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李文海等:《灾荒与饥馑》(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灾荒纪年续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 版社1999年版。);




[法]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 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版。);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 苏新留:《民国时期的河南水旱灾害与乡 村社会》(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水良:《中国灾荒史(1927~1937)》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
2. 什么是社会史?
“它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 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 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 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 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观念为 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 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发展脉络
(七)病态社会方面


政治病态 风俗病态 社团病态 妇女病态
(八)灾荒方面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 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有着重要联系。 灾害的种类繁多,既有水灾、旱灾、风灾、 雹灾等各种气象灾害,还有地震、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既有蝗灾、螟害、鼠灾、瘟 疫等生物微生物灾害,也有土地的沙漠化、 盐碱化等灾害。
4.新社会史的兴起
按照杨念群给出的界定,所谓“新社会 史”,既不是一个范式转换的概念,也不 是一个简单的类分范围的概念,而应是与 本土语境相契合的中层理论的建构范畴, 寻求以更微观的单位深描诠释基层社会文 化的可能性。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在辛亥革命过程中,浙江会党活动很多。

革命党人在会党中进行联合,创建了革命党人与会党的联系。

所以,在这段历史的研究中,讨论会党的成分,性质及其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标签:浙江会党;辛亥革命;性质;作用会党是存在于我国南部的天地会和其分支的通称。

辛亥革命过程中,会党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力量。

特别是它和革命派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的。

多次抗清运动,都有很多的会党成员抛头颅洒热血。

一、会党的成分会党,简单地概括,是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团结互助,反清反帝的结社组织。

会党几乎活跃于整个清朝,会党所领导的斗争也贯穿于整个清朝的历史过程中。

会党的成分中以农民为主还是以游民为主呢?但这一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在现在发现的很多历史资料里,有一些农民阶级构成会党主要成分的记录,也有很多资料显示游民充斥着整个会党。

这两种说法可以说是难分高下。

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会党和其前身“洪门”有比较大的区别。

日本学者平山周编著的《中国秘密社会史》把两者混合,是错误的。

陶成章的《浙案纪略》,①比平山周的著作发表早,其中就写了会党的事情。

后来,陶成章又写了《教会源流考》一文,既论述了会党及其前身“洪门”的起源,阐述了两者的区别,这是对的。

当时的会党与以前的“洪门”秘密结社已很不相同了。

会党成员除了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工人、城镇贫民和一些散兵游勇这些下层劳苦民众外,也有一些少数的爱国的开明士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入其中。

可以发现这一段时期的会党已成为以劳苦群众为主体的自发的革命小团体,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

会党劳苦群众人数很多,他们是最早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群体,有一定的革命实力。

他们在近代社会受的压迫最多,而且他们具有勇于斗争的精神,因此会党才能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同盟军,成了革命中的一支积极的突击力量。

二、会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党派是否能通过会党,同农民结成某种联盟呢?坚持“农民说”者的答案是肯定,原因有这样两个:一是会党的成分以农民为主,所以这就可以通过农民建立起同盟的关系。

列强入侵

列强入侵
阿古柏政权入侵新疆,俄、英力图控制新疆
第三站:海上之行 ——寻访海上抗日民族英雄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
丁汝昌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步蟾
林永升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中方 日方
参战舰艇( 艘) 10
12
火炮 (门 ) 191
272
兵力 (人 ) 2 052
3 566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5艘沉没 5艘重伤 1 200 300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 认识:在甲午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 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浴血抗日,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 神,但李鸿章的避战自保策略和清政 府的腐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三、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决战
1.爆发原因: 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 2.主要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定远”舰——刘步蟾;“靖远”舰——叶祖珪 3.结果: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探究
列强入侵
国际环境
工业革命完 成 开辟国际市 场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展; 资本主义向 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主要战争
主要侵略 方式
签署条约
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从商品输出到 资本输出;从 瓜分狂潮到以 华治华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双半
第五站:山东之行 ——寻访19世纪末的英雄队伍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形式发展图:
京津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中国社会史

中国社会史
——冯尔康:《社会史研究的探索精神与开放的研究领域》,周 积明,宋德全:《中国社会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87页。
1.2何谓“社会史”(二)


在谈到1929年创办的《经济· 社会史年鉴》这一题目时, 吕西安· 费弗尔指出“经济”、“社会”这两个修饰词, 尤其是“社会”一词,是由于马克· 布洛赫和他考虑到它 能包括历史的整体而被选定的。他说:“我们完全知道, 在目前,‘社会’作为一个形容词,由于含义过多而最终 会变得几乎毫无意义……确切地说,正因为该词含义‘模 糊’,我们才同意让这一根据历史的旨意而创造出来的词 来命名一本不想受任何框框约束的杂志……经济和社会史 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历史。就其定义 而言,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 ——J· 勒高夫等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9年,第6页。
第一节 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 会结构
一、等级结构: 第一等级 天子:周王及其家庭 第二等级 诸侯贵族:侯、伯等 第三等级 百官贵族:卿、大夫 士 第四等级 平民庶人:国人、皂、舆、农夫、 手工业者、商贾 第五等级 准贱民:隶、僚、徒、百工、农奴 第六等级 贱民奴隶:仆、台、获丑、臣妾、仆驭、 牛牧、马牧、娼、女乐
二、宗族和家庭 (1)、民众化的宗族 (2)、发展中的个体家庭
第三节 宋元明清的社会结构
三、社会组织:形式多样、活动频繁 1、传统的四邻结社进一步民间化和普遍化 2、救济、互助、慈善团体(宋代开创,元 明踵之,清代流行) 3、工商业和社区的行、会馆、公所的出现 4、新宗教的传入,秘密宗教活动频繁,宗 教更深入民间 5、文人结社
3.2 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


冯尔康在1986年《百科知识》第1期发表 《开展社会史的研究》 1986年10月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 杂志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起召开首届中 国社会史研讨会。此后,中国社会史研讨 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事关利益的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保密就是保质量,保发展;就国家的某些特殊领域而言,保密工作仍然不失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国家秘密,企业秘密,部门秘密,是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国家、企业和部门单位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和企业、部门单位的持久发展和利益,是顺利推进国家战略决策和企业、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

新形势下的国家、企业、部门和单位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和企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安全,局面稳定,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艰巨的新问题,新挑战,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扩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

这使得保密工作的要求更宽,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工作要求更严。

但是,与保密现实要求相反的情况却是:保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动向,新的状况。

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尽人意的表现:第一,保密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人保密意识不强,政治敏感度不高,战略眼光短视,法纪观念淡薄,因此出现了漠视保密工作甚至根本没有保密意识的现象。

第二,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无视国家和企业的保密法规条例,个人私欲膨胀,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公然出卖国家和企业秘密,谋取个人私利,以谋取个人利益的化和实现所谓的个人价值。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经济实体、集体经济实体和非公有经济实体、民营经济实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涉密主体增多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从而使得原有的保密管理体制出现了盲点。

第四,经济实体的增加,加剧了人员的流动,各经济实体、各单位之间人员的交换流动增多,势必造成经济实体和单位秘密外泄,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人员和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或移民外国等,存在着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隐患。

专题五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五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学者莫尔顿认为:(鸦片)战争表面上看来,虽是为了强迫中国人买印度的鸦片,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对华自由输出英货的障碍。

这表明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 )A.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B.与中国平等友好通商C.实现鸦片贸易完全合法化D.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2.《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到:(禁烟运动)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3.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781—1790年间和1800—1810年间分别达1640万两、2600万两,这种有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后来向相反一端倾斜;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两白银从中国流出。

导致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获得协定关税特权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D.中国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4.《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这里的“银元”指的是西班牙的银元,其在16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流通世界各大洲。

此次赔款以西班牙的银元结算体现了( )A.西班牙参与了鸦片战争B.中国传统货币体系彻底坍塌C.中国被迫卷入国际市场D.英国经济实力远不如西班牙5.鸦片战争的失败,让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如魏源通过著书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

材料意在说明战争( )A.推动了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B.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主流C.促进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6.自英军攻城以来,广州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自发抗击英军入侵。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秘密结社也称秘密社会,是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穷苦人民的秘密团体,是经济上贫穷、思想文化上愚昧落后的产物。

最初只是为了消灾祈福或互济互助,以后随着组织的发展,逐渐成为少数人藉以满足个人欲望(追求金钱或权力)的手段,或成为首领们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加入秘密结社者,多出于对自己处境的不满,而凭藉个人力量,通过正常手段又难以使自己的处境与命运得到改善,因而寄希望于秘密结社的组织,用这种“越轨”的手段来达到改变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目的。

秘密结社的首领,往往用一些反对社会秩序的口号,来动员群众,发展组织。

清代秘密结社分两大类:一类是宗教型的,通过茹素诵经,消灾祈福相号召,以师徒传授的方式发展组织,用宗教迷信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简称教门①。

另一类是帮会型的,以互济互助、自卫抗暴相号召,以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弟兄的方式发展组织,用忠于誓言,讲究信用和义气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简称会党。

教门根植于自然经济下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中。

小农(自耕农、自由佃农与依附农民)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生活,以一家一户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生产只是为了满足一家人的消费及交租、纳税,很少同市场发生联系,彼此间仅存在地域关系,很少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系,不可能建立起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

他们势单力薄,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很难承受天灾人祸的袭击,对于未来总是充满不安与畏惧。

由于贫困与落后造成的愚昧,他们只能把向往美好生活与改善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愿望,寄托于神灵的庇祐、救世主的降临。

正是这种经济与思想状况,使广大农民特别易于接受教门的宣传,使他们涌入教门之中。

清代前期,北方各地自然经济的统治比较牢固,教门的组织也比较盛行。

会党也是小生产者的组织,是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其成员主要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小生产者与小私有者。

清代前期,我国南方闽粤等省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因而这里的会党势力较大。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
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 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 重要意义。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表现在人民群 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表现在人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 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方法论】 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①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坚持群众路线:
5、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 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 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 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 ) ①相信群众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A
4、(2010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 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 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 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 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论)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认识论)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历史趣谈黑社会的演变史 最早竟出现在法制严厉的明朝

历史趣谈黑社会的演变史 最早竟出现在法制严厉的明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黑社会的演变史最早竟出现在法制严厉的明朝导语:中国早就有结社了,有组织的犯罪也早就有了。

我们之所以说在明清之际形成黑社会,是因为当时已经有组织完善和具有一定活动力量的秘密会社出中国早就有结社了,有组织的犯罪也早就有了。

我们之所以说在明清之际形成黑社会,是因为当时已经有组织完善和具有一定活动力量的秘密会社出现,后世黑社会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思想意识多源于此。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当时的秘密会社如洪门(天地会)称之为黑社会,因为这些组织最初建立时是包含有严肃的政治目的的,与一般的因牟利而促成的结社还是有区别的。

特别是洪门最初结会的目的是“反清复明”,含有反抗民族压迫之意,后来因为参与成员的变化,“反清复明”日渐成为一个口号或招牌,牟利才是日常活动的宗旨,渐渐演化为黑社会。

古代牟利性的结社大多与游民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在经济上是小农经济,社会组织上是行政控制与宗法制度;行政控制相对较弱,但宗法网络比较强。

人的血缘关系依靠土地融合在一起,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的亲缘、职缘、地缘关系全部都在他那一小块土地上。

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是最活跃的因素,太平时代,增长极快。

人口增长,土地是个常数,必然有一些人从土地上被抛离出来。

脱离了那块土地,于是也脱离了相处了多年的亲缘、职缘、地缘等关系,变成一身无所属的游民。

流动起来的游民是古代社会最难控制的人口,很让统治者头疼。

明代初年对人口流动的控制非常紧。

明太祖朱元璋本人就是游民出身,但他对游民现象深恶痛绝。

从明朝建国一开始,对人实行强控制政策,离开家乡都得要开路条,只有商人才允许在百里之内行动,但也不能走得太远。

生活常识分享。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史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史3

3、桃园结义茶 、
布阵:如图,一壶三杯。 破阵:取中心一杯,移开旁二杯 而饮。 诗曰: 桃园结义刘关张 兄忠弟义姓名扬 不信曹公忠义将 万古流传世无双
4、四忠臣阵(求援用) 、四忠臣阵(求援用)
布阵:茶壶一只,茶杯四只横置 于壶左。 左方第一杯代表寄托妻子;左方 第二杯代 表借钱;第三杯代表援救兄弟之 命;第四 杯代表救免兄弟危难。 破阵:如应允其请求,根据求援 之事,饮其相对 之茶。如力有不逮,则乱茶杯位 置而饮 之。 诗曰: 韩明因妻惹祸殃 韩福替死枉忠良 郑出打救英才子 李昌食妻状元郎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 际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 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1925年8月筹 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 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 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 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 (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 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三节 鱼龙混杂
洪门自诞生以来,绵延三百多年,可以说凡是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门的组织。其名目纷纭, 数量众多。其中有的发展壮大,成为洪门主流; 有的分化改组,面目全非。有的自身自灭,在 历史上兵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而有的参与了革 命或反革命,成为了推动或阻碍历史发展的动 力。

中国社会史参考阅读书目

中国社会史参考阅读书目

中国社会史主要书目说明:(1)本书目收录社会史专著;有的虽非社会史专著,但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著作,或系社会史的资料汇集,一并著录;有的著作虽标明“社会史”,但与我们理解的社会史内涵不同,即不著录。

(2)30年来台湾、香港出版的社会史专著,我们能见到的甚少,有的只知其信息而未寓目,我们本着尽量给读者提供方便的原则,加以著录,倘有可能,再行补充与纠正因未目睹而出现的著录错误。

(3)本书目排列,以出版先后为序。

中国风俗史张亮采商务印书馆1911明堂庙寝通考王国维上虞罗氏雪堂丛刻本1915古胡服考王国维上虞罗氏雪堂丛刻本1915宋儒与佛教林科棠商务印书馆1923帝王春秋易白沙中华书局1924中国古代婚姻史陈顾远商务印书馆1925中华妇女缠足考贾伸北平香山慈幼院1925中国之旅行家(法)沙畹著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26清代妇女文学史梁乙真中华书局1927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商务印书馆1928南洋华侨殖民伟人传伍连德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8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瞿宣颖北平广业书社1928教会源流考陶成章广州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华侨志(美)密亨利著岑德彰译商务印书馆1928中国婚姻制度小史吕思勉中山书局1929中国宗法制度小史吕思勉中山书局1929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谭正壁上海光明书局1929南洋华侨史李长傅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9南洋华侨通史温雄飞上海东方印刷馆1929华侨革命史陈文图陈新政遗集本1925中国社会史研究熊得山上海昆仑书店1929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陶希圣上海新生命书局1929中国封建社会史陶希圣上海南强书局1930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联合书店1930中国社会之结构周谷城上海新生命书局1930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杨房如商务印书馆1930南洋华侨革命史略陈宗山暨南大学美洲文化事业部1930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李安宅商务印书馆1931辩士与游侠陶希圣商务印书馆1931唐代女诗人陆晶清神州国光社1931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杨成志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1931春秋时代之世族孙耀中华书局1931中国民族与外族历代关系史曾克光广州萃经堂1932唐代底劳动文艺孙俍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2中国妇女文学史纲梁乙真开明书店1932元代蒙汉色月待遇考(日)箭内亘著陈捷陈清泉译商务印书馆1932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何达哈佛燕京学社1933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商务印书馆1933中国近代社会史剖析朱其华上海新新出版社1933三国时代簿葬考于世琦青岛听涛楼1933元代奴隶考(日)有高岩著贺杨灵译光华书局1933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法)格拉勤著李璜译述中华书局1933 华侨与创立民国张永福中华书局1933中国的早年旅行家伍连德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1933婚姻与家族陶希圣商务印书馆1934元代西域华化考陈垣励耕书屋丛刻本1934元朝薛怯及斡耳朵考(日)箭内亘著陈捷等译商务印书馆1934中国娼妓史王书奴上海生活书店1934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商务印书馆1934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孔德商务印书馆1934中国民俗文学史略洪亮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4欧化东渐史张星烺商务印书馆1934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刘继宣等商务印书馆1934中国行会制度史全汉升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唐代社会概略黄现璠商务印书馆1935中国宗族制度小史吕诚之上海龙虎书店1935中国秘密社会史平山周商务印书馆1935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萧一山北平研究院1935洪门革命史黄三德1935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江绍原商务印书馆1935粤江流域人民史徐松石中华书局1935海外华侨发展史概论刘伯周上海华侨图书印刷公司1935东汉党锢周振甫开明书店1935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研究袁业裕商务印书馆1936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黄现璠商务印书馆1936魏晋之清淡范寿康商务印书馆1936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吕振羽南京文心印刷社1936女红传征略朱启铃神州国光社美术丛书本1936中国社会经济史(日)森谷克己著孙怀仁译中华书局1936清代伶官传王芷章中华书局1936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瞿宣颖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救荒史邓云特商务印书馆1937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张鹏一西安秦风周报社1937欧风东渐史蒋廷黻上海普益书店1937燕都名伶传张江裁北平松笃图书店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本1937 明末民族艺人传傅抱石商务印书馆1937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尚秉和商务印书馆1938元代社会阶级制度蒙思明哈佛燕京学社1938隋唐时代西域人华化考何健民中华书局1939礼经制度与汉代官室劳榦昆明1940天地会研究(荷)施列格著薛澄清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严济宽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庐山黑苗的生活吴泽霖贵阳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1940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雷海宗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刘职珂澳门留园出版社1941中西文化交流(日)石田干之助著张宏英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张家驹商务印书馆1942三大宗教传入中国黄玉笙民众书店1942五朝门第王伊同成都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43中国隐土与中国文化蒋星煜中华书局1943马来亚华侨史纲要姚楠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高达观正中书局1944中国社会史陶希圣文风书局1944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傅衣凌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1944 明季社党研究朱倓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西力东渐史冯承钧北京新民印书馆1945中南半岛华侨史纲姚楠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华侨革命史话冯自由重庆海外出版社1945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1945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陈彩章重庆商务印书馆1946中国海外移民史陈里特中华书局1946魏晋清谈思想初进贺昌群商务印书馆1946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商务印书馆1947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潘光旦商务印书馆1947中国古代社会史姜蕴刚商务印书馆1947中国妇女史话李雪荔新妇女社1947文成公主与金成公主黄次书中华书局1947拱门志朱琳中华书局1947洪门史戴魏光和平出版社1947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丘守愚正中书店1947中国古代家族移植史论刘节正中书店1948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谢国桢开明书店1948中国古代社会史侯外庐三联书店1949皇权与绅权吴晗等上海观察社1949中国收继婚姻之史的研究董家遵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195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上海学校出版社1951魏晋南北朝民户大流徙李剑农武汉大学编译委员会1951中朝人民的友谊关系与文上交流周一良开明书店1951中国古代社会史李宗侗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中国政治社会史梁园东群众出版社1954唐代政教史刘伯骥台北1954火药的发明和西传冯家升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杨妙真和唐赛儿赵俪生山东人民出版社1954地理环境人口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王振德新知识出版社1955殷代社会生活李亚农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中国古代社会史试论王承炤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群联出版社1955中国绅士研究张仲礼美国西雅图1955缅甸华侨史话张正藩台北海外出版社1955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丁山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56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关系和文化生活朱偰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宋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张家驹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清代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明代江南经济试探傅衣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李户科学出版社1957中印人民友谊史话金克木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关系和文化交流陈修和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古巴华侨史话宋锡人台北海外文库出版社1957北朝胡婚考姚薇元科学出版社1958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与风俗(上册)黄少槐民族出版社1958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彦民人民出版社1958中国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关系南开大学历史系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景经罗仑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科学出版社1959黄道婆和上海棉纺织业张家驹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傅衣凌三联书店1960汉代服饰参考资料张来元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美)卡特著吴泽炎译商务印书馆1960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丁山科学出版社1961大词人李清照余雪曼香港雪曼艺文院1961清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杨公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及旅行家翟忠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下)杨向奎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1964 明清社会史论何炳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62中国人性史论(先秦篇)徐复观台中东海大学1963汉代服装图样资料张来元香港太平书局1963契丹社会经济史稿陈述三联书店1963中国古代音乐家东方明香港上海书局1965中国古代戏剧家初庵香港上海书局1963十六世纪之菲律宾华侨陈荆和香港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1963华侨与中国革命黄珍吾台北国防研究院1963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南怀瑾著黄复英译台北南怀瑾1964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金发根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4中国的社会与文学劳榦台北文星书店1964上海的故事(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宋代大学与大学生王建秋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5洪门帮会制朱琳台北文星书店1965中国古代礼教史周林根台湾海洋书院1966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孙作云中华书局1966冕服服章之研究王宇清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6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上、下)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6中日民族文化交流史宋越论台湾正中书局1966西汉迄五代入居中国之蕃人民族研究(两汉至五代著姓录)苏庆彬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中国服装史纲王宇清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7台湾高山族的人口变迁王人英台湾中华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67中国亲属法溯源徐朝阳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中华全国风俗志(上、下)胡朴安台湾启新书局1968帝王生活王家域台湾学生书局1968清明上河图之综合研究台湾艺文印书馆1969东林与复社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银行1968汉画与汉代社会生活何浩天台湾中华丛书编委会1969民俗学论丛罗香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行会研究郭立诚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9造纸的传播及古纸的发现李书华台湾大陆杂志社1969中国农业社会史论余精一台湾进学书局1970道教与神仙周绍贤台北中华书局1970宋代灾荒的救济政策王德毅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0明清社会经济史论丛吴缉华台北学生书局1970士婚礼服饰考、先秦丧服制度考陈瑞庚等台北中华书局1971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黄敏枝台湾大学文学院1971进士科与唐代的文学社会罗龙治台湾大学文学院1971宋代政教史刘伯骥台北中华书局1971清代幕府人事制度缪全吉台湾中国人事行政月刊社1971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王寿南台北正中书局1972中国之科学与文明(1-6)(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 1975 中国礼俗研究何联奎台湾中华书局1973佛门人物志褚柏思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宋代两京市民生活庞德新香港龙门书店1974中国民间信仰论集方枝万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74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红楼梦冯尔康1974华侨海外拓殖史话何灌梁台湾内外出版社1974中国社会史卫聚贤台北石宝出版公司1975中国古代奴婢制度史自殷代至两晋南北朝刘伟民香港龙门书店1975历代妇女服袍考实王宗清台湾中国旗袍研究会1975元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周康燮主编香港崇文书店1975明代社会经济史论集(1—5)周康燮主编香港崇文书店1975宦官秘史(日)三田村泰助著王家成译台北新理想出版社1975魏晋思想与谈风何启民台北学生书局1976论唐明律对官人之优通劳政武台北著者1976大汉女英豪(中国奇女子列传四)毕珍台北国家书店1976清代越南的华侨郑瑞明台北嘉兴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76美国华侨史刘伯骥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6婚姻与家庭林菊桂正中书店1976元代户计制度研究黄清连台湾大学文学院1977中国古代女性伦理论——以先秦两汉为中心宋昌基台北撰者印行197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自强运动李恩涵等台北食货出版社1977 史学方法沦丛黄俊杰台北学习书局1977中国古代戏剧家韧庵香港上海书局1977李清照研究何广棪台北市九思出版社1977中古门第论集何启民台湾学生书局1978帝王生活王家核台北学生书局1978帝王师友论王景佑等台北石宝出版社1978中国的风俗习惯吴奚真等台北正中书局1978中国历代名女列传余振邦台北联亚出版社1978丰镐-长安-西安马正林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唐代的后妃与外戚罗龙治台北四季桂冠联合发行部1978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关系李唐台湾河洛图书出版社1978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黄宽重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部1978中国社会经济史概说(日)加滕繁著杜正胜译台北华世出版社1978中国古代探险家与旅行家王轩成香港上海书局1978倾国名花——中国名女人的故事河洛图书出版社台北河治图出版社1978神州女子新史(正续编)徐天啸台北食货出版社1978唐代留华外国人生活考述谢海平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历史学的新领域张玉洁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中国古代的探险家远流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台北市远流出版社1978一代佳人杨贵妃(719—756)河洛图书出版社台北市河洛图书出版社1978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胡秋原台湾学术出版社1978我国古代都城之研究及评价李正庸台北市撰者1978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史论侯外庐人民出版社1978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胡如雷三联书店1979中国上古图腾制度探迹毕长朴台北著者1979中国妇女史论集鲍家麟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匈奴汗国的末日——战争与和亲张瑞仕台北星光出版社1979春秋时期的步兵蓝永蔚中华书局1979肠断西风李清照范纯甫台北庄严出版社1979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及传周素珊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79武则天传林语堂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东汉士风及其转变张蓓蓓台北著者1979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聂宝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汉代婚姻制度刘增贵台北华世出版社1980军功爵制试探朱绍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循历史轨迹论中国妇女袍服之研究谌怡宁台北润生书局1980中国之孝道桑原骘藏著宋念慈译台港中华书局1980中国民俗学直江广治著林怀卿译台南庄家出版社1980台湾民俗学同分直一著林怀卿译台南庄家出版社1980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詹承绪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余英时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周代社会辨析赵光贤人民出版社1980宋代开封府研究郑寿彭中华丛书编审会1980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邹依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日中两千年——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日)中村新太郎著张伯震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史学方法论选集杜维运等台北华氏出版社1980洗夫人(中国历史小丛书)万绳楠中华书局1980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刘尧汉民族出版社1980中国历代名医评介杨文儒李宝华陕西科技出版社1980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金启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我国婚俗研究马之啸台北经世书局1981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中国的民族社会与文化——芮逸夫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李亦园等编食货出版社1981社会学与中国研究蔡文辉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1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何龄修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清代奴婢制度韦庆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族谱与香港地方史研究萧国钧香港显朝书室1982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年节趣话马宠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宋代社会研究朱瑞熙中州书画社1983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叶显恩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民族与民族学杨望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论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蔡尚思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民俗趣谈沈瑶等中州书画社1983侗乡风情录杨迺山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中国杂技傅起凤等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云南彝族礼俗研究文集马学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四川汉代画像磚与汉代社会刘志远等文物出版社1983古代礼制风俗漫谈《文史知识》编辑部中华书局1983中国年节罗启荣等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杨知勇等198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张舜徽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满族在岫岩张其卓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华侨史研究论集(一)吴泽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4太监史话袁闾琨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庄为玑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李秀芳等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中国旅馆史话王仁兴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集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历史上的家长制王玉波人民出版社1984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秦汉社会文明林剑鸣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一五五O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英)阿·克·穆尔著郝镇华译中华书局1985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中国移民史略田方陈一筠知识出版社1985海外赤子——华侨郑民等人民出版社1985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清代的奴婢戴玄之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学报第51期1985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湖南史学会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清代留学生运动史董守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漫话后妃王宗宇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晋剧百年史话王永年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城市发展史张承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贵姓何来徐俊元等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古今中外节日大全梁友智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魏建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古今中外婚姻漫话李绍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唐代音乐与敦煌曲谱释读叶栋《人文杂志》丛刊第十辑1985江苏岁时风俗谈王骧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民族风情徐佩印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李竹青北京旅游出版社1985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严汝娴等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中国婚俗吴存浩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杨学琛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清代租佃制研究周远廉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唐代奴婢制度李季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张紫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山西传教士李喜所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中国社会史资料

中国社会史资料

1金庸笔下的天地会其现实源头在哪里?民国年间盛极一时的三大帮会如何从辉煌走向覆灭?民间所了解的有关秘密会党、黑帮的说法多流于神话、传奇故事,或荒诞离奇,或狼豚矢亥,均与真史相去甚远。

2何为“江湖”?何谓“秘密社会”事实上,中国历来就有一个被历代主流学界长期漠视的亚社会群体,其思想言行虽异于主流社会,却事实上支配了中国社会的另一半,“书写”了另一部中国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并试图剖析今日国人之大众心理与思想性格的形成路径,不去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所思所为,无疑是不够的。

秦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亚社会形态史研究,亦即所谓的“江湖”史。

笔者曾拜读过先生其他著作,如《清前期天地会研究》、《中国地下社会》(三卷本)、《洪门真史》、《说古道今话“邪教”》、《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千年王国与白阳世界》等,十分感佩先生研究之专深。

对于“江湖”一词,在理解和使用上宜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广义的“江湖”范围大得很,其成员主体应为下层社会的游民阶层。

他们不仕、不农、不工、不商,因居无定所而四海为家,浪迹天涯。

这种飘忽不定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们来去无踪、神秘莫测的特征。

如果按照更为通俗的理解,举凡主流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均应包括在广义的“江湖”之中。

由这些群体的日常活动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所谓的“江湖文化”。

对于狭义上的“江湖”,史学界较为规范的称谓是“秘密社会”,主要包括秘密会党(帮会)和秘密教门两大系统,前者以歃血结盟、异姓结拜或师徒传承方式聚集结社;后者以信奉神灵、传承信仰、强化教义教规为纽带和组织方式。

它们或结成党伙、帮派,或形成民间教门、地下教派,因言行举止均逆于或异于常态世俗社会(前者聚众结社,寻衅滋事,威胁统治秩序;后者言行怪异,“夜聚晓散”、“食菜事魔”),长期不为统治阶层认可而频遭取缔镇压,被迫采取地下方式隐秘活动。

这种附着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结社因此被冠以“秘密”二字,相沿成习,“秘密社会”的称谓便流传至今。

论中国秘密侦查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启示

论中国秘密侦查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启示


中 国秘 密 侦 查 的历 史 变 迁
( ) 步 时期 : 中 国古 代 奴 隶 社 会 的 秘 密侦 查 一 起
的人给官府当 “ 目” ,来治理 民众。在汉代 ,不仅在刑事 耳 侦查 中使用 “ 目”等秘密侦查人员 ,而且 皇帝 、大臣也将 耳
这种 方法用于 打探部属 和政敌 的行踪 。有关 “ 民佐 吏为 猾 治” 的记载 ,就是指那些有不法行为的人 ,害怕被严明的官 吏严惩 , “ 反为吏耳 目” ,帮助侦查官员进行侦查活动 。汉 朝王 温舒在做 广平都尉 时 ,曾用罪犯充 当侦查耳 目进 行捕
手段去获取敌方情报 ,因而秘密侦查以其独特的优 势在封建
社会激烈的军事斗争 中获得迅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 ,封
建统治 阶级也开 始将秘密侦查手段运用 到刑事 司法领域 。
先后组建 了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内行厂等秘密侦查组织。
收稿 日期 :0 0 5— 8 2 1 —0 1 作者简介 : 圆圆 ( 9 6 ),女 ,河南三 门峡入 ,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侦查 学。 张 1 8一
张 圆 圆
( 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中 研究 生部 ,北 京 10 3 ) 0 0 8
摘 要 : 作为一种特殊的 侦查方式——秘密侦查,它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经历了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
代社会 的变 迁 ,从 萌芽 一步 步 向前发 展 。文 章 回顾 了各 个 阶段 秘 密侦 查 的发展历 程 ,揭示 了秘 密侦 查 文 明成 长 的历 史 规 律 ,并对 秘 密侦 查发 展 史所 蕴涵 的现 代启 示作 了解 读 。
意义 。

秦汉时期 ,在一些隐蔽复杂的案件 中,负责犯罪事实查 明的官员往往会 派遣有特殊技 能的侦查人员 ,借助特殊身份 作掩护 ,循着各种线索 ,发现并接近犯罪嫌疑人 ,从 而破获 刑事案件 。汉宣帝末年 ,小黄县县令焦廷寿 “ 以侯司先知奸 邪 ,盗贼不得发 。”该处的 “ ”即为秘密侦查人员。 《 候 史 记 ・ 酷吏列传 》中曾记载义纵 的事迹 : “ 是时赵禹、张汤 以 深刻为九卿矣 ,然其治 尚宽 .辅法而行 ,而纵 以鹰击毛挚为 治。”所谓鹰击毛挚为治 ,就是说 网罗爪牙 ,让一些有劣迹

专题6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热搜题】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高分必练(考试版)

专题6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热搜题】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高分必练(考试版)

专题6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019•章贡区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以下史实与“他”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B.建成北洋海军C.公车上书D.创办福州船政局2.(2019•路北区三模)“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向虎门海滩涌去。

前往海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材料表明此事件()A.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B.促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限制了中英贸易的正常发展D.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3.(2019•准格尔旗模拟)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有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4.(2019•营口模拟)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让英国殖民者从中获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租地建房的权利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望厦条约》D.《虎门条约》5.(2019•济宁模拟)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无数文物被毁。

同样毁于大火的还有百年前的圆明园,关于那段历史的评价哪个是正确的()A.它是侵略者对全人类的犯罪是一场文化的浩劫B.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所烧洗劫完还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C.警示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强大了一定要复仇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2019•朝阳区一模)与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菁优网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7.(2019•平顶山三模)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民国时期邪教与反邪教文献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民国时期邪教与反邪教文献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简介: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来平教授
。中国反邪教协会:《反邪教工作手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155—159页.
684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邪教组织层出不穷,其内部文献大量出现,但与之相对应的反邪教研究在
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因与时代主题相去甚远而成果不显著。其次民国时期的特殊情况给文
在反邪敦阵营里面,有主办‘广益录》、‘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等刊物对披着宗教外表危害 宗教正义性的邪教组织进行批判的正统宗救,也有一些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批判邪救的理论成果的史 学家、宗教学家,咀及发表评论性文章的社会人士,
其实正是因为民国时期秘密教门在一定程度上寻求到了某种合法性.它们积极地推销自己,越 来越善于伪装自己。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便开始大批量地印刷出版内部文献,积极地进行扩张。 此时的学者较少关注它们,即使有关注者,真正取得研究成果的更是少数,从而导致反邪教书籍的 出版数量很小。因此.在图书类里面呈现了向邪教图书一边倒的局面。即便扩展至全部文献来统计 (图二),结果仍然是牙{f教内部出版的文献在百分比上占了上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邪教在当 时的确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发展迅速、活动猖獗。这恐怕是在历朝历代都未曾出现过的 情况,其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的书籍。
反邪教的图书类出版物不多,52种图书中部分是以地方志形式对本地邪教组织进行定性,除
此之外也极少专业性的论著,最早的一本是日本人平山周著,1912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
国秘密社会史》@。其后国人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陈垣先生,他那篇发表在北京大学‘国学季
刊》上著名的《火祆教传入中国考》是在平山周出版其书十多年后方以图书形式出版的。这之后日
斩刊占文献总数的37 27%,有着很重的分量,其中邪教内部文献212种,反邪教类253种. 二者基奉持平的。如上所述.很多邪教组织不少都有自己的印刷机构,初期只是用来印刷图书,后 来一些教派也出版期刊,如道院的‘刑字月刊》、‘化渡金箴》,救世新教会的‘灵学杂志》等。 这些教门几乎都是民国时期成立的,它们善于运用新生的事物来伪装自己,达到吸引教徒的目的. 不过邪教内部文献蛆期刊形式发表的数量虽多.却不难发现是以救济月报表和清册为主。再就是一 些章程、规则等,多不具理论性。另外一些新兴的教门也只是在其他宗教粪期刊上发布些本救的话 动启示等,这和前面谈到的期刊报纸的台法性与社会主流认可度还是紧密相关的,如果要公开发}亍, 他f『J必然不能堂而皇之地太谈其五教台一,扶箕降神之术。道院与红璀字会是一个典型,出版物较 具连续性且现存世鲢j受多.可见它当时逗作得还是相当有成效的,这与其打着慈善旗号,显然是密 坍相关的。

社会变迁的折射:20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初探

社会变迁的折射:20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初探
社会变迁的折射 :20 世纪 50 年代的 “毛人水怪”谣言初探 *
李若建
提要 :论文回 溯了 20 世纪 50 年代发 生在几 个省 的“ 毛人 水怪” 谣 言 , 指 出这一谣言爆发是当年社会巨变的一种反 应 ;谣言的实质是被重新建构的集 体记忆 。 在谣言的制造 者和 传播者 中 , 社会 变革的 受冲 击者 起了 关键 的作 用 ;在谣 言传播过程中 , 民众呈现出集体行为的非理性 , 同时也存在理性的成 份。
18 3
社会学研究
2005 .5
当一个虚假的信息流入社会时 , 像一个真的消息一样被传播 。 这 一过程完全遵循着构成社会生活的规则 , 而并非由于集体发疯或集体 幻觉(卡普费雷 , 1991 :15)。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时 , 社会秩序开始紊 乱 , 各项事态的发展变化迅速 。人们凭直觉感到社会将发生重大事变 , 普遍处于一种焦虑 、躁动不安的状态 。人们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将做 出种种猜测 , 于是到处议论纷纷 , 奇谈怪论层出不穷 , 以讹传讹的流言 和谣言将四处扩散(江万秀等 , 1991 :8)。由 此可见 , 谣言既是社会 现 象 , 也是政治现象(卡普费雷 , 1991 :19)。 因此本文认为对于大规模的 谣言进行研究 , 立足点应该是宏观层面 。
表的中央政府三者之间在一个恐慌性谣言中的行 为与互动 。 从 而深刻揭 示了当时 中国
社会的政治结构(孔力飞 , 1999)。 2003 年 SARS 事件过后 , 国内社会科学界曾经兴 师动众 研究了 SARS 爆发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现象 , 但是很快烟消云散 , 对事件过程中的谣言并没 有深入研究 。
但是近年来主要在人类学 、民俗学 、历史学 、文学等学科中成为一种流 行的研究视角 。 尽管对集体记忆的研究方法有一些批评 , 但是批评者 也认为 , 集 体记 忆是 一种 对难 以 捉摸 现象 的研 究 方法 (坎 斯 特纳 , 2003)。

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摩尼教
摩尼教,伊朗古代宗教之一,约四世纪初 由回鹘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今新疆等 地活动。唐前期在内地迅速发展,武宗会 昌年间被取缔。 经此打击,摩尼教一部分攀附佛道,一部 分成为秘密宗教在西北华北各地下层社会 中流传,一部分则转移到福建、浙江一带 活动。至宋代,摩尼教在民间流传的基础 上完全汉化并演变成明教。
三宝、五戒


三宝:本佛教用语,即佛宝、法宝、 僧宝。民间秘密宗教吸收后,则另有 解释。 五戒: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 戒条,它们是:不杀生、不偷盗、不 邪淫(不能同第三者发生性关系,夫 妇之间不在禁止之列)、不妄语(不 撒谎)、不饮酒。
起义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春,江西杜万一(又 名杜可用)以白莲教组织发动群众,号称杜圣人。 起义后自称天王,改元万乘。这是白莲教诞生后 策动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它 揭开了元代白莲教武装斗争的序幕,意义是深远 的。 元末河北栾城人韩山童被奉为白莲教首领。他将 明教的二宗三际说以及弥勒教弥勒出世信仰融入 白莲教教义之中,‘倡言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 生,明王出世’,与其党刘福通起而播乱,以红 巾为号,是为红巾军起义。

弥勒教



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佛教徒傅翕(傅大士) 创立。该教门以‘弥勒下生’为基本教义,认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世界陷入苦境,一切罪恶次第 出现。至弥勒佛自兜率宫降世,在龙华树下承继 佛位后,世界将变成天堂,广博严净,丰乐安稳, 只有享乐、没有痛苦。傅翕自称是从兜率宫来的 弥勒佛,自号‘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该教门广泛流布于今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黄 河以北诸地,教徒多系农民,因身着白色衣服, 故有‘素冠练衣’之称。 唐代弥勒教被查禁,南宋时期,该教门教义被白 莲教吸收,并与白莲教合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会党史
1、秦宝琦: 《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地下社会》,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 《天地会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2、周育民、邵雍: 《中国帮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魏建猷编: 《中国会党史论著宗录》,上海:上海市历史学会,1984年。 《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4、刘联珂: 《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5、卫聚贤: 《中国帮会》,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讲述提纲
一、课程介绍 二、课程开设意义 三、教学目标 四、参考书目 1.整体史类 2.会党类 3.教门类 4.其他类
一、课程介绍
• 秘密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社会现 象。本课程将从社会史角度,讲述中国历 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秘密社会组织及其生存 状况,以及它们在政治动乱和社会变革中 扮演的角色。
3.教门类
1、李世瑜: 《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影印本。 2、邵雍: 《中国会道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马西沙、韩秉方: 《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 社,2000年。
• 本课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和校级 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课程开设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中国秘密史是 不完整的,学习和研究这部分历史可以加深对 中国历史的理解和研究。 2. 现实意义:
一是历史上的秘密社会组织在一些地区仍然存 在。 二是当今的黑恶势力受秘密社会的影响。
4.其他类
• [英]贝思飞著,徐有威、李俊杰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 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 郭绪印:《旧上海黑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刘平: 《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年。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三、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专史与整体史、历史 上的秘密社会与当代黑社会的关系,并提 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1.整体史类
1、蔡少卿: 《中国秘密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秘密社会概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戴玄之: 《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上、下卷,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谭松林主编: 《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日]三谷孝: 《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江湖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