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地方记忆复兴的平衡——以上海闵行浦江镇革新村为例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6•【字号】闵府规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的通知闵府规发〔2022〕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单位:现将《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2年2月26日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上海市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强化财政资金引导,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提升,努力使闵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特制定政策意见如下。
一、指导原则(一)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施策。
以镇村规划体系为指导,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并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巩固乡村建设成效,丰富乡村治理内涵,加快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二)坚持保粮保菜底线。
坚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考核要求,千方百计挖潜增产,切实保障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均衡稳定。
(三)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导向。
围绕“五高”要求,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绿色生产,狠抓农业环境质量提升,形成与生态资源相匹配、农村生产生活形态相协调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四)坚持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调优农业布局规划,以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片区为抓手,充分发挥闵行生态资源、区位和传统优势,调优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闵行区村庄规划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留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具有闵行特色的宜居村庄。
其次,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利益和需求。
在规划
实施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偿,确保村民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回报,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另外,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
作为城市的
重要组成部分,村庄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当地的产业资源,培育和发展村庄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推动村庄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闵行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特色、村民利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素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为闵行区村庄规划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该区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乡村振兴案例
上海乡村振兴案例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乡村地区的落后和发展不平衡也是十分明显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通过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了很多乡村振兴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沙阳村:沙阳村位于上海市崇明岛,这里许多农民一直依靠传统的农业产业生存,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政府帮助沙阳村建立了乡村旅游,以发展新型产业,并使该村成为了国家级生态村。
这种新颖的创新模式为当地的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2.手花村:手花村是上海市南汇区的一个区域性乡村公园,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景点。
从种植各种农作物到打造精致花圃,手花村的管理者们用心地尝试创建一个现代农业明星,同时这里也成为很多游客的目的地。
手花村提供给游人丰富的农业体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3.马湾镇:马湾镇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此处原本只是一个遗弃的码头地区。
政府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小镇,以旅游和青年创业为重点来
推动地区发展。
马湾镇迅速发展成一个新的创业和发展的社区和商业区域。
4.上海阳澄湖大闸蟹:大闸蟹是上海的特色美食之一,而阳澄湖则是上海盛产大闸蟹的地方。
为了加强区域品牌,上海市将阳澄湖大闸蟹打造为“中国大闸蟹之都”,目的是为了在地方产业发展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
以上这些案例中,乡村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的尝试,试图使传统的农业产业与新兴的产业融合发展,从而鼓励年轻人和投资者一起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这些案例不断在向外证明着乡村振兴的有效性和未来的希望。
基于既有传统乡村建筑改造的研究——以上海奉贤为例
2020年第6期(总第48卷第352期)建筑节能■节能改造与技术doi :10.3969 j.issn.1673-7237.2020.06.025收稿日期:2019-10-19;修回日期:2020-06-16基于既有传统乡村建筑改造的研究———以上海奉贤为例芮如忆,莫弘之,刘晓哲,项浚,李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7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正在不断地加大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人们也逐渐对传统建筑产生了保护意识。
针对既有传统乡村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有改造需求的既有乡村建筑从室内空间、建筑本身、沿河建筑的污水处理、建筑的开窗朝向及建筑周围植被种植等方面提出一些恰当的改造方案。
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进行适当的、传统的改造,改善住房感受,既能提高建筑自身的节能功能,又能更好地从修缮角度保护既有乡村建筑。
关键词:传统乡村建筑;既有建筑;改造;节能中图分类号:TU2;TU -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237(2020)06-0122-04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Traditional Rural Architecture :Take Fengxian ,Shanghai as an ExampleRUI Ru-yi ,MO Hong-zhi ,LIU Xiao-zhe ,XIANG Jun ,LI Gang(Shanghai Academy of Fine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and people gradually have a sense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buildings.In view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rural buildings ,some appropriate reconstruction schemes are proposed for the existing rural buildings with reconstruction needs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rior space and building itself ,sewage treatment of buildings along the river ,building window orientation and vegetation planting around the building.On the basis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and tradi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s ,improve the feeling of housing.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nergy-saving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itself ,but also better protect the existing rural buil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pair.Keywords :traditional rural architecture ;existing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0引言传统乡村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保护的传统乡村建筑。
松江区新浜镇积极打造“乡旅文旅”乡村振兴新模式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2期1月7日下午,副市长彭沉雷前往松江区、闵行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情况,先后到松江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上海家绿农产品营销合作社、闵行区华漕镇赵家村深入了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顾金山,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副主任黎而力及相关负责人等也参加了调研。
“在闵行,要感受最地道的农耕文化,体验最丰富的田园野趣,来浦江镇就够了。
”在革新村,“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乡村振兴工作路线已经开始全力推进。
2019年1月,该镇将启动召稼楼古镇二期的开发,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5A 景区。
通过古镇开发辐射革新村的发展,实现农业、文旅、地产三大板块联动,为广大村民提供多元增收途径。
2016年,松江区委、区政府提出G60科创走廊建设,地处上海西南门户的新浜镇找准定位,积极推进G60科创走廊桥头堡建设,园区发展动能强劲。
为力争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镇,新浜镇编制了2016-204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规,以及村庄规划。
将尊重“小城镇,大生态”空间圈层结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城镇与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同时,继续打造“精造、宜居、乡旅”的特色小镇,并围绕“拆、建、管”,做好绿色发展这篇文章。
挖掘自身特色,新浜镇致力于建设一个“追寻农耕文化、体验农村生活、品尝农家菜肴、购买农副产品”的文旅小镇。
继续加强在雅园、雪浪湖、大方禅院等区域内16个景点上的文旅投入。
深度挖掘乡旅文化,实施文化兴旅,打造“四季新浜”活动品牌。
结合松江区乡村旅游共同体、全域旅游战略和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打造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村域内纵横密布约40条中小河道,总长达23公里,水面率接近40%,而且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河密、水好、纯自然是最大的特点。
在水库村,生态和产业体现的正是一种共生、相促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方面,做好优势传统农业品牌,如多利升西瓜、罗氏沼虾等,重点建设生态养殖以及黑鱼提质续养基地;另一方面,基于养殖的休闲垂钓基地、渔乐天堂,以康养为主题的红豆杉SPA 体验馆以及轻奢度假酒店、民宿、亲子乐园等产业项目正陆续启动。
“十四五”期间闵行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研究
上海农村经济2020年第10期“十四五”期间闵行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研究■郁达义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批示,以及年初市乡村振兴视频会议的精神,闵行区要牵住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这个“牛鼻子”。
(一)当前推进情况2020年,闵行区对涉及“三高两区”等受环境影响严重区域内或有项目或有意愿的农户,大力引导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出集体建设用地,也为剩余农户今后平移集中建房腾出土地。
引导农民集中平移归并的保留保护村,目前正在推进浦江镇革新村和马桥镇同心村。
上半年,革新村平移新建方面已累计签约111户,完成建设108户,其中32户装修完毕,2户不装修,74户处于装修阶段,有18户已拆除原址。
原地翻建方面共有61户正在分批进行翻建,其中28户已完成,7户在建,26户待建。
集中上楼方面已排摸确定有34户全居户符合上楼条件,其中平移区24户,保留区10户。
同心村343户宅基户中,已签约327户农户,签约率95.3%,其中平移建房44户。
平移建房一期41户于6月底基本完成建设。
上楼安置房已经完成选址,预计年底启动施工。
(二)发展规划布局2020-2022年,大治河保留保护村农民集中上楼约691户,其中,高压线下农户上楼491户,大治河南村域河道贯通上楼150户,大治河南市政道路集中上楼50户。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平移小归并。
对符合市、区建房政策条件且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坚持不跨村原则,因地制宜引导其不跨组或跨组翻建,进行平移小归并。
二是对集中上楼或平移归并节约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将部分指标腾挪至大治河北部,结合邵楼古镇二期开发等机遇,布局好非农产业,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对集中居住后复垦的土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浦江镇引进优秀的社会资本,引入全区已经建立的稻米、蔬菜产业联盟,逐步归并小规模、粗放型的合作社,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将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作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牛鼻子的定位,全力推进2021-2022年2500多户农民集中上楼任务,2023-2025年期间原则上以不低于2018-2022年期间的推进力度继续实施好农民集中上楼工作,集建区外撤并村要依托农民集中上楼的机遇,加快农户向城镇集中,积极改善闵行村庄分布零散的现状,为乡村社会治理、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提供便利,因地制宜做好农民集中上楼后的社区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乡村振兴策划为例
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乡村振兴策划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奉贤区金汇镇乡村振兴策划的实际案例,从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角度出发,提出“定方向、打底色、引项目、树品牌”四步走的乡村振兴行动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的建设和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汇镇,行动路径,策略引言上海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必将视乡村为稀缺资源、战略空间和目标体系加以建设,上海乡村也必将迎来百年一遇的新增长、新定位、新发展和新高地。
奉贤区近年来利用自身区位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
致力形成百座公园、千里绿廊、万亩林地、水天一色,让农村成为发展的底色、亮色。
要通过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互联网+”智慧农业加持,增加农业附加值,擦亮“奉贤黄桃”、“庄行蜜梨”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沃野千里+精细极致”的新气象。
本文以金汇镇为例,从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踏勘座谈、资料收集等形式,对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提出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
1.现状认知在城乡融合背景下考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的核心是要把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一是要求乡村建设除了需要考虑如何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二是需要从能够吸引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的角度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1],三是充分挖掘乡村独有农业生态资源、潜力资源吸引城市资金市场要素流入。
本文从农业发展潜力(包括农田用途、农田质量)、乡村宜居空间(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和文旅休闲潜力(包括生态本底、潜力资源识别和产业特色)三方面进行对焦调研、座谈和资料收集分析,将金汇镇的15个村庄划分为三类,详见表1。
表1 村庄现状认知分类一览表2.乡村振兴行动路径探讨2.1.定方向一方面要聚焦:参考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对村庄的方向引导和建设用地布局,根据村庄的现状特色和发展瓶颈,提出方向聚焦的主题定位,避免遍地散花、不切实际的抄袭。
美丽乡村《浦江镇革新村》
美丽乡村《浦江镇革新村》美丽乡村浦江镇革新村,通过两年两次的拍摄,反映现代农村的大变化。
去年7月份他们刚开始建造,没有形成具体的规模,上次晚上去召稼楼拍摄,经过革新村。
已经基本成规模。
就想好哪一次有时间经过的话,再拍摄一次,把这作品完成。
革新村的建筑主要是个人出资,政府补贴一部分,统一规划,集中建造住宅,今天和他们当地的村民,聊一聊。
基本上一幢房子的造价在五六十万,加内部装修。
总的投资在100万左右。
革新村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东部门户,村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规划户籍人口1700人,共531户。
村庄西侧距轨道交通站约3.5公里,并有多条公交线路设站衔接,周边相邻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与城区和周边交通联系便捷这是当地的村民在打门球。
现在农村的都不要种地,土地村委会规划租出,年底分红利。
现在的农民是多么休闲。
住的是花园别墅,绿色环境。
看村委会的住宅。
办事机构,就知道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准,真有点羡慕他们。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村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既有传统的集镇风貌,又体现了自然村落的田园风貌。
革新村极具特色乡村风貌特色使其于2012年和2014年,先后成为了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培育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4个,市级示范乡镇37个。
从2012年至今,我市已培育出12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其中90%以上精品村转化为农家乐特色村。
美丽乡村建设还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方案”提升文化品位,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上下功夫,赋予美丽乡村更深的内涵。
浦江镇正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试点建设。
“美”字下功夫,打造具有革新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外在塑“形”,留住乡愁。
革新村具有典型的江南冲积平原地貌,其江南水乡型的村庄肌理也非常清晰。
从保留历史风貌角度出发,浦江镇委托高水准设计团队,对农民房屋进行建筑风貌设计,要求遵循乡村自然规律,保护村庄肌理,同时体现上海乡村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元素,形成“半边风景半边城”的漫步空间。
“有一种春天”——美如世外桃源!就在浦江镇的革新村
“有一种春天”——美如世外桃源!就在浦江镇的革新村“如果你说见过桃红柳绿的春天那并没有什么稀奇当她经过或盛开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力一种触目可及的希望你见过吗?如果你说去过世外桃源般的所在那也只是寻常当她蜕变或重生会让你看见梦想的具象记忆与希冀交错的光芒你去过吗?……”都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有一种革新村的春天,你可能真的没见过哦!最近,“80后”的革新村党总支副书记徐瑾为自己工作所在地写了一首诗《有一种春天——致革新村》,“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革新人,我从小喜欢诗歌,一直以来都在写,我想用更加诗意的方式把革新村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徐瑾从2018年年底开始参与革新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亲眼见证了她的蜕变,并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的殊荣,因此有感而发写了下这首诗。
“十里晓烟波,数声召稼钟”,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革新村是上海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近800年的历史。
不少村民们看了徐瑾写的诗都纷纷点赞,“阿拉革新村真的越来越好!这首诗写出了一种文艺范儿,读起来真的有一种深深对美好生活变成现实的共鸣。
”“你看那青石板路上拓印着乡贤的足迹白墙黑瓦间镌刻着文明新风潺潺的流水是诉不尽的乡愁眷恋至于那鸟鸣一声声一声声吟唱着我们全部的热爱这一幅动人的春之画卷已徐徐展开我们以大地为纸用汗水着色再交由时光慢慢晕染……”如今走进革新村,真的仿佛进入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别墅区,家家都是独门独院,白墙黑瓦,典型的江南窗楣窗花,地面用青砖铺设。
从2018年开始,浦江镇政府探索推进宅基地集中归并,请了设计单位来为革新村做整体风貌规划、房型设计等,引导村民遵循统一高度、统一色调、统一元素、统一样式,实现风貌管控,最大程度保持白墙黑瓦的整体风貌。
同时,通过个性化围墙布置,打造公共景观小品和乡野植物布置,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其中,有效保留村庄肌理和传统元素。
在徐瑾看来,革新村从过去“失落破败”的乡村,完全完成了新的华丽蜕变,“大都市里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改善了村民本身的居住环境,更是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同福桥提示: 浦星公路东转永南路, 在北转正义路延寿桥位在一组南面的树林里酬恩桥浦江镇镇北村提示: 镇北村位于苏召路, 联航路交会口的西北酬恩桥在二组东面革新村益民桥浦江镇革新村5组提示: 革新村五组位于召稼楼古镇的东面益民桥在三得利啤酒厂南面的养鸡场乐善桥浦江镇杜行跃进村10组提示: 乐善桥位于跃进村十组村外, 联建路, 联跃西路的交会口西北, 仔细看路基下.水月庵桥位于浦江镇联合村东, 申嘉湖高速(S32)桥基下北面, 三鲁公路,浦星公路之间.水月庵桥(曾又名验贞石桥),始建于元泰定元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曾几经修缮。
桥长20.80米,宽2.83米,拱径7.90米,桥身镌有楹联,其南侧为“赖远近之协助集事□□□□,健康同而重修斥资亿万□□”,北侧为“便船航互让洞门加润仍复环,利车辆交通桥堍放长改为平。
”自1936年重修以来,又历经60余年的风雨剥蚀,水月庵桥已面目全非。
除两端桥基与施工极为精细的环拱较为完整以外,桥面两旁的护栏、石级石板等均已损毁丢失。
2006年12月,经区文管部门实地勘查测定,区人民政府公布“水月庵桥”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下半年,闵浦大桥东堍线路和地铁8号线浦江机务段在规划建设时,均避开古桥位置。
区政府也拨款予以“就地保护”,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抢救性修理。
反正大伙心里有底, 修复过后的文物, 悲剧一幅.永福桥浦江镇友建村跨老中心河提示: 位于友建村外北面, 三鲁公路西转林恒路五百米南侧, 建筑工地组合房后,可笑的是, 唯一的照相角度只能打开男厕所的窗户向外看.道南桥浦江镇召稼楼老镇, 宝南路东侧, 赵元昌商号对面悲剧, 根本不是桥了.近浦村张家楼房近浦村张家楼房,位于浦江镇近浦村六组61-62号。
由张坤生建于民国廿五(1936)年。
该房坐北面南,面阔五间,底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建筑,青灰小瓦硬山顶,占地面积约166.3平方米。
闵行传统古村落:寻回儿时的记忆和失落的乡愁
闵行传统古村落:寻回儿时的记忆和失落的乡愁记者|夏慧“斑驳的老宅、古朴的石桥、狭窄的街巷……水清岸绿、粉墙黛瓦的水乡风貌,是否让你“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重新体味纯净古朴的田园生活?在闵行,就有两座传统村落已被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趁着周末,您不妨去走走逛逛,在大树下、池塘边、拱桥上,寻回儿时的记忆和失落的乡愁。
”马桥镇—荷巷桥:那一抹江南水乡风情在闵行马桥镇西南角,有一处颇具古朴风情的江南古村——彭渡村传统村落(也叫作荷巷桥传统村落),其区域面积为16.6公顷,西至汇江路,南至新闵铁路支线,东至重型机器厂,北至钊昶服饰有限公司,地跨彭渡、同心两个行政村。
荷巷桥这里之所以被称作荷巷桥,是因其周围有5条河流,形成荷花状,故名荷溪镇。
又因镇中央有座石拱桥,后人改称荷巷桥至今。
荷巷桥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为“曲水弧街,线性布局”,水系连通性和自然弯曲度好,乡村聚落随河就势,形成带状的聚落群体,宅前屋后零星点缀着一些林地和菜园,传统民居为白墙灰瓦坡屋顶,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
村内分布有4处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金庆章故居)和多处历史建筑。
同时,该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马桥手狮舞、马桥沪剧演唱、马桥豆腐干、皮影戏、彭渡山间民歌等。
四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在这里,有古老斑驳的砖墙,有带着历史印记的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受到了挑战,群租、违法搭建、周边工业污染、缺乏保护主管单位。
这两年,闵行区相关职能部门委托专业团队,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入户访谈、镇村座谈等,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开始编制保护规划方案。
未来,这里将以传统村落保护为主体,以文化体验为目的,打造都市近郊集休闲农业、居住、集市于一体的传统风貌保护区。
彭渡村整体规划效果图(鸟瞰)彭渡村传统村落保护确定了4处不可移动文物、4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群、传统街巷空间、风貌铁轨、河流水系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等,将最大限度保持和修缮传统风貌建筑群的外观风貌,保留“十字网”水系整体格局,改善水质,丰富驳岸绿植。
汲取“浦江经验”擦亮乡村治理“金招牌”
汲取“浦江经验”擦亮乡村治理“金招牌”“浦江经验”是指浙江省浦江县在乡村治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要擦亮乡村治理的“金招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汲取“浦江经验”。
首先,注重村庄的组织建设。
浦江县注重村级党组织的建设,通过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村干部,提高村庄的组织力量和领导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浦江县还实行了村级干部聘任制度,充分发挥了优秀人才的作用。
这种组织建设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可以通过提升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能力,发挥集体智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其次,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
浦江县注重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特色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乡村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建设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非农产业,进一步拓宽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这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激发乡村活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其他地区乡村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浦江县注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能源等方面。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乡村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可以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最后,强化农民自治。
浦江县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的自治能力。
通过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让农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形成了有效的村民自治机制。
这种农民自治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以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能动性,推动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总之,“浦江经验”给我们指明了乡村治理的方向,我们可以从注重村庄组织建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民自治等方面借鉴经验,擦亮乡村治理的“金招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浦江县作为乡村治理方面的典范,其成功经验的影响不仅限于浙江省,也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唱响古镇乡韵 建设都市田园
上海农村经济2020年第4期三农前沿唱响古镇乡韵建设都市田园■王耀忠浦江镇革新村位于闵行区东部,村域面积2.29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现有本地农户804户,户籍人口2431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轨道交通8号线、浦江郊野公园5公里,迪士尼乐园17公里,浦东机场35公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于北宋末年,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生态文化村,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召稼楼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多年来独特的区位优势并未带来产业整体振兴,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未能丰富农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村里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乡村面貌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古镇开发滞缓、增收渠道有限等一系列瓶颈问题。
201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李强书记专题调研召稼楼古镇开发建设,强调革新村要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标准、体现高品位,深度挖掘古镇历史底蕴,传承延续历史脉络,丰富拓展文化内涵,更好彰显江南特色。
为革新村走上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指明了方向。
一年来,革新村两委班子牢记市委领导的嘱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以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努力打造“五美、四清、三生”(生态美、布局美、色彩美、文化美、内涵美,清违章、清群组、清河道、清垃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示范村落,积极探索“革?新?建?业”的乡村振兴路径,逐步形成了“八个找得到”的良性循环,即产业找得到效益、资本找得到平台、村庄找得到韵味、活动找得到场所、致富找得到门路、乡愁找得到归属、群众找得到组织、基层找得到认同。
可以说“都市革乡韵、田园新江南”的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
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制定的实施方案,革新村共14个村民小组,首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涉及7个村民小组232户,其中保留区域84户,已全部完成风貌提升;实施农村平移集中居住124户,签约111户,签约率90%,124幢已结构封顶,其中包括23幢村集体所有样板房,计划年底实现装修入住;实施宅基地有偿退出24户,方案已初步形成,8月启动签约。
革新村的读后感
革新村的读后感2019年,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村、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等9个村,入选上海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同年,金山区山阳镇渔业村、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崇明区竖新镇前卫村、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等6个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闵行区浦江镇的革新村,入围双榜。
曾经去过吴房村、莲湖村、渔业村,曾经留下了不同的村不同的感受,那么,休息日选个革新村,再去体验一下不同的感受咧。
革新村距上海市中心约25公里,远近闻名的召稼楼古镇就在革新村境内,它是上海仅有的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北宋末年,中原地区的农民、士人、官员纷纷南下,部分定居在现在的革新村所在的区域,开始垦荒种田,逐渐成为浦东垦荒中心;元代初期,革新村一带逐步形成村落,明工部右侍郎谈伦子田,建有一楼,上悬大钟,晨呜钟召唤农夫耕田,人称召稼楼,村镇也由此得名,后来更名为革新村。
一到村口,黑瓦白墙上醒目的绘画和标语扑面而来,提示你革新村到了!让你第一感觉这个村有点与众不同。
走进村口,就是村委会,明显的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村会堂、广播站、文化长廊、综合文化活动室、自助式养老之家、召楼老酒坊等,处处洋溢着这个时代的正能量,时时透露着一种美丽乡村的范儿,让你不知不觉中,踏入村里的每个角落探个究竟。
沿着河边,围绕着革新村逛了一圈,整齐划一的围墙、草木苍翠的乡间小道、错落有致的农宅院落,这是留下的第一印象。
记忆中的村庄,应该有瓜棚豆架、有鸡犬相闻、有炊烟袅袅、有田园牧歌……可革新村的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好像又都没变,文创味道浓了,乡村气息有点淡了。
在村子里晃悠晃悠中,发现了一个静静地躲在了一个小角落的一个小池塘,有着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荷叶罗裙一色裁”的意境,这个小池塘被我认为是村里的一大亮点。
全力打造闵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
全力打造闵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
兴
姜亮;朱振宇;张曹民;毕慧卿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22()3
【摘要】闵行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按照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定位,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
经过努力,浦江镇革新村、马桥镇同心村和民主村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闵行区以“‘平移+上楼’全域同步推进、保留保护村区域联动谋划、社会治理精细化数字化、精准定位多元发展产业”为重点推进示范村创建,创建形成的核心区风貌、乡村文化底蕴、产业规划布局、乡村社会治理等特色亮点凸显,为大都市近郊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闵行经验”。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乡村振兴;区域联动;马桥镇;示范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作者】姜亮;朱振宇;张曹民;毕慧卿
【作者单位】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推动"五个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项目引资产业带动全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带——访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业洪
3.墙头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4.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阳信探索"
——山东省阳信县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5.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探索闵行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探索闵行区乡村振
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蔡福康;和钊萌;罗贞;郝晓洁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23()3
【摘要】近年来,闵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乡村振兴目标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基础上,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工作步伐,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闵行区农业农村委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刊发于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并得到部领导肯定性批示。
马桥镇成为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上海市唯一入选的街镇)。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蔡福康;和钊萌;罗贞;郝晓洁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坚持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r推动新时代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在全省畜牧
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2.聚焦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
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新时代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
展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树立正确的城乡融合发展观4.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日照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5.依托城乡融合发展优势聚力聚焦乡村振兴--赵巷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召稼楼里感受乡土文化
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召稼楼里感受乡土文化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错落有致的农宅院落”,这是人们走进浦江镇革新村的第一印象。
革新村位于闵行区浦江镇中部东侧,交通便捷发达。
随着浦江新镇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浦江召稼楼老街的开发建设,革新村已成为浦江镇集古镇旅游、农耕休闲、踏青度假的好去处。
【总页数】1页(P19-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浅谈闵行区浦江镇农业环境监管的现状及建议 [J], 李美珺;张燕霞
2.闵行区浦江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J], 张晓金;倪桂明
3.标准化、模块化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实践——闵行浦江镇基地召楼路以东S8-01市属保障房项目 [J], 潘娟;朱望伟
4.新形势下工会开展服务职工实事项目的研究——以闵行区浦江镇工会职工群众服务为研究对象 [J], 浦江镇总工会; 张丽君; 王洁; 杜晓玲; 朱菁; 王思垚
5.上海闵行区浦江镇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科普微童话活动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闵行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永远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上海闵行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永远分享城市化的成果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据《人民日报》6月7日报道,失去土地17年后,上海闵行区莘序工业区所在地的9个村的7655个村民,如今变成了莘庄工业区股份合作社社员,不仅有了以往的保障金、薪金、租金,又多了股金,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的收入因为社员身份将随着合作社的收益增长不断递增。
至今,类似的农村股份合作社闵行已有23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总页数】1页(P76-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论农民的城市化角色——上海市闵行区九星村城市化实践调查
2.让农民分享城
市化的成果——论城市化的本质及对广东城市化偏差的实证研究3.改革征地制度,让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4.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共享城市化“红利”闵行区七宝镇稳
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5.城市化让农民生活更美好——闵行区在城市化进程中
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2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传统村落地方记忆的具象体现被乡镇现代化所替代致使地方记忆不断淡化甚至消失,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例如表面上的村民不再喜欢自己的老宅(不愿记忆),深层次的如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断层(不能记忆)。
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见证,农业文化遗产则是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重要记录。
传统村落以其久远的建村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留存,极具中华文化的本源性和历史传承性,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特质,是延续历史文脉、传承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为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传统村落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因为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历史遗存,需要采用非“工业化时期批量生产”的思路和方式精心保护、利用和管理,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有乡土文化的根”的现代化,即在保留传统村落地方记忆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
1 案例简介革新村位于上海闵行浦江镇东南,村庄与城区和周边交通联系便捷,全村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全村依托水系南北向伸展,东西两侧多为农田,革新村民居均座落在河湾两边形成了宅前为街,宅后为水的建筑布局形式,河道尺度格局均保留完好。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革新村保存有较多明清建筑,村内现存梅园、奚家恭寿堂等清及民国传统建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召稼楼,其源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横跨元明清三朝。
在村落多处水系干道依据历史风貌复原修复处拱形桥,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有特色。
该村在开发规划之初就以“上海市乡土风貌特色的文化展示窗口、上海市乡村文化旅游的综合示范区、村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为定位,围绕“乡村风貌如何保护、产业发展如何推进、村居环境如何改善”三大议题,从“由自上而下转为上下联动的村庄规划、由规范管制转为落地实施的村庄规划、由物质建设转为横向协作的村庄规划”三个方向进行合理布局开发,形成了全域性的乡村风貌保护、多维度的农村居点规划、促增收的产业发展策略、落地性的设施建设规划。
经近3年的保护性开发,召稼楼古镇一期工程修复历史建筑近4万m 2,完成了对上海城隍“秦裕伯纪念馆”、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纪念馆”、4条古镇沿河街道、10座跨河连街桥梁等设施的修复,古镇老街风貌初露。
每日有数千市、区游客慕名结伴来古镇游玩,给革新村带来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
但美中仍有不足之处,最显著的是游客的体验并非全方位的,而是集中的、片面的,除召稼楼镇以外的区域给人们过于商业化的感受,文化旅游地缺乏文化气息,因而鲜有游客踏足,即集建区与非集建区仍缺乏活性互动,同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复存在,现有的空间形式成为了物质“躯壳”,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传统村落都有的通病;村民归属感或自豪感不足,居民老龄化现象显著。
2 地方记忆客体的去留现代化振兴中,传统村落的旧房该不该拆,该拆哪些一直是一个难题。
其中重点需要保留的应当是可以反映历史遗存的本质特征,可以真实体现出原有的传统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制、空间尺度、历史风貌、以及相互依存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环境,诸如道路铺装、农作场院、粮仓、古井、山泉、水塘、溪涧、磨房、碾盘、牲口棚、拴探究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地方记忆复兴的平衡——以上海闵行浦江镇革新村为例叶汉钦,殷家琳(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始终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置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和核心地位。
而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部分,在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时,既要抓住机会,生机勃勃地去发展,又要考虑到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乡土文化可能会面临被破坏、被畸形,甚至被消失的危险。
基于此现状,传统古村落作为最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历史遗产,如何平衡乡村振兴和地方记忆复兴是现今传统村落发展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地方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第十三届学生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地方记忆与复兴探究,课题编号:xskt18247。
作者简介:叶汉钦(1999- ),男,江西上饶人,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管理、公共管理;殷家琳(1998- ),女,河南温县人,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
2019.02马桩、引水渠、寨墙、堤岸、道路、桥梁、船埠、古墓等原有的生产和其他公用设施,使其至少在物质层面仍能保留传统的生产关系以便后人再次研读挖掘中国“根”文化或是传统生活方式。
在古文物、古建筑保护方面国内已有显著的成果但对整个地区的推动并不显著,因为事实上地方记忆的媒介并不是一个或一群建筑,而一方面是制度化与仪式性的“集体欢腾”所产生的深刻记忆,如庆典、传统节日、集体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非制度化的日常生活过程中点滴积累的记忆,如记忆场所、象征符号,或是文献、照片、明信片等等更细微的物质实体引发的记忆。
这些物质空间信息、人物事件线索等,常常与传统村落所推崇的价值观相契合。
现代化的住房与基础设施并不会极大程度地改变居民生存风貌,反而是一些传统节日由于外界信息的影响伴随着地方记忆主体的流失使得这些媒介不复存在,从而完全地破坏了居民原有生活风貌。
这就要求传统村落应当有适当的自主权,也要求外界协助,通过一些立法或条例保护当地的传统节日。
此外,从外部角度探究,建设乡镇到城市的交通网络又是不可或缺的,交通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知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
通过推动放大公路沿线地域特色资源对地区发展的带动性,可以构建国家自然与文化走廊,首先要编制公路标识体系规划,系统绘制沿线地区地域特色资源认知地图,这就可以带动边远地区的传统村落等的发展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和国土空间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也能增强村落居民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而与外界的更多交流,能带来对地方记忆客体保存的冲击,也能带来其在功能上的转变、内容上的丰富,以及传播途径的变化。
3 地方记忆主体的更迭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要素是记忆者本身,他们通过共同劳作、参与集体活动与交往,形成文化共同体,而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基本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对于村落的感情体现出主体诉求及其相应的情感特征,更能够有效代表村落的原始风貌,年轻人则较为远离集体活动与交往产生的集体记忆便相对薄弱,但随着社会交流网络的日趋便捷,年轻人发挥着与长辈们不同的作用,在传播手段更有优势,在理解视角上勇于创新,同时由于一个老人的离去可能就永远带走了一份珍贵的知识,因此如何发掘、鼓励、留住一批年轻居民去传承、传扬自己故乡的独特文化,应该是较为紧迫与重要的议题。
其次传统村落记忆主体还需要从历史人物或者德高望重的老人深入探究,了解村落的建成原因与时间、村落第一代祖先们是如何地开荒扩土,了解老人脑海中的传统技艺与历史故事,并进一步整理归纳甚至可以建馆收藏以增强村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使得曾经的传统村落记忆主体——村民祖先与现存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记忆主体——老年居民转化为一种村落的象征符号即记忆客体,这也符合中国的“根”文化呈现形式。
4 总结与讨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使居民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国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之一。
从符号象征的角度看,传统村落历来承担着中国农村文化的代表角色,对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与价值。
然而,对传统村落的地方认同伴随着地方记忆的流逝,使“美好生活”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冲突尚未弥合,而这一冲突的存在,会同时阻碍“美好生活”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保护。
从历史记忆的角度看,传统村落的开发,延续了历史,唤醒了记忆。
但由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作为动力延续的历史是被割裂的历史,这种割裂是“他乡”到“故乡”的割裂,也是“过去”与“现在”的割裂,可以发现,地方的记忆已经有部分湮灭,且地方记忆也常融入外界的想象。
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看,传统村落遍布全国各地,给了中国人更明确的文化地域观念。
然而,城市与乡村过于狭窄的地域界定,使得传统村落成为文化资本,原本联通的城市与乡村文化空间更为阻隔。
这也使得地方记忆在内涵上封闭而无法写入更多内容,又妨碍了地方认同的形成及更大空间范围内支持的获取。
因此在本文讨论过程中的几点方案概述,应当是目前较为紧迫、有效的实施方案,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内在价值相较于只发掘它的商业价值则更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仅将目光聚焦于村落目前的文化经济价值,并不能正确判断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与方向,甚至会扼杀其进一步诞生出新的精华。
未来的地方,将是一个多元主体汇聚的地方;未来的地方记忆,将是互动与融合中的记忆。
参考文献[1] 朱良文.对传统村落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7,(01):4-9.[2] 徐春成,万志琴.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思路论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06):58-64.[3] 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 (01):10-13.[4] 刘军民,庄袁俊琦.传统村落文化脱域与保护传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 (11):6-9.[5] 杨贵庆,戴庭曦,王祯,黄璜.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6(03):45-54.[6]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02):7-9.[7] 汪芳,孙瑞敏.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J ].地理研究,2015,34(12):2368-2380.[8] 孙九霞,周一.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J].地理研究,2015,34(12).。