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指导下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指导下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实验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深刻分析其原因,充分考虑教育心理学的因素,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实验学习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考核机制,融心理激励于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
标签:心理学;心理现象;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任何学习现象都存在着特殊的心理因素及规律,实验学习也不例外。大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实验教学的质量除了常规的实验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的完善和提高外,还应该加进实验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实验学习现象的探究,找到相应的心理规律,在积极的心理学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教学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我们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将会产生积极的改革意义,同时可以完善现有实验课程的设置,优化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
一、大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心理
1、实验准备心理不足
实验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对实验目的意义的认识准备,还包括借助实验平台所接受的技能培养、能力锻炼的理性心理准备。实验准备心理不足,就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
2、实验过程中存在被动心理
绝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都是严格按实验教材明确规定的步骤进行,缺少个人想法,即使是设计性实验也只限于求出结果,而不考虑最佳实验方案。
3、对错误实验结果的接受心理脆弱
在实验学习中往往会出现错误或与正确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结果,如果能重视它们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可能会有意外重大发现。然而由于大多数学生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而采取回避、放弃的态度,以至于失去进行深入挖掘的机会,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无从说起。
4、对实验结果的认知心理不够深刻
每一个实验结果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学习的目的,可实际上多数学生往往不愿在这上面费工夫,从而使
实验教学严重偏离了实验课程学习的意义。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心理因素
1、重理论轻实验心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少动手做实验,他们的实验大多是在”纸上”完成,通过大量做题,强记实验现象来完成本该在实验室完成的工作,这样就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心理。
2、浅表兴趣心理
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最有力的内燃机。有些学生面对宽敞整齐的实验环境,种类繁多的实验仪器产生极大的浅表兴趣,这种浅表兴趣心理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与实验仪器零距离接触的感官满足,因此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会出现不听教师讲解、不做实验,而是东摸摸西看看的情况;二是对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有着强烈的猎奇欲望,这种猎奇欲望往往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对产生现象的原因并不做探究。浅表兴趣在受到时间、挫折的考验后往往会消失殆尽。
3、急于求成心理
表现为对事物感兴趣,动手的积极性高,但草率、粗心、急躁、缺乏自制,在实验操作时,往往不做准备就急于动手;实验操作中不注意细节,不注意观察;或者机械地按实验教材的内容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与教材不相符合的实验现象时,不深入地思考,只是简单地拼凑实验现象和数据。
4、畏难、不自信心理
当今大学生实验学习的特点是实验手段多样,实验仪器精细,实验过程繁琐、反复,实验方法复杂多样,实验思维创新。实验学习中面对与教材有出入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大多数学生由于畏难心理采取回避、放弃的态度,这说明他们缺乏自信心,盲从于教材,这是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形成的最大障碍。
三、发挥心理学的积极指导作用,健全实验教学的激励机制
1、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内驱力。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大学阶段,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心理是缺乏实验学习内驱力的表现,所以教师应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实验
是人类研究和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告诉他们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科学的,世界上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人们经过反复实验取得的。同时结合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让学生明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立足社会的根本,而实验是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实验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使学生真心把实验视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2)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有着显著的不同:实验课程有着十分丰富而又直观的实验现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并善于保护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浅表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自主的学习需求。
(3)根据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对于急于求成的学生,应首先肯定其实验的主动性,避免挫伤其积极性,在鼓励中指出学生的缺点,强调操作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每一步实验的关键所在,注重实验细节,重视实验中出现的任何现象或结果,不能因急于求成而丧失任何一次新发现的机会。
(4)利用科学发明和发现的积极事实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避免盲从心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查寻出现意外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的科研活动,爱护学生的创新萌芽。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考核机制,融心理激励于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
(1)完善实验课程的设置,优化实验项目。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由简到繁的规律,低年级大学生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此时的实验项目要多设难度层次分明的验证型实验,以学生自选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可想而知,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完成都会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能巩固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意志品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理论知识的日渐丰富,大二、大三的实验教学以设计型、创新型、跨课程型实验项目为主,仍要保持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选择空间,甚至可以把学生对实验教具的改进,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或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所做实验项目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开放往往受到学生的青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会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形成自信、坚韧的实验学习品质。大四的实验项目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实现实物为主,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行动,最后完成方案到实物的转变。
(2)建立多维立体实验考核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以考核作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除常规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外,加入激励成绩,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纠错能力:将学生对操作、实验结果的纠错方法手段作为加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耐心、思考、辨别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②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