物质运输的器官说课稿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3.2物质运输的器官说课稿重点:1.观察血液的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观察心脏的结构难点:1.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2.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液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认识和理解,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多加指导和点拨。
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点难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打好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学生掌握。
在理解心脏和血管知识的基础上,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教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我将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讲授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总结。
2、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授,医院内,针对几种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为什么不停?2、出示目标,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自读课本,感受新知,勾画新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尝试作业,使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介绍它们各自的功能。
2.通过动画和模型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判断对错。
-使用比喻和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简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3.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已有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呈现: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知识的内化。
-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错误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成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部位的吗?”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思考。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关于人体的知识,如细胞、组织、器官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学习内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通过一个简短的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心脏医生和患者,模拟一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这个情景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直观地了解到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病的危害。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吗?心脏是如何泵血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遵循了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还能认识到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首先,我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接着,我讲解心脏的瓣膜作用,让学生了解心脏如何通过瓣膜的开闭来控制血液的流动。然后,我讲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原理,让学生明白心脏是如何泵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知识。
3.3.2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二课时)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问他们是否理解并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路线和作用等。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的建议。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案例教学”两种主要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方法均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通过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来提高认知水平。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展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实物模型则可以让学生亲手触摸,加深对器官形态的认识。视频资料可以展示血液循环的实际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和作用。这些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物质运输的器官-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器官-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认识植物物质运输的特点和方式。
2.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3.能够描述并绘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
4.能够简单地概述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及特点。
5.能够理解物质运输过程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物质运输的器官,通过学习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1. 根的结构及功能(1)根的结构:•根毛:增加根系统的表面积,吸收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
•表皮细胞:保护根。
•根尖:不断生长更新,受到外界刺激会导致根发生压力反应,称为根性刺激。
(2)根的功能:•吸收养分: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固定植物:根在土壤中生长,能够固定植物,防止植物因风吹雨打而倒伏。
2. 茎的结构及功能(1)茎的结构:•表皮细胞:保护茎。
•维管束:运输营养物质。
•叶痕:连接叶片和茎部。
•节:连接茎的两个部分。
•端点:终止茎部生长的位置。
(2)茎的功能:•对植物起到支撑作用:茎在向上拔拉的过程中,能够支撑植物的身体,也能将叶片展开到充分地接收光合作用所需的阳光。
•运输养分:茎能够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矿物质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同时将光合产物从叶片运输到其他组织。
3. 叶的结构及功能(1)叶子的结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肉:储存养分,保护叶绿体。
•叶柄:连接叶子和茎部,传递水分和营养物质。
•叶脉:分布在叶子内部,向各方面分支。
(2)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叶子中的叶绿体能够吸收阳光,产生光合作用,合成出有机物和释放出氧气,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来源。
•蒸腾作用:叶子中水分的蒸发,带走了植物体内过剩的水分和热量,同时使得水分通过茎转移,维持着植物内部的水分平衡。
4. 物质运输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依赖于维管束,在根、茎和叶上运输养分和水分。
植物的物质运输分为:根吸水和矿物质的运输、茎传递水分和矿物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并运输养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掌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③、明确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④、会描述心脏跳动的过程,描述心率的正常变动范围。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②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教学难点:明确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课前准备:1、心脏结构模型。
2、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温故而知新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启迪思维导学新知复习提问:1、人体内血管有哪几种?2、区分动脉、静脉的依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设疑: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是谁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讲解: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学习目标,并板书本节课题过渡:对于心脏,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它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一)心脏的位置和大小1、现在请同学们将手按在自己的胸部,你能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吗?3、根据刚才感受自己心脏跳动的位置,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描述一下心脏的位置。
让学生说出心脏的位置与形状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到心跳。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三种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
学生根据表格和课文逐一分析,交流、相互补充。
板书
设计
动脉厚、大、快主干分支
血管静脉薄、小、慢分支主干
毛细血管极薄、极细、极慢动脉静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三种血管图,能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三种血管的特征。
血管名称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在分析静脉特点的过程中加入静脉瓣的作用。
2.通过观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过程,分析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3.根据各血管特点,分析如果血管受伤有何特点,应该如何处理。
四.课后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合打针的生活实际,感性认识静脉的位置。
过渡: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到人体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由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流最快的是动脉,血流较慢的是静脉,最慢的是毛细血管,那么这三种血管各有什么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
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3.3-7,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三种血管图,能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
3.学会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物质运输过程,并能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术语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运输现象,如运动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设计意图:共享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设想: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设想: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家人运动后的生理变化,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比赛后的生理现象,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5.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全面掌握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6.分组讨论:针对生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如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并在课堂上分享讨论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设想:通过课堂实验,如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运输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2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1)(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物质运输的器官(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通过独立进行“观察血液的流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课教学,我以探究人体的“经线和纬线”活动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学生对探究血管知识的兴趣。
因势利导,紧接着进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学生的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中辨认不同类型的血管,推测其功能,通过活动体验“静脉瓣”的存在,渗透着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整堂课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对比中得出相应的结论,简洁明了,水到渠成,化繁为简。
课前准备: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鱼、显微镜、培养皿、纱布、盛有清水的烧杯、绷带。
②学生:搜集不同血管出血的急救措施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2 分钟1、血液的成分有哪些?2、血型有哪几种?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X的答案。
为学习新授知识做铺垫。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 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经线和纬线,那把我们人体比喻成地球,他有没有类似的结构?若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物质运输的器官(1)--血管。
(说出课题,并板书。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起联想。
以探究人体的“经线和纬线”活动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学生对探究血管知识的兴趣。
目标展示1 分钟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
读出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目标任务。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8 分钟知识点一:血管的类型同学们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是怎样的?1.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探究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的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如何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浇灌农田吗?发动马达,地下水就会沿着铺设好的水管一直流到农田中。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和灌溉农田极为相似。
那么,血液在人体内哪些部位流动?怎么样流动?让我们通过这节课来了解(二)讲授新课(一)、课件展示三种血管的图片,认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二)、课件展示动脉血管图片,联系生活,感知血管。
举例:图片便使小鱼少受伤害。
(d)▲观察时,首先根据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找到便于识别的毛细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方向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e)、观察过程中要善待小鱼,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2、讨论: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在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3、叫学生说出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再图片展示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便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五)、教师:课件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情况的动画。
表格形式小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比较。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六)、拓展应用三种血管受伤出血时的情况以及初步处理(教师提示:从血液颜色、血流速度、血管功能、血流方向等方面考虑)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出血量少,处理时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2.说出心脏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重点、难点)
3.能够说出心脏内部结构中,与心脏各个腔相连接的血管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心脏的四个腔。
人体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想统一的观点。
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的思想,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温故知新】
回顾血管的知识
点明学习任血管
种类
功能管壁
特点
管
腔
特
点
血流
速度
动脉
毛细
血管
静脉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热
身。
为后边的学习打下
知识基础。
【板书设计】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主动脉
心 脏。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2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心脏内血管的流动方向;描述心脏的跳动过程,及此过程中瓣膜的运动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模型的观察过程,认识心脏各部分的结构及形态特征,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2分钟)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有什么感觉?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过渡:心脏为什么能不停的跳动?这与它的结构有关。
现在我们一起认识心脏的结构。
活动:观察心脏的结构每组的解剖盘中有一个羊的心脏,根据实验步骤观察心脏的结构。
(按实验要求,规X操作。
第一二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第三步,老师示X一步学生操作一步,再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
第四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演示。
)实验步骤:1.每组同学明确分工,合作实验。
2.将动物的心脏放在解剖盘中,用手捏一捏心房壁和心室壁,感觉心房壁心室壁的厚薄。
3.用解剖刀把羊的心脏纵向切开,并把心结合图示思考回答: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形状像桃子,大致和本人的拳头那么大。
各小组组长分配任务,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完成后,每组的发言人汇报实验结果: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实验完成并观察图片后,每组实验发言人汇报实验结果: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获得了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观察羊的心脏,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脏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1)用肉眼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你发现心脏内有几个腔?对照课本52页图,说出它们的名字。
(2)两个心房之间是否想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3)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有哪些?这些血管分别与心脏的哪一个腔相通?4.让其中一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流出的位置,另选其他血管重复上述过程。
(1)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何发现?(2)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出示房室瓣,动脉瓣示意图。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案
《物质的运输器官》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是下一节学好“血液循环的途径”的关键。
主要通过《血液的流动》和〈〈观察心脏的结构〉〉两个实验,来探究血管的结构特点、种类和功能及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说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2、说出心脏的位置、结构及功能3、 说出心率与心脏跳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和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方法,并尝试区分三种血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血管、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和解剖心脏、观察其结构和瓣膜情况。
1、教师准备:《血液的流动》和〈〈观察心脏的结构〉〉两个实验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
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第一课时)一、血管巩固复习: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输血的原则。
引入新课:你或自己的家人生病打“吊瓶”的时候,你知道医生把针头扎进了哪里?为什么?(扎进了血管里。
是为了让药物进入血管,然后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发病部位,达到治病的目的。
)师:很好。
血液始终在我们的血管和心脏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因此心脏和血管就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看书,分组实验,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讨论)1、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这些管道的粗细、血流速度、管壁特点、分布、功能等都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分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希望各组同学都仔细观察,相互合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请将小鱼放回鱼缸中。
2、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刚才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小组交流,展示观察结果:生1:细的血管中血流速度慢,粗的血管中血流速度快。
生2:最细的血管里只有一排红细胞顺序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器官
第一课时血管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花、活小鱼、清水等。
⑵课件
2.学生准备
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如何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医院体检验血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如果是在指端取血,用取血针刺一下,会出少量血,而且过一段时间,能自动止血;如果从肘部取血,医生则在取血处上端
用橡皮筋扎紧,然后,从较粗的“青筋”处取血,取完后,医生要求我们压五分钟左右,
否则,血流不止。
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就已有知识猜测回答。
)
展示图片:人体内的血管有粗有细,如果把体内的血管首尾相连,约有100000千米长,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教师转承:人体内到底有哪些血管类型,它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个究竟。
二、新授过程
实验:观察血液流动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并展示实验目的和要求。
师:鱼类的呼吸离不开水,为了能看清小鱼的血管及血流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生: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用湿棉花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保持鱼体湿润,小鱼要露出尾鳍。
生:应使用低倍镜观察。
师:实验中,我们应重点观察什么?
生:观察血管的粗细,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
2、教师总结并展示友情提示:
(1)、不同血管中,血液的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若不相同,流动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2)、不同流动方向的血液,流动速度一样吗?若不一样,哪个方向血液流动快,那个较慢?
(3)、观察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过程,教师要进一步要求观察小鱼的方法和步骤,并注意记录鱼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
要求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
4、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结果如下: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最细,管径最小,应是毛细血管。
(2)、有些血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有的血管是由毛细血管汇集而成。
(3)、血管中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且血流速度不同。
5、学生疑问展示:
(1)、三种血管的管壁厚薄相等吗?
(2)、三种血管的管腔大小一样吗?
(3)、血液流经三种血管的顺序是怎样的?
(4)、以上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吗?
6、教师动画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并展示管内血流方向。
要求各组讨论观察并填写以下表格(3分钟):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
液输送到全身
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
体较深的部位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
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浅
7、教师逐个展示表中答案: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状态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
液输送到全身
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
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快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
层扁平上皮细
胞构成
内经十分细小最慢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
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管腔大慢
8、教师梳理并引导学生自己的身体上寻找和感觉三种血管,区别它们的位置。
教师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扎紧手腕,观察手臂上的青筋隆起,分析为什么血液不能倒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静脉瓣及其作用。
)
9、教师动画展示:近心端、远心端止血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完成体验。
10、教师播放动画: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和实验所得交流:
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交流后展示结果:
(1)、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血液流动缓慢。
11、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种血管的特点都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送往全身的毛细血管,因此它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它具有管壁薄,管腔小,血流慢的特点;静脉是把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管腔大,弹性小,血流较慢,并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同时,教师板书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
)
12.谈收获
三、达标练习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2、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流呈喷射状,你认为损伤的血管是()
A.小静脉
B.大静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3、在下列几种血管出血后,能自然止血的是()
A.动脉受伤出血
B.毛细血管受伤出血
C.静脉受伤出血
D.静脉和毛细血管交界处受伤出血
4、红细胞并排不能通过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述血管都是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状态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
液输送到全身
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
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快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
层扁平上皮细
胞构成
内经十分细小最慢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
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管腔大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