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4~105第1题,完成教材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

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二、1.数出10以内的数三、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四、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五、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六、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七、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八、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九、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十、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2. 重的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3.在最重的小动物后面画“√”,在最轻的小动物后面画“○”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课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课件

易错提醒
判断:计算11-5时,先把11分 成1和10,用10-5=5,所以
11-5=5。( √)
判断:计算11-5时,先把11分 成1和10,用10-5=5,所以
11-5=5。( ×)
学以致用
1. 看图写算式。
11 4 7
学以致用
2. 看图写算式。
?枝
12枝
12 4 8
学以致用
3.在○里填上“>”“<”或 “=”。
复习导入
1.先读数,再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
13
16
1个十和3个一 1个十和6个一
20
2个十
17
1个十和7个一
复习导入
2.口算. 14+3= 17 5+12= 1157+3= 18 14+2= 16 13+6= 1119+6= 17
情景导入1
摆一摆,算一算。
10+3=13 13+2=15
探索新知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15个同学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3 个,所以张兵后面有15-3=12人,那么从 后面数张兵应该是第12+1=13个。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15-3=12 12+1=13
易错提醒
计算。
14-2= 2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计算14-2时,计算完 个位的4-2=2后,把十位数字1给漏掉 了。在计算十几减几(不借位)时,个位 数字计算后,还要加上10。
1. 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数数 法”“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
2. 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认识和大小关系,为如下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数字感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学会理解对数和量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

2.懂得对数、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掌握11-20各数的名称、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

2.理解对数、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

2.图片、图表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1 以图表的形式呈现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通过图片、图表和单数呈现11-20各数的认识,如下表所示:数字11121314151617181920名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1.2 识别11-20各数教师展示11-20各数的图片或数字,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各数的名称和读法。

1.3 了解11-20各数的顺序教师通过游戏或绘图告诉学生11-20各数的顺序,如先画11,再画12……直至画完20。

1.4 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教师通过手势、游戏、比较让学生学会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

2.1 培养对数、量的概念教师通过集体活动,如算珠运算、运动游戏等,让学生培养对数和量的概念。

2.2 认识对数、量的含义教师通过数学教材,让学生认识对数和量的含义,并给出例子,如手指的个数、纸张的厚度等。

2.3 学会说出对数和量的名称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对数和量的名称。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针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九单元,通过图片、图表、游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名称、读法、写法和大小关系。

同时,让学生孵化对数和量的概念,认识对数和量的含义,并学会说出对数和量的名称。

教学中,我通过手势、游戏等内容,让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游戏中,我也结合自身经验,将困难慢慢加大,既能避免让学生过于轻松,也避免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1-10这些数字序数词。

2.能够模仿老师念出1-10之间任意一个数字的序数词。

3.能够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二、教学重点
1.1-10的数字和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2.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数字和序数词的含义。

2.正确区分数字和序数词的书写形式。

四、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序数词卡片first-tenth。

3.小动物标识物。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1.复习1-10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念出来。

2.给学生出示序数词卡片,让他们对应数字念出相应的序数词。

第二步:新知讲解
1.讲解序数词的概念和用法。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序数词的位置和意义。

第三步:巩固练习
1.将混乱顺序的数字卡片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按顺序排列。

2.老师呼唤出一个数字,学生念出对应的序数词。

第四步:拓展运用
1.老师出示标识物,让学生写下标识物的序数。

2.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序数词的运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序数词。

七、课后作业
1.默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2.找出身边10个事物,写下它们的序数词。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下节课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字10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2.能够用直观的方法解决小于10的加法题目。

3.能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

二、教学重点
1.加法的基本概念。

2.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小于10的加法问题时的思维方法。

2.运用适当的加法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讲台、黑板及白板笔。

3.数学练习册和练习纸。

4.数字卡片和计算棒等教具。

5.课堂布置及学生桌椅布置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数学故事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1.介绍加法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2.介绍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重点强调个位数相加时的规则。

3. 案例演练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逐步熟悉加法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考核
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其进行检查和纠正,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5. 拓展延伸
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加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加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加法运算水平。

六、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检查和讲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学设计

生:我还认识了0-20,我认识了加减法……师:本学期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本学期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简单回忆一下本学期知识,大体了解重点知识,为后面环节知识点详细复习做铺垫,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环节二:梳理知识,巩固练习】(1)20以内数的顺序师:同学们有关20 以内的数,你能回忆起那些知识点?生: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了1个十是10个一……生:我还会从0数到20……师:同学们,让我们一个一个从0数到20 (生齐数)师:你会2个2个的数吗?5个5个的呢?(生齐数)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对数的组成掌握的怎么样了,你们有信心吗?(PPT出示题目)(2)“20 以内的加法和2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的加法吗?你能将加法分分类吗?生:有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比如9+2=11就是进位加,用凑十法计算。

11+3=14就是不进位加,直接用各位和个位相加结果写在个位。

师: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PPT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师:老师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整理了一下,同学们跑火车口答。

(3)“认识钟表”的复习。

师:除了数字,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位生活总很重要的帮手,谁想起来了?生:钟表!师:下面的钟表,你认识吗?判断是几时的方法是什么?(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师:下面这个钟表不是几整了,你还会认吗?(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4)“认识图形”的复习。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几个图形,谁想起来了?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追问:你知道他们的特点吗?生回答特征,师及时补充。

教学难点:1.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回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梳理?你在学习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1-10的概念。

2.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10。

3.能够进行1-1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4.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数字1-10的认识与书写。

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1.对数字10的理解及运算。

2.几何图形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数字卡片。

3.几何图形卡片。

4.白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数字卡片介绍数字1-10,让学生认识数字。

•让学生在白板上书写数字1-10,并教给学生简单的加法。

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让学生进行数字1-10的简单加法运算练习。

3.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数字1-10进行复习,并做一些小练习。

五、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数字运算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互相交流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六、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做加法练习。

2.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种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

七、作业布置1.完成《总复习第3课时》的练习题。

2.用数字卡片做1-10的加法与减法练习。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节课做准备。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了解。

希望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第9单元 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9单元 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9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

2. 巩固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数与代数:复习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2. 图形与几何: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变换,掌握简单的几何测量。

3. 统计与概率:复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数与代数: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2. 图形与几何:理解图形的变换,掌握简单的几何测量。

3. 统计与概率: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与代数一、复习整数的认识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2. 学生进行整数的基本运算练习,如加法、减法等。

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复习整数的乘除法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乘除法运算,包括整数的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整数乘除法运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一、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练习。

二、复习图形的变换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等。

2. 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复习几何测量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几何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生进行几何测量的练习,提高测量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时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时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时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

2.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难点:1.结合数学符号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同时,通过图形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安排本课时将采用以下教学手段和形式: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形式10分钟引入讲解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教学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引导思考15数1,数2的讲解数1,数2的含掌握数1,数2教师讲授,学生分钟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义,引出加法运算,引出交换律,结合律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跟读,小组讨论15分钟数字的含义运用图形呈现的方式了解数字的含义,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教师讲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展示作品10分钟巩固和拓展数学游戏,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小组活动,游戏形式5分钟总结总结本堂课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内容,确保掌握程度教师讲授四、教学策略1.案例分析法:通过图形示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测验:进行小测验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本次授课的内容。

2.课后作业评分:通过作业考核学生吸收的程度。

3.行为观察:观察学生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整理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整理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数一数0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0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7. 0的认识和加减法0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0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0第五单元分类0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分与合 3. 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 解决问题 5. 8、9的知识 6. 8、9的分与合7. 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 解决问题9. 10的认识10. 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 填()12. 连加连减13. 加减混合14. 整理和复习(一)15. 整理和复习(二)0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 数数、读数 2. 写数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0第八单元认识钟表0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 9加几 2. 解决问题 3. 8、7、6加几 4.解决问题5. 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0第十单元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4. 认识钟表0一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1. 位置(1) 2. 位置(2)0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找规律: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第九单元统计: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二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 认识厘米和米 2. 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 连加7. 连减8. 加减混合9. 加、减法估算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特点2. 直角的认识 3. 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1、3、4的乘法口诀 4. 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 7的乘法口诀 2. 倍数 3. 8的乘法口诀 4. 9的乘法口诀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5、统计 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0二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 2. 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2. 除法 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 2. 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1) 3. 解决问题(2)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4. 估算第八单元统计:1. 统计表 2. 统计图第九单元找规律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 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 2. 减法 3. 加减法的验算第三单元四边形:1. 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 周长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 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五单元时、分、秒:1. 秒的认识 2. 时间的计算 3.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 2. 几分之几 3. 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 2. 可能性第九单元总复习0三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 2. 笔算除法(1)3. 笔算除法(2) 4. 笔算除法(3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统计 2. 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 年、月、日 2. 24小时计时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1) 3. 笔算乘法(2)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 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认识小数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0四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0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5.用计算器计算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0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 2.直线射线和角(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一) 3.笔算乘法(二) 4.笔算乘法(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 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 4.整理和复习(一) 5.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 2.统计(二) 3.统计(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 2.合理安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 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 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 5.总复习——统计图(一) 6.总复习——统计图(二)0四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2.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4. 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位置与方向(1) 2. 位置与方向(2) 3.位置与方向(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乘法分配律 5. 减法的运算性质 6.除法的运算性质7. 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3、小数的写法 4. 小数的性质 5. 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7. 生活中的小数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性(1) 2. 三角形的特性(2) 3.三角形的分类 4. 三角形的内角和 5. 图形的拼组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数学广角(1) 2. 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第九单元总复习0五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6.解决问题0五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图形的变换0六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应用题 3. 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除法应用题 3. 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 圆的认识 2. 圆的周长和面积 3. 扇形 4. 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百分数应用题 4. 纳税 5.利息0六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 圆柱 2. 圆锥 3. 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 统计表 2. 统计图0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 3. 应用题 4. 量的计量 5.几何初步知识 6. 简单的统计0。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8)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8)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8)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课时这是学生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容易兴奋。

在教学时,从具体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说一说,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培养他们数数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堂上,让数学走出课堂。

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适时的加强有效的引导,将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进行有机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孩子们学会了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的方法,并能够用点子图表示10以内的数字,作业布置是回家数一数家中的物体,孩子进行巩固。

第二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节课上完了,但仍发现好多问题。

长短和高矮的比较,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加清楚怎样比较高矮了,难点在于轻重的比较,在介绍天平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孩子才清楚天平的原理。

想想做做的第4题的第二个题目是比较难的,孩子很难理解,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一个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哪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我讲完以后,再找孩子讲这道题的过程,很多孩子都讲不出来,这个地方比较模糊。

但好的地方是,在比较高矮的时候,可以邀请两位学生参与,让学生更直观的比较高矮,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单元分一分第1课时整节课引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发现,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

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的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从,比如例题中的商店,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按什么分类的时候,孩子们就不知道了,只能老师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

试一试的题目的连一连,首先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让孩子不能把线连在一起,在课堂上检查发现每个学生差异不同,有的孩子画的又直又美,有的学生画的很乱。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概念和方法。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数的认识和排序。

2.数的比较大小。

3.用图形表示数字。

教学内容
1.复习1-20的数字认识和排序。

2.复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3.练习用图形表示数量。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数字认识和排序
1.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排列。

2.找几组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排序最快。

第二步:数字大小比较
1.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

2.让学生用比较符号“>”、“<”或“=”来表示大小关系。

第三步:用图形表示数量
1.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估算其中图形的数量。

2.让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图形的数量。

第四步:综合练习
1.给学生出一些综合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馈
1.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优秀的同学。

2.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复习本单元知识,准备期末考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