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二十四诗品》——《疏野》《清奇》
(转)二十四诗品解读(十六、清奇篇)
(转)二十四诗品解读(十六、清奇篇)十六、清奇原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⑴如玉⑵,步屧⑶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⑷。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解释:⑴、可人,郭解为“可意之人,言其最惬人意之人”,实即前所说幽人、佳士。
⑵、如玉,《世说新语·容止》云:“裴令公(楷)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⑶、屧,木屐。
⑷、收,当指收受领会之意。
意义分析:首四句写“清奇”之境:秀美的松林下有一条清澄的小溪,水边的小洲上满盖着白雪,溪对面停着一艘小渔船。
中四句写“清奇”之人,指品质高洁、风度闲雅的高士。
“步屧寻幽”,是说穿着木屐,不修边幅,悠闲散步,探寻幽趣,行行止止,停停看看,神态自若,心情淡泊,而天空碧蓝,无丝毫尘埃,真清奇之极也。
后四句写清奇之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神出古异,澹不可收”,言其精神境界之高古奇异,显示出其心灵世界之极其淡泊,使人永远领略不尽。
故如破晓时之月光,明朗惨淡;又如深秋时之空气,清新高爽。
总体论述:“清奇”一品颇有点接近“高古”,但“高古”纯为神态,而“清奇”则形神兼备。
例诗介绍: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池月清光、荷风清香和竹露清响的兴象中后,顿觉清旷爽朗。
此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更是举座嗟其清绝。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亦有此特色。
人烟灭绝,江寒雪白,实清奇高土之心灵世界也。
他山之石:*“秀美——《诗品》高扬的又一面风格美大旗”,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的《纤秾》、《绮丽》和《典雅》、《清奇》四品,进而又结合《诗品》涉及秀美风格的多个品目而总说《诗品》秀美论。
论《二十四诗品》之 “清奇”
论《二十四诗品》之“清奇”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文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诗论专著,其中体现的美学观言简意奥、耐人寻味。
司空图在《诗品》里靠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创造了一幅幅清新优美、空灵超脱或雄浑悲慨的画面,借此来比拟各种不同的诗歌意韵与诗人的内心品格。
他理想中的幽人、高人雅士与美丽的大自然一起成为这立体画面的主体,共同传达出作者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诗歌意境的细腻体会与深刻理解。
其“清奇”品:“娟娟群松,下有漪奇。
晴雪满竹,隔溪鱼舟。
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澹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清奇”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清远闲淡幽静之美。
“清”,与俗浊相对而言;“奇”与平庸相对而言。
这样的诗,诗意新颖,语言秀丽,有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
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的诗,多表现一种超凡绝俗的艺术风格。
杨氏《诗品浅解》释“清”为“清洁”,释“奇”为“奇异”。
孙氏《诗品臆说》说之较详,其云:“清,对浊俗言。
奇,对平庸言。
如数日阴晦,几于闷煞,忽然天开日朗,万里澄空,不惟视前日阴晦之天为清为奇,即视往日清明之天,为尤清尤奇。
奇,乃奇特,非奇怪也。
”二解均有道理。
“清奇”一词,以“清”为主,“奇”是补充说明“清”的,其意思用通常的话来说,大约就是所谓“清得出奇”了。
归结起来,“清奇”既对景、境而言,也对人而言,复对人与境的关系而言,它是一种主要以“清”为主而“清”到极致的艺术风格。
如王维的《山居秋螟》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正是这种清奇之境,表现出物我相融的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自然的观点来看,山本不应为空,能把山看成是空的,那是诗人的心空。
是一种禅的意境下对待景物,是人生的醒悟,感叹,更是一种归于平静和成熟的感受。
“明月”“清泉”“松间”“石上”这些物象与动词“照”“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么亮丽的景象。
内然景观的“静”的描写背后,还表达了作者“自然而然”的一种顺应,更是复而不变的自然思想的回归。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清奇(1)注释
③“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屧,音xiè,古代鞋的木底,亦泛指鞋。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云:“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这两句是说,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缓缓行来,步涉幽径,给人一种清新可爱之感。
④“载行载止,空碧悠悠”。“载”是一个语助词,无义。这两句是说,那个美貌女子走走停停,瞩目远眺悠悠碧空,自然给人一种清奇悠远之感。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清奇(1)注释
清奇
娟娟群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注释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①。晴雪满竹,隔溪渔舟②。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③。载行载止,空碧悠悠④。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⑤。如月之曙,如气之秋⑥。
①“娟娟群松,下有漪流”。“娟娟”,美好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闲幔。”“漪流”,波纹缕缕的水流。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这两句是说,在苍翠的群松之下,有清澈的溪水流过。以其境之清托出清奇之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著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译文:那有道的人乘风而行,手托着一束芙蓉。
经历了尘世劫难之后,只留下缥缈空虚的踪影。
月亮从东方升起,和风也有意伴从。
华山的夜空碧蓝而宁静,人们倾听着清新的钟声。
作家保持这样质朴的感情,超脱世俗陈旧的习性。
向往远世寄托雅致的意趣,孤傲自赏高古的诗风。
6.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来源网络下面来欣赏作品《二十四诗品》来源=雅然:-D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
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十一)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
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渌:同漉,滤。
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
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
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见义:悠悠:广阔悠远;忽忽:浩瀚无边。
空尘:空中的微尘。
海沤:大海中的水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
”{译文}: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
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
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
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
[简析]:“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2014-11-08 13:23阅读:1,493一一[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草露斋今天11:35 浏览(2)《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易贤案:俨然一部不让平民读下去的专说,对诗人或评诗人恐怕也难就范、楷模!诗,言美,到言志己偏向首首决心,“向地球开战”了。
唐人不愧为出好诗、出反映社会动荡苦楚、凄美诗的时代,又出了一种规范条款诗论,把不同体系、范畴、概念的全人类说过的词或词语参和在一处,来解剖诗歌,真是唐谋咋没有玻色子化反映社会细胞的进化与宇宙星系间的碰撞与重组呢!加上玻变与宇撞来论,岂不更全!论中国书、画有能神逸等说,即上品中之上上,上上上,可能还有上上上上品。
你看游春图无价,吴冠中每平方中国尺一百几十万元,真还不像岩画或玉猪龙历史价值高!故为可品较恰当。
我欣赏小学老师教儿童写诗要用感情,别老是太阳出来绯红/晒得石头帮硬!中学教师教少年写诗要言义,别一派空言奔向前程!也欣赏大学教授教人写诗要重意境,别花费五十六字只会楼台呻吟。
为事哭,为国为家发愤总得诗中显、隐!(教幼儿背诗父母也解说意境,因此文说唐司空论风格与意境指向高端文人,故我突出说大学文科要把写诗重意境讲好,免得文学学士写齐整诗淡薄了意境。
)传文为学习、不是一切否定。
评论诗歌本有倾向性,我说边塞诗好,你说牡丹诗行,我说石壕吏反映天宝之乱后唐衰落之因,你说无题诗反映统治上层门派间的斗争矛盾……诗可偏重一事、一感慨、一吟咏,不必非属某范畴不可,因为鲁迅也会用反语骂人。
诗,唐诗好!唐人评评一设防,为就范,再也难出好!不是没有,有东坡、有杨状员、还有纳兰……当然还有两个留诗最多的诗人,崇庆令陆游和清帝乾隆。
(只就现今而说诗,文发后若出诗歌新要求与此文无关。
汀涛)《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二十四诗品》原文欣赏
《二十四诗品》原文欣赏《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赏读《二十四诗品》——《疏野》《清奇》
赏读《二十四诗品》——《疏野》《清奇》摘要:《二十四诗品》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它是由有着丰富美学意涵的二十四个品目亦即二十四首短诗组成。
是唐末诗人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穰、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全文不过千字,却是以寥寥数语将诗风描绘成一幅幅画卷。
读来意境悠远,思之古意,美景成行。
关键词:疏野;清奇天津这段时日总能不期而遇几场急雨,消掉了不少暑气,晚间伴着凉风,听着雨水与风的交响曲,时而缓,时而急,倒能得个好眠。
北方的雨总是下得珍而又急,需要仔细斟酌、酝酿,定要有穿叶轻风相和,电闪雷鸣相迎,方显得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我是个地道的南方姑娘,感受惯了绵绵细雨,润物无声的节奏,猛然换了个情境,却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心灵撞击。
我是极喜爱雨的,恰逢此刻翻看着《二十四诗品》,与我而言雨又极与诗词相合,以雨入诗,则意境深远淡然,想凭着现在这股劲头写下点什么,可能会有些许前后断连,词不达意,可能这也正是我对于诗品较为浅显的理解吧。
在我粗浅的课下解读之后,我觉得《二十四诗品》给后人树立了以下三个诗美理想方面的标杆。
其一,司空图《诗品》的功绩首先在于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大规模的汇集、整理和分类,对各种相近、相异以至相反的诗歌风格类型。
其二,如南朝齐谢赫《古画品》所说:“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表明《诗品》在摹状各类诗歌风格面貌并揭示其内涵的同时,还对艺术家如何表现客观对象、形似与神似、色彩的浓与淡、典型化的方法等一系列有关诗歌美学的重大问题作了探索,提出不少精辟、新颖的意见。
其三,全诗表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是美学内涵;“醇美”是理想;“全美为工”、“辨味言诗”是必要条件。
在二十四首小诗中我想着重的讲述一下我对《疏野》和《清奇》的解读和一些理解。
《二十四诗品》之典雅、清奇及其与孟浩然诗风
《二十四诗品》之典雅、清奇及其与孟浩然诗风摘要: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
这是有道理的,但相关的具体论证还很不够。
笔者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二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尤密。
本文即先对《诗品》中《典雅》、《清奇》两品作具体研究,进而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的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典雅;清奇;孟浩然诗风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中国古代诗学名著《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其署名作者为晚唐司空图)与孟浩然诗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赞同这样的看法,但觉得已有的相关具体分析论证还远远不够。
我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两品与孟氏诗风关系尤密。
本文即拟先对《典雅》《清奇》两品作分别的具体研究,然后再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之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从一个重要侧面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一、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土,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日可读。
’(《诗品·典雅》)将观其品,先审其题。
典雅一词,在《诗品》之前早已运用于文学理论中,在今天更是日常习语,似乎不难理解。
但《诗品·典雅》中的“典雅”一词,其文化义蕴,却并不十分容易把握。
对《典雅》中“典雅”的文化义蕴的解说,常见者有两种。
一种解说是将之与儒家儒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赵福坛先生在解说“典雅”时,引出了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关的几段论说,即“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体性》);“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定势》)。
赵先生议论道:“如刘勰所说‘模经为式者’就成为典雅之作。
这里的‘经’是指‘经典’著作,也就是儒门的学说。
依此解释,凡从儒家学说立义,并按照其模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典雅之作……司空图所标举的典雅大致也是从儒家经典的模式来着笔描绘的。
解读《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近年来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是从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目前并无确切证据可以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却可以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因此在不能否定司空图著作权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作为他的著作来看。
但是不管是不是他所作,《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
我在给研究生讲授司空图诗论过程中,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这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文艺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特征,也许是有帮助的。
所以特提出来向同行专家请教。
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
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
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
毫厘之差,不可不辨。
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
”“雄浑”和“雄健”虽只一字之差,但在美学思想上则相去甚远。
此处之“雄浑”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如用儒家的美学观来解释,比如说用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或者“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来解释,就和原意相背离了。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下)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下)《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
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六)、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玉壶:珍美的酒器。
春:这里指酒。
唐时酒名多带“春”字,如“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烧春”等。
修竹:美竹。
竹子岁晚不凋,挺拨而立,为过去的诗人所爱。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眠琴绿荫,在绿荫下枕琴而眠。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人淡如菊:人像菊花一样淡素,凌寒风,傲严霜而开放。
书:书写。
岁华:年华、时光。
[译文]:玉壶买酒,茅屋赏雨。
座中有佳士,四周是美丽的竹林。
初晴的天空浮白云,幽谷的鸟儿互相追逐。
绿荫之下枕琴而眠,仰视飞溅的瀑布。
落花默默无言,人像菊花淡泊。
写下这四时景光,就是可读的好诗。
[简析]:典雅,指的是质朴无华、高雅不俗的风格。
典训为质朴、庄重,与华丽、艳冶相对而言;雅指风雅、素雅,与粗野、卑俗相对而言。
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典雅的意境;在茅屋中赏雨,玉壶自斟,四周竹林。
雨后初晴,听鸟鸣相逐,枕琴而眠,仰看飞瀑。
一派“高人雅士”的“雅”兴。
虽然秋风袭人,落花片片,默默地凋谢,人却要像淡泊的菊花,挺寒风,傲严霜,孤芳自赏。
创作风格典雅的作品,作者首先要是雅人佳士,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这样典雅的意境。
(七)、洗炼: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超心:专心。
绝爱:毫不爱惜。
缁磷:黑云母石,非金属元素,耐火,冶炼金属时遇之必弃。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剖析
①“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描高古之境的感性状态,以仙人之境和人间之境相喻。畸人,不与世俗相合之人,出自《庄子·大 宗师》。乘真,乘真气上升。芙蓉,莲花,李白《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泛,经历;浩劫,佛典说世间有四劫,成、住、坏、空,坏劫乃世界归于毁灭,历时甚长。窅然, 即渺然,相隔很远;空踪,前不见古人义。两句意云,畸人历劫以去,仅留空踪。喻高古之仙境。 东斗,东方的斗宿星,月出于东斗上,明月夜,好风吹。太华即华山,夜有古钟声。四句喻写人间 高古之境。
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言得此境所需主体之道家精神修养。前两句说伫虚静朴素之心,超然尘世之外,不染俗气。“畦 封”,人间田亩财产。黄唐,黄帝与唐尧;在独,陶潜《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此句意为: 精神回归到古代尧舜。落落,居高不俗;玄宗,道之玄奥宗旨。
例诗: 李白《山中问答》:
例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劲健:强劲有力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 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①“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征。行神思,行气势,如天马行空,畅达无阻,有劲健之气势贯通全篇。
在外,我思之人好象离我不远,好象平时生活一起一样。这就是深沉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③“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一曰前两句写环境,从黄昏到夜晚执著之久,有可能 产生佳句如大河之水涛涛不绝(郁沅)。二曰第一句 为动态之沉著,第二句为静态之沉著,三四句谓真沉 著者言语道断,不思而然地佳句奇出。
二十四诗品解读
二十四诗品解读作者:苏小倩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摘要:《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篇章,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该篇目兼具儒、释、道多家思想,也描绘了多样诗意生活图景,具备较高研究价值。
本文就重点围绕着《二十四诗品》从妙景描述以及思想两个层面进行了简要解读,以供参考。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妙景;思想引言《二十四诗品》作为我国探讨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章,在诗歌风格的描绘上表现出了较强的作用价值,其不仅仅阐述了多种诗歌风格的形成机制,还描绘了多种多样的美丽意境,对于多种思想同样也进行了有效渗透和阐述,进而在美学以及诗歌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二十四诗品》进行深入解读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诗品概述针对《二十四诗品》进行解读必然需要首先明確“诗品”的具体含义,这里的诗品并非是指针对诗作进行评判和区分高下,而是代表“诗的品格”,也就是针对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阐述。
《二十四诗品》也就是针对二十四种诗的品格进行阐述和研究,比如“雄浑”、“高古”、“典雅”、“劲健”等都是不同的诗品。
由此可见,《二十四诗品》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详细阐述了二十四种艺术风格,同时蕴含着较多的思想和意境,值得深入解读和探讨。
[1]二、《二十四诗品》的妙景描述在《二十四诗品》中,妙景描述是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内容,其中呈现的多种诗意生活图景极具艺术价值。
《二十四诗品》中的诗意生活图景类型众多,风格也各异,有的是基于现实进行描述,有的则是自然山水进行描绘,更有精神层面仙境的描绘,无不体现出了美感。
从现实层面的妙景描述入手进行分析,《二十四诗品》中阐述了较多的世俗生活,这些世俗生活不仅仅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样也在具体描绘中具备较强的美感。
比如从“豪放”的描绘中来看,其首先直观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妙景,促使诗作更为有气势,还表达出了作者自身的气度,传达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意向;“劲健”同样也描绘了恢弘的意境,代表着作者的张狂气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受;“悲概”则描绘了另外一种现实层面的妙景,同样也传达了不同的心态和感悟。
《二十四诗品》赏析
《⼆⼗四诗品》赏析⼆⼗四诗品⼆⼗四诗品○1.雄浑⼤⽤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3.纤秾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着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5.⾼古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6.典雅⽟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7.洗炼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8.劲健⾏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10. ⾃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11. 含蓄不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12.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13.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论《二十四诗品精神、缜密、疏野》相关的艺术形态
论《二十四诗品精神、缜密、疏野》相关的艺术形态摘要:对唐宋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其中三篇“精神”、“缜密”、“疏野”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司空图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演绎,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园林艺术和行为艺术做对其三篇的对应扩充。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美学;传统绘画;园林艺术;行为艺术;一.《二十四诗品》精神篇——徐悲鸿的马1.《二十四诗品》精神篇主文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处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2.循环论辩证法观念——怎样具有精神的正面描述这里的精神与“萎靡”相对,而非指今日哲学指人的思想意识。
精神是神气清明、生气舒发、神采奕奕的艺术风格。
“返”存在一种初级朴素的循环论的辩证法观念,指事物向反方向的方向变化而回到原来的地方,具有“进行”、“发展”的因素,在发展中的过程常处有质变前的含义。
徐悲鸿的画就有这样“返”的特点。
徐悲鸿先生倡导革新,提倡西方的写实注意,反对形式主义。
他认为中国画首先要继承优秀传统,绝不可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融入到中国画体系。
3.意向——组成精神风格的具体品貌“明漪绝底,奇花初开”,以水底的明漪,光影摇动处一池皆活,来形容这种诗风的清气勃发;以春天花朵蓓蕾初孕,欲开未开,来比喻包含生机。
徐悲鸿先生的国画作品和传统中国画描绘的高士仕女、林泉高致、梅兰竹菊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国画直接从现实的生活对象出发,以西方写实主义的明暗素描融入中国传统的线描之中,亲身实践了他“以西润中”的艺术主张,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刻画对象的现实性和典型性,包容了大千世界的内在生命律动,充满了强烈的人性关怀。
4.气——形成精神风貌的条件精神之风必须生气流溢,精神完足,尽扫萎靡纤弱之态。
气在绘画中的体现便是笔法,他的“马” 在笔墨运用上,运用酣畅淋漓的墨色渲染马头、颈、胸等部位,又以干枯笔法扫出鬃尾,相对来说更符合中国画的审美境界。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疏野(1)注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疏野(1)注释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屋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注释惟性所宅,真取不羁①。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②。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③。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④。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⑤?若其天放,如是得之⑥。
①“惟性所宅,真取不羁”。
这一句是说,只要保持着个人的天性,出自于疏放不羁的情怀,就能自成疏野一格。
“惟性所宅”中的“宅”即存放、保持的意思。
如《书·诰》中就有“宅心知训”之句。
孔颖达疏之曰“居之于心。
”也常有“宅心仁厚”之说。
②“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这一句是说若能以疏野的情怀观照外物,其诗歌必定会具有丰富的内含,其意境必定是真率自然的。
③“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这两句道出来一个隐士的风标,说疏野的风格正如隐士的疏狂。
④“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这两句自然让人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独立遗世的超脱。
司空图似乎主张疏野之诗应有超逸的风格。
⑤“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诗品臆说》作“倘然自适”,又解为:优游自得,胸无芥蒂,行无挂碍。
‘倘’字当作‘徜徉’之‘徜’读。
”用“徜徉”解释这里的“倘然”,亦自可通。
但本品末四句连用“倘然”、“岂必”、“若其”、“如是”等字样,上下合看,似不妨把“倘然”释为“倘或”、“果然”,辞义更为贴近些。
所以,这两句的意思似是:倘或能够率由诗人的性情,务求其真,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地以人为之巧来表现呢。
⑥“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二十四诗品浅解》云:“天放,天然放浪也。
”《庄子?马蹄篇》云:“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成玄英疏云:“党,偏;命,名;天,自然也。
”天者,顺天道之自然;放者,达情性之本真。
这两句的意思应是:唯其从个性出发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疏野的风标来。
诗文的一种风格。谓清新奇妙的境界。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诗文的一种风格。
谓清新奇妙的境界。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司空图清奇。
诗文的一种风格。
谓清新奇妙的境界。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清奇”一品。
中文名,清奇。
实质,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
出处,《二十四诗品》。
定义,谓清新奇妙的境界。
简介。
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
可人如玉。
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
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
如气之秋。
注释。
可人如玉。
步屟寻幽:可人。
可意的人。
屟:木板拖鞋。
寻幽。
观赏幽静的景色。
载行载止。
空碧悠悠:载行载止。
边走边停。
走走停停。
载。
发语词。
空碧。
天空澄碧。
悠悠。
不尽貌。
寥廓无际。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神。
指神情气韵。
古异。
高古而奇异。
淡。
淡泊。
不可收。
指其深远不可尽收眼底。
译文。
秀丽的松林之下。
有潺潺流动的清溪。
晴日下积雪的汀洲。
溪对岸停泊一只渔船。
那可人洁莹如玉。
踏着木屐观赏幽静的景色。
他边走边看。
走走停停。
望着寥廓无际的澄碧的天空。
神情气韵高古不凡。
情致淡泊深湛。
好像拂晓的月色那样疏远。
有如秋气那样清澈爽凉。
简析。
“清奇”的艺术风格。
表现为清远闲淡幽静之美。
“清”。
与俗浊相对而言;“奇”与平庸相对而言。
这样的诗。
诗意新颖。
语言秀丽。
有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
以王维。
司空图孟浩然。
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的诗。
多表现一种超凡绝俗的艺术风格。
为了说明这种风格。
司空图描绘了“清奇”的境界。
前四句描写一个极其清秀幽丽的景象:“娟娟群松。
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
隔溪渔舟。
”立意新颖。
形象明丽。
又透露出远离尘俗的清冷之气。
中间四句。
描写了在这样清幽境地中的“可人”的形象。
其人温润洁莹如玉。
他踏着木屐寻幽。
潇洒出尘;边走边看。
走走停停。
多么闲适自如。
这样一个远离尘寰。
闲去野鹤般的人物。
是诗人理想的对象。
末四句进一步描写这个“隐士”的精神世界。
歌颂他情趣的淡泊和寄寓的高远。
可人,可意的人。
屟:木板拖鞋。
寻幽,观赏幽静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读《二十四诗品》——《疏野》《清奇》
摘要:《二十四诗品》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它是由有着丰富
美学意涵的二十四个品目亦即二十四首短诗组成。
是唐末诗人司空图在刘勰等前
人探讨的基础上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穰、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全文不过千字,却
是以寥寥数语将诗风描绘成一幅幅画卷。
读来意境悠远,思之古意,美景成行。
关键词:疏野;清奇
天津这段时日总能不期而遇几场急雨,消掉了不少暑气,晚间伴着凉风,
听着雨水与风的交响曲,时而缓,时而急,倒能得个好眠。
北方的雨总是下得珍
而又急,需要仔细斟酌、酝酿,定要有穿叶轻风相和,电闪雷鸣相迎,方显得堂
堂正正,不卑不亢。
我是个地道的南方姑娘,感受惯了绵绵细雨,润物无声的节奏,猛然换了个情境,却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心灵撞击。
我是极喜爱雨的,恰逢此
刻翻看着《二十四诗品》,与我而言雨又极与诗词相合,以雨入诗,则意境深远
淡然,想凭着现在这股劲头写下点什么,可能会有些许前后断连,词不达意,可
能这也正是我对于诗品较为浅显的理解吧。
在我粗浅的课下解读之后,我觉得《二十四诗品》给后人树立了以下三个
诗美理想方面的标杆。
其一,司空图《诗品》的功绩首先在于对唐诗的各种风格
和流派进行了大规模的汇集、整理和分类,对各种相近、相异以至相反的诗歌风
格类型。
其二,如南朝齐谢赫《古画品》所说:“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表明《诗品》在摹状各类诗歌风格面貌并揭示其内涵的同时,还对艺术家如何表现客
观对象、形似与神似、色彩的浓与淡、典型化的方法等一系列有关诗歌美学的重
大问题作了探索,提出不少精辟、新颖的意见。
其三,全诗表现了一个美好的理
想“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是美学内涵;“醇美”是理想;“全美为工”、“辨味言诗”是必要条件。
在二十四首小诗中我想着重的讲述一下我对《疏野》和《清奇》的解读和
一些理解。
这两则小诗,如果从笼统的概述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一种
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真率、不同凡俗的人生态度,但是,细捋下来又
有其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境界。
《疏野》对矫饰而言,指质朴真率的艺术风格。
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自由地抒发感情;反对任何矫情作假。
这种理论源于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是魏晋时代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逃避政治现实、反对名教刻板的思潮,疏野的
要点是“惟性所宅”,以诗人的个性为主体,要求自由的抒写主观感受。
全诗首四
句就是说“疏野”的特点在真率而无所羁绊;“唯性所宅,真取弗羁”,是说任性而
随其所安,但取其天真自然而毫无世俗种种羁绊;“控物自富”,即随手而自由取物,则自可富足不尽;“与率为期”,谓唯求与真率相约为期,而绝无任何规矩约束。
中四句是形象地描写疏野之人的生活和心态,“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其生
活极为真率自然,无拘无束。
后四句进一步说明疏野之人与世无争,“倘然适意,岂必有为”他所追求的是庄子的“天放”境界,寻求自然之乐。
疏野并不是粗疏浅陋,而是质朴真率。
对于疏野的理解,我觉得最具有代
表性的人物还是嵇康与阮籍,嵇康和阮籍都是汉末晋初时代的人,并列于竹林七
贤之中。
那个时代玄学大热,人们尚清谈,讲究放达,文学创作上可能比较清汤
寡水,但是行为举止上可以说是行为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那个年代,竹林七
贤可谓是名士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自然是符合了这个时代的品评标准——放达。
嵇康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用他的话说就是“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嵇康
主要表现为: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
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从而达到平和之美的审美境界。
在嵇康的众多作品中,最
能体现疏野情怀的是《游仙诗》中的“翩翩凤翮,逢此网罗。
”表达了嵇康对自己
生在这个时代的悲哀,就是像我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却要在这个污浊是世界中
生存,挣扎不出,只能一醉解千愁了。
我觉得这句恰到好处的、不加掩饰的、无
拘无束的表达了作者的性情,写出了他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不与世事的态度。
对于阮籍的作品而言,有太多能描绘疏野情境的了。
例如《咏怀八十二首》中的
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通过薄帷、明月、清风、襟这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夜半不能寐的愁丝画面,薄帷和清风突出了凉意,明月和衣襟委婉地
表现出思乡的情绪,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
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清奇》是清秀脱俗的艺术风格。
孙联奎《诗品臆说》指出“清对俗浊言,
奇对平庸言”,大体上说明了这种风格的特点。
就风格的分类而言,清奇属于清淡之美。
所描绘的是现实的人间美景而不是虚无缥渺的神仙世界。
虽然由于有一个“神出古异”的“可人”在徘徊,使画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玄秘薄纱,但是,作者所
强调的并不是超玄之态,出世之致,而是一种秀朗如玉的风神,清淡如月的气韵。
整诗首四句写“清奇”之境,秀美的松林下有一条清澄的小溪,水边的小洲上满盖
着白雪,溪对面停着一艘小渔船。
中四句写“清奇”之人,指品质高洁、风度闲雅
的高士。
后四句写清奇之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神出古异,澹不可收”,言其精神
境界之高古奇异,显示出其心灵世界之极其淡泊,使人永远领略不尽。
故如破晓
时之月光,明朗惨淡;又如深秋时之空气,清新高爽。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满山坡的松枝在微风摇曳,山脚下是一道跳珠溅玉的溪涧,涧水在阳光中明灭曲折,泻人积雪的深碧溪流。
蓝天,绿树,白雪,清溪,这些色调明丽,对比强烈的自然
景物,竟如此谐和地组合在一起,清亮明爽,豁人耳目。
从“摹神取象”的角度看,清奇是二十四诗品中写得最成功的几品之一,全
篇只停留于描写性的表述而缺乏理论的概括,使不同读者有不同的个人理解,这
也是一个成功表现。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
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既属于这个时代,
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在电影方面也有很多的代
表作品,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作品《空与海的诗》,一部只有23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青春文艺的友谊与爱情,电影没
有过多的话语,但是整体的色调与氛围却把想要讲述的表达的特别清晰。
完全抛
开那些可能会妨碍剧情表达的议论和说明,通过描绘的自然美景,把清奇之风的
特征和韵味表现的鲜明生动、淋漓尽致。
即使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来赞美也
不算过分。
看了那么多关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专著,初始觉得颇有道理,看的名
家解读多了观点也就乱了,后来竟觉得一头雾水,读来读去竟觉得得不偿失了,
可当我又返回去读的原文时,虽然觉得没有真正明白什么道理,没有发现什么高
妙的审美特性,总觉得无法说出些什么大道理,但读了多遍后,忽然发现我对诗
歌的欣赏水平无意识之中提高了,以前领会不到的诗词境界在我面前豁然开朗了。
胡乱的写下了这些文字,在这局限的篇幅里不能完全表达我对其诗品的理解,回
味着那半懂不懂的状态,回味着那似醉若醒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历练,我想我会更加理解诗品中的更大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