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解析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作品介绍】《龟虽寿》为东汉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原文】龟虽寿⑴神龟虽寿⑵,犹有竟时⑶。

腾蛇乘雾⑷,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⑸,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⑹,壮心不已⑺。

盈缩之期⑻,不但在天⑼;养怡之福⑽,可得永年⑾。

幸甚至哉⑿,歌以咏志。

【注释】⑴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⑵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⑶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⑷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⑸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马槽。

⑹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暮年:晚年。

⑺已:停止。

⑻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⑼但:仅,只。

⑽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⑾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⑿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白话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捷,班师回朝途中,天气寒冷且干旱,方圆二百里内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军队粮食也已经匮乏,不得已杀了数千匹马匹来作为军队的粮食,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

军队途径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时,遇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曹操命士卒山中觅水,安营扎寨,然后作了此诗。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赏析摘要:一、全文概述二、诗句赏析三、主题思想四、艺术特点五、总结正文:一、全文概述《龟虽寿》是东汉末年著名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全文通过对龟、鹤、松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寿命长久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中以寓意长寿的龟为主线,通过对龟及其他事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诗句赏析1.“神龟虽寿,终阶浮云。

”:诗句以神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寿命长久的热切向往。

同时,通过“终阶浮云”的比喻,传达了人生如梦,光阴似箭的哲理。

2.“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腾蛇乘雾喻指人生短暂,暗示即使拥有显赫地位和权力,最终也无法逃脱生命的消逝。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借用老骥伏枥的意象,表现了诗人虽年至暮年,但仍怀揣远大志向,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句表达了烈士虽暮年,但仍抱有坚定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品质。

三、主题思想《龟虽寿》一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人生短暂,鼓励人们珍惜时光,追求进步。

诗人通过对龟、蛇、骥等意象的对比,表达了对自己和他人人生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寿命长久和奋发向前的价值观念。

四、艺术特点1.对比手法:诗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2.寓意丰富:诗中意象丰富,如神龟、腾蛇、骥等,均具有深厚的寓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3.语言优美:诗篇行文流畅,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准。

五、总结《龟虽寿》是曹操创作的一首寓意深远、艺术价值较高的诗篇。

通过对寿命长久和人生价值的探讨,诗篇传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积极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操《龟虽寿》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曹操《龟虽寿》原文、译文与赏析

曹操《龟虽寿》原文、译文与赏析原文:龟虽寿曹操龟虽寿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重点词句解释】骥:千里马。

枥:马槽。

烈士:有志于建工立业的人。

已:停止。

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

同样,英雄虽已老去,他建工立业的壮志却永不停止。

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

【注释】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

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龟虽寿》解析

《龟虽寿》解析

龟虽寿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 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 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53 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 利,仍然任重道远。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决定 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 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 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神龟、腾蛇 为喻 老骥、暮年 自况 不但在天
寿命有限
呼 继续奋斗 应
延年益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 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 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 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反映诗人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但诗人这样说,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 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练习题
1、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 不但: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调养身心,修身养性,获得长寿。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 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 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 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 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 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 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 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 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 认为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的精神因 素对健康有重要意义。

龟虽寿诗歌鉴赏

龟虽寿诗歌鉴赏

龟虽寿诗歌鉴赏《龟虽寿》诗歌全文如下: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

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龟虽寿原文赏析

龟虽寿原文赏析

龟虽寿原文赏析龟虽寿原文赏析龟虽寿原文赏析1【龟虽寿原文】龟虽寿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翻译】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龟虽寿注释】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

怡,愉快、和乐。

永年:长寿。

永:长久。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龟虽寿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龟虽寿》原文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龟虽寿》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1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八年级语文《龟虽寿》曹植版古诗解析

八年级语文《龟虽寿》曹植版古诗解析

八年级语文《龟虽寿》古诗解析
【龟虽寿】(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主旨:
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

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

1。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如下:
龟虽寿
曹操〔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鹏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庭尚未实现,想到自看信后喜年,人生知促,时
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既!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龟虽寿》原文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龟虽寿》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1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龟虽寿》解析

《龟虽寿》解析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3.竟: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6.伏:7.枥(lì):8.烈士:暮年:9.已:10.盈缩:盈:缩:11.但:12.养怡:怡:13.永:永年: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阅读1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龟虽寿》(曹操)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龟虽寿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ì):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赏析1: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

《龟虽寿》原文及讲解《龟虽寿》原文及讲解原文: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重点词句解释】骥:千里马。

枥:马槽。

烈士:有志于建工立业的人。

已:停止。

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

同样,英雄虽已老去,他建工立业的壮志却永不停止。

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

【注释】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

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品评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课文讲析课文讲析《龟虽寿》1

课文讲析课文讲析《龟虽寿》1

课文讲析《龟虽寿》1《龟虽寿》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名叫《龟虽寿》,读书要读题目,抓住了题目就抓住了核心。

很多人读书不喜欢读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目就等于没有学会看书。

“虽”是一个转折的关联词。

虽然、但是——这是表示转折的。

从题目上看,作者本人说了半句话,说了虽然,没说但是,这个“但是”在哪里?“但是”想说什么?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让人思考、回味、寻找。

到哪里去寻找?肯定是到正文中寻找!我们把这个“但是”是什么,提个问,然后存放一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似乎把“但是”也说出来了。

但是,如果真的把“但是”在这里写出来,似乎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所以,这里并没有真正地回答“但是”,为什么神龟虽寿?在中国文化的吉祥图案中,乌龟是一个,白鹤是一个,这是现实中有的。

除此以外,还有龙凤、麒麟等等,现实中没有的。

只能说是现在的现实中没有。

龙在过去有没有?凤在过去有没有?麒麟在过去有没有?这是一个问题。

龙且不说了,我们知道的成语比如说叶公好龙、龙腾虎跃都是有的,凤,《千字文》里面有一句话叫:鸣凤在竹。

凤吃的是实心的竹子。

关于麒麟,有一个故事:孔子时代,有人打猎,打到一个动物,样子很怪,谁也没见过,不认识。

于是就请来孔子问,孔子一看这是麒麟,于是就哭了,说:麒麟啊麒麟,你怎么活在这个时代呢?真是生不逢时啊!扯这些东西有两个原因:过去的经典中,这些吉祥的动物多有记载,而现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成了传说与故事?现在的大熊猫,再过几百年会不会也是一个传说?现在的东北虎,再过几百年是不是也只能在图片中见到了?过去的技术不发达,无法保留凤啊、龙啊、麒麟啊……所以,现在见不到只能当成是传说。

龟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动物,白鹤也是能看得到的,至于若干年以后能不能看到?是不是也会成今天的传说?难说!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乌龟、白鹤为什么长寿?先说他们的举止,乌龟、白鹤他们的举止缓慢;再说他们的呼吸,从呼吸来看也是一样的。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龟虽寿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ì):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赏析1: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龟虽寿》等教材解析

《龟虽寿》等教材解析

《龟虽寿》·诗词评析此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

当时他击败袁绍父子,北定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诗开头四句,就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无限感慨,吟出了自己的清醒认识。

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接着用四句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自比于伏枥的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胸中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之士,虽人到晚年,但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激昂。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慨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又回到哲理的思辨:人总是要死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何况如能善自保养身心、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呢!而这善自保养身心,根本就在于“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本诗集中体现了曹操的生命观和积极进取精神。

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就是后人所谓“建安风骨”。

诗词五首·阅读提示这五首诗词富于情味,风格各异。

学习时,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再现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逾戍老骥伏枥老妪幽咽翁媪龟虽寿·词语解释龟虽寿①神龟②虽寿,犹有竟时③;腾蛇④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⑤伏枥⑥,志在千里;烈士⑦暮年⑧,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⑨;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⑩。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寿,长寿。

②[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③[竟时]终了的时候。

④[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⑤[骥(j@)]良马,千里马。

⑥[枥(l@)]马槽。

⑦[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⑧[暮年]晚年。

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决定于天。

曹操《龟虽寿》赏析

曹操《龟虽寿》赏析

曹操《龟虽寿》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选自《乐府诗集》。

它以物起兴,表达了人应该永远保持壮心,事业的进退、成败并非全由天定,也要看个人的主观努力的主旨。

全诗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乐府的套语外,正文每四句层。

前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说明人和世界上的万物一样,终究也免不了死去,极言人的寿命的有限,指出人死是自然不可逃避的规律。

'犹有'、'终为'四个字作为连接之语,显得沉着、苍劲有力,不容丝毫的置疑。

像神龟这样长寿的动物,像腾蛇这样的龙种尚不能逃脱自然规律的限制,何况人呢?这表明了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曹操对生死问题客观豁达的看法。

诗人这样说,并不是对生命短促的悲叹,而是要求人们用短暂的生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不要虚掷一生,是积极的奋发精神的表现。

对于自己的有生之年,诗人的看法依然不变。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

诗人作此诗时已近暮年,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老则老矣,但诗人仍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志向,这一层把诗人对于人生执著、不懈的进取精神表现得十足。

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为统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之'志', 就是要统一全国。

诗人的人生哲学在前两层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

然而在第三层中,诗人却出乎意料地折进一层,哲学思想又跃上了一个高度。

第一层诗人承认自然界万物都会死去的自然规律,第二层则指出要在有生之年顺应历史规律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第三层又翻进了一层,说如果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长生命,充分肯定了在自然规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来说的,寿命的长短不全然受天的支配,这是诗人对'天命'的否定,这里的'天'自然是指自然规律,人要尊重自然规律,但也不能消极地听之任之;虽则客观规律最终要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巨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 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 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 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 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 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 认为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的精神因 素对健康有重要意义。
《龟虽寿》从哲学角度表现了作 者对人生的看法,他否定了关于 神仙的种种妄谈,也否定当时社 会上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和及时 行乐的做法,表达了诗人自强不 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 气概。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 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 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 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 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 很可贵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但诗人这样说,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 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 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 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 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 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龟虽寿》解析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 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 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53 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 利,仍然任重道远。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 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 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 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反映诗人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老骥”(上了年纪的千里马)、“烈士 作比喻, 表达了他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的豪情。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决定 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 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 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神龟、腾蛇 应
延年益寿
❖ 赏 析: 寥寥数语,解开了自古以来盘踞在人
们心灵中的不死情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永恒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会有自己的 生存消亡过程,人,也难逃这一自然规律。 既 然生命如此脆弱而短暂,为何不去珍惜 它的存在呢?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存机会, 去做一些应当做且值得做的事,这才是对 待生命生存的正确方式。永恒只有存在于 不 断的运动当中了。
练习题
1、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 不但: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调养身心,修身养性,获得长寿。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 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 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 进取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