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
2020年青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2020年青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由鹏张海燕陈志国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今年采用9个青大豆品种进行展示试验,进一步掌握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农艺性状以及在本地的适应性,筛选出优质、高产、稳产的良好品种,并进行相关栽培技术的摸索研究,为优良品种在850农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区设在850农场旱田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土,试验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一致。
前茬作物为玉米,整地方式为秋翻、秋耙联合整地方式,秋起空垄。
供试品种:共9个,分别为龙青大豆1号、牡青大豆1号、中龙青大豆1号、星农豆2号、垦农青豆2号及农大提供的4个品种广石2号、特用12号、双青尖、庆垦11号。
试验地施肥情况:磷酸二铵7kg/亩+尿素2kg/亩+氯化钾5kg/亩做基肥。
磷酸二铵4kg/亩做种肥。
试验采用人工条播,5月7日播种。
播后苗前灭草亩用90%的异丙甲草胺120ml+75%噻吩磺隆1.2g+70%嗪草酮20g,灭草效果较好。
在各品种生育期内机械中耕管理3次、人工拿大草2次。
7月7日,防止夜蛾类幼虫,药剂是高效氯氟氰菊酯25ml/667m2。
10月13日人工收获脱粒。
2、试验调查气象因素记载:记录与作物相关的降水量、温度及日照时数等,对全生育期天气情况对作物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生育期调查:按调查规范的统一标准,记录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和收割期。
室内考种:成熟后考种,调查每个品种的各项产量性状,小区实收计产,并折亩产进行比较。
二、结果分析1、气象因素分析今年活动积温为2806.2℃,比历年平均值高189.7℃;无霜期155天,终霜5月6日,初霜10月8日;4月~9月合计降水737.4mm,比历年平均值多270.9mm;4月~9月总日照时数为1162.5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少31.8小时。
总的气候条件对大豆品种试验来说大豆生育前期极为不利;中后期有利因素略少、不利因素略多些。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报告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报告作者:李永生王兴荣张彦军李玥苟作旺祁旭升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大豆新品種陇中黄603是以晋大70为母本、中作98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16 —2017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96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8%。
2018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3 13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4.20%。
该品种高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7 g/kg、脂肪(干基)193.1 g/kg。
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和陇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Abstract:Longzhonghuang 603 is a new soybean cultivar,obtained from the progeny population of a cross with Jinda 70 as female parent and Zhongzuo 983 as male parent. In 2016 —2017, the average yield in 2 a was 2 966.55 kg/hm2, 12.88%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ongdou 2 in Gansu Soybean Regional Trial. In 2018,the average yield was 3 131.70 kg/hm2, 14.2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ongdou 2 in Gansu Soybean Production Trial. The cultivar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yield, excellent quality, drought resistance, disease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The grains contained protein(dry group) is 417 g/kg and fat(dry group) is 193.1 g/kg.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Hexi Irrigation Area, Along the Yellow Irrigation Area, Eastern and Southern of Gansu province.Key words:Soybean;New cultivar;Longzhonghuang 603;Breeding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1 - 3 ]。
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选育报告
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选育报告一、选育目的和背景陇豆是一种重要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性,可以广泛种植和利用。
陇豆3号作为陇豆系列品种的新成员,旨在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抗逆性,满足市场需求。
二、选育过程和方法1.选材选取了优良的大豆种子作为育种材料,包括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材料。
2.杂交组合采用优质亲本进行杂交组合,选择了适合亲本的材料进行人工授粉。
3.田间筛选种子培育后,进行田间筛选,选择了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株作为杂种后代的亲本。
4.系统选择通过连续三代田间观察和性状鉴定,筛选出了具有稳定性状和高产量的优良系列。
5.群体选育在选定的优良系列中,进行群体选育,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耕作条件的需求,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三、选育结果经过多年的选育工作,陇豆3号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选育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量高陇豆3号经过系统选择和群体选育,其产量明显高于传统品种。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耕作条件下,都可以取得较好的产量表现。
2.抗逆性强陇豆3号经过多年的田间筛选和筛选,其抗病虫害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3.品质好陇豆3号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营养丰富。
种子大小均匀,有利于精细化播种和收获。
四、应用前景陇豆3号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优质大豆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满足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配制和油脂提取等领域。
总结:陇豆3号的选育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成果,具有较高的产量、较强的抗逆性和良好的品质。
它将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陇豆3号还将推动大豆产品的多样化利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
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为加快大豆新品种更新,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我们从外地引进部分大豆品种进行试验,经过进一步试验研究对10个品种进行了筛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设于庄浪县阳川乡区域站试验田,属我县西南温暖河谷区川区,海拔1 417 m ,年降水485 mm,年平均气温8.60 ℃,常年有效积温2 815 ℃。
地势平坦,土壤质地为沙壤土,pH 值8.0 ~8.50 ,水解性氮为69 mg/kg,有效磷(P2O5)18.60 mg/kg,速效钾(K2O)178mg/kg,有机质14.30 g/kg,前茬作物为玉米。
1.2试验品种(系)参试品种(系)为:分别是中黄30、中黄35、中黄39、中黄41、中黄43、中黄44、张豆1号、张豆2号、张豆3号,以当地多年种植的稳产、优质、中早熟、抗病、抗倒伏品种铁丰8号为对照。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3.30 m ×3.60 m,用1.20 m 地膜全地面起垄覆膜,垄宽55 cm,垄高10 cm,垄沟内点播种植,每个小区种植6行,行距55 cm,株距18 cm ,亩保苗6 700株左右。
成熟收获时每小区取中间一行10 株进行室内考种,每个小区全部收获,单收、单打、单晒,最后按小区称重计算单产。
1.4田间管理4月24 日播种,亩施农家肥3 500 kg,普通过磷酸钙50 kg、尿素20 kg作基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6月20日开花前用追肥枪亩追施尿素15 kg。
7月17日预防和杀灭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使用阿维菌素、啶虫咪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2结果与分析2.1 生育期表现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平均生育期为130~164 d,对照品种铁丰8号平均生育期140 d,中黄30为130 d 最短,中黄39为164 d 为最长。
中黄30较对照早熟10 d,其它品种比对照晚熟0~24 d。
21个大豆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引种观察初报
21个大豆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引种观察初报作者:李长亮张国宏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8年第11期摘要:对引进的21个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的生长发育、产量和适应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邯14-34、陇黄3号、晋科6号、中作J13162和石788 5个品种(系)折合产量分别为3 540.00、 3 220.00、3 193.33、3 006.67、2 986.6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分别增产19.86%、9.03%、8.13%、1.81%、1.13%。
其中邯14-34在河西灌区属于中熟品种,其他4个品种相对早熟,属于早熟品种。
以上5个品种(系)适宜在河西灌区种植。
关键词:大豆;品种(系);引种试验;甘肃河西灌区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1-0037-04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1.011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Yield and Quality of FlaxDANG Zhao, ZHANG Jianping, WANG Limin, ZHAO Wei, LI Wenjuan(Institute of Crop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Abstract:Fatty acid components of flax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yield and oil yield of flaxsee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s of fatty acid content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each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contents of palmit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did not change much; the change of linoleic acid was slow and the fluctu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trends of 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content were negative,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altitude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il content of all kinds of flax variet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ltitude can inhibit the oil content;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il cont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an promote the oil content.Key words:Flax; Environmental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Fatty acid composition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最早原產于中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我国不同地区均有种植,同时也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的选育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的选育张大跃 沈士光 曹 虎 陈素荣 吴志明 张大志 陈 丽(甘肃省张掖市宏顺通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甘肃金粒种业有限公司,张掖 734000)甘肃不是我国大豆的主产省,但具备了培育大豆高产品种优越的自然资源。
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成功地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
该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和参加全省区试,不仅表现出高产、高效、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的特点,而且具有良好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品质,是目前我国产量和品质都比较高的一个新品种。
2008年在平凉的预备评比试验中每667m2产量达436.8kg,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经测定,该品种子粒含粗脂肪194.5g/ kg 、粗蛋白427.1g/ kg 。
经田间抗病性鉴定,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尤其在我国黄淮海地区是冬小麦收获后进行夏播比较理想的品种之一。
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张豆1号,审定号:甘审豆2011001。
1选育经过张豆1号(原代号TK5-1)由张掖市宏顺通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于2004年以航天辐射育种材料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2005-2006年在选种圃中经过连续选择,2007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9年提交参加全省区域试验,并同时进行多点生产示范。
2产量表现2.1选种圃高代测产2006年将张豆1号与同组合的6个姐妹系一起在F2选种圃测产,每hm2折合产量为5790kg,比邻近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34%;2007年在F3选种圃中进行3次重复测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5100kg,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26%;2008年在F4选种圃中进行2次重复测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5325 kg,较对照折合平均产量增产26.8%。
中龙豆1号
中龙豆1号一、黑审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01品种来源:以黑农44为母本,(合丰50×黑农51)F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原代号龙哈10-4139。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600℃左右,属高油大豆品种。
亚限结荚习性,株高100.0厘米左右,无分枝。
圆叶,白花,灰色茸毛。
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2.0克左右。
人工接种(菌)鉴定,中抗灰斑病。
籽粒粗蛋白含量38.38%,粗脂肪含量22.2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086.9公斤,比对照黑农61增产8.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84.7公斤,比对照黑农61增产11.7%。
栽培要点: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5月上旬播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20.0万~25.0万株(不宜密植)。
一般公顷施底肥磷酸二铵150公斤、钾肥40公斤。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南部区种植。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二、国审审定编号:国审豆20200021品种来源:以黑农44为母本,(合丰50×黑农51)F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原代号龙哈10-4139。
特征特性:在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合交02-69晚3天,属高油大豆品种。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97.8厘米,主茎16.8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6.3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2.7个,单株粒数91.0粒,单株粒重17.6克。
卵圆形叶,白花,灰毛。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百粒重20.6克。
人工接种(菌)鉴定,中抗灰斑病,中感大豆花叶病毒1号和3号株系。
籽粒粗蛋白含量37.62%,粗脂肪含量21.77%。
产量表现:2018~2019年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033.0公斤,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4.1%;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79.0公斤,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4.2%。
八个早熟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的适应性鉴定
3 结论与讨论创造适宜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的农艺性状有所区别[8]。
本试验通过对3个新选育大豆品种研究发现,在旱作区随播种密度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说明播种密度对该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显著调控 效应。
通过选择品种及适宜的播种密度是旱作区大豆高产适水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9]。
不同大豆品种全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不同,陇黄1号田间耗水量相对最多,其次为陇黄3号,陇黄2号最少。
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田间耗水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播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量的提高也就相应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1] 冯丽娟,朱洪德,于洪久.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2): 206-211[2] 杨升辉,邱家训,李洪杰,王素阁,张小燕,李春燕,李倩,张呈祥.黄淮海夏大豆产量潜力表达技术初探.中国种业,2013(10):42-44 [3] 孙国伟,付连舜,张凤路,张瑞朋,朱海荣.播期及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16,35(3):423-427 [4] 杨如萍,王立明,陈光荣,林汉明,刘学义,张国宏.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甘肃农业科技,2018(8):25-27[5] 王立明,张国宏,杨如萍,陈光荣.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中国种业,2019(4):80-8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 路海东,薛吉全,郝引川,张仁和,高杰.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8] 张茂明.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国种业,2012(2):36-37[9]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45-49(收稿日期:2020-07-08)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1-2]。
陕西省陇县大豆新矗占种引种初探
性 状 分析
月2 5日硬 茬 人 工 播 种 ,每 小 区
用种 0 . 6 公 斤 。7月 3日出苗 ,7
个 品 种 都 是 矮 秆 ,分 枝 多 ,有 效 结 荚 率 高 ,结 荚 习 性 为 亚 有 限型,无 花 叶病 毒病 ,虫 害发 生 轻 ,茸 毛 色 多 为 灰 色 ,花 多 为 白色 ,适 宜 陇县春 播种 植 。
平 坦 ,地 力 均 匀 ,土 质 为 黄 壤
土 ,试 验 地 前 茬 为 小 麦 ,亩 产
小 区间距 0 . 7 米 ,外设 保护 行 。
1 . 4 田 间管理
4 3 0 公斤 。播 前采 土 化 验测 定 土 壤 养 分 , 测 得 土 壤 有 机 质 为
豆 1 1号 、 中 作 J 4 0 3 2 、9 8 7 7 一 l 0 、 秦 豆 8号 、 9 7 — 8 、 中 作
速效 磷 l 4毫 克/ 公 斤 、速 效 钾 1 2 6毫 克/ 公 斤 ,肥 力 为 中 等 水
1 . 2 试 验 地 点
大豆是 陕西 省 陇县 的主要农 作 物之 一 ,年 种植 面 积 5 万 亩 以 f : 。 为 了提 高 大 豆 产 量 ,2 0 1 2
平 ,近 几 年 未 种 过 大 豆 。 2 0 1 2 年 3月 2 0日进 行 整 地 ,并 施 有 机肥 3 0 0 0 公 斤/ 亩 。4 月2 7 E t 点 播 ,每 小 区用 种 0 . 5 5 公 斤 。5 月
土 ,前茬 作 物 玉米 ,亩产 4 5 0
公 斤 。播 前 采 土 化 验 测 定 土 壤
养 分 , 测 得 土 壤 有 机 质 为
陇黄系列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大豆是甘肃省种植较为广泛的粮油兼用作物,具有抗旱耐瘠、培肥地力、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
大豆的生产特性受品种遗传特性、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1],产量是衡量大豆品种最重要的指标,大豆产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品种的改良,更需要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2]。
大豆生产是群体条件下的生产,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群体与个体协调生长,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3]。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已连续选育出陇黄1号、陇黄2号、陇黄3号3个不同类型大豆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已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及适应性[4-5],本试验通过选择以上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陇东旱作区开展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从农艺性状、产量以及田间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建立适应当地栽培环境的高产群体结构,以期为旱作区大豆高产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进行,该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海拔1298m ,年均降水537mm ,气温8.7℃,无霜期165d ,作物种植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试验设在无灌溉的旱作农田上,地势平坦,土壤为覆盖黑陇黄系列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王立明 杨如萍 陈光荣 张国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 730070)摘要:在甘肃东部旱作区开展陇黄1号、陇黄2号和陇黄3号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3个大豆新品种株高、底荚高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呈现下降趋势,荚粒数和百粒重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在种植密度12万~27万株/hm 2的范围内,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可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表达,陇黄1号、陇黄2号和陇黄3号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4.5万株/hm 2、20.8万株/hm 2和18.1万株/hm 2;种植密度对大豆田间耗水量无明显影响,适宜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旱作区大豆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
陇东地区浅脐色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表 1 参试大豆品种基本情况
要来 源 。大 豆 的籽粒 品质 与豆 制 品品质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13I,天 然 大 豆 的脐 色 有 多种 ,在 工业 生 产 和饮 食
习惯 中 ,人 们 更倾 向于选择 以浅脐 色大 豆为 原料 。浅
脐色大豆具有更高的商品价值 ,间接提高了其生产
效益 和经 济效 益 。 为 了满 足 陇东地 区对 浅 脐色 大 豆 品种 的需 求 ,对 6个 浅脐 色大 豆 品种 的生 态适 应性 和 丰产性 进行 了评 价 , 旨在 为陇东 地 区浅脐 色 大 豆 选种 、用种 提 供指 导 。 1 材料 方 法 1.1试 验 区概 况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除南圣 109外 其 他 5个 品种 2.3产 量性 状
的 生育 期均 在 140 d以内 ,能够 在 陇 东地 区正 常成
从 表 3可 以看 出 ,南 圣 109的单 株 荚数最 少 为
熟 ,其 中铁 豆 53的生 育周 期最 短为 133 d。南 圣 109 1 8.47个 ,且与其他参 试品种有 显著 i生差异 ;铁豆 53
图 1 参试 品种生育周期情况 2.2植株 性 状 特征
表 2 参试品种植株性状特征
3 结论与 讨 论 铁豆 53和银豆 l号的脐色为黄色 ,其他品种均
为浅褐 色 ;所有 参试品种 的叶型均为卵 圆形 ;南圣 109
14 2018辑第{ 8期f疆第54:1髯月)
农艺农技 .Il
NongyiNo ngji V
实打 实 收计 产 ,百 粒 重 及产 量 指 标 统计 按 13%
6个 参 试 品种 的 叶型 均 为 卵 圆形 (见表 2),邯
计算。采用 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图表 ,利 13—106的茸 毛 色为 棕色 ,其 他 品种 的茸 毛 色均 为 白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选育报告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选育报告
郭溦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 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
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 d,株高31.8 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 cm,百粒重23.6 g。
籽粒含粗蛋白233.1 mg/kg (风干基),粗淀粉535.2 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 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
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郭溦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平凉 7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21
【相关文献】
1.“吉农红一号”红小豆品种选育报告 [J], 于万利; 刑国顺
2.红小豆新品种冀红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周桂梅; 刘振兴; 陈健; 孟庆祥; 亚秀秀; 张英超
3.红小豆新品种“庆科红2号”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 [J], 李峰;张彩霞;慕晶;宋亚丽;李可夫
4.红小豆新品种冀红19 [J],
5.高产优质红小豆新品种——冀红21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选育报告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选育报告郭菊梅;张双定;柴月明;杨凤琴;张迎春;王文亚;林小艳;林燕【摘要】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为从外引品系中梁9589变异单株中通过多代系谱法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甘肃省陇中部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4745.85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陇中1号平均增产10.9%.半冬性,生育期286 d,株高106 cm,穗长7~8 cm,穗粒数52粒,千粒重43.6 g,容重788 g/蕴.抗寒、抗旱性强,丰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质116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39.0 g/kg(14%水分基)、赖氨酸4.35 g/kg(干基),沉降值37 mL(14%水分基).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郧22-14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及生态类似区旱地种植.【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旱地;陇选1号;选育【作者】郭菊梅;张双定;柴月明;杨凤琴;张迎春;王文亚;林小艳;林燕【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748100;甘肃省陇西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陇西 74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冬小麦是甘肃省主栽粮食作物之一,分布于海拔800~2 500 m的区域。
甘肃中部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干旱瘠薄,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匀,气候复杂多变,属我国北部晚熟冬麦区边缘地带[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冬小麦的种植区域不断北移,在冬小麦的种植范围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地处甘肃中部的陇西县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冬小麦。
饲草高粱新品种陇草1号选育报告
饲草高粱新品种陇草1号选育报告葛玉彬;刘陇生;张正英;张国琴;王国栋;何振富;贺春贵【摘要】陇草1号是以不育系Tx623A为母本、苏丹草恢复系89105-2选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饲草高粱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饲用高粱区域试验,2 a 10点(次)折合平均鲜草产量97008.15 kg/hm2,较对照增产5.86%.生育期120 d左右,株高329 cm,茎粗1.26 cm,平均分蘖数2.18个,茎秆含糖量131~156 g/kg.干重百分比中,粗蛋白87.0 g/kg、粗灰分84 g/kg、木质素71.8 g/kg、中性洗涤纤维(NDF)629 g/kg、酸性洗涤纤维(ADF)337 g/kg.茎中氢氰酸(HCN)含量8.64 mg/kg,叶中氢氰酸含量15.8 mg/kg.高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为1.8%;抗叶斑病,抗高粱蚜.【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饲草高粱;陇草1号;选育【作者】葛玉彬;刘陇生;张正英;张国琴;王国栋;何振富;贺春贵【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4高粱[Sorghum bicolor(L.)Mench]是我国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有广泛的适应性[1-2]。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Stapf]原产北非,抗旱能力突出,对各种特殊生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当前世界各国栽培最普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1]。
大豆新品种龙选1号的选育
大豆新品种龙选1号的选育
李远明;龙生云
【期刊名称】《大豆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龙选1号于1996年在合丰25大豆田里发现的自然变异株,后经过逐年不断株选,提纯复壮,去杂去劣,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81.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1.8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2.3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4.6%.主要特点是丰产、稳产、蛋白和油分含量较高.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李远明;龙生云
【作者单位】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50;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04
【相关文献】
1.大豆新品种龙达3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J], 陈永利;孙美惠;韩德志;王舒;蔡鑫鑫;刘发;栗铭徽;李桂洪;陈浩;万培蔚;徐国成;吴辉;徐玉梅;姜岩军
2.菜用大豆新品种龙垦3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李树春;宋豫红;韩利强;宋来成
3.大豆新品种龙达4号的\r选育与栽培技术 [J], 栗铭徽;王舒;蔡鑫鑫;徐玉梅;刘发;陈永利;李桂洪;陈浩;万培蔚;徐国成;吴辉;孙美惠;韩德志
4.高油大豆新品种龙垦392选育及栽培技术 [J], 齐宗元; 焉山; 胡传军; 张玉军
5.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龙达13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刘峰;姜军;吴辉;栗铭徽;张武;李桂洪;李宝华;陈永利;陈浩;徐国成;徐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杨如萍;王立明;陈光荣;林汉明;刘学义;张国宏【摘要】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442.0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稳产【作者】杨如萍;王立明;陈光荣;林汉明;刘学义;张国宏【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香港999077;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 99907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0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大豆在全球主要用于榨油、饲料和副食品加工[1-3],在甘肃省东西跨度1 450 km 的地域范围内均有大豆种植[4]。
甘肃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培育光温钝感的稳产品种是甘肃地区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大豆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7-1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联合选育出培育稳产、抗病、优质且适宜间套作的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并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陇黄1号原系号GS10-049,是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成的大豆新品种。
2008年,将引进的材料在陇东镇原地区种植,大量剔除长势较差及丰产性低的单株。
2009年,以抗旱性、田间综合长势以及是否分离为评判标准,对上年保留株系进行筛选,共得到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株系157份。
2010—2011 年,在不同生态区(陇东旱塬区镇原县和沿黄灌区靖远县)对157份入选株系进行新品系筛选试验。
2010年靖远地区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低于往年平均16mm,且7、8月份降水量及温度变化幅度较大。
结合两地苗期和成株期的总体生长表现及产量结果,剔除部分无法正常成熟、抗旱性差、稳产性低的株系,选择适应性强、田间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抗病抗倒伏的38个品系参加2012年的新品系比较试验,其中GS10-049表现突出。
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产量表现2.1 品比试验2012年,分别在陇东旱塬区镇原县上肖乡、沿黄灌区会宁县郭城镇布设新品系比较试验,试验以国家西北区大豆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晋豆19和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陇豆2号为对照,来鉴定新品系的抗旱稳产性。
陇黄1号在镇原上肖试点正常气候条件下折合产量2 338.50 kg/hm2,较陇豆2号增产4.7%,较晋豆19增产8.2%,居38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在会宁郭城试点干旱条件下折合产量3 417.00 kg/hm2,较陇豆2号增产109.0%,较晋豆19增产10.3%,居38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
综合两地产量试验结果,陇黄1号均比对照增产,干旱处理下比省区试对照品种陇豆2号的增产幅度大于10%,一般年份比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幅度在5%以上,抗旱,抗花叶病毒病和黑斑病,落黄、落叶性好,推荐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
2.2 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在兰州、平凉、白银、庆阳、武威进行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陇黄1号产量水平1 963.95~3 927.90 kg/hm2,平均产量2 737.65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44%,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
在兰州、平凉、白银和庆阳试点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2.98%~25.37%,武威试点较对照减产19.70%。
在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中,陇黄1号产量水平1 109.25~2 920.50 kg/hm2,平均产量2 146.35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3.06%,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7位。
其中兰州、白银、庆阳试验点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4.44%~10.31%;平凉、武威试验点较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3.17%~6.29%。
2.3 生产试验在2015年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中,陇黄1号在4个试验点均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产量水平1 872.60~3 150.15 kg/hm2,较对照增产4.22%~17.86%。
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9.04%,居5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
3 历年示范推广情况陇黄1号因外观品质优良广受种植户欢迎。
2015年,在陇东宁县和盛镇、镇原上肖乡和平凉崆峒区丰台乡苹果幼树间作模式下,陇黄1号平均产量为2 602.55kg/hm2;在靖远县北滩乡井滩村单作密植条件下,陇黄1号平均产量为2658.75 kg/hm2。
2016年,在凉州区吴家井七星村枸杞套种大豆示范中,陇黄1号平均产量达2 631.54 kg/hm2;在靖远县糜滩乡单作模式下,陇黄1号平均产量为2 838.15 kg/hm2。
2017年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和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大豆新品种示范中,陇黄1号平均折合产量达2 628.45 kg/hm2。
4 特征特性4.1 植物学特征陇黄1号在甘肃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和陇东旱塬区属春播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日数124 d,较陇豆2号早熟9 d,较晋豆19晚熟6 d。
平均株高63.1 cm,单株荚数51.5个,单株粒数111.3粒,百粒重18.8~24.5 g。
白花、灰毛、椭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开张。
籽粒黄色,椭圆形粒,浅褐脐,种皮强光。
4.2 抗病性在2013—2014年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中,陇黄1号田间高抗花叶病毒病。
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5年9月17日,在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田调查,陇黄1号田间表现高抗大豆黑斑病,抗性好于对照品种陇豆2号,可在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4.3 品质陇黄1号黄色种皮有很强的光泽度,脐色为浅褐色,外观均匀一致,商品性佳。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验,陇黄1号粗蛋白(干基)含量39.40%。
粗脂肪(干基)含量20.52%,比对照陇豆2号高1.24百分点。
5 适宜种植区域多年多点试验及生产示范表明,陇黄1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的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及中部沿黄灌区靖远、会宁等地以及陇东旱塬区平凉、庆阳等地,以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春播种植。
6 栽培技术要点陇黄1号在甘肃地区适宜春播,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该品种分枝性中等,叶片适中,建议播种量为67.5~75.0 kg/hm2,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
播前结合春耕整地施磷酸二铵195~225 kg/hm2、尿素45~75 kg/hm2或施普通过磷酸钙750~900 kg/hm2、尿素90~120 kg/hm2。
生育期间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并保证植株生长所需水分。
80%的叶片脱落,籽粒与荚壳发生分离时即可收获,间套作模式下或机械化收获时可根据需求适当调整收获时间。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金陵.大豆品质育种[J].作物杂志,1986(2):1-3.[2]杨如萍,张国宏,王立明,等.甘肃省大豆主产区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J]. 大豆科学,2013,32(1):50-55.[3]张彦军,王兴荣,苟作旺,等.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5(7):5-7.[4]张国宏,倪胜利,王立明,等.甘肃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09(8):39-41.[5]左巧美.大豆生育期的遗传变异、QTL定位和关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6]李金玉,孙石,韩天富.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方法和量化指标[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6):671-677.[7]姜妍,冷建田,费志宏,等.广适应大豆品种中黄13 的光周期反应[J]. 大豆科学,2009,28(3):377-381.[8]王国勋.论大豆高蛋白、抗病(毒)品种的生态育种[J]. 中国油料,1985(4):3-7.[9]赵琳,宋亮,詹生华,等.大豆育种进展与前景展望[J]. 大豆科技,2014(3):36-39.[10]顾和平,沈克琴,凌以禄,等.我国南方大豆种植制度的现状及育种方向[J].作物研究,1992(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