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壬辰战争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141017档案揭秘: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四)
141017档案揭秘: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四)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日本称为“文禄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国则称为“朝鲜之役”。
这是日本第一次进行侵略大陆的尝试,日本这个中华文明圈最外围的国家,突然试图打破东亚三国之间长期以来的平衡,将它所渴望的这片大陆据为己有,这一事件不但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也决定着亚洲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日本此后对亚洲大陆进行的历次战争都是沿着丰臣秀吉划定的路径进行的。
那么,日本第一次侵略大陆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16世纪末这一时间点?日本挑战庞然大物一般的明王朝的自信何在?丰臣秀吉为何会把第一个侵略目标定在朝鲜?火器在这场战争中起了多大作用?日本第一次侵略大陆的战争最终又是如何收场的呢?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四)。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经过平壤和碧蹄馆等战役后,朝鲜战局逐渐陷入僵持之中。
1593年6月,为了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日本派出使节到北京议和。
经过多次谈判,朝鲜半岛得到了暂时的和平。
1597年初,丰臣秀吉找到借口再次入侵朝鲜。
朝鲜李氏王朝于是遣使再到明朝求援。
这次再侵朝鲜,丰臣秀吉吸取了上次海战失利导致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阴谋篡权,听信谗言的朝鲜国王李昖将李舜臣下狱,其后将其贬为士兵。
1597年9月7日,明军铁骑于稷山之战中,成功阻止日军继续北上,让朝鲜李朝君臣松了一口气。
随即,又爆发了鸣梁海战。
在此之前的漆川梁海战,由元均率领的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
于是在金命元、李恒福等人的建议下,之前被贬为士兵的李舜臣重新出山,被授予三道水军统制使——只不过,这个“三道统制”是个不折不扣的空架子,因为此时朝鲜水师已经被日军打没了。
上任以后的李舜臣,在会宁浦看到了朝鲜水军的全部力量——12条板屋船。
此时,李舜臣的工作只有一件:提升水军实力。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发表时间:2019-12-24T15:53:02.3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4期作者:陈思佳[导读] 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因谋求自身发展,将侵略矛头指向朝鲜。
朝鲜因兵力不足转而向其宗主国明朝求助摘要: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因谋求自身发展,将侵略矛头指向朝鲜。
朝鲜因兵力不足转而向其宗主国明朝求助。
从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格局看,日本处于朝贡体制下,但中、日双方间并非简单的册封、朝贡关系,日本在此体制下更着重于与明的堪合贸易。
壬辰倭乱前,倭寇再次出现于东南地区。
日本始终游离于朝贡体制的边缘,而明朝在朝贡体制下对日的警惕心逐渐加强。
随着航海时代西方国家的西势东渐,丰臣秀吉积极吸收西方知识,其个人野心也随之暴露。
他企图侵略朝鲜进而占领明朝,最后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体系,故战争爆发前夕中日双方关系已然缓慢交恶。
关键词:中日关系;朝贡制度;堪合贸易;倭寇壬辰倭乱是指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
1588年,在航海时代西势东渐的国际背景下,日本丰臣秀吉积极学习西方知识,统一日本后为谋求广阔的海外市场。
他制定称霸亚洲的计划,先侵略朝鲜,再侵略中国,直至整个亚洲。
对此方面研究,前辈学者都对此次战争做了些许简要叙述。
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战争的深层次诱因、进程以及对中、朝、日三国的影响上,对壬辰倭乱爆发前期中日两国关系交恶这一部分的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以壬辰倭乱爆发前中日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朝贡体系这一背景下,从双方角度出发,对两国关系交恶的过程做简要叙述论证,为两国国际关系史研究做些有益的补充。
一、日本游离于朝贡体制边缘1.倭寇再次出现于东南沿海明初到嘉靖宁波“争贡”前,明与足利义满进行册封、朝贡,颁发堪合进行贸易。
一旦东南沿海地区有倭寇作乱,足利义满便出兵镇压,这在明前中期倭寇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十六世纪日本处于战国时代,由于各藩国之间残酷剥削和不断进行战争,农民和武士大量破产。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介绍
[键入文字]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介绍
【战争时间】公元1592~1598 年
【战争地点】朝鲜半岛及近海
【交战双方】朝鲜人民VS 日本侵略者
【关键人物】丰臣秀吉、李舜臣
【战争背景】
日本与朝鲜是紧密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交往。
15 世纪初,朝鲜曾允许一定数量的日本商人到朝鲜南海岸的富山浦、盐浦、乃勿浦等三浦地方长期居住,从事贸易。
可是三浦的日本商人和海上的倭寇却乘朝鲜政府的贸易统制和海上警备有些松弛的机会,在16 世纪初叶之后,进行了数次强盗式的掠夺。
朝鲜政府一再忍耐,并通过外交途径再三劝告,仍无济于事。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朝鲜以武力击溃了掠夺者,驱逐了三浦的倭人,缩小了日本贸易的范围。
然而日本对朝鲜政府的正当措施心怀怨恨,试图寻机报复,准备进行更大的掠夺。
当时朝鲜政府政治上已十分腐败,官僚营私舞弊,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党派之争: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
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一大批人被杀戮流放,且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武备松弛,国力大衰,恰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报复机会。
而日本当时已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初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其政府为谋求霸权扩张利益,便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并企图征服朝鲜后进一步侵略中国。
【战争经过】
丰臣秀吉公元1592 年初,日本最高当政者丰臣秀吉,组建了22 万人的军队,建立了拥有数百艘舰船和9000 名船员的舰队,分批向朝鲜沿海进发,发动了壬辰(壬辰年)战争。
1。
从韩国的立场来看壬辰倭乱
从韩国的立场来看壬辰倭乱崔永昌(国立晋州博物馆馆长)内容提要16世纪末,随着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以朝鲜半岛为舞台发生了朝鲜、日本、以及救援朝鲜的明朝这东亚三国军队参战的国际战争,即壬辰倭乱(日本名:文禄・慶長之役)。
包括7世纪中叶的白村江之战以及13世纪后期蒙古·高丽联合军的日本征讨(蒙古袭来)在内,壬辰倭乱之前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韩·中联军与日本军之间的东亚三国军事冲突。
然而,对于朝鲜王朝以及近现代韩国人的历史记忆而言,这些战争都无法与壬辰倭乱相提并论。
在研究韩国对于日本的历史认识与历史记忆、国民情感等问题上,壬辰倭乱与近代日本帝国的强占韩国一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时至现代,在1970年代的民族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国难克服史观,对韩国的壬辰倭乱认识起到了巨大影响。
受这种历史观的影响下,相比于战争初期不断战败的官府军队,义军的活跃更受到重视。
并且,在战争后期不断立下军功的李舜臣将军被赋予了圣雄(神圣的英雄)之地位,朝鲜水军的作用也被绝对化。
2000年以后,韩国试图退去以义军和朝鲜水军为中心的壬辰倭乱认识,逐渐形成从东亚的立场而非一国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壬辰倭乱。
然而,至今为止韩国的现状仍然未能完全克服基于国难克服史观的壬辰倭乱认识。
在此,本文将从韩国的视角介绍壬辰倭乱的特征与其原因、事件经过与其影响等。
略歴〈崔永昌/ Choi Young-Chang〉1964年生于釜山。
1986年毕业于高丽大学史学科。
1989年获高丽大学大学院硕士学位。
1992年至2013年任《文化日报》记者。
2006年至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韩国学研究所。
2013年至2015年任韩国文化财厅下属的在外国文化财产财团的调查研究室长。
2015年至今任国立晋州博物馆馆长。
对朝鲜时代的水军以及壬辰倭乱时期的明军派遣抱有研究兴趣。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2】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2】
展开全文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
日本和朝鲜、明朝之间的战争。
壬辰倭乱战争一共有109次战役,109次战役当中有很多确实跟明朝军队一起打仗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朝鲜自己打的仗多一些。
但是这109次战役当中,关键性的,而且能改变战争局势的大战役,基本上是明朝和朝鲜联合作战的。
战争产生的影响有很多种:
一是对朝鲜来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朝鲜是从未有过这么大的灾害,朝鲜人口的1/6--1/7的人口就死亡了。
朝鲜李氏王朝大约持续了600多年时间,壬辰倭乱正好把朝鲜李氏王朝分成两个部分,壬辰倭乱之前叫朝鲜王朝前期,壬辰倭乱之后叫朝鲜王朝后期。
对日本来说产生什么影响呢?就是丰臣秀吉死亡之后它的政权就倒塌了,转变。
壬辰倭乱的发生经过介绍
壬辰倭乱的发生经过介绍壬辰倭乱是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一次战争,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壬辰倭乱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1592年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渡海至对马岛待命。
4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天后的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
朝鲜武备废弛,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
1592年5月8日朝鲜宣祖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1592年6月15日参将戴朝弁与游击史儒开始率军渡江。
1592年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主动出击,结果由于天气原因加上祖承训不熟悉日军战法导致军溃将亡,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
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
12月25日,总兵官李如松从宁夏胜利归国后,尚不及休息即率军43000余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
2月,李如松改变策略,于3月初焚烧日军于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逼使其撤退。
此战拖住了日军的大部军队,为明军突袭龙山粮仓赢得了时间。
19日,日军因为缺粮,被逼由汉城撤退。
5月四川参将刘铤率军五千赶赴援朝,并被任命为副总兵。
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勤王军与倭军的战斗为主。
日军于6月中旬又攻打朝鲜南部的晋州城,为第二次晋州城攻略战,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以部下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以龟甲车破坏城壁,大部日军涌入晋州城而攻陷,城将金千镒战死。
壬辰倭乱_精品文档
壬辰倭乱壬辰倭乱:日本侵略中国的严重历史事件引言壬辰倭乱,亦称壬辰日乱,是指明朝嘉靖年间,日本豊臣秀吉策划并发动的对中国朝鲜(今韩国)地区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严重影响了明朝和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回顾壬辰倭乱的起因、战略与战术、影响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壬辰倭乱的起因壬辰倭乱始于1592年,当时统一日本的豊臣秀吉意图通过侵略中国扩大其势力范围。
秀吉在中国朝鲜地区的策略是,首先占领朝鲜,然后发动对中国明朝的战争,最终征服整个东亚地区。
二、战争的战略与战术1. 日本的战略日本的战略目标是迅速占领朝鲜半岛,利用朝鲜作为基地发动对中国的进攻。
豊臣秀吉派遣大批军队和舰队进入朝鲜,并在首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然而,朝鲜王朝的抵抗和明朝的援助使得日军进展受限。
2. 中国的战略中国明朝的战略是封锁朝鲜,给予朝鲜王朝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同意朝鲜国王成为明朝的附庸国。
明朝同时派遣大军进行辅助防御,准备保卫边境。
3. 战术与战争结果壬辰倭乱的战术是:日军主要以陆战为主,运用火器、刺刀和弓箭等武器进行进攻。
然而,明朝军队和朝鲜抵抗军采取了伏击、阻击、山地战等战术,有效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
壬辰倭乱战争最终以中国、朝鲜的胜利而告终。
三、壬辰倭乱的影响1. 对中国的影响壬辰倭乱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这场战争的胜利增加了明朝的威望,巩固了其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有助于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导致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经济损失。
2. 对朝鲜的影响壬辰倭乱对朝鲜的影响十分严重。
朝鲜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许多领土和资源,国家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此外,由于日本和中国两方势力的碰撞,朝鲜王朝成为了两个大国争夺的俘虏。
3.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壬辰倭乱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胜利后,中国对日本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限制日本的贸易和交流。
这导致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隔离和紧张局势,长期影响了两国交往的发展。
试论壬辰战争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响 。作 为 古 代 东 亚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 , 在 古 代 东 亚 国 际关 它
聊城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21 0 0年第 2期
试论壬辰战争对东 亚国际关 系的影响
颜 廷 宏
( 曲阜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学 院 , 山东 曲阜 236) 7 1 5
[ 摘 要 - 5 2 日本 统 治 者 国。 明 政 府 应 朝 鲜 请 求 出兵 救 援 , 过 七 年 时断 时 续 ]9年 1 且 经
系 史 上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一
、
壬辰战争与中朝关 系
出 兵 夹击 后 金 。 当 时 朝 鲜 尽 管 战 争 创 伤 未 愈 , 力 十 分 虚 国
弱 , 仍 然 毫 不 犹 豫 地 “ 其 将 姜 弘 立 率 师 助 明 ” 0( 但 遣 。】 努 尔 哈赤 采 取诱 敌 深 入 、 个 击 破 的 战 术 , 是 一 举 击 溃 明 朝 各 先 西路 军 主 帅 杜 松 所 率 主 力 , 后 在 深 河 击 败 明朝 和 朝 鲜军 队 然 所 组 成 的东 路 军 , 倭 名 将 刘 铤 自杀 , 鲜 左 右 营 覆 没 , 抗 朝 中军 将 士 在 朝 军 主 帅姜 弘 立 、 景 瑞 的带 领 下 向后 金 投 降 。在 这 金 次被 称 为 萨 尔 浒 之 战 的 战 役 中 , 军 大 败 而 归 , 金 大 获 全 明 后 胜 , 后辽东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后金方面 。 此 萨尔 浒之 战后 , 尔 哈 赤 派 人 对 朝 鲜 国 王 李 珲 说 :昔 尔 努 “
史鉴——壬辰战争
史鉴:中朝壬辰战争联手战胜日本打出两百年和平日本政坛兴起修改和平宪法的风潮,让外界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担心日益增加。
亚洲各国之所以对日本“修宪”保持高度戒备,是由于日本的野心带来的惨痛教训并不只限于二战。
发生在公元1592年,即中国明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由日本野心家发起、企图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战争。
这场历时七年的战争最终的确深刻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只是这种改变并不是以战争发动者的妄想为结局的。
直到三百年后,当西方强势进入东亚时,壬辰战争的影响仍依稀可见。
统一战争刺激丰臣秀吉野心作为壬辰战争的策源地,日本早就开始战备工作。
1590年7月,时任日本关白兼太政大臣,同时也是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实现对日本领土的完全控制。
不过相当多领主仍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领地,成为日本政治稳定的严重隐患。
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发动对外战争,靠战争消耗各家实力。
同时统一战争的胜利,也使丰臣秀吉对日本实力和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
他制订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借道朝鲜进攻并征服中国,随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印度及东南亚。
丰臣秀吉对战争的自信,来自于手下的精兵强将。
此时日本刚结束国内战争,拥有大批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优秀将领和精锐士兵。
武器装备方面,通过与荷兰的贸易和自行研发生产,各大领主主力部队已较大程度实现火器化,侵朝日军更是把火枪火炮作为主要装备。
日本水军以整编后的海盗为骨干组建,作战经验丰富。
侵朝日军共集结陆军15万人,水军700余艘主力舰船,加上后备力量,总兵力达28万人以上。
作为日军首要目标的朝鲜,此时还对即将发生的战事茫然无知。
朝鲜李氏王朝已有二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乱,军队训练水平低下,战略设施年久失修,而且朝鲜政局正处于“东人党”和“西人党”的激烈内斗之中,甚至连政令都无法通达。
此时的中国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
万历十九年,朝鲜使团访问明朝,通报日方要求借道朝鲜攻击明朝的消息。
壬辰倭乱,决定东北亚300年格局的一场战争
壬辰倭乱,决定东北亚300年格局的一场战争十六世纪后期的亚洲全图十六世纪末,世界正处于新航路开辟的阶段,也是属于伊利比亚的时代。
在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位欧洲大咖正将整个世界分成两块大蛋糕。
西班牙要了西半球,而葡萄牙选了东半球。
1553年葡萄牙人侵入澳门,西方大咖的来到带来的不仅是灾难,还带来了新的科技,新的文化,新的宗教。
而这时期的东北亚,战略格局是以大明为中心地位的三国:①经历张居正改革,呈现万历中兴的大明;②由丰臣秀吉结束战国混乱,而实力空前强大的日本;③以及太平日久,武备松弛的李氏朝鲜。
日本,从1467年应仁之乱开始,大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
日本称这段时间为战国时代,日本那时候的一个国相当于明朝一个村镇,也就是几十个村长在打架。
最后由丰臣秀吉村长胜出,成为丰臣大县长,结束了战国混乱,实力也达到了大约有三十几万部队,这在日本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这一百多年的村长打架中,出现了不少新的乡、村长。
可是日本就那么大,怎么安置那些新的乡、村长?这时候丰臣大县长很膨胀,毕竟以前没有人达到他这个水平,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明朝。
因为在丰臣的印象里,明朝就像一块大肥肉,许多不入流的日本流氓也就是浪人,随便拉帮结伙到明朝就能抢到很多财富。
于是才有了: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听着很可笑的话。
这和三百年后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亚洲征服世界,很相似。
丰臣出发前给朝鲜国王写封信想要借道攻打大明。
朝鲜可是大明的朝贡国,也是大明最亲近的小弟。
朝鲜国王看了信想你疯了我可没疯,直接回绝了,还向大明皇帝报告了丰臣的想法。
丰臣知道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丰臣很恼火,于是开始调动部队。
在这些乡、村长中,大多数是亲近领导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不是亲近丰臣的,比如和丰臣大县长达成和解的德川小县长,就不是和领导穿一条裤子的。
在丰臣大县长眼里这次出征可是去喝酒、吃肉、分蛋糕的。
于是把亲近自己的乡、村长都编到出战部队。
而像德川小县长这样的,就留在家看着我们喝酒、吃肉、分蛋糕吧!最终共调动部队三十万,以自己直系的十五万部队先分九个军团为先锋部队,其他不是自家兄弟的都编到预备队,在家看我们吃肉吧。
中国学界的壬辰战争研究回顾与建言
中国学界的壬辰战争研究回顾与建言壬辰战争是指1894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重要冲突。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因此在中国学界中一直有着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回顾中国学界对壬辰战争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言。
壬辰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体制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清朝与日本明治政府展开激烈的冲突,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
中国在战争中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并被迫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对于壬辰战争的研究,中国学界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研究者普遍认为,壬辰战争的爆发是由于中国清朝封建体制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内因包括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对朝鲜的控制不力,外因则是日本明治政府的现代化改革和对朝鲜的野心。
其次,学界还关注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
研究者通过对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和战术决策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军队的弱点和日本军队的优势。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学者关注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壬辰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对封建体制的认识更加深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回顾中国学界对壬辰战争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虽然大部分研究关注了战争的原因和战略战术,但较少有研究关注战争的后果和影响。
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其次,壬辰战争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国大陆,而对于台湾和朝鲜半岛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些地区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拓展研究的视野。
基于以上观察,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壬辰战争后果和影响的研究。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应加强对台湾和朝鲜半岛的研究。
这些地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应深入挖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以丰富我们对战争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日本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壬辰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壬辰战争影响述论
壬辰战争影响述论壬辰战争,即16世纪末中日朝三国之间的一场国际战争(1592——1598年)。
日本称其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其为“壬辰、丁酉卫国战争”,明朝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
这场战争是由于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两次出兵侵略朝鲜,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扩张主义政策引起的。
战争时断时续长达七年之久,最后以中朝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目前学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方兴未艾,学者们在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但对战争影响的研究则十分有限。
已有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国家,未能从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视角进行全面、综合地阐述。
有鉴于此,文章试图对壬辰战争的多重影响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以期揭示战争对三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并进而探讨其对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首先,论述了壬辰战争对明王朝的影响。
历时七年之久的战争,不仅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此外,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诱发了南方播州杨应龙叛乱,为努儿哈赤迅速崛起与统一女真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壬辰一役,明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战后不到五十年即告灭亡。
其次,阐述了壬辰战争对朝鲜的影响。
作为主战场的朝鲜,不仅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朝鲜出现了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百业萧条的局面,还进而加重了人民负担;早已开始的朝鲜党争在战争中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因与王位继承问题纠缠在一起而日趋激化,朝鲜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外,壬辰战争还严重削弱了朝鲜的军事实力,致使朝鲜面临建州女真的威胁时而一筹莫展,出现了严重的边患。
再次,分析了壬辰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战争不仅加重了日本人民的负担,激起了人民的反战运动,而且还沉重打击了丰臣氏嫡系部队,削弱了丰臣氏政权的统治基础,给了德川家康以取而代之的良机;此外,由于战争断绝了日本同中国和朝鲜的贸易关系,日本不得不转而寻求新的贸易对象,从而促进了日本同东南亚各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交往。
试论壬辰战争对明朝的消极影响
试论壬辰战争对明朝的消极影响
黄尊严;颜廷宏
【期刊名称】《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2)004
【摘要】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战争前后历时七年之久.明王朝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争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争的旷日持久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战争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为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发展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播州的杨应龙乘机发动叛乱、建州女真迅速崛起,等等.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五十年终告灭亡.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黄尊严;颜廷宏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3
【相关文献】
1.朝鲜壬辰战争中明朝经略宋应昌的活动探析 [J], 王臻
2.登州港在明朝“壬辰战争”中的作用 [J], 范惠泉
3.登州港在明朝“壬辰战争”中的作用 [J], 范惠泉
4.壬辰战争之际明朝与朝鲜对日外交的比较——以明朝沈惟敬与朝鲜僧侣四溟为中心 [J], 陈尚胜;
5.臣节与名分:壬辰战争间朝鲜与明朝的“辨诬”活动——以黄汝一《银槎录》为中心 [J], 胡月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壬辰倭乱的影响有哪些
壬辰倭乱的影响有哪些壬辰倭乱是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一次战争,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壬辰倭乱的影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壬辰倭乱的影响一:7年的战争明朝方面虽胜,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
此战后辽镇的战斗力开始下降精锐损失殆尽。
这恰恰成为一些有野心的少数民族首领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机,蛰伏已久的插汉部蒙古开始猖獗骚扰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便是明证。
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50年便灭亡。
二:朝鲜在战争里被日军侵略,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在战争期间,大量人口死亡或被日本军队掳掠。
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
战后全国人口只有战前的六分之一,战后百业萧条,农产量更大减,使得朝鲜社会处于崩溃边缘。
三:日本的丰臣家侵朝失败,使其损兵折将,期间更造成丰臣家内部出现文治派与武功派的内部斗争。
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于1600年展开关原之战,反德川联合军与丰臣文治派的联军(史称西军)同德川军与丰臣武功派的联军(史称东军)间的战争,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虽然尚年幼,其母淀夫人实际掌权,在东、西两军中保持中立。
但此战之以德川家康的大获全胜而结束,故使丰臣家的威信大不如前。
壬辰倭乱的背景明朝: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此时完成张居正改革,国库充盈,革弊施新,但是张居正病逝后,万历帝突然消极怠政,此时朝中大臣党派林立,斗争激烈,但国力并未出现显著衰退。
日本:日本在经历了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并就任关白,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
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
壬辰战争原因再研究
壬辰战争原因再研究
壬辰战争是1592年东亚朝贡体系内发生的由明朝、日本、朝鲜三国参与的国际战争。
关于战争的原因,以往大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第一意象与第二意象,即战争发动者丰臣秀吉的个人性格特质与征服欲、日本国内的商人贸易欲望与大名们的领土扩张欲望以及国内政权不稳需要通过战争来巩固。
本文以国际关系领域的第三意象为切入点,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三个要素出发论证在明代朝贡体系建立之后的近两百年之间,明朝、朝鲜、日本这三个国家的国家实力发生了不对称式的增长,提出一向和平的朝贡体系之内之所以会发生战争是由于这三个国家之间国家实力的不对称性增长引起的实力格局的变动导致的,这种不对称式增长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朝贡体系之内的体系结构,也改变了体系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壬辰战争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作者:陈佳仪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指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及朝鲜两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行为的战役。
明末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间,是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也是中朝两国初次联合进行反侵略战争。
这场战役不但是世界变化背景下东亚主要三国的关系及东亚国际局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更是明朝由辉煌走向衰亡的重大转折点。
本文以本次战役为出发点,对明朝的实际政治情况进行阐述,深入解析众多政治问题,并在辩证的基础上客观看待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壬辰战争;万历朝;战争
16世纪末,丰臣秀吉在一统日本之后,趁势向朝方发起侵略战争。
明朝军队以朝鲜后援军队身份参战,最终击退日军,壬辰之役以日军的侵略企图破碎而结束。
笔者试图从战前日方自身因素、国际局势与战后造成的主要影响为突破口,对壬辰战争做出简单分析。
1.国际环境
在16世纪的东亚区域,政治局势充满了复杂性,来自西方列强的渗透、明朝综合实力的逐渐衰弱与朝方由激烈的社会矛盾进而发展为各党派间的利益纷争均导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也促使各国的边防逐渐松弛。
此时明朝仍保持相对强大的综合国力,因此并未使统治阶级考虑到有关外部侵略的问题。
而从朝鲜来看,自1392年李氏王朝于朝鲜建立政权后,在其间的近两个世纪中并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政治事件或是对内及对外战争,本国社会始终保持着稳定状态,其国家统治者仍认为本国状况并未存在危局。
这种情况促使两国的国力日趋衰弱。
周边国家国力虚弱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丰臣秀吉的扩张野心,促使其冒险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2.日本国内原因
2.1政治动因
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前,日本刚刚经历过长达百余年的战国时期的混乱。
室町幕府手中的中央权力逐渐失控,手中势力一再缩减,而由封建地主所发展而来的战国大名各自割据地方势力,混战不断。
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民阶级势力快速发展,趁统治阶级内乱而不断发动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活动。
因此,日本统一全国之后将必然面临着政体确立的问题。
而为了缓和国内武士阶层与农民阶层的利益矛盾,丰臣秀吉迫切需要打开对外突破口从而缓解国内压力。
籍此,对外侵略扩张也就成为了丰臣秀吉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首要措施。
2.2经济动因
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前,商业资本已经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而在丰臣秀吉执政初期,政治根基尚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商业资本的支持。
日本经商者们随着自身财富的增长,已经对中国所具有的庞大市场垂涎已久。
而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举动本身已经为扩张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日本内部经济尚未发展成熟时,日本上层统治者及富商自然将目标转向了市场庞大而又经济发达的邻国。
2.3军事扩张动因
战国时期,部分日本武士受利益驱使,流窜于朝鲜、中国东部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
而自日本统一后,此现象更加明显,日本由最初的互惠贸易已转化为军国主义侵略思想。
丰臣秀吉对于征服朝鲜甚至中国的幻想虽说不切实际,但却能很好地反映出当时在日本武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侵略欲望。
而朝鲜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符合日本当时的这种思想,因此自然就成为了日本所选择的首要目标。
3.消极影响
3.1对东亚国际局势造成的影响
壬辰战争对于东亚的国际局势影响并非仅局限于变更各国实力比对,同样经历深入变更的还有各国之间的关系。
明朝在战争开始时对于出兵问题的不定性及战争时期对日外交的不定性均体现了明朝在经历了壬辰战争之后综合国力的衰退已经是无法反驳的现实,更体现了明朝中后期宗藩关系已近衰退的事实。
宗藩关系立足于传统道义观,却忽视了日渐发展的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国家自身的利益取舍。
如此长久下去,其关系必然不会长久。
从朝鲜一方来看,壬辰战争确实击退了日本对朝的扩张侵略,但同时也使朝鲜自身遭遇重大经济及政治危机,对朝鲜国内来说,仍然存在极大弊端。
且壬辰战争虽然打压了日本境内的对外侵略扩张势力,但仍未完全使其打消野心。
相反,明王朝对日本军队所采取的战争政策使日本国内对明王朝怀恨在心,并最终上升为民族仇恨,最终于几个世纪后再次对中国发起大规模侵略战争。
3.2对明王朝自身的消极影响
持久的战争对于明朝的消耗虽说无法与朝鲜及日本相比,可也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本身国力,导致了人民负担的加重与国库的空虚。
明王朝的优秀将领与军队在壬辰战争中均有一定损伤,即使给予时间恢复也无法再有合适的条件使明朝军备恢复到巅峰状态。
这为未来五十年中明朝社会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同时,明王朝的军事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壬辰战争所消耗,导致其统治阶级对边境的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促使边境叛乱频发。
例如播州的杨应龙叛乱及后续崛起的女真族无一不是通过以壬辰战争为主的万历三大征而趁势获得了崛起机会。
据此,壬辰战争暴露出了明朝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很大问题,却未被统治者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明朝壬辰战争的爆发基于多种社会问题,但战争的主要发起原因还是日本基于自身的社会问题而试图转嫁国内政治及经济危机。
这一点与日本在其后时间的多次对外侵略行
为原因均有一致之处。
而战争所带来的主要消极影响还是导致明朝内部出现空洞,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而通过这次战争,日方则选择蛰伏,侧面为其在下一时间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关涵予.壬辰战争研究综述[J].前沿,2013(18):155-156.
[2]明神宗实录[M].
[3]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8358.
[4](明)李言恭,郝杰.日本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3:89.
[5]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530.
[6]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0:3856,3991.
[7](韩)李丙焘.韩国史大观[M].台北:中正书局,1961:347.
[8](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M].周启乾,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52-53.
[9]陈文寿.从壬辰战争到明清交替之清、朝鲜、日本[A]//.韩国学论文集(第十七辑)[C].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1-24.
[10]靳大成.走出东亚历史叙事的迷雾——《壬辰倭乱》中译本序[J].文化纵横,2013(4):117.
[11]陈尚胜.壬辰战争之际明朝与朝鲜对日外交的比较——以明朝沈惟敬与朝鲜僧侣四渂为中心[A]//.韩国研究论丛(第十八辑)[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329-354.
[12]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M].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