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有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说它的古建筑是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不动产,应该没有人反对。
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是北京最知名的古代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瞻仰往日皇家的威仪。
但是,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古建筑,也包含了这座城市的很多故事,让人回味不已。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历史。
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
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
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
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
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祭祀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祭天活动最为隆重。
古代中国人为了表达对天的敬畏,专门建造了用于举行祭天典礼的祭坛,明清北京天坛就是祭祀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坛景区调研报告
天坛景区调研报告天坛是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祭祀天神的场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进一步了解天坛景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对天坛景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考察。
天坛景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等主要建筑。
我发现,天坛景区的景观保持得很好,建筑物保存完好,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景区内有很多游客,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周末,人流量特别大。
接下来,我对天坛景区的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
天坛景区内设有餐厅、咖啡馆、纪念品商店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同时,景区内还设有讲解服务,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使游客对天坛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此外,景区还设有公共卫生间和座椅休息区等设施,给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然后,我对天坛景区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
天坛景区的管理层面很高,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景区内设有安保人员维护秩序,保证游客的安全。
在景区内我还看到了定期巡逻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游客进行服务,提供帮助。
景区内的环境整洁,没有发现乱丢垃圾的现象。
最后,我调研了天坛景区的发展潜力。
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我了解到天坛景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景区还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扩大影响力。
天坛景区周边也有很多特色餐饮和民宿商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天坛景区保持了良好的景观和环境,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设施。
景区管理有序,游客体验较好。
天坛景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通过推进文化旅游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天坛景区的支持和投入,发掘其更大的价值。
天坛考察报告
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总面积为273公顷。
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
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圆丘。
圆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圆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圆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圆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
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
回音壁是天库的圆形围墙。
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动。
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地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
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
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
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
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
北京天坛旅游报告
北京天坛旅游报告1. 简介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宗教建筑群,也是中国明清两朝时期举行祭天仪式的场所。
它被誉为中国现存建筑中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占地面积约为273.31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群占地约为1667万平方米。
2. 历史背景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祭祀上天而修建的。
而在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至公元1722年),天坛进行了扩建和修复。
清朝皇帝会在每年农历的冬至这一天来到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
3. 景点介绍3.1. 天坛祈年殿天坛祈年殿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祈年殿为圆形,有三重白色的圈层,象征着天堂、人间和地狱。
整个建筑十分庄严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3.2. 祈谷亭祈谷亭是天坛内最大的建筑之一,坐落在北边的环绕墙内。
它是每年祭天仪式的起点,皇帝会在这里祈求丰收和神灵的保佑。
亭内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祈谷亭”四个字。
3.3. 清晏殿清晏殿是天坛内的一座建筑,是皇帝举行祭祀仪式之前休息和更衣的地方。
殿内的装饰非常豪华,给人一种威严和庄重的感觉。
3.4. 版画长廊版画长廊是天坛内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有壁画。
这些壁画描绘了农民的劳动场景、种植作物和收获的丰饶景象,寓意着对丰收和安定生活的祈愿。
4. 参观体验参观天坛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庄严肃穆的氛围。
无论是建筑的规模还是布局都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在天坛的广场上,可以看到很多游客在拍照留念或悠闲的散步。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也能感受到繁忙城市中的一片宁静。
建议游客在参观天坛时,可以借助导览图了解每个建筑的历史和背景,这样更能加深对天坛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天坛周边还有一些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游客可以在此购买一些纪念品或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另外,天坛作为北京的一个文化景点,旅游旺季时人流较多,建议游客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参观,避开高峰时段,以免拥挤和耽误游览时间。
天坛地坛调研
天坛地坛调研报告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天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
天坛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祭天是古人对自然及人类自身认识的一种反映它源于生活,最初只是人们的一种崇拜行为。
中国古代祭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传说黄帝时期就已经有祭天的行为,尧帝时"乃命事慧和,钦若吴天",祭天的仪式已经很隆重了。
早期,人们选择自然高地举行拜祭上天的活动后来才建造专门用于祭天活动的高台,称为祭坛,用以表达人们对上天的尊崇和企盼。
人类社会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以后,祭天就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利。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赋祭天以特有的含义,将其纳入封建礼制的范畴,使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宋朝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也说:"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
"正是由于祭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因而被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君主奉行不辍,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而祭天更是被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成为"国之大祀"。
天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
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用的祭坛圜丘是三层圆形平台,台面中心为一圆形太极石,太极石外面为9块扇圆形石头圈圈相围,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形。
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圆形的,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圆形石面,其外第一圈围列着火块扇圆形石头地面,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为圆形,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
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顶部为三层圆形建筑,祈年殿内的地面亦为圆形地面,中心为一圆形石块,其周围排列扇形石头;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层圆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围墙也是圆形,天坛整个外围围墙北部亦为圆形。
因此圆形是天坛建筑的突出特点。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天坛公园实习报告
天坛公园实习报告1. 简介天坛公园是中国北京市一座著名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群,位于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古代帝王朝拜天地的重要场所之一。
天坛公园也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实习生。
2. 实习过程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在天坛公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游客进行服务和管理。
我的工作包括:a. 导览解说我负责为游客提供导览解说服务。
我会带领游客参观天坛公园内的各个景点,并解说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加深了对天坛公园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解说能力和沟通技巧。
b. 游客服务我还负责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引服务。
当游客需要帮助或者有问题时,我会耐心解答并提供相关信息。
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游客,并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c. 环境维护作为公园的一员,我也参与了天坛公园的环境维护工作。
我会帮助清理垃圾、整理景区以及维护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通过这个过程,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爱护和呵护自然环境。
3. 收获与体会在天坛公园的实习经历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受益于与同事和游客的交流与沟通。
首先,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天坛公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通过深入了解天坛公园的背景和意义,我更加珍惜并尊重这片土地的价值。
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帝王朝拜天地的仪式和意义,这对于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也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解说能力。
在为游客提供导览解说服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他们传达信息,并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景点的内涵。
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我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天坛公园,我与其他同事一起工作,相互支持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有效地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4. 总结天坛公园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推荐下载】天坛考察报告 (6000字)-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天坛考察报告 (6000字)祀天地地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
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
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
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
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
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中文名称: 天坛英文名称: Temple of Heaven编号: 200-021北京天坛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于199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北京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编辑本段天坛文化遗产价值(一)北京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中国两座天坛之一,另一座是西安的隋唐天坛。
(二)北京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
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北京考察报告北京考察报告古建筑屋顶装饰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和园、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
这几个景点都一一参观。
虽然说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
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
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
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迥异。
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
其造型、其体量已远远超越两汉;其名称日“鸱尾”。
此时之所谓鸱尾倒与《青箱杂纪》十分吻合,仅以似鸱鱼之尾装饰正脊。
所以仅用其尾者,缘其“用以喷则降雨也”,亦乞以降雨灭火故。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鸱尾(明代仿制),不但眼、口、鼻分明,而且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的细部——原先的鸱尾如蛹之化蝶,已彻底蜕变成有首有尾、身体蹋睹之怪兽形状,当已由“尾”名副其实地转化成“吻”。
佛光寺东大殿鸱尾佛光寺东大殿屋脊兽是指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重要构件,它常以实有或虚拟的动物形象出现,如鸱吻、龙、凤、瓦猫、狻猊、鱼、大象、孔雀等。
天坛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我校组织了一次以“探寻历史足迹,体验文化魅力”为主题的天坛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天坛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2年10月15日地点:北京天坛公园四、活动流程1. 早上7:00,全体师生在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天坛;2. 8:30,抵达天坛公园,进行分组,每组由一名老师带领;3. 9:00,参观天坛主要景点,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等;4. 10:30,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参观心得;5. 12:00,午餐时间;6. 13:30,进行天坛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天坛的了解程度;7. 15:00,结束活动,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五、活动内容1. 参观天坛(1)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
祈年殿的圆形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寓意着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地向人民祈福;(2)皇穹宇:皇穹宇位于祈年殿北,是存放皇帝祭天时使用的祭器的地方。
皇穹宇的圆形建筑与祈年殿相呼应,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3)回音壁:回音壁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全长约335米,由青砖砌成。
站在回音壁的一端说话,另一端的人可以清晰地听到,仿佛在耳边响起,因此得名“回音壁”。
2. 小组讨论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对天坛的认识和感受。
讨论内容包括:(1)天坛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天坛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3)天坛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3. 天坛知识竞赛午餐后,进行天坛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天坛的了解程度。
竞赛内容包括天坛的历史、建筑、文化等方面。
天坛研究报告
天坛研究报告
《天坛研究报告》是针对天坛进行的一项研究项目而产生的报告。
天坛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重要场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天坛的历史背景:介绍天坛的建造背景、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等。
从古代到现代,天坛一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天坛的建筑结构:详细描述天坛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特点。
包括主要建筑物如皇穹宇、圜丘坛、祈年殿等,以及周边的庭院、神道等。
天坛的建筑具有严谨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3. 天坛的文化意义:分析天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体系的核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和智慧。
通过对天坛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祭祀仪式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4. 天坛的保护和利用: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天坛。
由于天坛的特殊性质和文化价值,其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报告中将介绍天坛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模式,同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天坛进行文化教育和旅游开发。
通过《天坛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天坛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加强对天坛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推动天坛的研究和利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
天坛的调研报告
天坛的调研报告天坛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处古代建筑群,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之处,是中国古代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场所。
我在近期进行了对天坛的调研,并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总结了天坛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天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始建于1420年。
它是明朝皇帝朱棣为祭祀天地而修建的,也是古代中国传统天子祭天的场所。
天坛坐落在一个巨大的皇家园林中,占地面积约为270万平方米。
第二部分:建筑特点天坛主要由三个主要建筑组成:环绕墙、皇穹宇和圜丘坛。
其中,圜丘坛是天坛的核心建筑,被誉为“圜丘上帝之殿”。
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圆台,高约4.5米,直径约36米。
圜丘坛是由圆形的白色石台和三层石台组成,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关系。
天坛的建筑材料主要使用了石材和木材。
石材被用于建造墙体、台阶和建筑的基础,而木材则用于建造屋顶和梁柱。
天坛建筑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典型特点,如层次分明的建筑结构、精美的装饰雕刻和红色檐口等。
第三部分:文化影响天坛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祭天活动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宗教信仰。
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对中国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坛作为一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天坛参观,观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这为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部分:结论通过对天坛的调研,我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天坛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不仅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我相信,天坛将继续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将继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观北京天坛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参观北京天坛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热爱历史与文化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实习活动——参观北京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朝帝王举行祭天祈谷的重要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天坛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在天坛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等主要建筑,并了解了天坛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祭祀活动。
我们还特别注意到了天坛的建筑特色,如圆形的祈年殿、方形的皇穹宇和圆形的圜丘坛,以及使用蓝色琉璃瓦的装饰等。
2. 实习收获(1)历史知识:通过参观天坛,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以及皇帝如何通过祭祀活动祈求国家繁荣昌盛、五谷丰登。
同时,我还了解到天坛在历史长河中曾经遭受的劫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天坛的保护与修复。
(2)建筑特点:天坛的建筑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
如祈年殿的圆形屋顶、皇穹宇的方形屋顶和圜丘坛的圆形石柱,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此外,天坛的建筑装饰精美,如蓝色琉璃瓦、汉白玉栏杆等,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3)文化内涵:天坛作为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天地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祈愿。
天坛的建筑和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敬天法祖”的宗教信仰。
三、实习体会与反思通过参观天坛,我深感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
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实习让我对天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历史与文化知识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参观北京天坛,我收获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知识,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此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历史与文化的热爱。
天坛调研报告(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借鉴启示)
2014-4-21
祈年殿的梁架结构
•
祈年殿为三层檐圆形攒尖木结构建筑,28根 大柱支托三层檐,平面布局为三层柱网,外圈12 檐柱支托下层檐,中圈12金柱支托中层檐,内圈4 龙井柱支托上层檐。梁架结构为柱上架梁,横以 檩,上置托斗枋,斗拱,用扒梁、圆形托斗枋、 井口枋、十字梁等组成圆形屋架,采用弯圆枋檩 与直梁搭架的方式,弯圆枋檩做形,直梁承重, 结合斗拱支架巧妙地完成了圆形造型,檩子上铺 放椽子、望板、铺瓦,形成由龙凤藻井为圆心向 外放射型结构,三层檐层层收缩,叠落起来形成 弯窿,斗拱凭榫卯支于弯穹内壁,实现了收缩向 上的美学效果。
2014-4-21
祈年殿
•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
殿;为长方形大殿。
• 嘉靖皇帝时改建大享殿,为三种琉璃瓦的
圆形大殿。
•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更名为祈年殿 。
年,谷物成熟的意思。
2014-4-21
2014-4-21
圜丘
•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 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是明清两朝冬 至祭天的场所,自清乾隆开始,也是孟夏 祈雨之所。
一个建筑给人的感受,与它的材质,色 彩,形体,环境等都密切相关。 从一定程度上说,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建 筑的尺度、空间感,影响了建筑的色彩。天 坛特有的功能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呈现给世人以不同寻常的风貌。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对比——体量对比 • 均衡——对称均衡 • 韵律——连续韵律
2014-4-21
• 体量对比,祈 年殿崇高巍峨, 其他附属建筑 2014-4-21 远离主体
• 对称与韵律
2014-4-21
• 大量绿化与少 量建筑对比, 充分体现”天 “的概念。通 过轴线控制建 筑,扩大台基 表现建筑,以 境界取胜,物 质功能简单, 精神功能复杂。
工作报告之北京建筑考察报告
北京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一、实习时间 2016年8月6日到15日二、实习内容在北京这段期间里,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从宫殿建筑到皇陵建筑,从文化艺术区到繁华的商业中心,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带来的这种感受,来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都——北京。
三、实习人:张茜葛夷非张敏魏倩倩戚迪游览的建筑景点有:天安门、故宫、长城、天坛、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馆、国家大剧院、明十三陵、颐和园、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中央电视台大楼等。
(一)古代建筑1.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一砖一瓦都在表现着皇权至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北京故宫鸟瞰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2.天坛。
天坛地处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天坛正阳门外东侧。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公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祀建筑群。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暑假期间在天坛公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天坛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建筑特色;2. 学习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3.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对古代建筑保护的意识;4. 丰富个人阅历,提升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对天坛公园的三大坛——祈年坛、皇穹宇、圜丘坛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拍照、记录等方式,我对天坛的建筑布局、结构特点、装饰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建筑资料收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天坛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记载、考古报告、学术论文等,对天坛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有了全面的认识。
3. 建筑测绘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建筑测绘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参与了祈年坛的测绘工作。
通过测量,我掌握了建筑物的尺寸、形状、比例等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4. 保护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天坛公园的日常维护工作,如清理杂草、擦拭石碑、修复破损的砖瓦等。
通过实践,我了解了古代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工作的具体方法。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与收获;2. 撰写论文,探讨天坛公园的历史、文化、建筑特点;3. 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古代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2. 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实践能力在学术研究、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保护古代建筑的责任感:实习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古代建筑文化。
六、总结本次天坛公园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坛调研报告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借鉴启示
至祭天的场所,自清乾隆开始,也是孟夏
祈雨之所。
•
据史书记载圜丘:“一层面径五丈九尺,高
九尺;二层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层径十二丈,
高八尺一寸。各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周围
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
与今制大不相同。内遗围墙加七丈七尺五寸,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星门六;正南三
2019/6/17
• 对称与韵律
2019/6/17
• 大量绿化与少 量建筑对比, 充分体现”天 “的概念。通 过轴线控制建 筑,扩大台基 表现建筑,以 境界取胜,物 质功能简单, 精神功能复杂。
• 体现”尚无思 想“和”以少 胜多“的思想。
2019/6/17
• 祈年门欲扬 先抑,三层 台基烘托积 极层层渐收 的三重檐攒 尖顶的视觉 感,使祈年 殿达到视觉 恢弘的尺度 感。
八柱旋转,重撞,上安金顶,基周十有三丈七寸,高九尺,栏板高三
尺六寸,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各五间,―出隆,皆七级,
殿庑栏发均青色疏清,围垣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门三、
南向。“由此,天坛形成南北两坛的格局 。
2019/6/17
设计手法
•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
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故宫
2019/6/17
选址位于北京外城 东南,故宫正南偏 东。满足功能要求。
天坛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 始,孔子便为历代帝王为先贤圣人。直至明 代以后,孔子还享有某些与帝王同等的待遇。
天坛是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 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 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 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也是孔子提 出的”克己复礼“的最好体现。
天坛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以“走进天坛,体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天坛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天坛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4.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6日活动地点:北京市天坛公园四、活动内容1. 参观天坛公园,了解天坛的历史文化。
2. 参观天坛的各个建筑,如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等,感受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3. 参加天坛文化讲座,了解天坛的宗教、天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4. 进行分组讨论,分享活动心得,总结实践活动成果。
五、活动过程1. 早上7:00,全体学生集合,乘坐大巴前往天坛公园。
2. 8:30,抵达天坛公园,按照事先分组,进行参观游览。
3. 10:00,参观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了解天坛的宗教、天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4. 11:30,参加天坛文化讲座,聆听专家讲解天坛的历史文化。
5. 13:00,午餐时间,全体同学聚餐,增进彼此了解。
6. 14:00,分组讨论,分享活动心得,总结实践活动成果。
7. 15:30,结束活动,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六、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天坛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通过参观游览,学生们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4.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在活动筹备阶段,应更加注重细节,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天坛实习报告
天坛实习报告庄子,这个可能帮不了你,因为我这个是实习报告,环境方面不是重点,要写环境方面的东西只有重写,之所以我觉得任务不重,是因为东西都在我脑子里装着,要不把脑子给你吧?你上网上随便down点,拼一下。
实习报告书写思路:一、以天坛天原两个化工厂为背景,通过介绍这两个行业来介绍种股票化工行业的总体情况,通过这两个厂的参观,了解化工生产的相关基础。
二、再有上述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参观硝酸厂,并通过物料衡算以及能量衡算深入了解化工生产的相关过程。
三、参观金山化工园区,了解现代化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
11月4号上午天坛助剂厂在助剂厂主要参观了两个生产车间,一个环保处理基作坊,其实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兼循环利用的装置。
未去之前,我仅仅知道助剂与表面活性剂属于相互包含的关系,因此认为,既然所以来的知识属于物理化虚伪无机化学的范畴,所涉及的生产步骤、反应原理应当是很好理解,但当自己进入车间后就觉得之前的自己太过轻薄自负。
表面活性剂有亲水基和疏水基两个部分组成,故而有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的涉及,而且厂里最大的设备也适用于储存于生产环氧乙烷的,也就是助剂的疏水基,当然还有很多有机试剂用于生产疏水基或者类似作用的集团,因此实际应用生产过程中,只是往往是交织在一起运用的,不想课本上或者考试中,只是仅仅局限于哪一门。
我所需要的就是迅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思考更加的立体化成熟化。
在助剂厂,我第一次知道了主机有这么多的种类,这么广泛的应用,之前我只知道洗衣粉。
而在厂里,我见到了增稠剂、固色剂、柔软剂、玻璃纤维润滑剂、渗透剂、乳化剂、分散剂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固色剂。
该助剂用于印染行业中,特的应用可使染在布上的颜色不易退去,作用原理。
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厂生产的固色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甲醛的固色剂,另一类则是不含甲醛的固色剂,听师傅讲,不含甲醛的固色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当然售价也高,但是由于现代人画报观念越来越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无甲醛的固色剂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还是颇受欢迎,再过几年,含有甲醛的固色剂将会被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有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说它的古建筑是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不动产,应该没有人反对。
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是北京最知名的古代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瞻仰往日皇家的威仪。
但是,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古建筑,也包含了这座城市的很多故事,让人回味不已。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历史。
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
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
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
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
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祭祀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祭天活动最为隆重。
古代中国人为了表达对天的敬畏,专门建造了用于举行祭天典礼的祭坛,明清北京天坛就是祭祀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坛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习俗,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据史书记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
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
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
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遗名尚存。
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
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
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
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
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
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俗渊远流长。
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
而且古代的帝王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
天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
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用的祭坛圜丘是三层圆形平台,台面中心为一圆形太极石,太极石外面为9块扇圆形石头圈圈相围,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形。
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圆形的,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圆形石面,其外第一圈围列着火块扇圆形石头地面,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为圆形,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
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顶部为三层圆形建筑,祈年殿内的地面亦为圆形地面,中心为一圆形石块,其周围排列扇形石头;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层圆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围墙也是圆形,天坛整个外围围墙北部亦为圆形。
因此圆形是天坛建筑的突出特点。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世界遗产天坛,适合一个人去那儿观赏、感悟、思考。
天坛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览之地,天坛而是思索宇宙、时空、天地、古今、物候兴替、天人合一的场所。
天坛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天坛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天坛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祈年殿是天坛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重檐尖顶圆形大殿。
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
它突出了古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设计独特、注重宏观效果和立体美感,体现现代大都市中古建筑天坛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色。
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精品,造型洗练,内涵丰富,充满了象征意义。
祈年殿是清代举行祈谷大典的神殿,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朝更名为祈年殿。
祭坛采用上屋下坛的形式,整座殿宇高大巍峨,造型庄重华美,白色基石,蓝色殿瓦,金色宝顶,在四周古柏的掩映衬托下,显示出至尊至圣的气势(整组建筑由约3000件构件拼接搭建而成)。
天坛由两重墙分隔成外坛和内坛。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是园丘、祈谷两坛的总称。
主要建筑在内坛,园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上,中间有墙相隔。
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增建了园丘坛门。
内坛墙共有六座门:祈谷坛有东、西、南三座天门(又称砖门),园丘坛有泰元、昭亨、广利三门。
两坛之间的隔墙上有两门:成贞门和其西边琉璃门,园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圆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内坛西墙内有齐宫,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原有牺牲所、钟楼等,已无存)。
天坛南部,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故有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等。
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原坛面及护栏都是兰色琉璃砌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栏板望柱改用汉白玉,坛面改用艾叶青石。
坛圆形三层,个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
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形,数目也是阳数。
坛外有短围墙两重,内环圆形,外环方形,四面各有汉白玉四柱三门棂星。
在天坛里,有一处“小皇宫”却往往被人忽略,这座“小皇宫”就是位于天坛西侧的“斋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每年的冬至,皇帝要到天坛祭天,祈祷五谷丰登。
按古礼,皇帝须在祭天的前三天,到斋宫进行斋戒。
这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近女色、不听音乐、不理刑事等等,对于一向锦衣玉食、纵情声色的皇帝来说,这当然无异于囚禁。
于是,在雍正以后,又在紫禁城内另建一所斋宫,每逢祭天,先在宫中“致内斋”,到举行祭礼的前两三个时辰,才到天坛的斋宫“致外斋”。
由此看来,天坛的斋宫成了皇帝祭天前的休息之地。
天坛的斋宫在祈年殿西南,圜丘西北,三处成鼎足之势。
紫禁城有两道城墙——皇城与紫禁城;天坛的斋宫也有两道城墙:外有砖城,内有禁墙。
环绕紫禁城的有护城河,内有筒子河;环绕天坛斋宫的,在砖城与禁墙外也各有一条护城河。
横架在两条河上各有三座汉白玉桥。
而且在砖城四角,各有驻军的房屋五间,也与紫禁城四座角楼相似。
足见其建制同于紫禁城,只是规模小得多。
走进天坛斋宫两道宫门后,坐西朝东有五间大殿,绿琉璃瓦,重檐斗拱,雕梁画栋,整个建筑庄严华丽,这是斋宫的正殿。
殿前左边石亭中,供有铜人一个,据说是唐太宗的宰相魏征,他手捧写有“斋戒”二字的牌子,提醒皇帝勿忘斋戒。
右边的石亭中放着时辰牌子,告诫皇帝按时辰斋戒、祭天,切莫错过时间。
按明、清两代的制度,皇帝所居一律坐北朝南,且全部宫殿门廊都用黄琉璃瓦,何以天坛的斋宫却坐西朝东原来这些皇帝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天子”,既然是“天”之“子”到天坛来祭天,不啻是儿子来祭父亲,当然不能妄自尊大,所以斋宫只能坐西朝东,而且要用绿琉璃瓦了。
天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祈年殿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
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
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天坛景区的精华是祈年殿,整体高大雄伟,祈年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
宏伟壮观,闻名中外。
祈年殿有东西配殿,现为祈年殿历史展,里面还有祈年殿的剖析及外部模型。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
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
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
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
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皇帝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
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祈年殿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
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