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音乐审美素养
音乐审美素养音乐审美素养的要素1. 音乐知识和技巧: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风格等。
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技巧,能够辨别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
音乐知识和技巧: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风格等。
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技巧,能够辨别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
2. 音乐感知: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能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美感。
通过听力训练和音乐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能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美感。
通过听力训练和音乐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 音乐理解: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乐曲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分析和理解。
音乐理解: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乐曲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分析和理解。
4. 音乐评价: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批判。
不仅要注重音乐的技巧和形式,还要关注其表达和情感共鸣的效果。
音乐评价: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批判。
不仅要注重音乐的技巧和形式,还要关注其表达和情感共鸣的效果。
5. 音乐创作: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音乐审美。
通过研究音乐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示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独特观点。
音乐创作: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音乐审美。
通过学习音乐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示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独特观点。
培养音乐审美素养的方法1. 研究音乐知识:通过研究音乐理论、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
学习音乐知识:通过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
2. 广泛接触音乐:多听多看多感受不同类型、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会、音乐节、音乐电影等形式,拓宽音乐视野。
广泛接触音乐:多听多看多感受不同类型、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会、音乐节、音乐电影等形式,拓宽音乐视野。
3. 参与音乐活动:参加合唱团、乐团、音乐比赛等音乐活动,锻炼音乐技巧和感受力。
浅谈音乐欣赏应注意的三个环节
浅谈音乐欣赏应注意的三个环节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欣赏不是听者对音乐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欣赏主题与音乐的交互活动。
音乐欣赏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式,另一种是被动式。
主动欣赏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纯音乐欣赏方式,另一种是体验式欣赏方式;被动式欣赏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式欣赏,另一种是背景式欣赏。
一般纯音乐欣赏方式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的展开上,以感觉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为目的。
体验式欣赏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配合着想象、联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进行的欣赏方式。
这种体验活动中产生的个人情感等方面的感受是这种欣赏方式的核心,刺激式欣赏方式是听者往往不带有任何主动性的想象和思考,主要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得某种生理的快感,常伴有身体的摇摆动作等。
背景式欣赏方式是把音乐作为某种活动的背景内容而进行的欣赏活动。
实际上这些音乐欣赏方式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各种音乐欣赏方式之间可以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由于欣赏者的自身文化修养、欣赏趣味等的不同,在欣赏方式上也有不同侧重。
加之音乐本身的特点,使得音乐欣赏的方式还会受到音乐本身的制约。
一、音乐欣赏影响因素1.音乐欣赏方式受音乐本身特点的制约。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的反应,这种反应不是随意的无依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音乐本身决定的。
这点无论是在音乐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不同类别的音乐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在欣赏中所关注的方面也应随之而不同,随着音乐作品的复杂,对欣赏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欣赏的方式和侧重。
这也向欣赏者提出了要求,若要音乐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和体验,就要对作品的形态、风格和背景有所了解,并按照作品本来的样子欣赏它。
2.音乐欣赏的方式一听感器官为根本,以其他感官为辅助。
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
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传达情感,带来愉悦与舒缓。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还能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通过欣赏去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多个要素构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的音符组成的,形成一个独特的旋律线条。
而节奏则给了音乐以律动感,使人们随之跳动或摇摆。
和声是多个声部在不同音高上组合形成的,用来塑造出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音色则是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所呈现出的特殊音质,赋予音乐以独特的个性。
第二章音乐的分类与流派音乐具有多种分类与流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现方式。
古典音乐是西方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精细处理,常被认为是高雅艺术的代表。
此外,流行音乐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它更加贴近大众的口味,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旋律和流行歌词为主。
第三章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音乐鉴赏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就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妙。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聆听来感知音乐。
闭上眼睛,专注地倾听每个音符的起伏与变化,将自己完全融入音乐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领略音乐的魅力。
听一首音乐后,再听一首不同风格或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比较其差异与共通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并欣赏音乐。
此外,了解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背景故事和创作缘由,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
第四章音乐鉴赏的益处音乐鉴赏不仅能够带来美妙的听觉享受,还有诸多益处。
首先,音乐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加有灵感和想象力。
其次,音乐能够舒缓压力和减轻焦虑,带来身心的平静与放松。
另外,音乐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提高我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欣赏课面试题目及答案
音乐欣赏课面试题目及答案一、简答题1. 音乐欣赏的定义是什么?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听音乐来感受、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它包括对音乐的观察、分析和评价,使人们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2. 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是什么?音乐欣赏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拓展思维,增强对美的敏感性。
同时,音乐欣赏还有助于人们放松心情,排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3. 音乐欣赏要素有哪些?音乐欣赏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形式。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达方式,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的组合,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安排和强弱的变化;音色是不同乐器和声音的特点;形式是指音乐结构的组织方式,如A-B-A形式等。
4. 音乐表演中的要素有哪些?音乐表演的要素包括:演奏技巧、音乐表达、舞台表演和音乐交流。
演奏技巧是指乐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所展示的技术水平;音乐表达是演奏者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舞台表演是指演奏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和姿态;音乐交流是指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5. 音乐欣赏要注意哪些方面?音乐欣赏需要注意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协调性,同时要注意节奏的感受和音色的辨别。
此外,还要注意对音乐形式的理解和整体的情感表达。
二、解析题1. 请分析一首你喜欢的音乐,讲述它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
(文章内容)三、听辨题请听以下音频,并回答问题。
每段音频播放两遍。
(音频1)问题:这段音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音频2)问题:这段音乐的形式是什么?(音频3)问题:这段音乐的音色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请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述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 音乐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2. 音乐对身心健康的益处;3. 音乐对个人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4. 音乐对文化交流和社会联系的促进。
五、创作题请你根据以下音乐素材,创作一段适合用于音乐欣赏课的短篇音乐评论。
(音乐素材描述)(音乐评论创作)六、综合题你认为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请结合你的观点和实例进行论述。
音乐赏析模式
音乐赏析模式音乐赏析是一种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方式,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以及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音乐赏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音乐赏析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赏析模式,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结构分析模式。
结构分析是音乐赏析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过程。
在结构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主旋律、副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构思和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魅力。
二、历史背景分析模式。
历史背景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历史背景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特点、音乐风格、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历史背景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表达分析模式。
情感表达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艺术效果来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情感表达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主题、情感表现手法、情感变化和情感高潮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情感表达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情感魅力。
四、文化内涵分析模式。
文化内涵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来理解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
在文化内涵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
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可以从音乐的内在特点来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
独特的音调、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
这些元素构成了音乐的基本结构,也是人们进行审美判断的依据。
例如,一个音乐作品是否和谐、是否有层次感、是否有情感表达等,都可以成为审美判断的标准。
因此,从音乐的内在特点来看,音乐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
化背景都会对音乐的审美标准产生影响。
比如,在古典音乐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标准更注重于和谐、对位法则等;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人们更注重于节奏、情感表达等。
因此,音乐的审美标准也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改变的。
再者,我们可以从人们的审美体验来分析。
每个人对于音乐的喜好和偏好都是
不同的,这是由个体的文化背景、情感经历等因素所决定的。
然而,即使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也可以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特点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客观评判。
比如,一个音乐作品是否能够引起人们共鸣、是否能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等,都可以成为客观的审美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乐是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标准的。
这些标准
既包括了音乐的内在特点,也包括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更包括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因此,对于音乐的审美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分析和主观的体验相结合,来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判。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断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
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1.美感欣赏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欣赏者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
在这个阶段,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
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他们通过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引自玛克思·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中第三章“审美体验”)。
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
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
2.表达欣赏艾伦·科普兰说过:“..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
我们在这个阶段欣赏乐曲时,首先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
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
3.纯音乐欣赏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情感外,确实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
毕竟旋律、调式、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明智的欣赏者必须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的理解与掌握,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
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求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理论。
以上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实际上音乐欣赏的三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于欣赏过程中的,总是交织在具体音乐欣赏中,个体的欣赏习惯和能力也总是以某种方法带动了其他方法的运用。
音乐欣赏中审美联觉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联觉浅析摘要:音乐审美联觉,是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关键词:审美联觉情感意象色彩嗅觉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
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一、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
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来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
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和富于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
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使学生会顿时感到毛骨惊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
就是在同一首作品欣赏之后,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怨、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
音乐鉴赏的要求和要点
音乐鉴赏的要求和要点从当代审美哲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还是强调“心声相合”的“听觉——心觉”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其审美价值都存在于审美活动过程——审美体验中。
也就是说,艺术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审美体验的自由创造”。
“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一句向起反应的心弦所说的话,一种向情感和思想所发出的呼吁”(黑格尔)音乐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
这种“形式”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在审美体验中实现的“有生命力的形式”。
它是以听觉感知为先导,通过主体心灵与客体音响的沟通,达到超越自我、超越音乐及外部物质世界的自我精神升华的境界。
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很好的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
拥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的欣赏音乐的基础。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听众更好的感受音乐包含的感情和想象,使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在欣赏者的内心深处进行创造性的再现,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理性的评价。
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核心,是音乐鉴赏的基础。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
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
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传达着情感、思想和美学体验。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的学科,它探讨了音乐的产生、表现、鉴赏等方面。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存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影响着人们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
本文将对这三个音乐要素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来谈谈音乐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元素,它是一系列音符的有机组织,可以被唱出或演奏出来。
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被人们记忆和接受的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乐曲,是乐曲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内容。
旋律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音高、音程、音符的运动方向和节奏的安排等方面。
旋律能够通过它的起伏、变化和表现力,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音乐美学中,旋律被视为音乐创作的灵魂,它决定了乐曲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影响着乐曲的结构和整体效果。
旋律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体验。
我们来探讨音乐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时间元素,它由不同长度和强度的音符和间隔所组成,构成了音乐的时间结构和节奏规律。
节奏在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跳动和律动的感知。
节奏可以通过它的快慢、轻重、连续间断等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在音乐美学中,节奏被视为音乐的骨架和基础,它构成了乐曲的基本脉络和韵律格局,使得音乐在时间上具有了明确的结构和规律。
对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鉴赏而言,节奏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整体效果,使得音乐具有了生动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音韵风采。
小学音乐乐曲欣赏要点
小学音乐乐曲欣赏要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乐曲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乐曲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下面是小学音乐乐曲欣赏的要点。
首先,了解乐曲的基本信息。
在进行音乐乐曲欣赏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乐曲的名称、作曲家、演奏者等基本信息。
这有助于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感受乐曲的氛围和情感。
学生应该尝试通过音乐形式、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来感受乐曲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当乐曲欢快、明快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快乐和愉悦的情感;当乐曲悲伤、忧郁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悲伤和忧郁的情感。
再次,聆听乐曲的主题和发展。
学生应该注意乐曲的主题以及主题的发展与变化。
主题是乐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了解和分析主题对于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变化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聆听和分析乐曲中的重复、变奏、对位等音乐手法来感受主题的发展与变化。
此外,注意乐曲的乐器运用和演奏技巧。
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还应该留意乐曲中不同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
通过对乐器运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并进一步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
最后,思考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是音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思考乐曲传递给自己的具体情感和思想,并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几个要点的引导,学生可以在音乐乐曲欣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乐曲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不仅唤起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共鸣,还展示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在音乐欣赏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起作用。
感性认识依靠听觉、神经系统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理性认识则借助音乐理论、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等知识,分析和思考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音乐欣赏中最直观、最基础的认识方式。
它依赖于听觉、神经系统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
具体来说,感性认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音响感性认识首先包括对音响的感知。
这里的音响包括音高、音量、音色、韵律等。
在听音乐时,我们通过耳膜共鸣,感受到不同音高的变化,同时也能感受到高低音的强弱之间的平衡,这就是音量。
此外,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各异,通过不同的音色,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感与氛围。
同时,韵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和音高、音响一样,通过听觉传递到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去,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2. 感受情感在感性认识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情感化的艺术,它可以形象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感情。
比如,轻柔的旋律会让我们感到温柔、舒适、平静,而哀怨的乐曲则充满了悲痛、哀伤和无奈。
情感是音乐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对于成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来说,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够催化听众的共鸣和回应。
3. 感受音乐的氛围音乐还能够创造出一种氛围和场景,它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梦幻世界、历史场景或现实人生。
比如,古典音乐可以创造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氛围,使我们沉浸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皇家音乐厅;流行音乐则更注重现代化的风格,可以勾勒出一种都市生活的感觉。
这种音乐氛围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贯穿于整个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相对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更加深入和分析性。
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广泛的一种热门文化消费方式。
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会在闲暇的时候去听音乐,去欣赏音乐,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但是,很多人却对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很了解。
在本文中,将会深入探究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和技巧。
一、了解基础的音乐知识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音乐也不例外。
对于想要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和技巧的人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对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
从音乐的基本元素开始,例如节奏、旋律、和弦、乐器等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学会听懂音乐中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此外,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的类型和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和情感表达。
因此,在学习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时,也需要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有所了解。
二、多听、多品味、多体验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品味、多体验。
只有通过经常听音乐、体验音乐、并且在每次品味之后对音乐进行细致地分析,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欣赏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多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的内在感觉和情感表达。
当开启音乐播放器时,不同的音乐会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感受。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来培养音乐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品味方式,例如,专注听音乐、随着音乐圆舞、或者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
三、学会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要成为一位了解音乐并且能够欣赏音乐的人,需要掌握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技巧。
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包括节奏、旋律、和弦、乐器的使用等等。
通过掌握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我们能够对音乐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例如,对于不同的音乐节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出其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意义。
同时,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欣赏者,还需要学会识别和分辨出音乐中的不同乐章和乐器的使用。
音乐课鉴赏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2. 音乐作品分析3. 音乐风格与流派4. 音乐作品赏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鉴赏的氛围。
2.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是如何理解这首音乐的?二、讲授新课1.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1)音乐欣赏的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力度等。
(2)音乐欣赏的层次:形式欣赏、内容欣赏、情感欣赏、审美欣赏。
2. 音乐作品分析(1)分析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
(2)结合作品背景,探讨音乐作品的时代意义。
3. 音乐风格与流派(1)介绍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概念。
(2)举例说明不同风格与流派的音乐作品。
4. 音乐作品赏析(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音乐结构、音乐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说明理由。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奏或演唱,其他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2. 撰写一篇关于音乐风格与流派的论文。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
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然而,对于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有人认为音乐的美感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尽相同;而也有人认为音乐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判。
那么,究竟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审美。
审美是指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美的认识。
因此,音乐的审美也就是指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认识。
而这种美的感受和认识是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的,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程度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人喜欢摇滚音乐的原因。
因此,可以说音乐的美感是主观的,不具有统一的标准。
然而,虽然音乐的美感受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音乐本身却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的。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比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这些都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又有一些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比如旋律的连贯性、和声的协调性、节奏的稳定性等。
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客观的音乐构成要素来评判一首音乐的好坏,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综上所述,音乐是否具有审美判断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问题。
从主观角度来看,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都是不同的,因此音乐的美感是主观的,不具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构成要素来进行评判,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因此,音乐的美感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审美标准也是多元而又复杂的。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音乐的客观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判,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
浅谈音乐之美
浅谈音乐之美浅谈音乐之美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达力。
它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手段,更是诗意、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音乐的美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二、音乐的定义1、音乐的起源和历史:介绍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形式和风格。
2、音乐的要素:详细解释音乐包括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阐述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音乐的分类:介绍音乐按照不同的风格、流派和目的进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三、音乐的美学1、音乐对情感的表达:深入探讨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方式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音乐的情感表达效果。
2、音乐的审美标准:分析音乐作品的审美标准,包括创新性、和谐性、表现力等方面,讨论不同人群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影响:研究音乐对人类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影响,包括记忆、注意力、创造力等方面。
四、音乐的社会价值1、音乐的社交作用:探讨音乐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如音乐会、舞会等活动中的社交交流效果。
2、音乐的文化传承:分析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介绍不同文化中的音乐传统和保护措施。
3、音乐的治疗作用:讨论音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音乐疗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特殊人群如自闭症儿童的帮助等。
五、音乐与法律1、音乐版权法:对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进行介绍,并解释音乐创作的法律流程和合法使用音乐作品的规定。
2、商业合约与音乐:探讨音乐人与唱片公司、音乐平台等商业实体之间的合同和版权租赁,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
3、乐器和演出场所的法律规定:对乐器销售、演出场所及音乐活动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说明,并强调各方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附件:1、音乐专辑推荐列表:列出一些经典和现代的音乐专辑,供读者参考和欣赏。
2、音乐相关法律条文:提供一些与音乐领域相关的法律条文,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注释:1、音乐版权法:指保护音乐作品创作者的作品权益的法律法规。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关燕青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
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
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欣赏要具备哪些素质
音乐欣赏要具备哪些素质音乐欣赏要具备哪些素质音乐欣赏就是欣赏者通过听觉感官去聆听音乐,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那么音乐欣赏要具备哪些素质呢,一起来看看!1、必备的人文素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它用它特有的音乐语言,反映了现实生活,它孕育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土壤中,而又在不同的地理历史、自然环境中生长,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所以说音乐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
欣赏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在欣赏中国音乐时,必须了解:第一、音乐与历史。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一直延续发展,几千年的传统与发展,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种。
第二、音乐与地理。
中国地大物博,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形成各民族的民间民俗的多样性,同时也为各具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第三、音乐与社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宗教、语言、习俗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音乐也就各具特色。
第四、音乐与文化。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有丰厚的遗产,各类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和内有的统一性形成了艺术形态的协调、中和、简约与适应;艺术表现的蕴蓄、婉曲;艺术表述的情感,伦理的结合与渗透,艺术作品的“气韵”、“意境”创作的“风骨”、“神貌”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必备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是具体读懂音乐所必须具备的常识,音乐通过特定的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诸多的音乐要素,组成了流动的音乐。
音乐作品的展现是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听觉感受,并刺激人的情感的变化,而达到欣赏的结果。
音乐知识能帮助人们从根本上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尤其是纯音乐作品(无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
G大调小步舞曲,它用调性与体裁形式来命名,从文学的角度只能解释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的意境,而具体的音乐体现必须从其中迂回级进的旋律进行,连续附点节奏的安排,大调性的风格色彩以及三段体结构的对比等综合音乐要素中把握,这样才会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含:典雅、优美、高贵、细腻的古典风格。
音乐审美能力三大要素
音乐审美能力三大要素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
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
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
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
C.情绪的布局
D.骨干音的“四度”框架的支撑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关燕青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
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
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
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
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
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
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
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
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
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
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
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
但从关联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
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
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容。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
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
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
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
情绪甚至会相反。
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
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
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
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
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
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
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题目是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格好商量摘要:多媒体的出现大大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松弛其紧的神经,达到音乐课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兴趣培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音乐教学传统模式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宽度,竭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学生也因此获得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极开拓了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身心受到熏。
一、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拓学生音乐视野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整节课就是播放乐曲,偶尔简单讲解。
这就使得每到上音乐课,学生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就想到音乐课就是听听乐曲而已,简直就是催眠曲。
对于乐曲表达的情感、乐器种类与配合等等,学生不甚了了。
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效果则不一样,不仅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能很快就调动起来,而且教师的劳动量减轻了。
学生对所学的容印象深刻。
通过多媒体辅助,再现乐队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服装道具、演员的动作表情等,有了音乐再现,视听俱佳,一切都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自然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到课堂氛围中去。
此时此刻,学生会对乐曲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容有较深的理解,真正实现“心赏”,用心来体会。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论文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
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蒙眬、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
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三、让音乐美熏学生,让德育潜移默化音乐教学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音乐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还要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1.设身处地,以情感人。
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可以制作、演示课件,可以放映影音作品,新旧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期的歌女,生活境况截然不同,只有社会主义的今天,歌唱演员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社会建设。
2.身临其境,感悟哲理。
如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可以演示“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的背景,播放作品,设计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激发并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怀。
3.寻找美感,净化心灵。
如欣赏冼星海《保卫黄河》,播放相关资料片,再现作品宏阔的场面,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全方位感受乐曲磅礴的气势,感受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让美的教育、美的熏震撼心灵,热爱美、追求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情油然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