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北京天坛公园文化景观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才发:北京天坛公园文化景观探讨
北京天坛公园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
一
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4′,北纬39°53′,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时期。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北京天坛,就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上与北京故宫同时修建。天坛原是根据明洪武年间在南京建造的天地合祀的“大祀殿”式样建造的,当时是一座11开间的殿堂,前设两庑和大门,外面再环绕两道围墙。天坛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占地面积270万平方米,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①。因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外建有祭祀地神的地坛,故此处就作为专门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至今。另一方面,在北郊建造“方泽坛”(又称“地坛”),在东郊建造“朝日坛”(又称“日坛”),在西郊建筑“夕月坛”(又称“月坛”),形成四郊分布四坛的格局。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殿外以圆形高墙围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这样的建筑从客观上造就了回音壁②,成为天坛的著名奇观。“圜丘坛”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个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也称“南天门”)。每个门上都题有满汉合璧的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亨、利、贞。这种排列是依《周易》的“卜卦四德”而定的。“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亨”为万物生长繁茂亨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稳固而持久。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后步入昭亨门再到圜丘坛。天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南为“圜丘坛”,是祭天神的地方;北为“祈谷坛”,是祈求丰收的地方。北围墙为圆弧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
*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68页;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
构是“天圆地方”。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①。
圜丘坛又称祭天坛,是我国古代专门用于祭天的石材建筑代表作。“圜丘”是一个三层汉白玉雕砌的圆台,上层中心一块圆石板称为“天心石”(也叫“太极石”),它的外层铺扇面形石块9圈,第一圈9块,其余各圈以9的倍数依次向外扩展。即是说第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第二环18块、第三环27块,以此类推,第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10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第18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19环开始至第27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古代人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就是“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在过去,中国过去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等,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之所以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也正是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天才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够在祭祀建筑中得到更圆满地体现。圜丘坛的坛面、栏板、栏柱均为艾叶青石雕成。圜丘台的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征“九重天”的意思。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当祭天时,就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起蓝色缎幄帐,象征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②。
皇穹宇最初叫“泰神殿”,在圜丘台正北面,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皇穹宇高19.02米,直径为15.6米,正殿为单檐圆形亭式殿堂,以此象征天象;鎏金宝顶,碧蓝色琉璃瓦盖顶。殿内由8根金柱和8根檐柱支撑着巨大的殿顶,天花藻井层层内收,构造十分精巧、别致,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杰作。东西有殿房各5间,坛东墙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设施。皇穹宇好似一把蓝色的金顶伞,它是天坛南部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内专供存放“皇天上帝”牌位③。皇穹宇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着8位祖先神主,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皇穹宇台阶前还有著名的“三音石”。因为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道,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敞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着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个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④之说。于是,人们就称这些石板为“三音石”,还有人称这些石板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实,这种奇妙的回音现象,正是因为皇穹宇的殿门高,而石阶下面的第三块石板和殿门以及殿内神龛上面的殿顶,形成了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站在第三块石板上说话,声波可以沿着斜线直接传入殿内,碰到圆形殿壁、殿顶后再返回殿外。又因为第三块石板位于垣墙的中心,站在这里击掌都能听到它的回声,只是由于声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所以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声。由于其他石板与殿门和殿内的壁三点之间难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线,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他石板上击掌或者说话,就不可能听到回声⑤。
祈年殿是我国古代最高级祭祀的主体建筑物。只有皇帝才有祭天的特权,皇帝每年都要在祈年殿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
①《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68页。
②《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68—169页。
③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北方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④源自“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