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与骶髂关节的解剖
骶髂关节应用解剖与手法操作
骶髂关节应用解剖与手法操作骶髂关节应用解剖与手法操作【应用解剖】1.肌肉与骨性标志(1)两侧髂嵴最高点间的水平线适通过L4棘突;两侧髂后上棘的水平线适通过S2骨嵴,相当于骶髂关节中心,为蛛网膜下隙终末之处。
(2)骨盆后面为骶骨,骶骨后面的上、下部,各有一缺损。
上部缺损谓腰骶间隙,大都呈“V”字形;下部谓骶尾间隙,呈倒置“V”字形。
(3)骶骼关节邻近的梨状肌位置,可从骨盆后侧的臀部表面标志出来;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顶端之直线,乃标志梨状肌之上缘,有臀上动脉、静脉穿出;自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之中点起,至大转子顶端再画一直线,即代表梨状肌下缘,下缘有臀下动脉、静脉及坐骨神经、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股后侧皮神经和在闭孔内肌之神经等穿出。
(4)髂总动脉与髂外动脉在腹部及骨盆部的表面标志:先自耻骨联合与骼前上棘之间画一连线为第1线;再自脐部(其平面相当于L3)左下方1.5cm处(其平面相当于L4)向第1线中点画一连线为第2线。
第2线之上1/3,即相当于骼总动脉之行程标志,下2/3相当于髂外动脉之行程标志。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在骨盆向下行,经腹股沟韧带之深面而入股动脉。
髂内动脉为髂总动脉之内侧末支,起自腰骶关节,向下行则在骨盆骶髂关节之前面经过。
2. 骶髂关节(1)骶髂关节是组成骨盆环的重要关节。
由骶骨的膨大部分(即上面3个骶椎)和髂骨之耳形关节面相合而成。
整个关节形状好像为一“L”字形。
“L”向头侧方向的垂直部较短,包容S1;其向尾侧方向的为横行走向,较长,包容S2-3。
其关节面有甚多的凹凸部分,互相合适地镶嵌容接,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故脱位甚为少见。
从骨盆上面的入口观之,两侧髂骨后缘突出,将骶骼关节包藏在里面,成45°角的倾斜面。
该关节一半由滑膜、一半由各韧带联合,尤其有坚厚的骨间韧带,对防止骶骨前滑趋势起主导作用。
骶骨关节面的方向为向后向内,前宽后窄,因此,也不易向后脱位。
(2)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关节面和髂骨关节面构成。
《骶髂关节》课件
动力学特性
总结词
描述骶髂关节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骶髂关节在运动中通过复杂的力学机制来协调身体的运动,它能够将力量从腰 椎传递到骨盆,并协调不同肌肉和韧带的活动,以实现身体的协调运动。
04 骶髂关节疾病
骶髂关节紊乱
总结词
骶髂关节紊乱是骶髂关节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疼痛、僵硬 和活动受限。
临床研究进展
要点一
骶髂关节疾病的流病因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要点二
骶髂关节疾病的诊断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的诊断技术,提高骶髂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 率,为早期治疗提供保障。
治疗技术进展
骶髂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研究非手术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 练等,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骶髂关节炎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 、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常感到骶 髂关节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休 息后可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骶髂 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
骶髂关节结核
总结词
骶髂关节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疼痛、肿胀和 活动受限。
详细描述
骶髂关节结核的病因是结核杆菌感染,通常是通过血液传播。患者常常感到骶髂关节处 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骶髂关节肿胀、活
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筋膜组织 也对维持关节稳定起到辅助作用
。
血管与神经
骶髂关节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 布,为关节提供营养和支配感觉运动 功能。
神经主要来自骶丛神经,支配关节的 感觉和运动功能。
血管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和骶正中动脉 ,为关节软骨和韧带提供血液供应。
03 骶髂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骨盆部-局部解剖
连接髂嵴和腰椎横突, 稳定骨盆和腰部之间的 连接。
骶结节韧带
连接骶骨和坐骨结节, 限制骶骨向前下方的移 动。
耻骨联合韧带
连接两侧耻骨,维持耻 骨联合的稳定性。
肌肉与韧带协同作用
维持骨盆稳定性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共同作用,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防止骨 盆倾斜或旋转。
保护盆腔脏器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对盆腔内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外力 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较少见,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及治疗措施
肌肉拉伤
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需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 伤肢等处理。
韧带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中 度和重度损伤需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
X线与MRI比较
X线检查对骨骼显示效果好,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则能全面评估骨盆部软组织情况,对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检查目的综合考 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骶骨前端的突出部分,为 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尾骨
尾椎
三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位于脊柱末 端。
尾骨尖
尾骨末端的细小部分,常因久坐或外 伤导致疼痛。
骨骼连接与稳定性
耻骨联合
两侧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具有微动性。
骶髂关节
骶骨与髂骨的连接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是骨 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韧带与肌肉
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盆底肌等,对维持骨 盆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早读看图速记:骨盆手术入路应用解剖图注,精细到每个分支!
早读看图速记:骨盆手术入路应用解剖图注,精细到每个分支!展开全文骨盆骨折手术复位不理想和并发症多的原因,除骨盆骨折复杂、手术复位难度大外,外科医生对骨盆相关解剖结构不够熟悉也是原因之一。
熟悉骨盆及其周围结构的正常形态和各种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能有效提高骨盆手术复位的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骨盆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值得学习借鉴!盆部解剖(一)骨盆(1)骨盆组成及分部左右髋骨+骶骨、尾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2)骨盆稳定性结构构成: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韧带前方:耻骨联合—骨盆的支撑结构后方:骶髂关节—骨盆的主要稳定性结构1)前方--耻骨联合--纤维软骨--耻骨联合腔--耻骨弓状韧带2)后方a.骶髂关节--骶髂骨间韧带--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b.连接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髂腰韧带--腰骶外侧韧带(3)骨盆的薄弱部位--耻骨联合--髋臼--骶髂关节周围--髂骨翼(二)盆部肌闭孔内肌与梨状肌盆膈:肛提肌、尾骨肌+盆膈上、下筋膜尿生殖膈:会阴深横肌+尿生殖隔上、下筋膜(三)盆内器官消化、泌尿系盆部脏器以及内生殖器。
前方:膀胱及尿道上部中间:内生殖器,男性(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及阴道)后方:直肠男性盆腔器官女性盆腔器官(四)盆部腹膜腹膜从骨盆边缘下降,覆盖骨盆外侧壁、后壁:1)与骨盆前壁之间有膀胱相隔;2)与骨盆后壁之间有直肠相隔;3)与盆底之间为骨盆直肠间隙。
陷凹:膀胱直肠陷凹(男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女性)。
(五)盆筋膜(1)盆壁筋膜闭孔内肌筋膜、梨状肌筋膜、骶前筋膜、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
(2)盆脏筋膜1)筋膜鞘及韧带:直肠侧韧带、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膀胱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2)直肠膀胱膈(男)、尿道阴道膈(女)、直肠阴道膈。
(3)盆筋膜间隙1)耻骨后隙:耻骨与膀胱之间,耻骨骨折合并膀胱损伤时,常引起耻骨后隙出血、尿外渗等;2)骨盆直肠间隙:盆腹膜与盆膈之间;3)直肠后隙: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下至盆膈,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血肿、尿液外渗、脓肿可互相蔓延,后方与骶骨之间有骶前静脉丛。
骶髂关节的横切面解剖
骶髂关节的横切面解剖
本图为骶髂关节的横切面,即水平面的解剖。
图中的1是位于是椎间盘中央的髓核组织;2为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3是骶骨;4是骶管;5为骶骨耳状面的后缘;6是位于骶髂关节间隙外侧的髂骨;7为骶髂关节前下部的滑膜腔;8为骶髂关节后上部的韧带部。
此韧带为骨间韧带,是人体中最强大的韧带结构;9为髂后上棘,平对第二骶椎水平;10为竖脊肌;11为骶正中嵴;12为骶后部的皮肤;13为臀部的皮下脂肪。
本例标本在此处有较多的皮下脂肪,据此推断本例标本为女性的可能性大;14为臀大肌的内侧;15为臀中肌;16为腹腔内的腰大肌;17为小肠;18不知为何物,这么大的内腔,胃的可能性较大,但正常情况下胃的位置没有这么低;19为腹直肌;20为腹白线,即任脉;21为腹腔。
上方两个箭头所示是位于骶管内,相当于侧隐窝的神经根;下方箭头所示为骶管内的马尾神经。
骨盆是一个完整的环形解剖结构,其上有2个关节和1个纤维连结,即后方左右各一的2个骶髂关节和前方的1个耻骨联合。
虽然在耻骨联合间有一个纵行的腔隙,但其内无滑膜,所以不能将其称之为关节。
因为构成关节的三要素是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而耻骨联合恰好缺失了关节囊。
连结耻骨联合的为透明软骨,结构坚韧,使得耻骨联合非常稳固。
骶髂关节是一个很有趣的关节,此关节的前下部才具有滑膜关节的特性,但几乎没有关节间隙,其后上部是纤维连结—-人体最强大的骨间韧带将外侧髂骨耳状面与内侧骶骨的耳状面以外的骨面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上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臀部骨骼肌及骨盆环等组织结构的作用,造就了稳定的骶髂关节和骨盆,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骨盆结构极为稳定,很难发生位移。
骶髂关节的解剖、运动及其稳定性因素
骶髂关节的解剖、运动及其稳定性因素一、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其关节面为”L”形。
髂骨上的关节面位于髂骨的后上方,由一个垂直向的短臂和一个相对横向的长臂构成。
骶骨侧面上也有一个垂直的短臂和横向长臂,与髂骨的相吻合,就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
图1. 髂骨和骶骨上的L形关节面骶髂关节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固,与骶骨直接相连的韧带有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骨间韧带和骶髂背侧长韧带等,此外,还有一条髂腰韧带维持腰椎和骶髂关节的稳定。
①骶结节韧带:分为三束,内侧束由尾骨连到坐骨结节,外侧束由髂后上棘连到坐骨结节,上束由髂后上棘连到尾骨。
作用为限制骶骨“点头”。
②骶棘韧带:一端附着于骶骨、尾骨外侧面,一端附着于坐骨棘。
作用为限制骶骨“点头”。
③骨间韧带:位于骶骨与髂骨之间,从骶结节到髂骨呈水平走行。
作用是防止骶髂关节分离。
④骶髂背侧长韧带:韧带从骶骨中外侧连到髂后上棘,作用为限制骶骨“反点头”。
⑤髂腰韧带:是一条坚韧的韧带,从L4-5的横突连接到髂骨的内侧缘,作用为稳定骨盆和下腰椎。
图2.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二、骶髂关节的运动方式骶髂关节的运动具体是指骶骨相对于髂骨的运动;躯干的前屈和后伸可引起骶骨的双侧运动,髋关节或下肢的屈伸引起骶骨的单侧运动。
1.骶骨的双侧运动包括“点头”与“反点头”:骶骨的“点头”运动:表现为骶骨的基底部向前、向下运动,骶骨尖向后、向上运动。
此时,骨在关节面上沿短臂向下滑动,沿长臂向后滑动。
骶骨的“反点头”运动:表现为骶骨的基底部向后、向上运动,骶骨尖向前、向下运动。
此时,骨在关节面上沿短臂向上滑动,沿长臂向前滑动。
图3. 骶骨的“点头”与“反点头”运动2.骶骨的单侧运动走路过程中,骶骨一直在做一侧”点头“,和另一侧”反点头“的运动;此时,骶髂关节即在做单侧运动。
要了解这种运动模式,需要将在骶骨上作出左右两条斜轴,左斜轴从骶骨的左侧基底部连到骶骨的右下外角,右斜轴从骶骨的右侧基底部连到骶骨的左下外角。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概述当人体处于直立位时.人体上部躯体的负载主要由骶骨承受.并经其自双侧骶髂关节迅速分散至双下肢。
骶髂关节参与了下腰痛及退变性疾患中的许多病理过程。
从解剖上看,骶髂关节具有关节所有的结构。
是活动关节.较小的活动度是适应生活中减少某些应力的需要;从功能上看,它是微动关节.活动有限.从而有助于保持骶骨必要的稳定。
这是由骶髂关节所处的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其骨与韧带的特殊解剖结构决定的。
2骶髂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骨盆环的后方由数个复杂的关节构成:骶髂关节、轴向骶髂关节(axial sacroiliac joint)、副骶髂关节(accessory sacroillac joint).骶骨呈楔形.尖端自前向后、自上向下.以凹面紧密嵌入髂骨的凸面。
骶髂关节外形变异很大,有耳状、C形或钝角形,不同性别及左、右关节面间有差异.骶髂关节角(横断面关节轴向与横轴间夹角)83.0°(54°~124°)X(min~max)下同;骶髂骨间角(横断面关节后方骶、髂骨间夹角)35.4°(0°~75°)。
此两角及关节腔的宽度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平面差异较大,但左右两侧及性别间相差不显著。
骶髂关节的结构很特殊t①骶髂关节面的骶骨侧为透明软骨,髂骨侧为纤维软骨,二者厚度比为3:1。
髂骨侧软骨的退变重于骶骨侧,中央区重于两端;②骶髂关节逐渐由尾侧、前方的滑膜性关节向头侧、后方移行为韧带联合性关节,二者间无明显分界,软骨面渐呈退行样变而模糊不清。
2.1骶髂关节特殊的骨性解剖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五个骶骨融合为一体以承受体重的机械应力。
从进化的角度看,下肢承担的应力越大.参与构成关节的骶骨数就越多。
骶髂关节的表面有软骨覆盖的凸起和凹陷,足月胎儿的骶髂关节是光滑、平整的,且两侧关节面相互反向成形,而非相互吻合。
随着年龄增加.关节内突起与凹陷增加并发生相互交锁,男性比女性更明显。
解剖骶髂关节
解剖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是一个滑膜关节,位于骶骨、髂骨耳状面之间,左右各一,成人关节软骨表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老年人此关节可以完全纤维化,偶尔甚至骨化。
关节面:在婴儿期关节面平坦,成年后变得不规则,有时呈窦状。
弯曲,不规则,并且互补,在男性更明显,它们限制运动,增加关节强度,使其将来自脊椎的负重传递到下肢。
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成年后,前部比后部厚。
髂面较薄的软骨,早期认为是纤维性软骨,也是由Ⅱ型胶原构成的透明软骨。
纤维关节囊:关节囊附着到两个关节边缘。
局部解剖骶骨:是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的一个大三角骨,它在两个不知名的骨之间楔入,形成盆腔的后上壁。
它的尾侧钝尖与尾骨及其上缘相关节,宽底与第5腰椎在腰骶角处形成关节。
它的背面突出,盆面凹陷,该腹侧弯曲扩大了盆腔容积。
它的顶、底之间有背侧、盆侧和外侧3个面,以及一个骶管。
在儿童时期,各骶椎是由软骨相连的,成人的骶骨仍保留着许多椎骨的特点。
骶骨由骨小梁构成,骨小梁被一层厚度不均的骨密质壳包被着。
底:第1骶椎上表面即骶骨底,它是自典型椎骨面以后变化最小的,其椎体较大,横向较宽,它的前侧凸缘是骶骨岬,椎孔呈三角形。
盆面:除第2骶骨体凸出以外,盆前下面的横向和纵向都是凹陷的。
4对骶骨孔经椎间孔与骶管相交通,其内有上4对骶神经前支走行。
左、右孔间的广泛区域是由平坦的骶骨体盆面形成的,期间融合为4个横脊。
背侧面:骶骨背侧面的后上方有一个向上的、间断的骶正中脊,其上有第4个(有时3个)代表融合骶椎的棘突结节。
在第4(或第3)结节下方,骶管的后壁上有一个弓形的骶管裂孔。
它是因第5骶椎板不能到达中央面而产生的,因此,第5骶椎体的后面暴露于骶骨背侧面内。
后面是由骶骨板在正中峰侧面融合而成的,它的外侧有4对骶后孔,像骶前孔一样,它们也经椎间孔通向骶管,并且每个骶后孔内都有骶神经后支走行。
在孔的内侧,垂直向下为一列4个小结节,统称为骶中间嵴。
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关节结节,是由相邻的关节突融合形成的。
骶髂关节痛定义、局部解剖、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易患因素及治疗措施
骶髂关节痛定义、局部解剖、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易患因素及治疗措施骶髂关节病变是产生慢性腰腿痛的重要来源之一,骶髂关节痛占所有腰腿痛患者的 15%~30%。
因 SIJP 病因和机制复杂,且部分临床医师对 SIJP 的认识不足,致使该类疾病容易被忽视,造成漏诊。
由于SIJP 的临床症状、疼痛部位与腰椎疾病类似,导致很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混淆,甚至被误诊。
,希望能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其疗效。
定义及临床表现SIJP是位于骶髂关节及其附近,可通过局部按压及骶髂关节诱发试验诱发疼痛重现,并可通过向骶髂关节内注射局麻药得到缓解的疼痛。
SIJP 疼痛主要出现在臀部、大腿后外侧、腰部,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股沟区、背部、腹部,大部分患者疼痛出现在膝关节以上,少数患者会放射至膝关节以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弯腰困难,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部分患者步行困难,患肢需拖行,表现为歪臀跛行步态,不能挺胸直腰。
还有患者表现为由站立位转换为卧位时腰骶部疼痛,甚至躺下困难;SIJP 伴随的麻木及感觉异常主要出现在大腿后外侧和小腿后侧。
骶髂关节解剖骶髂关节是微动半滑膜关节,前1/3 是真正的滑膜关节,后方是肌肉韧带复合体,这些肌肉韧带复合体影响着骶髂关节的稳定,是脊柱和下肢应力传导的枢纽。
骶髂关节神经支配来源主要是骶神经背侧支,指出 L5~S4后根的侧支支配骶髂关节背侧。
骶髂关节腹侧神经支配来自 L4和 L5神经根的腹侧支。
骶髂关节腹侧神经支配尚存争议,解剖学上证实的节段性支配模式并不能解释骶髂关节引起的疼痛常超出 L4—S4支配范围,骶髂关节并非单纯地由一个节段性神经支配,这是SIJP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SIJP 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性注射等。
骨盆解剖ppt课件
• 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分布 较广,成体的关节软骨、肋软骨及呼吸道 的一些软骨均属这种软骨。新鲜时呈半透 明状,较脆,易折断。透明软骨间质中的 纤维为胶原原纤维,含量较少,基质较丰 富。
10
11
12
➢ 骶骨呈倾斜状,底部朝向前上。由于身体重量与地面反作用力关 系,使得骶髂关节紧密相接
) •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
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 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
32
33
腹外斜肌
•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 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 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 之间。
• 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铡面 •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 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
薄弱但关节周围有6个方向不同的韧带组成稳 定关节的坚韧结构
6
7
• 男性骶骨耳状关节面的形状类似倒置的“L”形,女性 则短小且坡度较大,呈“C”形
• 第1骶骨构成大部分的耳状关节面,第二和第三骶骨主 要构成关节面长斜状部分的坡面,此处变异较多
• 耳状关节面覆盖有透明软骨,其厚度比对侧髂骨关节 面上的纤维软骨厚3倍
壁支
闭孔动脉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2)骶正中动脉
(3)直肠上动脉
52
53
(4)髂内静脉及其属支
臀上静脉 臀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
闭孔静脉 膀胱静脉丛
54
盆部的神经
(1)腰、骶神经
闭孔神经、腰骶干、骶丛及分支
盆壁、臀部、会阴和下肢
(2)内脏神经
骶交感干 骶副交感神经
解剖丨骶髂关节初认识(上)
解剖丨骶髂关节初认识(上)阎老师的文章《伤科治疗请尊重弱平衡的建立》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关节,平时名不见经传,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当它出问题的时候,引起的疼痛能和知名腰痛杀手腰椎间盘突出旗鼓相当,让人不容小觑,它就是——骶髂关节。
今天的解剖小课堂就来和大家认识一下骶髂关节~1.什么是骶髂关节?它在哪里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骶髂关节的位置和形状,这个关节藏匿在骨盆之中,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对而成,左右各一。
对于有腰窝的小伙伴,腰窝之下就是骶髂关节的位置。
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凹凸相嵌,骶髂间、骶骨坐骨间周围有强大的韧带固定,关节囊活动度也相对较小,正常来讲只能进行小幅度的上下前后移位运动,所以也被称为“微动关节”。
2.骶髂关节有什么作用?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虽小,但作用可不小。
骶髂关节平时主要承受3个力,即来自躯干的重力(向下)、来自下肢的支撑力(向内上方)和耻骨联合的内聚力(向内),简单来说,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支撑体重和缓冲来自下肢或骨盆的冲击力或震动。
3.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骶髂关节损伤?由于周围的韧带、关节囊保护,骶髂关节活动度又小,所以日常活动强度下骶髂关节挫伤或移位并不容易。
在直立姿势下,当体重加于楔形的骶骨时,会出现令骶骨向前下方移动、髂骨往外侧分开的趋势。
在正常情况下,骶骨的这种移动,可以牵张其周围韧带,造成骶髂关节更紧密的对合。
当骶髂关节有损伤或慢性劳损,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对骶骨向前下方移动、髂骨往外测分开的合力减弱,在暴力或不协调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关节错开移位。
急性损伤遭受暴力作用而导致骶髂关节损伤的情形临床上往往多种多样。
常见于弯腰负重扭转骨盆,或一侧下肢不动,脊柱骤然向对侧旋转,牵拉骶髂韧带致其损伤,引起骶髂关节错缝;猝然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或单侧下肢负重跳跃、坠跌等,地面的作用力向上传导,而躯体向下的冲击力向下传导,两种作用力汇集于骶髂关节,而产生骶髂关节损伤;下蹲位负重起立时扭错,或身体向前、向后跌仆,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导致骶髂关节损伤;另外,腹直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强烈收缩,可使骶髂关节交锁在不正常的位置,从而产生损伤。
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手法操作指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关节
这些
功能
手法
治疗
骨盆
解剖
解剖
关节
操作 结构
通过
操作
功能
疾病
读者理解能够 Nhomakorabea介绍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手法操作指南》是一本全面介绍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及手法操作 的实用指南。本书针对骨盆和骶髂关节的复杂结构,从功能解剖的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这些结 构的运作机制和相互关联。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尤其是从事物理治疗、推拿、骨科等领域的工作 者,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该书对骨盆和骶髂关节的骨骼结构、韧带结构以及周围肌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通过清晰的图表 和简洁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这些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这些结构在人体 运动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其病理变化和手法操作奠定了基础。 该书深入探讨了骨盆和骶髂关节常见的功能障碍及其原因。通过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剖析,使读者 能够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 见的手法操作技巧,如关节松动、软组织放松等,并对其适应症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说明。
目录是书籍的导航图,对于读者来说,一个清晰、完整的目录有助于他们快 速理解书籍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在《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手法操作指南》 这本书中,目录被精心设计,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或需要的章节。
目录将全书内容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包括骨盆和骶髂关节的基础解剖、功能、 常见疾病、以及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手法。这种分类方式使得全书内容既 有深度又有广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
骨盆解剖学ppt课件
呈倒三角形,底向
上,尖向下,前面
凹陷,上缘中分向
前隆突称岬,中部
有4条横线,横线两
端有4对骶前孔。背
面粗糙隆凸,正中
部为骶正中嵴,中
间部为骶中间嵴,
8
力的传导
骶髂关节是支撑人体躯干负 载并完成力学传导的重要结 构。
落在腰骶连接的重力,经骶 骨,骶髂关节传送至髋部
站立时,重力经髋臼传至自 由下肢骨
坐位时,传至坐骨结节
9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为负重关节, 在生理状态下主要承 受垂直及前后方向的 压力
在体质量作用下,骶 骨有下沉的趋势,从 而将位于骶骨粗隆和
10
前纵韧带
位于所有椎体和椎间盘 前面的纵长韧带,上起于枕 骨枕骨大孔前缘,下至第1 或2骶椎,韧带的宽窄厚薄 各部有所不同,前纵韧带内 层纤维与椎间盘外层纤维和 椎体的骺环相连,但并不进 入椎体,前纵韧带整个看来 是一条长而宽的纤维带,非 常坚强。前纵韧带有防止脊 柱过度后伸的作用。
22
骶尾后浅韧带 骶尾后深韧带
23
间骶髂韧带
髂后韧带 对抗横向旋转力量
韧带
腰韧带
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
骨 骶 骶髂前 髂 骶
24
髂腰韧带 骶髂间韧带 骶髂后韧 带 骶结节韧带
25
11
髂腰韧带
该韧带厚而坚韧, 起自第4、5腰椎横突, 主要是第5腰椎横突, 呈放射状止于髂嵴内唇 后半部分防止骶骨过度 下沉,限制腰5的旋转, 防止腰5在骶骨上向前 滑动髂腰韧带主要限制 矢状面上的运动。
12
骶髂前 韧带
骶髂前韧带
宽儿薄,位于关节的前面,链接骶骨骨盆 面的侧缘与髂骨耳状面的前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与骶髂关节的解剖
骨盆与骶髂关节的解剖
骨盆带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的,而后面三者统称为“髋骨”当然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成人的髋部由四个关节构成:左骶髂关节、右骶髂关节(简称SIJ)、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关节(简称SPJ)
髋关节由髂骨的2/5杯状凹陷形成、坐骨的2/5杯状凹陷形成和耻骨的1/5杯状凹陷形成。
骶髂关节的韧带非常强壮,能够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降低了关节
脱位的风险。
骶髂关节稳定性部分是由附着在上面的韧带提供,能够保证关节的完整性和抗剪切力。
直接与骶骨相连的韧带有: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骨间韧带和骶髂背侧长韧带。
髂腰韧带影响骶髂关节稳定性同时也影响腰椎的稳定。
骶髂关节的功能是将上半身的重量传递到下肢,体重通过脊柱传到腰椎,再到骶骨,经过骶髂关节传到坐骨结节,然后传至髋臼。
骶髂关节的骨性附着点机制决定了它作为承重关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